卷一百四十八·定数三

古文:韦氏张嘉福宋恽房瓘孙生张嘉贞杜暹郑虔崔圆

现代文:韦氏张嘉福宋恽房瓘孙生张嘉贞杜暹郑虔崔圆

古文:韦氏

现代文:韦氏

古文:唐平王诛逆韦。

现代文:唐平王追杀叛逆的韦氏。

古文:崔日用将兵杜曲,诛诸韦略尽,绷子中婴孩,亦捏杀之。

现代文:崔日用率兵到杜曲,把姓韦的几乎都杀光了,就连摇篮里的婴孩也都被掐死。

古文:诸杜滥及者非一。

现代文:在杜曲被滥杀的人不止一个。

古文:浮休子曰: 此逆韦之罪,疏族何辜?

现代文:浮休子说: 这是姓韦的罪过,与小孩有什么关系。

古文:亦如冉闵杀胡,高鼻者横死;董卓诛阉人,无须者狂戮。

现代文:就好象冉闵杀胡人,鼻子高的人也遭惨死;董卓杀阉党,没长胡子的也被枉杀。

**古文:死生命也。 **

现代文:死生真是命里注定啊。

古文:张嘉福

现代文:张嘉福

古文:唐逆韦之变,吏部尚书张嘉福河北道存抚使,至怀州武陟驿,有敕所至处斩之。

现代文:唐朝韦氏叛乱。吏部尚书张嘉福兼河北道存抚使。到了怀州武陟馆驿。有敕令来令在张嘉福所到之处斩首。

古文:寻有敕放。

现代文:不一会儿又下敕令释放。

古文:使人马上昏睡,迟行一驿。比至,已斩讫。

现代文:使臣在马上睡了一觉,晚行了一个驿站的路,等到使臣到了,张嘉福已被斩完。

古文:命非天乎?

现代文:命是天定呢?

古文:天非命乎?

现代文:还是天不定命呢?

古文:宋恽

现代文:宋恽

古文:明皇在府之日,与绛州刺史宋宣远兄恽有旧。

现代文:明皇还在州府的时候,曾经和绛州刺史宋宣远的哥哥宋恽有老交情。

古文:及登极之后,常忆之,欲用为官。

现代文:等到他登上皇位后,经常想念他,想要给他个官作。

古文:恽自知命薄,乃隐匿外州,缘亲老归侍。

现代文:宋恽自己知道自己命薄,就隐藏在外州,带领自己的亲属老人回家侍奉。

古文:至定鼎门外,逢一近臣。

现代文:有一天他在定鼎门外遇到了皇帝的一个近臣。

**古文:其人入奏云: 适见宋恽。 **

现代文:那人就进宫奏明皇上说: 我刚才见到宋恽了。

古文:上喜,遂召入。

现代文:皇上很高兴,立刻召见。

**古文:经十数年,每欲与官,即自知无禄,奏云: 若与恽官,是速微命。 **

现代文:皇上说: 经过十多年了,常常想给你个官作。 宋恽回奏说: 我自知自己没有禄相,如果让我当官,就是很快地要我的小命。

古文:后因国子监丞杜幼奇除左赞善大夫,诏令随例与一五品官,遂除右赞善大夫。

现代文:后来因为国子监丞杜幼奇升为左赞善大夫。皇帝下诏随贯例授予宋恽五品官。升为右赞善大夫。

古文:至夜卒。

现代文:到了晚上就死了。

古文:房琯

现代文:房琯

古文:开元中,房琯之宰卢氏也。

现代文:开元年间,房瓘任卢氏县令。

古文:邢真人和璞自太山来。

现代文:邢真人和璞从太山来。

古文:房瓘虚心礼敬,因与携手闲步,不觉行数十里。至夏谷村,遇一废佛堂,松竹森映。

现代文:房瓘虚心相待以礼相迎,并与和璞携手并肩散步,不知不觉走了几十里,到了一个夏谷村,遇到一个废旧的佛堂。这佛堂内松竹茂密,日映斑烂。

古文:和璞坐松下,以杖叩地,令侍者掘深数尺。得一瓶,瓶中皆是娄师德与永公书。

现代文:和璞坐在松树下,用手杖敲着地,让侍从的人挖地深达几尺,挖到一瓶,瓶里都是娄师德给永公的信。

**古文:和璞笑谓曰: 省此乎? **

现代文:和璞笑着对房瓘说: 你明白吗?

古文:房遂洒然,方记其为僧时,永公即房之前身也。

现代文:房瓘立刻显出惊讶的样子。这才记起他当年当和尚时,永公就是房瓘的前任。

古文:和璞谓房曰: 君殁之时,必因食鱼鲙。

现代文:和璞对房瓘说: 你死的时候,一定是因为吃鱼汤。

古文:既殁之后,当以梓木为棺。

现代文:死了以后,应该用梓木为棺材。

**古文:然不得殁于君之私第,不处公馆,不处玄坛佛寺,不处亲友之家。 **

现代文:然而不能死在你的家里,也不死在你的府衙里;还不死在寺院佛堂中,不死在亲友的家里。

古文:其后谴于阆州,寄居州之紫极宫。

现代文:以后房瓘被派到阆州,寄住在阆州的紫极宫。

古文:卧疾数日,使君忽具鲙,邀房于郡斋。房亦欣然命驾。

现代文:卧病在床几天了,阆州刺史忽然作了鱼汤,邀请房瓘到郡斋赴宴,房瓘也很愉快地去了。

古文:食竟而归,暴卒。

现代文:吃完回来,突然死了。

古文:州主命攒椟於宫中,棺得梓木为之。

现代文:州主下令在紫极宫作了棺材,棺材是用梓木作的。

古文:孙生

现代文:孙生

古文:开元末,杭州有孙生者,善相人。

现代文:唐朝开元末年,杭州有个叫孙生的人,很会给人相面。

古文:因至睦州,郡守令遍相僚吏。

现代文:有一次到了睦州,郡太守让他给部下的僚吏们都相相面。

古文:时房瓘为司户,崔涣自万年县尉贬桐庐丞。

现代文:当时房瓘是司户,崔涣从万年县的县尉贬到桐庐县作县丞。

古文:孙生曰: 二君位皆至台辅。

现代文:孙生说: 两位的官职都可达到台辅,然而房瓘是栋梁之才,应该在皇帝的左右。

古文:既而房以宰辅赍册书自蜀往灵武授肃宗,崔后果为杭州刺史。

现代文:崔涣以后该当杭州刺史。我虽然见不到,但也能领受到他的好处。 不久,房瓘因为宰辅带着册书从蜀地到灵武的机会被肃宗授官,辅佐肃宗。

古文:下车访孙生,即已亡旬日矣,署其子为牙将,以粟帛赈恤其家。

现代文:崔涣后来果然当上杭州刺史,于是他下车访问孙生,但孙生已经死了十多天了。就安排孙生的儿子当牙将,并拿了很多粮食布匹赈济抚恤他的家属。

古文:张嘉贞

现代文:张嘉贞

古文:开元中,上急于为理,尤注意于宰辅,常欲用张嘉贞为相,而忘其名。

现代文:唐朝开元年间,皇上急于治理朝政,更注意宰相的人选。常常想用张嘉贞为宰相但忘了他的名字。

古文:夜令中人持烛,于省中访其直宿者谁。

现代文:夜间让宫人持着蜡烛,在各省里寻找今天值宿的是谁。

古文:还奏中书侍郎韦抗。

现代文:回奏说是中书侍郎韦抗值班。

**古文:上即令召入寝殿,上曰: 朕欲命一相,常记得风标为当时重臣,姓张而重名,今为北方侯伯,不欲访左右。旬曰念之,终忘其名,卿试言之。 **

现代文:皇上马上召韦抗进寝殿。皇上说: 我想任命一个宰相,常常记得他的举止风采是个重要大臣,这个人姓张名是两个字,现在是北方的侯伯。我不想访问左右文武大臣,这十多天常常想,但还是没想起他的姓名,你说说看是谁?

**古文:抗奏曰: 张齐丘今为朔方节度。 **

现代文:韦抗回奏说: 张齐丘现在是北方节度使。

古文:上即令草诏。

现代文:皇上就让他草拟诏书,仍然让宫人拿着蜡烛。

古文:仍令宫人持烛,抗跪于御前,援笔而成。

现代文:韦抗跪在皇帝面前,提笔而成。皇上很称赞他才思敏捷,写得规范漂亮。

古文:上甚称其敏捷典丽,因促命写诏,敕抗归宿省中,上不解衣以待旦。

现代文:因此急着让他写诏书,又让他回到省中睡觉。皇上不解衣睡觉只等天亮就将下诏书。

古文:将降其诏书,夜漏未半。忽有宫人复促抗入见。

现代文:还不到一个时辰,忽然有个宫中人又催促韦抗入宫见皇帝。

**古文:上迎谓曰: 非张齐丘,乃太原节度张嘉贞。 **

现代文:皇上迎着他说: 不是张齐丘,是太原节度张嘉贞。

古文:别命草诏,上谓抗曰: 谁朕志先定,可以言命矣。

现代文:又另写了个草诏。皇上又对韦抗说: 我心里考虑先定下来的,可以说是命啊!

**古文:适朕因阅近日大臣章疏,首举一通,乃嘉贞表也。因此洒然,方记得其名。此亦天启,非人事也。 **

现代文:刚才我翻阅近几天大臣们的奏疏,拿起来的第一卷,就是张嘉贞的上表,因此而惊讶,才记得他的姓名,这也是上天启发我,并不是人为啊!

古文:上嘉其得人,复叹用舍如有人主张。

现代文:皇上很称赞他得到了人才,又感叹任用和舍弃好象鬼使神差似的。

古文:杜暹

现代文:杜暹

古文:杜暹幼时,曾自蒲津济河。河流湍急。

现代文:杜暹年幼时,曾从蒲津过河,河流水势湍急。

古文:时入舟者众,舟人已解缆。岸上有一老人,呼杜秀才可暂下,其言极苦。

现代文:当时上船的人很多。撑船的人已经解开缆绳,这时岸上有一个老人招呼: 杜秀才可暂时下来!

古文:暹不得已往见,与语久之。

现代文:老人特别诚恳反复要求,杜暹没办法只好下船走过来,同老人说了很长时间。

古文:船人待暹不至,弃袱于岸便发。

现代文:船上的人等杜暹等得不耐烦了,把他的包袱扔到岸上便开船了。

古文:暹与老人交言未尽,顾视船去,意甚恨恨。

现代文:杜暹和老人交谈还没完,回头看船已经开走了,心里挺恨这个老人。

古文:是日风急浪粗,忽见水中有数十手攀船没。徒侣皆死,唯暹获存。

现代文:那天风急浪大,忽然发现水中有几十只手攀船,船被弄翻沉没,同伴们都死了,只有杜暹活着。

**古文:老人谓暹曰: 子卿业贵极,故来相救。 **

现代文:老人对杜暹说: 您的事业贵重得很,所以才来相救。

古文:言终不见。

现代文:说完就不见了。

古文:暹后累迁至公卿。

现代文:杜暹后来多次升迁直到公卿。

古文:郑虔

现代文:郑虔

古文:开元二十五年,郑虔为广文博士。

现代文:唐开元二十五年。

古文:有郑相如者,年五十余,自陇右来应明经,以从子谒虔。虔待之无异礼。他日复谒,礼亦如之。

现代文:郑虔为广文博士,有个叫郑相如的,五十多岁了,从陇南来应明经科考,以侄子的身份拜谒郑虔,郑虔待他也没有特殊的礼节,另一天再拜谒,礼节也同前次相同。

古文:相如因谓虔曰: 叔父颇知某之能否?

现代文:相如因此对郑虔说: 叔父知道我能考中吗?

**古文:夫子云: 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 **

现代文:夫子说: 那有能继承周朝的,即使百代也是可以预见的。

**古文:某亦庶几于此。若存孔门,未敢邻于颜子,如言偃、子夏之徒,固无所让。 **

现代文:我虽然现在是平民百姓,若是孔门还在,不敢和颜子比,但要说偃、子夏那些人,我还是不比他们差。

**古文:因谓之曰: 若然,君何不早为进取,而迟暮如是? **

现代文:郑虔很惊异,就询问他会有什么应验。他回答得很痛快。郑虔于是闭门谢客,整天和他谈话很投机。趁机对他说: 若象你说的那样,你为什么不早点科考而求进取,到这么晚了才参加科考?

**古文:相如曰: 某来岁方合成名,所以不预来者,时未至耳。 **

现代文:相如说: 我来年才该成名。所以才不早来,是因为时间没到罢了。

**古文:虔曰: 君当为何官? **

现代文:郑虔说: 你该当什么官呢?

**古文:曰: 后七年,选授衢州信安县尉。秩满当年。 **

现代文:相如说: 后七年,将被选授衢州信安县尉,到第十年就该死了。

**古文:虔曰: 吾之后事,可得闻乎? **

现代文:郑虔说: 我今后的事,可以说给我听听吗?

**古文:曰: 自此五年,国家当改年号。又十五年,大盗起幽蓟,叔父此时当被玷污。如能赤诚向国,即可以迁谪,不尔,非所料矣。 **

现代文:相如说: 从这以后五年,国家将改年号,再过十五年,在幽蓟一带将起大盗,叔父您这时也要被玷污,如果能对国家忠心赤诚,还可以迁谪,不然,就不是我所预料的了。

古文:明年春,相如果明经及第。

现代文:第二年春天,相如果然考中。

古文:后七年,调改衢州信安尉。将之官,告以永诀,涕泣为别。

现代文:以后七年,调动改任为衢州信安县尉,即将去赴任时,来告诉郑虔将永远诀别了,然后就流泪告别了。

**古文:后三年,有考使来,虔问相知存否,曰: 替后数月,暴终于佛寺。 **

现代文:三年以后,有个考察使来,郑虔问相如还在不在了?那人说, 上任后几个月,得急病死在佛寺。

古文:至二十九年,改天宝。

现代文:到开元二十九年,改年号为天宝。

古文:天宝十五年,安禄山乱东都,遣伪署西京留守张通儒至长安,驱朝官就东洛。

现代文:天宝十五年,安禄山在东都叛乱,派伪署官西京留守张通儒到长安,驱逐唐朝的官员到东都洛阳。

古文:虔至东都,伪署水部郎中。乃思相如之言,佯中风疾,求摄市令以自污,而亦潜有章疏上。

现代文:郑虔到了东都,作了伪署水部郎中,他想到相如的话,假装疯颠,要求把他拉到街市上让他自己弄污自己。

古文:肃宗即位灵武,其年东京平,令三司以按受逆命者罪。

现代文:但又偷偷有奏疏上奏皇上,肃宗在灵武即位,那年东京也已平息叛乱,命令三司以法律审理叛乱的人的罪行。

古文:虔以心不附贼,贬温州司户而卒。

现代文:郑虔因为身在敌营而心不附合叛贼,被贬职作温州司户后死了。

古文:崔圆

现代文:崔圆

古文:崔相国圆,少贫贱落拓,家于江淮间。

现代文:宰相崔圆,少年时代家境贫寒,落迫江湖。家住在江淮一带。

古文:表丈人李彦允为刑部尚书。

现代文:他的表丈人叫李彦允是刑部尚书。

古文:崔公自南方至京,候谒,将求小职。

现代文:崔圆从南方来到京城,等候拜见李彦允,准备让他给谋求个小职务。

古文:李公处于学院,与子弟肄业,然待之蔑如也。

现代文:李彦允当时在学院里正与学生们研习功业,对待崔圆很蔑视。

古文:一夜,李公梦身被桎梏,其辈三二百人,为兵杖所拥,入大府署,至厅所,皆以姓名唱入,见一紫衣人据案,彦允视之,乃崔公也,遂于阶下哀叫请命。

现代文:一天晚上,李彦允作了一个梦,梦到自己被戴上刑具,有二三百个士兵簇拥着他来到一个大官府里,到了大厅前面,都高声念着姓名传呼进去,只见一个穿紫袍的人坐在案前,李彦允一看,原来是崔圆。于是就在台阶下哀声大叫饶命。

**古文:紫衣笑曰: 且收禁。 **

现代文:穿紫袍的人笑着说: 先关押起来。

古文:惊觉甚骇异,语于夫人。

现代文:惊醒后又奇怪又害怕,告诉了夫人。

**古文:夫人曰: 宜厚待之,安知无应乎! **

现代文:夫人说: 应该好好招待他,怎么知道不应验呢?

古文:自此优礼日加,置于别院,会食中堂。

现代文:从此以后对待崔圆一天比一天好起来。让他到另一个院落里住下来,每天都在中堂请他吃饭。

古文:数月,崔公请出,将求职于江南。

现代文:住了几个月,崔圆请求离开,说要到江南一带找个职务。

古文:李公及夫人因具盛馔,儿女悉坐。

现代文:李彦允和夫人趁这个机会准备了丰盛的宴席,让全家儿女一块儿坐陪。

古文:食罢,崔公拜谢曰: 恩慈如此,不如何以报效?

现代文:吃完饭,崔圆拜谢说: 您对我恩重如此,真不知道怎么感谢才好,将来怎么报答呢?

**古文:某每度过分,未测其故。愿丈人示之。 **

现代文:我常想,这样是不是有点过分了,不知道什么原因,请丈人明白地说出来。

古文:李公笑而不为答。

现代文:李彦允只是笑不回答。

**古文:夫人曰: 亲表侄与子无异,但虑不足,亦何有恩慈之事。 **

现代文:夫人说: 亲表侄和自己的儿子一样,只怕招待不周,有什么恩惠呀、慈爱的事。

**古文:李公起,夫人因谓曰: 贤丈人昨有异梦,郎君必贵。他日丈人迍难,事在郎君,能特达免之乎? 崔公曰: 安有是也? **

现代文:李彦允这时起来上厕所,夫人趁机说: 你的好丈人昨天作了一个怪梦,说你将来一定会当大官,以后说不定什么时候你丈人受困遭难,事情在你的管辖范围内,能不能网开一面,给予减免呢? 崔圆说: 哪能有那样的事!

古文:李公至,复重言之。崔公踧踖而已,不复致词。

现代文:李彦允回来,重复说了夫人的话,崔圆慌恐不安,手足无措,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古文:李公云: 江淮路远,非求进之所。某素熟杨司空,以奉托。 **

现代文:李彦允说: 江淮离这里太远,并且也是谋求上进的地方,我平常和杨司空较熟,我已经托付他了,到他那里谋个职务吧。

古文:时国忠以宰相领西川节度,崔既谒见,甚为杨所礼,乃奏崔公为节度巡官,知留后事。

现代文:当时杨国忠以宰相衔领西川节度使。崔圆前去拜见,杨国忠很看重他,就奏明皇上任命崔圆为节度巡官,并掌管留后事。

古文:发日,李公厚以金帛赠送。

现代文:临上任那天,李彦允又送给他很多钱财。

古文:至西川,未一岁,遇安禄山反乱。玄宗播迁,遂为节度使,旬日拜相。

现代文:到西川还不到一年,正赶上安禄山造反,玄宗迁都,就让崔圆当了节度使。又过十多天,拜为宰相。

古文:时京城初克复,协从伪官陈希烈等并为诛夷。彦允在数中,既议罪。崔公为中书令,详决之,果尽以兵仗围入,具姓名唱过,判云准法。

现代文:当时京城刚刚收复,投降安禄山的官员陈希烈等人一起都应该被诛杀,李彦允也在其中,已经定罪,崔圆那时是中书令,详细审定,真的全都派兵包围捉了起来,全都过点了姓名,宣判按法治罪。

**古文:至李公,乃呼曰: 相公记昔年之梦否? **

现代文:点到李彦允,李彦允高呼: 宰相记得当年的梦吗?

古文:崔公颔之,遂判收禁。

现代文:崔圆点了点头,然后就判先关押起来。

古文:既罢,具表其事,因请以官赎彦允之罪。

现代文:事过之后,崔圆上表奏明其事,并请求拿自己的官职赎李彦允的罪过。

古文:肃宗许之,特诏免死,流岭外。

现代文:肃宗批准了表奏,特别下了诏书免除李彦允的死罪,流放到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