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六十三·妖怪五

古文:韦滂柳氏王诉李哲卢瑗庐江民扬州塔高邮寺刘积中

现代文:韦滂柳氏王诉李哲卢瑗庐江民扬州塔高邮寺刘积中

古文:韦滂

现代文:韦滂

古文:唐大历中,士人韦滂,膂力过人,夜行一无所惧。

现代文:唐朝大历年间,有个叫韦滂的士人,膂力过人,夜间走路什么都不怕。

古文:善骑射,每以弓矢随行。非止取鸟兽烹灸,至于蛇蝎、蚯蚓、蜣螂、蝼蛄之类,见之则食。

现代文:他善长骑马射猎,常常把弓箭带在身上走路,不仅猎取飞鸟走兽煮烤而食,就连蛇、蝎、蚯蚓、蜣螂、蝼蛄之类,见了就吃。

古文:尝于京师暮行,鼓声向绝,主人尚远,将求宿,不知何诣。忽见市中一衣冠家,移家出宅。子弟欲锁门。

现代文:曾经在京城里夜行,鼓声将绝,离主人家还很远,要找个地方住下,正不知到何处去,忽然望见市中有一个士大夫之家,搬出宅子,子弟正要锁门。

古文:滂求寄宿,主人曰:此宅邻家有丧,俗云,妨杀入宅,当损人物。

现代文:韦滂上前去求宿。主人说:此宅邻居家有丧事。民间说,害人的杀气进宅子,会损害人和物品的。

古文:今将家口于侧近亲故家避之,明日即归。

现代文:现在我将家口在附近找地方避一避,明天就回来。

古文:不可不以奉白也。

现代文:我不能不告诉你。

古文:韦曰:但许寄宿,复何害也。

现代文:韦滂说:只要你让我在这宿一夜,又能有什么害呢?

古文:杀鬼吾自当之。

现代文:杀鬼我自己去干!

古文:主人遂引韦入宅,开堂厨,示以床榻,饮食皆备。

现代文:主人于是领韦滂进了宅子,打开堂屋和厨房,把床榻指给他看,吃的东西全都有。

古文:滂令仆使歇马槽上,置烛灯于堂中,又使入厨具食。

现代文:韦谤让仆人把马拴到马槽上,在堂中点上灯,又让他到厨房做饭。

古文:食讫,令仆夫宿于别屋,滂列床于堂,开其双扉,息烛张弓,坐以伺之。

现代文:吃完饭,他让仆人睡在另外的屋里,自己把床摆在堂中,打开两扇门,息了灯,拉开弓,坐在那里等着。

古文:至三更欲尽,忽见一光,如大盘,自空飞下厅北门扉下,照耀如火。

现代文:等到三更要尽的时候,忽然看到一个光亮,象大盘子,从空中飞下,来到厅北门扇之下,象火一样照耀着。

古文:滂见尤喜,于暗中,引满射之,一箭正中,爆然有声。

现代文:韦滂见了很高兴,在暗影中拉满了弓射过去。一箭正好射中,爆炸似的发出声来,火光一抽一抽地好象在动。

古文:火乃掣掣如动,连射三箭,光色渐微,已不能动。

现代文:他连射三箭,光亮渐渐减弱了,已经不能动了。

古文:携弓直往拔箭,光物堕地。

现代文:他拿看弓直接过去拔箭,发光的东西掉到地上。

古文:滂呼奴,取火照之,乃一团肉,四向有眼,眼数开动,即光。

现代文:韦滂喊奴仆拿火来一照,原来是一团肉。肉的四个方向有眼,眼几次开动,就有光。

古文:滂笑曰:杀鬼之言,果不虚也。

现代文:韦谤笑道:杀鬼的话,果然不是瞎说。

古文:乃令奴烹之。

现代文:就让仆人把肉煮了。

古文:而肉味馨香极甚。

现代文:肉的味道极香。

古文:煮令过熟,乃切割,为挚挚之,尤觉芳美。乃沾奴仆,留半呈主人。

现代文:煮得烂熟了,才切割,做成细末儿吃它,更觉得香美无比,就分一些给奴仆吃,留一半送给主人。

古文:至明,主人归,见韦生,喜其无恙。

现代文:到天明,主人回来,见到韦滂,为他的无恙感到高兴。

古文:韦乃说得杀鬼,献所留之肉,主人惊叹而已。

现代文:韦滂就将杀鬼之事讲了,献上留给主人的肉,主人惊叹不已。

古文:柳氏

现代文:柳氏

古文:唐大历中,有士人,庄在渭南,遇疾卒于京。

现代文:唐朝大历年间,有一个士人,庄园在谓南赶上有病死在京城。

古文:妻柳氏,因庄居。有一子,年十一二。

现代文:他的妻子柳氏,继续在庄园里住,有一个儿子,十一二岁。

古文:夏夜,其子忽恐悸不眠,三更后,见一老人,白衣,两牙出吻外。

现代文:一个夏天的夜晚,她的儿子忽然恐惧惊悸,不敢睡觉。三更之后,见到一位老人。老人穿白衣,两牙长出唇外。

古文:熟视之,良久渐近前。

现代文:他仔细地看了好久,才渐渐走上前来。

古文:有婢眠熟,因扼其喉,咬然有声,衣随手碎,攫食之。

现代文:有一位婢女睡得正香,于是他就扼住她的喉咙,发出咬东西一样的声音。她的衣服随着他的手碎了。他抓起来就吃。

古文:须臾骨露,乃举起,饮其五藏。

现代文:不一会儿便露出了骨头。他就把她举起来,喝她的五脏。

古文:见老人口大如箕,子方叫,一无所见。

现代文:见老人的口大如簸箕,儿子才大叫,什么也看不见了。

古文:婢已骨矣。

现代文:婢女已只剩下骨头了。

古文:数月后,亦无他,士人祥斋。

现代文:几个月之后,也没发生别的事情。士人使屋宇吉祥。

古文:嚗然分为两扇,空中转轮,声如分蜂,忽合于柳氏首,柳氏碎首,齿著于树,其物飞去。

现代文:于是胡桃就长起来,一开始象拳,象碗那么大,惊看的时候,已经象盘子那么大了。一声响分成两扇,在空中转轮,声音象要分开的一窝蜂子。两扇忽然合到柳氏头上。柳氏的头就碎了。她的牙齿附到树上。那怪物便飞走了。

古文:竟不知何怪也。

现代文:到底不知道那是个什么怪物。

古文:王诉

现代文:王诉

古文:建中三年,前杨府功曹王诉,自冬调选,至四月,寂无音书。

现代文:唐朝建中三年,前杨府功曹王诉,从冬季调到京城选官,一直到来年四月也杳无音信。

古文:其妻扶风窦氏,忧甚。

现代文:他的妻子,扶风人窦氏,非常忧虑。

古文:有二女,皆国色。

现代文:他有两个女儿,都是倾国的美色。

古文:忽闻门有卖卜女巫包九娘者,过其巷,人皆推占事中,遂召卜焉。

现代文:忽然听到门外有一个以占卜为生的女巫包九娘从这条巷子路过。人们都推举她占卜的事情很准。

古文:九娘设香水讫,俄闻空间有一人下,九娘曰:三郎来,与夫人看功曾有何事?

现代文:于是就请她进来占卜。包九娘把香、水等准备完毕,顷刻间听到空中有一个人降下来。包九娘说:三郎来给夫人看看,王功曹到底有什么事?

古文:更无音书,早晚合归!

现代文:又没有音信,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古文:言讫而去。

现代文:包九娘说完,三郎就离去了。

古文:经数刻,忽空中宛转而下,至九娘喉中曰:娘子酬答何物?

现代文:几刻之后,三郎又宛转地从空中降下来,到包九娘的喉咙中说:娘子用什么东西报答我?

古文:阿郎归甚平安。

现代文:你丈夫很平安地回来了。

古文:今日在西市绢行举钱,共四人长行。

现代文:他现在在西市的绢行里作买卖赚钱,一共有四个人长期结伴而行。

古文:缘选场用策子,被人告,所以不得见官。

现代文:因为他在选场上考试的时候带进书策,被人告发,所以没有选上官。

古文:作行李次,密书之。

现代文:他的书策藏在行李中,上面有其私下所书文字。

古文:五月二十三日初明,诉奄至宅。

现代文:五月二十三日天刚亮,王诉忽然回到家中。

古文:窦氏甚喜。

现代文:窦氏非常高兴。

古文:坐讫,便问:君何故用策子,令选事不成?

现代文:他坐定之后,妻子便问他为什么带进书策,使选官的事情没有办成。

古文:又于某月日西市举钱,共四人长行。

现代文:又问他某月某日是不是在西市挣钱,是不是共有四个人长期结伴而行。

古文:诉自以不附书,愕然惊异,妻遂话女巫之事。

现代文:王诉自然因为自己没给妻子写信,妻子却知道得如此详细而愕然惊异。妻于是说出了女巫占卜的事。

古文:即令召巫来,曰:忽忧,来年必得好官。

现代文:王诉立即让妻子把女巫找来。女巫说:不要愁,来年你一定能得一个好官职。

古文:今日西北上有人牵二水牛,患脚,可勿争价买取。旬月间,应得数倍利。

现代文:今天西北方向上有人牵着两条水牛来,有脚病,你可以不讲价把它买下来,十天半月就可以获取几倍的利。

古文:至时,果有人牵跛牛过,即以四千贯买。

现代文:到时候,果然有人牵着瘸牛路过。王诉就用四千钱买下了。

古文:经六七日,甚肥壮,足亦无损。

现代文:经过六七天,牛变得非常肥壮,脚也不瘸了。

古文:同曲磨家,二牛暴死,卒不可市,遂以十五千求买。

现代文:同乡一户以推磨为业的人家,两头牛突然死了,一直没买到牛,于是就花十五千钱买王朔的两头牛。

古文:初诉宅在庆云寺西,巫忽曰:可速卖此宅。

现代文:当初王诉的宅第在庆云寺以西,女巫忽然对他说:你应该赶快把这所宅子卖了!

古文:明年春,连帅陈少游,议筑广陵城,取诉旧居,给以半价。

现代文:王诉把宅子卖了十五万钱。女巫又让他在河东租赁了一处宅子。然后用积攒了一年的钱买竹子,编粗笼子。编的都是能装五六斗的笼子。编完就积攒起来,积了无数。

古文:又运土筑笼,每笼三十文,计资七八万,始于河东买宅。

现代文:第二年春,连帅陈少游,提议筑广陵城,占取了王诉的旧居,只给了半价。又编笼运土,每个笼三十文。王诉一共得钱七八万。这才在河东买宅第。

古文:神巫不从包九娘而自至,曰:某姓孙,名思儿,寄住巴陵。欠包九娘钱,今已偿足。与之别归,故来辞耳。

现代文:一天,神巫没有跟包九娘一起而自己来了,说:我姓孙,名叫思儿,寄住在巴陵,欠包九娘的钱,现在已经还清,和她告别回去,所以来辞行。

古文:吁嗟久之,不见其形。

现代文:神巫叹息半天,却见不到他的身形。

古文:窦氏感其所谋,谓曰:汝何不且住,不然,吾养汝为儿,可乎?

现代文:窦氏对他多次出谋帮助很感激,对他说:你为什么不暂且住下?要不然,我把你当儿子养着,可以吗?

古文:思儿曰:娘子既许,某更何愁?

现代文:思儿说:娘子既然答应了,我还有什么可愁的!

古文:可为作一小纸屋,安于堂檐。每食时,与少食,即足矣。

现代文:您可以为我做一个小纸屋,放在屋檐下,每当吃饭的时候,少给一点吃的就行了。

古文:窦氏依之。

现代文:窦氏照他的话做了。

古文:月余,遇秋风飘雨,中夜长叹,窦氏乃曰:今与汝为母子,何所中外?

现代文:一个多月之后,赶上秋风飘雨,思儿夜里长叹。窦氏就说:我和你是母子,为什么分里外!

古文:不然,向吾床头柜上安居,可乎?

现代文:要不,你到我床头柜上来住,可以吗?

古文:思儿又喜,是夕移入。

现代文:思儿又很高兴,当天晚上就搬进来住了。

古文:便问拜两娣,不见形,但闻其言。

现代文:于是就拜问两位姊妹。见不到他的身形,只能听到他的声音。

古文:诉长女好戏,因谓曰:娣与尔索一新妇。

现代文:王诉的大女儿喜欢开玩笑,便对他说:我给你找一个新媳妇!

古文:于是纸画一女,布綵缋。

现代文:当时就用纸画了一位女子,以及布帛彩绸什么的。

古文:思儿曰:请如小娣装素。

现代文:思儿说:请按小姐的装束来画。

古文:其女亦戏曰:依尔意。

现代文:女儿也玩笑道:就照你说的办。

古文:其夜言笑,如有所对。

现代文:夜里便听到他与新妇说笑相对。

古文:即云:新妇参二姑姑。

现代文:画上女子立即就说:新媳妇参见二位小姑!

古文:诉堂妹事韩家,住南堰,新有分娩。

现代文:王诉的一位堂妹嫁给了姓韩的,住在南堰,最近生了孩子。

古文:二女作绣鞋,欲遗之。

现代文:两个女儿为孩子做了绣鞋,想要送去,就让婢女把鞋包起来。

古文:方命青衣装,思儿笑,二女问笑何事,答曰:孙儿一足肿,难著绣鞋。

现代文:思儿就笑。两个女儿问他笑什么。思儿回答说:新生的孩子一只脚肿胀,很难穿绣鞋。

古文:窦氏始恶之,思儿已知,更数日,乃告辞,云:且归巴陵,蒙二娣与娶新妇,便欲将去。望与令一船子,长二尺已来。

现代文:窦氏开始讨厌他了,他已经知道了。又过了几天,就告辞,说:我暂时回巴陵去。蒙二位姐姐给我娶了新媳妇,就想要把她一块带回去,希望能让人给我做一条小船,长二尺左右。

古文:令娣监将香火,送至扬子江,为幸足矣!

现代文:请让两位姐姐监督带着香火,把我送到扬子江。有这样的荣幸,我也就足了。

古文:窦氏从其请。

现代文:窦氏答应了他的请求。

古文:二女又与一幅绢,画其夫妻相对。

现代文:两个女儿又给了他一幅绢,画上他们夫妻相对。

古文:思儿着绿秉板。具小船上拜别。

现代文:思儿穿着绿衣服,拿着板具,在小船上拜别。

古文:自其去也,二女皆若神不足者。

现代文:从他离去,两个女儿都像精神欠佳似的。

古文:二年,长女嫁外兄,亲礼夜,卒于帐门。

现代文:二年后,大女儿嫁给表兄,成亲大礼的那天夜里,死在帐子门前。

古文:以烛照之,其形若黄叶尔。

现代文:用烛一照,她的脸色就像黄叶一般。

古文:小女适张初,初嫁亦如其娣,诉终山阳郡司马。

现代文:小女儿嫁给张初。刚嫁过去,也像她的姐姐那样死掉了。王诉死在山阳郡司马的任期内。

古文:李哲

现代文:李哲

古文:唐贞元四年春,常州录事参军李哲家于丹阳县东郭。

现代文:唐朝贞元四年春,常州录事参军李哲家住在丹阳县东郭。

古文:去五里有庄,多茅舍,昼日无何,有火自焚,救之而灭。

现代文:他的庄园离县城五里。庄园里多半是茅草屋,大白天无缘无故就有火自己烧起来。

古文:视地,麻屦迹广尺余,意为盗,索之无状。

现代文:人们把火扑灭,一看地上,有一尺多宽的麻鞋脚印,认为是盗贼干的。但是到处搜索也查不出线索。

古文:旬时屡灾而易扑,方悟其妖异。

现代文:十天之内,多次发生这样的事情,而且很容易扑灭,这才明白是妖异所为。

古文:后乃有投掷空间,家人怖悸。辄失衣物。

现代文:后来竟有把火投到空中去的时候,家人十分害怕,动不动就丢失衣物。

古文:有乳母阿万者,性通鬼神,常见一丈夫,出入随之。

现代文:有一位叫阿万的乳母,有通鬼神的灵性。她常常看见一位男子,跟着她出出入入,有时是胡人的打扮,胡须很重,羊皮袄貂皮帽,间杂有红色紫色,倏地闪出来。

古文:或为胡形,须髯伟然,羔裘貂帽,间以朱紫,倏闪出来,哲晚习《春秋》于阁,阿万见胡人窃书一卷而去,驰报哲。哲阅书,欠一卷,方祝祈之,须臾,书复帙中,亦无损污。

现代文:李哲晚上在阁楼上读《春秋》。阿万看见胡人偷去一卷书,就跑去向李哲报告。李哲一看,书确实少了一卷。

古文:李氏患之,意其庭竹耸茂,鬼魅可栖,潜议伐去之,以植桃。

现代文:于是他就祭祝祷告。片刻之间,书又回到书箱里来,也没有破损弄脏。李哲害怕了,想到院子里的竹很高很茂盛,鬼怪可以在里边栖息,就暗中商议,要把竹林砍去,用来栽种桃树。

古文:忽于庭中得一书;闻君议伐竹种桃,尽为竹筹。

现代文:忽然在院子里拾到一封信,信上说:听说你商议砍竹种桃,把竹子都做成筹签。

古文:州下粟方贱,一船竹可贸一船粟,幸速图之。

现代文:州下粮食正便宜,一船竹子可以换一船粮,希望赶快行动。

古文:其笔札不工,纸方数寸。

现代文:写信的字迹不工整,纸有几寸见方大小。

古文:哲兄子士温、士儒,并刚勇。常骂之。辄失冠履。后稍祈之,而归所失。

现代文:李哲的侄子李士温、李士儒都很刚勇,常常骂这妖物,动不动就丢了帽子和鞋,后来也略微祷告一番,丢失的东西便又回来了。

古文:复投书曰:惟圣罔念作狂,唯狂克念作圣,君始骂我而见祈,今并还之。

现代文:妖物又投书来说:只有圣人没有自己的思想叫做狂;只有狂人战胜自己的思想叫做圣。你当初骂我,如今又祈祝我,现在把东西都还给你。

古文:书后言墨荻君状。

现代文:信后署名是墨荻君。

古文:居旬,邻人盗哲犬,杀而食之。

现代文:过了十天,邻居偷去了李哲的狗杀着吃了。

古文:事发,又得一书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智?

现代文:事发后,又得到一封书信,说:邻里以仁为美,不择仁人为邻,哪里能有明智可言!

古文:数旬之后,其家失物至多,家人意其鬼为盗,又一书言:刘长卿诗曰: 直氏偷金枉,君谓我为盗。今既得盗,如之何?

现代文:几十天之后,他家的东西丢失了许多,家人以为是那个鬼物偷走了。那鬼物又送来一书信,说:刘长卿的诗说, 直氏偷金枉,君谓我为盗 ,如今既然知道谁是盗贼了,你能把盗贼怎么样呢?

古文:士温、士儒竟扜御之。

现代文:李士温、李士儒居然开始提防起来。

古文:是夏夜,士温醉卧,背烛床头。见一丈夫,自门直入,不虞有人,因至烛前。

现代文:这是个夏天的夜晚,李士温背着灯光醉卧在床上,看见一位男子,从门外直接进来,不怕屋里有人,于是就来到灯下。

古文:士温忽跃身擒之,果获,烛亦灭。

现代文:李士温忽然跳起来捉他,果然捉到了。灯也灭了。

古文:于暗中扜御尽力,久之,喀喀有声,烛至坚渐。

现代文:黑暗里李士温尽力防着他。过了挺长一会儿,有一种喀喀的声音。

古文:是一瓦,瓦背画作眉目,以纸为头巾,衣一小儿衣,又以妇人披帛,缠头数匝,方结之。

现代文:有人把灯送来,一看,那小子渐渐变成一块瓦,瓦的背面画有眉眼,用纸做的头巾,穿了一件小孩衣裳,又用妇人的披帛,把头缠了几圈,才打了个结。

古文:李氏遂钉于柱,碎之,数日外,有妇人丧服哭于圃,言杀我夫。

现代文:姓李的于是就把这块瓦钉到了柱子上,把它打碎了。几天之后,有一个妇人穿着丧服在园子里哭,说杀了她的丈夫。

古文:明日哭于庭,乃投书曰:谚所谓 一鸡死,一鸡鸣 。

现代文:第二天,又到院子里哭,还投书说:谚语说的 一鸡死、一鸡鸣 。

古文:吾属百户,当相报耳。

现代文:我属下百家应当报复就这样她象原来一样来往。

古文:如是往来如初,尝取人衣著中庭树,扶疏莫知所由也,求而遂解之。

现代文:曾经把人的衣服拿去挂到院子里的树上,随风飘动,谁也不知从哪来的。

古文:又以大器物投小器物中,出入不碍。

现代文:有人来找,衣服就自己落下来。她又把大器物扔到小器物之中,出入竟然没有阻碍。

古文:旬时,士儒又张灯,见一妇人外来,戏烛下,复为士儒擒焉。

现代文:十天之后,李士儒又在张灯时分看见一位妇人从外面来,在灯下嬉戏,又被李士儒捉住了。

古文:扜力良久,杀而硬,烛之,亦瓦而衣也,遂末之。

现代文:扭动撕扯了半天,用侧手一打,觉得挺硬。用灯一照,也是一块穿了衣服的瓦。于是把它摔成粉末。

古文:而明日复有其类哀哭。

现代文:第二天又有那样的哀哭。

古文:常畏三侄。呼为二郎。

现代文:平常就怕两个侄子,呼他二人为二郎。

古文:二郎至。即不多来。

现代文:二郎到了,妖鬼就不敢多来。

古文:李氏潜欲徙其居。而得一书曰:闻君欲徙居,吾已先至其所矣。

现代文:李家暗中想要搬家到别处去,都得到一封书信说:听说你要搬家,我已经先搬到那个地方了。

古文:李氏有二老犬,一名韩儿,一名猛子,自有此妖,不复食,常摇尾戏于空暗处,遂毙之。

现代文:李家有两条老狗,一条叫韩儿,一条叫猛子。自从有了这妖怪,狗就不再吃食,常常摇着尾巴在空暗处嬉戏。

古文:自后家有窃议事,魅莫能知之。

现代文:于是就把它们打死了。从此以后,家中有私下议论的事,鬼怪就不能知道了。

古文:一书:自无韩大猛二,吾属无依。

现代文:鬼怪又投来一书说:自从没了韩大和猛二,我们没有依靠了。

古文:又家人自郭返,至其里,见二丈夫于道侧,迎问家人曰:闻尔家有怪异,若之何?

现代文:另外,一位家人从城中回来,走到庄外,看见两位男子在道旁迎住家人问道:听说你们家闹鬼,怎么办了?

古文:遂以事答,及行,顾已不见。

现代文:家人就把事告诉了他们。等到走的时候,回头一看,二位男子不见了。

古文:李氏于润州迎山人韦士昌,士昌以符置诸瓦棂间,以压之。

现代文:李家到润州把隐士韦士昌请了来。韦士昌把符放到瓦棂间,用来镇压鬼魅。

古文:鬼书至曰:符至圣也,而置之屋上,不亦轻为。

现代文:鬼投书来说:符是最神圣的东西,而你把它放到屋顶上,不也太不尊重了吗?

古文:士昌无能为,乃去。

现代文:韦士昌无能为力,就离开了。

古文:闻淮楚有卫生者,久于咒术,乃邀之。

现代文:听说淮楚一带有一个姓卫的年轻人,对咒术研究了很久,就请他来。

古文:卫生至,其鬼颇惮之,其来稍疏。

现代文:姓卫的到了之后,那鬼非常害怕,来的次数就少了。

古文:卫生乃设道场,以考召。

现代文:姓卫的就设道场,用来考察召引妖鬼。

古文:置箱于坛中,宿昔箱中得一状,状件所失物,云:若干物已货讫,得钱若干;买果子及梳子等食讫,其余若干,并送还。

现代文:他在坛中放了一只箱子,早晨在箱子里得到一张状纸,状上分列所丢失的东西,说:若干东西已经卖出去了,得了若干钱,买果子和梳子等,吃了用了。其余的若干东西全部奉还。

古文:验其物,悉在箱中。

现代文:查验那些东西,全都在箱子里。

古文:又言:失铛子,其实不取,请问诸水滨。

现代文:状上还说家里讲丢了锅,我确实没拿,请到水边上去打听一下。

古文:状言孤腾腞等状,自此更不复来。异日,于河中果得铛子,乃验水滨之说也。

现代文:从此更不敢再来了。他日,在河里果然找到了以前丢失的锅,这就应验了到水边上去打听一下的话。

古文:卢瑗

现代文:卢瑗

古文:贞元九年,前亳州刺史卢瑗家于东都康裕坊。

现代文:贞元九年,前亳州刺史卢瑗家住东都康裕坊。

古文:瑗父正病卒,后两日正昼,忽有大鸟色苍,飞于庭,巡翔空间。

现代文:卢瑗的父亲正病死,两天之后正是白天,忽然有一只苍色大鸟飞到院子里来,在院子上空来回飞翔。

古文:度其影,可阔丈四五,家人咸见。

现代文:估计一下它的影子,有一丈四五尺宽。家人全都看见了。

古文:顷之,飞入西南隅井中,久而飞出。

现代文:过了一会儿,大鸟飞进西南角的一口井里,好长时间又飞出来。

古文:人往视之,其井水已竭,中获二卵,大如斗。

现代文:人们跑去一看,井中水已经枯竭。从井里拾到两只鸟蛋,斗那么大。

古文:将出破之,血流数斗。

现代文:把蛋弄出来打破,淌出来几斗血。

古文:至明,忽闻堂西奥,有一女人哭。

现代文:到了明天,忽然听到堂屋西边深处,有一位女人在哭。

古文:往看,见一女子,年可十八九,乌巾帽首,哭转哀厉。

现代文:去一看,见有一位十八九岁,头戴乌巾小帽的女子。她哭得更加哀伤。

古文:问其所从来,徐徐出就东间,乃言曰:吾诞子井中,何敢取杀?

现代文:问她从哪来,她慢慢地出来来到东屋,才说道:我在井里生了儿子,你们怎么敢弄出杀死他们呢?

古文:言毕,却往西间,拽其尸,如糜散之,讫,奋臂而去,出门而灭。

现代文:说完,她退往西间,拽那尸体,象糜烂了一般把它散开。弄完之后,奋臂离去,出门就消失了。

古文:其家大震惧,取所留卵,却送于野,使人驰问桑道茂。

现代文:卢家很震惊,把留下的那只蛋拿出来,送到野外,派人去问桑道茂,桑道茂让他们祭祀消灾。

古文:道茂令禳谢之,后亦无徵祥,而莫测其异也。庐江民

现代文:后来也没什么征兆,也没有测知那是什么妖异。庐江民

古文:贞元中,有庐江都民,因采樵至山。

现代文:唐朝贞元年间,有一个家住江都的百姓,因为打柴进到山里,赶上天色已晚,忽然看到一个胡人。

古文:会日暮,忽见一胡人,长丈余,自山崦中出,衣黑衣,执弓矢。

现代文:那胡人一丈多高,从日落的山中走出来,穿着黑色衣服,带着弓箭。

古文:民大恐,遽走匿古木中,窥之,胡人伫望良久,忽东向发一矢。

现代文:这个百姓很害怕,急忙跑到古树林中藏起来,偷偷地往外看。胡人伫望了好久,忽然向东射了一箭。

古文:民随望之,见百步外有一物,状类人,举体黄毛数寸,蒙乌巾而立。

现代文:百姓随着箭望去,望见百步之外有一个东西,样子象人,满身有几寸长的黄毛,蒙着乌巾站在那里。

古文:矢中其腹,辄不动。

现代文:箭头射中了它的肚子,它动也不动。

古文:胡人笑曰:果非吾所及。

现代文:胡人笑道:果然不是我能办到的!

古文:遂去。

现代文:于是就离去了。

古文:又一胡,亦长丈余,魁伟愈于前者。

现代文:又来一位胡人,也是一丈多高,比前边那个更魁伟,也拿着弓箭,也向东射了一箭。

古文:亦执弧矢,东望而射,中其物之胸,亦不动。胡人又曰:非将军不可。

现代文:他射中了那东西的胸部,那东西也不动。胡人说:非将军亲自来不可!

古文:又去。

现代文:也离去。

古文:俄有胡人数十,衣黑,臂弓腰矢,若前驱者。

现代文:不一会儿,有几十个胡人,穿黑衣,挽弓带箭,像是前导。

古文:又见一巨人,长数丈,被紫衣,状貌极异,缓步而来。

现代文:又见有一个巨人,高几丈,披紫衣,相貌与众极不相同,缓步走来。

古文:民见之,不觉懔然。

现代文:那百姓一看,不由得感到敬畏。

古文:巨胡东望,谓其前驱者曰:射其喉。

现代文:巨人向东望了望,对那些前导的人说:射它的喉!

古文:群胡欲争射之。巨胡诫曰:非雄舒莫可。

现代文:那些人争抢着要射,巨人警告说:非雄舒射它不可!

古文:他胡皆退,有一胡前,引满一发,遂中其喉。

现代文:别的胡人都后退,有一个胡人上前,拉满弓一发,于是射中了那东西的喉。

古文:其物亦不惧,徐以手拔去三矢,持一巨砾,西向而来,胡人皆有惧色。前白巨胡:事迫矣,不如降之。

现代文:那东西也不怕,慢慢用手拔掉了三支箭,拿着一个巨大的石砾,向西走来。胡人都有畏惧之色,上前报告给巨人:事情紧迫,不如投降算了!

古文:巨胡即命呼曰:将军愿降。

现代文:巨人就让大家喊:将军愿意投降!

古文:其物乃投砾于地,自去其中,状如妇人,无发。

现代文:那东西就把巨砾扔到了地上,自己除去了头巾,样子像一个妇人,没有头发。

古文:至群胡前,尽收夺所执弓矢,皆折之。

现代文:它来到群胡人跟前,把他们拿的弓和箭全都收夺过去折断。

古文:遂令巨胡跪于地,以手连掌其颊。

现代文:于是就让巨胡人跪在地上,用手连连打他的面颊。

古文:胡人哀祈,称死罪者数四,方释之。

现代文:胡人哀求,一个劲说自己犯了死罪。

古文:诸胡高拱而立,不敢辄动。

现代文:才放了他。群胡站在那里,不敢乱动。

古文:其物徐以巾蒙首,东望而去。

现代文:那东西慢慢用头巾蒙了头,向东走去。

古文:胡人相贺曰:赖今日甲子耳,不然,吾辈其死乎。

现代文:胡人相贺说:多亏今天是好日子,不然,我们不都得死吗?

古文:既而俱拜于巨胡前,巨胡颔之。良久,遂导而入山崦。

现代文:然后,都跪拜在巨胡面前。巨胡点头,很久,于是就由人引导着走进日没的山中。

古文:时欲昏黑,民雨汗而归,竟不知其何物也。

现代文:那时候天要昏黑了。那位江都百姓一身大汗地回到家中,到底不知那是什么东西。

古文:扬州塔

现代文:扬州塔

古文:谘议朱景玄,见鲍容说,陈少游在扬州时,东市塔影忽倒。

现代文:谘议朱景玄。见了鲍容说:陈少游在扬州的时候,东市上的塔影忽然倒了。

古文:老人言,海影翻则如此。

现代文:老人说,海影翻转就如此。

古文:高邮寺

现代文:高邮寺

古文:高邮县有一寺,不记名。

现代文:高邮县有一座寺院,不记它的名字。

古文:讲堂西壁枕道,每日晚,人马车轝影,悉透壁上。

现代文:寺院的讲堂西壁枕大道。每天晚上,人、马、车辆的影子全映进墙来。

古文:衣红紫者,影中鲁莽可辨。

现代文:穿红戴紫的,在影子中显得鲁莽,都能辨别出来。

古文:壁厚数尺,难以理究。

现代文:墙厚几尺,很难弄清其中道理。

古文:辰午之时则无,相传如此。

现代文:辰午之时就没有了。相传是这样。

古文:二十余年,或一年半年不见。

现代文:二十多年,有时候是一年半年不出现这种情况。

古文:刘积中

现代文:刘积中

古文:刘积中,常于西京近县庄居。

现代文:刘积中,平常在西京附近县的村庄里居住。

古文:妻病亟,未眠,忽有妇人,白首,长才三尺,自灯影中出,谓刘曰:夫人病,唯我能理,何不祈我?

现代文:他的妻子病得很重。一天晚上,他还没睡,忽然有一个三尺来高的白头妇人从灯影中走出来,对刘积中说:夫人的病,只有我能治,为什么不求我?

古文:刘素刚,咄之。

现代文:刘积中一向刚直,呵叱她。

古文:姥徐戟手曰:勿悔勿悔。

现代文:老妇人叉手说:你可别后悔!

古文:遂灭,妻因暴心痛,殆将卒,刘不得已,祝之。

现代文:于是就消失了。妻子于是突然心痛,几乎要死了。刘积中不得已,只好祭祝祷告。

古文:言已复出,刘揖之坐。

现代文:话刚说完,那妇人就又出来了。刘积中揖请她入了座。

古文:乃索茶一瓯,向日如咒状,顾令灌夫人,茶才入口,痛愈。

现代文:老妇人就要来一盏茶,朝向太阳像念咒的样子,回头让人用茶灌夫人。茶才入口,病痛就没了。

古文:后时时辄出,家人亦不之惧。

现代文:后来这妇人常常出现。家人也不怕她。

古文:经年,复谓刘曰:我有女子及笄,烦主人求一佳婿。

现代文:一年以后,她又对刘积中说:我有个女儿成年了,烦您给找个好女婿。

古文:刘笑曰:人鬼路殊,难遂所托。

现代文:刘积中笑道:人和鬼道路不同,我很难遂你的心愿。

古文:姥曰:非求人也,但为刻桐木稍工者,可矣。

现代文:老妇人说:不是要找个人,你用桐木为她刻一个比较工细的就行了。

古文:刘许诺,因为具之。

现代文:刘积中答应了,于是就为她准备了。

古文:经宿,木人失矣。

现代文:经过一宿,木人丢失了。

古文:又谓刘曰:兼烦主人作铺公铺母,若可,某夕,我自具车舆奉迎。

现代文:妇人又对刘积中说:再麻烦您夫妇二人作铺公铺母。如果可以,那一天,我亲自准备车辆来迎接。

古文:刘心计无奈之何,亦许之。

现代文:刘积中心里觉得无可奈何,也答应了。

古文:至一日,过酉。有仆马车乘至门,姥亦至曰:主人可往。

现代文:到了那一天,过了酉时,就有仆从车马来到门前,老妇人也到了。她说:二位可以走了。

古文:刘与妻各登其车马,天黑至一处,朱门崇墉,笼烛列迎,宾客供帐之盛,如王公家。

现代文:刘积中和妻子各自登上车马。天黑来到一处,朱红的大门,高高的院墙,挑着灯笼列队迎接。宾客之多,排场之大,犹如王公之家。

古文:引刘至一厅,朱紫数十,有相识者,有已殁者,各相视无言。

现代文:妇人领刘积中来到一厅中,穿红戴紫的人有好几十,有相识的,也有已经死了的,各都相视而不说话。

古文:妻至一堂,蜡炬如臂,锦翠争焕,亦有妇人数十,存殁相识各半,但相识而已。

现代文:妻子来到一个堂屋,蜡烛象胳膊那么粗,陈设金碧辉煌,也有几十位妇人,活着的死去的相识的各占一半。只相视而已。

古文:及五更,刘与妻恍惚,却还至家。如醉醒,十不记其一二。

现代文:到了五更,刘积中和妻子恍恍惚惚地回到家中,就像醉了之后刚醒,十件事记不起一两件。

古文:数日,姥复来拜谢曰:我小女成长,今复托主人。刘不耐,以枕抵之曰:老魅,敢如此扰之。

现代文:几天之后,那妇人又来拜谢,说:我的小女儿也长大了,今天又来求您刘积中不耐烦了,用枕头抵挡她说:老鬼,你敢如此打扰我!

古文:姥随枕而灭,妻随疾发。

现代文:老妇人随着挡过来的枕头消失了。妻子于是就犯病了。

古文:刘与男女酹地祷之,不复出矣。

现代文:刘积中和儿女们一起跪在地上祷告,老妇人不再出来了。

古文:妻竟以心痛卒。

现代文:妻子终于因为心痛而死。

古文:刘妹复病心痛,刘欲徙居,一切物胶着其处,轻若履屐,亦不可举。

现代文:刘积中的妹妹又开始心痛。刘积中要搬家,一切物品都象被胶粘在那里,即便像鞋那样轻的也拿不起来。

古文:迎道流上章,梵僧持咒,悉不禁。

现代文:请道士来作法,请和尚来念咒,都不能禁止。

古文:刘常暇日读药方,其婢小碧,自外来,垂手缓步,大言:刘四,颇忆平昔无。

现代文:刘积中闲暇时间读药方,他的婢女小碧从外边进来,垂着手,慢举步,大声说:刘四,你很想念以前的事情不?

古文:既而嘶咽曰:省躬近从泰山回,路逢飞天野叉,携贤妹心肝,我已夺得。

现代文:然后又呜咽着说:省躬我最近从泰山回来,路上遇到飞天夜叉,他携带着你妹妹的心肝,我已经把它夺回来了!

古文:因举袖,袖中蠕蠕有物。

现代文:于是她举了举袖子,袖子里有东西在蠕动。

古文:左顾似有所命,曰:可为安置。

现代文:刘积中往左一看,见小碧好像有什么使命,就说:我可以为你安排一下。

古文:又觉袖中风生,冲帘幌。

现代文:又觉得袖子里生风,吹动了帘帷。

古文:婢入堂中,乃对刘坐,问存殁,叙平生事。

现代文:婢女来到堂中,竟面对刘积中而坐,问谁死了谁活着,叙平生的往事。

古文:刘与杜省躬同年及第,友善,其婢举止笑语,无不肖也。

现代文:刘积中和杜省躬同一年考中进士,二人是好朋友。他的婢女小碧此时的举止谈笑,没有不像杜省躬的地方。

古文:顷曰:我有事,不可久留。

现代文:过了一会儿,小碧说:我有事,不能久留。

古文:执刘手呜咽,刘亦悲不自胜。

现代文:握着刘积中的手哭泣。刘积中也不胜悲伤。

古文:婢忽倒,及觉,一无所记,其妹亦自此无恙。

现代文:婢女忽然倒在地上。等她醒来,刚才的事,什么也不记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