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神仙六

古文:张子房东方朔王乔周隐遥刘商

现代文:张子房东方朔王乔周隐遥刘商

古文:张子房

现代文:张子房

古文:张子房,名良,韩国人也,避地于南阳,徙居于沛,后为沛国人焉。

现代文:张良字子房,韩国人,因为逃避战乱来到河南南阳,后来又搬到沛国,就算是沛国人了。

古文:童幼时,过下邳圯桥,风雪方甚,遇一老叟,着乌巾,黄单衣。

现代文:他小的时候,有一次到下邳,他经过沂水圯桥,当时是风雪正猛的冬天,他遇见了一个穿黄单衣系黑头巾的老人。

**古文:坠履于桥下,目子房曰: 孺子为我取之。 **

现代文:老人故意把自己的鞋扔到桥下,看着张良说: 小子,到桥下把我的鞋捡回来!

古文:子房无倦色,下桥取履以进。

现代文:张良没有丝毫怨言,跑到桥下把鞋拾上来给老人。

古文:老叟引足以纳之,子房神意愈恭。

现代文:老人没有接过鞋,却伸着脚让张良给穿上,张良就恭恭敬敬地把鞋给老人穿上了。

古文:叟笑曰: 孺子可教也。

现代文:老人笑笑说: 你这孩子可以做我的学生了。

**古文:明旦来此,当有所教。 **

现代文:明天早上你还到这儿来,我将会教给你一些什么。

古文:子房昧爽至,叟已在矣。

现代文:张良天不明就赶到桥上,见老人已经坐在那里了。

**古文:曰: 期而后至,未可传道。 **

现代文:老人说: 你比我来得晚,今天不能教你什么。

古文:如是者三,子房先至,亦无倦怠。

现代文:这样让张良白跑了三次,第三次张良终于比老人先来到桥上。

古文:老叟喜,以书授之曰: 读此当为帝王师。

现代文:这次老人高兴了,送给张良一部书并说, 你读通了这部书就能给帝王当军师了。

**古文:若复求吾,乃谷城山下黄石也。 **

现代文:以后如果再找我,我是谷城山下的黄石公。

古文:子房读其书,能应机权变,佐汉祖定天下。

现代文:张良回去后钻研那本书,掌握了在政治和军事斗争中的各种应变策略,后来他辅佐汉高祖刘邦统一了天下。

古文:后人谓其书为黄石公书。

现代文:后代把老人给他的那部书称为 黄石公书 。

古文:修之于身,能炼气绝力,轻身羽化。

现代文:按照这部书中的教导去修养自身,能达到聚炼起极大的力气,使身子像羽毛般轻捷。

古文:与绮里季、东园公、甪里先生、夏黄公,为云霞之交。

现代文:张良和当时著名的道家绮里季、东园公、甪里先生、夏黄公,成为修心学道的好朋友。

**古文:汉初,遇四五小儿路上群戏,一儿曰: 着青裙,入天门,揖金母,拜木公。 **

现代文:汉代初年,张良有一次遇见四五个小孩在道边玩耍,一个小孩唱着一首童谣道: 着青裙,入天门,揖金母,拜木公。

古文:时人莫知之,子房知之,往拜之曰: 此东王公之玉童也。

现代文:人们当时不明白这歌谣的意思,但张良一听就懂了,就向那孩子拜礼说: 我知道你就是东王公的玉童。

古文:所谓金母者,西王母也;木公者,东王公也。

现代文:你唱的金母就是西王母,木公就是东王父。

古文:此二元尊,乃阴阳之父母,天地之本源,化生万灵,育养群品。

现代文:这两位元始天尊是阴阳的父母,天地的起源,是他俩化生出世上万物和生灵。

古文:木公为男仙之主,金母为女仙之宗。

现代文:木公是男仙的主宰,西王母是女仙的首领。

古文:长生飞化之士,升天之初,先觐金母,后谒木公,然后升三清,朝太上矣。

现代文:修道成仙的人,刚升天后先拜见西王母,后拜见东王父,然后才能升入玉清、太清、上清这三清的仙界,朝见天帝。

**古文:此歌乃玉童教世人拜王公而揖王母也。 **

现代文:那歌谣就是玉童让世上的人礼拜东王父和西王母的。

古文:子房佐汉,封留侯,为大司徒。解形于世,葬于龙首原。

现代文:张良辅佐汉室,被封为留侯,任大司徒,死后葬在龙首原。

古文:赤眉之乱,人发其墓,但见黄石枕,化而飞去,若流星焉。

现代文:汉末赤眉起义时,张良的墓被掘开,只见棺木中一个黄石枕头突然腾空飞去,像流星一样一闪即逝。

古文:不见其尸形衣冠,得素书一篇及兵略数章。

现代文:棺木中根本没有张良的尸骨和衣帽,只有写在素绢上的文章和几篇论述战术的文章。

古文:子房登仙,位为太玄童子,常从老君于太清之中。

现代文:张良成仙以后,作了天宫的童子,常跟随太上老君在天界遨游。

古文:其孙道陵得道,朝昆仑之夕,子房往焉。

现代文:他的孙子张道陵也得了道,朝拜昆仑山时,张良去看望了他。

古文:东方朔

现代文:东方朔

古文:东方朔,小名曼倩。

现代文:东方朔的小名叫曼倩。

古文:父张氏,名夷,字少平;母田氏。

现代文:父亲叫张夷,字和平,母亲是田氏。

古文:夷年二百岁,顿若童子。

现代文:父亲张夷活到二百岁时面貌仍像儿童。

古文:朔出三日而田氏死,死时汉景帝三年也。

现代文:东方朔出生三天后,母亲田氏死了,这时是汉景帝三年。

古文:邻母拾朔养之,时东方始明,因以姓焉。

现代文:一邻家妇女抱养了东方朔,这时东方刚刚发白,就用 东方 作了他的姓。

古文:年三岁,天下秘识,一览暗诵于口,恒指挥天上空中独语。

现代文:东方朔三岁时,只要看见天下任何经书秘文,看一遍就能背诵出来,还常常指着空中自言自语。

古文:邻母忽失朔,累月暂归,母笞之。

现代文:有一次,养母忽然发现东方朔不见了,过了一个多月才回来,养母就鞭打了他一顿。

古文:后复去,经年乃归。

现代文:后来东方朔又出走了,过了一年才回来。

**古文:母见之大惊曰: 汝行经年一归,何以慰吾? **

现代文:养母看见他大吃一惊说: 你走了一年,怎么能让我不担心呢?

**古文:朔曰: 儿暂之紫泥之海,有紫水污衣,仍过虞泉湔浣,朝发中还,何言经年乎? **

现代文:东方朔说: 儿子我不过到紫泥海玩了一天,海里的紫水弄脏了我的衣服,我又到虞泉洗了洗,早上去的中午就回来了,怎么说我去了一年呢?

**古文:母又问曰: 汝悉经何国? **

现代文:养母就问: 你都去过什么国?

古文:朔曰: 儿湔衣竟,暂息冥都崇台,一寤眠,王公啗儿以丹栗霞浆,儿食之既多,饱闷几死,乃饮玄天黄露半合。

现代文:东方朔说: 我洗罢衣服,在冥间的崇台休息,睡了一小觉,冥间的王公给我吃红色的栗子,喝玉露琼浆,把我差点撑死了,就又给我喝了半杯九天上的黄露。

**古文:即醒,还遇一苍虎息于路,初儿骑虎而还,打捶过痛,虎啮儿脚伤。 **

现代文:我醒了,回来的路上我遇见了一只黑色的老虎,就骑上它往回走。因为我着急赶路使劲捶打那老虎,老虎把我的脚都咬伤了。

古文:母便悲嗟,乃裂青布裳裹之。

现代文:养母一听心里很难过,就撕下一块青衣裳布给东方朔包扎脚伤。

古文:朔复去家万里,见一枯树,脱布挂树,布化为龙,因名其地为 布龙泽 。

现代文:后来东方朔又出走,离家一万里,看见一株枯死的树,就把养母裹在他脚上的布挂在了树上,那布立刻化成了一条龙,后人就把那地方叫 布龙泽 。

古文:朔以元封中,游鸿濛之泽,忽遇母采桑于白海之滨。

现代文:汉武帝元封年间,到宇宙未分天地时的大湖上游玩,忽然看见他的母亲田氏在白海边上采桑叶。

古文:俄而有黄眉翁,指母以语朔曰: 昔为我妻,托形为太白之精。

现代文:这时忽然有一个黄眉毛老人来到面前,对东方朔说: 她从前是我的妻子,是太白星神转生到世上。

古文:今汝亦此星之精也。

现代文:现在,你也是太白星的精灵了。

古文:吾却食吞气,已九十余年,目中童子,皆有青光,能见幽隐之物。

现代文:我不吃五谷吞气修炼,已经九十多年,两只眼睛的瞳孔里可以射出青光,能看见阴暗地方隐藏的东西。

**古文:三千年一返骨洗髓,二千年一剥皮伐毛,吾生来已三洗髓五伐毛矣。 **

现代文:我三千年换一次骨骼和骨髓,两千年褪一次皮除一次毛发,我已经三次换骨五次脱皮了。

古文:朔既长,仕汉武帝为太中大夫。

现代文:东方朔长大后,在汉武帝朝中任太中大夫。

古文:武帝暮年,好仙术,与朔狎昵。

现代文:汉武帝晚年时爱好道家成仙之术,和东方朔很亲近。

**古文:一日谓朔曰: 吾欲使爱幸者不老,可乎? **

现代文:一天他对东方朔说: 我想让我喜欢的人长生不老,能不能做到呢?

**古文:朔曰: 臣能之。 **

现代文:东方朔说: 我能使陛下做到。

**古文:帝曰: 服何药? **

现代文:汉武帝问: 须要服什么药呢?

**古文:曰: 东北地有芝草,西南有春生之鱼。 **

现代文:东方朔说: 东北地方有灵芝草,西南地方有春生的鱼,这都是可以使人长生的东西。

**古文:帝曰: 何知之? **

现代文:武帝问: 你怎么知道的?

古文:曰: 三足乌欲下地食此草,羲和以手掩乌目,不许下,畏其食此草也。

现代文:东方朔说: 三只脚的太阳神鸟曾下地想吃这种芝草,羲和氏用手捂住了三足乌的眼睛,不准它飞下来,怕它吃灵芝草。

**古文:鸟兽食此,即美闷不能动。 **

现代文:鸟兽如果吃了灵芝草,就会麻木得不会动了。

**古文:问曰: 子何知之? **

现代文:武帝问: 你怎么知道的呢?

古文:朔曰: 小儿时掘井,陷落井下,数十年无所托。有人引臣往取此草,乃隔红泉不得渡。其人与臣一只履,臣乃乘履泛泉,得而食之。

现代文:东方朔说: 我小时挖井不小心摔到井底下,几十年上不来,有个人就领着我去拿灵芝草,但隔着一条红水河渡不过去,那人脱下一只鞋给了我,我就把鞋当作船,乘着它过了河摘到灵芝草吃了。

古文:其国人皆织珠玉为簟,要臣入云韍之幕,设玄珉雕枕,刻镂为日月云雷之状,亦曰 镂空枕 ,亦曰 玄雕枕 。

现代文:这个国里的人都用珍珠白玉串成席子,他们让我进入云霞作成的帐幕里,让我躺在墨玉雕成的枕头上,枕头上刻着日月云雷的图案,这种枕头叫 镂空枕 ,也叫 玄雕枕 。

古文:又荐毫之珍褥,以百之毫织为褥。

现代文:又给我铺上毛作的贵重的褥子,是用一百只的毛织成的。

古文:此毫褥而冷,常以夏日舒之,因名 柔毫水藻之褥 。

现代文:这种褥子很凉,常常是夏天才铺它,所以叫作 柔毫水藻褥 。

**古文:臣举手试之,恐水湿席,定视乃光也。 **

现代文:我用手摸了摸,以为是水把褥子弄湿了,仔细一看,才知道褥子上是一层光。

**古文:其后武帝寝于灵光殿,召朔于青绮窗绨绔幕下,问朔曰: 汉年运火德统,以何精何瑞为祥? **

现代文:有一次汉武帝在灵光殿休息,把东方朔召到寝宫绮窗的丝绸帐前,向他请教道: 汉朝皇室以阴阳五行中的 火德 为命运的主宰,那么,依你看皇室中要奉祀什么神灵来庇佑呢?

古文:朔对曰: 臣尝游昊然之墟,在长安之东,过扶桑七万里,有云山。

现代文:皇室的符信应该采用珪、璧、琮、璋、瑾这五种吉祥物中的哪一种呢? 东方朔说: 我曾游过西方天界的峡谷,在长安东面,离扶桑国还有七万里,那里有个云山。

**古文:山顶有井,云从井中出。若土德则黄云,火德则赤云,金德则白云,水德则黑云。 **

现代文:云山顶上有一口井,云都是从井里升起来的,云的颜色和主宰世上帝王的 五行 的德运完全符合。如果帝王是土德,井中就升起黄色云;是金德,就升起白云;是火德,就升起红云;是水德,就升起黑云。

古文:帝深信之。

现代文:武帝听后很信服。

古文:太初二年,朔从西那邪国还,得声风木十枝,以献帝。

现代文:太初二年,东方朔从西方的那邪国回来,带来十枝 声风木 献给武帝。

古文:长九尺,大如指。此木出因洹之水,则禹贡所谓 因桓 是来。

现代文:这种树枝有九尺长,手指那么粗,这种 声风木 产自西方 因霄国 的河边,由于因霄国的人善于长啸,所以树木也能发出声音。这就是《尚书》中《禹贡》一章中所记的 因桓 的来历。

古文:即其源也,出甜波,上有紫燕黄鹄集其间。

现代文:因霄国的河水的源头是很甜的水,水边树上面聚集飞翔着紫燕和黄鹄等鸟类。

古文:实如细珠,风吹珠如玉声,因以为名。

现代文:这种 声风木 结的果实像小珍珠,风一吹就发出珠玉的声音,所以叫 声风木 。

古文:帝以枝遍赐群臣,年百岁者颁赐。

现代文:武帝把风声木的树枝赏给大臣们,只有年过百岁的大臣才赏给。

古文:此人有疾,枝则有汗,将死者枝则折。

现代文:如果这位大臣得了病,树枝自己就会渗出水珠,如果这位大臣快死了,树枝自己就会折断。

古文:昔老聃在周二千七百年,此枝未汗;洪崖先生,尧时年已三千岁,此枝亦未一折。

现代文:古时老子在周朝活了二千七百岁,那树枝从来没有渗出过水珠。还有仙人洪崖先生在尧帝时已经三千岁了,树枝也没折断过。

古文:帝乃赐朔,朔曰: 臣见此枝三遍枯死,死而复生,何翅汗折而已?

现代文:武帝就赏给东方朔一枝 声风木 ,东方朔说: 我已经看见这树枝枯死了三次,但又死而复活了,岂止是渗水出汗和折断呢?

**古文:语曰: 年末年,枝忽汗。 **

现代文:一个人的寿数不到一半,那树枝就不会渗水出汗。

**古文:此木五千岁一湿,万岁一枯也。 **

现代文:这种树五千年渗一次汗珠,一万年才枯一次。

古文:帝以为然。

现代文:武帝很相信东方朔的解释。

古文:又天汉二年,帝升苍龙馆,思仙术,召诸方士,言远国遐乡之事。

现代文:天汉二年,武帝移住苍龙馆,非常渴望成仙得道,就召集了不少懂道术的方士,让他们讲述远方国家的奇闻轶事。

古文:唯朔下席操笔疏曰: 臣游北极,至镜火山,日月所不照,有龙衔火,以照山四极。

现代文:这时只有东方朔离开坐位写了一道奏章呈给武帝说: 我曾去过北极的镜火山,那里太阳月亮都照不到,只有龙口衔着灯烛照亮山的四极。

古文:亦有园囿池苑,皆植异草木。

现代文:山上也有园林池塘,种植了很多奇花异草。

古文:有明茎草。如金灯,折为烛,照见鬼物形。

现代文:有一种明茎草,长得像金灯,把这种草折下来点燃,能照见鬼魅。

古文:仙人宁封,尝以此草然于夜,朝见腹内外有光,亦名 洞腹草 。

现代文:有位神仙叫宁封,曾在夜晚点燃了一根这种草,可以照见肚子里的五脏,所以叫它 洞腹草 。

古文:帝剉此草为苏,以涂明云之观,夜坐此观,即不加烛,亦名 照魅草 。

现代文:如果皇帝把这种草割下来剁碎作成染料,涂在明云观的墙上,夜里坐在观内就不用点灯了,所以这种草也叫 照魅草 。

**古文:采以籍足,则入水不沉。 **

现代文:如果把这种草垫在脚下,就能入水不沉没。

古文:朔又尝东游吉云之地,得神马一匹,高九尺。

现代文:东方朔还曾经游历过五色祥云升起的地方,得到一匹神马,有九尺高。

古文:帝问朔何兽,曰: 王母乘云光辇,以适东王公之舍,税此马于芝田,东王公怒,弃此马于清津天岸。

现代文:武帝问这是个什么神兽,东方朔说, 当初西王母乘坐着云光宝车去看望东王父,把驾车的马解开,它到东王父的灵芝田里,东王父大怒,把马赶到天河岸边。

古文:臣至王公坛,因骑而反。

现代文:正好我那时去朝拜东王父,就骑着那匹马往回返。

古文:绕日三匝,此马入汉关,关门犹未掩。

现代文:这马绕着太阳转了三圈然后奔向汉关时,关门还没闭。

**古文:臣于马上睡,不觉还至。 **

现代文:我在马上睡了一觉,不知不觉就回到了家。

**古文:帝曰: 其名云何? 朔曰: 因事为名,名 步景驹 。 **

现代文:武帝问马叫什么名字,东方朔回答: 按它的情况起名,叫 步影驹 。

**古文:朔曰: 自驭之如驽马蹇驴耳。 **

现代文:并说: 这马来到世间后,我再骑它的时候,却和劣马笨驴一样的又慢又迟钝了。

**古文:朔曰: 臣有吉云草千顷,种于九景山东,二千年一花,明年应生,臣走往刈之,以秣马,马立不饥。 **

现代文:我在五色祥云升起的地方种了一千顷的草,草地在九景山的东边,两千年开一次话,明年就到时候了,我去把那草割来喂马,马就不会再饿了。

**古文:朔曰: 臣至东极,过吉云之泽。 **

现代文:东方朔又说: 我曾到过东方的极地,经过了吉云之泽。

**古文:帝曰: 何为吉云? **

现代文:武帝问, 什么叫吉云?

古文:曰: 其国常以云气占凶吉,若有喜庆之事,则满宜云起,五色照人。

现代文:东方朔说: 吉云国里常用云的颜色来预卜吉凶。如果将要有吉庆的事,满屋就会升起五色祥云,光彩照人。

**古文:着于草树,皆成五色露,露味皆甘。 **

现代文:这五色吉云如果落在花草树木上,就会变成五色露珠,露的味道十分甘甜。

**古文:帝曰: 吉云五露可得否? **

现代文:武帝问: 这吉云和五色露你能弄些来吗?

**古文:曰: 臣负吉云草以备马,此立可得,日可三二往。 **

现代文:东方朔说: 我割来吉云草把马喂饱后,骑上马去就可以弄来,一天可以来回两三趟呢。

古文:乃东走,至夕而还,得玄白青黄露,盛以青琉璃,各受五合,授帝。

现代文:于是东方朔就骑上神马往东走,晚上就赶回来了,弄来了黑、白、青、黄四种颜色的露水,装在青色的琉璃杯中,每个杯中装了半升献给武帝。

古文:帝遍赐群臣,其得之者,老者皆少,疾者皆除也。

现代文:武帝把五色露赏给大臣们,大臣们喝下了露水,老人都变成了少年,有病的都立刻痊愈了。

古文:又武帝常见彗星,朔折 指星木 以授帝,帝指彗星,应时星没,时人莫之测也。

现代文:汉武帝有一次看见天空出现了彗星,东方朔就折了一根 指星木 给了武帝,武帝拿它向天上一指,彗星立刻就消失了,当时的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古文:朔又善啸,每曼声长啸,辄尘落漫飞。

现代文:东方朔善于高声长啸,每当他长啸时,会震得尘土漫天飞。

**古文:朔未死时,谓同舍郎曰: 天下人无能知朔,知朔者唯太王公耳。 **

现代文:东方朔没死时曾对和他一起作官的朋友说: 天下人谁也不了解我东方朔,只有太王公知道我。

**古文:朔卒后,武帝得此语,即召太王公问之曰: 尔知东方朔乎? **

现代文:东方朔死后,武帝就召来太王公问他, 你了解东方朔吗?

**古文:公对曰: 不知。 **

现代文:太王公说: 我不了解。

**古文: 公何所能? **

现代文:武帝问: 你有什么特长呢?

**古文:曰: 颇善星历。 **

现代文:太王公说, 我对星宿历法有研究。

**古文:帝问 诸星皆具在否? **

现代文:武帝问他: 天上的星宿都在吗?

**古文:曰: 诸星具,独不见岁星十八年,今复见耳。 **

现代文:回答说, 诸星都在,只有木星失去了十八年,现在又出现了。

**古文:帝仰天叹曰: 东方朔生在朕旁十八年,而不知是岁星哉。 **

现代文:武帝仰天叹息说: 东方朔在我身边十八年,我竟不知道他就是木星啊!

古文:惨然不乐。

现代文:心里很难过。

古文:其余事迹,多散在别卷,此不备载。

现代文:东方朔其余的事在别的书中都有记载,这里就不多写了。

古文:王乔

现代文:王乔

古文:王乔,河东人也,汉显宗时为叶令。

现代文:王乔是河东郡人,汉显宗时任南阳郡叶县县令。

古文:有神术,每月朔望,常诣京朝。

现代文:王乔有仙人的道术,每个月的初一十五就到京城朝见皇帝。

古文:帝怪其来数,而不见车骑,密令太史伺望之。

现代文:皇帝因为他进京太勤而奇怪,而且他每次来时即不骑马也不乘车,就密令太史官偷偷察看。

古文:言临至,必有双凫从东南飞来。

现代文:太史官察看后向皇帝奏报说, 王乔每次到京城来时,准有一对野鸭子飞来。

古文:于是候凫至,举罗张之,但得一舄焉,乃四年时所赐尚书官属履也。

现代文:皇帝就派人等野鸭子再飞来时张网捕捉,结果网里捕到的是一双鞋子,这鞋还是汉显宗四年时赏给尚书的那双鞋。

古文:每当朝时,叶县门下鼓,不击自鸣,闻于京师。

现代文:每次王乔来朝见时,叶县县衙门前的堂鼓就会不敲自响,鼓声可以传到京城。

古文:后天忽下玉棺于庭前,吏人推排,终不摇动。

现代文:后来,有一天忽然从空中降下一具玉石棺材,停在大堂院里。县衙的官员们一起推挪那口玉棺,玉棺一点也不动。

**古文:乔曰: 天帝欲召我也。 **

现代文:王乔就说, 这是天帝要召我去呢。

古文:乃沐浴服饵,卧棺中,盖便立复。

现代文:于是王乔就洗了澡吃了药,自己躺进玉棺中。他一躺进去,棺盖就自动盖上了。

古文:宿昔乃葬城东,土自成坟。

现代文:然后大家把玉棺埋在城东,玉棺入土后,泥土自动堆成了坟墓。

古文:其夕,县中牛羊皆流汗喘乏,人莫知之。

现代文:这天夜里,叶县的牛羊都流汗气喘,不知是怎么回事。

古文:百姓为立庙,号 叶君祠 ,祷无不应,远近尊崇。

现代文:百姓立了庙,叫 叶君祠 ,祈祷求告都很灵验,远近的人都很信服崇敬。

古文:帝诏迎取其鼓,置都亭下,略无复声。

现代文:皇帝让人把堂鼓迎进京城放在城外都亭中,鼓再也没响过。

**古文:或云: 即古仙人王乔也,示变化之迹于世耳。 **

现代文:有人说他就是古时的仙人王乔,来向世人显示神仙变化的功力。周隐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