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十五·异僧九

古文:洪昉禅师相卫间僧道林净满法通

现代文:洪昉禅师相卫间僧道林净满法通

古文:洪昉禅师

现代文:洪昉禅师

古文:陕州洪昉,本京兆人。

现代文:陕州洪昉禅师本是京兆人。

古文:幼而出家,遂证道果。

现代文:自幼出家。后来证果得道。

古文:志在禅寂,而亦以讲经为事,门人常数百。

现代文:志在静坐参禅,也以讲经为业,门人弟子常常多达几百人。

**古文:一日,昉夜初独坐,有四人来前曰: 鬼王今为小女疾止造斋,请师临赴。 **

现代文:一天晚上,洪昉正在独坐,有四个人来到他面前说: 鬼王的女儿久病初愈,如今为此设斋,特请法师赴会。

**古文:昉曰: 吾人汝鬼,何以能至? **

现代文:洪昉说: 我是人你们是鬼,怎样才能到那里呢?

**古文:四人曰: 阇梨但行,弟子能致之。 **

现代文:四个人说: 无论何地只管走,弟子自能让你到达那里。

古文:昉从之。

现代文:洪昉答应子。

古文:四人乘马,人持绳床一足,遂北行。可数百里,至一山,山腹有小朱门。

现代文:这四个人骑着马,每人扯着绳床的一角,便往北走,走了能有几百里,到了一座大山,山腰有个红漆小门。

古文:四人请昉闭目,未食顷,人曰: 开之。 已到王庭矣。

现代文:四人请洪昉闭上眼睛,不到吃一顿饭的功夫,四人让把眼睁开,这时已到了鬼王的庭院。

古文:其宫阙室屋,崇峻非常,侍卫严饰,颇侔人主。

现代文:只见宫阙房舍都非常高大,鬼王身边的侍从们排列得整整齐齐,跟人间的国主很相近。

古文:鬼王具冠衣,降阶迎礼。

现代文:鬼王衣冠楚楚,降阶施礼迎接。

古文:王曰: 小女久疾,今幸而痊。欲造小福,修一斋,是以请师临顾。

现代文:鬼王说: 小女久病今幸好痊愈,我想作件小小的祝福,设了一个斋场,因此请法师前来光顾。

**古文:斋毕,自令侍送无虑。 **

现代文:斋事结束后,自会令侍从送你回去,请不要担心。

古文:于是请入宫中。

现代文:说完便请洪昉进入宫中。

古文:其斋场严饰华丽,僧且万人,佛像至多,一如人间事。

现代文:斋场布置得很华丽,有上万名僧人,佛像也很多,全跟人间的事一样。

古文:昉仰视空中,不见白日,如人间重阴状。

现代文:洪昉仰视空中,看不见明亮的太阳,就像人间阴天一样。

古文:须臾,王夫人后宫数百人,皆出礼谒。

现代文:不一会,鬼王夫人领着后宫几百人,都出来施礼谒见。

古文:王女年十四五,貌独病色,昉为赞礼愿毕。

现代文:鬼王的女儿有十四五岁,脸带病色,相貌独特,洪昉为她主持了赞礼祝愿仪式。

古文:见诸人持千余牙盘食到,以次布于僧前。

现代文:仪式结束后,只见许多人端着千余盘食品上来,依次排在僧人面前。

**古文:坐昉于大床,别置名馔,馔甚香洁。昉且欲食之,鬼王白曰: 师若常住此,当餐鬼食;不敢留师,请不食。 **

现代文:洪昉坐在一张大床上,另外为他准备了美味佳馔,这些食物散发着阵阵清香,洪昉正要食用时,鬼王告诉他说: 法师如若长时间住在这里,就当吃鬼的食物;因为不敢久留法师,所以请不要吃这些东西。

古文:昉惧而止。

现代文:洪昉害怕,于是没有吃。

古文:斋毕,余食犹数百盘。昉见侍卫臣吏向千人,皆有欲食之色,昉请王赐之余食。

现代文:吃完斋饭后,剩下的食物仍有几百盘,洪昉看到侍卫的臣吏有近千人,个个都有想吃这些东西的神情,便请求鬼王把这些吃剩的食物赐给他们。

**古文:王曰: 促持去,赐之。 **

现代文:鬼王说道: 快拿过去,赐给他们!

古文:诸官拜谢,相顾喜笑,口开达于两耳。

现代文:官吏们个个礼拜致谢,相视大笑起来,嘴巴裂到了耳朵。

**古文:王因跪曰: 师既惠顾,无他供养,有绢五百匹奉师,请为受八关斋戒。 **

现代文:鬼王跪在洪昉面前道: 法师既然光顾,别无他物孝敬,会有丝绢五百匹奉上,请法师为我受八关斋戒。

**古文:师曰: 鬼绢纸也,吾不用之。 **

现代文:洪昉禅师说: 鬼的丝绢就是纸,我没有用处。

**古文:王曰: 自有人绢奉师。 **

现代文:鬼王说: 自当有人间的丝绢奉送禅师。

古文:因为受八关斋戒。

现代文:洪昉给他受了八关斋戒。

古文:戒毕,王又令前四人者,依前送之。昉忽开目,已到所居,天犹未曙。

现代文:斋戒结束后,鬼王又令原是那四个人,依照原先的方式送回洪昉,洪昉突然睁开眼睛时,已经回到了自己的住处。

古文:门人但为入禅,不觉所适。

现代文:此时天还未亮,门人们只顾参禅入定,没有发觉禅师上哪里去了。

古文:昉忽开目,命火照床前,五百绢在焉。

现代文:洪昉坐在那里,突然睁开眼睛,命人用火照照床前,有五百匹丝绢放在那里。

古文:弟子问之,乃言其故。

现代文:弟子问他是怎么回事,他便讲述了事情的原委。

古文:昉既禅行素高,声价日盛,顷到鬼所,但神往耳,其形不动。

现代文:洪昉在参禅悟道方面,道行一向很高,名声日益传扬,刚才鬼的世界,只是精神去了那里,身体并未动地方。

**古文:未几晨坐,有一天人,其质殊丽,拜谒请曰: 南天王提头赖吒,请师至天供养。 **

现代文:不久,他正在晨坐的时候,有一位天人姿质特别美丽,前来拜谒请求道: 南天王提头赖吒请禅师到天宫去奉善。

古文:昉许之。

现代文:洪昉答应了他的请求。

古文:因敷天衣坐昉,二人执衣,举而腾空,斯须已到。

现代文:于是铺下一件天衣让洪昉坐在上面,两人扯着天衣腾空而起,不一会儿就到了。

**古文:南天王领侍从,曲躬礼拜曰: 师道行高远,诸天愿睹师讲诵,是以辄请师。 **

现代文:南天王率领着侍从们迎了上来,弯腰行礼参拜道: 禅师道行高远,天人们都愿亲眼看看师父讲诵经文的情况,因此就把师父请来了。

古文:因置高座坐肪。

现代文:于是在高处设置了座位,请洪昉坐在上面。

古文:其道场崇丽,殆非人间,过百千倍。

现代文:只见道场高大壮丽,绝非人间的道场可比,超过人间的百倍千倍。

古文:天人皆长大,身有光明。

现代文:天人个个又长又大,身上闪闪放光。

古文:其殿堂树木,皆是七宝,尽有光彩,夺人目睛。

现代文:殿堂的房木也都镶嵌着金银玛瑙等七宝,道法闪烁着光彩,辉煌灿烂耀眼夺目。

古文:昉初到天,形质犹人也,见天王之后,身自长大,与天人等。

现代文:洪昉初到天宫时,形体还与人一样,见过天王之后,身体便自行长大,与天人一样了。

古文:设诸珍馔,皆自然味,甘美非常。食毕,王因请入宫,更设供具,谈话款至,其侍卫天官兼鬼神甚众。

现代文:这里陈列的珍奇宝物都是天然产品,味道甘美,不同寻常,吃罢饭后,天王请洪昉入宫,另外又准备了食品,两人边吃边谈,十分融洽,旁边有很多侍卫天官兼鬼神。

**古文:后忽言曰: 弟子欲至三十三天议事,请师且少留。 **

现代文:后来天王忽然记起了什么似地,对洪昉说: 弟子要去三十三重天议事,请师父在此稍候。

古文:又戒左右曰: 师欲游览,所在听之,但莫使到后园。 再三言而去。

现代文:又叮嘱身边的人说: 禅师想出去游览的话所有地方都可以去,只有后园切莫让他去。

**古文:去后,昉念曰: 后园有何利,而不欲吾到之。 **

现代文:再三叮咛之后去了。天王走后,洪昉心里想道: 后园里有什么利害,怎么不要我去呢?

古文:伺无人之际,窃至后园。

现代文:他乘身边没有人的时候,偷偷地来到了后园。

古文:其园甚大,泉流池沼,树林花药,处处皆有,非人间所见。

现代文:后园的面积特别大,随处都有流泉、池塘、花木、药材与树林之类,是人间所见不到的。

古文:渐渐深入,遥闻大声呻叫,不可忍听。

现代文:洪昉渐渐走进园的深处,听见远处有很大的呻吟声,声音凄厉,令人不忍。

古文:遂到其旁,见大铜柱,径数百尺,高千丈,柱有穿孔,左右傍达。

现代文:见有一根巨大的铜柱矗立在那里,柱的直经有几百尺,柱高有一千丈,上面有许多孔眼,左右贯通。

古文:或有银铛锁其项,或穿其胸骨者,至有数万头,皆夜叉也。

现代文:有的用铁锁锁着脖子,有的用铁锁栓着胸骨,能有几万头,都是夜叉。

古文:锯牙钩爪,身倍于天人。

现代文:个个长有钩爪锯牙,身高有天人的两倍。

古文:见禅师至,叩头言曰: 我以食人故,为天王所锁。

现代文:看那禅师走到面前,便向他叩头乞求道: 我因为吃人的缘故,被天王锁在这里。

古文:今乞免我。

现代文:如果乞求赦免我。

**古文:我若得脱,但人间求他食,必不敢食人为害。 **

现代文:我若能够被释放出去,只在人间寻求别的食物,绝不敢再去吃人为害。

古文:为饥渴所逼,发此言时,口中火出。

现代文:因为受到饥渴的逼迫,说这些话的时候,嘴里直冒火焰。

古文:问其锁早晚,或云毗婆师尸佛出世时,动则数千万年。

现代文:问他们什么时候被锁在这里的时,有的说是毗婆师尸佛出世的时候,差不多都有几千万年了。

古文:亦有三五辈老者,志诚恳。

现代文:也有三五个老者,态度十分诚恳。

古文:僧许解其缚而遽还。

现代文:洪盼禅师答应帮他们解脱束缚,然后就急忙回去了。

**古文:斯须王至,先问: 师颇游后园乎? 左右曰: 否。 **

现代文:刚回到原处不一会儿,天王就来到了,天王先向左右道: 禅师是不是到后园游览了一番? 左右答道: 没有!

**古文:王乃喜,坐定。昉曰: 适到后园,见锁众生数万,彼何过乎? **

现代文:天王十分满意地坐下了,洪盼说: 刚才到了后园,看见锁着几万条生命,他们有什么罪过呢?

古文:王曰: 师果游后园。

现代文:天王说: 禅师果然游览了后园。

**古文:然小慈是大慈之贼,师不须问。 **

现代文:然而,小慈悲是大慈悲的贼患。师父不用多问。

古文:昉又固问,王曰: 此诸恶鬼,常害于人,唯食人肉。

现代文:洪盼偏又非问不可,天王便说: 这是一群恶鬼,常常伤害人类,他们专门吃人肉。

古文:非诸天防护,世人已为此鬼食尽。

现代文:如果不是各位天神严加防护,世上的人早被这群恶鬼吃光了。

**古文:此皆大恶鬼,不可以礼待,故锁之。 **

现代文:这些东西都是大大的恶鬼,不能对他们讲礼貌讲仁慈,所以把他们锁了起来。

古文:昉曰: 适见三五辈老者,发言颇诚,言但于人间求他食。

现代文:洪昉说: 刚才见到三五个老者,说话很诚恳。他们说今后只在人间寻求别的东西吃。

古文:请免之。

现代文:请天王赦免他们几个。

**古文:若此曾不食人,余者亦可舍也? **

现代文:如果这几个不再吃人了,其余的也可以释放。

**古文:王曰: 此鬼言不可信。 **

现代文:天王说: 这些鬼说的话,根本不能相信!

古文:昉固请。王目左右,命解老者三五人来。

现代文:洪昉一再请求,天王看了看左右,命他们把那三五个老者带来。

古文:俄而解至,叩头言曰: 蒙恩释放,年已老矣。

现代文:不一会儿就带到了,这几个老者连忙叩头发誓道: 蒙恩释放,年已老矣。

**古文:今得去,必不敢扰人。 **

现代文:如今能够回到人间去,绝对不敢侵害人类。

古文:王曰: 以禅师故,放汝到人间。

现代文:天王说: 因为禅师相求的缘故,现在放你们回到人间。

**古文:若更食人,此度重来,当令若死。 **

现代文:如若再吃人,下次被抓来,就该让你们死!

古文:皆曰: 不敢。 于是释去。

现代文:他们都说: 不敢,于是放了出去。

古文:未久,忽见王庭前有神至,自称山岳川渎之神。

现代文:不久,忽见天王院里来了一位神仙,自称是山岳川流之神。

古文:被甲,面金色,奔波而言曰: 不知何处,忽有四五夜叉到人间,杀人食甚众。

现代文:他身披盔甲,面色金黄,风尘仆仆地说道: 不知是什么地方,突然有四五个夜叉到了人间,杀死许多人吃了。

**古文:不可制,故白之。 **

现代文:没法制服他们,所以特来报告。

古文:王谓昉曰: 弟子言何如?

现代文:天王对洪昉说: 我说的那些话怎么样?

古文:适语师,小慈是大慈之贼。

现代文:适才我对师父说,小慈悲是大慈悲的贼。

**古文:此等恶鬼,言宁可保。 **

现代文:这些恶鬼的誓言,怎么能靠得住呢!

**古文:王语诸神曰: 促擒之。 **

现代文:天王对诸位神仙说: 快去捉住他们!

古文:俄而诸神执夜叉到。

现代文:不一会儿,诸位神仙抓着夜叉来到了。

**古文:王怒: 何违所请? **

现代文:天王愤怒地吼道: 为何违背你们的誓言?

古文:命斩其手足,以铁锁贯脑,曳去而锁之。

现代文:命人砍掉他们的手脚,用铁链子穿透他们的脑袋,拖下去锁了起来。

古文:昉乃请还,又令前二人送至寺。

现代文:洪昉请求返回自己的住处,天王又命令先前那两位天人送他到了寺庙。

古文:寺已失昉二七日,而在天犹如少顷。昉于陕城中,选空旷地造龙光寺,又建病坊,常养病者数百人。

现代文:寺里已失去洪昉十四天了,但在天上好像不大一会儿,洪昉在陕州城内选择空旷地方建造了龙光寺,又建了病房,常常有几百个病人在这生活。

古文:寺极崇丽,远近道俗,归者如云。

现代文:寺庙建造得高大壮丽,四处的僧人与俗众象云涌一船聚集到这里。

古文:则为释提柏国所请矣。

现代文:洪昉又受到释提柏国的邀请。

**古文:昉晨方漱,有夜叉至其前,左肩头负五色毯而言曰: 帝释天王,请师讲大涅槃径。 **

现代文:那天早晨,洪昉正在洗漱时,有个夜叉来到面前,左肩上披着五色的毛毯,他说: 皇帝释天王请禅师去讲《大涅槃经》。

**古文:昉默然还座,夜叉遂挈绳床,置于左膊曰: 请师合目。 **

现代文:洪昉静静地回到座位,夜叉提起绳床放在左胳膊上,说了声: 请禅师闭上眼睛。

**古文:因举其左手,而伸其右足,曰: 请师开目。 **

现代文:然后举起了左手,又伸了伸右脚,便道: 请禅师睁开眼睛。

古文:视之,已到善法堂。

现代文:洪昉睁开眼一看,已经到了善法堂。

**古文:禅师既到天堂,天光眩目,开不能得。天帝曰: 师念弥勒佛。 **

现代文:只因天光耀眼夺目,眼睛睁不开。天帝说: 请禅师诵弥勒佛。

古文:昉遽念之,于是目开不眩。

现代文:洪急忙念叼了两遍,于是再睁眼睛时就不觉得眩耀了。

古文:而人身卑小,仰视天形,不见其际。

现代文:但他长的是人的体形,所以很矮小,仰视天的形状时,看不到天的顶端。

**古文:天帝又曰: 禅师又念弥勒佛,身形当大。 **

现代文:天帝又说道: 禅师再念弥勒佛,体形就会变大。

古文:如言念之,三念而身三长,遂与天等。

现代文:洪昉照他的话念了三遍,身体长了三下,便与天人一样高了。

古文:天帝与诸天礼敬言曰: 弟子闻师善讲大涅槃经,为日久矣。

现代文:天帝与诸位天人向他施礼致敬,说道: 弟子听说禅师擅长讲说《大涅磐经》,为时已经很长了。

**古文:今诸死钦仰,敬设道场,故请大师讲经听受。 **

现代文:各位天人对你非常钦敬仰慕,今天特为你设了道场,无论如何也要请大师讲经给我们听。

古文:昉曰: 此事诚不为劳,然病坊之中,病者数百,待昉为命。

现代文:洪昉说: 这件事情算不了什么。然而在病房里有几百个病人,等着我去救命呢。

古文:常行乞以给之,今若流连讲经,人间动涉年月,恐病人馁死。

现代文:我常常讨饭供他们吃,现在如果就在这里讲经,在人间动辄跨年过月,恐怕病人会饿死的。

**古文:今也固辞。 **

现代文:所以,讲经的事,今天断断不能。

**古文:天帝曰: 道场已成,斯愿已久,固请大师勿为辞也。 **

现代文:天帝说: 道场已经准备好了,这是我们长期以来的愿望,请大师千万不要推辞。

古文:昉不可。

现代文:洪昉没有答应。

古文:忽空中有大天人,身又数倍于释,天帝敬起迎之。

现代文:空中忽然出现一个大天人,身体又几倍于释天王,天帝恭恭敬敬地迎接他。

**古文:大天人言曰: 大梵天王有敕。 **

现代文:大天人说道: 大梵天王有令。

古文:天帝怃然曰: 本欲留师讲经,今梵天有敕不许。

现代文:天帝不高兴地说: 本想留下禅师讲经,现在梵天王有令不许。

**古文:然师已至,岂不能暂开经卷,少讲经旨,令天人信受。 **

现代文:然而禅师已经到了这里,难道就不能暂时打开经卷,给我少讲一会儿经义,让各位天人信奉贵教吗?

古文:昉许之。

现代文:洪昉答应了他的请求。

古文:于是置食,食器皆七宝,饮食香美,精妙倍常。

现代文:于是摆上了饭食,食器全是金银玛瑙等七宝制成,各种饭食也都味香色美,比通常的东西精妙几倍。

古文:禅师食已,身诸毛孔,皆出异光,毛孔之中,尽能观见诸物。

现代文:禅师吃完之后,身上的各个毛孔都放射出奇异的光彩,从毛孔里面都能看见各样物件。

古文:方悟天身腾妙也。既登高座,敷以天衣,昉遂登座。

现代文:他这才领悟天人的身体所以能够腾空的奥妙,有人登上高座,在上面铺了件天衣,洪昉于是坐了上去。

古文:其善法堂中,诸天数百千万,兼四天王,各领徒众,同会听法。

现代文:在善法堂里有成百上千万天人,还有四大天王都率领自己的徒众一起赴会聆听讲法。

古文:阶下左右,则有龙王夜叉诸鬼神非人等,皆合掌而听。

现代文:门外左右两侧,则有龙王、夜叉等各类鬼神非人之辈,也都双手合什静静地听讲。

古文:昉因开涅槃经首,讲一纸余。

现代文:洪昉打开《涅槃经》的卷首,讲了一页多点儿。

古文:言辞典畅,备宣宗旨。

现代文:他言辞典雅流畅,深入细致地宣讲了经文的义理宗旨。

古文:天帝大称赞功德。

现代文:天帝极力称赞他的功德。

古文:开经毕,又令前夜叉送至本寺。

现代文:讲经结束后,天王又令先前那个夜叉把他送回原来的寺院。

古文:弟子失昉,已二十七日矣。

现代文:寺院里弟子,已经二十七天不见洪昉了。

古文:按佛经,善法堂在欢喜园,天帝都会。天王之正殿也。

现代文:据佛教经书的记载,善法堂座落在欢喜园里,这是天王的正殿。

古文:其堂七宝所作,四壁皆白银。

现代文:殿堂为金银玛瑙等七宝所建成,四面墙壁全是白银。

古文:阶下泉池交注,流渠映带。其果木皆与树行相直,宝树花果,亦皆奇异。

现代文:殿堂门外,泉水与池塘交相灌注,溪流象一条条闪光的丝带,果树与一排排其他的树木互相并列在一起,这些宝树的花与果也都非常奇异。

古文:所有物类,皆非世人所识。

现代文:这里所有的东西,都是世人所不认识的。

古文:昉略言其梗概,阶下宝树,行必相直,每相表里,必有一泉。夤缘枝间,自叶流下,水如乳色,味佳于乳,下注树根,洒入渠中。

现代文:洪昉向人们简略地讲述了所见所闻的梗概,他说,在殿堂门外的宝树,一行行的都很整齐,高处的一行与低处的一行互为表里每行中间必有一条泉水,泉水沿着树枝从树叶上流下来,其水呈乳白色,味道胜过乳汁;从树叶流下的泉水浇注到树根,然后溅洒在下面的水渠里面。

古文:诸天人饮树本中泉,其溜下者。众鸟同饮。

现代文:天人们喝的是高处树林里的泉水,流到下面的水供给众鸟同饮。

古文:以黄金为地,地生软草,其软如绵。天人足履之,没至足,举后其地自平。

现代文:这里以黄金铺地,地上生长柔软的细草,草坪柔如海绵,天人走路时,脚踏下去能没到脚背,抬起脚时又自动恢复了原先的平坦。

古文:其鸟数百千,色各无定相。入七宝林,即同其树色。

现代文:这里有各种禽几百几千,鸟的颜色不固定,飞过七宝林时就呈现跟那里的树木相同的颜色。

古文:其天中物皆自然化生,若念食时,七宝器盛食即至。若念衣时,宝衣亦至。

现代文:这里的各种事物,都是顺其自然而或者化灭或者发生,心里想吃什么时,七宝器具盛着食品就来到面前;心里想穿衣服时,各种宝衣也会出现在面前。

古文:无日月光,一天人身光,逾于日月。

现代文:这里没有日月之光只有天人身上发出的光,这种光比日月之光还亮。

古文:须至远处,飞空而行,如念即到。

现代文:需要到远处去时候,腾空而行,想到哪里就立即来到哪里。

古文:肪既睹其异,备言其见,乃请画图为屏风,凡二十四扇。

现代文:总而言之,这里的一切,都与人间大不相同。洪昉既然亲眼目睹了这些奇异现象,他便详细描述了自己的见闻,请人画成图画,制作了屏风,共制屏风二十四扇。

古文:观者惊骇。

现代文:看到图画的人,都非常惊讶。

古文:昉初到寺,毛孔之中,尽能见物。既而弟子进食,食讫,毛孔皆闭如初。

现代文:洪昉刚回到寺院时,从毛孔里面能看到的所有物件,原来弟子端来饭菜让他吃,吃完之后,毛孔都关闭了,跟原先一样。

古文:乃知人食天食,精粗之分如此。

现代文:他这才知道,人吃的东西与天人的东西,精粗之分竟然如此之大。

古文:昉即尽出天中之相,人以为妖。

现代文:洪昉把天上的种种情况都传扬出去之后,许多人以为他是妖怪。

古文:时则天在位,为人告之。

现代文:当时武则天在位,被人告到她那里。

古文:则天命取其屏,兼征昉。

现代文:武则天命人收取了他的屏风,并要把洪昉带到朝廷。

古文:昉既至,则天问之而不罪也,留昉宫中。

现代文:洪昉进宫后,武则天询问了事情的真相,没有怪罪他,还把他留在了宫里。

古文:则天手自造食,大申供养。

现代文:武则天亲手给他做吃的,极力表白供养他的诚意。

**古文:留数月。则天谓昉曰: 禅师遂无一言教弟子乎? **

现代文:一连留了几个月,武则天对洪昉说: 禅师就这样不说一句话来教诲弟子吗?

古文:昉不得已,言曰: 贫道唯愿陛下无多杀戮,大损果报。

现代文:洪昉不得已,便说道: 贫道但愿陛下不要多所杀戮,大肆杀戮则必得报应。

**古文:其言唯此。 **

现代文:我要说的就是这一点。

**古文:则天信受之,因赐墨敕: 昉所行之处,修造功德,无得遏止。 **

现代文:武则天承认了他说的话,于是赐给他一道敕令,上面写道: 洪昉所到之处,要好好修造寺庙任何人不能阻止。

古文:昉年过下寿,如入禅定,遂卒于陕中焉。

现代文:洪昉的年龄太大了,就像入禅定一般,于是死在陕州。

古文:相卫间僧

现代文:相卫间僧

古文:相卫间有僧,自少博习经论,善讲说。

现代文:相卫间有个僧人,自小广习经论,善于讲经说道。

古文:每有讲筵,自谓超绝,然而听者稀少,财利寡薄。

现代文:每次登堂讲说经论时,自以为学识高超,然而听者廖廖无几,收入十分微薄。

古文:如此积年,其僧不愤。

现代文:这种状况有好几年了,此僧心里很为不平,于是带着经论遍游各处名山,以图访求知音。

**古文:遂将经论,遍历名山,以访知者,后至衡岳寺,憩泊月余,常于寺闲斋独坐,寻绎经论。又自咎曰: 所晓义理,无乃乖于圣意乎? **

现代文:后来到了衡岳寺,在那里住了一个多月,这段时间他常在寺内一间空闲的屋子里独坐,通过校注经论,他自责道: 自己所掌握的义理,莫不是有背于佛经的本意吗?

古文:沉思之次,忽举头见一老僧,杖锡而入曰: 师习读何经论?

现代文:沉思之余,忽然抬头看见一位老僧,拄着锡杖走了进来。老僧问道: 师父所习读的是什么经论?

**古文:穷究何义理? **

现代文:探究的是什么义理?

**古文:僧疑是异人,乃述其由,兼自咎曰: 傥遇知者,分别此事,即钳口结舌,不复开演耳。 **

现代文:他怀疑老僧是位异人,便对他讲述了事情的原委,同时自责道: 倘若遇上个明白人,告诉我这件事情的是非,宁可钳口结舌,不再讲说了,自己也心甘心服。

**古文:老僧笑曰: 师识至广,岂不知此义, 大圣犹不能度无缘之人。 **

现代文:老僧笑着说: 师父的知识非常渊博,难道不知,大圣犹不能超度无缘之人 这一道理吗?

**古文:况其初心乎? **

现代文:何况那些刚开始参悟的人呢。

**古文:师只是与众僧无缘耳。 **

现代文:师父只是与众僧没有缘分罢了。

**古文:僧曰: 若然者,岂终世如此乎? **

现代文:相卫间的僧人说: 如果像你说的这样,我岂不是终生都这个样子吗?

**古文:老僧曰: 吾试为尔结缘。 **

现代文:老僧说: 我试着为你结结因缘看看。

**古文:因问师今有几许赀粮,僧曰: 自徂南县,历行万里,粮食所费,皆以竭矣。今惟大衣七条而已。 **

现代文:于是又问他眼下还有多少钱粮,这位僧人说: 我从徂南县出发以来,历行一万里路,粮食与费用都消耗完了,眼下只有大褂七件而已。

古文:老僧曰: 只此可矣。

现代文:老僧说: 只要这些就可以了。

**古文:可卖之,以所得直皆作麋饼油食之物。 **

现代文:你可把它卖了。把得到的钱都用来做成米面饼子以及油食之类。

古文:僧如言作之,约数千人食。

现代文:僧人照他说的办了,置办了约够几千个人吃的食物。

古文:遂相与携至平野之中,散掇,梵香长跪,咒曰: 今日食我施者,愿当来之世,与我为弟子。

现代文:两人把这些食物带到田野里去,撒在了地上,然后,这位僧人焚香长跪,嘴里祈愿道: 今日吃我施舍的食物的,愿你们来世给我当弟子。

**古文:我当教之,得至善提。 **

现代文:我会好好教化你们,使你们个个得道,能够达到豁然开悟的彻悟境界。

古文:言讫,鸟雀乱下啄食,地上蝼蚁,复不知数。

现代文:祝颂完毕后,鸟雀纷纷飞下来啄食,地上的蝼蚁更不知其数。

古文:老僧谓曰: 尔后二十年,方可归开法席。

现代文:老僧对他说: 再过二十年后,你才可以回去开席讲法。

**古文:今且周游,未用讲说也。 **

现代文:如今暂且到各处周游,不用讲说佛经。

古文:言讫而此僧如言,后二十年,却归河北开讲。

现代文:说完之后,这位僧人遵照老僧的话先去周游各地,二十年之后,才又回到河北开席讲说经论。

古文:听徒动千万人,皆年二十已下,老壮者十无一二。

现代文:前来听讲的门徒,动则成千上万,年龄大都在二十岁以下,老年与壮年不到十分之一二。

古文:道林

现代文:道林

古文:唐调露年中,桂州人薛甲常供一僧。

现代文:唐高宗调露年间,桂州人薛甲经常供养着一个僧人。

古文:法号道林,道德甚高,瞻敬尤切。

现代文:这个僧人法号道林,道业与德行都很高,薛甲对他倍加奉敬。

古文:如是供给,十有余年。忽一旦辞去,云: 贫道在此挠渎多年,更无所酬。

现代文:就这样供养了十多年,忽然有一天他要告辞,说: 贫道在此叨扰多年,我又无所酬谢。

**古文:今有旧经一函,且寄宅中。一周年不回,即可开展。 **

现代文:现有旧经书一匣,暂且寄放在你家里,如果我一周年不回来,就可以把它打开。

古文:经岁余,开锁,见有金数千两。

现代文:过了一年多,薛甲打开经书匣一看,见有黄金千两。

古文:后卖一半,买地造菩提寺,并建道林真身。

现代文:后来卖掉了一半,买地建造一座菩提寺,并且建造了道林的真身塑像,就在寺庙里供养。

古文:供养至今,像仪见存。

现代文:时至今日,这尊塑像的风仪依然存在。

古文:薛甲今见有孙禹宾,在桂林效职。

现代文:薛甲现在有一个孙子薛禹宾,正在桂林供职。

古文:净满

现代文:净满

古文:则天朝,恒州鹿泉寺僧净满有高行,众僧嫉之。

现代文:武则天临朝执政时,恒州鹿泉寺有个僧人叫净满,他有很高的道行,受到其他僧人的嫉妒。

古文:乃密画女人居高楼,而净满引弓射之状,藏于经笥。

现代文:有人偷偷地画了张画,藏在他的经书夹里,画的内容是有个女人坐在高楼上,而净满则在一旁弯弓搭箭要射这个女人。

古文:令其弟诣阙告之。

现代文:然后又让他弟弟到皇宫里去告发。

古文:则天大怒,命御史裴怀古推案,便行诛戮。

现代文:则天女皇得知之后大为恼怒,命令御史斐怀古审办此案,要对净满施行杀戮。

**古文:怀古执之不屈,李昭德进曰: 怀古推事疏略,请令重推。 **

现代文:裴怀古坚持明断,没有屈从女皇的意旨,李昭德则进言说: 怀古审理得太粗率,请令人重新审办此案。

古文:怀古厉声而言曰: 陛下法无亲疏,当与天下画一,奈何使臣诛无辜之人,以希圣旨。

现代文:怀古厉声说道: 陛下执法不论亲疏,应当对天下人一视同仁,为什么让我诛杀无辜之人,以迎合圣上的旨意?

古文:向使净满有不臣之状,臣复何颜能宽之乎?

现代文:倘使净满有犯上之罪状,我又怎么好意思宽恕他呢?

**古文:臣守平典,庶无冤滥,死不恨矣! **

现代文:臣愿坚持公平判决,尽量减少冤案,为此宁死不悔!

古文:则天意乃解。

现代文:则天女皇于是解除了原先的旨意。

古文:怀古后副阎知微和亲于突厥。突厥立知微为南面可汗,而入寇赵定,怀古因得逃归。

现代文:裴怀古后来以副职陪同阎知微去突厥和亲,突厥封阎知微为南面可汗,让他带兵入侵赵国,战事平定后,裴怀古才伺机逃了回来。

古文:素羸弱,不堪奔驰,乃恳诚告天,愿投死南土,力倦而寝。

现代文:在往回逃的途中,由于他平日身体虚弱,经不住奔驰颠波,便向苍天诚恳祷告,誓愿投死在大唐国土。

**古文:梦一僧如净满者,引之曰: 可从此路出。 **

现代文:在他精疲力尽朦胧入睡的时候,梦见一个像净满的僧人,指引他说: 可以从这条路逃出去。

古文:觉而从之,果获全。

现代文:怀古睡醒之后,按照僧人指引的路走,果然安全逃了回来。

古文:人以为忠恕之报。

现代文:人们认为这是忠恕所得的报应。

古文:法通

现代文:法通

古文:长安懿德禅院者,唐中宗为懿德太子追福,改名加饰焉。

现代文:长安的懿德禅院,是唐中宗为给懿德太子追祀天福,改名装饰而成。

古文:禅院内有大石臼,重五百斤。隋末,雩县沙门法通自南庄致于此寺。

现代文:禅院内有个大石臼,有五百斤重,是隋末雩县沙门法通,从南庄运到这座寺庙的。

古文:法通自少出家,初极尪劣,同侣轻之,乃发愤乞愿壮健。

现代文:法通从年轻时就出了家。当初,他长得极瘦弱,同伴们都瞧不起他,于是他就发愤祈求,盼望自己壮健起来。

古文:昼寝树下,忽口中涎沫流出三升,其母惊遽呼觉。

现代文:一天,他大白天睡在树下,忽然从嘴里流出了三升涎沫。

**古文:法通云: 忽梦有人遗三驮筋,使我啖之,适啖一驮筋,遽觉,便壮健。 **

现代文:他母亲吃惊地慌忙把他喊醒,法通说: 我刚才忽然梦见有人给我三块骆驼筋肉让我吃,刚刚吃了一块,马上就醒了,醒后便感到壮健了。

古文:试举大石臼,不以为困。

现代文:他试着举起了大石臼,一点儿也不困难。

古文:有寺僧行戡,本称有力。

现代文:寺庙里有个僧人叫行戡,自称很有力气。

古文:通于是遂乃窃其所服之袈裟,举堂柱而压之。行戡见而惊异,尽力莫能取。

现代文:法通这时便偷了他穿的袈裟,举起殿堂上的柱子压在了下面,行戡见了十分惊异,用尽全身力量也取不出来。

古文:通徐举柱而取,众大骇之。

现代文:法通轻轻举起柱子就取出来了,众人见了大为震惊。

古文:通力兼百人,时咸服之,以为神助焉。

现代文:法通的力气抵得上一百个人,当时人们都很佩服他,认为是神灵在帮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