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百六十八·精怪一

古文:杂器用阳城县吏桓玄徐氏婢江淮妇人刘玄游先朝居延部落主

现代文:杂器用阳城县吏桓玄徐氏婢江淮妇人刘玄游先朝居延部落主

古文:僧太琼清江郡叟韦训卢赞善柳崇南中行者曲秀才虢国夫人

现代文:僧太琼清江郡叟韦训卢赞善柳崇南中行者曲秀才虢国夫人

古文:阳城县吏

现代文:阳城县吏

古文:魏景初中,阳城县吏家有怪。

现代文:三国魏景初年间,阳城县县吏家里发生怪事。

古文:无故闻拍手相呼,伺无所见。

现代文:没有原因就听到有人拍手互相呼叫,等着看又什么也看不见。

古文:其母夜作倦,就枕寝息。有顷,复闻灶下有呼曰:文约,何以不见?

现代文:他的母亲夜间干活很疲倦,睡下不一会儿,又听到灶下有人喊道:文约,怎么看不见你?

古文:头下应曰:我见枕,不能往,汝可就我。

现代文:她头下有人答应说:我被枕住了,不能过去!你可以到我这来!

古文:至明,乃饭锸也。

现代文:到了天亮一看,原来是盛饭用的铲子。

古文:即聚烧之,怪遂绝。

现代文:立即就把它们集中起来烧了,妖怪也就灭绝了。

古文:桓玄

现代文:桓玄

古文:东晋桓玄时,朱雀门下,忽有两小儿,通身如墨,相和作《芒笼歌》,路边小儿从而和之数十人。

现代文:东晋桓玄那时候,在朱雀门下,忽然有两个通身黑如墨的小男孩,互相一唱一和地唱《芒笼歌》。路边的小孩跟着唱和的有几十人。

古文:歌云:芒笼茵,绳缚腹。

现代文:歌说:芒笼茵,绳缚腹。

古文:车无轴,倚孤木声甚哀楚,听者忘归。

现代文:车无轴,倚孤木。歌声非常哀伤凄楚,听的人都忘记了回家。

古文:日既夕,二小儿还入建康县,至阁下,遂成一双漆鼓槌。

现代文:天已经要黑了,两个小男孩回到建康县衙,来到阁楼下,就变成一对漆鼓槌。

古文:鼓吏列云:槌积久,比恒失之而复得,不意作人也。

现代文:打鼓的官吏们说:这鼓槌堆积放置好长时间了,最近常常丢失了而又回来,没想到它们变成了人!

古文:明年春而桓玄败。

现代文:第二年春天桓玄失败了。

古文:言车无轴,倚孤木,桓字也。

现代文:说:车无轴,倚孤木,是个桓字。

古文:荆州送玄首,用败笼茵包裹之,又以芒绳束缚其尸,沉诸江中。悉如童谣所言尔。

现代文:荆州把桓玄的头颅送回来,用破败的竹垫子包裹着,又用草绳捆绑他的尸体,沉到了大江之中,完全像童谣说的那样。

古文:徐氏婢

现代文:徐氏婢

古文:东海徐氏婢兰,晋义熙中,忽患病,而拂拭异常。

现代文:东海一个姓徐的人,有一个名字叫兰的婢女。晋朝义熙年间,她忽然得了病,打扫灰尘的动作与平常不同。

古文:共伺察之,见扫帚从壁角来,趋婢床。

现代文:大家共同偷偷地观察她,见扫帚从壁角出来,快步走到婢女的床下。

古文:乃取而焚之。

现代文:于是,就把扫帚拿出来烧了。

古文:江淮妇人

现代文:江淮妇人

古文:江淮有妇人,为性多欲,存想不舍,日夜常醉。

现代文:江淮有一个妇人,为人性情贪婪,有很多欲望。她不放弃自己的想象,日夜总是沉醉在想象之中。

古文:旦起,见屋后二少童,甚鲜洁,如宫小吏者。

现代文:一天早晨起来,看见屋后有两个小孩,非常鲜丽干净,象宫中的小官吏。

古文:妇因欲抱持,忽成扫帚,取而焚之。

现代文:妇人于是想要抱起来,小孩忽然变成扫帚,就拿出来烧了。

古文:刘玄

现代文:刘玄

古文:宋中山刘玄居越城。

现代文:南北朝,宋,中山人刘玄住在越城。

古文:日暮,忽见一著乌裤褶来取火,面首无七孔,面莽党然。

现代文:天黑了,忽然看见一个穿着黑裤子的人来取火,头脸上没有七窍,脸像一堆荒草的样子。

古文:乃请师筮之。

现代文:于是就请巫师占卜。

古文:师曰:此是家先代时物,久则为魅,杀人。

现代文:巫师说:这是你家前辈时候的东西,时间久了就变成了鬼魅杀人。

古文:及其未有眼目,可早除之。

现代文:趁它还没有长出眼睛,可以及早除掉它。

古文:刘因执缚,刀断数下,乃变为一枕。

现代文:刘玄于是把那个怪物捉拿捆绑起来,用刀砍了几下,竟变成一个枕头。

古文:此乃是祖父时枕也。

现代文:这是他祖父那时候的枕头。

古文:游先朝

现代文:游先朝

古文:广平游先朝。丧其妻。

现代文:广平人游先朝,死了妻子。

古文:见一人著赤裤褶。知是魅。乃以刀斫之。

现代文:看见一个穿红裤子的人,知道是鬼怪,就用刀砍他。

古文:良久。乃是己常著履也。

现代文:过了好一会一看,原来是自己经常穿的鞋。

古文:居延部落主

现代文:居延部落主

古文:周静帝初,居延部落主勃都骨低,凌暴,奢逸好乐,居处甚盛。

现代文:周静帝初年,居延部落主勃都骨低,高傲残暴,奢侈安逸,喜欢玩乐,居住的地方非常华丽。

古文:忽有人数十至门,一人先投刺曰:省名部落主成多受。

现代文:忽然有几十人来到门前,一个人首先上前递上名片说:我是省名部落主成多受。

古文:因趋入。

现代文:于是就走进门去。

古文:骨低问曰:何故省名部落?

现代文:勃都骨低问道:你这个部落为什么是个省名部落?

古文:多受曰:某等数人各殊,名字皆不别造。有姓马者,姓皮者,姓鹿者,姓熊者,姓獐者,姓卫者,姓班者,然皆名受。唯某帅名多受耳。

现代文:成多受说:我们几十人各不一样,名字都不另起,有姓马的、姓皮的、姓鹿的、姓熊的、姓獐的、姓卫的、姓班的,但是名字都叫 受 ,只有我这个当帅的叫 多受 。

古文:骨低曰:君等悉似伶官,有何所解。

现代文:勃都骨低说:你们都象唱戏的,有什么解释的呢?

古文:多受曰:晓弄碗珠,性不爱俗,言皆经义。

现代文:成多受说:通晓摆弄碗、珠等器物的道理,生性不喜欢世俗,说的都是合乎经典要义的事情。

古文:骨低大喜曰:目所未睹,有一优即前曰:某等肚饥,臈臈怡怡皮漫绕身三匝。

现代文:勃都骨低很高兴,说:我从没见过。有一个唱戏的立即上前说道:我们肚子饥饿,咕咕噜噜地响,肚皮随便地绕了身体三圈儿。

古文:主人食若不充,开口终当不舍。

现代文:主人的饭食如果不充足,我们开口要,终究也会不给的。

古文:骨低悦,更命加食。

现代文:勃都骨低高兴,又命人增加饭菜。

古文:一人曰:某请弄大小相成,终始相生。于是长人吞短人,肥人吞瘦人,相吞残两人。

现代文:一个人说:请让我表演一个 大小相成,终始相生 于是,一个高个子吞了一个矮个子,一个胖子吞了一个瘦子,高个子和胖子互相吞了两个人。

古文:长者又曰:请作终始相生耳。

现代文:高个子又说:请让我表演 终始相生 吧!

古文:于是吐下一人,吐者又吐一人,递相吐出,人数复足。

现代文:于是他吐出一个人,吐出来的人又吐出一个人,相递吐出来,人数又够了。

古文:骨低甚惊,因重赐赍遣之。

现代文:勃都骨低非常吃惊,就重重地赏赐了他们。

古文:明日又至,戏弄如初。

现代文:第二天他们又来了,表演的把戏和原来一样。

古文:连翩半月,骨低颇烦,不能设食。

现代文:如此一连表演了半个月。勃都骨低很烦,不能为他们准备饭食了。

古文:诸伶皆怒曰:主人当以某等为幻术,请借郎君娘子试之。

现代文:戏子们都生气说:主人会把我们的表演当成幻术,请把你的娘子借给我们试一试。

古文:于是持骨低儿女弟妹甥侄妻妾等,吞之于腹中。

现代文:于是把勃都骨低的儿女、弟妹、甥侄、妻妾等,吞到肚子里去。

古文:腹中皆啼呼请命,骨低惶怖。降阶顿首,哀乞亲属。

现代文:肚子里的人都哭哭啼啼请求出来。勃都骨低恐慌害怕,下到阶下来磕头,哀求把亲属放回来。

古文:伶者皆笑曰:此无伤,不足忧。

现代文:唱戏的都笑着说:这没关系,不要愁。

古文:即吐出之,亲属完全如初。

现代文:于是就把人吐出来。亲属们和原来完全一样。

古文:骨低深怒,欲用衅杀之。

现代文:勃都骨低深深地生气了,想要用杀牲的血杀死他们。

古文:因令密访之,见至一古宅基而灭。

现代文:于是派人秘密地查访,见他们走到一座古宅院的墙基就消失了。

古文:骨低令掘之,深数尺,于瓦砾下得一大木槛,中有皮袋数千。

现代文:勃都骨低让人挖那墙基,挖了几尺,在瓦砾下挖到一个大木笼,笼中有几千只皮袋。

古文:槛旁有谷麦,触即为灰。

现代文:笼旁谷粒麦粒,用手一碰就变成灰。

古文:槛中得竹简书,文字磨灭,不可识。唯隐隐似有三数字,若是陵字。

现代文:从笼中得到一份简书,文字已经磨灭了,不能辨识,只隐隐约约好像有三几个字象是陵字。

古文:骨低知是诸袋为怪,欲举出焚之。诸袋因号呼槛中曰:某等无命,寻合化灭。

现代文:勃都骨低知道是这些皮袋作怪,想要弄出来烧了它,皮袋们就在笼子里哭喊道:我们没有生命,不久就该消灭。

古文:缘李都尉留水银在此,故得且存。

现代文:因为李都尉留有水银在这里,所以能够暂时存活。

古文:某等即都尉李少卿般粮袋,屋崩平压。

现代文:我们是都尉李少卿的搬粮袋,屋倒了,平压下来。

古文:见为居延山神收作伶人,伏乞存情于神,不相残毁。

现代文:经过很长的岁月,现在已经有了生命,被居延山神收为唱戏的。请求你看在神的情份上,不杀我们。

古文:自此不敢复扰高居矣。

现代文:从此我们不敢再骚扰您的府第了。

古文:骨低利其水银,尽焚诸袋。无不为冤楚声,血流漂洒。

现代文:勃都骨低认为水银有用,把那些皮袋全烧了,没有不发出冤枉痛楚之声的。血流漂洒满地。

古文:焚讫,骨低房廊户牖,悉为冤痛之音,如焚袋时,月余日不止。

现代文:烧完了,勃都骨低的房廊门户全发出冤枉痛苦的声音,和烧皮袋时一样,一个多月之后,这种声音也没有停止。

古文:其年,骨低举家病死。

现代文:那一年,勃都骨低全家都病死。

古文:周岁,无复孑遗。水银后亦失所在。

现代文:一年以后,什么东西都散失净尽,丝毫不剩。水银后来也不存在了。

古文:僧太琼

现代文:僧太琼

古文:唐上都僧太琼者,能讲《仁王经》。

现代文:唐朝时上都有一个僧人叫太琼,能讲《仁王经》。

古文:开元初,讲于奉先县京遥村,遂止村寺。

现代文:开元初年,他到奉先县京遥村去讲经,就住在村寺里。

古文:经两夏,于一日,持钵将上堂。

现代文:经过两个夏天,有一日,他拿着钵子将要到堂上去。

古文:阖门之次,有物坠檐前。

现代文:关门之后,有一个什么东西掉到屋檐下。

古文:时天才辨色,僧就视之,乃一初生儿,其襁裼甚新。

现代文:当时天色刚刚能辨别颜色,僧人靠近一看,竟是一个初生的孩子。那包孩子的襁褓很新。

古文:僧惊异,遂袖之。

现代文:僧人非常惊异,于是就放到衣袖里。

古文:将乞村人,行五六里,觉袖中轻。

现代文:要去求村人养活这孩子,走了五六里地,忽然觉得衣袖变得很轻。

古文:探之,乃一敝帚也。

现代文:打开一看,原来是一把破笤帚。

古文:清江郡叟

现代文:清江郡叟

古文:唐开元中,清江郡叟常牧牛于郡南田间。忽闻有异声自地中发,叟与牧童数辈,俱惊走辟易。

现代文:唐朝开元年间,清江郡有一个老头曾经在郡南田间牧牛,忽然听到有一种怪异的声音从地下发出来,老头和几个牧童都吓得跑开了。

古文:自是叟病热且甚。

现代文:从此老头有病发烧一天重似一天。

古文:仅旬余,病少愈。梦一丈夫,衣青襦,顾谓叟曰:迁我于开元观。

现代文:只十几天,病稍微好些了,他梦见一位男子,穿着青色短衣,看着他对他说:把我搬迁到开元观去!

古文:叟惊而寤,然不知其旨。

现代文:老头惊醒了,但是不知这是什么意思。

古文:后数日,又适野,复闻之。

现代文:后来过了几天,又到野外去,又听到那怪异的声音。

古文:即以其事白于郡守。

现代文:他就把这事报告给郡守。

古文:封君怒曰:岂非昏而妄乎?

现代文:郡守生气地说:这难道不是胡说八道吗?

古文:叱遣之。

现代文:让人把他哄出去。

古文:是夕,叟又梦衣青襦者告曰:吾委迹于地下久矣,汝速出我,不然得疾。

现代文:这天晚上,老头又梦见穿青色短衣的男子告诉他说:我寄身地下已经好长时间了,你赶快把我弄出来,不然你就得病!

古文:叟大惧。

现代文:老头特别害怕。

古文:及晓,与其子偕往郡南,即凿其地。

现代文:到了天明,和他的儿子一块来到郡南,挖那地。

古文:约丈余,得一钟,色青,乃向所梦丈夫色衣也。

现代文:大约挖了一丈多深,挖到一口钟,青色,就象梦见的那个男子的衣服颜色。

古文:遂再白于郡守,郡守置于开元观。

现代文:于是又去报告郡守,郡守把钟放在开元观。

古文:是日辰时,不击忽自鸣,声极震响。

现代文:这一天辰时,没人敲它它自己响了,声音特别响亮。

古文:清江之人。俱异而惊叹。

现代文:清江的人们,都认为怪异而惊叹。

古文:郡守因其事上闻,玄宗诏宰臣林甫写其钟样,告示天下。

现代文:郡守就把这事上奏给皇帝知道,唐玄宗让宰相李林甫去画下钟的样子,告示全天下。

古文:韦训

现代文:韦训

古文:唐京兆韦训,暇日于其家学中读《金刚经》。

现代文:唐朝京兆人韦训,闲暇之日在自己家的家学里读《金刚经》。

古文:忽见门外绯裙妇人,长三丈,逾墙而入。遥捉其家先生,为捽发曳下地。

现代文:忽然看见门外有一个穿粉红色衣裙的妇人,三丈多高,跳墙进来,远远地伸手去捉他家的教书先生,先生被她揪住头发拽下地来。

古文:又以手捉训,训以手抱《金刚经》遮身,仓卒得免。

现代文:又伸手来捉韦训,韦训用手抱起《金刚经》遮挡身体,仓促地躲开了。

古文:先生被曳至一家,人随而呼之,乃免。

现代文:教书先生被拽到一家,这家人跟在后面喊叫,才得免。

古文:其鬼走入大粪堆中。

现代文:那鬼跑进大粪堆里。

古文:先生遍身已蓝靛色,舌出长尺余。

现代文:教书先生已经全身蓝靛色,舌头吐出来一尺多长。

古文:家人扶至学中,久之方苏。

现代文:家人把他扶到家学中,好长时间才醒过来。

古文:率村人掘粪堆中,深数尺,乃得一绯裙白衫破帛新妇子。

现代文:韦训领人挖那个粪堆,挖到几尺深时,竟挖到一个粉红裙白衣衫破布娃娃。

古文:焚于五达衢,其怪遂绝焉。

现代文:把它在四通八达的路口烧掉,那怪就灭绝了。

古文:卢赞善

现代文:卢赞善

古文:卢赞善家,有一瓷新妇子。

现代文:卢赞善家有一个瓷做的娃娃。

古文:经数载,其妻戏谓曰:与君为妾。

现代文:放了几年,他的妻子开玩笑对他说:让这瓷娃娃给你当小老婆吧!

古文:卢因尔惘惘。恒见一妇人,卧于帐中。

现代文:卢赞善因此就惘惘然,总能看到一个妇人躺在他的帐中。

古文:积久,意是瓷人为祟,送往寺中供养。

现代文:时间长了,他料到这是瓷娃娃作怪,就把它送到寺院里供养起来了。

古文:有童人,晓于殿中扫地,见一妇人。

现代文:有一个童子,早晨在殿前扫地,看见一位妇人。

古文:问其由来,云是卢赞善妾,为大妇所妬,送来在此。

现代文:问她从哪儿来,她说她是卢赞善的小老婆,被大老婆嫉妒,送到这儿来了。

古文:其后见卢家人至,因言见妾事。

现代文:后来童子见卢家人来,就说起见到卢赞善小老婆的事。

古文:赞善穷核本末,所见服色,是瓷人。

现代文:卢赞善详细弄清事情的始末,根据童子见到那人的服饰,断定是瓷娃娃。

古文:遂命击碎。心头有血,大如鸡子。

现代文:就让人把它打碎,它心头有血,象鸡蛋那么大。

古文:柳崇

现代文:柳崇

古文:越州兵曹柳崇,忽疡生于头,呻吟不可忍。

现代文:越州兵曹柳崇,忽然头上生了个疮,痛得一个劲地呻吟。

古文:于是召术士夜观之,云:有一妇女绿裙,问之不应,在君窗下。

现代文:于是找来术士夜里观察,术士说:有一个穿绿裙子的妇女,问她她也不答应,在你窗下。

古文:急除之。

现代文:应该赶紧除掉她。

古文:崇访窗下,止见一瓷妓女,极端正,绿瓷为饰。

现代文:柳崇察看窗下,只看见一个瓷做的妓女,很端庄,用绿瓷为装饰。

古文:遂于铁臼捣碎而焚之,疮遂愈。

现代文:于是把它放到铁臼中捣碎之后烧了。疮于是就好了。

古文:南中行者

现代文:南中行者

古文:南中有僧院,院内有九子母象,装塑甚奇。

现代文:南中有一个僧院,院内有一座九子母塑像,装饰雕塑得非常奇特。

古文:尝有一行者,年少,给事诸僧。

现代文:曾经有一个行者,很年轻,为和尚们做事。

古文:不数年,其人渐甚羸瘠,神思恍惚。

现代文:不几年,这人渐渐地变得很瘦弱,神志恍惚不清。

古文:诸僧颇怪之。

现代文:和尚们感到很怪。

古文:有一僧,见此行者至夜入九子母堂寝宿,徐见一美妇人至,晚引同寝,已近一年矣。

现代文:有一个和尚,看见这位行者到了夜间就进入九子母堂睡觉,慢慢地又看见一个美丽的妇人来到,拉他一块睡,已近一年了。

古文:僧知塑象为怪,即坏之。

现代文:和尚们知道是塑像作怪,就把塑像毁坏了。

古文:自是不复更见,行者亦愈,即落发为沙门。

现代文:从此不再能看见那妇人出现,行者的病也好了,即落发当了和尚。

古文:曲秀才

现代文:曲秀才

古文:道士叶法善,精于符箓之术,上累拜为鸿胪卿,优礼特厚。

现代文:道士叶法善,对使用符箓的法术很有研究,皇上多次拜他为鸿胪卿,给他的优待和礼遇特别丰厚。

古文:法善居玄真观,常有朝客十余人诣之,解带淹留。

现代文:叶法善住在玄真观,曾经有十几个朝中的人到观中来,解带住下。

古文:满坐思酒,忽有人扣门,云,曲秀才。

现代文:满坐都想渴酒。忽然有人敲门,说他是曲秀才。

古文:法善令人谓之曰:方有朝寮,无暇晤语,幸吾子异日见临也。语未毕,有一措大,傲睨直入。

现代文:叶法善派人对他说:正有朝中的同僚们在此,没有时间和你会晤交谈,希望你改日再来。

古文:年二十许。肥白可观。

现代文:话还没说完,就见一个贫寒失意的读书人傲视着直闯进来。

古文:笑揖诸公,居于末席,抗声谭论,援引今古。

现代文:此人二十岁左右,又白又胖很好看。他笑着向各位作揖,然后坐到了末席。书生大声谈论,援引古今。

古文:一坐不测,众耸观之。

现代文:满座都没料到,大家都高看他。

古文:良久暂起,如风旋转。

现代文:讲很长时间,他暂时站了起来,像风一样旋转。

古文:法善谓诸公曰:此子突入,词辨如此。岂非妖魅为眩惑乎?

现代文:叶法善对大家说:这个人突然进来,词辨能力如此,难道不是妖怪炫耀迷惑吗?

古文:试与诸公取剑备之。

现代文:和大家拿出剑来防备他试试。

古文:曲生复至,扼腕抵掌,论难锋起,势不可当。

现代文:有一天曲生又来了,他时而握住手腕,时而击掌,尖锐地提出问题,时时发难,势不可当。

古文:法善密以小剑击之,随手丧元,坠于阶下,化为瓶盖。

现代文:叶法善偷偷地用小剑击他。他随着叶法善的手掉了脑袋,落到阶上,变成一个瓶盖。

古文:一坐惊慑惶遽,视其处所,乃盈瓶醲酝也,咸大笑。

现代文:满座人又惊又怕,看那处所,原来是满满一瓶好酒,大家全都大笑。

古文:饮之,其味甚佳。

现代文:喝那酒,味道特别好。

古文:坐客醉而抚其瓶曰:曲生曲生,风味不可忘也,

现代文:座客们醉了抚摸着那瓶子说:曲生,曲生,你的风味不能忘啊!

古文:虢国夫人

现代文:虢国夫人

古文:长安有一贫僧,衣甚褴褛。

现代文:长安有一个穷和尚,衣服非常破旧。

古文:卖一小猿,会人言,可以驰使。

现代文:他到处卖一只小猴。这只小猴理解人语,可以驱使它做事。

古文:虢国夫人闻之,遽命僧至宅。

现代文:虢国夫人听说了,急忙让和尚到宅院里来。

古文:僧既至,夫人见之,问其由。

现代文:和尚到了之后,夫人见了猴子,就问这猴子的来由。

古文:僧曰:本住西蜀,居山二十余年。

现代文:和尚说:贫僧本来住在西蜀,在山中住了二十多年。

古文:偶群猿过,遗下此小猿,怜悯收养,才半载以来,此小猿识人意,又会人言语,随指顾,无不应人使用。

现代文:我怜悯它,就把它收养了,才半年。这小猿明白人的意思,又会人的语言,随着你的指示,没有不随人意使用的。

古文:实不异一弟子耳。

现代文:实在和一名弟子没什么两样。

古文:僧今昨至城郭。资用颇乏。无计保借得此小猿,故鬻之于市。

现代文:贫僧现在是昨天才到城里来,很缺乏资用,没有办法保住这小猿了,所以就在市上卖它。

古文:夫人曰:今与僧束帛,可留此猿,我当养之。

现代文:夫人说:现在我给你成捆的丝帛,可以把小猿留下,我会喂养它的。

古文:僧乃感谢,留猿而去。

现代文:和尚就感谢,留下小猿离开了。

古文:其小猿旦夕在夫人左右,夫人甚爱怜之。

现代文:那小猿从早到晚在夫人左右,夫人非常喜欢它。

古文:后半载,杨贵妃遗夫人芝草,夫人唤小猿令看玩。

现代文:半年后,杨贵妃赠送给虢国夫人一株灵芝草,夫人喊小猿让它观看玩耍。

古文:小猿对夫人面前倒地,化为一小儿,容貌端妍,年可十四五。

现代文:小猿在夫人面前倒在地上,变成了一个小男孩。小男孩的容貌端庄秀美,年龄有十西五岁。

古文:夫人甚怪,呵而问之。

现代文:夫人很奇怪,呵叱他,问他。

古文:小儿曰:我本姓袁。

现代文:小男孩说:我本姓袁。

古文:卖我僧昔在蜀山中。

现代文:卖我的那个和尚以前在蜀山中。

古文:我偶随父入山采药,居林下三年,我父常以药苗啗我。

现代文:我偶然跟着父亲进山采药,在林中住了三年,我父亲常把一些药草给我吃。

古文:忽一日,自不觉变身为猿。

现代文:忽然有一天,自己不觉变身成了猿猴。

古文:我父惧而弃我,所以被此僧收养,而至于夫人宅。

现代文:我父亲害怕,把我扔了,所以被那和尚收养,而到了夫人的宅院里来。

古文:我虽前日口不能言,我心中之事,略不遗忘也。

现代文:我虽然以前口不能说话,我心中的事一点不忘。

古文:自受恩育,甚欲述怀抱于夫人,恨不能言。

现代文:自从受到夫人的恩育,很想和夫人说说心里话,只恨自己不能说话。

古文:每至深夜,唯自泣下。

现代文:每到了深夜,只自己哭泣。

古文:今不期却变人身,即不测尊意如何。

现代文:今天没想到竟然变成人身,就不知夫人尊意如何了。

古文:夫人奇之,遂命衣以锦衣,侍从随后。

现代文:夫人认为奇怪,就命人拿来衣服给他穿,侍从随后。

古文:常秘密其事。

现代文:一直保密,不说出去。

古文:又三年,小儿容貌甚美,贵妃曾屡顾之。

现代文:又过了三年,小男孩容貌特别好看,杨贵妃曾经屡次注视他。

古文:复恐人见夺,因不令出,别安于小室。

现代文:夫人怕被人夺走他,就不让他出来,另安排住在一个小屋里。

古文:小儿唯嗜药物,夫人以侍婢常供饲药食,忽一日,小儿与此侍婢,俱化为猿。

现代文:小男孩只嗜好药物,夫人让侍婢经常供给他药食。忽然有一天,小男孩和这个侍婢都变成猿猴。

古文:夫人怪异,令人射杀之,其小儿乃木人耳。

现代文:夫人感到怪异,让人射杀它们,那小男孩原来是个木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