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一十一·画二

古文:宗测袁茜梁元帝陶弘景张僧繇高孝珩杨子华刘杀鬼郑法士阎立德阎立本薛稷尉迟乙僧王维李思训韩干

现代文:宗测袁茜梁元帝陶弘景张僧繇高孝珩杨子华刘杀鬼郑法士阎立德阎立本薛稷尉迟乙僧王维李思训韩干

古文:宗测

现代文:宗测

古文:南齐宗测字敬微,炳之孙也,代居江陵。

现代文:南齐宗测,字敬微,宗炳的孙子,他家世代居住在江陵。

古文:不应招辟。

现代文:宗测从不应召去做官。

古文:骠骑将军豫章王嶷请为参军,测答曰:何得谬伤海凫,横斤山木?

现代文:骠骑将军豫章王嶷请他任参军,他回答说:为什么要滥杀那些无辜的海鸟野鸡?

古文:性善书画。

现代文:为什么要去滥砍那些与人世无争的树木?

古文:传其祖业,志欲游名山。

现代文:宗测生来就爱好书法,绘画。他继承先人的书画事业,立志要游历名山大川。

古文:乃写祖炳所画《尚子平图》于壁。

现代文:他将祖父宗炳的遗作《尚子平图》,临摹在室内墙壁上。

古文:隐庐山,居炳旧宅。画阮籍遇孙登于行障上,坐卧对之。

现代文:宗测一生隐居在庐山祖父留下的旧宅里,将阮籍遇孙登的故事,画在室内的屏风上,终日或坐或躺在屏风前观看。

古文:又永业寺佛影台。

现代文:宗测还为永业寺的佛影台作过画。

古文:皆称臻绝。

现代文:人们都称赞宗测的画达到绝妙的境界。

古文:袁茜

现代文:袁茜

古文:齐袁茜,陈郡人。

现代文:袁茜,齐朝陈郡人。

古文:时南康郡守刘缯妹为鄱阳王妃,伉俪甚笃。

现代文:当时,南康郡守刘缯的妹妹嫁给鄱阳王为妃,夫妻俩很是相爱。

古文:王为齐明帝所诛。

现代文:后来,鄱阳王让齐明帝给杀害了。

古文:妃追伤过切,心用恍惚,遂成癔病。

现代文:刘缯的这个妹妹悲伤过重,心神恍惚,终于酿成了癔病。

古文:医所不疗。

现代文:请医生诊治怎么也治不好。

古文:袁茜善图写。画人面,与真无别。

现代文:听说袁茜擅长绘画,画的人像,跟真人没有什么两样。

古文:乃令画王形象,并图王平生所宠姬,共照镜,状如偶寝。密令媪奶示妃。

现代文:南康郡守就请袁茜绘画鄱阳王的形象,并将他平生所宠爱的姬妾画在他身边,共同照镜子,情形像要一块儿睡觉,让一个老奶仆悄悄地将这幅画拿给郡守的妹妹看。

古文:妃见乃唾之,因骂曰:斫老奴晚!

现代文:王妃看到后,啐一口,骂道:怎么不将他早杀了呢!

古文:于是悲情遂歇,病亦痊除。

现代文:于是,王妃的悲伤逐渐平静下来,癔病也随着痊愈了。

古文:梁元帝

现代文:梁元帝

古文:梁元帝常画圣僧,武帝亲为作赞。

现代文:梁元帝曾经画过圣僧,武帝亲自为他写赞词。

古文:任荆州刺使时,画《蕃客入朝图》,帝极称善。

现代文:梁元帝任荆州刺史时,曾经画过《蕃客进朝图》,武帝特别称赞这幅画。

古文:又画《职贡图》,并序外国贡献之事。

现代文:梁元帝还画过《职贡图》,并在题词中记述了外国使臣进献贡品的情形。

古文:又游春苑,白麻纸《画鹿图》、《师利像》、《鹳鹤》、《陂池芙蓉》、《醮鼎图》。

现代文:梁元帝游春苑后,用白麻纸画《鹿图》《师利象》《鹳鹤》《陂池芙蓉》《醮鼎图》。

古文:并有题印传于代。

现代文:上面都有题款与用印,流传后世。

古文:陶弘景

现代文:陶弘景

古文:梁陶弘景字通明,明众艺,善书画。

现代文:南北朝时梁人陶弘景,字通明,懂得各种技艺,擅长书法绘画。

古文:武帝尝欲征用。隐居画二牛:一以金笼头牵之,一则逶迤就水草。

现代文:梁武帝曾想征召他出来担任官职,他在隐居处画二条牛:一条牛让人用金笼头牵着它,一条牛随意在水边吃草。

古文:梁武知其意,遂不以官爵逼之。

现代文:梁武帝从这幅《双牛图》上看出了他隐居不愿为官的寓意,于是就不再给他官职,封他爵位来逼迫他了。

古文:张僧繇

现代文:张僧繇

古文:梁张僧繇,吴人也。

现代文:张僧繇,南北朝时前梁吴地人。

古文:天监中,为武陵王国将军吴兴太守。

现代文:天监年间,官为武陵王国将军吴兴太守。

古文:武帝修饰佛寺,多命僧繇画之。

现代文:梁武帝修饰佛寺时,多次让张僧繇给这些佛寺绘画。

古文:时诸王在外,武帝思之。

现代文:当时,梁武帝的几位王子都封地在外。

古文:遣僧繇传写仪形,对之如面也。江陵天皇寺,明帝置,内有柏堂。

现代文:武帝特别想念他们,派张僧繇前往几位王子的封地绘画他们的仪容、形体,梁武帝看到几位王子的画像就像见了他们的面一样。江陵有个天皇寺。是齐明帝时建造的,里面设有柏堂。

古文:僧繇画庐舍那像及仲尼十哲。帝怪问:释门内如何画孔圣?

现代文:张僧繇在柏堂里画上卢那舍和孔子等十位哲人的画像,明帝责怪他,问:佛门内怎么能画孔子的像?

古文:僧繇曰:后当赖此耳。

现代文:张僧繇回答说:以后还当仰仗这位孔圣人呢。

古文:及后周灭佛法,焚天下寺塔,独此殿有宣尼像,乃不毁拆。

现代文:待到后周消灭佛教的影响时,焚烧天下寺庙,佛塔,唯独柏堂殿因为画有孔圣人的画像而没有被拆毁。

古文:又金陵安乐寺画四龙,不点眼睛。

现代文: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内画了四条龙,不点睛。

古文:每云:点之即飞去。

现代文:每次都说:若点上眼睛,龙就会腾空飞去。

古文:人以为妄诞,因请点之。

现代文:有人认为他这是荒唐的妄想,就请他给龙点眼睛。

古文:须臾,雷电破壁,二龙乘云腾上天。未点睛者见在。初吴曹不兴图青溪龙,僧繇见而鄙之,乃广其像于龙泉亭。

现代文:于是,他在龙泉亭上画了许多清溪龙,而将曹不兴的《青溪龙》画藏在秘阁中,使得这幅画在当时未有引起人们的重视。

古文:其画留在秘阁,时未之重。至太清中,雷震龙泉亭。遂失其壁,方知神妙。

现代文:到了梁武帝太清年间,雷击龙泉亭,将这秘阁的墙震塌,露出曹不兴的这幅《青溪龙》画,人们看了后才知道这幅画是神妙的上品之作。

古文:又画《天竺二胡僧》。

现代文:张僧繇又曾画过《天竺二胡僧图》。

古文:因侯景乱,散拆为二。

现代文:因为河南王侯景举兵叛乱,在战乱中画中两僧被拆散。

古文:一僧为唐右常侍陆坚所宝。

现代文:后来,其中一个胡僧像被唐朝右常侍陆坚所收藏。

古文:坚疾笃,梦胡僧告云:我有同侣,离拆多年,今在洛阳李家。若求合之,当以法力助君。

现代文:陆坚病重时,梦见一个胡僧告诉他:我有个同伴,离散了多年,他现在洛阳李家,你要是能找到他,将我们俩放在一起,我们当用佛门法力帮助你。

古文:陆以钱帛,求于其处,果购得之。

现代文:陆坚用钱到胡僧告诉他的洛阳李家,购买另一个胡僧的画像,真的买到了。

古文:疾亦寻愈。

现代文:过了不久,陆坚的病果然痊愈了。

古文:刘长卿为记述之。

现代文:刘长卿写了一篇文章记述了这件事情。

古文:其张画所有灵感,不可具戴。

现代文:对于这张画的其它神灵感应,在这里就不一一转述了。

古文:又润州兴国寺,苦鸠鸽栖梁上秽污尊容。

现代文:又:润州兴国寺,苦于鸠鸽等野雀栖在房梁上,它们拉下的粪便玷污了佛象。

古文:僧繇乃东壁上画一鹰。西壁上画一鹞。皆则首向檐外看。

现代文:张僧繇在东面墙壁上画一只苍鹰,在西面墙壁上画一只隼鹞,都侧头向檐外睨视。

古文:自是鸠鸽等不复敢来。

现代文:从此,鸠鸽等鸟雀再不敢到屋梁上来啦。

古文:高孝珩

现代文:高孝珩

古文:北齐高孝珩,世宗第二子,封广宁郡王尚书大司徒同州牧。

现代文:高孝珩,北齐人,是世宗的第二个儿子,受封广宁郡王尚书大司徒同州牧。

古文:博涉多才艺。

现代文:高孝珩知识渊博,多才多艺。

古文:尝于厅壁画苍鹰,观者疑其真,鸠雀不敢近。

现代文:他曾经在厅堂墙壁上画一只苍鹰,看了的人都以为这只鹰是真的,鸠雀都不敢靠近前。

古文:又画《朝士图》,当时妙绝。

现代文:他又画过一幅《朝士图》,在当时此类画中称得上是最绝妙的佳作。

古文:为周师所虏,授开府,封县侯。

现代文:后来,高孝珩被北周的军队所俘虏,授与他开封府尹,封他为县侯。

古文:孝珩亦善音律。

现代文:高孝珩还通晓音律。

古文:周武宴齐君君臣,自弹琵琶,命孝珩吹笛。

现代文:周武帝宴请北齐君臣,亲自弹奏琵琶为宴席祝兴,让高孝珩吹笛为他伴奏。

古文:杨子华

现代文:杨子华

古文:北齐杨子华,世祖时,任直阁将军员外散骑侍郎。

现代文:杨子华,北齐人,世祖时,官任直阁将军员外散骑侍郎。

古文:常画马于壁。夜听,闻啼啮长鸣,如索水草声。

现代文:杨子华曾经在墙壁上画马,夜里听听,壁上有马咬齿长鸣,好像在吃啮水草。

古文:图龙于素,舒之辄云气萦集。

现代文:杨子华在白绢上画龙,展开后,则有云气萦集在白绢上面。

古文:世祖重之,使居禁中。

现代文:世祖非常看重杨子华,让他住在宫内。

古文:天下号为画圣,非有诏,不得与外人画。

现代文:当时世人称杨子华为画圣,没有世祖的御诏,他不得为别人作画。

古文:时有王子冲善棋通神,号为二绝。

现代文:当时,北齐还有一个人叫王子冲,擅长围棋棋艺高超,似有神助,当时的人称他们为二绝。

古文:刘杀鬼北齐刘杀鬼与杨子华同时,世祖俱重之。

现代文:刘杀鬼在墙壁上画《斗雀图》,世祖看见了,以为是活雀呢。

古文:画斗雀于壁间,帝见之,以为生,拂之方觉。常在禁中,锡赉巨万。任梁州刺史,名见北齐书。

现代文:用手擦试一下,才觉出是画的。刘杀鬼经常出入宫中,世祖还常常赏赐他价值巨额的财物。刘杀鬼官任梁州刺史,他后来被收入《北齐书》中。

古文:郑法士

现代文:郑法士

古文:隋田杨与郑法士同于京师光明寺画小塔。

现代文:隋朝时,有田生杨生,跟郑法士一同给京都光明寺画小塔。

古文:郑图东壁北壁,田图西壁南壁,杨画外边四面。是称三绝。

现代文:郑法士画东壁北壁,田生画西壁南壁,杨生画外边四面墙壁,当时人称他们为三绝。

古文:杨以簟蔽画处,郑窃观之,谓杨曰:卿画终不可学。何劳障蔽?

现代文:杨生用竹席遮蔽画画的地方,郑法士偷偷看了后,说:你的画没有什么可以学习的,为什么还劳动你用竹席将它遮蔽起来呢?

古文:郑托以婚姻,有对门之好,又求杨画本。

现代文:后来,郑法士跟杨生结为姻亲,关系进了一层,求着要杨生的绘画范本。

古文:杨引郑至朝堂,指以宫阙衣冠、人马车乘曰:此是吾之画本也。

现代文:杨生带着郑法士到皇帝的宫殿门前,指着宫殿车马、来往行人的衣着穿戴说:这就是我的绘画范本啊!

古文:由是郑深伏。

现代文:从此,郑法士深深折服杨生。

古文:光明寺改为大云寺,在长安怀远里也。

现代文:后来,光明寺改名为大云寺,它位于长安城的怀远里。

古文:阎立德

现代文:阎立德

古文:唐贞观三年,东蛮谢元深入朝。

现代文:唐太宗贞观三年,东蛮人谢元深到京城朝见皇帝。

古文:冠乌熊皮冠,以金络额,毛帔以裳,为行滕,著履。

现代文:他戴着黑熊皮做的帽子,用金丝络额,穿着用毛皮做的衣服,绑裹腿,穿鞋。

古文:中书侍郎颜师古奏言:昔周武王治致太平,远国归款。

现代文:中书侍郎颜师古上奏皇帝说:从前,周武王治理国家达到太平盛世,边远的国家都来归顺求和。

古文:周史乃集其事为《王会篇》。

现代文:周朝的史官就将这些事情为武卫编纂在一起。

古文:今圣德所及,万国来朝。

现代文:现在,凡是皇上的恩德所施到的地方,许多国家都来朝拜修好。

古文:卉服鸟章,俱集蛮邸。实可图写贻于后。以彰怀远之德。

现代文:来朝拜的使臣中,穿着用絺葛做的衣服上面绣着鸟形花纹的,都住在蛮馆里,实在有必要将这些使臣绘图画像留给后人,用来张扬我朝恩施边远的德政。

古文:从之,乃命立德等图画之。

现代文:太宗皇帝批准了这一奏请,就让阎王德等人为这些蛮邦使臣绘图画像。

古文:又赵郡李嗣真《论画》,其上品之第三,序右相博陵子阎立本,洎其兄工部尚书大安公立德之画曰:大安博陵,难兄难弟。自江右陆谢云亡,北朝子华长逝,象人之妙,实为中兴。

现代文:又有赵郡人李嗣真在他的《论画》一书上品第三中,论到右相博陵子阎立本和他的哥哥工部尚书大安公阎立德的画时说:阎立德与阎立本,难兄难弟,自从江北陆谢云死去,北朝杨子华去世,给表演各种技艺的人画像,他们兄弟二人可算是画得最好的了,实际上是使绘画又振兴起来。

古文:至如万国来庭,奉涂山之玉帛,百蛮朝贡,接应门之序位,折旋矩规,端簪奉笏之仪,魁诡谲怪、鼻饮头飞之俗,莫不尽该豪末,备得精神。

现代文:至于各国前来京城朝拜、献宝的使臣们的形像,为接待这些使臣所安排的仪式,以及这些使臣所展示的用鼻子饮酒、用头撞球等奇异的风俗,都被他们兄弟绘画下来,而且深得神韻。

古文:阎立本

现代文:阎立本

古文:唐太宗朝,官位至重,与兄立德齐名。尝奉诏写太宗真容。

现代文:阎立本,阎立德的弟弟。唐太宗在位时,官至重位,与哥哥阎立德齐名,曾经奉太宗召令,亲自为唐太宗画像。

古文:后有佳手,传写于玄都观东殿前间,以镇九五冈之气,犹可以仰神武之英威也。

现代文:后来,有一位高手,在玄都观东殿前间临摹,既可以镇住冈上能产生天子皇帝的灵气,又可以仰观这些天神们的神武英威。

古文:立德创《职贡图》,异方人物,诡怪之状。

现代文:阎立德绘画的《职贡图》,画的都是外域的人物,形像非常怪异。

古文:立本画国王粉本在人间。

现代文:阎立本绘画的国王的速写单本流传在民间。

古文:昔南北两朝名手,不足过也。

现代文:这以前南、北两朝的绘画高手,没有超过他们兄弟俩的。

古文:时南山有猛兽害人,太宗使骁勇者捕之,不得。

现代文:一次,南山出现一只凶猛的野兽伤害人,太宗皇帝派遣勇猛的勇士去捕获它,没有捕到。

古文:虢王元凤忠义奋发,自往取之,一箭而毙。

现代文:虢地的王元凤自报奋勇为民除害,一箭射死了这只猛兽。

古文:太宗壮之,使立本图状。鞍马仆从,皆写其真,无不惊服其能。

现代文:太宗皇帝非常喜爱他的豪壮,让阎立本将他射杀猛兽的场面画下来,鞍马仆从,都栩栩如生,跟真的一样。

古文:有《秦府十八学士》、《凌烟阁功臣》等图,亦辉映前古。

现代文:看过这幅画的人,没有不惊叹和佩服他技艺的高超的。另外,阎立本还画有《秦府十八学士图》、《凌烟阁功臣图》等作品,也是光耀以前历代绘画名家的。

古文:唯《职贡》、《卤簿》等图,与立德同制之。

现代文:只有《职贡图》、《卤簿》等画,是跟他哥哥阎立德合作的。

古文:俗传慈恩画功臣,杂手成色,不见其踪。

现代文:民间传说在慈恩寺画功臣,是很多人画的,看不到阎立本的手迹。

古文:其人物鞍马、冠冕车服,皆神也。

现代文:这些功臣画得人物鞍马、冠冕车服,都非常传神。

古文:李嗣真云:师郑法士,实亦过之。

现代文:李嗣真说:阎立本的画,师承郑法士,实际上已经超过了郑法士。

古文:后有王知慎、师范,甚有笔力。

现代文:在阎立本之后,还有王知慎,师范的画也很见功夫。

古文:阎画神品。

现代文:阎立本的画是最精妙的艺术品。

古文:太宗尝与侍臣泛春苑,池中有异鸟随波容与。

现代文:唐太宗有一次同侍臣们乘舟在御苑的池中游玩赏景,看到池中有奇异的怪鸟在水面上随波浮游。

古文:太宗击赏数四,诏座者为咏,召阎立本写之。

现代文:唐太宗手拍船栏杆叫好多次,命令在座陪同的侍臣们当场赋诗赞咏,又命令随侍的宫人宣召阎立本前来将怪鸟画下来。

古文:阁外传呼云。画师阎立本。

现代文:宫人们当即向岸上传呼道:召画师阎立本到青苑玉池拜见皇上!

古文:时为主爵郎中,奔走流汗,俯临池则,手挥丹青,不堪愧赧。

现代文:当时,阎立本任主爵郎中。听到传召后,他急忙跑步赶来,大汗淋漓,立即俯身池边挥笔绘画起来。而且,满面羞愧不堪。

古文:既而戒其子曰:吾少好读书,幸免墙面。

现代文:事后,阎立本告戒他的儿子说:我小时候爱好读书,值得庆幸的是我还不是个不学无术的蠢材。

古文:缘情染翰,颇及侪流,唯以丹青见知。

现代文:我都是有感而发才写文章。在同行中,我的文章写得还是比较不错的。然而,我最知名的是绘画。

古文:躬厮养之务,辱莫大焉。

现代文:可是,它却使我象奴仆一样地去侍奉他人,这是莫大的耻辱。

古文:汝宜深戒,勿习此也。

现代文:你应该深以为戒,不要学习这种技艺了。

古文:至高宗朝。阎立本为右丞相,姜恪以边将立功为左相。又以年饥,放国子学生归,又限令史通一经。

现代文:到唐高宗在位时,阎立本官为右丞相,姜恪原是守边将领,凭着战功做了左丞相,又遇上饥馑,国子监里的学生都放假让他们回家去了。

古文:时人为之语曰:左相宣威沙漠,右相驰誉丹青。

现代文:同时又规定三省、六部及御史台的低级办事人员必须通晓一门《经书》。当时有人赋得打油诗一首言说这件事:左丞相是个威震大漠的骁将,右丞相是个驰誉画坛的名家。

古文:三馆学生放散。五台令史明经。

现代文:三馆学生都放羊回家了,三省、六部及御史台的办事员却要通晓经书。

古文:立本家代善画。

现代文:阎立本家世代擅长绘画。

古文:至荆州,视张僧繇旧迹曰:定虚得名耳。

现代文:他有一次去荆州。观看张僧繇的遗画说:从这画来看,他是空有虚名啊。

古文:明日及往,曰:犹是近代佳手。

现代文:第二天又去看,说:他还是近代的绘画高手。

古文:明日又往,曰:名下定无虚士。

现代文:过了一宿又去看,说:盛名之下没有低手。

古文:坐卧观之,留宿其下,十日不能去。

现代文:在画前或坐或卧,观赏不已,晚上就睡在画旁边,过了十天了还不离开。

古文:又梁张僧繇作《醉僧图》。道士每以此嘲僧,群僧耻之。

现代文:梁人张僧繇的《醉僧图》,画得唯妙唯肖,道士们常常用这幅画来嘲笑僧人。

古文:于是聚钱数十万,货阎立本作《醉道士图》。今并传于代。

现代文:僧众们感到羞辱,于是大家凑了几十万钱,雇用阎立本画《醉道士图》,这两幅画同时流传下来。

古文:薛稷

现代文:薛稷

古文:天后朝,位至少保。文章学术,名冠当时。

现代文:薛稷,在武则天执政时期,官至少保,在文章学术方面,当时是第一流的。

古文:学书师褚河南。

现代文:薛稷的书法师承褚遂良。

古文:时称:买褚得薛不落节。

现代文:当时人说:买到褚遂良的书法墨迹,或者得到薛稷的书法墨迹,是不掉价的。

古文:画踪阎令。

现代文:薛稷的画师承阎立本。

古文:秘书省有《画鹤》,时号一绝。

现代文:秘书省有他的一幅《鹤图》,在当时被称为一绝。

古文:会旅游新安郡,遇李白。因留连,书永安寺额,兼画西方像一壁。

现代文:一次,薛稷与人聚会到新安郡去游观,凑巧遇到了大诗人李白,陪李白在新安郡玩了一段时日,为永安寺书写匾额,又绘制了西方佛祖壁画一幅。

古文:笔力潇洒,风姿逸发,曹张之亚也。

现代文:笔力落拓潇洒,人物神姿飘逸,可以跟前人曹不兴,张僧繇比美。

古文:二妙之迹,李翰林题赞见在。

现代文:这两幅画造诣很高,有李白为其题写的赞诗为证。

古文:又闻蜀郡多有画诸佛菩萨青牛之像,并居神品。

现代文:又听说薛稷在蜀郡画了许多各个菩萨的画像和青牛的画像,都是精妙的艺术品。

古文:尉迟乙僧

现代文:尉迟乙僧

古文:唐尉迟乙僧,土火罗国胡人也。

现代文:唐朝僧人尉迟乙,是土火罗国的一位胡人。

古文:贞观初,其国以丹青巧妙,荐之阙下云:其国尚有兄甲僧,未有见其画踪。

现代文:唐太宗贞观初年,土火罗国国王因为尉迟乙僧绘画巧妙而将他荐献给大唐帝国,并说:他还有个哥哥尉迟甲僧还在国中,但是没有见到过他的绘画作品。

古文:乙僧今兹恩寺塔前面中间功德,叉凹垤花,西面中间千手千眼菩萨,精妙之极。

现代文:现今慈恩寺塔前面中间供念佛、诵经、布施用的厅堂上的交错镂空凸花,西面中间的千手千眼菩萨塑像,都是尉迟乙僧制作的,精妙极了。

古文:光宅寺七宝台后面画降魔像,千怪万状,实奇踪也。

现代文:光宅寺七宝台后画降魔画像,千异百怪,实在是奇画,也是尉迟乙僧的作品。

古文:然其画功德人物花草,皆是外国之象,无中华礼乐威仪之德。

现代文:然而,尉迟乙僧画的人物、花草,以及他制作的念佛、诵经、布施用的法器用品,都是异国的风格,没有我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印迹。

古文:王维

现代文:王维

古文:唐王右丞维家于蓝田玉山,游止辋川。

现代文:王维,唐朝人,唐肃宗时期官任右丞相,晚年全家迁到蓝田玉山的辋川。

古文:兄弟以科名文学冠绝当代,故时称朝廷左相笔,天下右丞诗者也。

现代文:他和他的弟弟,一个因为科举考试的成绩优异,一个因为写出优秀的文学作品,而名冠当世。当时人都说:在京都朝廷内左丞相的笔写出的文章是非常了不得的;而右丞相王维的歌咏山川大自然的诗也是天下第一。

古文:其画山水松石,踪似具生,而风标特出。

现代文:王维不但是位著名的诗人,也是一位著名的画家,而且还精通音乐。他的山水画,画上的一山一水,一松一石都栩栩如生,具有特殊的风格。

古文:今京都千福寺西塔院有掩障,一画枫戍,一图辋川。

现代文:当时,他曾为京都长安千福寺西塔院画过两面影壁。一幅画的是枫戍,一幅画的是辋川。

古文:山谷郁盘,云水飞动,意出尘外,怪生笔端。

现代文:画面上那深幽盘绕的山谷,云水飞动的情态,超尘脱俗,诡谲奇绝,独具一格。

古文:常自题诗云:夙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现代文:王维曾自己在一幅画上题诗自慰说:夙世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古文:其自负也如此。慈恩寺东院,与毕庶子郑广文,各画一小壁。时号三绝。

现代文:从这两句诗中,完全可以看出王维很是自我欣赏他在写诗绘画方面的才能与造诣。长安慈恩寺东院,有王维和毕庶子,郑广文各自画的壁画,当时被人称为三绝。

古文:故庾右丞宅,有壁图山水兼题记,亦当时之妙也。

现代文:已去世的庾右丞相的住宅里有王维的一幅山水壁画和题记,也是当时的一幅佳作。

古文:山水松石,妙上上品。

现代文:画上画的山、水、松树、岩石,都画得异常绝妙,堪称上品中的上品。

古文:又维尝至招国坊庾敬休宅,见屋壁有画《奏乐图》。

现代文:有一次,王维到位于京城长安招国坊里的庾敬空宅,看到室内墙壁上画有一幅《奏乐图》。

古文:维熟视而笑。

现代文:王维看了一会儿笑了。

古文:或问其故,维曰:此霓裳羽衣曲第三叠第一拍。

现代文:同去的人问他笑什么?王维说:这幅画画的是演奏《霓裳羽衣曲》第三叠第一拍。

古文:好事者集乐工验之,无一差者。

现代文:有好求真的人听了这件事情后,特意请来乐工检验,乐工说一点差错也没有。

古文:李思训

现代文:李思训

古文:唐开元中,诸卫将军李思训,子昭道为中舍,俱得山水之妙。时人云:大李将军、小李将军是也。

现代文:唐玄宗开元年间,诸卫将军李思训,和他的儿子中舍人李昭道,父子二人都画得一笔绝妙的山水画,当时人称大李将军、小李将军。

古文:思训格品高奇,山川绝妙。

现代文:父亲李思训的山水画,格调高雅,风格奇特。

古文:鸟、兽草木,皆其能。

现代文:他画的山川河流,不论是构图运笔都绝妙无比,画鸟兽草木都是他的拿手活儿。

古文:中舍之图,山水鸟兽,甚多繁巧。

现代文:儿子李昭道所画的山、水、鸟兽,失之于繁巧。

古文:智思笔力不及也。

现代文:不论是构思,还是笔力,都赶不上他父亲李思训。

古文:天宝中,玄宗召思训,画大同殿壁兼掩障。

现代文:天宝年间,玄宗皇帝召见李思训,让他绘制大同殿的壁画和影壁。

古文:异日因奏对,诏云:卿所画掩障,夜闻水声。

现代文:你真是笔能通神的高手,位居当今国内山水画的第一位。

古文:通神之佳手,国朝山水第一。

现代文:父亲李思训的画可称为精妙的艺术品,已经达到山水画的极至。

古文:思训神品。昭道妙上品。

现代文:儿子李昭道的画可称为美妙的艺术品,也几乎达到了尽善尽美的境界。

古文:韩干

现代文:韩干

古文:唐韩干,京兆人也。

现代文:唐朝人韩干,是京都地区人。

古文:唐玄宗天宝中召入供奉。

现代文:唐玄宗天宝年间因他擅长绘画被召入朝廷。

古文:上令师陈闳画马,怪其不同。

现代文:玄宗皇帝让韩干的老师陈闳进宫来画马,皇上见怪韩干画的马跟老师不一样,将他召来责问他。

古文:诏因诘之。奏云:臣自有师。

现代文:韩干答说:我画马有自己的老师。

古文:陛下内厩马,皆臣之师也。

现代文:皇上宫内马圈里的御马,都是我的教师。

古文:上甚异之。

现代文:玄宗皇帝听了后感到诧异。

古文:其后果能状飞龙之质,尽喷玉之奇。

现代文:后来,看到韩干画的果然都是他的御马,而且,完全画出了飞龙马健美的形像,喷玉马奇特的神韵。

古文:九方之识既精,伯乐之相乃备。

现代文:韩干对马的识别与鉴赏的能力达到了著名相马专家九方皋、伯乐的程度。

古文:且古之画马,有《周穆王八骏图》;国朝阎立本画马,似模展郑。

现代文:古代遗留下来的画马杰作有《周穆王八骏图》。本朝名画师阎立本也有不少画马的佳作。

古文:多见筋骨,皆擅一时之名,未有希代之妙。

现代文:阎立本画的马很象是效仿郑法士的画法。他画的马肌体筋骨都很有神,名扬一时,然而却没有画出能被称为稀世杰作的作品。

古文:开元后,四海清平。

现代文:开元以后,天下安定太平。

古文:外域名马,重译累至。

现代文:外国的名马,因为边关重新开放而源源不断地输入唐朝。

古文:然而砂碛且遥,蹄甲多薄。玄宗遂择其良者,与中国之骏,同颁马政。

现代文:但是这些从大唐帝国西疆输进来的马,它们的蹄甲很薄,又走过辽阔的沙漠,待到达京城后有的马就蹄甲损坏了。唐玄宗让人从中挑选优良的马,同国内产的宝马,一同送给宫内饲养御马的官员。

古文:自此内厩有飞黄、照夜、浮云、五方之乘。

现代文:从这以后,宫内御马圈内集聚着飞黄、照夜、浮云等各地送来的宝马。

古文:奇毛异状,筋骨既健,蹄甲皆厚。

现代文:这些御马筋骨健壮,毛色奇特,长相特殊,都有厚厚的蹄甲。

古文:驾御历险,若举辇之安,驰骤应心,中韶頀之节。

现代文:骑着它们逾隘跨险,就象乘坐车辇一样安稳;它们可以随着你的心意奔跑跳跃,就象奏乐一样的有节奏。

古文:是以陈闳貌之于前,韩干继之于后。

现代文:因此,陈闳是上一代的画师,有他的画马的方法。

古文:写渥洼之状,不在水中。

现代文:韩干是他的学生,既继承了他的画马方法又有所创新,有自己独道的技法。

古文:移騕褭之形,出于天上。韩故居神品。

现代文:他画的渥洼、騕裛产的名马,将它们画得就象从天上下凡的神马似的。

古文:陈兼写真,居妙品上。

现代文:因此,韩干画的马重在神似,已达出神入化的境界,陈闳画的马重在写实,也臻于完美神妙。

古文:宝应寺三门神,西院北方天王,佛殿前面菩萨,西院佛像,宝圣寺北院二十四圣等,皆其踪也。

现代文:宝应寺三门神,西院北方天王,佛殿前面的菩萨,西院的佛像,宝圣寺北院的二十四圣像等画作,都是出自韩干的手笔。

古文:画马高会菩萨西院鬼神等神品。

现代文:还有马高会的菩萨、西院的神鬼等画,都是他的艺术杰作。

古文:又干闲居之际,忽有一人朱衣玄冠而至。

现代文:又:韩干闲居期间,忽然有一天,一位身穿朱红色衣服头戴黑色帽子的人来到他面前。

古文:干问曰:何得及此。

现代文:韩干问他:谁让你来这儿的?

古文:对曰:我鬼使也。闻君善图良马,愿赐一匹。

现代文:回答说:我是鬼的使者,听说你擅长画马,请你为我们阴界画一匹马。

古文:干立画焚之。

现代文:韩干立即为这位鬼使画了一匹马,并将它火化了。

古文:数日因出,有人揖而谢曰:蒙君惠骏足,免为山川跋涉之劳,亦有以酬效。

现代文:过了几天,韩干外出,途中遇到一个人向他举手作揖表示谢意,说:承蒙您送给我一匹良马,免去我长途旅行翻山过河的劳累,我也要对你的盛情表示答谢。

古文:明日,有人送素缣百疋,不知其来。

现代文:第二天,不知从哪里来的人,送给韩干上好的素色细绢一百疋。韩干收下,后来都使用了。

古文:干收而用之。建中初,曾有人牵马访医。称马患脚,以二千求治。

现代文:又:唐德宗建中初年,曾经有个人牵着一匹马找马医说:这匹马患了脚疾,要能治好,愿用二千钱酬谢。

古文:其马毛色骨相,马医未尝见。

现代文:这匹马的毛色骨相,医马的兽医从来都没有见过。

古文:笑曰:君马酷似韩干所画者,真马中固无也。

现代文:笑着说:你这匹马很象韩干画的那些马啊!真马里面没有这样的。

古文:因请马主绕市门一匝,马医随之。忽值韩干。干亦惊曰:真是吾设色者。

现代文:马医请这匹马的主人牵马绕市门走一圈,马医跟在旁边,忽然遇见了韩干从那边走来,韩干大为惊异地说:这真是我配的颜色画的马啊!

古文:乃知随意所匠,必冥会所肖也。

现代文:这时他才知道自己随意画的马,一定在阴世间被人效仿了。

古文:遂摩挲。马若蹶,因损前足。

现代文:他于是抚摸马身,马象是有些瘸,看看是前蹄有伤。

古文:干心异之。

现代文:韩干心中很是奇怪。

古文:至舍,视其所画马本,脚有一点黑缺。方知画通灵矣。

现代文:回到家里,看他画的马,果然蹄子上有一点黑缺,才知道画通灵气啊!

古文:马医所获钱,用历数主,乃成泥钱。

现代文:那位马医得到的酬金,用过一段时间、几经转手后,都变成了泥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