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八·神仙三十八

古文:李泌

现代文:李泌

古文:李泌字长源,赵郡中山人也。

现代文:李泌,字长源,赵郡中山人。

古文:六代祖弼,唐太师。

现代文:他的上六辈的祖父李弼,是唐朝的太师。

古文:父承休,唐吴房令。

现代文:他的父亲李承休,是唐朝吴房县的县令。

古文:休娶汝南周氏。

现代文:李承休娶汝南周氏为妻。

**古文:初,周氏尚幼,有异僧僧伽泗上来,见而奇之。且曰: 此女后当归李氏,而生三子,其最小者,慎勿以紫衣衣之,当起家金紫,为帝王师。 **

现代文:当初,周氏还小,有一位名叫僧伽从泗水来的怪和尚见了她感到奇怪,并且说: 这女孩儿以后得嫁给姓李的,能生三个儿子,那个最小的千万不要给他穿紫色衣服。这个孩子由金印紫绶起家,作帝王的老师。

古文:及周氏既娠泌,凡三周年,方寤而生。

现代文:等到周氏怀了李泌之后,怀胎三年,他才生了下来。

古文:泌生而发至于眉。

现代文:李泌生下来头发就长到眼眉。

古文:先是周每产,必累日困惫,唯娩泌独无恙,由是小字为顺。

现代文:在这以前,周氏每次生孩子,必定一连多日困乏疲惫,只有这次生李泌没有毛病,因此他的小名叫 顺 。

古文:泌幼而聪敏,书一览必能诵,六七岁学属文。

现代文:李泌从小就聪敏,书只看一遍就必定能背下来。他六七岁就学习写文章。

古文:开元十六年,玄宗御楼大酺,夜于楼下置高坐,召三教讲论。

现代文:开元十六年,唐玄宗在御楼上大设酒宴,夜里在楼下放了一个高高的座位,叫来三教九流登台讲演论辩。

古文:泌姑子员俶,年九岁,潜求姑备儒服,夜升高坐,词辨锋起,谭者皆屈。

现代文:李泌姑母的儿子员俶,那年九岁,偷偷求母亲准备了儒生的衣服,趁夜登上高座,词辩非常锋利,演讲的人都理屈词穷。

**古文:玄宗奇之,召入楼中,问姓名。乃曰: 半千之孙,宜其若是。 **

现代文:唐玄宗认为他不一般,把他召入楼中,问清他的姓名之后便说: 原来是半千岁的孙子,应该如此。

**古文:因问外更有奇童如儿者乎。对曰: 舅子顺,年七岁,能赋敏捷。 **

现代文:于是唐玄宗就问宫外还有没有象他这样的奇童子,他回答说: 我舅舅的儿子李顺,今年七岁,能赋诗,非常聪明。

古文:问其宅居所在,命中人潜伺于门,抱之以入,戒勿令其家知。

现代文:唐玄宗问清李顺家的住处,派宦官偷偷等候在门外,把他抱进宫来,警告说不要让他家知道。

古文:玄宗方与张说观棋,中人抱泌至。俶与刘晏,偕在帝侧。

现代文:唐玄宗正在和张说下围棋。宦官抱着李泌来到,员俶和刘宴都在皇帝身边。

**古文:及玄宗见泌,谓说曰: 后来者与前儿绝殊,仪状真国器也。 **

现代文:等到唐玄宗见到李泌,对张说说: 后来这个小孩与前边那个绝对不一样,从他的仪表相貌看,可真是国家的栋梁之材啊!

**古文:说曰: 诚然。 **

现代文:张说说: 确实是这样。

古文:遂命说试为诗。

现代文:于是唐玄宗就让张说试一下他作诗的程度如何。

古文:即令詠方圆动静。

现代文:张说让他咏方、圆、动、静。

古文:泌曰。愿闻其状。

现代文:李泌说: 请告诉我各是什么样子。

**古文:说应曰: 方如棋局,圆如棋子,动如棋生,静如棋死。 **

现代文:张说说: 方就是棋盘,圆就象棋子,动就象棋活了,静就象棋死了。

**古文:说以其幼,仍教之曰: 但可以意虚作,不得更实道棋字。 **

现代文:张说因为李泌年幼,就教他说: 只能按意思虚作,不能再实说出 棋 字来。

**古文:泌曰: 随意即甚易耳。 **

现代文:李泌说: 随意作就太容易了。

**古文:玄宗笑曰: 精神全大于身。 **

现代文:唐玄宗笑道: 这孩子的聪明才智大于他的实际年龄。

**古文:泌乃言曰: 方如行义,圆如用智,动如逞才,静如遂意。 **

现代文:李泌就说道: 方就象行义,圆就象用智,动就象逞才,静就象遂意。

**古文:说因贺曰: 圣代嘉瑞也。 **

现代文:张说于是向唐玄宗祝贺说: 这是太平盛世的祥瑞之事啊!

古文:玄宗大悦,抱于怀,抚其头,命果饵啗之。

现代文:唐玄宗非常高兴,把李泌抱在怀里,摸着他的头,让人拿果品给他吃。

古文:遂送忠王院,两月方归。仍赐衣物及綵数十。且谕其家曰: 年小,恐于儿有损,未能与官。

现代文:于是就把他送到忠王院,两个月以后才让他回家,还送给他衣物和几十匹彩丝织品,并且告诉他家说: 孩子太小,怕有害于孩子,所以没封他官。

**古文:当善视之,乃国器也。 **

现代文:应该好好看待他,这是国家的栋梁之材。

古文:由是张说邀至其宅,命其子均、垍,相与若师友,情义甚狎。

现代文:从此,张说把李泌请到自己家里,让儿子张均、张和他在一起,就象师友那样,孩子们相处得非常亲近。

古文:张九龄、贺知章、张庭珪、韦虚心,一见皆倾心爱重。

现代文:张九龄、贺知章、张庭珪、韦虚心等人,一见了李泌也都非常喜欢器重他。

**古文:贺知章尝曰: 此捀子目如秋水,必当拜卿相。 **

现代文:贺知章曾经说: 这小子目如秋水,将来一定能做卿相。

古文:张说曰: 昨者上欲官之。

现代文:张说说: 昨天皇上想封他官,我说不行。

古文:某言未可。

现代文:这是爱护他,等他成器罢了。

**古文:盖惜之,待其成器耳。 当其为儿童时,身轻,能于屏风上立,薰笼上行。道者云: 年十五必白日升天。 **

现代文:当初他是儿童的时候,身体很轻,能在屏风上站立,能在薰笼上行走。一个有道术的人说: 这孩子十五岁一定会大白天升天做神仙。

古文:父母保惜,亲族怜爱,闻之,皆若有甚厄也。

现代文:父母保护他、喜爱他。

古文:一旦空中有异香之气,及音乐之声,李公之血属,必迎骂之。

现代文:亲族喜欢他,听说这样都象对他有很大的危险,互相约定,如果有一天空中真出现奇异的香味和音乐声,李泌的近亲,一定要迎上去大骂一顿。

古文:至其年八月十五日,笙歌在室,时有彩云挂于庭树。

现代文:到了李泌十五岁那年的八月十五日,果然有笙歌响在室内,时时有彩云挂在院子里的树上。

古文:李公之亲爱,乃多捣蒜韭,至数斛,伺其异音奇香至,潜令人登屋,以巨杓飏浓蒜泼之,香乐遂散,自此更不复至。

现代文:李泌的亲朋,就一齐捣蒜泥,捣了几大桶,等到异音和奇香来到,暗中让人登上屋顶,用大勺子扬洒蒜泥泼向那异音和奇香的来处,音乐和香味就散去。从此就不再来了。

古文:后二年,赋长歌行曰: 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

现代文:二年以后,李泌赋《长歌行》一首,说道: 天覆吾,地载吾,天地生吾有意无?

古文:不然绝粒升天衢,不然鸣珂游帝都。

现代文:不然绝粒升天衢,不然鸣柯游帝都。

古文:焉能不贵复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

现代文:焉能不贵复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

古文:一丈夫兮一丈夫,平生志气是良图。

现代文:一丈夫兮一丈夫,平生志气是良图。

**古文: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 **

现代文:请君看取百年事,业就扁舟泛五湖。

古文:诗成,传写之者莫不称赏。

现代文:诗写成之后,传抄的人没有不称赏的。

古文:张九龄见,独诫之曰: 早得美名,必有所折。宜自韬晦,斯尽善矣。

现代文:只有张九龄见了之后警告他说: 过早有了好名声,一定会带来损失,你应该自己注意隐藏才能,这才能尽善尽美。

古文:藏器于身,古人所重,况童子耶!

现代文:把本领隐藏起来,是古人很重视的,何况你还是个小孩子呢!

**古文:但当为诗以赏风景,詠古贤,勿自扬己为妙。 **

现代文:你只应该作诗赞赏风景,咏叹古贤,不要自己表现自己才好。

古文:泌泣谢之。

现代文:李泌感动得流泪表示感谢。

古文:尔后为文,不复自言。

现代文:后来再写的文章,不再言及自己。

古文:九龄尤喜其有心,言前途不可量也。

现代文:张九龄尤其喜欢李泌有心计,说他前途不可估量。

古文:又尝以直言矰讽九龄。

现代文:他还曾经用忠直的话语规劝过张九龄。

古文:九龄感之。遂呼为小友。

现代文:张九龄很感激他,于是就叫他是 小友 。

古文:九龄出荆州,邀至郡经年,就于东都肄业。

现代文:张九龄出任荆州的时候,把他请到郡里住了一年多。

古文:遂游衡山、嵩山。因遇神仙桓真人、羡门子、安期先生降之。

现代文:他在东都学习的时候,游历了衡山和嵩山,于是遇见神仙桓真人、羡门子、安期先生降临。

古文:羽车幢节,流云神光,照灼山谷,将曙乃去,仍授以长生羽化服饵之道。

现代文:羽毛制成的车帘和旌旗,流动的云朵和神奇的光彩,照耀着山谷,天将亮的时候才散去。

**古文:且戒之曰: 太上有命,以国祚中危,朝廷多难,宜以文武之道,佐佑人主,功及生灵,然后可登真脱屣耳。 **

现代文:神仙们还教给他通过服用药物而长生成仙的道术,并且警告他说: 太上有命令,因为国家有危险,朝廷多难,你应该以文武之道辅佐皇帝,让你的功德遍及天下民众,然后就可以得道成仙了。

古文:自是多绝粒咽气,修黄光谷神之要。

现代文:从此,他经常只呼吸不吃粮食,修习黄光谷神的旨要。

古文:及归京师,宁王延于第。玉真公主以弟呼之,特加敬异。

现代文:等到他回到京城,宁王把他迎接到王府,玉真公主叫他弟弟,对他格外敬重。

古文:常赋诗,必播于王公乐章。

现代文:他平常赋的诗,一定会被王公们配上乐章传播。

古文:及丁父忧,绝食柴毁。

现代文:父亲死了,他为父亲守孝,不吃食物骨瘦如柴。

古文:服阕,复游嵩华终南,不顾名禄。

现代文:他守孝期满就脱了孝服,又去嵩山、华山、终南山游历,根本不顾名声和利禄。

古文:天宝十载,玄宗访召入内,献《明堂九鼎》议。应制作《皇唐圣祚》文,多讲道谈经。

现代文:天宝十年,唐玄宗把他寻访到召入宫中,他献上了《明堂九鼎》的奏议,应制作了《皇唐圣祚》的文章,经常讲道谈经。

古文:肃宗为太子,敕与太子诸王为布衣交,为杨国忠所忌,以其所作感遇诗,谤议时政,构而陷之,诏于蕲春郡安置。

现代文:唐肃宗是太子的时候,皇上诏令李泌和太子及王子们是布衣之交,被杨国忠忌恨,以他所作的《感遇》诗是诽谤时政为名设计陷害他,皇上诏令把他安置在蕲春郡。

古文:天宝十二载,母周亡,归家,太子诸王皆使吊祭。

现代文:天宝十二年,他母亲周氏死了,他回到家里,太子和王子们都派人去吊祭。

古文:寻禄山陷潼关,玄宗肃宗分道巡狩,泌尝窃赋诗,有匡复意。

现代文:不久安禄山攻破潼关,玄宗和肃宗分道出走,李泌曾经偷偷地作诗,有匡复国家的意思。

古文:虢王巨为河洛节度使,使人求泌于嵩少间。会肃宗手札至,虢王备车马送至灵武。

现代文:虢王李巨是河洛节度使,他派人在嵩山少室找到李泌,赶上唐肃宗的手札送到,虢王备车马把李泌送到灵武。

古文:肃宗延于卧内,动静顾问,规画大计,遂复两都。

现代文:唐肃宗把李泌迎到卧室内,向他询问行止动静,和他共同商讨大计。于是收复了两都。

古文:泌与上寝则对榻,出则联镳。

现代文:李泌与皇上,睡觉则床对床,出门则马头并着马头。

古文:代宗时为广平王,领天下兵马元帅,诏授侍谋军国天下兵马元帅府行军长史、判行军事,仍于禁中安置。

现代文:代宗时,封李泌为广平王,任天下兵马元帅,并且授给他侍谋军国天下兵马元帅府行军长史的头衔,让他决定军事,仍然把他安置在宫中。

古文:崔圆、房琯自蜀至,册肃宗为皇帝,并赐泌手诏衣马枕被等。

现代文:崔圆、房琯从蜀地回来,传达玄宗旨意册立肃宗当皇帝,玄宗并把手诏、衣服、马、枕、被等东西赐给李泌。

古文:既立大功,而幸臣李辅国害其能,将不利之。因表乞游衡岳。

现代文:李泌确实立了大功,但觉察到宠臣李辅国忌妒他的才能,觉得将要对己不利,就上表请求到衡山游历。

古文:优诏许之,给以三品禄俸。

现代文:皇上优先下诏批准了,给他三品官的俸禄。

古文:山居累年,夜为寇所害,投之深谷中。

现代文:他在山里居住了好几年。一天夜里,他被贼寇加害,把他扔到深谷中。

古文:及明,乃攀缘他径而出。

现代文:等到天亮,他就攀援别的路径走出来了。

古文:为槁叶所藉,略无所损。

现代文:他被枯叶垫着,没受一点伤。

古文:初,肃宗之在灵武也,常忧诸将李郭等,皆已为三公宰相,崇重既极,虑收复后无以复为赏也。

现代文:当初,肃宗在灵武的时候,曾经担忧李郭等将军们,他们都已经是三公宰相,已经尊崇敬重到了极点,担心收复失地之后再没有什么高官可以给奖赏他们了。

古文:泌对曰: 前代爵以报功,官以任能。

现代文:李泌回答说: 以前的朝代,用封爵来表扬有功的人,用封官来任用有能的人。

古文:自尧舜以至三代,皆所不易。

现代文:从尧舜到夏商周三代,都是这样做的。

**古文:今收复后,若赏以茅土,不过二三百户一小州,岂难制乎? **

现代文:如果收复失地,可以赏给他们土地,也不过二三百户的一个小州,难道这还不能控制吗?

**古文:肃宗曰: 甚善。 **

现代文:肃宗说: 很好。

**古文:因曰: 若臣之所愿,则特与他人异。 肃宗曰: 何也? **

现代文:于是李泌说: 至于我所希望的,就和别人不一样。 肃宗说: 为什么呢?

古文:泌曰: 臣绝粒无家,禄位与茅土,皆非所欲。

现代文:李泌说: 我不吃粮食没有家,对禄位和土地都没有欲望。

**古文:为陛下帷幄运筹,收京师后,但枕天子膝睡一觉,使有司奏客星犯帝座,一动天文足矣。 **

现代文:我为陛下运筹帷幄,收复京城以后,只要能枕在天子的膝上睡一觉,让钦天监来奏报客星侵犯帝座,能动一动天上星宿就满足了。

古文:肃宗大笑。

现代文:肃宗大笑。

古文:及南幸扶风,每顿,必令泌领元帅兵先发清行宫,收管钥,奏报,然后肃宗至。

现代文:等到皇帝向南进入扶风,每次停顿,皇帝一定让李泌率领部队先出发。由李泌清理行宫,收拾管键钥匙,奏报之后,肃宗才到。

古文:至保定郡,泌稍懈,先于本院寐。肃宗来入院,不令人惊之,登床,捧泌首置于膝。

现代文:走到保定郡,李泌稍有懈怠,事先在院子里睡着了,肃宗来到,走进院子,不让人惊动李泌。皇帝上床,把李泌的头捧到自己膝上。

古文:良久方觉。

现代文:好长时间李泌才醒。

古文:上曰: 天子膝已枕矣,克复之期,当在何时?

现代文:皇上说: 天子的膝你已经枕了,攻克敌营收复失地的日子在什么时候?

**古文:可促偿之。 **

现代文:可以缩短时间酬报我。

古文:泌遽起谢恩。

现代文:李泌急忙起来谢恩。

古文:肃宗持之不许。

现代文:肃宗把着他,不让他起来。

**古文:因对曰: 是行也,以臣观之,假九庙之灵,乘一人之威,当如郡名,必保定矣。 **

现代文:于是李泌回答说: 这次行动,在我看来,凭借着九庙的神灵,乘着陛下的威严,应该象这个郡的名称,一定是保定了。

古文:既达扶风,旬日而西域河陇之师皆会,江淮庸调亦相继而至,肃宗大悦。

现代文:到达扶风之后,十天之中,西域河陇的军队都会齐了,在江淮一带征调的人马物品也都送到了,肃宗很高兴。

**古文:又肃宗尝夜坐,召颖王等三弟,同于地炉罽毯上食,以泌多绝粒,肃宗每自为烧二梨以赐泌,时颖王持恩固求,肃宗不与,曰: 汝饱食肉,先生绝粒,何乃争此耶! **

现代文:另外,肃宗曾经在一个夜晚,叫来颖王等三个弟弟,一同在地炉地毯上进食。因为李泌经常不吃粮食,肃宗常常亲自烧两个梨送给他。当时颖王依仗皇上对他好,硬要要那梨,肃宗不给,说: 你吃了一肚子肉,李先生不吃粮食,为什么争这点东西?

古文:颖王曰: 臣等试大家心,何乃偏耶!

现代文:颖王说: 我们试一试皇上的心,为什么偏向他?

**古文:不然,三弟共乞一颗。 **

现代文:不然,我们三个共要一个梨也行。

古文:肃宗亦不许,别命他果以赐之。

现代文:肃宗也不答应,另外让人拿来别的果品送给他们。

**古文:王等又曰: 臣等以大家自烧故乞,他果何用? **

现代文:三个弟弟又说: 我们因为那梨是皇上亲自烧的所以才要,别的果品有什么用?

**古文:因曰: 先生恩渥如此,臣等请联句,以为他年故事。 **

现代文:接着又说: 李先生受到如此恩宠,请允许我们联句,作为以后的故事。

**古文:颖王曰: 先生年几许,颜色似童儿。 **

现代文:颖王说: 先生年几许,颜色似童儿。

**古文:其次信王曰: 夜抱九仙骨,朝披一品衣。 **

现代文:其次信王说: 夜抱九仙骨,朝披一品衣。

**古文:其次益王曰: 不食千钟粟,唯餐两颗梨。 **

现代文:再次益王说: 不食千钟粟,唯餐两颗梨。

古文:既而三王请成之。

现代文:然后三个王子请皇上完成此诗。

**古文:肃宗因曰: 天生此间气,助我化无为。 **

现代文:肃宗便说: 天生此间气,助我化无为。

古文:泌起谢。

现代文:李泌站起来致谢。

古文:肃宗又不许曰:汝之居山也,栖遁幽林,不交人事;居内也,密谋匡救,动合玄机,社稷之镇也。

现代文:肃宗又不让,说: 你住在山上,隐居在幽林之中,不参与人间的事;你住在宫内,秘密地谋划救国大计,把握神妙的机宜,你是镇守社稷的人。

古文:泌恩渥隆异,故元载、辅国之辈,嫉之若仇。

现代文:李泌受到的恩宠非常显著,所以元载、李辅国等人嫉妒他就象仇恨敌人。

古文:代宗即位,累有颁钖,中使旁午于道,别号天柱峰中岳先生,赐朝天玉简。

现代文:唐代宗即位之后,对李泌也经常有赏赐,宫中派出的宦官在通向李泌家的道上,交错纷繁地往来,另外称他为 天柱峰中岳先生 ,赐给他朝见天子的玉简。

古文:已而征入翰林。

现代文:然后又把他征入翰林院。

古文:元载奏以朝散大夫检校秘书少监,为江西观察判官。

现代文:元载上奏,贬谪他为朝散大夫检校秘书少监,做江西观察判官。

古文:载伏诛,追复京师,又为常衮所嫉,除楚州刺史。未行,改丰、朗二州团练使,兼御史中丞,又改授杭州,所至称理。

现代文:元载被处死之后,李泌又被调回京城。后来他又受到常衮的嫉妒,任楚州剌史,还没有出发,改任丰朗二州的团练使,兼任御史中丞。后来他又调到杭州做剌史。

古文:兴元初,征赴行在,迁左散骑常侍,寻除陕府长史,充陕虢防御使。

现代文:他无论到哪里为官,政治都很清明。兴元初年,调他回京到天子身傍任左散骑常侍,不久又被任命为陕府长史,充任陕虢防御史。

古文:陈许戍卒三千,自京西逃归,至陕州界,泌潜师险隘,尽破之。

现代文:陈、许的三千名戍卒从京西逃回,逃到陕州地界,李泌在险要处埋伏军队,把他们全都打败。

古文:又开三门陆运一十八里,漕米无砥柱之患,大济京师。

现代文:他又开设了三门峡十八里陆地运输路线,使征运官粮的事船不再有碰上礁石的忧患,极大地有利于京城。

古文:二年六月。就拜中书侍郎平章事,加崇文馆大学士,修国史,封邺侯。

现代文:兴元二年六月,他被任命为中书传郎平章事,加封崇文馆大学士,编修国史,封为邺候。

古文:时顺宗在春宫,妃萧氏母郜国公主,交通于外,上疑其有他志,连坐贬黜者数人,皇储危惧,泌周旋陈奏,德宗意乃解,颇有谠正之风。

现代文:当时顺宗住在春宫,皇妃萧氏的母亲郜国公主和外官交往,皇上怀疑她有不轨的企图,受她株连被罢官的好几个人。皇太子也受到危机,十分害怕。李泌经过一番周旋,向皇上陈述利害,皇上才打消废太子的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