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一十五·算术

古文:郑玄真玄兔曹元理赵达贞观秘记一行邢和璞满师马处谦袁弘御

现代文:郑玄真玄兔曹元理赵达贞观秘记一行邢和璞满师马处谦袁弘御

古文:郑玄

现代文:郑玄

古文:汉郑玄在马融门下。三年不相见,高足弟子传授而已。

现代文:郑玄,汉朝人。郑玄拜马融为师学习算学,三年没有见到师父马融的面。

古文:常算浑天不合,问诸弟子,弟子莫能解。

现代文:马融只是让他的一个学得较好的学生教郑玄而已。一次,马融计算浑天算的不符合,问他的弟子们,没有一个能算出来的。有个弟子说郑玄能算。

古文:或言玄。融召令算,一转便决。众咸骇服。

现代文:马融立即将郑玄召来让他计算,一转眼的工夫就算出来了,大家都既感到吃惊又佩服。

古文:及玄业成辞归,融心忌焉。

现代文:等到郑玄学业学成后辞别老师回归故里时,马融心里忌恨郑玄。

古文:玄亦疑有追者,乃坐桥下。在水上据屐。

现代文:郑玄也怀疑有人追赶他。于是坐在一座桥的下面,将穿着木屐的脚放在水面上。

古文:融果转式逐之。告左右曰:玄在土下水上而据木,此必死矣。

现代文:马融果然用式这种卜具推算出他离去的方位,带领人去追杀郑玄。看见郑玄后,对跟他一起来追杀郑玄的人说:郑玄在土下水上而依靠着木,这回他必定得死。

古文:遂罢追。玄竟以免。

现代文:于是不杀郑玄,转身离去。

古文:一说:郑康成师马融,三载无闻,融鄙而遣还。

现代文:郑玄方免一死。还有一种说法:郑玄跟马融学习算学,三年时间过去了,没有什么成就,马融鄙视他将他赶出师门。

古文:玄过树阴假寐。见一老父,以刀开腹心。谓曰:子可以学矣。

现代文:郑玄在回去的路上经过一株大树,便在树荫下闭眼休息一会儿。看见走来一位老翁,用刀割开他的肚腹看看他的心,说:你还是可以学成的。

古文:于是寤而即返。遂精洞典籍。

现代文:于是,郑玄醒来后马上又回去重新跟马融学算学,很快便精通了所有的精典书籍。

古文:融叹曰:诗书礼乐,皆已东矣。

现代文:马融感叹地说:诗书礼乐,郑融都精通啦!

古文:潜欲杀玄,玄知而窃去。

现代文:心中暗暗产生杀机。郑玄觉察出老师有杀他的想法,偷偷离去。

古文:融推式以算玄,玄当在土木上。

现代文:马融用计数的竹制筹码,推算出郑玄此时的方位应在土木上。

古文:躬骑马袭之。

现代文:亲自骑马去偷偷杀他。

古文:玄入一桥下,俯伏柱上。

现代文:郑玄见老师骑马追来,慌忙跑到一座桥下,全身卧伏在桥柱子上躲藏起来。

古文:融踟踌桥侧云:土木之间。此则当矣。

现代文:马融追到近前,下马来回寻找,不见郑玄,自言自语地说:郑玄此时应当在土木之间,就是这个地方啊。

古文:有水非也。

现代文:这里还有水,看来不在这儿。

古文:从此而归。

现代文:于是,马融骑马走了。

古文:玄用免焉。

现代文:郑玄躲避过了一场死亡。

古文:又郑康成以永建二年七月戊寅生。

现代文:又:郑玄生于汉顺帝永建二年七月五日寅时。

古文:玄八九岁能下算乘除。年十一二随母还家。腊日宴会。

现代文:他长到八九岁时就能用筹码进行乘除法的运算,十一二岁随母亲回到家里,正逢腊月宴会。

古文:同时十许人皆美服盛饰,语言通了。玄独漠然,状如不及。

现代文:同席的十多个人,个个衣着华美,能说会道,唯独郑玄神情漠然,一言不发。

古文:母私督数之。

现代文:母亲暗中几次督促郑玄,让他也跟同席人说说话。

古文:乃曰:此非玄之所志也。

现代文:郑玄说:说话闲聊练嘴皮子,这不是我的志向。

古文:真玄兔

现代文:真玄兔

古文:汉安定皇甫嵩、真玄兔,曹元理,并善算术,皆成帝时人。

现代文:汉朝时安定人皇甫嵩、真玄兔、曹元理,都精通算术,都是汉成帝时期的人。

古文:真常目算其年寿七十三,于绥和元年正月二十五日晡时死。书其屋壁以记之。

现代文:一次,真玄兔目算他的年寿是七十三岁,应当在绥和元年正月二十五日申时死去,并将这个日子写在屋内墙壁记下来。

古文:二十四日晡时死。

现代文:因此没有告诉你。

古文:其妻曰:见算时常下一算。

现代文:现在,你果然早一天到了死期啊!

古文:欲以告之,虑脱有旨,故不告,今果先一日也。

现代文:真玄兔又对妻子说:北邙山上有坟墓。坟墓旁边长着一株楸树。

古文:真又曰:北邙青冢上孤槚之西四丈所,凿之入七尺。吾欲葬此地。及真死,依言往掘,得古时空槨,即以葬焉。

现代文:在楸树西侧四丈远的地方,往下挖七尺深,我死以后就将我埋葬在那里吧。待到真玄兔死后,家人按照他指示的方向位置去挖,挖到七尺深时,发现古时候的一具空槨,就将他下葬在这具空槨里了。

古文:曹元理

现代文:曹元理

古文:曹元理尝从真玄兔友人陈广汉。

现代文:曹元理有一次到真玄兔的朋友陈广汉家。

古文:广汉曰:吾有二囷米,忘其硕数。

现代文:陈广汉说:我有二囷米,忘记有多少石了。

古文:子为吾计之。

现代文:你为我计算一下。

古文:元理以食著十余转曰:东囷七百四十九石二斗七合,西囷六百九十七石八斗。

现代文:曹元理用吃饭的筷子量了十多圈,说:东囷有米七百四十九石二斗七合,西囷有米六百九十七石八斗。

古文:遂大署囷门。

现代文:于是陈广汉将囷门关好贴上封条。

古文:后出米。西囷六百九十七石七斗九升。

现代文:后来往外出米,西囷出了六百九十七石七斗九升。

古文:中有一鼠,大堪一升。

现代文:囷中有一只老鼠,大约有一升那么大。

古文:东囷不差圭合。

现代文:东囷不差厘毫。

古文:元理后岁复遇广汉,广汉以米数告之。

现代文:第二年,曹元理又遇到了陈广汉。陈广汉将出囷时量的米的石数告诉曹元理。

古文:元理以手击床曰:遂不知鼠之食米,不如剥面皮矣。

现代文:曹元理用手拍床说:怎么就不知道老鼠吃米?我的脸皮其厚,不如将它剥去了。

古文:广汉为之取酒。鹿脯数脔。

现代文:陈广汉取来了酒和几块鹿肉干,请曹元理边算边喝酒。

古文:元理复算曰:甘蔗二十五区,应收一千五百三十六枚。

现代文:曹元理又用筹码计算后说:甘蔗田二十五畦,应该收一千五百三十六枚。

古文:蹲鸱三十七亩,应收六百七十三石。

现代文:大芋三十七亩,应收六百七十三石。

古文:千牛产二百犊。

现代文:有一千头牛,生产二百头牛犊。

古文:万鸡将五万刍。

现代文:有一万只鸡,将孵出五万只鸡雏。

古文:羊豕鹅鸭,皆道其数。果蓏殽核,悉知其所。

现代文:羊猪鹅鸭,都说出它们的数目;瓜果蔬菜果实,都知道它们有多少。

古文:乃曰:此资业之广,何供具之褊。

现代文:又说:你有这么多的家业,怎么拿出这么少的食物来招待我?

古文:广汉惭曰:有仓卒客。

现代文:陈广汉惭愧地说:仓里有不招待客人。

古文:无仓卒主人。

现代文:如果招待客人,等到仓里吃没有了,主人也没什么吃的了。

古文:元理曰:俎上蒸肫一头,厨中荔枝一盘,皆可以为设。

现代文:曹元理说:你有那么多的猪鸡鸭鹅,有那么多的瓜果蔬菜,盛上一头蒸肫,再盛上一盘荔枝,不都可以招待我吗?

古文:广汉再拜谢罪。入取,尽日为欢。

现代文:陈广汉再次揖拜谢罪,进到厨房里重新取来菜肴,两人一起高高兴兴地喝酒,一直喝到晚上方散。

古文:其术后传南季。南季传项滔。项滔传子陆。

现代文:曹元理的算学,后来传给了傅南季;傅南季又传给了项滔;项滔又传给了傅南季的儿子傅陆。

古文:皆得其分数,而失其立妙焉。

现代文:但是这些人都只学到了曹元理的分数,而没有真正继承下来他在算学上的建树。

古文:赵达

现代文:赵达

古文:吴太平二年,长沙大饥。杀人不可胜数。

现代文:吴国会稽王孙亮太平二年,长沙发生大饥荒,杀人不计其数,孙权派赵达去占算。

古文:孙权使赵达占之云:天地川泽相通,如人四体,鼻衂灸脚而愈。

现代文:赵达占算后说:天地川泽相互连通,就象人的四肢互相连通似的。

古文:今余干水口,常暴起一洲。

现代文:鼻子出血了,灸脚就会医好它。

古文:形如鳖,食彼郡风气。可祠而掘之。

现代文:现在余干县水口突然升起一渚沙洲,形状象鳖,将这个地方的风水给吃掉了,可以在祭祀后将这渚鳖形沙洲挖掉。

古文:权乃遣人祭以太牢,断其背。

现代文:于是孙权派人用牛、羊、猪三样牺牲为这渚沙洲举行了祭祀,然而让人掘断了它的脊背。

古文:故老传云。饥遂上。

现代文:据从前的老人们说,掘断了后饥荒就解除了。

古文:其水在饶州余干县也。

现代文:挖出的这条河渠就在饶州的余干县境内。

古文:贞观秘记

现代文:贞观秘记

古文:唐贞观中秘记云:唐三世后,有女主武王代有天下。

现代文:唐太宗贞观年间,有本秘记上说:唐朝三世后,有女主武王取代李姓而有天下。

古文:太宗密召李淳风访之。

现代文:唐太宗密召李淳风察访这件事。

古文:淳风奏言:臣据玄像,推算已定。

现代文:李淳风上奏太宗说:我根据天象,已经推算出来了。

古文:其人已生在陛下宫内。从今不满四十年,当有天下。诛杀子孙殆尽。

现代文:这个女人现在就在皇帝你的后宫里,从现在算起不满四十年她当得天下,将您的皇子皇孙几乎杀尽了。

古文:太宗曰:疑似者杀之,何如?

现代文:唐太宗说:怀疑谁象就将她杀死,怎么样?

古文:淳风曰:天之所命,必无禳避之法。

现代文:李淳风说:这是上天命定如此,没有什么祭神之法能躲避过去的。

古文:王者不死,枉及无辜。

现代文:如果采用杀死的办法,将来成主的你杀不了她,被杀的都是无辜的人。

古文:且据占已长成,在陛下宫内为眷属。

现代文:况且,根据我的占算这个女人已经长大成人,就在您的后宫中为嫔妃。

古文:更四十年又当衰老,老则仁慈。恐伤陛下子孙不多。

现代文:过了四十年后她将衰老。人老了会产生仁慈的心肠,恐怕不会伤害您太多的皇子皇孙的。

古文:今若杀之为仇,更生少壮,必加严毒。为害转甚。

现代文:现在若将她杀了结下仇怨,再生个新的女人,必将更加严厉狠毒,而且危害也将更严重的。

古文:遂止。一行

现代文:于是,唐太宗终止了杀死嫌疑者的念头。一行

古文:沙门一行,俗姓张名遂,郯公公瑾之曾孙。

现代文:僧人一行,俗姓张名遂,是郯公张公瑾的曾孙。

古文:年少出家,以聪敏学行,见重于代。

现代文:一行和尚从小就出家为僧人,用他自己的聪慧与才智,为当代人所看重。

古文:玄宗诏于光大殿改撰历经。后又移就丽正殿,与学士参校。

现代文:唐玄宗将他召入光大殿改写历书,后来又移住在丽正殿,跟翰林学士们一起检验校核。

古文:一行乃撰《开元大衍历》一卷,《历议》十卷,《历成》十二卷,《历书》二十四卷,《七政长历》三卷。凡五部五十卷。未及奏上而卒。

现代文:于是一行和尚撰写成了《开元大衍历》一卷,《历议》十卷、《历成》十二卷、《历书》二十四卷、《七政长历》三卷,一共五部五十卷,未来得及上报给玄宗皇帝他就病逝了。

古文:张说奏上之,诏令行用。

现代文:宰相张说将一行和尚的遗著上报给玄宗皇帝后,玄宗下诏书命令使用一行撰写的新历。

古文:初,一行造黄道游仪以进。

现代文:初时,一行和尚制造了一部黄道游仪进献皇上。

古文:御制《游仪铭》付太史监,将向灵台上,用以测候。分遣太史官大相元太等,驰驿往安南、朗、衮等州,测候日影。

现代文:玄宗皇帝亲自在上面撰写了《游仪铭》后,交付给太史监,将它放置在观测天象的灵台上,用来测量时辰,并且分别派遣太史官大相、元太等人,乘驿车赶往安南、朗、衮等州,去测量日影。

古文:同以二分二至之日午时,量日影,皆数年方定。

现代文:同时在春分、秋分,夏至、冬至这天的午时,测量日影,都测量好几年才定下来。

古文:安南极高二十一度六分,冬至日影长七尺九寸三分,春秋二分长二尺九寸三分,夏至日在表南三寸一分,蔚州横野军北极高四十度,冬至日影长一丈五尺八分,春秋二分长六尺六寸二分,夏至影在表北二尺二寸九分。

现代文:安南州极高二十一度六分,冬至那天日影长七尺九寸二分,春分、秋分长二尺九寸三分,夏至这天日影在表南长三寸一分。蔚州横野军北极高四十度,冬至日影长一丈五尺八分,春分、秋分长六尺六寸二分,夏至日影在表北长二尺二寸九分。

古文:此二所为中土南北之极。

现代文:这两个地方是中华国土的南极与北极。

古文:朗、衮、太原等州,并差互不同。用勾股法算之云:大约南北极,相去才八万余里。

现代文:朗、衮、太原等州,差的各不相同,用勾股法计算,说:大约南北极,相距才八万多里。

古文:修历人陈玄景亦善算。叹曰:古人云, 以管窥天,以蠡测海 。以为不可得而致也。

现代文:修历书的人陈玄景也精通算学,感叹地说:古人说,用管来观察天象,用瓢来测量海水,认为是办不到的事情。

古文:今以丈尺之术而测天地之大,岂可得哉?

现代文:现在一行僧人用丈、尺为单位来测量天地的大小,怎么可以测量出来呢?

古文:若依此而言,则天地岂得为大也。

现代文:若按一行僧的说话,天与地又怎么能称得上大呢?

古文:其后参校一行《历经》,并精密,迄今行用。

现代文:后来,陈玄景参加检查校核一行僧人撰写的《历经》,使它更加精密,直到现在使用的还是这部《历经》。

古文:邢和璞

现代文:邢和璞

古文:邢和璞好黄老之道,善心算。作《颍阳书疏》。

现代文:邢和璞爱好谈黄帝、老子的道学,擅长心算,曾经撰写过一本《颍阳书疏》。

古文:有叩奇旋入空,或言有草,初未尝覩。

现代文:他能够依靠奇异的飞旋功夫升入天空,还有人说他会占卜。

古文:段成式见山人郑昉说:崔司马者寄居荆州,与邢有旧。

现代文:开始没有发现他这些特异的功能。段成式一次遇见隐士郑昉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位姓崔的司马居住在荆州,是邢和璞的一位朋友。

古文:崔病积年且死,心常恃于邢。

现代文:崔患病多年,快要死了,心里常想,如果邢和璞在就好了。

古文:崔一日觉卧室北墙,有人劚声。命左右视之,都无所见。

现代文:一天,崔司马觉得住屋的北墙外有人挖掘的声响,让仆人去看,都没看见什么。

古文:卧空室之北,家人所居也。

现代文:他卧室北面的空屋,住着家人仆夫。

古文:如此七日,劚不已。

现代文:一连七天,崔司马都似乎听到有人在掘墙。

古文:墙忽透,明如一粟。

现代文:忽然他看到北墙掘透,露出米粒大小的洞。

古文:问左右,复不见。

现代文:他问手下人,还是没有看见什么。

古文:经一日,穴大如盘。

现代文:又过了一天。北墙上的小洞掘成磨盘那么大了。

古文:崔窥之。墙外乃野外耳。

现代文:崔司马由洞向外面看,外面是野地啊。

古文:有数人荷锹钁,立于穴侧。

现代文:有几个人手执锹钁站在洞口两边。

古文:崔问之:皆云,邢真人处分开此。

现代文:崔司马问他们这是干什么?都回答说:邢真人让我们将这掘开。

古文:司马厄重,倍费功力。

现代文:崔司马你的灾难很重,让我们加倍耗费气力。

古文:有顷,导驺五六。悉平帻朱衣。辟曰:真人至。

现代文:过了一会儿,有五六个人驾车来到近前,都穿着大红衣裳戴着平巾帽子,大声喝道:真人驾到!

古文:见邢舆中,白幍垂绶,执五明扇,侍卫数十,去穴数步而止。谓崔曰:公算尽,仆为公再三论,得延一纪。

现代文:崔司马看见邢和璞从车棚里走出来。只见他头戴白色的帽子,帽后垂着绶带,手拿一把五明扇,几十个卫兵簇拥着走到离墙洞几步的地方停下来,对崔司马说:你的期数本来已尽,我到阴曹那里去过了,再三为你理论,他们才答应再延长你十二年阳寿。

古文:自此无若也。

现代文:从此之后你不会再有病痛之苦了。

古文:言毕,壁合如旧。

现代文:说罢,墙上的洞合上了象原先一样。

古文:旬日病愈,又曾居终南。

现代文:过了十多天,崔司马的病也就完全好了。

古文:好道者多卜筑依之。崔曙年少亦随焉。

现代文:邢和璞曾经住在终南山,许多求道的人都来到这里自己动手修建一座茅屋住下来,跟他一起修道。有个叫崔曙的年轻人,也来跟邢和璞学道。

古文:伐薪汲泉,皆是名士。

现代文:在这里,担任砍柴担水的,都是些有名望的士人。

古文:邢尝谓其徒曰:三五日有一异客,君等可为予各办一味也。

现代文:一天,邢和璞跟徒弟们说:过三五天,有一位奇异的客人到咱们这里来。

古文:数日,备诸水陆,遂张筵于一亭。

现代文:你们每个人要为客人准备好一份菜肴。过了几天,山珍海味都准备齐全了,于是在一间亭子里摆下了宴席。

古文:戒无妄窥,众皆闭户,不敢謦欬。

现代文:邢和璞事先告戒大家不要随便乱看。于是大家都将窗户、门关严,都不敢咳嗽一声。

古文:邢下山延一客。

现代文:邢和璞到山下去请来了一位客人。

古文:长五尺,阔三尺,首居其半。

现代文:这个人身高五尺,宽三尺,脑袋占身体的一半。

古文:绯衣宽博,横执象笏。

现代文:身穿大红衣裳,又宽又大,手中横拿着象牙笏板。

古文:其睫疏长,色若削瓜。鼓髯大笑,吻角侵耳。与邢剧谈,多非人间事故也。

现代文:他的眼睫毛稀而长,脸是青绿色,嘴角快到耳朵那儿,跟邢和璞谈得非常热烈,谈的多半都不是人世间的事。

古文:崔曙不耐,因走而过庭。

现代文:崔曙在屋内呆得有些不耐厌了,走出屋来穿过庭院。

古文:客熟视,顾邢曰:此非泰山老师耶?

现代文:这位奇异的客人仔细看看他,对邢和璞说:这不是泰山老师么?

古文:应曰是。

现代文:邢和璞回答说:是的。

古文:客复曰:更一转则失之千里矣,可惜。

现代文:客人又说:再一转世跟他原来差有千里那么远啊!真可惜!

古文:及暮而去,邢命崔曙谓曰:向客上帝戏臣也,言泰山老师,颇记无?

现代文:到傍晚了,这位客人才告辞下山,邢和璞让崔曙到他身边,说:这位客人是上帝的戏臣,他刚才说你是泰山老师转世,你还记得吗?

古文:崔垂泣言:某实泰山老师后身,不复忆。

现代文:崔曙流着眼泪说:我确实是泰山老师转世。但是,对从前的事情一点也不记得了。

古文:少常听先人言之,房琯太尉祈邢算终身之事,邢言若由东南止西北,禄命卒矣。

现代文:小时候,一次听先人讲,太尉房琯让邢和璞为他卜算一下自己什么时候寿终。邢和璞告诉他:你从东南回到西北的时候,就是你的寿、禄终止的日子。

古文:降魄之处,非馆非寺,非途非署。

现代文:你死的地方,不是驿馆,也不是寺院。不是在途中,也不是在衙署内。

古文:病起于鱼飧,休材龟兹板。

现代文:你的病从吃鱼开始,你死后将用龟兹板为棺。

古文:后房自袁州除汉州。罢归,至阆州,舍于紫极宫。适顾工治木。

现代文:后来,房琯自袁州改任汉州,辞职后返回故里时途径阆州,住在紫极宫道观里,正赶上观里雇几位木匠师傅做器具。

古文:房怪其木理成形。

现代文:房琯觉得木板的纹理特殊,询问道士。

古文:问之,道士称:数月前,有贾客施数断龟兹板,今治为屠苏也。

现代文:道士说:几个月前,有位商人施舍给道观几块龟兹板,现在用它打个屏障。

古文:房始忆邢之言。

现代文:房琯这才想起多年前邢和璞给他卜算生死后告诉他的那些话。

古文:有顷,刺史具鲙邀房。

现代文:过了一会儿,阆州刺史准备好了鱼宴邀请房琯。

古文:房叹曰:邢君神人也。

现代文:房琯叹息一声,说:邢和璞真是神人啊!

古文:乃具白于刺史,且以龟兹板为讬。

现代文:于是,将事情的缘委讲给刺史听,并且托付阆州刺史,他死后一定用龟兹板为棺入殓。

古文:其夕,病鲙而终。

现代文:这天晚上,房琯终因吃鱼得病死了。

古文:满师

现代文:满师

古文:西京太平坊法寿寺有满师善九宫。

现代文:位于西京长安太平坊内的法寿寺,有个僧人叫满师,擅长推算九宫八卦。

古文:大理卿王璿尝问之。

现代文:一次,大理卿王璿让他给推算一下前程。

古文:师云:公某月当改官,似是中书门下,甚近玉阶。

现代文:满师推算后说:你某月当变更官职,似乎是到中书门下,特别靠近皇上。

古文:璿自谓黄门侍郎未可得也。给舍又已过矣。

现代文:王璿自己估算说:任黄门侍郎是不太可能的,任给事中或者中书舍人已经过了。

古文:后果改为金吾将军,常侍玉阶。

现代文:能改任个什么官呢?后来,王璿改任金吾将军,经常站在玉阶前守卫皇上。

古文:满公又云:王鉷一家尽成白骨。

现代文:满师的推算果然应验了。满师又说道:王鉷一家人都得死去变成一堆白骨。

古文:有所克皆验。

现代文:后来,果然遇到凶事全家都死去了。

古文:马处谦

现代文:马处谦

古文:扶风马处谦病瞽,厥父俾其学易,以求衣食。

现代文:扶风人马处谦因患疾病双眼失明,他父亲让他学习易经,用它来谋生。

古文:尝于安陆鬻筮自给。

现代文:一次,马处谦在安陆卖卜。

古文:有一人谒筮,谓马生曰:子之筮未臻其妙。我有秘法,子能从我学之乎?

现代文:过来一个人看他占卜后,对他说:你占卜的技艺还没有达到绝妙的程度,我有不为他人所知的占卜秘法,你愿意跟我学习吗?

古文:马生乃随往。郡境有陶仙观,受星算之诀,凡一十七行。

现代文:马处谦就跟这个人来到安陆郡内的陶仙观,这个人在观中传授他占卜秘法,一共十七种。

古文:因请其爵里。

现代文:马处谦问这个人任什么官职,家在哪里?

古文:乃云:胡其姓而恬其名。诫之曰:子有官禄,终至五十二岁。

现代文:这个人回答说:我叫胡恬,接着告诫马处谦,你命中能作官食皇家奉禄,能活到五十二岁。

古文:幸勿道我行止于王侯之门。

现代文:请不要将我的来历、去向告诉官宦人家。

古文:马生得诀,言事甚验。

现代文:马处谦跟胡恬学到占卜的秘法后,每次占卜预测都很灵验。

古文:赵匡明弃荆入蜀,因随至成都。

现代文:赵匡明离开荆州到蜀,马处谦也随同前往。

古文:王先主尝令杜光庭先生,密问享寿几何。

现代文:到了成都后,一次蜀王派杜光庭密秘让马处谦占卜他能享多少阳寿。

古文:对曰:主上受元阳之气。四斤八两。

现代文:马处谦卜完说:蜀王受元阳之气四斤八两。

古文:果七十二而崩。

现代文:后来,蜀王果然活到七十二岁。

古文:四斤八两,即七十二两也。

现代文:四斤八两,既七十二两啊!

古文:马生官至中郎金紫,亦五十二而殒。

现代文:马处谦官至中郎金紫,也是五十二岁那年去世的。

古文:袁弘御

现代文:袁弘御

古文:后唐袁弘御为云中从事,尤精算术。

现代文:后唐袁弘御官任云中从事,尤其精通算术。

古文:同府令算庭下桐树叶数。

现代文:同府的同事让他计算一下院子里一株桐树有多少片叶子。

古文:即自起量树,去地七尺,围之。取围径之数布算。

现代文:他立即丈量桐树,在离桐树七尺远围树画一个圆,量取圆的直径的尺寸进行运算。

古文:良久曰:若干叶。

现代文:过了许久,说:约有若干片树叶。

古文:众不能覆。命撼去二十二叶,复使算。

现代文:同事们没法查核,让人撼掉二十二片叶子,又叫他算。

古文:曰:已少向者二十一叶矣。

现代文:袁弘御说:照比刚才少了二十一片树叶。

古文:审视之,两叶差小,止当一叶耳。

现代文:检查一下,掉落的叶中有两片略小点,当成一叶了。

古文:节度使张敬达有二玉碗,弘御量其广深,算之曰:此碗明年五月十六日巳时当破。

现代文:节度使张敬达有两只玉碗,袁弘御量了一下碗的深度与宽度,运算之后说:这两只碗明年五月十六日巳时一定会碎裂的。

古文:敬达闻之曰:吾敬藏之,能破否?

现代文:张敬达听了后说:我将它们小心地藏起来,看它们还能破碎吗?

古文:即命贮大笼,籍以衣絮,鏁之库中。

现代文:随即让人将两只玉碗用衣絮等物包裹好,装在一个大竹笼里面,放在库房中。

古文:至期,库屋梁折,正压其笼,二碗俱碎。

现代文:到了来年五月十六日巳时,库房的屋梁突然折断了,掉下来刚好压在藏碗的竹笼上,两只玉碗都被砸碎了。

古文:太仆少卿薛文美同府亲见。

现代文:太仆少卿薛文美同在府中,亲眼见到这件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