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零八·报应七(

古文:何轸王殷王翰宁勉倪勤高涉张政李琚巴南宰元初兖州军将杨复恭弟蔡州行者贩海客

现代文:何轸王殷王翰宁勉倪勤高涉张政李琚巴南宰元初兖州军将杨复恭弟蔡州行者贩海客

古文:何轸

现代文:何轸

古文:何轸以鬻贩为业。

现代文:何轸以买卖为业。

古文:妻刘氏,少断酒肉,常持金刚经。

现代文:妻子刘氏,年少断绝酒肉,常念金刚经。

古文:先焚香像前,愿年止四十五,临终心不乱,先知死日。

现代文:先在像前焚香礼拜,希望能活到四十五岁。临终时心不乱,事先知道自己的死日。

古文:至唐大和四年冬,四十五矣,悉舍资装供僧,欲入岁,遍别亲故。

现代文:到唐朝大和四年冬天,已经四十五岁了,尽舍钱财来置供品供奉和尚,快过年的时候,就与所有亲友告别。

古文:何轸以为病魅,不信。

现代文:何轸认为她得病见鬼,不相信。

古文:至岁除日,请僧授入关,沐浴更衣,独处一室,趺坐高声念经,及辨色悄然。儿女排室看之,已卒,顶热灼手。

现代文:到了大年除夕,请和尚来,沐浴更衣,独自住在一个房子里,坐下高声念经,等到声音渐渐没有了,儿女打开屋子看她,已经死了,头热得烫手。

古文:轸以僧礼塔葬,在荆州北部。王殷

现代文:何轸用和尚的礼节把她葬在塔中,在荆州城北。王殷

古文:蜀左营卒王殷,常读金刚经,不茹荤饮酒。

现代文:蜀左营卒王殷,常读金刚经。不吃荤不饮酒。

古文:为赏设库子,前后为人误累,合死者数四,皆非意得免。

现代文:他做赏设库子,先后被人牵连,当死过多少回了,都意外得到免除。

古文:至唐大和四年,郭钊镇蜀。郭性严急。小不如意皆死。

现代文:到了唐朝大和四年,郭钊镇守蜀地,郭钊性格急躁严厉,稍有不如意的就都处死。

古文:王殷因呈锦缬,郭嫌其恶弱,令袒背,将毙之。

现代文:王殷因为呈献锦缬,而郭钊嫌质劣货差,令他露出后背,要打死他。

古文:郭有蕃狗,随郭卧起,非使宅人,逢之辄噬。

现代文:郭钊有一个外来狗,跟着郭钊,形影不离,不是这宅院里的人,碰到就咬。

古文:忽吠声,立抱王殷之背,驱逐不去。

现代文:狗忽然大叫,立即抱住王殷的后背,怎么也赶不下来。

古文:郭异之,怒遂解。

现代文:郭钊感到奇怪,怒气也就随着消了。

古文:王翰

现代文:王翰

古文:唐大和五年,汉州什邡县百姓王翰,常在市日逐小利。

现代文:唐朝大和五年,汉州什邡县百姓王翰,常在集市,每日获些小利。

古文:忽暴卒,经三日却活,云:冥中有十六人同被追,十五人散配他处,翰独至一司。

现代文:忽然暴死,过了三天又活了。他说:在冥司中看见有十六个人一齐被拘捕,十五个人散配到其他地方,唯独自己到了一司。

古文:见一青衫少年,称是己侄,为冥官厅子,遂引见推典。

现代文:看见一个穿青衫的少年,声称是自己的侄,做了冥官厅子,于是就领他去见推典。

古文:又云是己兄,貌皆不类。

现代文:又说是自己的哥哥,容貌都不像他。

古文:其兄语云: 有冤牛一头,诉尔烧畬,枉烧杀之,又曾卖竹与杀狗人作箜篌,杀狗二头,狗亦诉尔。

现代文:他的哥哥告诉他说: 有一头冤枉的牛,控诉你烧荒,烧死了它。又曾把竹子卖给杀狗的人作箜篌。杀死了两只狗,狗也控诉你。

**古文:尔今名未注死籍,尤可以免,为作功德。 **

现代文:现在你的名字还没有注入死册,罪可以赦免,替他们作些功德的事 。

古文:翰欲为设斋,及写《法华经》、《金光明经》,皆曰: 不可 。

现代文:于是翰想为他们设斋,以及给写《法华经》《金光明经》,都说: 不可以。

**古文:其兄喜曰: 足矣。 **

现代文:就请求他给他们念七遍金刚经。他的哥哥高兴地说: 够了。

古文:及活,遂舍业出家。

现代文:等到他复活,就弃家而出家了。

古文:宁勉

现代文:宁勉

古文:宁勉者,云中人,年少有勇气,善骑射,能以力格猛兽,不用兵仗。

现代文:宁勉是云中人,年少而有勇,善于骑射,能不用武器凭自己的力量格斗猛兽。

古文:北都守健其勇,署为衙将,后以兵四千军于飞狐城。

现代文:北都守赏识他的勇猛,让他做了衙将。以后他统兵四千多人驻扎在飞狐城。

古文:时蓟门帅骄悍,弃天子法,反书闻阙下。唐文宗皇帝,诏北都守攻其南。

现代文:当时蓟门统帅骄慢悍勇,违背天子的法令,谋反的消息传到了宫中,唐文宗皇帝下诏北都守从南边攻打他们。

古文:诏未至,而蓟门兵夜伐飞狐,钲鼓震地,飞狐人汹然不自安,谓宁勉曰: 蓟兵豪健不可敌,今且至矣,其势甚急,愿空其邑以遁去。不然,旦暮拔吾城,吾不忍父子兄弟尽血贼刃下,悔宁可及。虽天子神武,安能雪吾冤乎?

现代文:钲鼓惊天动地。飞狐城中的人惊惶不安,对宁勉说: 蓟兵豪健,不可抵挡,现在已经到了,形势紧急,愿意放弃城而逃走。不然的话,早晚要攻下这座城,我们不能忍心看着父子兄弟都惨死在敌人的刀下,虽有皇上的神威,也无法雪我们的冤仇。

**古文:幸熟计之。 **

现代文:希望你好好想想。

古文:勉自度兵少,固不能折蓟师之锋,将听邑人语,虑得罪于天子;欲坚壁自守,又虑一邑之人悉屠于贼手。

现代文:宁勉考虑自己兵少,本来敌不过蓟兵想听城里人的话,又怕皇帝降罪;又想靠着坚固的城墙自守,但又担心一城的人都被贼寇所杀。

**古文:忧既甚而策未决,忽有谍者告曰: 贼尽溃矣!有弃甲在城下,愿取之。 **

现代文:忧心忡忡不能决断。忽然有探子来报: 贼寇完全溃败了,有丢弃的铠甲在城下,愿拿来。

古文:勉即登城坦望,时月明朗,见贼兵驰走,颠踬者不可数,若有大兵击其后。

现代文:宁勉便登上城楼观看,当时明月当空,看见贼兵败退逃走伤残腿脚的不可数。就像有大兵攻击他们的后面。

古文:勉大喜,开邑门,纵兵逐之,生擒数十人,得遗甲甚多。

现代文:宁勉很高兴,打开城门,放兵追他们,活捉了几十人,得到了很多丢掉的铠甲。

古文:先是勉好浮图氏,常阅佛书金刚经,既败蓟师,擒其虏以讯焉。

现代文:以前宁勉喜欢浮图和尚,常常阅读佛书金刚经。打败了蓟军后,捉住了俘虏审问他。

**古文:虏曰: 向夕望见城上有巨人数四,长二丈余,雄俊可惧,怒目呿吻,袒荡执剑。蓟人见之,惨然汗栗,即走避。又安有斗心乎! **

现代文:俘虏说: 前天晚上看见城上有四个巨人,二丈多高,雄俊可怕,怒目张嘴,袒胸拿剑,蓟兵看见,惊恐害怕,就都逃跑了,哪有攻城的心思呢?

古文:勉悟巨人乃金刚也,益自奇之。

现代文:宁勉明白了巨人就是金刚。自己也更感到奇怪。

古文:勉官御史中丞,后为清塞副使。

现代文:宁勉官到御史中丞,后做了清塞副使。

古文:倪勤

现代文:倪勤

古文:倪勤,梓州人,唐大和五年,以武略称,因典涪州兴教仓,素持金刚经。

现代文:倪勤是梓州人。唐朝大和五年,以雄才大略闻名。因此主管涪州兴教仓,一向念金刚经。

古文:六月九日,江水大涨,惟不至此厅下,勤读诵益励。

现代文:教仓有厅堂临江,景色非常美丽。就在那里设了佛像,并且在那里读经书。

古文:洎水退,周视数里,室屋尽溺,唯此厅略不沾渍,仓亦无伤。人皆礼敬。

现代文:六月九日,江水猛涨,唯独涨不到这个厅下,于是更加勤勉地读经,等到水退以后,环视周围几里,房屋都被淹没倒塌。只有这个厅一点也不沾湿,教仓也没有损伤,人都来礼拜。

古文:高涉

现代文:高涉

古文:唐大和七年冬,给事中李石为太原行军司马,孔目高涉因宿使院。

现代文:唐朝大和七年冬,给事中李石做了太原行军司马。孔目高涉于是住在使院。

**古文:咚咚鼓起时,诣邻房,忽遇一人,长六尺余,呼曰: 行军唤尔。 **

现代文:听到咚咚的击鼓声时,就到邻房去,忽然遇见一人,高六尺多。喊道: 行军叫你!

古文:涉遂行。行稍迟,其人自后拓之。不觉向北,约行数十里,至野外,渐入一谷底,后上一山,至顶四望,邑屋尽在眼下。

现代文:高涉就跟着去,走得稍慢,那个人从后面击打他,不知不觉朝北走了大约几十你,到了野外,逐渐进入一个深谷,然同登上一座山,到山顶上四望,城市房子都在眼下。

**古文:至一曹司所,追者呼云: 追高涉到。 **

现代文:又到了一曹司,追的人喊道: 高涉已抓到!

**古文:其中人多朱绿,当按者似崔行信郎中,判云: 付司对。 **

现代文:其中的人很多都是穿红挂绿的,当中坐着的人象崔行信郎中,评判道: 交付有司对质!

古文:复至一处,数百人露坐,与猪羊杂处。

现代文:又到了一处,几百人坐在露天里,和猪羊在一起。

古文:领至一人前,乃涉妹婿杜则也,逆谓涉曰: 君初得书手时,作新人局,遣某买羊四口,记得否?

现代文:把他领到一人面前,原来是高涉的妹夫杜则。不满地对高涉说: 你当初刚拿到经书时,作了新人的时候,派我买四只羊,还记得吗?

**古文:今被相责,意甚苦毒。 **

现代文:现在我被责备,痛苦难奈。

**古文:涉遽云: 尔时只使市肉,非羊也。 **

现代文:高涉急忙说: 我当时只让你买肉,不是羊。

古文:则遂无言,因见羊人立啮则,逡巡被领他去。

现代文:杜则无言对答。就看见羊人站在那咬杜则。正徘徊之际,又被领到别处去。

古文:倏忽又见一处,露架方梁,梁上钉大铁环,有数百人,皆持刀,以绳系人头,牵入环中,刳剔之。

现代文:忽然又见一处,方梁上露出一个架子,架子上钉着大铁环,有几百个人,手都拿着刀,用绳索绑着人头,牵人到铁环中,刳剔人头。

古文:涉惧走出,但念金刚经。

现代文:高涉惊慌而走出去。只是念金刚经。

**古文:倏忽,逢旧相识杨演云: 李说尚书时,杖杀贼李英道为劫贼事,已于诸处受生三十年,今却诉前事,君常记得否? **

现代文:忽然碰到老相识杨演说: 李说做尚书时,打死贼人李英道,以及做劫贼的事,已经在这些地方受了三十年的罪,现在再和你谈谈以前的事,你记得吗?

古文:涉辞己年幼,不省。

现代文:高涉推辞自己年幼,不懂事。

古文:又遇旧典段怡,先与涉为义兄弟,逢涉云: 弟先念金刚经,莫废忘否?

现代文:又遇旧友段怡,先和高涉结为义兄弟,对高涉说: 弟先念金刚经,千万不要荒废,别忘记了。

**古文:向来所见,未是极苦处,勉树善业,今得还,亦经之力。 **

现代文:先前所看见的,不是最苦的地方,劝勉你多做好事,今天能够回去,也是经书的力量。

古文:因送至家,如梦,死已经宿,向拓处数日青肿。

现代文:于是送他回家。他象做梦一样,死了已经一宿了,先前被打的地方几天来都是青肿的。

古文:张政

现代文:张政

古文:张政。邛州人。唐开成三年七月十五日暴亡。

现代文:张政是邛州人,唐朝开成三年七月十五日,突然死去。

古文:初见四人来捉,行半日,至大江,甚阔,度深三尺许,细看尽是脓血,便小声念金刚经。

现代文:当初看见四个人来捉他,走了半天到了一条大江边,江很宽,大约三尺深。仔细一看都是脓血,便小声念金刚经。

古文:使者色变。

现代文:使者变了脸色。

**古文:入城,见胡僧长八尺余,骂使者曰: 何不依帖?乱捉平人。 **

现代文:入城后,看见胡僧高八尺多,骂使者说: 为什么不按帖抓人,乱抓平民?

**古文:尽皆惊拜。及领见王,僧与对坐,曰: 张政是某本宗弟子,被妄领来。 **

现代文:使者都惊慌而拜,等到领他去见阎王,和尚和王对坐,说: 张政是我本家的弟子,被乱抓来的。

**古文:王曰: 待略勘问。 **

现代文:阎王说: 等我稍加审问。

古文:僧色怒,王判放去。见使者四人,皆著大枷。

现代文:和尚发怒。阎王便判放他回去,看见四个使者,都带上枷锁。

古文:僧自领政出城,不见所渡之水。

现代文:和僧领着张政出城。看不到所渡的河水。

古文:僧曰:吾是汝所宗和尚,汝识我否?

现代文:和尚说: 我是你所习佛宗的和尚,你认识我吗?

**古文:我是须菩提。 **

现代文:我是须菩提。

古文:乃知是持经之力,再三拜礼。

现代文:张政才知道是诵读经书的力量,再三拜谢和尚。

**古文:僧曰: 弟子合眼。 **

现代文:和尚说: 弟子闭上眼睛。

古文:僧以仗一击,不觉失声,乃活。

现代文:和尚用杖打他一下,不觉地叫出声来,才活了。

古文:死已三日,唯心上暖。

现代文:他已经死了三天了,只是心口上还是温热的。

古文:李琚

现代文:李琚

古文:唐李琚,成都人。

现代文:唐朝李琚,是成都人。

古文:大中九年四月十六日忽患疫疾,恍惚之际,见一人自称 行病鬼王 。骂琚云: 抵犯我多,未领汝去。

现代文:大中九年四月十六日忽然患疾病,恍惚之际,看见一个人自称是 行病鬼王 ,骂李琚道: 你触犯我太多,没领你去。

**古文:明日复共三女人同来,速设酒食,皆我妻也。 **

现代文:明天和三个女人一起来,赶快摆上酒席,三个人都是我的妻子。

**古文:琚亦酬酢曰: 汝何得三妻? **

现代文:李琚也应酬道: 你怎么能有三个妻子?

古文:但闻呵叱啾啷,不睹人也。

现代文:只听到呵叱啾唧的声音,看不见人,又来了四回。

古文:却回,便觉身轻,于佛堂作礼,将吃粥。

现代文:到了二十一日鬼王告辞。李琚也拜送。回来时,便觉身轻。

古文:却行次,忽被风吹去,住足不得,乃至一大山,见江海无涯,人畜随琚立岸边,不知所向。

现代文:在佛堂作礼,将要吃粥,后退几步停下,忽然被风吹去站不住脚,于是到了一座大山旁,看见一片江海。人畜随着李琚站在岸边,不知去哪里。

古文:良久,有黄衫人问曰: 公是何人?

现代文:好久有一个穿黄衫的人问道: 你是什么人?

**古文:随我来。 **

现代文:跟我来。

古文:才四五步,已见江山甚远。

现代文:琚才走了四五岁,就看见江山已离得很远了。

古文:又问: 作何善事?

现代文:又问他: 作了什么好事?

**古文:若无,适已于水上作猪羊等也,细说恐王问。 **

现代文:如果没有做过,刚才在水上就变作猪羊了。你仔细说说,恐怕一会大王会问。

**古文:琚云: 在成都府,曾率百余家于净众寺造西方功德一堵,为大圣慈寺写大藏经,已得五百余卷,兼庆赞了。 **

现代文:李琚说: 在成都府,曾率百余家在净众寺建造西方功德碑一座,为大圣慈寺写大藏经。已经得到五百多卷。又曾做过赞礼。

**古文:使者引去。约五十里,见一大城,入门数里,见殿上僧长六七尺,语王云: 此人志心造善,无有欺谄。 **

现代文:使者便引着他,大约走了五十里,看见一座大城,进门几里,看见殿上有一个高六七尺的和尚,告诉王说: 这个人一心作善事,无有欺骗。

古文:王诘黄衫人,如何处得文帖,追平人来。

现代文:王责备黄衫的人,在什么地方拿到的文帖,追捕平民来。

**古文:答云: 山下见领来,无帖追。 **

现代文:回答道: 从山下领来的,没有追帖。

**古文:王云: 急送去。 **

现代文:王说: 赶快送回去!

古文:便见所作功德在殿上,碑记分明,石壁造广利方在后。

现代文:于是就在殿上看见自己所做的功德,碑记十分明确,在石壁后面记载着所建造的许多善事,使者便领着去了。

古文:使者领去,又入一院,令坐,向琚说: 缘汉州刺史韦某亡,欲令某作刺史。 琚都不谕。

现代文:又到一院,让他坐下。向李琚说,因汉州刺史韦某死了,欲叫你作刺史。李琚都不答应,六七天才来放他回去。

古文:六七日已来放归,凡过十二处,皆云王院,悉有侍卫,总云与写一卷金刚经。

现代文:一共走过了十二个地方,都说是王院,都有侍卫,答应说给他们写一卷金刚经。

**古文:遂到家,使人临别执手,亦曰: 乞一卷金刚经。 **

现代文:于是就到了家,使者临别拉着李琚的手,又说: 求得一卷金刚经。

**古文:便觉头痛,至一塔下,闻人云: 我是道安和尚,作病卓头两下,愿得尔道心坚固。 **

现代文:就觉得头痛,到了一塔下,听到有人说: 我是道安和尚,朝头上敲两下,希望你的道心坚定。

古文:遂醒,见观音菩萨现头边立笑,自此顿寤。

现代文:于是李琚醒来,看见观音菩萨出现在头边站着笑,这才立刻清醒了。

**古文:妻儿环哭云: 没已七日,唯心上暖。 **

现代文:妻儿围着他哭,说他已死了七天了,只是心口上还温热。

古文:写经与所许者,自诵不怠。巴南宰

现代文:从此他给那些答应过的人写经,并不懈怠地诵读。巴南宰

古文:巴南宰韦氏,常念金刚经。唐光化中,至泥溪,遇一女人,著绯衣,挈二子偕行,同登山岭。

现代文:巴南宰韦氏,常念金刚经,唐朝光化年中,到泥溪,遇到一个女人,穿着红衣,领着两个儿子一起走,他们同登一山岭。

古文:行人相驻叫噪,见是赤狸大虫三子母也。

现代文:走路人都停下来喊叫,原来是看见了赤狸大虫母子三人。

古文:逡巡,与韦分路而去,韦终不觉,是持经之力也。

现代文:在他们身边徘徊一阵后,就和韦氏分路而走。韦氏始终不知道,是诵金刚经的力量使他免祸。

古文:元初

现代文:元初

古文:唐元初,九江人,贩薪于市。

现代文:唐元初是九江人,在市上卖柴为生。

古文:年七十,常持金刚经。

现代文:年纪七十,常念金刚经。

古文:晚归江北,中流风浪大起,同涉得俱没,唯初浮于水上,即漂南岸。

现代文:晚上回江北,在江中大风刮起,同过江的人都淹死了,只有元初浮在水面上,漂到了南岸。

古文:群舟泊者,悉是大商,见初背上光高数尺,意其贵人。

现代文:那些停在岸边的船上的人都是大商人,看见元初背上有几尺高的光,认为他是贵人,才能够得生,都争着送给他衣服,轮番请他吃饭。

**古文:既得活,争以衣服遗之,及更召以与饭,语渐熟,乃知村叟。因诘光所自,云: 某读金刚经五十年矣,在背者经也。 **

现代文:说话时间长了也都熟悉了,才知道他是村中一老头。于是问他光是从哪里来的,他说: 我读金刚经已五十年了。在背上的光是经。

古文:前后厄难,无不获免,知是经之力也。

现代文:他前后的噩运,没有不获免的,知道都是经书的力量。

古文:兖州军将

现代文:兖州军将

古文:乾符中,兖州节度使崔尚书,法令严峻。

现代文:乾符年中,兖州节度使崔尚书,法令很严峻。

古文:尝有一军将衙参不到,崔大怒,令就衙门处斩。

现代文:曾有一军将没按时到衙,崔便大怒,就令在衙门处斩首。

古文:其军将就戮后,颜色不变,众咸惧之。

现代文:那个军将被斩首之后,颜色不变,大家都感到害怕。

古文:是夜三更归家,妻子惊骇,谓是鬼物。

现代文:这天夜里三更时,军将便回家了。妻儿惊慌害怕,说是鬼。

古文:军将曰: 初遭决斩时,一如醉睡,无诸痛苦。

现代文:军将说: 当初遭斩时,就象醉酒入睡一样,没有任何痛苦。

**古文:中夜,觉身倒街中,因尔还家。 **

现代文:半夜,觉得身子倒在街道上,因而就回家来了。

古文:妻子罔知其由。

现代文:妻子不知道什么缘由,第二天早晨去谢崔。

**古文:明旦入谢,崔惊曰: 尔有何幻术能致? **

现代文:崔惊讶地说: 尔有什么幻术能这样? 军将说: 一向没有什么幻术,从小读金刚经。

**古文:军将云: 素无幻术,自少读金刚经,日三遍,昨日诵经,所以过期。 崔问记得斩时否,云: 初领到戟门外,便如沉醉,都不记斩时。 **

现代文:每天三遍,昨天诵经,才误了占卯的时间。 崔问还记得斩首的情景吗,说: 刚领到戟门外,便象沉醉了一样,记不住斩首的情景了。

**古文:崔又问所读经何在,云:在家锁函子内。 **

现代文:崔又问读的经书在哪里。他说: 在家,锁在匣了里。

古文:及取到,锁如故。

现代文:等到去取来,锁象原来一样。

古文:毁锁,见经已为两断。

现代文:毁坏锁头,看见经书已断为两截。

古文:崔大惊自悔,慰安军将,仍赐衣一袭,命写金刚经一百卷供养。

现代文:崔惊异又后悔,安慰军将,并赏给他一套衣服。命他写金刚经一百卷供奉。

古文:今兖州延寿寺门外。盖军将衙门就法并斩断经之像,至今尚存。

现代文:现在兖州延寿寺门外,军将衙门被杀以及斩断经书的像,至今还存在。

古文:杨复恭弟

现代文:杨复恭弟

古文:唐内臣姓杨,忘其名,复恭之弟也。

现代文:唐朝的内臣姓杨,忘记了他的名,是杨复恭的弟弟。

古文:陷秦宗权、鹿晏洪、刘臣容贼内,二十余年,但读金刚经,虽在城中,未尝废。

现代文:陷落入贼人秦宗权、鹿晏洪、刘巨容之手。只是念金刚经,虽然在城中,也不曾荒废。

古文:会宗权男为襄阳节度使,杨为监军使,杨因人心危惧,遂诱麾下交赵德言攻杀宗权男,发表举德言为节度使。

现代文:正赶上宗权的儿子做襄阳节度使,杨做监军使。杨因为人心危惧,就诱使部下赵德言攻杀宗权的儿子,上表推举德言为节度使。

古文:由是军府稍定,民复旧业矣。

现代文:从这以后军府稍微平定,百姓们又重操旧业。

古文:杨于课诵之功,益加精励。

现代文:杨在诵读经书上非常下功夫,也更加精心勤勉。

**古文:尝就牙门外柳树下,焚香课诵之次,欻有金字金刚经一卷,自空中飞下,杨拜捧而立,震骇心目: 得非信受精虔,获此善报也! **

现代文:曾在牙门外柳树下,焚香而诵读经书,忽然有金字的金刚经,从空中落下来。杨拜捧经而站着看,心里很激动: 莫非是信经受经的心虔诚,才得这种善报么!

古文:故陷于贼党二十年间,终能枭巨盗,立殊勋,克保福禄者,盖佛之冥祐也。

现代文:因此陷入贼党二十年间,最终能斩杀巨盗首领,建立了特别的功勋,保住福禄,大概是佛在暗中护持吧。

古文:蔡州行者

现代文:蔡州行者

古文:唐宋汶牧黄州日,秦宗权阻命作乱,将欲大掠四境。

现代文:唐朝宋汶治理黄州的时候,秦宗权违命作乱,将要四处掠夺。

古文:蔡州有念金刚经行者,郡人咸敬之,宗权差为细作,令入黄州探事。

现代文:蔡州有一个念金刚经的人,郡中的人都很敬重他。宗权就派他为探子,叫他到黄州刺探。

古文:行者至黄州,未逾旬,为人告败。

现代文:这个人到了黄州,不过十天,被人告发。

古文:宋汶大怒,令于军门集众决杀。

现代文:宋汶大怒,令在军门前集众而杀他。

古文:忽报有加官使到,将校等上言,方闻喜庆,不欲遽行杀戮,由是但令禁锢。

现代文:忽然报告加官的使者到了,将校等上前庆祝,正在喜庆时,不想立即杀他。因此只命人禁锢起来。

古文:逾月,使臣不到,又命行刑。

现代文:又过了一个月,使臣仍没到,又下令行刑。

古文:出狴牢次,报使入境,复且停止。

现代文:等把那个人押出监牢后,又报使者已经入境,又暂且停止行刑。

古文:使已发,引出就刑,值大将入衙,见之,遽白于宋曰: 黄州士马精强,城垒严峻,何惧奸贼窥觇?

现代文:使者走了之后,又拉出去行刑,正赶上大将进入衙内,看见了,急忙对宋汶说: 黄州的兵马精强,城壁垒森严,何惧奸贼的窥探?

**古文:细作本非恶党,受制于人,将军曲贷性命,足示宽恕。 **

现代文:这个探子本不是恶人,是被别人牵制,将军暂饶他一命,以示宽恕。

古文:汶然之,命髡发负钳,缘化财物,造开元新寺。

现代文:宋汶认为这话有理。就命令剃了他的头发背着铁钳,叫他去化缘财物,为建造开元新寺。

**古文:寺宇将就之一夜,梦八金刚告日: 负钳僧苦行如此,缔构既终,盍释其钳,以旌善类。 **

现代文:寺庙建成的那一夜。宋汶梦见八位金刚告诉他说: 背钳的和尚如此痛苦,寺庙已经建成,为什么不放开他的铁钳,来发扬他的善行。

古文:汶觉大异之,遂令释钳,待以殊礼。

现代文:宋汶醒后非常惊奇,于是就下令放开铁钳,用重礼待他。

古文:自后一州悉呼为金刚和尚。

现代文:从此以后,一州的人都叫他为金刚和尚。

古文:贩海客

现代文:贩海客

古文:唐有一富商,恒诵金刚经,每以经卷自随。

现代文:唐朝有一个富商,坚持不懈地读金刚经。经书总是带在身边。

古文:尝贾贩外国,夕宿于海岛,众商利其财,共杀之。盛以大笼,加巨石,并经沉于海。

现代文:曾在国外做买卖,晚上住在一个海岛上,众商人贪图他的财物,一齐杀了他,把他放在大笼子里,压上大石头,连经书一起都沉到海底。

古文:平明,众商船发。

现代文:第二天天刚亮。众商的船开走了。

古文:而夜来所治之岛,乃是僧院,其院僧每夕,则闻人念金刚经声,深在海底。僧大异之,因命善泅者沉于水访之,见一老人在笼中读经,乃牵挽而上。

现代文:而夜间所住的岛,原来有个僧院,那个寺院中的和尚每天晚上都听到有念金刚经的声音,深在海底,和尚们非常吃惊,就派会潜水的人沉入海底查看,看见一个老人在笼中念经,就把笼子拉上来。

**古文:僧问其故,云: 被杀,沉于海,不知是笼中,忽觉身处宫殿,常有人送饮食,安乐自在也。 **

现代文:和尚问他原因,他说: 被杀死了沉在海底,不知道是笼子,忽然觉得身处宫殿,常有人送饭,安乐自在。

古文:众僧闻之,悉普加赞叹,盖金刚经之灵验。

现代文:众僧听到后,都非常赞叹,大概是金刚经的神力。

古文:遂投僧削发,出家于岛院。

现代文:于是他便削发为僧,出家在岛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