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七·神仙二十七

古文:唐若山司命君玄真子刘白云

现代文:唐若山司命君玄真子刘白云

古文:唐若山

现代文:唐若山

古文:唐若山,鲁郡人也。

现代文:唐若山是鲁郡人。

古文:唐先天中,历官尚书郎,连典剧郡。

现代文:唐玄宗先天年间,做过尚书郎,连续治理过大郡。

古文:开元中,出为润州,颇有惠政,远近称之。

现代文:开元年间,他出任润州刺史,做了许多仁惠的政事,远近都称颂他。

古文:若山尝好长生之道。

现代文:唐若山喜欢长生不老之道。

古文:弟若水,为衡岳道士,得胎元谷神之要。

现代文:他的弟弟唐若水是衡山的道士,懂得道家胎元、谷神等修炼要旨。

古文:尝徵入内殿,寻恳求归山。诏许之。

现代文:他曾经应召进入皇宫,不久又恳求回山,皇帝下诏允许他回去。

古文:若山素好方术,所至之处,必会炉鼎之客,虽术用无取者,皆礼而接之。

现代文:唐若山平常喜欢道教的方术。他走到哪里,一定要会见一下那里的炼丹人士。即使是道术上没有可取之处的,他也以礼相待。

古文:家财迨尽,俸禄所入,未尝有余。

现代文:他的家财几乎用尽,他的俸禄收入,不曾有过剩余。

古文:金石所费,不知纪极。

现代文:炼丹的费用,不计其数。

古文:晚岁尤笃志焉。

现代文:到了晚年,他对长生之道更加笃诚。

古文:润之府库官钱,亦以市药。

现代文:润州府库里的公款,他也用来买药炼丹。

古文:宾佐骨肉,每加切谏,若山俱不听纳。

现代文:宾客僚属和骨肉亲人,常常恳切地劝他不要这样,他都不听。

古文:一日,有老叟,形容羸瘠,状貌枯槁,诣款谒。自言有长生之道。

现代文:一天,有一个瘦弱憔悴的老头,来谒见,自己说有长生不老之道。

古文:见者皆笑其衰迈。

现代文:见到的人都笑这老头衰朽老迈。

古文:若山见之,尽礼回敬,留止月余。

现代文:唐若山见了他却非常尊敬,留他住了一个多月。

古文:所论皆非丹石之要。

现代文:老头谈论的,全都不是炼丹方面的事。

古文:若山博采方诀,歌诵图记,无不研究。

现代文:唐若山广泛搜集秘方口诀,用歌诀和绘图的形式记录下来,十分用心研究。

古文:问叟所长,皆蔑如也。复好肥鲜美酒,珍馔品膳。

现代文:他问老头善长什么,老头对这些炼丹之类的方术一概瞧不起,又喜欢鱼肉美酒,美味饭食。

古文:虽瘦削老叟,而所食敌三四人。

现代文:虽然是一个很瘦削的老头,而吃起饭来能比得上三四个人。

古文:若山敬奉承事,曾无倦色。

现代文:唐若山敬奉他,为他做事,竟丝毫没有厌倦的表现。

古文:一夕,从容谓若山曰: 君家百口,所给常若不足。

现代文:一天晚上,老头从容地对唐若山说: 你家有一百来口人,资财的供应常常如此不足。

古文:贵为方伯,力尚多缺;一旦居闲,何以为赡?

现代文:你贵为一方的长官,财力还差这么多,一旦罢官闲居,凭什么吃饭穿衣?

**古文:况帑藏钱帛,颇有侵用。诚为君忧之。 **

现代文:何况府库里的银两钱帛,你也侵用了许多,我实在是为你担忧。

古文:若山惊曰: 某理此且久,将有交代,亦常为忧,而计无所出。

现代文:唐若山吃惊地说: 我治理这个州已经很久了,离任时必将有个交代。我也常常为此发愁,但也想不出来好办法。

**古文:若缘此受谴,固所甘心;但虑一家有冻馁之苦耳。 叟曰: 无多虑也。 **

现代文:如果因此受惩罚,本来是自作自受心甘情愿的,只是担心一家人要有挨饿受冻之苦了。 老头说: 不要多虑。

古文:促命酒,连举数杯。

现代文:老头催他快摆上酒来,连饮了几杯。

古文:若山饮酒素少,是日亦挹三四爵,殊不觉醉,心甚异之。

现代文:唐若山喝酒一向很少,这一天也干了好几杯。竟不觉得有醉意,心里很是惊奇。

**古文:是夜月甚明朗,徐步庭下,良久谓若山曰: 可命一仆,运铛釜铁器辈数事于药室间,使仆布席垒炉。 **

现代文:这天夜里月光很明亮,两个人徐徐走到院子里。许久,老头对唐若山说: 可派一个仆人,把锅等铁器运到药室里去。 唐若山就派仆人在药室布置坐席,砌起炉灶。

**古文:曰: 鼎铛之属为二聚,炽炭加之,烘然如窑,不可向视。 **

现代文:老头又说: 铁锅之类分为两处,锅底下放上燃烧的火炭,烘烤得铁锅就像砖窑,让人不敢看它。

古文:叟于腰间解小瓠,出二丹丸,各投其一,阖扉而出。

现代文:这时老头从腰间解下一个小葫芦,从葫芦里取出两丸丹药,往两口铁锅里各扔了一丸。

古文:谓若山曰: 子有道骨,法当度世,加以笃尚正直,性无忿恚。仙家尤重此行。

现代文:关门出来,老头对唐若山说: 你有道骨,理应引渡你超脱人世,加上你诚实正直,生性不爱发怒,仙家特别器重这样的品行。

古文:吾太上真人也,游观人间,以度有心之士。

现代文:我是太上真人,到人间游观,以便超渡那些有心之人。

古文:悯子勤志,故来相度耳。

现代文:同情你又勤奋又有毅力,所以就来超渡你。

古文:吾所化黄白之物,一以留遗子孙,旁济贫乏。一以支纳帑藏,无贻后忧。

现代文:我所变成的黄金白银,一部分用来留给你的子孙,也可以救济别的穷人;一部分用来支付你侵用的府库里的银两,不要留下后忧。

古文:便可命棹游江,为去世之计。

现代文:这样就可以驾船游江一一这是使你摆脱世俗的计策。

**古文:翌日相待于中流也。 **

现代文:明天我在江心等你。

古文:言讫,失其所在。

现代文:说完,老头就忽然不见了。

古文:若山凌晨开阅,所化之物,烂然照屋。

现代文:第二天早晨,唐若山打开药室一看,昨天所化的东西,光灿灿地把屋子照得通亮。

古文:复扃闭之,即与宾客三五人,整棹浮江,将游金山寺。

现代文:他又关上门,就和三五位宾客一起登船漂游在江面上,要到金山寺去游览。

古文:既及中流,江雾晦冥,咫尺不辨。

现代文:到了江心之后,江上的大雾很重,咫尺之间也看不清东西。

古文:若山独见老叟,棹渔舟,直抵舫侧,揖若山入渔舟中,超然而去。

现代文:只有唐若山看到了那位老头。老头驾着一条渔船,直接来到唐若山的船旁,请唐若山到渔船上去。于是唐若山超然而去。

古文:久之,风波稍定,昏雾开霁。已失若山矣。

现代文:过了些时候,风波稍微平静下来,大雾散去,人们才发现唐若山不见了。

古文:郡中几案间,得若山诀别之书指挥家事;又得遗表,因以奏闻。

现代文:在郡中的几案之间,得到了唐若山诀别的书信,那上面写的全都是如何处理家事。

古文:其大旨:以 世禄暂荣,浮生难保,惟登真脱屣,可以后天为期。

现代文:又得到了一份奏章,人们就把奏章报送给皇上。奏章的大意是: 因为世禄是暂时的荣华,世事不定,生命短暂,人生是没有保障的,只有脱离世俗,成为神仙,才能长生不老。

古文:昔范丞相泛舟五湖,是知其主不堪同乐也;张留侯去师四皓,是畏其主不可久存也。

现代文:以前丞相范蠡驾船泛在五湖之间,是知道他的主子不能和他同乐;留侯张良学习 四皓 而隐去,是怕他的主子不能长久存在下去。

古文:二子之去,与臣不同。

现代文:这二人的离去,和我不一样。

古文:臣运属休明,累叨荣爵,早悟升沉之理,深知止足之规,栖心玄关,偶得丹诀。黄金可作,信淮王之昔言;白日可廷,察真经之妙用。

现代文:我的运气很好,赶上了清明盛世,连连受到皇上恩赐的爵位。早就悟到了升沉的道理,深深懂得止步的规矩。我潜心于入道之门,偶然得到了炼丹的秘诀,我相信淮南王以前说过的话,黄金是可以做出来的。察看真经的妙用,白日可以延长。

古文:既得之矣,余复何求。

现代文:明白了这种道理,其余的还追求什么呢?

古文:是用挥手红尘,腾神碧海。扶桑在望,蓬岛非遥。

现代文:因此我挥手告别尘世,在大海里神游,可望见扶桑,离蓬莱仙岛也就不远了。

**古文:遐瞻帝阍,不胜犬马恋主之至。 **

现代文:我遥望皇上的城门,心中不胜犬马留恋主人的感情。

古文:唐玄宗省表异之,遽命优恤其家。促召唐若水,与内臣赍诏,于江表海滨寻访,杳无音尘矣。

现代文:唐玄宗看了奏章感到奇怪,急忙下令丰厚地抚恤唐若山的家属,催人把唐若水找来,让唐若水和内臣们一起,拿着皇帝的诏令,在江边海滨到处寻访。但是杳无音信。

古文:其后二十年,有若山旧吏自浙西奉使淮南,于鱼市中见若山鬻鱼于肆,混同常人。

现代文:此后二十年,有一个唐若山的旧部下从浙西奉使到淮南去,在鱼市上见到唐若山在鱼肆里卖鱼,和平常人一样。

古文:睨其吏而延之入陋巷中,萦回数百步,乃及华第。

现代文:唐若山见到了他的属下,他把属下请到了一条陋巷中,曲曲折折走了几百步,来到一所漂亮的府第。

古文:止吏与食,哀其久贫,命市铁二十梃,明日复与相遇,已化金矣,尽以遗之。

现代文:他让属下在此休息,并给属下饭吃。他可怜属下长期受穷,让属下买了二十根铁棒。第二天,属下又遇到他,铁就全都变成金子了。

古文:吏姓刘,今刘子孙世居金陵,亦有修道者。

现代文:他把这些金子全赠给属下。他的这个属下姓刘。现在,姓刘的子孙世代居住在金陵,也有修道的。

古文:又相国李绅,字公垂,常习业于华山,山斋粮尽,徒步出谷,求粮于远方。

现代文:另外,相国李绅,字公垂,曾经在华山研习学业,粮食用尽了,就徒步走出山谷,到远方寻粮食。

古文:迨暮方还,忽暴雨至,避于巨岩之下,雨之所沾若浼焉。

现代文:天将黑的时候才回来,忽然回来了暴风雨。他在一块巨石下避雨。雨湿的地方像污泥。

古文:既及岩下,见一道士,舣舟于石上,一村童拥楫而立,与之揖。

现代文:到了岩下之后,他见到一位道士。那道士的船停靠在石头上,一位村童拿着桨立在船头。

**古文:道士笑曰: 公垂在此耶! **

现代文:李绅向道士一揖,道士笑道: 公垂在这里吗?

古文:言语若深交,而素未相识。

现代文:话说得像老朋友似的。但是他们从来不相识。

**古文:因问绅曰: 颇知唐若山乎? **

现代文:于是道士问李绅: 你知道唐若山吗?

**古文:对曰: 常览国史,见若山得道之事,每景仰焉。 **

现代文:李绅回答说: 我曾经在《国史》里见过他得道成仙之事,常常景仰他。

古文:道士曰: 余即若山也。

现代文:道士说: 我就是唐若山。

**古文:将游蓬莱,偶值江雾,维舟于此,与公垂曩昔之分,得暂相遇。讵忘之耶? **

现代文:我要到蓬莱去游览,偶尔遇上江雾,把船停在这里。我和你李公垂以前有过一段缘分,所以才能在这里暂时相遇,难道你忘了吗?

古文:乃携绅登舟。

现代文:于是道士拉着李绅上船。

古文:江雾已霁,山峰如昼,月光皎然。

现代文:这时候江雾已散去,山峰像白天一样,月光皎洁明亮。

古文:其舟凌空泛泛而行,俄顷已达蓬岛。

现代文:那船在空中泛泛地行驶,不一会儿已经来到蓬莱岛。

古文:金楼玉堂,森列天表。

现代文:金碧辉煌的楼堂殿阁,林立在天上。

古文:神仙数人,皆旧友也。

现代文:有几位神仙都是老朋友,要留住他们。

**古文:将留连之。中有一人曰: 公垂方欲佐国理务,数毕乃还耳。 **

现代文:其中有一个神仙说: 李公垂正要辅佐国家参理政事,命中注定要做完这些事才能回来。

古文:绅亦务经济之志,未欲栖止。

现代文:李绅也确有以经国济民为务的大志,不想留住这里。

古文:众仙复命若山送归华山。

现代文:众神仙又让唐若山把他送回华山。

古文:后果入相,连秉旌钺。

现代文:后来李绅果然做了宰相,连续多年执掌军、政大权。

古文:去世之后,亦将复登仙品矣。

现代文:去世之后,他也将登上仙品。

古文:司命君

现代文:司命君

古文:司命君者,常生于民间。

现代文:司命君,常常生活在民间。

古文:幼小之时,与唐元瑰同学。

现代文:他幼小的时候,与唐元瑰是同学。

古文:元瑰云:君家世奉道。晨夕香烛,持《高上消灾经》、《老君枕中经》,累有祥异,奇香瑞云,生于庭宇。

现代文:唐元瑰说:司命君家世世代代信奉道教,早晚要点香和蜡烛,念《高上消灾经》和《老君枕中经》,经常有祥瑞的奇异景象出现,奇异的香气和祥瑞的云霞出现在庭院殿宇之间。

古文:母因梦天人满空,皆长丈余,麾旆旌盖,荫其居宅。有黄光照其身,若金色,因孕之而生。

现代文:他的母亲由于梦见满天都是一丈多高的仙人,旌旗车盖遮蔽了他们家的宅院,有一道黄色的光照在她身上,那光像金子的颜色,于是她怀了孕生下司命君。

古文:生即张目开口,若笑之容。

现代文:司命君生下来就睁着眼张着口,像要笑的样子。

古文:幼而颖悟,诵习诗书,元瑰所不及。

现代文:他从小聪明颖悟,诵读诗书,元瑰比不上他。

古文:十五六岁,忽不知所之,盖游天下寻师访道矣。

现代文:他十五六岁的时候,忽然不知去哪里了,大概是周游天下寻师访道去了。

古文:不知师何人,得神仙之诀。

现代文:不知他的老师是谁。但他得到了成仙得道的秘诀。

古文:宝应二年。元瑰为御史,充河南道采访使,至郑州郊外,忽与君相见。

现代文:宝应二年,元瑰是御史,充当河南道的采访使,来到郑州的郊外,忽然与司命君相遇。

古文:君衣服褴褛,容貌憔悴。

现代文:司命君的衣服很破烂,脸色很憔悴。

古文:元瑰深悯之,与语叙旧。问其所学。

现代文:唐元瑰很可怜他,和他说话叙旧,问他学的是什么学业。

**古文:曰: 相别之后,但修真而已。 **

现代文:他说,相别之后,他只是修真养性而已。

古文:邀元瑰过甚家,留骑从于旅次相候。

现代文:他请元瑰到他家里去看看,把马匹和随从留在客栈里等候。

古文:君与元瑰同往,引入市侧,门巷低小,从者一两人。

现代文:司命君陪元瑰一起前往。他把元瑰领到市区的一侧,来到一户低小的门前。随从只有一两个人。

古文:才入,外门便闭,从者不得入。

现代文:二人刚走进门,外边的门便关上了,随从不能进入。

古文:第二门稍宽广。

现代文:第二道门略加宽广。

古文:又入一门,屋宇甚大。

现代文:又进了一门,是一所很大的屋子。

古文:揖元瑰于门下。先入为席,良久出迎。

现代文:司令君请元瑰先在门外稍候,自己先进去摆放坐席,老半天才出来迎接元瑰。

古文:元瑰见其容状伟烁,可年二十许,云冠霞衣,左右玉童侍女三五十辈,皆非世所有。

现代文:元瑰发现司命君的容貌变得光彩焕发,只有二十来岁的样子,顶云冠披霞衣,左右两边的玉童侍女有三五十名,都不是人世间所能有的。

古文:元瑰莫之测。

现代文:元瑰不知这是怎么回事。

古文:相引升堂,所设馔食珍美,器皿瑰异,虽王者宴赐,亦所不及。

现代文:司命君把元瑰领到正堂,摆设上来的山珍海味和瑰丽奇异的器皿,即使是帝王家的宴席也是比不上的。

古文:彻馔命酒。

现代文:饭饱之后开始饮酒。

**古文:君与妻同坐。乃曰: 不可令侍御独坐。 **

现代文:司命君与自己的妻子坐在一起,就说: 不能让你自己独坐。

古文:即召一人,坐于元瑰之侧。

现代文:就叫来一个坐在元瑰的身边。

古文:元瑰视之,乃其妻也。

现代文:元瑰一看,竟是自己的妻子。

古文:奏乐酣饮,既醉各散,终不及相问言情。

现代文:于是奏乐畅饮,大醉之后各自散去,到底没来得及述说旧情。

古文:迟明告别,君赠元瑰金尺玉鞭。

现代文:天将亮的时候告别,司命君送给元瑰一把金尺和一把玉鞭。

古文:出门行数里,因使人访其处,无复踪迹矣。

现代文:出门走了几里,元瑰就让人打听他来时的那个地方,那地方已经没有踪迹了。

**古文:及还京,问其妻 曾有异事乎? **

现代文:等到回到京城,他问妻子曾经有过异常的事吗?

古文:具言: 某日昏然思睡,有黑衣人来,称司命君召,某便随去。

现代文:妻子说: 有一天我昏沉沉地想睡觉,来了一个穿黑衣服的人,说司命君让我去,我就跟着他去了。

**古文:既至司命宫中,见与君同饮。 **

现代文:到了司命君宫中之后,是他和你一块喝酒。

古文:所见历然皆同,不谬。

现代文:她所见到的,和元瑰见到的一样。

古文:后十年。

现代文:可见这件事是确实的。

古文:元瑰奉使江岭,又于江西泊舟,见君在岸上。

现代文:十年之后,元瑰奉命出使江岭去,又在江西停船,看到司命君在岸上。

古文:邀入一草堂,又到仙境。留连饮馔,但音乐侍卫,稍多于前,皆非旧人矣。

现代文:司命君请他来到一所草堂,又来到了仙境,又留他吃饭,只是音乐侍卫人员略多于前一次,全都不是前一次的那些人。

古文:及散,赠元瑰一饮器,如玉非玉,不言其名。

现代文:等到散了席,司命君赠给唐元瑰一件饮器。饮器的质地像玉却不是玉。

古文:自此叙别,不复再见。

现代文:他也不说这东西叫什么名。

古文:亦不知司命所主何事,所修何道,品位仙秩,定何高卑,复何姓字耳。

现代文:从此话别,再没相见,也不知他主管的是什么事,修的是什么道。也不知他在仙界的品位高低,更不知他姓什么叫什么。

**古文:一日,有胡商诣东都所居,谓元瑰曰: 宅中有奇宝之气,愿得一见。 **

现代文:有一天,一位胡商到东都元瑰的住所里来,说: 你宅第中有奇宝的气象,希望能让我见识见识。

古文:元瑰以家物示之,皆非也。

现代文:元瑰把家里的东西拿出来给胡商看,全都不是。

古文:乃出司命所赠饮器与商。

现代文:于是他把司命君赠他的饮器拿出来给胡商看。

古文:起敬而后跪接之,捧而顿首曰: 此天帝流华宝爵耳。

现代文:胡商肃然起敬,跪下之后才把饮器接过去,捧着饮器点头说: 这是天帝的流华宝爵呀!

**古文:致于日中,则白气连天;承以玉盘,则红光照宜。 **

现代文:放到日光下,就能白气连天;放到盘子里,就能红光照室。

古文:即与元瑰就日试之,白气如云,郁勃径上,与天相接。

现代文:胡商立即就和元瑰就着日光试验。白气像云那样蒸蒸而上,与天连到一起。

古文:日夜更试之,此不谬也。

现代文:日夜交替着试验,说明这不是假货。

古文:此宝太上西北库中镇中华二十四宝也。顷年已旋降。

现代文:胡商说: 这件宝物是太上西北库中镇中华二十四宝之一,近年来已降回到人间来。

古文:今此第二十二宝。亦不久留于人间。即当飞去。

现代文:现在这宝物是第二十二宝,也不会在人间久留的,很快就该飞回去了。

古文:得此宝者。受福七世。

现代文:得到这个宝贝的人,七代人受到福佑。

古文:敬之哉。

现代文:一定要敬重它啊!

古文:元瑰以玉盘承之。夜视红光满室。

现代文:元瑰把它盛在玉盘里,夜间一看,满室都是红光。

古文:玄真子

现代文:玄真子

古文:玄真子姓张,名志和,会稽山阴人也。

现代文:玄真子姓张,名志和,是会稽山阴人。

古文:博学能文,擢进士第。

现代文:他博学多才,写得一手好的文章,考中了进士。

古文:善书。饮酒三斗不醉。

现代文:善于书画,喝三斗酒也不醉。

古文:守真养气,卧雪不寒,入水不濡。

现代文:他守本性养真气,躺在雪地上不冷,跳到水里去不沾湿。

古文:天下山水,皆所游览。

现代文:天下的山水,他全都游览过。

古文:鲁国公颜真卿与之友善。

现代文:鲁国公颜真卿和他是好朋友。

古文:真卿为湖州刺史,与门客会饮,乃唱和为渔父词,其首唱即志和之词,曰: 西塞山边白鸟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现代文:颜真卿在湖州任刺史时,他和门客们一起喝酒,就一唱一和地作《渔父》词,那头一首就是张志和的词。词是: 西塞山边白鸟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古文: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

现代文: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古文:真卿与陆鸿渐、徐士衡、李成矩共和二十五首,递相夸赏,而志和命丹青剪素,写景天词,须臾五本。

现代文:颜真卿与陆鸿渐、徐士衡、李成矩,一共和了二十五首,互相传递着夸赏。张志和让拿出来颜料和剪裁白绢,画《景天》词的词意,不一会儿就画出来五幅。

古文:花木禽鱼,山水景像,奇绝踪迹,今古无伦。

现代文:花鸟鱼虫,山水景象,笔法奇绝,今古无比。

古文:而真卿与诸客传玩,叹服不已。

现代文:颜真卿和客人们传着玩赏,赞不绝口。

古文:其后真卿东游平望驿,志和酒酣,为水戏,铺席于水上独坐,饮酌笑咏。

现代文:后来颜真卿东游平望驿,张志和喝酒喝到酣畅时,作水上游戏,把坐席铺在水面上,独自坐在上面饮笑吟唱。

古文:其席来去迟速,如刺舟声。

现代文:那坐席的来去快慢,就像撑船的声音。

古文:复有云鹤随覆其上。

现代文:接着又有云鹤跟随在他的头顶上。

古文:真卿亲宾参佐观者,莫不惊异。

现代文:颜真卿等在岸上观看的人们,没有不惊异的。

古文:寻于水上挥手,以谢真卿,上升而去。

现代文:不多时,张志和在水上挥手,向颜真卿表示谢意,然后便上升飞去。

古文:今犹有宝传其画在人间。

现代文:至今民间还留传着他的画,被视为珍宝。

古文:刘白云

现代文:刘白云

古文:刘白云者,扬州江都人也。

现代文:刘白云是扬州江都人。

古文:家富好义,有财帛,多以济人。

现代文:他家里富足,喜欢伸张正义。他所有的财帛,大多用来救济穷人。

古文:亦不知有阴功修行之事。

现代文:其实他并不知有阴德修行的事。

古文:忽在江都,遇一道士,自称为乐子长,家寓海陵。

现代文:忽然有一天他在江都遇见一位道士。道士自称是 乐子长 ,家住海陵。

**古文:曰: 子有仙頔天骨,而流浪尘土中,何也? **

现代文:道士对他说: 你有仙风道骨,却流落在尘世之中,为什么呢?

古文:因出袖中两卷书与之。

现代文:于是道士从袖中取出两卷书交给他。

**古文:白云捧书,开视篇目。方欲致谢,子长叹曰: 子先得变化,而后受道。此前定也。 **

现代文:他捧着书,翻开看那篇目,刚要致谢,乐子长叹道: 你得先有所变,然后才能得道,这是前世定的。

古文:乃指摘次第教之。

现代文:于是乐子长就按照次序教他。

古文:良久,失子长所在。

现代文:过了好长时间,乐子长忽然不见了。

古文:依而行之,能役致风雨,变化万物。

现代文:他按照乐子长教的办法去做,能役使风雨,变化万物。

古文:乃于襄州隔江一小山上化兵士数千人,于其中结紫云帐幄,天人侍卫,连月不散。

现代文:于是他在襄州隔江的一个小山上变化出几千名兵士来,在那里结构了紫云帐幄,由神仙侍卫,连月不散。

古文:节度使于頔疑其妖幻,使兵马使李西华引兵攻之。帐幄侍卫渐高,弓矢不能及。

现代文:节度使于頔怀疑这是妖幻,派兵马使李西华领兵攻打,帐幄和侍卫渐渐升高,用弓箭都射不到。

**古文:判官窦处约曰: 此幻术也,秽之即散。 **

现代文:判官窦处约说: 这是幻术,用污秽的东西可以把它驱散。

古文:乃取尸秽焚于其下,果然兵卫散去。

现代文:于是取来尸体等秽物在那下边燃烧。

古文:白云乘马与从者四十余人,走于汉水之上,蹙波起尘,如履平地,追之不得。

现代文:果然兵卫们散去了,刘白云骑着马和四十多名随从,奔跑在河水之上,水波上践起烟尘,就象奔跑在平地上,追也追不上。

**古文:谓追者曰: 我刘白云也。 **

现代文:他对追的人说: 我是刘白云。

古文:后于江西湖南,人多见之,弥更少年洁白。

现代文:后来在江西、湖南,很多人见过他,见他更年轻白净了。

古文:时湖南刺史王逊好道,白云时来郡中。

现代文:当时湖南刺史王逊喜欢道术,刘白云时常到郡中来。

**古文:忽一日别去,谓逊曰: 将往洪州,即与钟陵相见。 **

现代文:忽然有一天他告别离去,对王逊说: 我要到洪州去,咱们将在钟陵相见。

古文:一揖而行。

现代文:说完他作了一揖便走了。

古文:初不晓其旨。

现代文:起初王逊不明白他的意思。

古文:辰发灵川,午时已在湘潭。

现代文:他辰时从灵川出发,午时已到了湘潭。

古文:人多识者,验其所行,顷刻七百里矣。

现代文:很多人认识他,查验一下他走的路,顷刻之间就是七百里了。

古文:旬日,王逊果除洪州。

现代文:十天之后,王逊果然改任洪州刺史。

古文:到任后,白云亦来相访。

现代文:到任后,刘白云也来拜访。

古文:复于江都值乐真人。

现代文:刘白云又在江都遇到乐真人。

古文:曰: 尔周游人间,固有年矣。

现代文:乐真人说: 你周游人间,本来有年头了。

**古文:金液九丹之经,太上所敕,令授于尔,可选名岳福地炼而服之,千日之外,可以登云天矣。 **

现代文:金液九丹的经书,是太上赐给的,让我交给你,你可以选一个名山福地把丹炼出来吃下去,一千天之后便可以升天做神仙了。

古文:乾符中,犹在长安市卖药,人有识之者,但不可亲炙,无由师匠耳。

现代文:乾符年间,刘白云还在长安市上卖药。有人认识他,但不能和他亲热,没有机会向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