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十·神仙十

古文:河上公刘根李仲甫李意期王兴赵瞿王遥

现代文:河上公刘根李仲甫李意期王兴赵瞿王遥

古文:河上公

现代文:河上公

古文: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字,汉文帝时,公结草为庵于河之滨。

现代文:有个不知姓名的人,汉文帝时在河边盖了间草房住,所以人们都叫他 河上公 。

古文:帝读老子经,颇好之,敕诸王及大臣皆诵之。

现代文:当时汉文帝非常喜欢读老子的《道德经》,并命令王侯大臣们都要诵读。

古文:有所不解数事,时人莫能道之。

现代文:但《道德经》中有些地方弄不懂,当时谁也讲不明白。

古文:闻时皆称河上公解老子经义旨,乃使赍所不决之事以问。

现代文:后来文帝听说人们都说河上公非常理解老子经典中的深奥涵义,就派人拿着那几个不懂的问题找河上公请教。

**古文:公曰: 道尊德贵,非可遥问也。 **

现代文:河上公对文帝派的使者说: 研究老子的经典是件十分严肃认真的事,怎么可以隔着很远的地方间接地研究呢?

古文:帝即幸其庵,躬问之。

现代文:于是文帝驾临河上公的草房,亲自向河上公求教。

古文:帝曰: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现代文:文帝说: 《诗经》上说,普天之下都是君王的国土,国界之内都是君王的臣民。

古文:域中 四大 ,王居其一。

现代文:老子也说过: 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这就是说,君王也是 四大 之一。

**古文:子虽有道,犹朕民也,不能自屈,何乃高乎? **

现代文:你虽然懂得道学,但你也是我的臣民嘛,为什么不能尊重我,却这么高傲呢?

**古文:公即抚掌坐跃,冉冉在虚空中,去地数丈,俯仰而答曰: 余上不至天,中不累人,下不居地,何民臣之有? **

现代文:河上公就拍着手坐着慢慢腾空而起,离地有好几丈,低头看着仰视他的汉文帝说, 我上不着天下不着地,中间又不牵累人世的事,怎么能算你的臣民呢?

古文:帝乃下车稽首曰: 朕以不德,忝统先业,才小任大,忧于不堪。

现代文:文帝这才下了车向河上公跪拜说: 我实在是无德无才,勉强继承了帝业当了皇帝,能力太小而责任大,常常担心不能胜任。

**古文:虽治世事而心敬道,直以暗昧,多所不了,唯愿道君有以教之。 **

现代文:河上公就把两卷经书授给汉文帝,并对文帝说: 回去后好好研究这两卷书,道德经中的疑难问题就都解决了,我今天就不再多说什么了。

**古文:公乃授素书二卷与帝曰: 熟研之,此经所疑皆了,不事多四矣,勿以示非其人。 **

现代文:我这两卷注解道经的著作,写了已经一千七百多年了,只传了三个人,算上你才四个人,希望千万不要把它给不相干的人看!

古文:言毕,失其所在。须臾,云雾晦冥,天地泯合。

现代文:说罢就突然不见了,只见云雾蒸腾,天地一片迷茫。

古文:帝甚贵之。

现代文:文帝后来十分珍视那两卷经书。

古文:论者以为文帝好老子之言,世不能尽通,故神人特下教之。

现代文:有些人论述说,因为文帝喜欢研究老子的学说,然而不能都弄通,所以上天特派了河上公下凡来传授。

古文:而恐汉文心未至信,故示神变。

现代文:又怕文帝不能坚信。才显圣变化给文帝看。

古文:所谓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耶。

现代文:所谓圣人的心是永远和百姓的心相通的。

古文:刘根

现代文:刘根

古文:刘根者,字君安,京兆长安人也。少明五经。

现代文:刘根字君安,是京城长安人,年轻时就精通诗、书、礼、易、春秋这 五经 。

古文:以汉孝成皇帝绥和二年,举孝廉,除郎中。

现代文:汉孝帝绥和二年,刘根被举荐为孝廉,被任命为郎中。

古文:后弃世学道,入嵩高山石室,峥嵘峻绝之上,直下五千余丈。

现代文:后来刘根辞去官职进山学道,在河南的嵩山里住进一个石洞,石洞在悬崖绝壁上,有五千多丈高。

古文:冬夏不衣,身毛长一二尺,其颜色如十四五岁人,深目,多须鬓,皆黄,长三四寸。

现代文:刘根冬夏都不穿衣服,身上长出一二尺长的毛,面貌像十四五岁的人,眼眶很深,脸上有三四寸长的黄胡须。

古文:每与坐,或时忽然变著高冠玄衣,人不觉换之时。

现代文:有时他和人对面坐着,忽然就变成穿黑袍戴高帽的装束,也不见他换过衣服。

古文:衡府君自说,先祖与根同岁者,至王莽时,频使使者请根,根不肯往。

现代文:据衡太守自己说,他的先祖和刘根同岁的人,在西汉王莽时,多次派人请刘根,刘根不肯前去。

古文:衡府君使府掾王珍问起居,根不答。

现代文:衡太守派他的副官王珍去向刘根问候致意,刘根没有答话。

古文:再令功曾赵公,往山达敬,根唯言谢府君,更无他言。

现代文:太守又派姓赵的公曹去向刘根表达敬意,刘根谢谢太守,再也没别的话了。

古文:后颖川太守高府君到官,郡民大疫,死者过半,太守家大小悉得病。

现代文:后来陕西颖川太守高府君到任后,郡里发生了瘟疫,老百姓病死了一多半,高太守家大小都得了瘟疫。

古文:高府君复遣珍往求根,请消除疫气之术。

现代文:高太守又派了王珍到山里去求刘根,请他传授消除瘟疫的方术。

古文:珍叩头述府君之言,根教言于太岁宫气上,掘地深三尺,以沙着其中,及酒沃之。

现代文:王珍向刘根磕头后说了太守的请求,刘根就告诉王珍,回去后让太守在太岁方位之下的宫气的地方,掘地三尺,把沙子填进去,然后洒上酒。

古文:君依言,病者悉愈,疫气寻绝,每用有效。

现代文:太守按照刘根的办法作了,果然得瘟疫的都好了,从此瘟疫也断绝了,后来只要一闹瘟疫,刘根的方法都好使。

古文:后太守张府君,以根为妖,遣吏召根,拟戮之。

现代文:后来有位张太守认为刘根是妖道,派人召见刘根,打算杀掉他。

古文:一府共谏君府,君府不解。

现代文:太守府的人们都劝阻,但张太守不听。

古文:如是诸吏达根,欲令根去,根不听。

现代文:于是有些官员偷偷告诉刘根让他躲避,刘根不听。

古文:府君使至,请根。

现代文:张太守派的人找到刘根,请他到太守府去。

古文:根曰: 张府君欲吾何为耶?

现代文:刘根问道: 张太守想找我作什么呢?

古文:间当至耳。

现代文:看来我得走一趟了。

**古文:若不去,恐诸君招咎,谓卿等不敢来呼我也。 **

现代文:如果不去,恐怕会牵累各位,太守会说你们不敢来叫我去见他呢。

古文:根是日至府,时宾客满座,府君使五十余人,持刀杖绳索而立,根颜色不怍。

现代文:刘根当天就到了太守府,当时府中宾客满堂,张太守派了五十多人持着刀棍绳子站在堂上,但刘根一点也没在意。

**古文:府君烈声问根曰: 若有何道术也? **

现代文:张太守厉声问刘根道: 你有什么道术吗?

**古文:答曰: 唯唯。 **

现代文:刘根说: 是,是。

**古文:府君曰: 能召鬼乎? **

现代文:太守问: 你能把鬼召来吗?

**古文:曰: 能。 **

现代文:刘根说能召来。

**古文:府君曰: 既能,即可捉鬼至厅前,不尔,当大戳。 **

现代文:太守说: 既然能,你就给我捉一个来,不然,我就宰了你!

**古文:根曰: 召鬼至易见耳。 **

现代文:刘根说: 召个鬼来不是小事一段嘛。

古文:借笔砚及奏按,鎗鎗然作铜铁之声,闻于外。

现代文:说罢借了笔砚和批阅公文的桌子,只听得大厅中响起了铮铮的铜铁撞击声,一直传到外面。

古文:又长啸,啸音非常清亮,闻者莫不肃然,众客震悚。

现代文:刘根又大声呼啸,声音非常清亮,听的人都十分惊恐,宾客们都听得不敢出声。

古文:须臾,厅上南壁忽开数丈,见兵甲四五百人。

现代文:顷刻间只见大厅的南墙突然裂开了好几丈,涌进来四五百名穿甲戴盔的士兵。

古文:传呼赤衣兵数十人,赍刀剑,将一车,直从坏壁中入来,又坏壁复如故。

现代文:刘根又传呼来四五十个穿红衣的兵,带着刀剑,推着一辆车,从坏了的墙进了大厅,然后那面墙又恢复了原状。

古文:根敕下车上鬼,其赤衣便乃发车上披。

现代文:刘根就命令车上的鬼下车,红衣兵就打开车上的布帘子。

古文:见下有一老翁老姥,大绳反缚囚之,悬头厅前。

现代文:见帘子下有一对老头老婆,都是五花大绑,被红衣兵推在大厅前。

古文:府君熟视之,乃其亡父母也。

现代文:张太守定睛细看,没想到竟是自己死去的父母!

古文:府君惊愕流涕,不知所措。

现代文:这时张太守又惊又怕,痛哭流涕,不知该怎么办才好。

古文:鬼乃责府君曰: 我生之时,汝官未达,不得汝禄养。

现代文:他的父母就斥责说: 我们活着的时候,你官小薪俸薄,没有很好的供养我们。

**古文:我死,汝何为犯神仙尊官,使我被收,困辱如此,汝何面目立于人间? **

现代文:我们已经死了,你为什么还要触怒神仙,使我们被抓到这里。遭受这样的羞辱,你这当儿子的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人世啊?

古文:府君下阶叩头,向根伏罪受死,请求放赦先人。

现代文:张太守赶快下了庭阶磕头,向刘根认罪受死,只求赦免他的父母。

古文:根敕五百兵将囚出,散遣之。车出去南壁开,后车过,壁复如故。

现代文:于是刘根命令那五百名兵士把两个老人带出去放回阴间,拉着两个老人从南面墙上出去,车过去后,墙又恢复原状。

古文:既失车所在。

现代文:即不知车到哪里去了,刘根也不见了。

古文:根亦隐去,府君惆怅恍惚,状若发狂,妻登时死,良久乃苏。

现代文:张太守这时仍是精神恍惚,几乎要发疯,他的老婆当时立刻就昏死了,过了很久才又活了过来。

**古文:云 见府君家先捉者,大怒,言汝何故犯神仙尊官,使我见收,今当来杀汝。 **

现代文:她说: 我刚刚看见刘根捉来的两位老人,他们非常生气,责怪我们冒犯了神界仙官,使他们被抓。他们要杀掉我。

古文:其后一月,府君夫妇男皆卒。

现代文:过了一个月,张太守夫妇和他们的儿子都死了。

古文:府掾王珍,数得见。数承颜色欢然时,伏地叩头,请问根学仙时本末。

现代文:府椽王珍曾见过刘根好几次,有时看刘根高兴的时候,就趴在地上磕头,请刘根说他学道成仙的经过。

古文:根曰: 吾昔入山精思,无所不到。

现代文:刘根说, 当年我进山学道,没有不去的地方。

古文:后如华阴山,见一人乘白鹿车,从者十余人,左右玉女四人,执采旋之节,皆年十五六。

现代文:后来我进了华阴山,遇见一个人乘着白鹿车,带着十几名侍从,左右有四个玉女,执着彩色的旌杖,都是十五六岁。

古文:余载拜稽首,求乞一言。

现代文:我赶快向神仙叩头施礼,求他点化我一下。

**古文:神人乃告余曰: 尔闻有韩众否? **

现代文:神人就对我说: 你听说过韩众吗?

**古文:答曰: 实闻有之。 **

现代文:我说听说过。神人说: 我就是韩众。

古文:神人曰: 我是也。 余乃自陈曰: 某少好道,而不遇明师。

现代文:我就对神人说: 我从小就爱好学道,但一直没遇到明师指点。

古文:颇习方书,按而为之,多不验,岂根命相不应度世也?

现代文:我读了不少论道的爷,也按照书上的指点去做,但都不灵验,常暗想是不是我刘根命中不该得道呢?

古文:有幸今日得遇大神,是根宿昔梦想之愿,愿见哀怜,赐其要诀?

现代文:今天我有幸遇到了大仙,这是我一辈子的梦想,望大仙可怜伐的一份诚心,赐给我修道的秘诀吧!

古文:神未肯告余,余乃流涕自抟,重请。

现代文:但那大仙并不告诉我什么,我就专心致志地,哭着再三恳求,大仙这时才说: 你坐下。

古文:神人曰: 坐,吾将告汝,汝有仙骨,故得见吾耳。汝今髓不满,血不暖,气少脑减,筋息肉沮,故服药行气,不得其力。

现代文:我告诉你吧,因为你有仙骨,所以才能遇见伐。但现在你仙骨中的骨髓还不饱满,血不够热,精气不盛头脑迟钝,筋松肉懈,所以就算服了仙药也借不上力。

古文:必欲长生,且先治病,十二年,乃可服仙药耳。

现代文:你真想求长生之道,得先治病,十二年以后就可以服用仙药了。

古文:夫仙道有升天蹑云者,有游行五岳者,有服食不死者。

现代文:在各种成仙得道的人中,有的能升天登云,有的能巡行五岳,有的能服仙药不死,有的能把肉身留在人间灵魂升天。

古文:有尸解而仙者。凡修仙道,要在服药,药有上下,仙有数品。

现代文:凡是修仙得道的,最重要的是服用仙药,药有上下,仙也有好几等。

古文:不知房中之事,及行气导引并神药者,亦不能仙也。

现代文:不知道节制房事,不懂得运气导引修行和服用仙药的方法,也成不了仙。

古文:药之上者,有九转还丹、太乙金液、服之皆立登天,不积日月矣。

现代文:仙药中的上品有 九转还丹 、 太乙金液 ,服用后可以立刻升天,不用日积月累的修炼。

古文:其次,有云母、雄黄之属,虽不即乘云驾龙,亦可役使鬼神,变化长生。

现代文:其次的药有云母、雄黄之类,服用这类药,虽然不能乘龙驾云,也能够驱使鬼神,变化自身,长生不老。

古文:次乃草木诸药,能治百病,补虚驻颜,断谷益气,不能使人不死也。

现代文:再其次的就是各种草木药,能够疗百病,弥补虚弱使人青春长驻,不吃五谷而养精益气,但不能使人长生不死。

**古文:上可数百岁,下即全其所禀而已。不足久赖也。 **

现代文:长服草药顶多能使人活几百岁,其码也能保你活够你的寿数。所以要想得道不能依赖服草药。

**古文:余顿首曰: 今日蒙教,乃天也。 **

现代文:我就向大仙说: 今天蒙您的指点,真是天意啊!

古文:神人曰: 必欲长生,先去三尸。

现代文:大仙说: 要想长生,首先要除掉在人身体中作祟兴妖的色欲、爱欲、贪欲这三尸。

**古文:三尸去,即志意定,嗜欲除也。 **

现代文:除掉三尸以后,修道的意志才能坚定,人世的欲念才能除尽 。

古文:乃以神方五篇见授,云: 伏尸常以月望晦朔上天,白人罪过,司命夺人算,使人不寿。

现代文:大仙说罢授给我五篇神药仙方并告诫我说: 伏尸常会在初一十五的夜里上天控告人的罪过,司命星神常常夺去人的寿数,使人短命。

古文:人身中神,欲得人生,而尸欲得人死,人死则神散,无形之中而成鬼。

现代文:人身体里的神想让人活,而人身体里的三尸要让人死,人一死,身体里的神就散去了,无形中就成了鬼。

古文:祭祀之则歆飨,故欲人死也。

现代文:凡是祭祀的东西都让鬼享用了,所以鬼愿意让人死,好能得到供祀的食物。

**古文:梦与恶人斗争,此乃尸与神相战也。 **

现代文:如果梦见和坏人搏斗,那么是人体中的神灵和三尸在搏斗。

**古文:余乃从其言,合服之,遂以得仙。 **

现代文:我就依照大仙的教导服用仙药,所以才能成仙。

古文:珍又每见根书符了,有所呼召,似人来取。

现代文:王珍又常常看见刘根写下一道符之后,对空召唤,好像有人来把符取走。

古文:或数闻推问,有人答对,及闻鞭挞之声,而悉不见其形,及地上时时有血,莫测其端也。

现代文:有时又听见刘根审案,和人对话问答,或者听见鞭打的声音,但看不见有人出现,但见地上时时有血迹,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古文:根乃教珍守一行气存神,坐三纲六纪,谢过上名之法。

现代文:后来刘根教给王珍专一运气守神的方法,坚守三纲五纪的规范,以及谢过上名的方法。

古文:根后入鸡头山仙去。

现代文:刘根后来进入鸡头山成仙而去。

古文:李仲甫

现代文:李仲甫

古文:李仲甫者。丰邑中益里人也。

现代文:李仲甫是丰邑中益里人。

古文:少学道于王君,服水丹有效,兼行遁甲,能步诀隐形,年百余岁,转少。

现代文:少年时就跟王君学道,服用水丹很有效,会遁地入土行走的方术,还会推算的秘诀和隐身法,活到一百多岁后变得十分年轻。

古文:初隐百日,一年复见形,后遂长隐,但闻其声,与人对话,饮食如常,但不可见。

现代文:起初能隐身一百日,一年后就现形,后来修炼得能长期隐身,和人对话、饮食都和平常人一样,但别人只能听见他的声音,看不见他本人。

古文:有书生姓张,从学隐形术,仲甫言卿性褊急,未中教。

现代文:有个姓张的书生跟李仲甫学隐身术,李仲甫嫌他性子太急,不教给他。

古文:然守之不止,费用数十万,以供酒食,殊无所得。

现代文:但张生死缠着李仲甫,花钱好几十万供奉李仲甫酒食,但什么也没学到。

古文:张患之,乃怀匕首往。

现代文:张生怀恨在心,就怀揣匕首想杀李仲甫。

古文:先与仲甫语毕,因依其声所在,腾足而上,拔匕首,左右刺斫。仲甫已在床上,笑曰: 天下乃有汝辈愚人,道学未得,而欲杀之。

现代文:他先是和隐身的李仲甫谈话,顺着李仲甫出声的位置,跳起来用匕首又刺又砍,一看,李仲甫却好好地躺在床上笑着说, 天下竟有你这样的混蛋,道没学成就要杀老师。

古文:我宁得杀耶?

现代文:你能杀得了我吗?

古文:我真能死汝。

现代文:我可真能让你死。

**古文:但恕其顽愚,不足间耳。 **

现代文:但念你愚蠢顽劣,不和你一般见识。

**古文:使人取一犬来,置书生前曰: 视我能杀犬否。 **

现代文:说罢叫人牵来一只狗在张生面前说: 你看我能不能杀了这只狗。

古文:犬适至,头已堕地,腹已破。

现代文:狗刚牵来,狗头就落了地,肚子也被破开了。

古文:乃叱书生曰: 我能使卿如犬行矣。 书生下地叩头乃止,遂赦之。

现代文:李仲甫斥责张生说: 我能让你像这条狗一样下场! 张生不断磕头求饶,李仲甫才放了他。

古文:仲甫有相识人,居相去五百余里,常以张罗自业。

现代文:李仲甫有个认识的人,住在离他五百里远的地方,以张网捕鸟为业。

古文:一旦张罗,得一鸟,视之乃仲甫也,语毕别去。

现代文:有一天这人张网捕住了一只鸟,一看鸟却变成了李仲甫,和他谈了一阵话告别去了。

古文:是日,仲甫已复至家。

现代文:五百多里地的路程当天仲甫就到了家。

古文:在民间三百余年,后入西岳山去,不复还也。

现代文:仲甫在民间三百多年,后来进了西岳山,再也没回来。

古文:李意期

现代文:李意期

古文:李意期者,本蜀人,传世见之,汉文帝时人也。

现代文:李意期是四川人,生在汉文帝时,但后世好几代人都看见过他。

古文:无妻息。

现代文:他没有妻子儿女。

古文:人欲远行速至者,意期以符与之,并丹书两腋下,则千里皆不尽日而还。

现代文:谁走远路又想快到,意期就写一道符给他,并在他腋下写几个朱砂字,这人就可以日行千里,不到一天就赶回来。

古文:或说四方国土,宫观市鄽,人未曾见,闻说者意不解。

现代文:有时李意期给人讲述四方外国的奇闻轶事,说哪里的城市宫殿街道,由于听的人没去过外国,就有点听不明白。

古文:意期则为撮土作之,但盈寸,其中物皆是,须臾消灭。

现代文:李意期就用手捏了土作成异国城市宫殿的模型,虽然只有一寸大小,但模型里的一切都像真的一样,片刻间就消失了。

古文:或行不知所之,一年许复还。

现代文:人们常常不知道李意期去了哪里,一年多就又回来了。

古文:于是乞食得物,即度于贫人。

现代文:他常常在街上乞讨食物和东西,转手就给了穷人。

古文:于城都角中,作土窟居之,冬夏单衣。

现代文:他在城墙脚下挖了个洞住在里面,冬夏都是一身单衣。

古文:饮少酒,食脯及枣栗。

现代文:平时只喝一点酒,吃些干肉和枣子、果子。

古文:刘玄德欲伐吴,报关羽之死,使迎意期。意期到,甚敬之,问其伐吴吉凶。

现代文:三国时,刘备为了替关羽报仇,打算攻打东吴,就派人把李意期接来,待以厚礼,向他请教攻打东吴能胜还是能败。

古文:意期不答,而求纸,画作兵马器杖十数万,乃一一裂坏之,曰:咄。

现代文:李意期不回答,只是要了一张纸,在纸上画了武器兵马十几万,把纸撕碎,然后轻蔑地哼了一声。

古文:玄德念怒,遂卒于永安宫。

现代文:他接着又画了一个很大的人,把这张画挖土埋入地下,就扬长而去了。

古文:意期少言,人有所问,略不对答。

现代文:刘备当时很不高兴,后来果然被东吴打败,十几万人只逃回几百人,武器辎重丢得精光。

古文:蜀人有忧患,往问之,凶吉自有常候,但占其颜色。

现代文:刘备也又气又恼死在永安宫。李意期很少说话,别人问什么,他从不回答。四川当地人有什么忧患的事去问他,只要看他的表情就能预知吉凶。

古文:若欢悦则善,惨戚则恶。

现代文:如果李意期神色愉快就是吉,面色愁闷就是凶。

古文:后入琅琊山中,不复见出也。

现代文:后来他进了琅琊山,再也没见他出来。

古文:王兴

现代文:王兴

古文:王兴者,阳城人也,居壶谷中,乃凡民也。不知书、无学道意。

现代文:王兴是阳城人,住在壶谷,是个普通老百姓,不认字,也没有学道的想法。

古文:汉武上嵩山,登大愚石室,起道宫,使董仲舒、东方朔等,斋洁思神。

现代文:汉武帝进了河南嵩山学道,登上大愚石窟,修建了道宫,让董仲舒、东方朔吃素沐浴,静修思神。

古文:至夜,忽见有仙人,长二丈,耳出头巅,垂下至肩。

现代文:这天夜里,忽然来了个神仙,身材有两丈高,两只耳朵上面高过头顶下面垂到肩上。

**古文:武帝礼而问之,仙人曰: 吾九嶷之神也,闻中岳石上菖蒲,一寸九节,可以服之长生,故来采耳。 **

现代文:汉武帝施礼后问是哪路尊神,仙人说: 我是九巅山神,听说中岳嵩山的岩石上生长一种一寸九节的菖蒲,服后可以长生,所以来采一些。

古文:忽然失神人所在。

现代文:说完就忽然不见了。

**古文:帝顾侍臣曰: 彼非复学道服食者,必中岳之神以喻朕耳。 **

现代文:武帝对身边的侍臣说, 那位神仙绝不是为学道来采药的,肯定是嵩山神暗示我呢。

古文:为之采菖蒲服之。

现代文:于是武帝让人采了菖蒲服用。

古文:经二年,帝觉闷不快,遂止。

现代文:服了两年,觉得气闷不痛快,就停服了。

古文:时从官多服,然莫能持久。

现代文:当时跟随汉武帝的人也都服用菖蒲,但都没坚持下去。

古文:唯王兴闻仙人教武帝服菖蒲,乃采服之不息,遂得长生。

现代文:只有王兴听说神仙教武帝服用菖蒲后,就坚持服用,终于得到长生。

古文:邻里老少,皆云世世见之。竟不知所之。

现代文:乡亲们世代都见他活着,后来不知去了什么地方。

古文:赵瞿

现代文:赵瞿

古文:赵瞿者,字子荣,上党人也。

现代文:赵瞿字子荣,是山西上党人。

古文:得癞病,重,垂死。

现代文:他得了很重的癞病,快要死了。

**古文:或告其家云: 当及生弃之,若死于家,则世世子孙相蛀耳。 **

现代文:有人对他的家人说, 趁还有口气,把他弄到外面去吧,如果死在家里,怕后代子孙都会因传染而得癞病。

古文:家人为作一年粮,送置山中,恐虎狼害之,从外以木寨之。

现代文:家里人就给他准备了一年的粮食,把他送到山里的石洞里,怕被虎狼伤害,就用木栅把他围了起来。

古文:瞿悲伤自恨,昼夜啼泣。

现代文:赵瞿十分悲痛,昼夜哭泣。

古文:如此百余日,夜中,忽见石室前有三人,问瞿何人。

现代文:过了一百多天后,有天夜里石洞前忽然来了三个人,问他是什么人。

古文:瞿度深山穷林之中,非人所行之处,必是神灵。

现代文:赵瞿暗想,这深山老林里平常人是不会来的,一定是神仙。

古文:乃自陈乞,叩头哀求。

现代文:就诉说了自己的悲惨处境,哀求神仙帮助。

**古文:其人行诸寨中,有如云气,了无所碍。问瞿 必欲病愈,当服药,能否? **

现代文:三个人就像云似地飘进石洞,洞外的栅栏一点也不碍事。他们说: 你一定想把病治好吧,让你服点药行不行?

古文:瞿曰: 无状多罪,婴此恶疾,已见竦弃,死在旦夕。

现代文:赵瞿说: 我必是今生罪孽深重,才得了这么重的病,甚至连家人都抛弃了我,早晚必死无疑了。

古文:若刖足割鼻而可活,犹所甚愿,况服药岂不能也。 神人乃以松子松柏脂各五升赐之,告瞿曰: 此不但愈病,当长生耳。

现代文:只要能治好我的病,就是砍掉我的腿,割掉我的鼻子我也心甘,何况是服药呢。 仙人就给了他松子和松、柏脂各五升,并告诉赵瞿说: 吃了这药不但可以治好病,还能长生不老。

**古文:服半可愈,愈即勿废。 **

现代文:吃一半病就能好,病好后还要继续吃。

古文:瞿服之未尽,病愈,身体强健乃归家,家人谓是鬼。具说其由,乃喜。

现代文:赵瞿还没吃完,病果然好了,身体也十分健壮,就回了家。家人以为他是鬼,后来听了他讲述了神仙赐药的经过,家里人大喜。

古文:遂更服之二年,颜色转少,肌肤光泽,走如飞鸟。

现代文:赵瞿又继续服了两年药,变得十分年轻,皮肤也变得十分有光泽,走起路来像飞鸟般轻捷。

古文:年七十余,食雉兔,皆嚼其骨,能负重,更不疲极。

现代文:到了七十岁时,吃山鸡野兔连骨头都能嚼碎,还能背负很重的东西也不累。

古文:年百七十,夜卧,忽见屋间光有如镜者,以问左右,云不见。

现代文:活到一百七十岁时,有天夜里睡下后忽然看见屋里有个东西像镜子般发光,问别人,谁也没看见。

古文:后一日,一室内尽明,能夜书文。

现代文:过了一天,就发现夜间全屋通明,能看得见写字。

古文:再见面上有二人,长三尺,乃美女也,甚端正,但小耳,戏其鼻上。

现代文:又发现脸上有两个小人有三寸高,是非常端庄的美女,只是太小了,在他鼻子上戏耍。

古文:如此二女稍长大,至如人,不复在面上,出在前侧,常闻琴瑟之声,欣然欢乐。

现代文:后来两个美女渐渐长大,和正常人一样了,不再在他鼻子上玩,而是在他身边,常常弹琴鼓瑟给他听,使他非常快活。

古文:在人间三百余年,常如童子颜色,入山不知所之。

现代文:赵瞿在人间呆了三百多年,仍然面如少年,后来进山,不知去了什么地方。

古文:王遥

现代文:王遥

古文:王遥者,字伯辽,鄱阳人也,有妻无子。

现代文:王遥字伯辽,湖北鄱阳人,有妻子但没有儿女。

古文:颇能治病,病无不愈者。

现代文:他很会治病,经他医治没有不痊愈的。

古文:亦不祭祀,不用符水针药,其行治病,但以八尺布帕,敷坐于地,不饮不食,须臾病愈,便起去。

现代文:他治病不用符咒神水,也不祭祀鬼神,治病时只用八尺长的大手巾铺在地上坐着,也不吃也不喝,不一会儿得病的人就好了,他起身就走。

古文:其有邪魅作祸者,遥画地作狱,因召呼之,皆见其形,入在狱中,或狐狸鼍蛇之类,乃斩而燔烧之,病者即愈。

现代文:谁家要有鬼怪作妖,告诉了他,他就画出一块地来作监狱,并招呼鬼怪,鬼怪立刻应召而至,现了原形进入他画的狱中,都是些狐狸、乌龟、蛇之类,把它们斩杀之后再烧掉,病人就好了。

古文:遥有竹箧,长数寸,有一弟子姓钱,随遥数十年,未尝见遥开之。

现代文:王遥有一对几寸长的小竹箱子,他有位姓钱的弟子跟了他几十年也没见他打开过竹箱。

古文:一夜,大雨晦暝,遥使钱以九节杖担此箧,将钱出,冒雨而行,遥及弟子衣皆不湿。

现代文:有天夜里下起大雨,天昏地暗,王遥让钱某用九节杖担着小竹箱随他冒雨出行,他和弟子的衣服都没有被雨淋湿。

古文:所行道非所曾经,又常有两炬火导前。

现代文:他们走的是从未走过的路,前面有两个火把照着引路。

古文:约行三十里许,登小山,入石室,室中有二人。

现代文:走了约三十多里,登上一座小山,进入一个石洞,洞里已有了两个人。

古文:遥既至,取弟子所担箧发之,中有五舌竹簧三枚。

现代文:王遥进洞后,就打开弟子挑的小竹箱,里面是三枝五个簧片的竹笙。

古文:遥自鼓一枚,以二枚与室中二人,并坐鼓之。

现代文:王遥自己拿了一枝吹起来,其余两枝让石洞里的那两个人吹。

古文:良久,遥辞去,收三簧,皆纳箧中,使钱担之。

现代文:吹了半天,王遥把笙都收起来装进竹箱,仍旧让钱某挑着和他一齐出山洞。

**古文:室中二人送出,语遥曰: 卿当早来,何为久在俗间。 **

现代文:那两个人送出来说: 希望你快点回来,不要在人间长久停留。

**古文:遥答曰: 我如是当来也。 **

现代文:王遥说: 我会回来的。

古文:遥还家百日,天复雨,遥夜忽大治装。

现代文:王遥回家住了一百天,这天又下起雨来,王遥就在夜里收拾行装。

古文:遥先有葛单衣及葛布巾,已五十余年未尝着,此夜皆取着之。

现代文:他原来有一套葛布衣和头巾,已经五十多年没穿了,这时都拿出来穿在身上。

**古文:其妻即问曰: 欲舍我去乎? **

现代文:他的妻子问他: 你要抛下我去吗?

**古文:遥曰: 暂行耳。 **

现代文:王遥说: 我不会走多长时间。

**古文:妻曰: 当将钱去不? **

现代文:妻子又问: 带你的弟子钱生吗?

**古文:遥曰: 独去耳。 **

现代文:王遥说: 我自己走。

古文:遥曰: 如是还耳。 因自担箧而去之,遂不复还。

现代文:妻子哭着求他别走,他说很快就回来,就自己挑着小竹箱走了,一走就再也没回来。

古文:后三十余年,弟子见遥在马蹄山中,颜色更少,盖地仙也。

现代文:三十多年后,他的弟子看见他在马蹄山里,容貌更年轻了,已经成了一位人间的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