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十四·神仙五十四

古文:韩愈外甥刘卢钧薛逢费冠卿沈彬

现代文:韩愈外甥刘卢钧薛逢费冠卿沈彬

古文:韩愈外甥

现代文:韩愈外甥

古文:唐吏部侍郎韩愈外甥,忘其名姓,幼而落柘,不读书,好饮酒。

现代文:唐代吏部侍郎韩愈的外甥,忘了他的姓名。他小时候就放纵不羁,不读书,好饮酒。

古文:弱冠,往洛下省骨肉,乃慕云水不归。

现代文:二十岁左右,去洛阳探望亲人,竟然羡慕修道生活而不回来。

古文:仅二十年,杳绝音信。

现代文:将近二十年,音信断绝一点消息也没有。

古文:元和中,忽归长安,知识阘茸,衣服滓弊,行止乖角。

现代文:元和年间,忽然回到长安,知识芜杂,衣服脏破,行为怪僻。

古文:吏部以久不相见,容而恕之。

现代文:韩愈因为很久没有见到他,就容忍宽恕他。

古文:一见之后,令于学院中与诸表话论,不近诗书,殊若土偶,唯与小臧赌博。

现代文:见一面之后,让他在韩愈家里的学馆中和表兄弟学习谈论。他不接触诗书,很象个泥塑人,只和小奴赌博。

古文:或厩中醉卧三日五日,或出宿于外,吏部惧其犯禁陷法,时或勖之。

现代文:有时在马厩中醉卧三天五天,有时出去到外面住宿。韩愈怕他违犯禁今陷入法网,就时常勉励他。

**古文:暇日偶见,问其所长。云: 善卓钱锅子。 **

现代文:闲暇的日子偶然见到,问他擅长什么,他说善于穿铜线串子。

古文:试令为之,植一铁条尺余,百步内卓三百六十钱。一一穿之,无差失者。

现代文:试着让他做这个游戏,他就把一根铁条插在地上,露出一尺多长,在百步以内,穿三百六十个铜钱,一个一个都穿过铁条,没有偏差失误的。

古文:书亦旋有词句,以资笑乐。

现代文:写的文章也很快有了词句,以供笑谈取乐。

古文:又于五十步内,双钩草 天下太平 字,点画极工。

现代文:还在五十步内,用双钩草书 天下太平 几个字,一点一画极有功力。

古文:又能于炉中累三十斤炭,支三日火,火势常炽,日满乃消。

现代文:又能在炉子中积累三十斤炭,支持三天火,火势一直炽烈,日期满了才消失。

古文:吏部甚奇之,问其修道,则玄机清话,该博真理,神仙中事,无不详究。

现代文:韩愈认为他很出众,问他修道之事,他就明晰地讲解玄机。包罗广泛的真理,神仙中的事情,他无不详究。

古文:因说小伎,云能染花,红者可使碧,或一朵具五色,皆可致之。

现代文:谈到小的技巧,他说能染花,红的可以使它变绿,或一朵花具备五种颜色,都能办到。

古文:是年秋,与吏部后堂前染白牡丹一丛,云: 来春必作含棱碧色,内合有金含棱红间晕者,四面各合有一朵五色者。

现代文:这一年秋天,在韩愈后堂前染白牡丹一丛,他说来年春天一定变作绿色,花瓣中还带有条棱。里面该有金黄和含棱红色间杂的,四面应该有一朵五色的。

古文:自劚其根下置药,而后栽培之,俟春为验。

现代文:他自己把白牡丹根下掘开,放上药,而后栽培它,等到春天作验证。

古文:无何潜去,不知所之。

现代文:不久,他悄悄地走了,不知到哪里去了。

古文:是岁,上迎佛骨于凤翔,御楼观之,一城之人,忘业废食。吏部上表直谏,忤旨,出为潮州刺史。

现代文:这一年,皇上到凤翔迎佛骨,御楼观看,全城的人都忘了正业顾不得吃饭,韩愈上表章直言劝谏,触犯皇帝意见,降职出京做潮州刺史。

古文:至商山,泥滑雪深,颇怀郁郁。

现代文:到商山,道上泥滑雪深,心情特别郁闷。

古文:忽见是甥迎马首而立。拜起劳问,挟镫接辔,意甚殷勤。

现代文:忽然看见这个外甥迎着马头站着,跪拜起来慰问,扶着马镫,接过马缰,意态特别殷勤。

**古文:至翌日雪霁,送至邓州,乃白吏部曰: 某师在此。不得远去。将入玄扈倚帝峰矣。 **

现代文:到了第二天雪后天晴,送到邓州,才告诉韩愈说: 我的师父在这里,不能远去,将入玄境扈倚帝峰了。

古文:吏部惊异其言,问其师,即洪崖先生也。

现代文:韩愈听了他的话感到惊异,问他的师父,就是洪崖先生。

古文:东园公方使柔金水玉,作九华丹,火候精微,难于暂舍。

现代文:东园公正让他熔化金玉,作九华丹,火候精微,难以暂时离开。

古文:吏部加敬曰: 神仙可致乎?

现代文:韩愈更加敬佩地问: 成为神仙可以吗?

**古文:至道可求乎? **

现代文:修仙的道理能够寻求吗?

古文:曰: 得之在心,失之亦心。

现代文:他说: 得到它在于心,失去它也在于心。

古文:校功铨善,黜陟之严,仿王禁也。

现代文:积点功德称量善举,降职与提升,其严格的程度和皇法是相仿的。

**古文:某他日复当起居,请从此逝。 **

现代文:我将来再去问候起居,请允许我从此离去吧!

古文:吏部为五十六字诗以别之曰: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现代文:韩愈写了五十六个字的诗来与他告别,诗写道: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古文:本为圣朝除弊事,岂将衰朽惜残年!

现代文:本为圣朝除弊事,岂将衰朽惜残年。

古文: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现代文: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古文: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

现代文: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古文:与诗讫,挥涕而别,行入林谷,其速如飞。

现代文:把诗给他以后,挥泪而别。他走进森林峡谷,其快如飞。

**古文:明年春,牡丹花开,数朵花色,一如其说。但每一叶花中,有楷书十四字曰: 云横秦岭家何处,雪拥蓝关马不前。 **

现代文:第二年春天,牡丹花开,数一数花的朵数以及花的颜色,完全如他所说的那样,只是每一叶花中,还有十四个楷书字: 云横秦岭家何处,雪拥蓝关马不前。

古文:书势精能,人工所不及。

现代文:字的笔势精能,人工所不及。

古文:非神仙得道,立见先知。

现代文:如果不是凭借仙术,立刻能察知未来,怎么能达到这种境界呢?

古文:何以及于此也?或云,其后吏部复见之,亦得其月华度世之道。而迹未显尔。

现代文:有人说,那以后韩愈又见到了他的外甥,也得到了他的道家修炼之法,只是仙迹不够明显罢了。

古文:刘潜

现代文:刘潜

古文:刘潜,小字宜哥,唐宰相瞻之兄也。

现代文:刘潜,小名叫宜哥,是唐朝宰相刘瞻的哥哥。

古文:家贫好道,尝有道士经其家,见潜异之,乃问知道否?

现代文:刘潜家里贫寒,而他喜欢道术。曾经有个道士经过他家,见到刘潜认为他与众不同,就问他知晓道家之术吗?他说: 知道。

**古文:曰: 知之,某性饶俗气,业应未净,遽可强学邪。 道士曰: 能相师乎? **

现代文:我的本性多俗气,罪孽可能未净,可以强学吗? 道士说: 能互相学习吗?

**古文:潜曰: 何敢。 **

现代文:刘潜说: 怎么敢。

古文:于是师事之。

现代文:于是象侍奉老师那样事奉道士。

**古文:道士命潜曰: 山栖求道,无必裹巾。 **

现代文:道士命令刘潜说: 到山上住着寻求道术,不必裹着头巾。

古文:潜遂丫髻布衣,随道士入罗浮山。

现代文:刘潜就将头发梳成丫髻穿着布做的衣服,跟着道士进了罗浮山。

古文:初,潜与瞻俱读书为文,而性唯高尚,瞻性慕荣达。

现代文:当初,刘潜与刘瞻都读书做文章,而刘潜性情只喜高尚,刘瞻性情却是羡慕荣华发达。

古文:潜尝谓瞻曰: 鄙必不第,则逸于山野。

现代文:刘潜曾经对刘瞻说: 我一定不能考中,就到山野隐逸。

古文:尔得第,则劳于尘俗,竟不及于鄙也。

现代文:你科举考中,却在尘俗中劳碌,终究赶不上我。

**古文:然慎于富贵,四十年后,当验矣。 **

现代文:然而你在富贵时要谨慎,四十年以后,就能验证了。

古文:瞻曰: 神仙遐远难求,秦皇汉武,非不区区也。

现代文:刘瞻说: 神仙遥远难以寻求,秦始皇和汉武帝,不是也不得志。

**古文:廊庙咫尺易致,马周、张嘉贞,可以继踵矣。 **

现代文:位列朝廷去做官如近在咫尺容易办到,象马周、张嘉贞,我可以跟上他们的脚步了。

古文:自后潜愈思于道,乃隐于罗浮。

现代文:从那以后,刘潜在道术上更加精心思考,就到罗浮山隐居。

古文:瞻进士登科,屡历清显,及升辅相,颇著燮调之称。

现代文:刘瞻进士及第,屡次历任清高显赫的官职,直到升为宰相,很以谨慎著称。

古文:俄谪日南,行次广州朝台,泊舟江滨。

现代文:后来被贬到日南,途中停留在广州朝台,把船泊在江边。

古文:忽有丫角布衣少年,冲暴雨而来,衣履不湿。

现代文:这时,忽然有个头梳丫角身穿布衣的年轻人,冒着暴雨到来,而衣服和鞋子都没有湿。

**古文:云欲见瞻,左右皆讶,乃诘之。 但言宜哥来也。 **

现代文:他说要见刘瞻,刘瞻手下的人都很惊讶,就盘问他。他告诉他们说: 你们只说宜哥来了。

古文:以白,瞻问形状,具以对。

现代文:手下人把这话报告了刘瞻,刘瞻问那个人的形象状态,手下人详细地回答了。

古文:瞻惊叹,乃迎入见之。

现代文:刘瞻又惊讶又感叹,就把刘潜迎接进去向他拜见。

**古文:潜颜貌可二十来,瞻以皤然衰朽,方为逐臣,悲喜不胜,潜复勉之曰: 与余为兄弟,手足所痛,潜日之言,今四十年矣。 **

现代文:刘潜从面貌看大约二十来岁,刘瞻却已是白发衰朽之年,正做被流放之臣。刘瞻悲喜不自胜,刘潜又劝勉他说: 我和你是兄弟,手足所痛,往昔说的话,如今四十年了。

**古文:瞻亦感叹。谓潜曰: 可复修之否? **

现代文:刘瞻也很感叹,就问刘潜说: 我可以重新去修道吗?

古文:潜曰: 身邀荣宠,职和阴阳,用心动静,能无损乎?

现代文:刘潜说: 你身邀荣宠,职掌调和阴阳,无论动和静都用心,能够无损吗?

古文:自非茅家阿兄,已升天仙,讵能救尔。

现代文:我不像茅家兄弟那样,已成开仙,怎么能够救你。

**古文:今唯来相别,非来相救也。 **

现代文:今天只来向你告别,不是来救你。

古文:于是同舟行,别话平生隔阔之事,一夕失潜所在。

现代文:于是同船而行,另外谈一些平生相隔阔别的事情。一天晚上,刘潜突然不见了。

古文:今罗浮山中,时有见者。

现代文:现在罗浮山中,时而有人见到他。

古文:瞻遂南适,殁于贬所矣。

现代文:刘瞻就向南而去,死在被贬的地方。

古文:卢钧

现代文:卢钧

古文:唐相国卢公钧,进士射策为尚书郎,以疾出为均州刺史。

现代文:唐朝丞相卢钧,由射策中进士而被授为尚书郎,带病出任均州刺史。

古文:到郡疾稍加,羸瘠,不耐见人,常于郡后山斋养性独处。

现代文:到郡以后病情加重,瘦得很厉害,不耐烦见人,常常在郡后山斋养性独居。

古文:左右接待,亦皆远去,非公呼召,莫敢前也。

现代文:他手下侍奉的人员,也都离得远远的,不是卢公召呼,没有人敢到他面前。

古文:忽一人衣饰弊故,逾垣而入,云,姓王。

现代文:忽然有一个人穿着打扮又破又旧,从墙外跳进来,自己说姓王。

古文:问其所自,云,山中来。

现代文:卢钧问他从哪里来,他说从山中来。

**古文:公笑而谓之曰: 即王山人也,此来何以相教。 **

现代文:卢钧笑着对他说: 你就是王山人了,这次来用什么指教我呢?

**古文:王曰: 公之贵,位极人臣,而寿不永,灾运方深,由是有沉绵之疾,故相救耳。 **

现代文:王山人说: 您的禄位高,地位居于人臣的顶点,然而寿命不长,灾运正深,因此有久治不愈的疾病,所以来救你。

古文:山斋无水,公欲召人取汤茶之属,王止之,以腰巾蘸于井中,鲜丹一粒,捩腰巾之水以咽丹,与之约曰: 此后五日,疾当愈矣,康愈倍常。

现代文:山斋没有水,卢钧想要唤人送汤茶之类,王山人阻止他,用腰带到井中蘸水,拿出仙丹一粒,拧出腰带中的水,让卢钧把药咽下去,与卢钧约定说: 此后五天,病该好了,康健超过平常一倍。

古文:后二年,当有大厄。

现代文:二年后,当有大厄运。

**古文:勤立阴功,救人悯物为意,此时当再相遇,在夏之初也。 **

现代文:你应勤立阴功,以救人悯物为念,那时当再相遇,时间在初夏。

古文:自是卢公疾愈,旬日平复。

现代文:从此卢钧病好了,十来天就康复了。

古文:明年解印还京,署盐铁判官。

现代文:第二年解职回京,暂任盐铁判官。

古文:夏四月,于务本东门道左,忽见山人,寻至卢宅,喜而言曰: 君今年第二限终。

现代文:夏季四月,在务本东门道旁,忽然见到王山人,随即到卢家,高兴地说: 您今年第二次寿限过去了。

古文:为灾极重也,以君为郡,去年雪冤狱,活三人之命,灾已息矣。

现代文:本来为灾很重,因为你治理均州,去年昭雪冤狱,救活三个人的性命,所以灾已平息了。

**古文:今此月内,三五日小不康而已,固无忧也。 **

现代文:现在这个月内,有三五天小病而已,当然不必忧虑了。

古文:翌日,山人使二仆持钱十千,于狗脊坡分施贫病而已。

现代文:第二天,王山人让两个仆人拿着十千钱,到狗脊坡分发施舍给贫穷有病的人。

古文:自此复去,云: 二十三年五月五日午时,可令一道士于万山顶相候。

现代文:从此又离去,说: 二十三年五月五日午时,可令一个道士到万山顶上等我。

**古文:此时君节制汉土,当有月华相授,勿衍期也。 **

现代文:这时你镇守汉中,当有月华交给你,不要误期呀!

古文:自是公扬历清切,便蕃贵盛。

现代文:从此卢钧步步高升职近帝居,富贵极盛。

古文:后出镇汉南之明年,已二十三年矣,及期,命道士牛知微,五日午时登万山之顶。

现代文:后来出镇汉南的第二年,已经是二十三年了,到了约定的日期,卢钧就令道士牛知微,在五日午时登上万山之顶。

**古文:山人在焉,以金丹二,便知微吞之,谓曰: 子有道气而寡阴功,未契道品,更宜勤修也。 **

现代文:王山人已在那里,拿二粒金丹,叫牛知微把它吞服下去,对他说: 你有道气而缺少阴功,不合道品,应该勤修。

古文:以金丹十粒,令授于公。

现代文:又拿十粒金丹,让牛知微给卢钧。

古文:曰: 当享上寿,无忘修炼。

现代文:说: 能享长寿,不要忘记修炼。

**古文:世限既毕,伫还蓬宫耳! **

现代文:尘世期限完毕以后,等他回蓬莱仙宫吧!

古文:与知微揖别,忽不复见。

现代文:王山人与牛知微一揖告别,忽然再也看不到他了。

古文:其后知微年八十余,状貌常如三十许。

现代文:其后牛知微八十多岁,样子常象三十多岁。

古文:卢公年九十,耳目聪明,气力不衰。

现代文:卢钧年纪九十岁了,耳不聋眼不花,气力没有衰退。

古文:既终之后,异香盈室矣。

现代文:他死了以后,奇异的香气充满了屋子。

古文:薛逢

现代文:薛逢

古文:河东薛逢,咸通中为绵州刺史。

现代文:河东薛逢,在咸通年间担任绵州刺史。

古文:岁余,梦入洞府,肴馔甚多而不睹人物,亦不敢飨之,乃出门。

现代文:一年以后,梦入洞府,美味菜肴很多却看不到人,他也不敢吃,就走出洞门。

**古文:有人谓曰: 此天仓也。 **

现代文:有人对他说: 这是天仓。

**古文:及明话于宾友,或曰: 州界有昌明县,有天仓洞,中自然饮食,往往游云水者得而食之。 **

现代文:到天亮向宾朋叙述梦境,有人说: 绵州界内有个昌明县,昌明县有个天仓洞,洞中有自来就有的饮食,云游的人往往能够吃到它。

古文:即使道士孙灵讽与亲吏访焉。

现代文:薛逢就派道士孙灵讽与他自己的心腹到那里去访察。

古文:入洞可十许里,犹须执炬,十里外渐明朗。

现代文:进洞约有十余里,还必须拿着蜡烛,十里外渐渐明朗。

古文:又三五里,豁然与人世无异。

现代文:又走三五里,就亮亮堂堂与人世没有差异了。

古文:崖室极广,可容千人。

现代文:那里的崖室极其宽广,可以容纳上千人。

古文:其下平整,有石床罗列,上饮食名品极多,皆若新熟,软美甘香,灵讽拜而食之。

现代文:崖室下面平整,罗列着石床,石床上饮食名品极多,都象刚刚做熟一般,软美甜香,孙灵讽行过礼就吃。

古文:又别开三五所,请以奉薛公为信。

现代文:又另外打开三五个地方,又把洞中食物奉送给薛逢作为凭证。

古文:及禀出洞门,形状宛然,皆化为石矣。

现代文:到拿出洞门时,那些食物的形状还象原来一样,但都变成石头了。

古文:洞中左右,散面溲面,堆盐积豉,不知纪极。

现代文:洞中两旁,散放着面粉和泡过的面粉,堆积着食盐和豆子,不知终局。

古文:又行一二里,溪水迅急,既阔且深。

现代文:又走了一二里,溪水湍急,又宽又深。

古文:隔溪见山川居第历历然,不敢渡而止,近岸砂中,有履迹往来,皆二三尺,才知有人行处。

现代文:隔溪看见山川住宅都清清楚楚的,他们不敢渡过就停下来。靠近溪岸的沙子中,有来来往往鞋印的痕迹,鞋印都长二三尺,才知道这里也有人行走的地方。

古文:薛公闻之,叹异灵胜,而莫穷其所以也。

现代文:薛逢闻听这些情况,以为灵胜而叹异,却没有什么办法穷究它为什么会是那样。

古文:余按《舆地志》云:少室山有自然五谷甘果,神芝仙药。

现代文:我查考《舆地志》记载:少室山有天然的五谷、甜果以及灵芝仙药。

古文:周太子晋学道上仙,有九十年资粮,留于山中。

现代文:周太子晋向上仙学道,把九十年资粮留在山中。

古文:少室在嵩山西十七里,从东南上四十里,为下定思,又上十里为上定思,十里中有大石门,为中定思。

现代文:少室山在嵩山西十七里,从东南上四十里,是下定思,又上十里是上定思,十里当中有个大石门,是中定思。

古文:自中定思西出,至崖头,下有石室,中有水,多白石英。

现代文:从中定思往西走,到崖头,下面有个石室,石室中有水,还有很多白石英。

古文:室内有自然经书,自然饮食。

现代文:室内有原来就有的经书和饮食之物,与天仓洞无异。

古文:与此无异,又天台山东有洞,入十余里,有居人市肆,多卖饮食。

现代文:还有天台山的东侧也有洞,进去十多里,有居民、集市和店铺,店铺大多卖饮食。

古文:乾符中,有游僧入洞,经历市中,饥甚,闻食香,买蒸啖之。

现代文:乾符年间,有云游和尚进入洞中,经过市中,饿得很,又闻到食物的香味,就买来吃了。

古文:同行一僧,服气不食饭。

现代文:同行的一个和尚,只是服气而不吃饭。

古文:行十余里,出洞门,已在青州牟平县,而食僧俄变为石。

现代文:他们又走十几里,出了洞门,已在青州牟平县,而吃了东西的和尚不一会儿就变成了石头。

古文:以此言之,王烈石髓,张华龙膏,得食之者,亦须累积阴功。

现代文:根据这种情况来说,王烈的石髓,张华的龙膏,能够吃它的人,也必须是积累阴功。

古文:天挺仙骨,然可上登仙品。若常人啖之,必化而为石矣。

现代文:天挺仙骨,然可上登仙品的人才行,如果普通人吃了它,一定变化成石头了。

古文:费冠卿

现代文:费冠卿

古文:费冠卿,池州人也。进士擢第,将归故乡,别相国郑公余庆。

现代文:费冠卿是池州人,进士及第后,将要回故乡,临行向相国郑余庆告别。

古文:公素与秋浦刘令友善,喜费之行,托以寓书焉。

现代文:郑相国一向与秋浦县刘县令友好,费冠卿此行他很高兴,托费冠卿捎书信给他。

古文:手札盈幅,缄以授费,戒之曰: 刘令久在名场,所以不登甲乙之选者,以其褊率,不拘于时。

现代文:亲手书写满满一张纸,封上以后交给费冠卿,告诉他说: 刘县令久在名场,之所以没有考中进士的原因,就是因为他偏激直率,不被时俗所容。

**古文:舍科甲而就卑宦,可善遇之也。 **

现代文:他舍弃科甲而就任卑微的官职,你应该好好对待他。

古文:费因请公略批行止书末,贵其因所慰荐,稍垂青眼。

现代文:费冠卿趁机请相国在信的末尾略批几句关于他的品行的话,以相国所荐这个因由为贵,对他能稍加照顾。

古文:公然之,发函批数行,复缄如初。

现代文:相国认为可以,就打开信函批了几行,又加封如初。

古文:费至秋浦,先投刺于刘,刘阅刺,委诸案上,略不顾盼。

现代文:费冠卿到了秋浦,先向刘县令投进名片,刘县令阅过名片就丢到桌子上,根本不回话。

古文:费悚立俟命,久而无报,疑其不可也,即以相国书授阍者。

现代文:费冠卿在外悚立等候消息,很久也没有回复,就怀疑刘县令不许可,就把郑相国的书信交给守门人。

**古文:刘发缄览毕,慢骂曰: 郑某老汉,用此书何为? **

现代文:刘县令打开信函看完,谩骂说: 郑某老汉,用这封信干什么?

古文:劈而弃之,费愈惧,排闼而入,趋拜于前,刘忽闵然顾之,揖坐与语。

现代文:就把信扯碎扔掉了,费冠卿更加疑惧,就推开大门进去,快步向前施礼,刘县令忽然怜悯地看看他,揖让他坐下说话。

古文:日暮矣,刘促令排店,费曰: 日已昏黑,或得逆旅之舍,亦不及矣。

现代文:天色晚了,刘县令催他去找店房,费冠卿说: 天已昏黑,或许来不及找到旅舍了。

**古文:乞于厅庑之下,席地一宵,明日徐诣店所。 **

现代文:我请求在厅庑之下,在地上睡一夜,明天慢慢找旅店。

古文:即自解囊装,舒毡席于地,刘即拂衣而入。

现代文:就自己解开行囊,把毡子打开铺在地上,刘县令当即拂衣而入。

**古文:良久出曰: 此非待宾之所,有阁子中。 **

现代文:过了很久,刘县令出来说: 这里不是待客的地方,有个阁子可住。

古文:既而闲门,锁系甚严。

现代文:然后关了门,锁闭很严。

古文:费莫知所以,据榻而息。

现代文:费冠卿不知这样做的原因,就靠在床上歇息。

古文:是夕月明,于门窍中窥其外,悄然无声,见刘令自持篲畚,扫除堂之内外。

现代文:这天晚上月光明亮,费冠卿从门缝中往外探看,外面静悄悄地没有声息,看见刘县令亲自拿着扫帚簸箕,扫除大堂内外。

古文:庭庑陛壁,靡不周悉。

现代文:庭院走廊台阶墙壁,无不全都扫遍。

古文:费异其事,危坐屏息,不寐而伺焉。

现代文:费冠卿觉得这事奇异,就端坐着屏住呼吸,不睡觉等着。

古文:将及一更,忽有异香之气,郁烈殊常,非人世所有。

现代文:快到一更天,忽然有奇异的香气,浓烈得不同平常,不是人世所有的。

古文:良久,刘执版恭立于庭,似有所候。

现代文:很久,刘县令拿着手板恭恭敬敬的站在院子里,好象等待什么人。

古文:香气弥甚,即见云冠紫衣仙人,长八九尺,数十人拥从而至。

现代文:这时香气更浓烈了,就看见戴着云冠穿着紫衣的仙人,有八九尺高,由几十人簇拥跟随而来。

古文:刘再拜稽首,此仙人直诣堂中,刘立侍其侧。

现代文:刘县令拜了两拜又行稽首礼,这个仙人直到堂中,刘县令站在他身旁站着陪着。

古文:俄有筵席罗列,肴馔奇果,香闻阁下。

现代文:不一会儿,有筵席摆设出来,美味佳肴和奇异水果的香气一直传到阁下。

古文:费闻之,已觉气清神爽,须臾奏乐饮酒。

现代文:费冠卿闻到香气,已经觉得神清气爽,一会儿,堂中又奏乐饮酒。

古文:令刘令布席于地,亦侍饮焉。

现代文:仙人让刘县令在地上铺上席子,也陪着饮酒。

古文:乐之音调,亦非人间之曲。

现代文:乐曲的音调,也不是人间之曲。

**古文:仙人忽问刘曰: 得郑某信否? **

现代文:仙人忽然问刘县令, 有郑某的消息吗? 。

**古文:对曰: 得信甚安。 **

现代文:刘县令回答说, 收到的消息,说他很安康 。

**古文:顷之又问: 得郑某书否。 **

现代文:一会儿,仙人又问: 收到他的信了吗?

**古文:对曰: 费冠卿先辈自长安来,得书。 **

现代文:刘县令回答说: 费冠卿先辈从长安来,接到信了。

**古文:笑曰: 费冠卿且喜及第也,今在此邪? **

现代文:仙人笑着说: 费冠卿且喜及第了,现在在这里吗?

**古文:对曰: 在。 **

现代文:刘县令回答说: 在。

古文:仙人曰: 吾未合与之相见,且与一杯酒。

现代文:仙人说: 我不该和他相见,且给他一杯酒。

**古文:但向道果早行,即得相见矣。 **

现代文:只要向往道术及早修行,就能相见了。

古文:即命刘酌酒一杯,送阁子中。

现代文:就让刘县令斟酒一杯,送到阁子中。

古文:费窥见刘自呷酒半杯,即以阶上盆中水投杯中,疑而未饮。

现代文:费冠卿窥见刘县令自己把酒喝了半杯,立即拿台阶上盆子里的水倒进杯中,他就起疑心而没喝。

**古文:仙人忽下阶,与徒从乘云而去。刘拜辞呜咽,仙人戒曰: 尔见郑某,但令修行,即当相见也。 **

现代文:仙人忽然下了台阶,与随从的人们乘云而去,刘县令下拜辞别呜呜咽咽,仙人告诉他说: 你见到郑某,只让他修行,就能相见了。

**古文:既去,刘即诣阁中,是酒犹在,惊曰:此酒万劫不可一遇,何不饮也。 **

现代文:仙人走后,刘县令就到阁子中,看到酒还在,吃惊地说: 这种酒万劫都不能遇到一次,为什么不喝呢?

古文:引而饮之,费力争,得一两呷,刘即与冠卿为修道之友,卜居九华山。

现代文:就把酒拿过来喝,费冠卿尽力去争,喝到了一两口,刘县令就与费冠卿作了修道之友,选择九华山居住。

古文:以左拾遗征,竟不起。

现代文:朝廷以左拾遗征召,也没有赴任。

古文:郑相国寻亦去世,刘费颇秘其事,不知所降是何真仙也。沈彬

现代文:郑相国不久也去世了。刘费二人对那些事很保密,人们不知道那次降临的是什么真仙。沈彬

古文:吴兴沈彬,少而好道,及致仕归高安,恒以朝修服饵为事。

现代文:吴兴人沈彬,年轻的时候就喜欢道术,等到辞官告老还乡回到高安,总把朝修服食药饵当作大事。

古文:尝游郁木洞观,忽闻空中乐声,仰视云际,见女仙数十,冉冉而下,迳之观中,遍至像前焚香,良久乃去。

现代文:他曾经游历郁木洞观,忽然听到空中有乐曲声,仰视云端,看见几十位女仙冉冉而下,径直到观中,逐个到神像前焚香,很久才离去。

古文:彬匿室中不敢出,既去,入殿祝之,几案上皆有遗香。

现代文:沈彬藏在室内不敢出来,女仙走后,他进殿祷告,看到几案之上有仙人遗留的香料制品。

古文:彬悉取置炉中。

现代文:沈彬把它全部拿放置香炉中。

**古文:已而自悔曰: 吾平生好道,今见神仙而不能礼谒,得仙香而不能食之,是其无分欤? **

现代文:不久,他自己后悔地说: 我平生好道,今天见到了神仙却不能尽礼拜见,得到仙香却未能吃它,这是我没有缘分吗?

**古文:初,彬恒诫其子云: 吾所居堂中,正是吉地,即葬之。 **

现代文:当初沈彬经常告诫他的儿子说: 我所居住的堂中,正是吉地,我死之后就葬在这里。

古文:及卒,如其言。

现代文:等到他死后,他的儿子就按他说的去办。

古文:掘地得自然砖圹,制作甚精,砖上皆作吴兴字。

现代文:把地掘开发现一个原来就有的砖圹,制作很精美,砖上都制有吴兴字。

古文:彬年八十余年。

现代文:沈彬八十多岁逝世。

古文:后豫章有渔人投生米于潭中捕鱼,不觉行远。忽入一石门,焕然明朗,行数百步,见一白髯翁,谤视之,颇类于彬。

现代文:后来豫章有个打鱼的人,把生米投到潭中捕鱼,不知不觉地走远了,忽然进入一个石门,光线明朗,走了几百步,看见一个白胡子老头,仔细一看他,很象沈彬。

**古文:谓渔人曰: 此非尔所宜来,速出犹可。 **

现代文:老头对打鱼的人说: 这里不是你所应该来的地方,赶快出去还可以。

古文:渔人遽出登岸,云入水已三日矣。

现代文:打鱼的人急忙奔出登上岸,别人说他入水已经三天了。

**古文:故老有知者云: 此即西仙天宝洞之南门也。 **

现代文:过去老辈人有知道情况的人说: 这就是西仙天宝洞的南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