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十七·异僧十一

古文:秀禅师义福神鼎广陵大师和和空如禅师僧些阿足师鉴师从谏

现代文:秀禅师义福神鼎广陵大师和和空如禅师僧些阿足师鉴师从谏

古文:秀禅师

现代文:秀禅师

古文:洛都天宫寺有秀禅师者,俗姓李,汴州陈留人。

现代文:洛阳天宫寺内有个秀禅师,俗姓李,汴州陈留县人。

古文:习禅精苦。

现代文:他刻苦修习禅宗。

古文:初至荆州,后移此寺。

现代文:以前曾到过荆州,后来移住天宫寺。

古文:深为武太后所敬礼。

现代文:深受武后则天的敬重和礼遇。

古文:玄鉴默识,中若符契。

现代文:他在暝暝中感悟到的东西,常常与事实相符,就像符箓一般。

古文:长安中入京,住资圣寺。

现代文:武周长安中年进入京都洛阳时,住在资圣寺内。

古文:忽戒禅院弟子灭灯烛,弟子留长明灯,亦令灭之。

现代文:一天,他忽然告诫禅院弟子熄灭所有灯烛,弟子留下长明灯,他也让熄掉。

古文:因说: 火灾难测,不可不备。

现代文:于是,他向弟子们讲道: 火灾难测,不可不备。

**古文:尝有寺家不备火烛,佛殿被灾;又有一寺钟楼遭火,一寺经藏焚爇,殊可痛惜。 **

现代文:曾有家寺院因为不防备火烛,佛殿遭了火灾;还有一座寺院钟楼遭了火灾,全寺院收藏的经籍都被焚烧了,实在令人痛惜。

古文:寺众不知其意。

现代文:全院众僧都不知道他这样做的意图是什么。

古文:至夜失火,果焚佛殿钟楼,及经藏三所。

现代文:到了夜晚,院内失火,果然烧毁了佛殿与钟楼,还有三所藏经楼也被烧了。

古文:唐玄宗在藩时,常与诸王俱诣作礼,留施一笛。

现代文:唐玄宗为王的时候,常与各位王爷到寺院礼拜秀禅师,还留下了一支笛子放在寺院里。

**古文:玄宗出后,秀召弟子曰: 谨掌此,后有要时,当献上也。 **

现代文:玄宗离开寺院时,秀禅师召集弟子说道: 好好保管这支笛子,以后他有要的时候,就献给他。

古文:及玄宗登极,达摩等方悟其言,取笛以进。

现代文:等到玄宗即位后,弟子达摩等人才明白秀禅师这番话是有预见之明的,便拿着这支笛子进献给了玄宗皇帝。

古文:秀师年百岁,卒于此寺,瘗于龙门山,道俗奔赴数千人,燕国公张说为其碑文。

现代文:秀禅师一百岁时死于这座寺内,埋葬在龙门山,前来奔丧的僧人与老百姓多达几千人,燕国公张说为他撰写了碑文。

古文:义福

现代文:义福

古文:唐开元中,有僧义福者,上党人也。

现代文:唐玄宗开元中业,有个僧人叫义福,是上党人。

古文:梵行精修,相好端洁,缙绅士庶,翕然归依。

现代文:他精心修习佛道,为人端庄高洁,无论公卿大臣还是庶民百姓,都乐于跟他学道。

古文:尝从驾往东都,所历郡县,人皆倾向,擅施巨万,皆委之而去。

现代文:他曾跟从皇帝去东都洛阳,沿途经过的郡县,人人都仰慕向往他,专门给他的施舍就多达数万,他都没有接受就走了。

古文:忽一旦,召其学徒,告己将终。

现代文:忽有一天早上,他召集自己的门徒,告诉他们说自己即将逝世。

古文:兵部侍郡张均、中书侍郎严挺之、刑部侍郎房琯、礼部侍郎韦陟,常所礼谒。

现代文:兵部侍郎张均、中书侍郎严挺之、刑部侍郎房琯、礼部侍郎韦陟等,平日常来拜访他,这天他们也都来了。

古文:是日亦同造焉。

现代文:义福像往常一样准时登上讲坛,给门徒们讲说佛法。

古文:义福乃升座。

现代文:他说道: 我要在今天死去,要跟诸位诀别了。

**古文:为门徒演法。乃曰: 吾没于是日,当以诀别耳。 **

现代文:过了好长时间,张均对房琯说: 我常年服用长生不老的金丹,从未参加过别人的丧礼。

古文:久之,张谓房曰: 某宿岁饵金丹,尔来未尝临丧。 言讫,张遂潜去。

现代文:说完,张均便偷偷地溜走了。义福突然间对房琯说: 我与张公交游多年了。

**古文:义福忽谓房曰: 某与张公游有数年矣,张有非常之咎,名节皆亏。向来若终法会,足以免难,惜哉! **

现代文:张均有非同寻常的灾难,要在名誉与节操方面都蒙受损害。如若他能一直坚持到法会的终了,那就足能免除其灾难。实在可惜呀!

**古文:乃携房之手曰: 必为中兴名臣,公其勉之。 **

现代文:他握着房琯的手说: 您一定会成为唐朝中兴的名臣。您要善自为之!

古文:言讫而终。

现代文:说完就死了。

古文:及禄山之乱,张均陷贼庭,授伪署。房琯赞两朝,竟立大节。

现代文:等到安禄山谋反篡位时,张均为叛贼抓获,在安禄山临时朝庭内被授为重要官职,果然气节名节皆亏。房琯则在平定叛乱,唐朝中兴之后,再次襄赞皇朝,最终保持了大节。

古文:神鼎

现代文:神鼎

古文:唐神鼎师不肯剃头,食酱一郖。

现代文:唐代有个神鼎法师,不愿意剃头,能吃一斗酱。

古文:每巡门乞物,得粗布破衣亦著,得细锦罗绮亦著。

现代文:沿门乞讨的时候,讨得粗布破衣他就穿在身上,讨得绫罗锦缎他也穿在身上。

**古文:于利真师座前听,问真师曰: 万物定否? 真曰: 定。 **

现代文:在利真法师的讲座前面听讲佛法时,他向利真师道: 世间万物有定还是不定? 利真说: 有定。

**古文:鼎曰: 阇梨言若定,何因高岸为谷,深谷为陵;有死即生,有生即死;万物相纠,六道轮回;何得为定耶? **

现代文:神鼎说: 如按禅师所说的万物有定,为什么高岸能变成河谷,深谷能变成山岭,有的死了又生了,有的生了又死了呢?万物相因,六道循环,怎么能说是有定呢?

**古文:真曰: 万物不定。 **

现代文:利真说: 万物不定。

**古文:鼎曰: 若不定,何不唤天为地,唤地为天;唤月为星,唤星为月;何得为不定? **

现代文:神鼎说: 如果是不定,为什么不把天叫做地,把地叫做天,把月亮叫做星星,把星星叫做月亮呢?怎么能说是不定呢?

古文:真无以应之。

现代文:利真无言以对。

**古文:时张文成见之,谓曰: 观法师即是菩萨行人也。 **

现代文:张文成看到神鼎时,对他说: 我看法师的行为就跟菩萨一样。

古文:鼎曰: 菩萨得之不喜,失之不悲;打之不怒,骂之不嗔;此乃菩萨行也。

现代文:神鼎说: 菩萨的态度是,得到什么不欢喜,失掉什么不悲哀,有人打他他不怒,有人骂他他不恼;这才是菩萨的行为呢。

**古文:鼎今乞得即喜,不得即悲;打之即怒,骂之即嗔;以此论之,去菩萨远矣。 **

现代文:我神鼎是乞得东西就高兴,乞不到时就悲伤,有人打我我就怒,有人骂我我就恼;由此而论,我的行为距离菩萨还远着呢!

古文:广陵大师

现代文:广陵大师

古文:唐贞元中,有一僧客于广陵,亡其名,自号大师。广陵人因以大师呼之。

现代文:唐德宗贞元年间,有个僧人客居于广陵,忘了叫什么名字,自号为 大师 ,广陵人因此就叫他大师。

古文:大师质甚陋,好以酒肉为食,常以穗裘,盛暑不脱,由是蚤虮聚其上。

现代文:大师为人粗野,喜欢喝酒吃肉,总穿着一件破烂棉袍,盛暑季节也不脱掉,上面生满了跳蚤虱子。

古文:侨居孝感寺,独止一室,每夕阖扉而寝,率为常矣。

现代文:他客居在广陵的孝感寺,自己住在一间屋里,每到天黑就关门睡觉,已经习以为常了。

古文:性狂悖,好屠犬彘,日与广陵少年斗殴,或醉卧道傍。

现代文:他性格狂暴蛮横,喜欢杀狗宰猪,天天与广陵的年轻人打架斗殴,有时喝醉了就躺在道旁。

古文:广陵人俱以此恶之。

现代文:广陵人因此而厌恶他。

古文:有一少年,以力闻。常一日,少年与人对博。大师大怒。以手击其博局尽碎。

现代文:有个小伙子以力气大闻名,这一天,他与别人赌博,大师突然无名火起,用手把赌局砸了粉碎。

**古文:少年曰: 呆儿,何敢逆壮士耶? **

现代文:小伙子说道: 呆子!你怎么敢惹我堂堂壮士呢?

古文:大师且骂而唾其面,于是与少年斗击,而观者千数。

现代文:大师边骂边唾他的脸,于是两个人打在了一起,数以千计的人都来围观。

古文:少年卒不胜,竟遁去。

现代文:那个大力士小伙子最后没有打赢,结果逃跑了。

古文:自是广陵人谓大师有神力,大师亦自负其力,往往剽夺市中金钱衣物。市人皆惮其勇,莫敢拒。

现代文:从此,广陵人都说大师有神力,大师本人也以力大而自负。他常常在市场上抢夺金钱衣物,商人都怕他凶猛,谁也不敢抗拒。

古文:后有老僧召大师至曰: 僧当死心奉戒。

现代文:后来有个老僧把大师叫到跟前说: 出家为僧就应死守戒规。

古文:奈何食酒食,杀犬彘,剽夺市人钱物,又与少年同殴击,岂僧人之道耶?

现代文:你怎么喝酒吃肉、杀狗宰猪、抢夺市人钱物,又与年轻人打架斗殴呢?难道这些是僧人应有的行为吗?

**古文:一旦吏执以闻官,汝不羞天耶? **

现代文:一旦被差吏抓去告官,你不感到是天大的羞耻吗?

古文:大师怒骂曰: 蝇蚋徒嗜膻腥耳,安能如龙鹤之心哉?

现代文:大师愤怒地骂道: 苍蝇蚊子自然喜欢腥臭的东西,哪能与清高的龙鹤相比呢!

**古文:然则吾道亦非汝所知也。且我清其中而混其外者,岂若汝龊龊无大度乎? **

现代文:然而我所信奉的道理,也是你所不能了解的,况且我是清清白白而外表混浊的人,哪像你一样内心肮脏胸怀狭窄呢!

古文:老僧卒不能屈其词。后一日,大师自外来归,既入室,闭户。

现代文:老僧终于没能说服他,后来有一天,大师从外面回来进屋之后关上了房门。

古文:有于门隙视者,大师坐于席,有奇光,自眉端发,晃然照一室。

现代文:有人从门缝里看他,只见大师坐在床上,眉端发出奇异的光芒,明晃晃地照遍全屋。

**古文:观者奇之,具告群僧。群僧来,见大师眉端之光相,指语曰: 吾闻佛之眉有白毫相光,今大师有之,果佛矣。 **

现代文:看的人非常惊奇,便去告诉了群僧,群僧都来了,看到大师眉端的光相后,有人指着说: 我听说佛的眉端就有白光,现在大师也有这样的光,可见他果然成佛了。

古文:遂相率而拜。

现代文:于是大家纷纷礼拜。

古文:至明日清旦,群僧俱集于庭,候谒广陵大师。比及开户,而广陵大师已亡去矣。

现代文:到了第二天清晨,群僧都集会在院子里,等候拜谒广陵大师,等到开门请他时,广陵大师已经不见了。

古文:群僧益异其事,因号大师为大师佛焉。

现代文:群僧对此事更为惊异,于是称大师为 大师佛 。

古文:和和

现代文:和和

古文:唐代国公主适荥阳郑万钧,数年无子。

现代文:唐朝代国公主嫁给了荥阳郑万钧,婚后多年没生儿子。

古文:时有僧和和者,如狂如愚,众号为圣。

现代文:当时有个僧人叫和和,既像疯子又像傻子,大家称他为圣人。

古文:言事多中。

现代文:他预言吉凶祸福时,多数能够说中。

古文:住大安寺,修营殿阁。

现代文:他住在大安寺,寺内正在修造殿阁。

**古文:和和常至公主家,万钧请曰: 吾无嗣,愿得一子,惟师降恩,可得乎? **

现代文:和和常到公主家,万钧对他请求道: 我没有后代,想得到一个儿子,请求师父降恩于我,可以吗?

**古文:师曰: 遗我三千疋绢,主当诞两男。 **

现代文:和和说: 给我三千匹丝绢,公主能生两个男孩。

古文:钧如言施之。

现代文:万钧照他说的施舍了三千疋丝绢。

古文:和和取绢付寺,云修功德。

现代文:和和将丝绢交给寺院,说是修造殿阁用的。

**古文:乃谓钧曰: 主有娠矣,吾令二天人下,为公主作儿。 **

现代文:他又对万钧说: 公主有孕了,我令两位天人下来,给公主作儿子。

古文:又曰: 公主腹小,能并娠二男乎?

现代文:公主肚子小,能同时怀下两个男孩吗?

**古文:吾当使同年而前后耳。 **

现代文:我要使这两个男孩虽然生在同一年,但要一个在前一个在后。

古文:公主遂娠,年初岁终,各诞一子。

现代文:公主真的怀了孕,在年初与岁末各生了一个男孩。

古文:长曰潜耀。少曰晦明。

现代文:这两个男孩,大的叫潜耀,小的叫晦明。

古文:皆美丈夫,博通有识焉。

现代文:长大之后,都是美男子。而且学识渊博。

古文:空如禅师

现代文:空如禅师

古文:空如禅师者,不知何许人也。

现代文:空如禅师不知属于哪种类型的人。

古文:少慕修道,父母抑婚,以刀割其势,乃止。

现代文:年轻时羡慕出家修道,父母逼他成婚时,他要用刀子割掉小便,父母只好作罢。

古文:后成丁,徵庸课,遂以麻蜡裹臂,以火爇之,成废疾。入陆浑山,坐兰若。

现代文:后来成为人丁,政府征他服劳役,他便用麻绳涂上蜡缠在胳臂上,用火烧成残废,于是进了陆浑山,坐在寺庙里。

古文:虎不暴。

现代文:老虎在他面前也会变得很驯良,毫不凶暴。

**古文:山中偶见野猪与虎斗,以藜杖挥之曰: 檀越不须相争。 **

现代文:山中偶然遇见野猪与老虎搏斗时,他用手杖驱赶道: 施主不必相争。

古文:即分散。

现代文:双方便乖乖地散开。

古文:人皆敬之,无敢騃者。

现代文:人们都很敬重他,没人敢对他有所轻慢。

古文:僧些唐贞元初,荆州有狂僧,些其名者,善歌河满子。

现代文:僧些唐贞元初,荆州有狂僧,些其名者,善歌河满子。

古文:常遇伍伯乘醉,于途中辱之,令歌。

现代文:常遇伍伯乘醉,于途中辱之,令歌。

古文:僧即发声,其词皆陈伍伯从前隐慝也。

现代文:僧即发声,其词皆陈伍伯从前隐慝也。

古文:伍伯惊而自悔。

现代文:伍伯听了又惊又怕,后悔不该侮辱他。

古文:阿足师

现代文:阿足师

古文:阿足师者,莫知其所来,形质痴浊,神情不慧,时有所言,靡不先觉。

现代文:不知道阿足师是从什么地方来的,看他那副神志不清的样子,还有那满脸的傻气,但只要他开口说点什么,无不属于先知先觉。

古文:居虽无定,多寓阌乡。

现代文:他虽然居无定所,但多半住在阌乡。

古文:憧憧往来,争路礼谒。山岳檀施,曾不顾瞻。

现代文:门前人来人往,争先恐后地拜访他;山里的大寺名僧,施主们却懒得光顾。

古文:人或忧或疾,获其指南者,其验神速。

现代文:人们或有忧虑或有疾病,只要得到他的指点,无不立即应验。

古文:时陕州有富室张臻者,财积钜万,止有一男。

现代文:当时陕州有个富户叫张臻,家有财产一万万,可惜只有一废物儿子。

古文:年可十七,生而愚騃,既挛手足,复懵语言,惟嗜饮食,口如溪壑。

现代文:儿子现在十七岁了,生下来就愚呆。不但手脚痉挛,而且不会说话,一天到晚只知道吃,肚子永远填不满。

古文:父母钟爱,尽力事之,迎医求药。不远千里。

现代文:父母十分疼爱,尽心尽力服侍,到处求医求药,不惜奔波千里。

古文:十数年后,家业殆尽。

现代文:折腾了十几年后,家产耗费殆尽。

**古文:或有谓曰: 阿足贤圣,见世诸佛,何不投告,希其痊除。 **

现代文:有人对老两口说: 阿足是当今的圣人,现世的菩萨,为什么不去求求他,他会给你们解除痛苦的。

古文:臻与其妻,来抵阌乡,叩头抆泪,求其拯济。

现代文:老两口来到阌乡,磕头作揖,擦眼抹泪,苦苦哀求阿足相救。

古文:阿足久之谓臻曰: 汝冤未散,尚须十年。

现代文:阿足想了半天,便对张臻说: 你身上的冤魂还没有散去,还得十年才能了结。

**古文:愍汝勤虔,为汝除去。 **

现代文:可怜你如此殷勤、虔诚,我马上就为你消除灾难。

古文:即令选日,于河上致斋,广召众多,同观度脱。仍令赍致其男,亦赴道场。

现代文:阿足让他们选定日子,在河岸上摆下道场,尽量多召集些人来,共同观赏度脱冤魂的情景,并让他把儿子也带到道场。

古文:时众谓神通,而观者如堵。

现代文:到了那一天,众人都以为阿足要大显神通,所以观看如云,围得像一堵密不透风的墙一样。

古文:跂竦之际,阿足则指壮力者三四人,扶拽其人,投之河流。

现代文:正当大家踮脚伸脖子之际,阿足点出三四个壮汉,连拖带拽就把张臻的儿子扔进了河里。

**古文:臻洎举会之人,莫测其为。阿足顾谓臻曰: 为汝除灾矣。 **

现代文:张臻与所有赴会的人,都猜不透阿足要干什么,阿足看着张臻对他说道: 我为你除去灾祸了!

古文:久之,其子忽于下流十数步外,立于水面。戟手于其父母曰: 与汝冤仇,宿世缘业。

现代文:过了好长时间,张臻儿子突然在下游十几步远的地方,站在水面上,用手指着他父母说: 我与你们的冤仇,是前生结下的因缘。

古文:赖逢圣者,遽此解挥。

现代文:幸遇圣人给我们当即解脱。

**古文:傥或不然,未有毕日。 **

现代文:倘若不然,永无终日。

古文:挺身高呼,都不愚痴。

现代文:他挺身高呼的样了,一点也不呆痴。

古文:须臾沉水,不知所适。

现代文:转眼之间他又沉入水底,不知到哪里去了。

古文:鉴师

现代文:鉴师

古文:唐元和初,有长乐冯生者,家于吴,以明经调选于天官氏,是岁见黜于有司,因侨居长安中。

现代文:唐宪宗元和初年,吴郡长乐县冯生原以明经科考入吏部供职,这年被上司免除了官职,暂时客居在长安。

古文:有老僧鉴其名者,一日来诣,谓生: 汝吾姓也。 因相与往来,近岁余。

现代文:有位老僧名字叫鉴,有一天来到冯生住处,对冯生说: 你与我是一个姓。

**古文:及冯尉于东越,既治装,鉴师负笈来,告去。冯问曰: 师去安所诣乎? **

现代文:于是两人互相来往了一年多的时间,交情甚密。等到冯生治办好行装,要到东越出任都尉时,鉴法师背着书箱来向他辞行,冯生问道: 法师要去什么地方呢?

古文:鉴师曰: 我庐于灵岩寺之西庑下且久,其后游长安中,至今十年矣。

现代文:鉴法师说: 我住的小屋在灵岩寺西廊下面,在那里住了很久了,后来才云游到长安城里,到现在已经十年了。

古文:幸得与子相遇。

现代文:值得庆幸的是,在长安认识了你。

古文:今将归故居,故来告别。

现代文:如今我要返回故居,所以来向你告别。

**古文:然吾子尉于东越,道出灵岩寺下,当宜一访我也。 **

现代文:然而你要去东越作都尉,正好路过灵岩寺山下,可以去访问我一下的。

**古文:生诺曰: 谨受教。 **

现代文:冯生应诺道: 一定遵嘱前去拜访。

**古文:后数月,冯生自长安之任,至灵岩寺门,立马望曰: 岂非鉴师所居寺乎? **

现代文:过了几个月,冯生自长安出前往东越赴任,走到灵岩寺门前,勒马站定望了望说: 这不是鉴法师住的寺院吗?

古文:即入而诣焉。

现代文:他立即下马走了进去。

**古文:时有一僧在庭,生问曰: 不知鉴师庐安在,吾将诣之。 **

现代文:这时正有一个僧人在庭院里,冯生问他道: 不知鉴师住的小屋在什么地方,我想到那里去看看。

**古文:僧曰: 吾曹数辈,独无鉴其名者。 **

现代文:僧人说: 我们这里有好多法师,独独没有名字叫鉴的。

**古文:生始疑异,默而计曰: 鉴师信士,岂欺我耶? **

现代文:冯生开始有些怀疑,心里合计道: 鉴法师乃是讲究信用的人,哪能骗我呢。

古文:于是独游寺庭,行至西庑下,忽见有群僧画像,其一人状同鉴师。生大惊曰: 鉴师果异人也!

现代文:于是一个人在寺院内游览起来。走到西廊下面时,忽然看见有许多僧人的画像,其中一人的形状与鉴法师一样,冯生大为惊奇地说: 鉴法师果然是个异人!

**古文:且能神降于我。 **

现代文:而且能神奇地降临到我的面前。

古文:因慨然泣下者久之。

现代文:于是慨然泪下,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古文:视其题曰: 冯氏子,吴郡人也。年十岁,学浮图法,以道行闻,卒年七十八。 **

现代文:冯生仔细看了看画像下面的题辞只见下面写道: 此人姓冯,吴郡人,十岁始学佛法,以道行高深闻名于世,终年七十八岁。

古文:冯阅其题,益异之。

现代文:冯生看完题辞,更觉鉴法师神奇。

古文:从谏

现代文:从谏

古文:东都敬爱寺北禅院大德从谏,姓张氏,南阳人。徙居广陵,为土著姓。

现代文:洛阳敬爱寺北禅院的高僧从谏,本姓张,南阳人,迁居广陵后,改为土著人的姓。

古文:身长八尺,眉目魁奇。

现代文:身长八尺,相貌魁梧。

古文:越壮室之年,忽顿悟真理,遂舍妻子从披削焉。

现代文:过了壮年期以后,忽然顿悟真理,于是抛弃老婆孩子出家削发为僧。

古文:于是研精禅观,心境明白,不逾十载,耆年宿德。皆所推服。

现代文:他精心研习禅观,心境了然明白,修行了不超过十年,许多资深德高的高僧大德,都对他深表推崇和佩服。

古文:及来洛,遂止敬爱寺。

现代文:等他来到洛阳后,便住在了敬爱寺。

古文:年德并成,缁黄所宗。每赴供,皆与宾头卢尊者对食,其为人天钦奉若此。

现代文:他的资历与道德都已达到成熟阶段,成为佛僧与道人的宗师,每次赴会时,都与宾头卢尊者坐在一起吃饭,他是如此的受人钦敬与供奉。

古文:唐武宗嗣历,改元会昌,爱驭凤骖鹤之仪,薄点墨降龙之教,乃下郡国,毁塔庙,令沙门复初。

现代文:唐武宗继位后,改元会昌,他喜爱成仙长寿之道而鄙薄佛教,于是下令各处毁坏寺庙,让僧人回乡返俗。

古文:谏公乃乌帽麻衣,潜于皇甫枚之温泉别业。

现代文:谏公便头戴黑布帽身穿麻布衣,潜藏到皇甫枚之温泉别墅里。

古文:后冈上乔木骈郁,巨石砥平。谏公夏日,常于中入寂,或补毳事。

现代文:后山上林木参天,巨石平坦,谏公于炎热的盛夏常常在这里端坐入定,求学道事。

古文:忽一日,颓云駃雨,霆击石傍大檀。

现代文:有一天,浓云骤雨突然涌了上来,雷电轰击着石旁边的大檀树。

**古文:雨至,诸兄走往林中,谏公恬然趺坐,若无所闻者。诸兄致问,徐曰: 恶畜生而已。 **

现代文:暴雨到来时,一起修练的各位兄弟纷纷跑进树林躲避,谏公则静静地盘腿坐在原处,好像没有听到什么动静一样,兄弟们问他为什么这样,谏公从容答道: 只因厌恶那帮畜生而已。

古文:至大中初,宣宗复兴内教,谏公归东都故居。

现代文:唐宣家大中初年,佛教复兴,谏公又回到洛阳故居。

古文:其子自广陵来观,适与遇于院门,威貌崇严,不复可识。

现代文:他的儿子有一天从广陵来看望他,正巧在寺院门口与他相遇,儿子长得高大魁伟,有些认不出来了。

**古文:乃拜而问从谏大德所居,谏公指曰: 近东头。 **

现代文:儿子向他施礼,问他从谏高僧住在什么地方,从谏用手指了指说道: 就在那边的东头。

古文:其子既去。遂阖门不出。

现代文:儿子去了之后,他回到自己屋里关上房门再也不出来。

古文:其割裂爱网又如此。

现代文:这就是这样的割裂情网断绝尘缘!

古文:咸通丙戌岁夏五月。忽遍诣所信向家,皆谓曰: 善建福业。

现代文:懿宗咸通丙戊年夏季五月,从谏老家的人突然普遍地收到他所写的信,他在这些信里都是告诉家里人说: 要好好供奉佛教,积善修德。

**古文:贫道秋初当远行,故相别耳。 **

现代文:贫道秋初要远行,所以写信与你们告别。

古文:至秋七月朔,清旦,盥手焚香,念慈氏如来,遂右胁而卧。呼门人玄章等戒曰: 人生难得,恶道易沦,唯有归命释尊,励精梵行。

现代文:到了秋季七月初一日清晨,从谏洗完手点上香,反复念诵我佛如来,然后右侧向下躺在床上,招呼门徒玄章等来到面前,告诫他们道: 人生多难,世道险恶,稍有不慎,极易沉沦;唯有归依佛法,精诚守戒修行,方能救拔超脱。

古文:龙花会上,当复相逢。

现代文:来日龙花会上,还能与诸位相逢。

**古文:生也有涯,与尔少别。 **

现代文:人之生命有限,我今与你们暂别。

古文:是日无疾奄化,年有八十余矣。

现代文:过一天,从谏无病而亡,享年八十余岁。

古文:玄章等奉遗旨,送尸于建春门外尸陁林中,施诸鸟兽。

现代文:玄章等人遵照师父遗嘱,把他的尸体送到建春门外停放尸体的山林里,奉献给饥饿的鸟兽。

古文:三日复视之,肌貌如生,无物敢近。

现代文:第三天再去看时,肌体的样子与活的时候相同,没有鸟兽敢于靠近,于是在尸体上盖了一层干粮食物。

古文:遂覆以饼饵。经宿,有狼狐迹,唯啗饼饵,而丰肤宛然。

现代文:过了一宿,见有豺狼狐狸之类兽曾经光顾的痕迹,但它们只吃掉了干粮食物,尸体的肌肤仍然完好无损。

古文:乃依天竺法阇维讫,收余烬,起白塔于道傍,春秋奉香火之荐焉。

现代文:玄章等人便依照天竺的办法将遗体火化完了,收藏起骨灰在道旁建起一座白塔,将骨灰存放在塔内,年年供奉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