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九十六·雨(风

古文:房玄龄不空三藏一行无畏三藏玉龙子狄惟谦子朗

现代文:房玄龄不空三藏一行无畏三藏玉龙子狄惟谦子朗

古文:风秦始皇王莽贾谧张华刘曜刘裔徐羡之柳世隆崔惠景许世宗徐妃李密

现代文:风秦始皇王莽贾谧张华刘曜刘裔徐羡之柳世隆崔惠景许世宗徐妃李密

古文:虹夏世隆陈济妻薛愿刘义庆首阳山韦皋雨

现代文:虹夏世隆陈济妻薛愿刘义庆首阳山韦皋雨

古文:房玄龄

现代文:房玄龄

古文:唐贞观末,房玄龄避位归第。

现代文:唐太宗贞观末年,房玄龄辞官回家。

古文:时天旱,太宗将幸芙蓉园,观风俗。

现代文:时值大旱,太宗皇帝要去芙蓉园,借机观察当地的民俗。

**古文:玄龄闻之,戒其子曰: 銮舆必当见幸,亟使洒扫,兼备馔具。 **

现代文:玄龄听到这件事后,告诫他的儿子道: 銮驾一定会来我家,赶紧让人打扫卫生,并且备齐餐具。

古文:有顷,太宗果先幸其第,便载入宫。

现代文:时间不大,太宗果然首先到了他的府第,并顺便用车载着他进入皇宫。

古文:其夕大雨,咸以为优贤之应。

现代文:当天夜里下了大雨,人们都以为这是对天子优待贤人的报应。

古文:不空三藏

现代文:不空三藏

古文:唐梵僧不空,得总持门,能役百神,玄宗礼之。

现代文:唐代有个佛门僧人叫不空,得任总持门,能够役使百神,玄宗皇帝对他以礼相待。

古文:岁旱,命祈雨。不空言可过某日,今祈之必暴。

现代文:有一年天旱,玄宗命他祈雨,不空说要过了这一天才行,现在祈雨必然下得又猛又急。

古文:上乃命金刚三藏,设坛请雨。果连淋注不止,坊市有漂溺者,遽召不空止之。

现代文:皇帝便命金刚三藏设坛请雨,果然连降大雨不止,大街上有被水漂流和淹死的。

古文:遂於寺庭,建泥龙五六。

现代文:于是急忙召唤不空要他把雨止住。

古文:乃溜水,胡言詈之。良久,复置之大笑。有顷雨霁。

现代文:不空就在寺庙的院子里,用泥土建造了五六条龙,往龙身上泼水,并胡言乱语地骂它,过了许久,又对着它们大笑,不一会儿雨停天晴。

古文:玄宗又尝诏术士罗公远与不空祈雨,互陈其效。

现代文:玄宗还曾诏命术士罗公远与不空祈雨,他俩互相陈述自己求雨的效果。

**古文:俱召问之,不空曰: 臣昨焚白檀香龙。 **

现代文:玄宗把他俩叫来询问,不空说: 昨天求雨时,烧的是白檀香龙。

古文:上命左右掬庭水嗅之,果有檀香气。

现代文:玄家让近侍用手捧起院子里的雨水嗅了嗅,果然有檀香气味。

古文:每祈雨,无他轨则,但设数绣座,手旋数寸木神,念咒掷之,自立于座上。

现代文:不空每次祈雨时,没有其他规则,只是摆几个漂亮的座位,用手旋转数寸长的木制神像,念着咒语把神像抛起来,它就会自行站立在座位上。

古文:伺木神口角牙出,目瞚,雨辄至。

现代文:等到神像口角间冒出牙齿,眼睛直眨巴,雨就降临了。

古文:一行

现代文:一行

**古文:僧一行,开元中尝旱,玄宗令祈雨。曰: 当得一器,上有龙状者,方可致之。 **

现代文:有个僧人叫一行,唐玄宗开元年间曾经大旱,玄宗命他祈雨,他说: 需要弄一件器物,器物上有龙的形象,才可以求来雨。

古文:命如内府遍视,皆言不类。

现代文:皇帝让他在宫内四处察看,各样东西他都说不象。

**古文:后指一镜鼻盘龙,喜曰: 此真龙矣。 **

现代文:后来指着一面镜子的盘龙镜鼻高兴地说: 这是真龙啊!

古文:持入道场,一夕而雨。

现代文:便把这件东西拿着进了祈雨的道场,时间不大就下起雨来。

古文:或云,是扬州新进。

现代文:有人说: 此物是扬州进献的。

古文:初范模时,有异人至,请闭户入室。

现代文:当初制作铸造模子时,有个异人来到跟前,要求进入内室关闭门户。

古文:数日开户,模成,其人已失。

现代文:几天之后打开房门,模子便做成了,而那个人却不见了。

古文:有图并传,见行于世。

现代文:现有图纸与文字说明,流传于世间。

古文:此镜。五月五日于杨子江心铸之。

现代文:这面镜子是五月五日在扬子江江心铸成的。

古文:无畏三藏

现代文:无畏三藏

古文:玄宗尝幸东都,大旱。

现代文:唐玄宗曾经驾临东都洛阳,正值那里大旱。

古文:圣善寺竺乾国三藏僧无畏善召龙致雨术,上遣力士疾召请雨。

现代文:圣善寺的竺乾国大和尚无畏,长于召龙致雨的法术,玄宗皇帝派遣高力士急速召他进宫求雨。

**古文:奏云: 今旱数当然,召龙必兴烈风雷雨,适足暴物,不可为之。 **

现代文:无畏回奏道: 现在的干旱是理应出现的,如果召龙必然引来暴风和雷雨,恰好要造成很大的破坏,所以不能这样做。

**古文:上强之曰: 人苦暑病久矣,虽暴风疾雷,亦足快意。 **

现代文:玄宗固执地说: 百姓苦于酷暑已经很久了,虽然是暴风疾雷,也是令人痛快的。

古文:不得已,乃奉诏。

现代文:无畏出于不得已,便接受了玄宗的旨意。

古文:有司陈请雨之具,幡幢像设甚备。

现代文:有关人员摆好请雨所用的器具,旗幡经幢以及神像之类全都备齐。

**古文:笑曰: 斯不足以致雨。 **

现代文:无畏笑着说: 这些东西不能把雨请来。

古文:悉命撤之,独盛一钵水,以小刀子搅旋之,胡言数百祝之。

现代文:让他们全部撤了下去。他只盛了一钵水,用小刀旋转搅动,随便说了好多话祝祷着。

古文:须臾有龙,状类其大指,赤色。首撤水上,俄复没于钵中。

现代文:不一会儿有一条龙出现,形状象他的大拇指,红色,头贴在水面上,接着又沉没在钵子的水中。

古文:复以刀搅咒之三,顷之,白气自钵中兴,如炉烟,径上数尺,稍稍引出讲堂外。

现代文:他又用刀搅动着念了三遍咒语。不大一会儿,有白气从钵子里升起,好象炉子里冒出的烟,径直向上数尺之高,慢慢地飘出讲堂之外。

**古文:谓力士曰: 亟去,雨至矣。 **

现代文:他对力士说: 赶快离开,雨到了!

古文:力士绝驰去,还顾白气,旋绕亘空,若一匹素。

现代文:力士骑马跑出很远,回头看看白气,已经旋绕连绵到天空,象一匹白色丝绢。

古文:既而昏霾大风,震雷而雨。

现代文:接着便是乌云遮天大风呼啸,雷声隆隆大雨倾盆。

古文:力士才及天津之南,风雨亦随马而至,天衢大树多拔。

现代文:力士刚赶到天津桥南面,风雨也跟着他的奔马来到这里,大街上的高大树木大都连根拔起。

古文:力士比复奏,衣尽沾湿。

现代文:等到力士上朝回禀时,衣服全被浇湿了。

古文:玉龙子

现代文:玉龙子

古文:唐玄宗至渭水,侍者得玉龙子进。上皇曰: 吾为婴儿时,天后召诸孙,坐於殿上,观其嬉戏。

现代文:唐玄宗来到渭水,侍者得到一枚玉龙子进献给他,玄宗皇帝说: 在我是小孩子时,则天皇后召集各个皇孙进官,她自己坐在殿上观看他们游戏玩耍。

古文:因出西国所贡玉环兼杯盘,罗列殿上,纵令争取,以观其志。

现代文:于是拿出西方国家进贡的玉环和杯盘等物摆在殿上,怂恿他们随意拿取,借以察看他们每人的志向。

古文:莫不奔竞,厚有所得。

现代文:皇孙们一个个争先恐后,都拿到许多东西。

古文:时吾在其中独坐,略不为动。

现代文:当时只有我坐在他们中间没有动手,丝毫也不被这些东西动心。

**古文:后抚吾背曰: 此儿当为太平天子。 **

现代文:天后抚摸着我的后背说: 这个孩子能成为太平天子。

古文:因取玉龙子赐吾。

现代文:于是拿出玉龙子赐给了我。

古文:本太宗於晋阳宫得之,文德皇后尝置之衣中。

现代文:这玉龙子本是太宗在晋阳宫得到的,文德皇后常常把它放在衣服里面。

古文:及大帝载诞日,后以珠络衣褓并玉龙子赐焉,其后尝藏于内府。

现代文:等到大帝周岁生日时,皇后将珠子窜儿、衣服、婴儿被子等物,与玉龙子一起赐给了他。这以后,玉龙子就时常珍藏在皇宫的内室里。

古文:虽广不数寸,而温润精巧,非人间所有,以为国瑞,帝帝相传。

现代文:此物虽然不过有几寸大,但模样儿温和润泽十分精巧,并非人工所能制造,所以成为国家的珍宝和祥物,由皇帝们一代代传授下来。

古文:乃密投于南内龙池。俄而云物暴起,风雨随作。

现代文:玄宗即位初期,每当京城一带缺雨就向它祈祷,必有充足的雨水降下,当靠近玉龙子密看时,见它好象在奋力抖动鳞甲。

古文:及上皇幸西蜀,车驾回次渭水,将渡,驻跸于水滨。

现代文:开元中年,京城附近的三辅境内大旱,玄宗又向它祈祷,然而过了十天仍没有反应,于是悄悄把它扔进了宫内南边的龙池里,不一会儿便突然出现了云彩,风雨也相随着来临。

古文:左右侍者,因临流濯弄,沙中得之。

现代文:等玄宗巡视西蜀,车驾返回到渭水,过河之前停在河边暂时休息,身边的侍者乘机来到河旁洗濯戏耍,在沙子里面捡到一枚玉龙子。

古文:自后夜中必有光彩,辉焕一室。

现代文:从此之后,每到夜半更深它就发出光彩,照得满屋子通亮。

古文:上皇还京,为小黄门私窃,以遗李辅国,常致柜中。

现代文:玄宗回到京城后,此物为宫内的小太监悄悄偷去,拿去送给了李林甫相国,经常放在柜子里。

古文:辅国将败,夜闻柜中如有声,开而视之,已亡所在。

现代文:李相国将要死时,夜间听到柜子里好象有响声,打开柜子去看,在原来放它的地方已经不见了。

古文:人有诗曰: 圣运潜符瑞玉龙,自兴云雨更无纵。

现代文:有人写诗道: 圣运潜符瑞玉龙,自兴云雨更无纵。

**古文:不如渭水沙中得,争保銮舆复九重。 **

现代文:不如渭水沙中得,争保銮舆复九重。

古文:狄惟谦

现代文:狄惟谦

古文:唐会昌中,北都晋阳令狄惟谦,仁杰之后。守官清恪,不畏强御。

现代文:唐武宗会昌年间,北都晋阳县令狄惟谦,是狄仁杰的后代,为官清廉,忠于职守,不畏强暴。

古文:属邑境亢阳,自春徂夏,数百里田,皆耗璪。祷于晋祠,略无其应。

现代文:所辖境内,从春到夏烈日炎炎,出现了旱灾,数百里农田的庄稼全部干枯坏死,到晋祠里祈祷请雨又毫无反应。

古文:时有郭天师,暨并州女巫,少攻符术,多行厌胜。

现代文:当时有个郭天师,就是并州的一个女巫。她自小攻习符箓之术,经常用符咒制胜。

古文:监军使携至京国,因缘中贵,出入宫掖,遂赐天师号。

现代文:监军使把她带到京城后。由于攀结官中的权贵,时时出没于皇宫,便被赐给了 天师 的称号。

古文:旋归本土。

现代文:不久又回到了并州老家。

**古文:佥曰: 若得天师一至晋祠,则不足忧矣。 **

现代文:众人都说: 如能请天师来一趟晋祠,那就不愁求不下雨来了!

古文:惟谦请于主帅,初甚难之。既而敦请,主帅遂亲往迓焉。

现代文:狄惟谦请求北都府主帅出面去请,开始他很为难,惟谦又一再诚恳请求,主帅便亲自前去迎接。

古文:巫者唯唯。乃具车舆,列幡盖,惟谦躬为控马。

现代文:女巫连声应诺,便准备车马,排列旌旗伞盖之类仪仗,由惟谦亲自为她驾马。

古文:既至祠所,盛设供帐,磬折庭中。

现代文:接到晋祠后,隆重地摆设祭礼用的供品与帐幔等物,惟谦等人则在院子里弯腰致敬,恭恭敬敬地侍候。

**古文:翌日,语惟谦曰: 我为尔飞符上界请雨,已奉天地命,必在至诚,三日雨当足矣。 **

现代文:第二天,女巫对惟谦说: 我为你飞一道符到天上去请雨,现已接到天帝的旨意,你们必须心意至诚。三天之后就会降下足够的雨来的。

古文:繇是四郊士庶云集,期满无征。

现代文:于是,四面八方的士官与百姓都聚集到这里。三天期满了,毫无降雨的迹象。

古文:又曰: 灾沴所兴,良由县令无德。

现代文:女巫又说: 因阴阳之气不知而产生的灾害,实因县令无德所致。

**古文:我为尔再告天,七日方合有雨。 **

现代文:我为你再一次禀告天帝,七天之后才应当有雨。

古文:惟谦引罪,奉之愈谨,竟无其效。

现代文:惟谦感到内疚,对她供奉得更加恭谨。七天之后,竟然还是没有生效。

**古文:乃骤欲入州,复拜留曰: 天师已为万姓来,更乞至心祈请。 **

现代文:女巫便突然要回并州。惟谦再三挽留道: 天师既然为了万民百姓已经来到这里,那就再次求您尽心尽力祈雨。

古文:悖然而詈曰: 庸琐官人,不知天道。

现代文:女巫勃然大怒,骂道: 好个平庸无知的官人,根本不知道上天的道理。

**古文:天时未肯下雨,留我将复奚为。 **

现代文:天时气候不肯下雨,还要留我在此干什么?

**古文:乃谢曰: 非敢更烦天师?俟明相饯耳。 **

现代文:惟谦拜射道: 并非还要麻烦天师,只是要您等明天,以便为您饯行而已。

古文:于是宿戒左右: 我为巫者所辱,岂可复言为官耶?

现代文:于是,惟谦在当晚就告诫手下人道: 我为女巫所羞辱,怎能再提当官的事呢?

古文:诘旦有所指挥,汝等咸须相禀。

现代文:明天早上我有所安排,你们都必须服从。

**古文:是非好恶,予自当之。 **

现代文:是对是错,是好是坏,由我自己承担。

古文:迨晓,时门未开,郭已严饰归骑,而狄酒肴供设,一无所施。

现代文:等到天亮,门还没打开时,郭天师已把回并州的马备好了,而狄惟谦却酒饭菜肴一样也没给她送来。

古文:郭乃坐堂中,大恣诃责。

现代文:郭天师便坐在堂屋里大肆呵斥责备。

**古文:惟谦遂曰: 左道女巫,妖惑日久,当须毙在此日,焉敢言归? **

现代文:惟谦便说: 好个邪道女巫!你妖言感众多日,理当死在今天,怎么敢说要回去!

古文:叱左右,于神前鞭背二十,投于漂水。

现代文:他喝令手下人在神像前抽打其后背二十鞭子,然后扔到河流中。

古文:祠后有山,高可十丈。

现代文:祠庙后面有座山,有十丈高。

古文:遽命设席焚香,从吏悉皆放还,簪笏立其上。

现代文:他即刻令人设供烧香,又将跟随他的吏卒全部打发回家,自己穿上官服手持笏板站立在山上。

古文:于是阖城骇愕,云邑长杖杀天师,驰走纷纭,观者如堵。

现代文:于是全城人为之震惊,都说县令用棍子打死了天师,奔走相告,纷纷来看,围观群众挤到一起象一堵大墙。

古文:时砂石流烁,忽起片云,大如车盖,先覆惟谦立所,四郊云物会之。

现代文:此时砂石飞滚,大风呼啸,一片乌云突然升起,大小犹如车蓬。这片乌云先遮在惟谦独立的上方,四面的云彩又汇合到一起。

古文:雷震数声,甘雨大澍,原野无不滂流。

现代文:几声雷响之后,渴望已久的雨便倾倒下来,原野到处大水涌流。

古文:士庶数千,自山拥惟谦而下。

现代文:几千名官绅百姓从山上簇拥着惟谦走了下来。

古文:州将以杀巫者,初亦怒之,既而精诚感应,深加叹异。

现代文:州府将领因为惟谦杀死女巫,开始也很恼怒,后来为他的精诚所感动,又大加赞赏,就将这件事上表陈述给朝廷。

古文:表列其事,诏书褒异云: 惟谦剧邑良才,忠臣华胄。

现代文:皇帝颁布诏书褒奖这件奇异之举道: 狄惟廉是治理县邑的良才,忠臣贵族的后代。

古文:睹兹天厉,将瘅下民,当请祷于晋祠,类投巫于邺县。

现代文:眼见如此严重的天灾即将残害百姓,理当去晋祠祈祷求雨;他又效法西门豹在邺县投巫于水中之举,将女巫投在河里。

古文:曝山椒之畏景,事等焚躯。起天际之油云,情同剪爪。

现代文:他站在山顶忍受烈日之曝晒,这事等于火中焚身;这种举动唤来了天边的浮云为之降雨,就象商汤剪爪求雨而感动上天一样。

古文:遂使旱风潜息,甘泽旋流。

现代文:于是,致使干旱的热风潜踪平息,润泽万物的甘霖顿时流下。

古文:昊天犹监克诚,予意岂忘褒善。

现代文:苍天犹能体察他的精减,我怎能忘记褒奖他的善举。

古文:特颁朱绂,俾耀铜章。

现代文:特发大红官服,以增添其铜质官印的光彩。

**古文:勿替令名,更昭殊绩。 **

现代文:不许革除其县令的名份,更要表彰其非凡的业绩。

古文:乃赐钱五十万。

现代文:于是赐给他五十万钱。

古文:子郎

现代文:子郎

古文:伪蜀王氏,梁州天旱,祈祷无验。

现代文:王氏在西蜀自立为王时,梁州大旱,祈祷求雨也不应验。

古文:僧子郎诣州,云能致雨。

现代文:有个叫子朗的和尚来到州府,自称能够招来雨。

古文:乃具十石瓮贮水,僧坐其中,水灭于顶者,凡三日,雨足。

现代文:梁州守将王宗俦大为惊异,对他以礼相待,各处施主也如云涌般赶了来。

古文:州将王宗俦异礼之,檀越云集,后莫知所适。僧令蔼,他日于兴州见之,因问其术。曰: 此闭气耳,习之一月就。

现代文:以后不知他到什么地方去了。有个叫令蔼的和尚后来在兴州见到了他,便问他求雨的法术,他说: 这是极简单的闭气功而己,修习一月即成。

古文:本法于湫潭中作观,与龙相系。龙为定力所制,必致惊动,因而致雨。

现代文:这个法术是在很深的水池中施行,与龙相系在一起,龙因被固定的力量所制约,必然会惊动,于是就引来了雨。

**古文:然不如瓮中为之,保无他害。 **

现代文:但是不如在缸里施行,这样可以保证没有其他危害。

古文:风

现代文:风

古文:秦始皇

现代文:秦始皇

古文:秦始皇二十八年,渡淮至衡山,浮江至湘,遇大风。

现代文:秦始皇二十八年,他渡过淮河到了衡山,又乘船从江上到湖南,遇上了大风。

**古文:博士云: 尧女舜妻葬于此。 **

现代文:一个博士官说: 尧帝的女儿、舜帝的妻子就葬在这个地方。

古文:始皇怒,使刑徒三千人,伐湘山树。

现代文:秦始皇大怒,命令服刑的囚徒三千人把湘山上的树都砍伐了。

古文:王莽

现代文:王莽

古文:王莽地皇四年,大风,毁路堂。

现代文:王莽地皇四年,发生一场风灾,大风摧毁了道路与房屋。

古文:其年,司徒王寻、司空王邑守昆阳,光武起兵南阳,至昆阳,败之。

现代文:这一年,司徒王寻和司空王邑驻守昆阳,光武帝从南阳起兵到了昆阳,打败了王寻与王邑。

古文:风雷屋瓦皆飞,雨下如注,滍川盛溢。

现代文:当时,大风与雷电将屋瓦刮得到处乱飞,大雨倾盆,池塘与河流里的水因暴涨而流了出来。

古文:寻、邑乘死人而渡,王寻见杀,军人皆散走。

现代文:王寻与王邑踏着死者的尸体过了河,王寻被杀,士兵全部逃散。

古文:王邑还长安,莽败,俱被诛。

现代文:王邑逃回了长安,王莽失败,他们都被杀死了。

古文:贾谧

现代文:贾谧

古文:西晋八年六月,飘风吹贾谧朝衣,飞数百丈。

现代文:西晋八年六月,大风吹走贾谧的官服,飞出几百丈远。

古文:明年,谧诛。

现代文:第二年贾谧就被杀死。

古文:其年十一月,京都大风,发屋折木。

现代文:这年十一月京都刮大风,揭走了房顶刮折了树木。

古文:十二月,愍怀太子幽废,死于许昌。

现代文:到了十二月,愍怀太子便被囚禁、免职,死在许昌。

古文:三子幽于金墉,杀太子母谢氏,丧还洛,又大风雷电,帷盖风裂。

现代文:三子被囚禁在金墉,太子母家谢氏也被杀害,安葬在洛阳。丧葬之日又出现了大风雷电,帷帐伞差都被风撕破了。

古文:张华

现代文:张华

古文:西晋永康元年,大风,飞石沙折木。

现代文:西晋永康元年,起了大风,石沙飞起,树木折断。

古文:其年四月,张华舍,风飘起折木,飞缯轴六七枚。

现代文:这年四月,张华住的房子被大风刮折了梁木,飘散在四处,还有六七轴丝绸也被刮飞了。

古文:是月,赵王伦矫制废贾后,害张华、裴頠等。

现代文:就在这个月内,赵王司马伦假传圣旨废了贾后,杀死了张华、裴顾等人。

古文:刘曜

现代文:刘曜

古文:前赵刘曜,葬父母,费用亿计。发掘古冢。暴骸骨原野,哭声盈衢。

现代文:前赵刘曜,在安葬他父母时,花的钱以亿计算,还把墓地上的一些古坟掘开,将里面的尸骨扔在原野上,弄得大街上到处都有哭声。

古文:大霖雨。震曜父墓门屋,大风飘散,发父寝堂于外垣五十余步。

现代文:一狂风暴雨袭来,雷电劈碎了刘曜父亲坟墓的门屋,被大风刮得四处飘散,还把其为的寝堂掘出来扔到墙外五十余步。

古文:松柏植已成林,至是悉枯死。

现代文:墓地上栽种的松柏树本已成林,到这时也都枯死了。

古文:曜竟为石勒所擒。

现代文:刘曜后来也终于被石勒擒获。

古文:刘裔

现代文:刘裔

古文:东晋成帝时,刘裔镇守浔阳。

现代文:东晋成帝时,刘裔镇守浔阳。

古文:有回风从东来,入裔船中,状如匹练,长五六丈。

现代文:一天,从东面刮来一股旋风,进入刘裔所乘坐的船中。这旋风的形状就象一匹白色的丝绢,有五六丈长。

**古文:术人戴洋曰: 有刀兵死丧之乱。 **

现代文:术士戴洋曰: 要有刀兵死丧之类祸乱出现。

古文:顷为郭默所杀。

现代文:过了不长时间,刘裔便被郭默杀死了。

古文:徐羡之

现代文:徐羡之

古文:宋徐羡之,文帝初,任扬州。

现代文:南朝宋代有个人叫徐羡之,文帝初年,他在扬州任职。

古文:有飘风起自西门,须臾合,直至厅事,绕帽及席,迳造西际。

现代文:一天,有一股旋风从西门刮起,不一会儿便合拢在一起,一直刮到厅堂上,绕着徐羡之的帽子与座席转了一圈,直奔西边去了。

古文:寻而羡之为文帝所诛。

现代文:事过不久,羡之便被文帝杀死了。

古文:柳世隆

现代文:柳世隆

古文:宋孝武时,柳太尉世隆,乘车行还。於庭中洗车,有大风从门而入,直来冲车有声,车盖覆向天。

现代文:南朝宋代孝武帝时,太尉柳世隆一次乘车外出回来,在院子里洗刷车子时,有一阵大风从门口刮进来,一直冲到车上并发出声响,车上的伞盖也被刮翻朝了天。

古文:是年,明帝立,合门被杀。

现代文:就在这一年,明帝登位,柳世隆满门被杀。

古文:崔惠景

现代文:崔惠景

古文:宋崔惠景围台城,有五色幡,风吹,飞在云中,半日乃下。

现代文:南朝宋代崔惠景率兵围攻台城,军中有一面五色旗幡,被风吹到了天空,过了半天才落下来。

**古文:众见惊异,相谓曰: 幡者事当翻覆。 **

现代文:众人见了大为惊异,互相说: 幡者翻也,这件事预示着战事要失败。

古文:数日而惠景败。

现代文:几天之后,崔惠景就被打败了。

古文:许世宗

现代文:许世宗

古文:北齐北海王许世宗,时转为录尚书,拜命。

现代文:北齐时北海王许世宗,迁调为录尚书,谢恩受命。

古文:其夜暴风震雷,拔庭中桐树六十围者,倒立本处。

现代文:当天夜里暴风震雷,把庭院中有六十围粗的大桐树拔出来倒立在原来的地方。

古文:识者知其不终。

现代文:懂得的人知道他不得善终。

古文:竟为高肇所谮。旬日处死。

现代文:后来许世宗终于被高肇进谗言所害,十天后被处死。

古文:徐妃

现代文:徐妃

古文:梁元帝妃徐妃,初嫁夕,车至西州,而疾风大起,发屋折木。

现代文:梁元帝有个妃子徐妃,当初出嫁的那天,车走到西州,突然起了大风,刮倒了房子摧折了树木。

古文:无何,雪霰交下,帷帘皆白。

现代文:不大一会儿又一并下起了雪霰,车上的帘幕全成了白色。

古文:及长还之日,又大雷电,西州厅事,两柱俱碎。

现代文:等到回家探亲的那天,又有大雷电,西州厅堂的两根柱子都被雷击碎了。

古文:帝以为不祥。

现代文:元帝认为这都是不祥之兆。

古文:妃竟以淫秽自杀。不中之应。

现代文:徐妃后来因淫荡失德而自杀,是不应为妃的应验。

古文:李密

现代文:李密

古文:隋大业十三年二月,李密于巩县南设坛,刑白马祭天,称魏公,置僚佐。

现代文:隋朝大业十三年二月,李密于巩县县城南面摆设祭坛,杀白马祭天,自称魏公,并任命了官僚将佐。

古文:改元升坛时,黑风从西北暴至,吹密衣冠及左右僚属,皆倒于坛下。

现代文:在改变纪元年号登坛拜天时,一股黑风突然从西北刮来,直吹李密的衣服帽子和两边的官僚部属,把他们全都刮倒在坛下。

古文:沙尘暗天,咫尺不相见,良久乃息。

现代文:风沙尘土遮暗了天空,咫尺之近都看不见,过了好长时间才停息。

古文:贼军恶之,俄而密败。

现代文:贼军预感到不好,李密很快就失败了。

古文:虹夏世隆

现代文:虹夏世隆

古文:故越王无诸旧宫上,有大杉树,空中,可坐十余人。

现代文:已故越王无诸的旧宫殿上有一棵大杉树,中间是空的,可以坐十多个人。

古文:越人夏世隆,高尚不仕,常之故宫。

现代文:越人夏世隆,道德品质崇高不愿作官,经常到旧宫殿来。

古文:因雨霁欲暮,断虹饮于宫池,渐渐缩小,化为男子,著黄赤紫之间衣而入树,良久不出。

现代文:有一次雨过天晴日将落山时,他看半截彩虹伸向宫池饮水,并逐渐缩小,最后变成一个男子,穿黄红紫色之间的衣服进入树内,很久不出来。

古文:世隆怪异,乃召邻之年少十数人,往视之,见男子为大赤蛇盘绕。

现代文:世隆感到很奇异,就召唤十几个邻居的小孩,一起去看。见那个男子被一条大红蛇缠绕住。

古文:众惧不敢逼,而少年遥掷瓦砾。

现代文:众人害怕不敢靠近,小孩远远的向那投掷瓦砾。

古文:闻树中有声极异,如妇人之哭。

现代文:听见树中发出像妇人哭一样的奇怪声音。

古文:须臾,云雾不相见,又闻隐隐如远雷之响。俄有一彩龙,与赤鹄飞去。

现代文:不一会儿,出现了云雾使大家互相看不见,又隐隐约约听到好象在远处打雷的声音,时间不大有一条彩龙和一只红色的天鹅一起飞走了。

古文:及晓,世隆往观之。见树中紫蛇皮及五色蛟皮,欲取以归,有火生树中,树焚荡尽。

现代文:到天明,世隆前去察看,见树中有一张紫蛇皮和一张五色蛟龙皮,想要把它们拿回去。突然树中起了火,把树烧得干干净净。

古文:吴景帝永安三年七月也。

现代文:这件事发生在吴景帝永安三年七月。

古文:陈济妻

现代文:陈济妻

古文:庐陵巴丘人陈济,为州吏。

现代文:陈济是庐陵巴丘人,做州吏。

古文:其妇秦在家,一丈夫长大端正,著绛碧袍,衫色炫耀,来从之。

现代文:其妻秦氏在家时,一个长得高大端正、穿色彩耀眼大红线绿两色袍子的男人来追求她。

古文:后常相期于一山涧,至于寝处,不觉有人道相感接。

现代文:以后经常在一个山涧中相会,一起睡觉时,没有男女交合的感觉。

古文:如是积年。

现代文:象这样过了一年多。

古文:村人观其所至,辄有虹见。

现代文:村里人看他们所到的地方,总是有虹出现。

古文:秦至水侧,丈夫有金瓶,引水共饮,后遂有身。

现代文:秦氏来到水边,那男人有一个金瓶,取来水一起喝,以后就有了身孕。

古文:生儿如人,多肉。

现代文:生的小孩象人一样,长的挺胖。

古文:济假还,秦惧见之,内于盆中。

现代文:后来陈济回家,秦氏害怕让他看见,就把小孩藏在室内盆中。

**古文:丈夫云: 儿小,未可得我去。 **

现代文:那个男人说: 这孩子太小,怎么跟我去呢?

古文:自衣,即以绛囊盛。

现代文:亲自给他穿上衣服,装进一个大红色的口袋中。

古文:时出与乳之时,辄风雨,邻人见虹下其庭。

现代文:秦氏给他喂奶时,总是要起风雨,邻人就看见有虹下到他家院子里。

古文:丈夫复少时来,将儿去,人见二虹出其家。

现代文:过了不长时间,那男人又来,把小孩带走,有人看见有两条虹从他家出来。

古文:数年而来省母。

现代文:数年以后回来探望母亲。

古文:后秦适田,见二虹于涧,畏之。

现代文:以后秦氏到田地里去,见两条虹在山涧,很害怕。

**古文:须臾,见丈夫云: 是我,无所畏。 **

现代文:不一会儿,看见那男人说: 是我,没有什么可怕的!

古文:从此乃绝。

现代文:从此以后就断绝了来往。

古文:薛愿

现代文:薛愿

古文:东晋义熙初,晋陵薛愿,有虹饮其釜鬲,噏响便竭。

现代文:东晋义熙初年,晋陵有个叫薛愿的人,有一次一条虹伸到他家的锅里饮水,发出一阵吸水的声音就把水吸干了。

古文:愿辇酒灌之,随投随竭,乃吐金满器,於是日益隆富。

现代文:薛愿又拿来酒倒进里面,结果也是边倒边吸干,并吐出黄金装满了锅。于是薛愿一天天地富裕起来。

古文:刘义庆

现代文:刘义庆

古文:宋长沙王道邻子义庆,在广陵卧疾。

现代文:南朝宋代长沙王刘道邻的儿子义庆,病卧在广陵。

古文:食粥次,忽有白虹入室,就饮其粥。义庆掷器于阶,遂作风雨声,振于庭户,良久不见。

现代文:在他吃粥的时候,忽然有一条白虹进入他的房间,去喝他的粥,义庆就把盛粥的碗扔到台阶下,于是便发出风雨声震动门窗,过了很长时间那虹就不见了。

古文:首阳山

现代文:首阳山

古文:后魏明帝正光二年,夏六月,首阳山中,有晚虹下饮于溪泉。

现代文:后魏明帝正光二年复六月,在首阳山中,傍晚有一虹伸入一个溪泉中。

古文:有樵人阳万,于岭下见之。

现代文:有个砍柴人叫阳万在岭下看见了。

古文:良久,化为女子,年如十六七。异之,问不言。

现代文:过了很长时间,虹变为一个女子,年龄有十六七岁,觉得很奇怪,问她,也不说话。

**古文:乃告蒲津戍将宇文显,取之以闻。明帝召入宫,见其容貌姝美。问云: 我天女也,暂降人间。 **

现代文:于是人们把这件事告诉给蒲津守将宇文显,他把这女子带回并报告给明帝,明帝把她召入宫中。见她容貌娇美,就问她,回答说: 我是天女,暂时来到人间。

古文:帝欲逼幸,而色甚难。

现代文:明帝想要和她亲近,她面露难色。

古文:复令左右拥抱,声如钟磬,化为虹而上天。

现代文:明帝又让手下的人拥抱她,她发出钟磬一样的响声就化为一条虹升上了天空。

古文:韦皋

现代文:韦皋

古文:唐宰相韦皋,镇蜀。尝与宾客从事十余人,宴郡西亭。

现代文:唐宰相韦皋,在他镇守四川时,曾经和宾客随从十多个人在郡西亭设宴。

古文:暴风雨,俄顷而霁。

现代文:来了暴风雨,不一会儿又雨过天晴。

古文:方就食,忽虹霓自空而下,直入庭,垂首于筵。

现代文:就在吃饭的时候,忽然虹霓从空中落了下来,直入庭堂,把头垂向筵席。

古文:韦与宾偕悸而退,吸其食饮且尽。

现代文:韦皋和宾客都害怕地向后退,而虹霓却把酒席吸的干干净净。

古文:首似驴,霏然若晴霞状,红碧相霭。虚空五色,四视左右,久而方去。

现代文:它的头象驴,飘然好似红绿相间的云霞,五光十色,不停地向四周环顾,很长时间才离去。

古文:公惧且恶之,遂罢宴。

现代文:韦皋又怕又厌恶,于是停止了酒宴。

**古文:亦列坐。因起曰: 公何为色忧乎? **

现代文:当时过去在河南任少尹现客居四川的豆卢署也在坐,他站起来说: 您为什么脸色忧郁啊?

古文:曰: 吾闻虹霓者,妖沴之气。

现代文:回答说: 我听说虹霓是妖邪之气。

古文:今宴方酣而沴气止吾筵,岂非怪之甚者乎?

现代文:今天我们正喝得酣畅的时候而这妖邪之气来到宴筵上,难道不是十分奇怪吗?

古文:吾窃惧此。 署曰: 真天下祥符也,固不为人之怪耳。

现代文:我心里对这个感到恐惧, 豆卢署回答说: 这是天下真正的吉祥之兆啊,本来不应该让人感到奇怪。

古文:夫虹霓天使也,降于邪则为戾,降于正则为祥。

现代文:虹霓本来是天使,降临到邪恶的人那里就是怪戾,降临到正直人那就是吉祥的征兆。

古文:理宜然矣。

现代文:道理就是这样。

古文:公正人也,是宜为庆为祥。

现代文:您是正直的人,应该为这个吉祥庆贺。

古文:敢以前贺。 于是具以帛书其语而献,公览而喜。

现代文:于是准备了帛在上面书写了他说的话献给了韦皋,韦皋看后很高兴。

古文:后旬余,有诏就拜中书令。

现代文:过了十几天,皇帝有诏书下,任命韦皋为中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