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九十九·水(井

古文:水帝神女刘子光益水酿川石脂水元街泉铜车神牛泉燕原池丹水

现代文:水帝神女刘子光益水酿川石脂水元街泉铜车神牛泉燕原池丹水

古文:陆鸿渐零水龙门漏泽重水湘水暴水仙池渝州滩清潭

现代文:陆鸿渐零水龙门漏泽重水湘水暴水仙池渝州滩清潭

古文:驱山铎

现代文:驱山铎

古文:井乌山龟绿珠井临沅井火井盐井御井王迪贾耽八角井李德裕

现代文:井乌山龟绿珠井临沅井火井盐井御井王迪贾耽八角井李德裕

古文:永兴坊百姓独孤叔牙柴都濠州井鸡井军井金华令

现代文:永兴坊百姓独孤叔牙柴都濠州井鸡井军井金华令

古文:水帝神女

现代文:水帝神女

古文:《山海经》:洞庭之中,帝之二女居之。

现代文:《山海经》上说,洞庭之中,天帝的两个女儿居住在那里。

古文:郭璞注云:天帝之二女,处江为神。

现代文:郭璞注释说:天帝的两个女儿,在江中做神仙。

古文:《列仙传》所谓江妃二女也。

现代文:也就是《列仙传》中所说的江妃二女。

古文:《离骚》所谓《湘夫人》, 帝子降分北渚 是也。

现代文:《离骚》里有《湘夫人》, 帝子降兮北渚 说的就是湘夫人。

古文:《河图玉板》云,尧之二女,为舜之妃,死葬于此。

现代文:《河图玉板》上说是尧的两个女儿,也是舜的妃子,死后埋葬在这里。

古文:冢在县北一百六十里青草山。

现代文:坟墓在县城北面一百六十里的青草山。

古文:刘子光

现代文:刘子光

古文:汉刘子光西征,遇山而渴,无水。

现代文:汉朝刘子光西征,遇山而渴,但无水。

**古文:子光在山南,见一石人,问之曰: 何处有水? **

现代文:刘子光在山南面,见有一石人,问他说: 什么地方有水?

古文:石人不言。

现代文:石人不说话。

古文:乃拔剑斩石人,须臾,穷山水出。

现代文:于是刘子光拨剑砍下石人的头。不一会儿,山水尽出。

古文:益水

现代文:益水

古文:益阳县在长沙郡界,益水在其阳。

现代文:益阳县在长沙郡边界,益水在益阳县南面。

古文:县治东望,时见长沙城隍。人马形色,悉可审辨。

现代文:在县城向东望,时常能见到长沙的护城壕,且人和车马的形状和颜色,都可以分辨出来。

古文:或停览瞩,移晷乃渐散灭。

现代文:有时站住观望,随日影移动便渐渐散去消失。

古文:县去长沙尚三百里,跨越重山,里绝表显,将是山岳炳灵,冥像所传者乎!

现代文:益阳县离长沙有三百里,要跨越重山。在长沙城里看不见的而城外看得很明显。

古文:昔光武中元元年,封太山,禅梁父。

现代文:可能是山岳的灵光,把阴间的景象反射出来了吧。当初光武帝中元元年,祭太山、祭梁父山。

古文:是日,山灵炳象,构成宫室。

现代文:这一天,山中的灵光影象,构成宫殿屋宇。

古文:昔汉武帝遣方士徐宣浮海采药,于波中,见汉家楼观参差,宛然备瞩,公侯弟宅皆满目。

现代文:过去汉武帝派儒生徐宣漂洋过海采药,在波浪中,徐宣看见汉朝楼台高低不一,好象全都看在眼里。公侯的府弟宅院满眼都是。

古文:班超在浑耶国,平旦,云霞鲜明,见天际宫阙,馆宇严列,侍臣左右,悉汉家也。

现代文:班超在浑耶国,一天早晨云霞鲜艳明朗,班超见天边现出宫殿,客馆屋宇整齐地排列着,侍臣恭侯在左右,都是汉朝的景象。

古文:如斯之类。难可审论。

现代文:类似这样的事,很难弄明白。

古文:酿川

现代文:酿川

古文:沈酿川者,汉郑弘,灵帝时为乡啬夫。

现代文:沉酿川这地方有段故事,汉朝的郑弘,汉灵帝时在乡里做啬夫官,跟随上官进京。

古文:从宦入京,未至,夜宿于此。

现代文:还没到京城,夜晚便住在这里。

古文:逢故人,四顾荒郊,村落绝远。沽酒无处,情抱不申,乃投钱于水中而共饮。

现代文:在这里遇见了以前的朋友,看看四周都是荒凉的郊外,近处根本没有村落,没有地方买酒,从感情上觉得心里很不舒服,就把钱扔到水中以水做酒一起喝。

古文:尽夕酣畅,皆得大醉。

现代文:大家畅快地喝了一夜,全部喝得大醉。

古文:因便名为沈酿川,明旦分首而去。

现代文:因此便把这条河起名叫沈酿川。第二天早晨大家分头离去。

古文:弘仕至尚书。

现代文:后来郑弘官至尚书。

古文:石脂水

现代文:石脂水

古文: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水上如漆。

现代文:高奴县的石脂水,水中有油,浮在水面上就象油漆一样。

古文:采以膏车及燃灯,极明。

现代文:采回去用它润滑车轴和点灯,特别明亮。

古文:元街泉

现代文:元街泉

古文:元街县有泉,泉眼中水,交旋如盘龙。

现代文:元街县有一眼泉,泉眼中的水,交错旋转就象盘旋的龙。

古文:或试挠破之,随手成龙状,驴马饮之皆惊走。

现代文:有的人试着把它搅乱,可随着人搅动的手势又成了龙的形状。驴和马饮了泉水后都惊恐地逃走。

古文:铜车

现代文:铜车

古文:荆之清水宛口旁,义熙十二年,有儿群浴此水。忽见岸侧有钱,出于流沙,因竞取之。

现代文:荆州的清水河宛曲的入口处,东晋义熙十二年的时候,一群儿童在清水河中洗澡,忽然看见有钱从那里涌出,于是群童都跑去拣钱。

古文:手满置地,随复流去。

现代文:手拿满了便放在地上,可是又被流水冲走了。

古文:乃以襟结之,然后各有所得。

现代文:群童就把钱放到扎起的衣襟里,每个人都得到了一些。

古文:流钱中有铜车,铜牛牵车之势甚迅速。

现代文:流钱中有一辆铜车,铜牛拉车的奔势特别快。

古文:诸童奔逐,掣得车一脚,径可五寸许。

现代文:群童奔跑着去追车,拉到了铜车的一只车轮。

古文:时沈敞守南阳,求得车脚。钱行时,贯草辄便停破,竟不知所终。

现代文:车轮的直径有五寸左右,中间隆起为猪鼻形,车轮有六根幅条。整个车轮呈黑色,车轮中心的圆孔呈黄色且很细。当时沈敞任南阳太守,寻求到铜车的车轮,把它当作钱币流通时,用草穿轮草便断裂。竟然没有人知道车轮最终的下落。

古文:神牛泉

现代文:神牛泉

古文:魏《土地记》曰:沮阳城东八十里,有牧牛山,下有九十九泉,即沧河之上源也。

现代文:北魏《土地记》上说,沮阳城东八十里,有座牧牛山,山下有九十九眼泉,是沧河的发源地。

古文:山在县东北三十里,山上有道武皇帝庙。

现代文:牧牛山在县城东北三十里,山上有道武皇帝庙。

古文:耆旧云,山下亦有百泉竞发。

现代文:老人们说,山下有百泉竞发。

古文:有一神牛,驳身,自山而降,下导九十九泉,饮泉竭,故山得其名。

现代文:有一头神牛,身体象毛色不纯的马,从山上下来。山下流通的九十九眼泉水,都被神牛喝干。

古文:今山下导九十九泉,积以成川,西南流。

现代文:所以这座山便叫做牧牛山。现在山下流通的九十九眼泉水,积蓄成了一条河,流向西南。

古文:燕原池

现代文:燕原池

古文:燕原山天池,与桑乾泉通。

现代文:燕原山天池,与桑乾河以泉水相通。

古文:后魏孝文帝,以金珠穿鱼七头,于此池放之。

现代文:北魏孝文皇帝,用金珠穿在七条鱼头上,在天池中把鱼放掉。

古文:后与桑乾原得穿鱼,犹为不信。

现代文:后来在桑乾河里得到了头上穿着金珠的鱼。

古文:又以金缕拖羊箭射着此大鱼,久之,又与桑乾河得射箭所。

现代文:孝文皇帝还不信,又用金缕拖羊箭射中天池中的一条大鱼。过了很长时间,又在桑乾河中得到了用箭射中的那条鱼。

古文:山在岚州静乐县东北百四十里,俗名天池,曰祁连汭。

现代文:燕原山在岚州静乐县东北一百四十里,那地方俗称天池,其实叫作祁连汭。

古文:丹水

现代文:丹水

古文:怀州北有丹水,其源出长平山。

现代文:怀州北面有条河叫丹水,它的源头出自长平山。

古文:传云,秦杀赵卒,其水变赤,因以为名。

现代文:传说,秦将章邯坑杀赵国降卒,这条河的水就变成了红色,所以叫做丹水。

古文:上在太原知其故,诏改为怀水。

现代文:皇上在太原知道了其中的缘故,便下诏将丹水改名为怀水。

古文:陆鸿渐

现代文:陆鸿渐

古文:元和九年春,张又新始成名,与同恩生期于荐福寺。又新与李德裕先至,憩西廊僧玄鉴室。

现代文:唐元和九年春,张又新刚刚成名,便与同时中举的人约定在荐福寺相聚,张又新和李德裕先到了,便到西厢房的和尚玄鉴的房中休息。

古文:会才有楚僧至,置囊而息,囊有数编书。

现代文:恰巧有个南方和尚走了进来,放下装东西的口袋就躺下休息。口袋里有几编书,张又新随手抽出一本从头至尾地阅读。

古文:又新偶抽一通览焉,文细密,皆杂记,卷末又题云《煮水纪》。

现代文:文字小而稠密,都是杂记。书的末尾又题《煮水记》。书上说,唐太宗掌朝时,封李季卿为湖州刺史。

古文:太宗朝,李季卿刺湖州,至维扬,遇陆处士鸿渐。

现代文:李季卿在上任途中走到维扬,遇见到隐居的陆鸿渐。

古文:李素熟陆名,有倾盖之欢,因赴郡。

现代文:李季卿对陆鸿渐的名字一向很熟悉,现在又见到了陆鸿渐本人,真有如老朋友见面一样高兴,于是二人一同前往郡城。

古文:抵扬子驿中,将食,李曰: 陆君善茶,盖天下闻,扬子江南零水,又殊绝。

现代文:抵达扬子驿中,快要吃饭的时候,李季卿说: 陆君善于茶道,天下闻名,而扬子江南零水,又特别超乎寻常。

**古文:今者二妙千载一遇,何旷之乎! **

现代文:今天你的好茶道和这里的好水,可以说是千年才遇上一次,为什么要放过这次机会呢?

古文:命军士信谨者,挈瓶操舟,深诣南零取水,陆洁器以俟。

现代文:说完便命令诚实谨慎的军士,提着水瓶操着小船,到南零深处去取水。陆鸿渐将茶具擦拭干净在那里等着。

**古文:俄水至,陆以杓扬水曰: 江则江矣,非南零者,似临岸者。 **

现代文:时间不长水到。陆鸿渐用勺子舀水说: 江水倒是江水,但不是南零水,好像江岸边的水。

**古文:使曰: 某棹舟深入,见者累百人,敢绐乎? **

现代文:取水的军士说: 我划船深入,遇见的有上百人,我敢欺哄吗?

**古文:陆不言,既而倾诸盆,至半,陆遽止。又以杓扬之曰: 自此南零者矣。 **

现代文:陆鸿渐不言语,把水倒向盆里。倒了一半,陆鸿渐急忙停住,又用勺子舀水说: 从这往下才是南零水。

古文:使蹶然大骇,驰下曰:某自南零赍齐至岸,舟荡半,惧其尠,挹岸水以增之。

现代文:取水的军士顿时很吃惊,跪下说: 我从南零怀抱水瓶到江岸,因船摇荡而洒去一半。我怕水少,就舀江岸边的水把水瓶加满。

**古文:处士之鉴,神鉴也,其敢隐欺乎! **

现代文:这位处士的鉴别能力,真是神了,谁还敢隐瞒欺骗他吗?

古文:李大惊赏,从者数十辈,皆大惊愕。

现代文:李季卿大为惊叹赞赏,跟从的几十个人,都很惊愕。

古文:李因问陆,既如此,所经历之处,水之优劣可判矣。

现代文:李季卿于是问陆鸿渐说: 既然这样,您所经过地地方,水的好坏就可以判断了 。

**古文:陆曰: 楚水第一,晋水最下。 **

现代文:他说, 楚水第一,晋水最下等 。

古文:李因命口占而次第之。零水

现代文:李季卿便让陆鸿渐口述排列出各处水的等级。零水

古文:赞皇公李德裕,博达士。

现代文:赞皇公李德裕,是个博学通达之人。

**古文:居廊庙日,有亲知奉使于京口,李曰: 还日,金山下扬子江中零水,与取一壶来。 **

现代文:在朝廷做官的时候,他有个亲信奉命出使京口,李德裕对那个人说: 你回来时,金山下扬子江中的零水,给我取回来一壶。

古文:其人举棹日,醉而忘之。

现代文:那人乘船回来那天,因喝醉了酒而忘了取水的事。

古文:泛舟止石城下,方忆。乃汲一瓶于江中,归京献之。

现代文:船到石头城下时,才想起来,就在江中打了一瓶水回到京城献给了李德裕。

古文:李公饮后,叹讶非常。曰: 江表水味,有异于顷岁矣。

现代文:李公饮后,非常惊讶,就说: 江南水的味道,有异于几年前了。

**古文:此水颇似建业石城下水。 **

现代文:这水很象建业石头城下的水。

古文:其人谢过不隐也。

现代文:那人便向李德裕道歉,不再隐瞒自己的过错。

古文:龙门

现代文:龙门

古文:龙门人皆言善游,于悬水,接木上下,如神。然寒食拜埽,必于河滨,终为水溺死也。漏泽

现代文:龙门人都说他们善于游泳。在瀑布中,抱着木头上下,象神仙一样,然而清明节祭拜扫墓,也一定要在河边,还是有人终于被水淹死。漏泽

古文:漏泽,据郦元注水经云,姚墟东有漏泽,方十五里,绿水泓澄。

现代文:漏泽,据郦道元的《水经注》上说,姚墟东面有漏泽,方圆十五里,绿水深广清澈。

古文:凡三大泽,曲际有阜,俗谓之妫亭。

现代文:一共有三个大泽,弯曲的边缘有座土山,当地称它为妫亭。

古文:侧有三石穴,广员三尺,而有通否,水自盈漏。

现代文:旁边有三个石洞,三尺宽,不管通与不通的,水都自然充满又自然漏掉。

古文:漏则数夕之中,倾竭陂泽中矣。

现代文:石洞在几个晚上,便将泽中水全部漏干。

古文:左右居人,识其将漏,预以水为曲拔物障穴口,鱼鳖异鳞,不可胜载矣。

现代文:在左右居住的人,知道它要漏的时候,预先用东西堵住洞口,捉到的鱼鳖和别的水生物,用车都装不下。

古文:今按此泽漏,凡穴区别,所谓车箱漏、鼓漏、土漏、鸡漏、猪漏。

现代文:今现在按照这些漏穴的样子,可以把它们区别开来,人们分别叫它们车箱漏、鼓漏、土漏、鸡漏、猪漏。

古文:春夏积水,秋冬漏竭,居人知之,不过三日之中俱尽。

现代文:泽中春夏积水,秋冬漏尽,居住在这里的人都知道,不超过三天全都漏尽。

古文:在今兖州泗水县治东七十里。

现代文:漏泽在现在的兖州泗水县城东七十里。

古文:又兖州东南接沂州界,有陂,周围百里而近。

现代文:又兖州东南和沂州交界的地方,有个大水池,周围有近百里。

古文:恒值夏雨,侧近山谷间流注所聚也,深可袤丈。

现代文:每年夏天的雨水,从附近山谷中流下来注入到这里聚集而成,大约有一丈多深。

古文:属春雨,即鱼鳖生焉。

现代文:春天的雨水流入池中,立刻有鱼鳖生长。

古文:或至秋晴,其水一夕悉陷其下而无余。

现代文:到了晴朗的秋天,池中的水一个晚上就全都渗进池底而一点不剩。

古文:故彼之乡里,或目之为漏陂,亦谓之陷泽。

现代文:所以水池附近的住户,有的人看到了水池漏水就叫它漏池,也有的人把它叫作陷泽。

古文:其水将漏,即有声,闻四远数十里分,若风雨之聚也。

现代文:池水要漏的时候,立即发出声响,声响可传到四周几十里远,就象狂风暴雨会聚在一起到来一样。

古文:先回旋若涡势,然后沦入于穴。

现代文:池水先旋转,然后沉入池底的洞穴中。

古文:村人闻之日,必具车乘及驴驼,竟拾其鱼鳖,辇载而归。

现代文:村里的人听见水池发出要漏的声响那天,必定准备好车辆以及驴和背囊赶来,拾尽池中的鱼鳖,装满车载满背囊而回。

古文:率一二岁陷,莫知其趋向及穴之深浅焉。重水

现代文:池水大致一二年渗漏一次,不知道水的去向,以及洞穴的深浅。重水

古文:凡物有水,水由土地。

现代文:凡是有水的地方,水质由于土质和地理的不同而不同。

古文:故江东宜绫纱,宜纸镜,水故也。

现代文:所以江东适宜纺纱织绫,适宜造纸制镜,皆水质的缘故。

古文:蜀人织锦初成,必濯于江水,然后纹彩焕发。

现代文:蜀中的人织成锦缎后必须在江水中洗,上面的花纹和色彩才能焕发。

古文:郑人荥水酿酒,近邑水重。斤两与远郊数倍

现代文:郑人用荥水酿酒,距城镇近的地方的水就重,斤两与距城镇远的地方相比重几倍。

古文:湘水

现代文:湘水

古文:湘水至清,深五六丈,下见底,碎石若樗蒲子,白沙如霜雪,赤岸若朝霞。

现代文:湘水特别清,水深五六丈,能看见下面的水底。水底的碎石象樗蒲子一样多采,白沙象霜雪一样玉洁,赤岸象朝霞一样鲜红。

古文:暴水

现代文:暴水

古文:青城山,因滞雨崖崩,暴水大至,在丈人观后,高百余丈,殿当其下,将忧摧坏。

现代文:青城山,因雨水积阻而使山崖崩塌,又猛又急的大水因没有了阻挡而冲了过来。到达丈人观后面,大水有一百多丈高,观中的大殿在水的下面,将有摧毁大殿的危险。

古文:俄有坠石如岸,堰水向东,竟免漂陷。

现代文:顷刻间有一条巨石坠落下来象堤岸一样,拦截大水向东流去,终于免除了大患。

古文:观中常汲溪水,以供日食,甚以为劳。

现代文:以前观中常年从小河里打水,用来供给日常饮食。

古文:自此暴水出处,常有流泉,直注厨内,其味甘香,冬夏不绝。

现代文:每日打水很是劳累,从这次大水流过的地方,常有流动的泉水,一直流到厨房里。泉水味道甜香,冬夏不绝。

古文:仙池

现代文:仙池

古文:渝州仙池,在州西南江津县界,岷江南岸。

现代文:渝州有个仙池,在渝州西南江津县界内,岷江南岸。

古文:其池周回二里,水深八尺,流入岷江。

现代文:这个仙池周长二里,水深八尺,池水流入岷江。

古文:古老传者,有仙人姓然,名独角,以其头有角,故表其名。

现代文:古老的传说中说:有一位仙人姓然,名独角,因为他头上有角,所以用来表示他的名字。

古文:自扬州来居此。池边起楼,聚香草置楼下。

现代文:仙人从扬州来住在这里,在池边盖起一座楼,收集了很多香草在楼下。

古文:独角忽登楼,命仆夫烧其楼,独角飞空而去,因名仙池。

现代文:有一天然独角忽然登上楼去,命令仆人烧掉这座楼,他从楼上飞向天空而离去。因此把这个水池取名叫仙池。

古文:见有石岩一所,向岷江而见在。

现代文:现有石岩一处,朝岷江方向就能看见它立在那里。

古文:渝州滩

现代文:渝州滩

古文:渝州城滩,在州西南三十里。

现代文:渝州的城滩,在州西南三十里。

古文:江津县东北沿流八十里,岷江水中,波浪沸腾,乍停乍发,多覆舟之患。

现代文:江津县东北,沿水流八十里长,岷江水波浪翻腾,一浪刚停又起一浪,有许多翻船的悲剧发生。

古文:古老传,昔有仙居和来为巴州刺史,过此滩舟翻,溺水而死。

现代文:古老的传说中说:过去有个叫居和的仙人来做巴州刺史,经过这个水滩时船翻了,居和被水淹没而死。

古文:和女与兄途行,女有两儿,方稚齿,乃分金珠作二锦囊,缨致儿颈。

现代文:居和的女儿和她哥哥步行奔来。居和的女儿有两个孩子,都很小,于是她把金珠分作两个锦袋,用丝线系在两个孩子的脖颈上。

古文:然后乘船至父没处,叫声投水。

现代文:然后乘船到她父亲淹死的地方,呼叫了几声就投身到水中。

**古文:凡六日。与兄梦云: 二十一日,与父俱出。 **

现代文:过了六天,她给哥哥托梦说: 二十一日,我和父亲一起从水中出来 。

古文:兄令人守之。

现代文:她哥哥便令人守在江边。

古文:至期,果然俱浮江水而出,今碑在城滩侧。

现代文:到了那一天,父女二人果然从江水中漂浮出来。现在他们的墓碑在城滩的旁边。

古文:清潭

现代文:清潭

古文:新康县西百里,有清潭,在章浦。

现代文:新康县西面约一百里远的地方,有个清潭,在章浦。

古文:溪源极深,常有白龙藏此中。

现代文:这个溪水之源特别深,常有白龙藏身在潭中。

古文:天旱,令人取猪羊粪掷潭中,即有大雨暴水。至今有验。

现代文:天旱时,如果让人取来猪羊的粪便扔入潭中,立即就会下起大雨,到现在还很灵验。

古文:宜春界钟山,有峡数十里,其水即宜春江也,回环澄澈,深不可测。

现代文:宜春的边界钟山,有一条几十里长的山峡。山峡中的水就是宜春江,江水宛转清澈,深不可测。

古文:曾有渔人垂钓,得一金锁。

现代文:曾经有个打鱼的人在江中钓鱼,钓到一只金锁。

古文:引之数百尺,而获一钟,又如铎形。

现代文:牵引到几百尺远,又获得了一口钟,它好象大铃的形状。

古文:渔人举之,有声如霹雳,天昼晦,山川振动。钟山一面,崩摧五百余丈,渔人皆沉舟落水。

现代文:打鱼的人把它举起来,有响声象霹雷,天空由晴朗变得晦暗,山川振动,钟山的一面,崩塌了五百多丈,打鱼的人都因船沉而落入水中。

古文:其山摧处如削,至今存焉。

现代文:钟山崩塌的地方象刀削的一样,到现在还那样。

古文:或有识者云,此即秦始皇驱山之铎也。

现代文:有见识的人说,这就是秦始皇驱山的大铃。

古文:井

现代文:井

古文:乌山龟

现代文:乌山龟

古文:乌山下无水。

现代文:乌山脚下没有水。

古文:魏末,有人掘井五丈,得一石函。函中得一龟,大如马蹄。

现代文:魏末,有人挖井挖到五丈深,得到一个石匣子,从石匣中得到一只龟,像马蹄一样大。

古文:积炭五堆于函旁。

现代文:有五堆炭堆积在石匣旁。

古文:复掘三丈,遇磐石,下有水流犹湖然。

现代文:又挖了三丈,遇到了磐石,磐石下面有水流动,像是湖泊。

古文:遂凿石穿,水北流甚駃。

现代文:于是穿透磐石,见水向北流得很快。

古文:俄有一船,触石而至。

现代文:不一会儿有一只船,船头触到磐石而停住。

**古文:匠人窥船上,得一杉木板,刻字曰: 吴赤乌二年八月十日子义之船。 **

现代文:打井的人向船上看,见到一块杉木板,上面刻的字是:吴赤乌二年八月十日子义之船。

古文:绿珠井

现代文:绿珠井

古文:绿珠井在白州双角山下。

现代文:绿珠井在白州双角山下。

古文:昔梁氏之女有容貌,石季伦为交趾采访使,以圆珠三斛买之。

现代文:从前有一户姓梁人家的女儿长得很美。石季伦做交趾采访使的时候,用圆珠三十斗买下了梁家的女儿。

古文:梁氏之居,旧井存焉。

现代文:梁家居住的地方,旧井还在。

古文:耆老传云,汲饮此水者,诞女必多美丽。

现代文:听老人讲,喝了这井水的人,生下的女儿必定大多都很美丽。

古文:里闾有识者,以美色无益于时,遂以巨石填之。

现代文:乡里有人知道了,认为美色不利于时运,就用巨大的石块把井填上了。

古文:迩后虽时有产女端严,则七窍四肢多不完全。

现代文:填井之后,虽然也不时有端庄的女孩出生,但七窃和四肢大多不完全。

古文:异哉!

现代文:奇怪!

古文:临沅井

现代文:临沅井

古文:葛稚川云,余祖鸿胪少时,尝为临沅令。

现代文:葛维川说,他曾任大鸿胪的祖父年轻时,曾经做过临沅县令。

古文:云,此县有名家,世寿考,或出百岁,或八九十。

现代文:听他祖父说,临沅县有一户有名的家庭,家中的人世代长寿,有的超过一百岁,有的八九十岁。

古文:后徙去,子孙转多夭折。

现代文:后来迁移到别处,这家的子孙因转换了地方多半过早地死去。

古文:他人居其故宅,后累世寿考。

现代文:别的人住了他家原来的房子,以后世代都长寿。

古文:由此乃觉是宅所为,而不知其何故。

现代文:从这件事来看就觉得是住宅所造成的,但不知道这里面有什么原因。

古文:疑其井水朱赤,乃试掘井左右,得古人埋丹砂数十斛,去井数尺。

现代文:见他家的井水发红,就试在井的左右挖掘,挖到了古人埋下的丹砂几百斗,离井几尺远。

古文:此丹砂汁因泉渐入井,是以饮其水而得寿。

现代文:这些丹砂的汁液凭借泉水渐渐流入井中,因此饮这口井的水才得以长寿。

古文:况乃饵炼丹砂而服之乎!

现代文:何况炼制后的丹砂吃下去呢!

古文:火井

现代文:火井

古文:火井一所纵,广五尺,深二三丈。

现代文:有一处火井,长宽各五尺,深二三丈。

古文:在蜀都者,时以竹板木投之以取火。

现代文:住在蜀国都城的人,时常用竹子木板和木棍投入井中以取火。

古文:诸葛丞相往观视后,火转盛热,以盆著井上煮盐,得盐。

现代文:诸葛亮丞相前去观察后,火势转旺而更热。用盆放到井上煮盐水能得到食盐。

古文:后人以家烛火投井中,即灭息,至今不复燃也。

现代文:后来有人把家中的蜡烛火扔到井中,火井立即熄灭,到现在也不再燃烧。

古文:盐井

现代文:盐井

古文:陵州盐井,后汉仙者沛国张道陵之所开凿。

现代文:陵州的盐井,是东汉仙人沛国的张道陵在那里开凿的。

古文:周回四丈,深五百四十尺。

现代文:井口周长有四丈,井深五百四十尺。

古文:置灶煮盐,一分入官,二分入百姓家。

现代文:在井边安置炉灶用井水煮盐,三分之二送入官府,三分之一进了百姓家。

古文:因利所以聚人,因人所以成邑。

现代文:因为有利可图,所以这里的人越聚越多,因人越聚越多,所以形成了城镇。

古文:万岁通天二年,右补阙郭文简奏卖水,一日一夜,得四十五万贯。

现代文:武则天称帝后的万岁通天二年,右补阙郭文简上奏请求出卖井水。一天一夜,就卖水得钱四十五万贯。

古文:百姓贪其利,人用失业。

现代文:百姓贪图井水的利益,人用失业。

古文:井上又有玉女庙。古老传云,比十二玉女,尝与张道陵指地开井,遂奉以为神。

现代文:盐井上面还有一座玉女庙,古老的传说说:庙中的十二个玉女,曾经为张道陵指引开井的地点,于是把她们奉为神。

古文:又俗称井底有灵,不得以火投及秽污。

现代文:当地的人又说井底有灵,不能往井下扔火和脏东西。

古文:曾有汲水,误以火坠,即吼沸涌。烟气冲上,溅泥漂石,甚为可畏。

现代文:曾有人去打水,一失手把火坠落下去,立即发出吼声并沸腾起来,烟气往上冲,泥土飞溅,连石头都被水卷了起来,非常可怕。

古文:或云,泉脉通东海,时有败船木浮出。

现代文:有人说,井水的泉脉通东海。时常有破败的船木从井水中浮出。

古文:御井

现代文:御井

古文:善和坊旧御井,故老云,非可饮之井,地卑水柔,宜用灌。

现代文:善和坊有一口旧御井。过去的人说,这口井的水不能饮用。

古文:开元中,以骆驼数十,驮入大内,以给六宫。

现代文:因地势低而水柔软,适宜作洗涤之水。开元年间,用几十头骆驼,把这水驮进皇宫,以供六宫洗涤之用。

古文:王迪

现代文:王迪

古文:唐贞元十四年,春三月,寿州随军王迪家井,忽然沸溢,十日又竭。

现代文:唐朝贞元十四年,阳春三月,寿州随军王迪家中的井,忽然沸腾水满流出井外,十天后又一点水都没有。

古文:见井底有声,如婴儿之声。

现代文:听见井底有声音,象是婴儿的哭声。

古文:至四月,兄弟二人盲,又一人死。

现代文:到了四月,王迪的兄弟有两个瞎了眼睛,又有一个死了。

古文:家事狼狈之应验。

现代文:从他家中困顿窘迫之状可以看出,这口井有神且灵验。

古文:贾耽

现代文:贾耽

古文:贾耽在滑台城北,命凿八角井,以镇黄河。

现代文:贾耽在滑台城的北面,令人开凿八角井,以镇制黄河。

古文:于是潜使人于凿所侦之。

现代文:他暗中派人在凿井的地方观察。

**古文:有一老父来观,问曰: 谁人凿此井也? **

现代文:有一位老人前来观看,问道: 这井是谁开的?

**古文:吏曰: 相公也。 **

现代文:小吏回答说是贾耽。

**古文:父曰: 大好手,但近东近西近南近北也。 **

现代文:老人说: 真是行家里手,只是东西南北距离都太小了。

**古文:耽问之,曰: 吾是井大夫也。 **

现代文:贾耽问老人是谁,老人说: 我是井大夫。

古文:八角井

现代文:八角井

古文:景公寺前街中,旧有巨井,俗呼为八角井。

现代文:景公寺前的大街当中,很早以前就有一口大井,当地人都叫它八角井。

古文:唐元和初,有公主夏中过,见百姓方汲,命从婢以银棱碗,就井承水。

现代文:唐朝元和初年,有位公主夏天时从井边路过,见百姓在井中打水,便命跟从的丫环用银棱碗,去井里取水。

古文:误坠井,经月余,碗出于渭河。

现代文:丫环不小心将银棱碗掉到井里,过了一个多月,银棱碗出现在渭河。

古文:李德裕

现代文:李德裕

古文:李德裕在中书,常饮常州惠山井泉,自毗陵至京,致递铺。

现代文:李德裕任宰相的时候,经常饮用常州惠山井中的泉水,泉水要从毗陵经驿站传递送到京城。

古文:有僧人诣谒,德裕好奇,凡有游其门,虽布素,皆引接。

现代文:有个和尚到李德裕的住处去拜见他。李德裕好接触奇异之事,凡是有人云游到他门前,虽然是布衣素服,全都引进接见。

古文:僧谒德裕,曰: 相公在位,昆虫遂性,万汇得所。

现代文:和尚谢过李德裕说: 相公您在位,连昆虫都通达人性,万条江河都有归处。

**古文:水递事亦日月之薄蚀,微僧窃有感也。敢以上谒,欲沮此可乎? **

现代文:递水事只是点小毛病,小僧私下也有感触,才敢来拜见您,想阻止这件事可以吗?

古文:德裕颔颐之曰: 大凡为人,未有无嗜欲者。至于烧汞,亦是所短。况三惑博藆弋奕之事,弟子悉无所染。

现代文:李德裕点头说道: 只要做人,没有无嗜好和私欲的,至于烧汞这是我不会的,况且酒色等三惑及赌博下棋之事,弟子我并没有沾染。

古文:而和尚有不许弟子饮水,无乃虐乎?

现代文:然而和尚不许弟子饮水,这不是残酷吗?

**古文:为上人停之,即三惑驰骋,怠慢必生焉。 **

现代文:为了您停水,三惑就会立即放纵,而怠慢必然产生。

**古文:僧人曰: 贫道所谒相公者,为足下通常州水脉,京都一眼井,与惠山寺泉脉相通。 **

现代文:和尚说: 我所以来拜见相公,是因为我熟悉常州水脉。京都有一眼井,与惠山寺的泉脉相通。

**古文:德裕大笑: 真荒唐也。 **

现代文:李德裕大笑说: 真荒唐。

**古文:僧曰: 相公但取此井水。 **

现代文:和尚说: 相公只管取这井中的水。

**古文:曰: 井在何坊曲? **

现代文:李德裕说: 井在寺中的什么地方?

**古文:曰: 在昊天观常住库后是也。 **

现代文:和尚说: 在昊天观常住库后面。

古文:德裕以惠山一罂,昊天一罂,杂以八缻一类,都十缻,暗记出处,遣僧辨析。

现代文:李德裕用一个小口大肚的瓶子装了一瓶惠山水、一瓶昊天水,和八瓶同一类水掺杂在一起,总共十瓶,暗自记住每瓶水的出处,送给和尚分辨。

古文:僧因啜尝,取惠山寺与昊天,余八乃同味。

现代文:和尚于是用口品尝,取出惠山与昊天之水,其余八瓶全都一个味道。

古文:德裕大奇之,当时停其水递,人不告劳,浮议弭焉。

现代文:李德裕非常惊奇,当时就停止递水。人们不再为此辛劳,流传的议论也停止了。

古文:永兴坊百姓

现代文:永兴坊百姓

古文:唐开成末,永兴坊百姓王乙掘井,过常井一丈余,无水。

现代文:唐朝开成末年,永兴坊百姓王乙挖井。已经超过正常井一丈多深了,还没水。

古文:忽听向下有人语及鸡声,甚喧闹,近似隔壁。

现代文:忽然听见所挖的井下有人说话和鸡叫的声音,特别嘈杂,就象在隔壁。

古文:井匠惧,不敢扰。

现代文:挖井的工匠害怕,不敢再向下挖。

古文:街司申金吾韦处仁将军。

现代文:街司申报给韦处仁将军,将军认为此事怪异,没有上奏,急忙令将井填塞。

古文:韦以事涉怪异,不复奏,遂令塞之,据《周秦故事》,谒者阁上得骊山本,李斯领徒七十二万人作陵,凿之以章程。三十七岁,因地中井泉。奏曰,已深已极。凿之不入,烧之不燃,叩之空空,如下天状。

现代文:据《周秦故事》中说,有个谒官在阁楼上得到骊山上报的奏章,说李斯带领被罚劳役的七十二万人在骊山修建陵墓,秦始皇三十七年,因遇到了地下的井泉,李斯上奏说:已经开凿到地下最深处,凿不进去,也烧不着火,敲打地下却什么也没有,就好像下边有天。

古文:抑知厚地之下,或别有天地也。

现代文:或许在深厚的土地下面,又别有天地?

古文:独孤叔牙

现代文:独孤叔牙

古文:独孤叔牙,常令家人汲水,重不可转,数人助出之,乃人也。戴席帽,攀栏大笑,却坠井中。

现代文:独孤叔牙,曾经令家人到井中打水,觉得很重转不动井绳,好几个人帮助提了出来,原来是个人,头戴草帽,手扶井栏大笑,又退坠井中。

古文:汲者搅得席帽挂于庭树,每雨所溜处,辄生黄菌。

现代文:打水的人搅到了草帽,挂在庭院前面的树上,每当下雨时草帽上的雨水滴溜到的地方,就生长出黄菌。

古文:柴都

现代文:柴都

古文:东方有柴都焉,在齐国之山。

现代文:东方有个柴都,在齐国的山上。

古文:山有泉水,如井状,深不测。

现代文:山上有一眼泉水,形状象井,不知有多深。

古文:至春夏时,雹从井中出,出则败五谷。

现代文:到春夏,冰雹就从井中喷出来,出来就砸坏五谷。

古文:人常以柴塞之,不塞则雹为患。故号柴都。

现代文:人们经常用柴禾塞井,不塞,冰雹就生祸患,所以称它梁都。

古文:濠州井

现代文:濠州井

古文:戊子岁大旱。

现代文:戊子年大旱。

古文:濠州酒肆前,有大井,堙塞积久,至是酒家召井工陶浚之。

现代文:濠州城内酒馆前面,有口大井,堙没堵塞了很长时间。到这时酒馆主人便召募井工淘井。

古文:有工人父子应募者,其子先入,倚锸而卒。

现代文:有井工父子二人前来应召。儿子先入井,倚着铁锹而死。

古文:其父遽下,亦卒。

现代文:父亲急忙下去,也死去。

古文:观者如堵,无敢复入。

现代文:围观的人象堵墙,没人敢再下井。

古文:引绳出尸,竟不复凿。

现代文:人们用绳子把二人的尸体拉上来,终不再开井。

古文:鸡井

现代文:鸡井

古文:江夏有林主薄,虐而好赌,甚爱一女,好食鸡,里胥日供双鸡。

现代文:江夏有一个姓林的主薄,性情暴虐而且爱好赌博。他非常钟爱的一个女人,喜欢吃鸡,乡里的官吏每天供给她两只鸡。

古文:一日。将杀鸡,鸡走,其女自逐之。

现代文:有一天,要杀鸡时,鸡逃走,这个女人就自己去追鸡。

古文:鸡入舍北枯井中,女亦入井,遂不见。

现代文:鸡进入房屋北面的枯井中,这个女人也跟着入井,进去就不见了。

古文:林自往,亦入井不出。

现代文:林主薄亲自去井边,也进入井中不再出来。

古文:俄井中黑气腾上如炊。

现代文:一会儿井中有黑气向上升腾,就象炊烟。

古文:其家但临井而哭,无敢入者。

现代文:他家中的人只来到井边痛哭,没有人敢进入井中。

古文:有屠者请入视之,但见大釜,汤沸火炽。

现代文:有个屠夫请求进入井中察看,只见井下有一口大锅,锅中的水被炽热的火焰烧得滚开。

古文:有人拒其足曰,事不干汝,不得入而出。

现代文:有人拖住他的脚说: 不干你的事。 屠夫不得进井被人拉出。

古文:久之,气稍稍而息,井中唯鸡骨一具,人骨二具。

现代文:过了很长时间,黑气逐渐止息,见井中只有一具鸡骨架,两具人骨架。

古文:此数闻故老言之,不知其何年也。

现代文:这件事不只一次地听老年人说过,但不知道是哪年的事。

古文:军井

现代文:军井

古文:建州有魏使君宅,兵后焚毁,以为军营,有大井淀塞。

现代文:建州有一座魏使君的住宅,战乱之后被烧毁,用来作为军营。住宅内有口大井被沉淀物堵塞。

古文:壬子岁,军士浚之,入者二人,皆卒,尸亦不获。

现代文:壬子年,兵士开始疏通这口大井。进入井中的两个人,都死了,连尸体都找不到。

**古文:有一人请复入,曰: 以绳缒我,我急引绳,即亟出之。 **

现代文:有一人请求再入井,说: 用绳子把我拴住,我急促地牵动绳子,就立即把我拉出来。

古文:既入久之,忽引绳甚急,即出之,已如痴矣。

现代文:已经入井很长时间了,那人忽然很急促地牵动绳子,上面的人立即把他从井中拉出来,他已经象痴呆了一样。

古文:良久乃能言云: 既入井,但见城郭井邑,人物甚众。

现代文:半天才能讲话说: 我进入井中,只见井下有城郭市镇,人很多。

古文:其主曰李将军,机务鞅掌,府署甚盛。

现代文:那里的主管叫李将军。公事很繁杂,官府也很气派。

古文:惧而遽出,竟不获二尸。

现代文:我因害怕就急忙出来了,竟然没找到那两个人的尸体。

古文:建州留后朱斥业。使填此井。

现代文:建州的节度留后朱斥业,派人填上了这口井。

古文:金华令

现代文:金华令

古文:王祝从子某,为金华令。

现代文:王祝的一个侄子,在金华做县令。

古文:筑私第于邑中。

现代文:他在城中建造了一座私人住宅。

古文:夏暴雨大至,水忽奔往东南隅,如灌漏卮,倾刻而尽。

现代文:夏天城中下起了暴雨,忽然雨水奔流向住宅的东南角,就象灌进漏底的酒器里,一会儿水就流尽了。

古文:其地成井,深不可测。

现代文:漏水的地方形成了一眼井,估计不出井有多深。

古文:以丝籰缒石以测之,数十丈乃及底。粘一新捻头而上,与人间常食者,无少异也。

现代文:用丝网坠一块石头来测量,几十丈才到底,粘上一个新馓子,与人间经常吃的,没有多少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