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十四·异僧八

古文:华严和尚唐休璟门僧仪光禅师玄览法将

现代文:华严和尚唐休璟门僧仪光禅师玄览法将

古文:华严和尚

现代文:华严和尚

古文:华严和尚学于神秀。

现代文:华严和尚就学于神秀。

古文:禅宗谓之北祖,常在洛都天宫寺,弟子三百余人。

现代文:禅宗称神秀为北派的创始人,他常常住在洛阳天宫寺,有弟子三百余人。

古文:每日堂食,和尚严整,瓶钵必须齐集。

现代文:每天在食堂集体开饭时,和尚总是非常严整,瓶与钵齐备。

古文:有弟子,夏腊道业,高出流辈,而性颇褊躁。

现代文:有个弟子,道业高于同辈,而性情偏狭急躁。

古文:时因卧疾,不随众赴会。

现代文:当时因为有病卧在床上,所以不能与大家一起聚会。

**古文:一沙弥瓶钵未足,来诣此僧,顶礼云: 欲上堂,无钵如何?暂借,明日当自置之。 **

现代文:一个沙弥的瓶钵不全,来到此僧跟前,顶礼道: 我没有钵,如何是好,只好向您暂借,明天我就去置办。

**古文:僧不与曰: 吾钵已受持数十年,借汝必恐损之。 **

现代文:此僧不借给他,说: 我的钵子已经用几十年了,借给你害怕打坏了。

**古文:沙弥恳告曰: 上堂食顷而归,岂便毁损。 **

现代文:沙弥恳求道: 上饭堂吃饭用不多久就回来,哪能就毁坏了。

**古文:至于再三,僧乃借之曰: 吾爱钵如命,必若有损,同杀我也。 **

现代文:这样恳求了好几遍,此僧便借给了他,但对他说: 我爱钵如命,如若真的有所损坏,就跟杀了我一样啊!

古文:沙弥得钵,捧持兢惧。

现代文:沙弥借到了钵子,战战兢兢地捧在手里。

古文:食毕将归,僧已催之。

现代文:吃完饭正要往回走,那个僧人已经在催促他了。

古文:沙弥持钵下堂,不意砖破蹴倒,遂碎之。

现代文:沙弥拿着钵子从食堂台阶上往下走,不料被破砖拌倒,钵子便被摔碎了。

古文:少顷,僧又催之。既惧,遂至僧所,作礼承过,且千百拜。

现代文:不一会儿,僧人又催促他,他感到恐惧,便到僧人那里,向他行礼承认罪过,而且千拜万拜。

**古文:僧大叫曰: 汝杀我也。 **

现代文:僧人大叫道: 你杀了我了!

古文:怒骂至甚,因之病亟,一夕而卒。

现代文:接着是大发雷霆地叫骂。因为这件事,他的病情极度恶化,过了一宿就死了。

古文:尔后经时,和尚于嵩山岳寺与弟子百余人,方讲华严经,沙弥亦在听会。

现代文:这以后,经过了一段时间,华严和尚在嵩山岳寺给一百多个弟子讲《华严经》,那个沙弥也在听讲。

古文:忽闻寺外山谷,若风雨声。和尚遂招此沙弥,令于己背后立。

现代文:忽然听到寺外山谷中传来类似刮风下雨的声音,和尚便召唤这个沙弥,让他站到自己的背后。

古文:须臾,见一大蛇,长八九丈,大四五围,直入寺来。怒目张口。

现代文:不一会儿,见一条大蛇,八九丈长,四五围粗,直接来到寺里,瞪着愤怒的眼睛,张开血盆大口。

古文:左右皆欲奔走,和尚戒之不令动。

现代文:周围的人都要逃奔,和尚禁止他们,不许乱动。

**古文:蛇渐至讲堂,升阶睥睨,若有所求。和尚以锡杖止之,云: 住。 **

现代文:大蛇慢慢爬到讲堂,爬上台阶后左右环顾,好象要寻找什么。和尚用锡杖挡住它,说道: 停下!

古文:蛇欲至坐,俯首闭目。

现代文:蛇正要爬到座位上去,这时便低下头闭上眼睛。

**古文:和尚诫之,以锡杖扣其首曰: 既明所业,今当回向三宝。 **

现代文:和尚要训诫它,用锡杖敲着它的头说: 既然明白所业,如今就该回向三宝。

古文:令诸僧为之齐声念佛,与受三归五戒,此蛇宛转而出。

现代文:他让众僧为它齐声念佛,又给它受了三归五戒,这条蛇便弯弯曲曲地出去了。

古文:时亡僧弟子已有登会者,和尚召谓曰: 此蛇汝之师也。

现代文:当时那位亡僧的弟子也有前来听讲的,和尚召呼到面前,对他说道: 这条蛇就是你师父。

古文:修行累年,合证果之位,为临终之时,惜一钵破,怒此沙弥,遂作一蟒蛇。

现代文:他修行了多年,该当证果的时候了,因为临终的时候痛惜一只钵子坏了,就对这个沙弥大发怒气,于是成了一条蟒蛇。

古文:适此来者,欲杀此沙弥。

现代文:到这里来的目的,是想杀死这个沙弥。

古文:更若杀之,当堕大地狱,无出期也。

现代文:如果真把沙弥杀了,他就该堕入大地狱,永无出来的时候了。

**古文:赖吾止之,与受禁戒,今当舍此身矣,汝往寻之。 **

现代文:亏我制止了,给他受了禁戒,如今他能脱去蟒蛇的身形了。你去找找他。

古文:弟子受命而出。

现代文:弟子接受命令出去了。

古文:蛇行所过,草木开靡,如车路焉。

现代文:蛇所走过的地方,草本都倒在一边,趟开一条道就像车子走过的路一样。

古文:行四十五里,至深谷间,此蛇自以其首叩石而死矣。

现代文:蛇行了四十五里,到了深深的山谷里,便自己往石头上撞脑袋,直到撞死。

古文:归白和尚曰: 此蛇今已受生,在裴郎中宅作女。

现代文:弟子们回来告诉了和尚,和尚说: 此蛇现在已经投生,投生到裴郎中家作他女儿。

古文:亦甚聪慧,年十八当亡。

现代文:这个女儿也十分聪慧,十八岁就该死亡。

古文:即却为男,然后出家修道。

现代文:然后又转而投生为男的,长大之后出家修道。

古文:裴郎中即我门徒,汝可入城,为吾省问之。

现代文:裴郎中是我的门徒,你可以进城去,替我探望他。

**古文:其女今已欲生,而甚艰难,汝可救之。 **

现代文:他女儿现在正往下生,但是很难产,你可以救救她。

古文:时裴宽为兵部郎中,即和尚门人也。

现代文:这时裴宽为兵部郎中,是和尚的门生。

**古文:弟子受命入城,遥指裴家,遇裴请假在宅,遂令报云: 华严和尚传语。 **

现代文:弟子受命入城后,远远地就看见了裴家,正赶上裴宽请假在家,弟子便让人报告说: 华严和尚捎话来了!

古文:郎中出见,神色甚忧。

现代文:郎中出门与弟子相见。

**古文:僧问其故,云妻欲产,已六七日,灯烛相守,甚危困矣。僧曰: 我能救之。 **

现代文:他神色非常忧虑,弟子问他什么缘故,他说妻子要生产,已经六七天了,天天晚上点着灯守着她,看样子非常危险。弟子说: 我能救。

古文:遂令于堂门之外,净设床席。

现代文:于是令人在卧室门外,摆上洁净的床席。

古文:僧入焚香击磬,呼和尚者三,其夫人安然而产一女。

现代文:弟子进去焚香敲磬,连呼三声 和尚 ,裴宽的夫人即安然地生下一个女孩。

古文:后果年十八岁而卒。

现代文:这个女孩后来果然十八岁就死了。

古文:唐休璟门僧

现代文:唐休璟门僧

古文:唐中宗时,唐公休璟为相。

现代文:唐中宗在位时,唐休璟为宰相。

古文:尝有一僧,发言多中,好为厌胜之术。

现代文:他有个僧人,说什么事情多数能言中,擅长于降服鬼魔贼盗的方术。

古文:休璟甚敬之。

现代文:休璟对他很敬重。

**古文:一日,僧来谓休璟曰: 相国将有大祸,且不远数月,然可以禳去。 **

现代文:一天,僧人来对休璟说: 相国将要遭受大灾祸,而且就在不远的数月之内。然而可以驱除。

古文:休璟惧甚,即拜之。

现代文:休璟非常恐慌,于是求他相救。

**古文:僧曰: 某无他术,但奉一计耳,愿听之。 **

现代文:僧人说: 我没有别的办法,只能献你一条计策而已,请你按计而行。

**古文:休璟曰: 幸吾师教焉。 **

现代文:休璟忙道: 全仗师父教诲!

**古文:僧曰: 且天下郡守,非相国命之乎? **

现代文:僧人说: 如今天下的郡守,不都是相国任命的吗? 是的。

古文:曰: 然。 僧曰: 相国当于卑冗官中,访一孤寒家贫有才干者,使为曹州刺史。

现代文: 相国应当在那些小官里面,访求一个无依无靠、家境贫寒、又有才干的人,让他作曹州刺史。

古文:其深感相国恩,而可以指踪也。

现代文:他一定深感相国的恩德,于是就可以指示他办什么事情。

**古文:既得之,愿以报某。 **

现代文:等你找到这个人后,请来告诉我。

古文:休璟且喜且谢,遂访于亲友。张君者,家甚贫,为京卑官。

现代文:休璟又高兴又表示感谢,于是遍访各位亲友,终于打听到一个姓张的,家境十分贫寒,现正在京城充任小官吏。

古文:即日拜赞善大夫,又旬日,用为曹州刺史。

现代文:当天就拜他为赞善大夫。又过了十天。便任命他为曹州刺史。

古文:既而召僧谓曰: 已从师之计,得张某矣。

现代文:然后召见门僧对他说: 我已遵从师父之计,找到一个姓张的了。

**古文:然则可教乎? **

现代文:下一步该怎么办,你可以教给我吗?

**古文:僧曰: 张君赴郡之时,当令求二犬,高数尺而神俊者。 **

现代文:门僧说: 张君到曹州郡赴任的时候,应当叫他弄到两只狗,要有几尺高而且是矫健凶猛的。

古文:休璟唯之。

现代文:休璟点头应允。

古文:已而张君荷唐公特达之恩,然莫喻其旨,及将赴郡,告辞于休璟,既而谢之曰: 某名迹幽昧,才识疏浅。

现代文:事后,张君蒙受相国特意提拔之恩,却又不明白他的用意,等到要去赴任的时候,便向休璟辞行,同时致谢道: 我的名声和身分低微,不为人知,才识又十分粗浅。

古文:相国拔此沈滞,牧守大郡,由担石之储,获二千石之禄。

现代文:相国把我从默默无闻中提拔起来,让我为大郡之守,由石米之俸而得二千石之禄。

**古文:自涸辙而泛东溟,出穷谷而陟层霄,德固厚矣,然而感恩之外,窃所忧惕者,未知相国之旨何哉? **

现代文:这等于涸辙之鱼游进了东海,出穷谷而登云霄,相国的恩德实在太深厚了。然而感恩之外,我所忧虑与担心的是,不知相国这么做的意图是什么。

古文:休璟曰: 用君之才耳,非他也。

现代文:休璟道: 为了发挥你的才干而已,别无他意。

**古文:然常闻贵郡多善犬,愿得神俊非常者二焉。 张君曰: 谨奉教。 **

现代文:然而常常听说贵郡有许多良犬,我想要弄到两只骄健凶猛不同于平常的。 张君说: 一定遵嘱照办!

古文:既至郡,数日,乃悉召郡吏,告之曰: 吾受丞相唐公深恩,拔于不次,得守大郡。

现代文:他到曹州郡后,过了几天,便召集全郡的差吏,对他们说: 我受唐丞相深厚的恩德,从不知名的位置提拔了上来,作了大郡的太守。

**古文:今唐公求二良犬,可致之乎? **

现代文:如今唐相国跟我要两只良犬,能弄到吗?

**古文:有一吏前曰: 某家育一犬,质状异常,愿献之。 **

现代文:有个差吏说: 我家里养了一只狗,品种、长相跟普通狗不同,愿意献出来。

古文:张大喜,即献焉。

现代文:张君非常高兴,他便把狗献出来了。

古文:既至,其犬高数尺而肥,其臆广尺余,神俊异常,而又驯扰。

现代文:狗被送到后,只见它有几尺高而且很肥壮,胸脯有一尺多宽,神俊非凡,而且很有训练。

**古文:张君曰: 相国所求者二也,如何? **

现代文:张君说: 相国跟我要的是两只,那一只怎么办呢?

古文:吏白曰: 郡内唯有此,他皆常也。

现代文:差吏告诉他说: 郡城里面只有这一只,其他的都是普通狗。

古文:然郡南十里某村某民家,其亦有一焉。

现代文:但在郡城南面十里处有个村庄的一户人家,也有这么一只。

**古文:民极惜之,非君侯亲往,不可取之。 **

现代文:那家人特别爱惜那只狗,除非老爷亲自去,否则是要不来的。

古文:张君即命驾,赍厚值而访之,果得焉。

现代文:张君立即命令备车,带着很多东西去访问那户人家,终于弄到了那只狗。

古文:其状与吏所献者无异,而神彩过之。

现代文:这只狗的形状与差使所献的那只没有两样,但神采超过那只。

古文:张君甚喜,即召亲吏,以二犬献休璟。

现代文:张君非常满意,立即派一位亲近差使把两只狗献给了休璟。

古文:休璟大悦,且奇其状,以为未常见。

现代文:休璟十分高兴,并且惊奇于这两只狗的形状,认为是轻易看不到的,于是召来门僧观看。

**古文:遂召僧视之,僧曰: 善育之,脱相君之祸者,二犬耳。 **

现代文:门僧说: 要好好地养着它们,能够解救相国灾祸的,只有这两只狗。

**古文:后旬日,其僧又至,谓休璟曰: 事在今夕,愿相君严为之备。 **

现代文:过了十天,门僧又来了,对休璟说: 事情就在今夜,请相国严加防范。

古文:休璟即留僧宿。

现代文:休璟便留下门僧住宿。

古文:是夜,休璟坐于堂之前轩,命左右十余人,执弧矢立于榻之隅。其僧与休璟共处一榻。

现代文:这天夜晚,休璟坐在卧室前面的窗下,命令十余名亲兵拿着弓箭侍立在卧榻四周,门僧与休璟在一张床上。

古文:至夜分,僧笑曰: 相君之祸免矣,可以就寝。 休璟大喜,且谢之,遂撤左右,与僧寝焉。

现代文:到了半夜,门僧笑着说: 相国的灾祸已经免除了,可以上床睡觉了。 休璟大喜,并向门僧致谢,于是撤走了亲兵,与门僧上床就寝。

**古文:迨晓,僧呼休璟曰: 可起矣。 **

现代文:到天亮时,门僧招呼休璟道: 可以起床了!

**古文:休璟即起,谓僧曰: 祸诚免矣,然二犬安所用乎? **

现代文:休璟立即起了床,跟门僧说: 灾祸确实是免除了,然而那两只狗有什么用处呢?

**古文:僧曰: 俱往观焉。 **

现代文:门僧说: 我们一起看看去。

古文:乃与休璟偕寻其迹,至后园中,见一人仆地而卒矣,视其颈有血,盖为物噬者。

现代文:说完便与休璟共同去察看踪迹。走到后园里,见一个人趴在地上死了,发现他的脖子上有血,可能是被什么东西咬的。

古文:又见二犬在大木下,仰视之,见一人袒而匿其上。

现代文:又见那两只狗正在一棵大树底下,仰着头往上看,只见一人明晃晃地躲在树上。

**古文:休璟惊且诘曰: 汝为谁? **

现代文:休璟惊奇地盘问道: 你是谁?

**古文:其人泣而指死者曰: 某与彼,俱贼也。昨夕偕来,且将致害相国。盖遇此二犬,环而且吠,彼遂为噬而死。某惧,因匿身于此,伺其他去,将逃焉。迨晓终不去,今即甘死于是矣。 **

现代文:那人哭泣着指指地上那个死了的说: 我与他都是贼,昨晚上一起到这里来,想要杀害相国,碰上这两只狗,围着我们直叫唤,结果他被咬死了,我怕也被咬死,所以躲到了这里,本想等它们走了就逃跑,直到天亮它们也没走,现在只好死在这里了。

古文:休璟即召左右,令缚之。

现代文:休璟立即唤来亲兵把他绑了。

古文:曰: 此罪固当死,然非其心也,盖受制于人耳。

现代文:门僧劝道: 他的罪过自然应当处死,但这并非出自他的心愿,肯定是受别人指使而干的,请把他放了吧。

古文:愿释之。 休璟命解缚,其贼拜泣而去。

现代文:休璟命人解开了绳索,那个贼叩头致谢,哭哭啼啼地走了。

**古文:休璟谢其僧曰: 赖吾师,不然,死于二人之手。 **

现代文:休璟感谢门僧说: 幸亏师父相救,不然,我就死在这两个人的手下了。

**古文:僧曰: 此盖相国之福也,岂所能为哉? **

现代文:门僧说: 这全是相国的福份呀,哪是我所能够救得了呢。

**古文:休璟有表弟卢轸,在荆门,有术士告之: 君将有灾戾,当求一善禳厌者为,庶可矣。 **

现代文:休璟有个表弟叫卢轸,住在荆门,有位术士告诉他: 你要有灾难,应当求一位擅长禳厌之术的人给你驱除,可能会有救的。

古文:轸素知其僧,因致书于休璟,请求之。

现代文:卢轸早就知道表哥家里有这么个僧人,便给休璟写信,请他求求这个僧人。

**古文:僧即以书付休璟曰: 事在其中耳。 **

现代文:门僧便把一封信交给休璟,对他说: 你所求的事,就在这里面。

古文:及书达荆州,而轸已卒。

现代文:等这封信送到荆州时,卢轸已经死了。

古文:其家开视其书,徒见一幅之纸,并无有文字焉。

现代文:他家里的人打开这封信看时,只见有一张白纸,纸上并没有文字。

古文:休璟益奇之。

现代文:休璟更加以为门僧是位奇人。

古文:后数年,其僧遁去,竟不知其所适。

现代文:过了几年,这位僧人隐遁而去,不知他究竟去了什么地方。

古文:仪光禅师

现代文:仪光禅师

古文:长安青龙寺仪光禅师,本唐室之族也。

现代文:长安青龙寺的仪光禅师,本是唐朝皇室的成员。

古文:父瑯琊王,与越王起兵,伐天后,不克而死。

现代文:其父瑯琊王与越王起兵,讨伐则天皇后,未能成功而死亡。

古文:天后诛其族无遗。

现代文:则天皇后诛灭其全家,不允许遗漏一个。

古文:惟禅师方在襁褓,乳母抱而逃之。

现代文:唯独禅师当时正在襁褓之中,奶妈抱着他跑掉了。

古文:其后数岁,天后闻瑯琊王有子在人间,购之愈急。

现代文:事后几年,则天皇后听说琅琊王有个儿子还活在人间,悬赏捉拿,十分紧急。

古文:乳母将至岐州界中,鬻女工以自给。

现代文:奶妈把他带到岐州境内,靠卖女工维持生活。

古文:时禅师年已八岁矣,聪慧出类,状貌不凡。

现代文:当时禅师已经八岁了,天资聪明,出类拔萃,相貌也非常出众。

古文:乳母恐以貌取而败,大忧之。

现代文:奶妈深恐因为相貌特出而败露。

古文:乃求钱为造衣服,又置钱二百于腰下,于桑野中,具告以其本末。

现代文:非常担忧,便弄钱给他做了套新衣服,又在他腰下放二百个钱,带他到荒郊野外去,把事情的真实经过都告诉了他。

古文:泣而谓曰: 吾养汝已八年矣,亡命无所不至。

现代文:奶妈一面抽泣一面对他说: 我已养活你八年了,为了逃命无所不至。

古文:今汝已长,而天后之敕访不止,恐事泄之后,汝与吾俱死。

现代文:如今你已长大,而则天皇后又不住地下令打听你的下落,我怕事情泄露后,你与我都得死。

**古文:今汝聪颖过人,可以自立,吾亦从此逝矣。 **

现代文:如今你聪明过人,可以自立了,我也要从此销声匿迹了。

古文:乳母因与流涕而决,禅师亦号恸不自胜,方知其所出。乳母既去,师莫知其所之。

现代文:奶妈便与他流着眼泪告别了,禅师也嚎啕大哭悲痛不已。刚刚知道自己的出身,奶妈就离去了,禅师不知道自己该往何处去。

古文:乃行至逆旅,与诸儿戏。

现代文:他信步而行。到了一家客店,便与小孩们一起玩了起来。

古文:有郡守夫人者,之夫任处,方息于逆旅,见禅师与诸儿戏,状貌异于人,因怜之。

现代文:有位郡守的夫人要到丈夫任职的地方去,正在这家客店休息,看到禅师与几个小孩玩,见他相貌不同于常人,便很喜欢他。

古文:召而谓曰: 郎家何在?

现代文:夫人招呼他到面前,对他说: 你家住在什么地方?

**古文:而独行在此耶? **

现代文:怎么一个人走到这里来了呢?

**古文:师伪答曰: 庄临于此,有时而戏。 **

现代文:禅师撒谎答道: 我们村庄离这里很近,时常来这里玩。

古文:夫人食之,又赐钱五百。

现代文:夫人给他东西吃又送给他五百个钱。

古文:师虽幼而有识,恐人取其钱,乃尽解衣,置之于腰下。

现代文:禅师虽然年幼却很有见识,害怕别人拿他的钱,便把衣服解开,都放在腰下了。

古文:时日已晚,乃寻小径,将投村野。

现代文:天已经晚了,他就沿着小路往前走,想找个村庄投宿。

**古文:遇一老僧独行,而呼师曰: 小子,汝今一身,家已破灭,将何所适? **

现代文:走着走着,遇见一位老僧一个人赶路。老僧招呼禅师道: 小子,你现在只身一人,家已经破灭了,要到什么地方去?

**古文:禅师惊愕伫立,老僧又曰: 出家闲旷,且无忧畏,小子汝欲之乎? **

现代文:禅师吃惊地停下,老僧又说: 出家为僧悠闲自在,无忧无虑又无所畏惧。小子,你想出家吗?

**古文:师曰: 是所愿也。 **

现代文:禅师说: 这正是我的心愿。

古文:老僧因携其手,至桑阴下,令礼十方诸佛已,因削其发。

现代文:老僧便拉着他的手,到了一棵桑树下面,令他向十方诸佛行完了礼,剃光了他头发。

古文:又解衣装,出袈裟,令服之。大小称其体,因教其披著之法。

现代文:老僧又解开自己的衣服包,取出一领袈裟让他穿上,见大小正好合体,于是又教给他穿着的方法。

古文:禅师既披法服,执持收掩,有如旧僧焉。

现代文:只见禅师执持收掩、熟练自如,有如老僧人一般。

**古文:老僧喜曰: 此习性使之然。 **

现代文:老僧十分欢喜,说: 这是你的习性使你能够这样的。

**古文:其僧将行,因指东北曰: 去此数里有伽蓝,汝直诣彼,谒寺主云,我使尔为其弟子也。 **

现代文:老僧要走,便指着东北方向说: 离此数里有座寺院,你可直接到那里去谒见寺主,就说我让你给他当弟子的。

古文:言毕,老僧已亡矣。

现代文:说完,老僧已经不见了。

古文:方知是圣像也。

现代文:这才知道老僧原来是佛圣的化形。

古文:师如言趣寺,寺主骇其所以,因留之。

现代文:禅师照他说的到了寺院,寺主听了他来历十分惊讶,于是收留了他。

古文:向十年,禅师已洞晓经律,定于禅寂。

现代文:不足十年,禅师便已通晓了佛教的经律,能够定于禅寂。

古文:遇唐室中兴,求瑯琊王后,师方谓寺僧言之,寺僧大骇。

现代文:李唐皇室中兴后,到处寻求瑯琊的后代,禅师这才将自己的身世告诉了同寺的僧人,僧人们听了大为震惊。

古文:因出诣岐州李使君,师从父也,见之悲喜。

现代文:禅师离开寺院到了岐州李使君处,把他当作伯父叔父李太守见到他又悲又喜。

古文:闵舍之于家,欲以状闻,师固请不可。

现代文:便让他住在自己家里,太守要把他的情况奏闻皇上,禅师坚决不同意。

古文:使君有女,年与禅师侔,见禅师悦之,愿致款曲,师不许。

现代文:太守有个女儿,年龄与禅师相同,见到禅师后非常喜欢他,愿意向他表白心情,禅师没有答应。

古文:月余,会使君夫人出,女盛服多将使者来逼之。

现代文:一个多月后,赶上使君夫人外出,女儿便盛妆打扮,打发许多人来逼迫禅师就范。

古文:师固拒万端,终不肯。

现代文:禅师万般推辞,始终不肯。

古文:师绐曰,身不洁净,沐浴待命。

现代文:后来他谎称身上不干净,等沐浴完了再从命。

古文:女许诺,方令沐汤。

现代文:女儿同意了他谎言,就让他去沐浴。

古文:师候女出,因之噤门。

现代文:禅师等女儿出去之后,便在屋里把门插死了。

古文:女还排户,不果入。

现代文:女儿回来推门,结果没有推开,进不去。

**古文:自牖窥之,师方持削发刀,顾而言曰: 以有此根,故为欲逼,今既除此,何逼之为。 **

现代文:从窗户上窥视时。见禅师手里拿着削发刀,回头看着她说: 只为有此祸根,招来欲火相逼,如今除掉这个祸根,还逼我作啥。

古文:女惧,止之不可。

现代文:女儿见此十分恐惧,又制止不了他。

古文:遂断其根,弃于地,而师亦气绝。

现代文:禅师于是断其根,弃之于地,而禅师也休克过去了。

古文:户既闭,不可开,女惶惑不知所出。

现代文:门已关得紧紧的,打不开,女儿惶惑不知所措。

古文:俄而府君夫人到,女言其情。

现代文:一会儿,太守夫人回来了,女儿对她讲述了详情。

古文:使君令破户,师已复苏。

现代文:太守命人捣碎了房门,禅师已经苏醒过来。

古文:命良医至,以火烧地既赤,苦酒沃之,坐师于燃地,傅以膏,数月疾愈。

现代文:太守又命人请来了良医。医生用火把地烧红了,浇上了苦酒,把禅师坐在燃烧着的地上,然后给他敷上了药膏。

古文:使君奏禅师是瑯琊王子。

现代文:几个月之后痊愈了,使君便奏禀皇上禅师是瑯琊王的儿子。

古文:有敕,命驿置至京,引见慰问,赏赐优给,复以为王。

现代文:皇上敕命将禅师通过驿站送到京都,到了京都即被引见慰问,赏赐给他优厚的待遇,又让他当了王爷。

**古文:禅师曰: 父母非命,鄙身残毁,今还俗为王,不愿也。 **

现代文:禅师说: 父母死于非命,自己的身体已经残毁,如今还俗为王,不合自己的心愿。

古文:中宗降敕,令禅师广领徒众,寻山置兰若,恣听之。

现代文:中宗皇帝于是降旨,数令禅师广收门徒,选择名山建造寺庙,所有这些事宜都要听从禅师的意愿。

古文:禅师性好终南山,因居于兴法寺。

现代文:禅师生性喜爱终南山,于是住进了兴法寺。

古文:又于诸谷口,造禅庵兰若凡数处,或入山数十里。从者僧俗常数千人,迎候瞻侍,甚于卿相。

现代文:又在各个谷口建造尼庵寺庙许多处,有的则建造在几十里的深山里,跟从禅师的僧人与俗众常常多达几千人,其迎候瞻侍之盛况,超过公卿将相。

古文:禅师既证道果,常先言将来事,是以人益归之。

现代文:禅师既已证果得道,常常预言未来的事情,人们因此更乐于归顺于他。

古文:开元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三日,无疾而终。

现代文:开元二十三年六月二十三日,禅师无病而死。

古文:先告弟子以修身护戒之事,言甚切至。

现代文:死前他告诫弟子们关于刻苦修身与维护戒规的事宜,言辞十分恳切。

古文:因卧,头指北方,足指南方,以手承头,右肋在下,遂亡。

现代文:说完之后便躺倒了,头向北方,脚向南方,以手托着脑袋,身体右侧朝下,躺好之后就死了。

古文:遗命葬于少陵原之南面,凿原为室而封之。

现代文:他留下遗嘱,让把他安葬在少陵原的南面。要在少陵原上挖成墓穴,将遗体封闭在里面。

古文:柩将发,异香芬馥,状貌一如生焉。

现代文:送葬的那天,灵柩要出发时,他的遗体散发出浓郁的芳香,相貌与活着的时候一模一样。

古文:车出城门,忽有白鹤数百,鸣舞于空中,五色彩云,徘徊覆车,而行数十里。

现代文:灵车出城门后,突然有几百只白鹤,在空中起舞悲鸣,五颜六色的彩云飘来飘去地遮扶着灵车,这样走了几十里。

古文:所封之处,遂建天宝寺,弟子辈留而守之。

现代文:就在封存禅师遗体的墓地旁边,建造了一座天宝寺,弟子们住在那里守护着他。

古文:玄览

现代文:玄览

古文:唐大历末,禅师玄览住荆州陟屺寺。

现代文:唐朝大历末年,禅师玄览住在荆州的陟屺寺。

古文:道高有风韵,人不可得而亲。

现代文:道业高又有风韵,人们很难跟他亲近。

古文:张璪常画古松于斋壁,符载赞之。

现代文:为了赞扬他的道业和人品,在他住处的墙上,有张垍画的古松,符载撰写的赞文,还有卫象题写的诗。

古文:卫象诗之,亦一时三绝也。

现代文:这三样东西也算是一时的三绝。

古文:悉加垩焉。

现代文:玄览却把他们统统涂掉了。

**古文:人问其故,曰: 无事疥吾壁也。 **

现代文:别人问他为什么要涂掉,他说: 他们这是无缘无故使我墙上生疥疮。

古文:僧那即其甥,为寺之患,发瓦探鷇,坏墙熏鼠。

现代文:僧那是他的外甥,是寺庙里的一个祸患,不是揭开房瓦掏家雀,就是刨墙挖洞熏老鼠。

古文:览未尝责之。

现代文:但是玄览却从不责备他。

古文:有弟子义诠,布衣一食。

现代文:有个弟子叫义诠,穿的是布制衣衫,一天只吃一顿饭,严守教规,刻苦修练。

古文:览亦不称之。

现代文:玄览对他从不称赞。

古文:或有怪之,乃题诗于竹上曰: 欲知吾道廓,不与物情违。

现代文:有人责怪他,他便在竹竿上题诗道: 欲知吾道廓,不与物情违。

**古文: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 **

现代文:大海纵鱼跃,长空任鸟飞。

**古文:忽一夕,有一梵僧,排户而进曰: 和尚速作道场。 **

现代文:一天晚上突然来了个梵僧,推门进屋道: 和尚,速速去作道场!

**古文:览言:有为之事,吾未常作。 **

现代文:玄览说: 凡属有所作为的事情,我是轻易不做的。

**古文:僧熟视而出,反手阖户,门扃如旧。览笑谓左右曰: 吾将归矣。 **

现代文:这位僧人打量他一番就出去了,他反手带上了房门,但门内的插关却跟原来插的一样。玄览对身边的人说: 我要回去了。

古文:遂遽浴讫,隐几而化。

现代文:于是急忙洗浴完毕,倚着几案死了。

古文:法将

现代文:法将

古文:长安有讲涅槃经僧曰法将,聪明多识,声名籍甚。

现代文:长安有个讲《涅槃经》的僧人叫法将,天资聪明,学识广博,名声很大。

古文:所在日讲,僧徒归之如市。

现代文:他每天讲经的时候,僧徒们纷纷前来听讲,就像赶集那样人多。

古文:法将僧到襄阳。

现代文:法将到了襄阳。

古文:襄阳有客僧,不持僧法,饮酒食肉,体貌至肥,所与交。不择人。

现代文:襄阳有一个客僧,不守佛教的戒规,又喝酒又吃肉,身体很肥胖,与人交际也不选择对象,什么人都跟他来往。

古文:僧徒鄙之。

现代文:僧徒们都很鄙视他。

古文:见法将至,众僧迎而重之,居处精华,尽心接待。

现代文:法将到来时,众僧隆重欢迎,安排给他最好的住处,热诚地接待他。

古文:客僧忽持斗酒及一蒸狘来造法将。

现代文:有一天,客僧拿着一斗酒与一只蒸熟的小猪,突然闯到法将面前。

古文:法将方与道俗正开义理,共志心听之。

现代文:法将正在给僧人及几个没有出家的教徒讲解佛教义理,大家在专心致志地听讲。

**古文:客僧迳持酒肴,谓法将曰: 讲说劳苦,且止说经,与我共此酒肉。 **

现代文:客僧明晃晃的举着酒与菜肴,对法将说: 讲说得太劳累了,暂且停止说经。与我来共同饮酒吃肉。

古文:法将惊惧,但为推让。

现代文:法将又惊又怕,一个劲儿地往外推。

古文:客僧因坐门下,以手擘狘襄而餐之,举酒满引而饮之。

现代文:客僧便坐在门外台阶下面,用手撕开小猪吃了起来,举起满满的酒杯就喝。

古文:斯须,酒肉皆尽,因登其床且寝。

现代文:不大一会儿,酒与肉全部吃进去了。然后爬上他的床就睡着了。

**古文:既夕,讲经僧方诵涅经,醉僧起曰: 善哉妙诵,然我亦尝诵之。 **

现代文:到了晚上,法将正在念诵《涅槃经》,喝醉了的客僧起床说: 善哉善哉!实在是美妙的念诵!然而当年我也曾这么念诵过。

古文:因取少草,布西墙下,露坐草中,因讲涅槃经,言词明白,落落可听。

现代文:他拿一把干草,铺在西面墙根下,露天坐在干草上,也讲说起《涅槃经》来,言词流畅明白,听得清清楚楚。

古文:讲僧因辍诵听之,每至义理深微,常不能解处,闻醉僧诵过经,心自开解。

现代文:法将于是停止了念诵,用心听他讲说,每到义理深奥微妙、自己过去不能理解的地方,听了他的讲说之后,心中顿然领悟。

古文:比天方曙,遂终涅槃经四十卷。

现代文:到天刚亮的时候,客僧讲诵完了《涅槃经》四十卷。

古文:法将生平所疑,一朝散释都尽。

现代文:法将平时感到疑难的地方,一下子都解释清楚了。

古文:法将方庆希有,布座礼之,比及举头,醉僧已灭。

现代文:法将正要让座行礼,祝贺他稀世少有的本领,但等他抬起头来时,客僧已经无影无踪了。

古文:诸处寻访,不知所之。

现代文:他四处寻访,不知道他去了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