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一十一·草木六

古文:果下樱桃檽枣柿底栎树实柿盘融峰梨六斤梨紫花梨胡榛子酸枣

现代文:果下樱桃檽枣柿底栎树实柿盘融峰梨六斤梨紫花梨胡榛子酸枣

古文:蒲萄王母蒲萄侯骚子蔓胡桃仙树实橄榄子东荒栗猴栗

现代文:蒲萄王母蒲萄侯骚子蔓胡桃仙树实橄榄子东荒栗猴栗

古文:瓜五色瓜瓜恶香

现代文:瓜五色瓜瓜恶香

古文:菜蔓菁越蒜三蔬菠薐芥菹芥末水韭茄子树昆仑紫瓜茄子故事

现代文:菜蔓菁越蒜三蔬菠薐芥菹芥末水韭茄子树昆仑紫瓜茄子故事

古文:儋崖瓠

现代文:儋崖瓠

古文:果下

现代文:果下

古文:樱桃

现代文:樱桃

古文:唐时新进士,尤重樱桃宴。

现代文:唐朝的时候,新中第的进士,非常重视樱桃宴。

古文:乾符四年,刘邺第三子覃及第。

现代文:乾符四年,刘邺的三儿子刘覃及第。

古文:时邺以故相镇淮南。

现代文:当时刘邺依仗故相镇守淮南。

古文:敕邸吏曰: 以银一锭资醵置。 而覃所费往往数倍。

现代文:刘邺嘱咐在京城为他管理家园的小官说,可以出一锭银子让刘覃与其他新进士凑钱办樱桃宴。但是刘覃的花费往往是其父规定的几倍。

古文:邸吏以闻,邺命取足而已。

现代文:管家园的小官把这事儿说给刘邺知道,刘邺让他给取足就是。

古文:会时及荐新,状头已下,方议醵率。覃潜遣人,厚以金帛,预购数十树矣。

现代文:正赶上荐新的时令,状元以下的人们正在商议凑钱的比率,刘覃便暗中派人,花了大量银两,预购了几十树樱桃。

古文:于是独置是宴,大会公卿。

现代文:于是,由他独办了樱桃宴,大量邀请公侯卿相。

古文:时京国樱桃初出,虽贵达未适口。

现代文:当时,京城里的樱桃刚刚上市,虽然价格昂贵,但是并不怎么好吃。

古文:而覃山积铺席,复和以糖酪。

现代文:刘覃却在席间堆积如山,加上其它糖果菜肴,真可谓丰盛。

古文:用享人蛮献一小盘,亦不啻数升。

现代文:随便让下人送人一小盘,送出去的也不下数升。

古文:以至参御辈,靡不沾足。

现代文:凡跟从人驾车人,没有一个不沾光的。

古文:檽枣

现代文:檽枣

古文:晋赵莹家,庭有檽枣树,婆娑异常,四远俱见。

现代文:晋代有个赵莹,他家院子里有一棵檽枣树。这棵枣树挺拔高大,枝叶婆娑,非同寻常。四处都可以远远就望见它。

**古文:有望气者,访其邻里,问人云: 此家合有登宰辅者。 **

现代文:有一位会看地气的术士打听赵莹的一个邻居说: 这一家应该有做宰相一类大官的,可有吗? 邻居老头说: 没有。

**古文:里叟曰: 无之。然主人小字相儿,得非此乎? **

现代文:但是这家主人的小名叫 相儿 ,该不会是此人要发迹了?

**古文:术士曰: 王气方盛,不在其身,当在其子孙。 **

现代文:术士说: 这地方王气正盛,不体现在他本人身上,也应该体现在他的子孙身上。

古文:其后莹由太原判官大拜,出将入相。

现代文:这以后,赵莹由太原判官开始升了大官,出将入相,显赫一时。

古文:柿

现代文:柿

古文:俗谓柿树有七德:一寿,二多阴,三无鸟窠,四无虫,五霜叶可玩,六嘉实,七落叶肥大。

现代文:俗话说柿子树有 七德 :一、活得时间长;二、树荫多;三、树上没有鸟窝;四、不遭虫害;五、霜叶可供玩赏;六、果子好吃;七、落叶肥大。

古文:底栎树实

现代文:底栎树实

古文:阿驿,波斯呼为阿驿,拂林呼为底栎。

现代文:阿驿,波斯国叫它 阿驿 ,拂林国叫它 底栎 。

古文:树长丈四五。

现代文:树高一丈四五。

古文:枝叶繁茂。

现代文:枝叶繁密茂盛。

古文:叶有五出,似蜱麻。

现代文:叶有的五出,像蜱麻叶。

古文:无花而实。

现代文:没有花而结果。

古文:实赤色,类蜱子。

现代文:果实是红色的,类似蜱麻籽。

古文:味似干柿,而一年一熟。

现代文:果实的味道像干柿子,一年一熟。

古文:柿盘

现代文:柿盘

古文:木中根固,柿为最,俗谓之柿盘。

现代文:树木当中要论扎根牢固,柿树是最牢固的,一般人都叫它 柿盘 。

古文:融峰梨

现代文:融峰梨

古文:仙梨。

现代文:仙梨。

古文:融峰上有青坛,方五丈。

现代文:融峰上有一个青坛,坛是五丈方坛。

古文:有烧香行道处。

现代文:那上面有烧香行道的地方。

古文:古形铜器数种。有梨树。

现代文:有几种古典样式的铜器,还有一棵梨树。

古文:高三十丈,子如斗。

现代文:这棵梨树高三十丈,所结的梨有斗那么大。

古文:至摇落时,但见其汁核,无得味者。

现代文:等到梨从树上被摇下来,人们只能看到果汁和梨籽儿,却没有尝到它的味道的。

古文:六斤梨

现代文:六斤梨

古文:洛阳报国寺梨,重六斤。

现代文:洛阳报国寺的一棵梨树结的梨,六斤重一个。

古文:紫花梨

现代文:紫花梨

古文:清泰中,薄游京辇。曾与卢泳巡官、郑扆博士、僧季雅,及三五知友,夜会与越波隄僧院。

现代文:清泰年中,我在京城小住,有一次和卢泳巡官、郑扆博士、和尚季雅,以及其他三五位要好的朋友,夜间相聚在越波提僧院。

古文:是时清秋欲杪,明月方高。

现代文:这时正是晚秋季节。秋风夜凉,明月高悬。

古文:句联五字之奇,酒饮八仙之美。

现代文:席间有句联五字之奇,也有酒饮八仙之美。

古文:柿新红脯,茗醶绿芽。

现代文:菜肴丰盛,觥筹交错。

古文:一咏一觞,或醒或醉。

现代文:一个个半醒半醉,或吟或叹,或喜或悲。

古文:座上因相与征引古今,遂及果实之事。

现代文:话随酒增,越说越来劲。于是大家一起广征博引,谈论古今,谈着谈着,竟谈到果实这方面的事上来了。

**古文:有叙及紫花梨者。众云: 真定有之。 **

现代文:有人谈到了紫花梨,大家说: 真定那地方就有!

**古文:雅公独颦蹙而言曰: 此微僧先祖之遗恨。 **

现代文:不知为什么,季雅听了这话之后,却皱着眉头说: 这是贫僧先祖的遗恨啊!

古文:众惊而问之。

现代文:众人吃惊非小,忙问是怎么回事。

古文:雅曰: 昔武宗皇帝御天下之五载,万国事殷,圣情不怿。

现代文:季雅说: 从前,武宗皇帝登基五年,日理万机,劳累过度,常常是龙体欠安,圣情不悦。

古文:忽患心热之疾,名医进药,厥疾罔瘳。

现代文:忽然有一天他就得了个心发烧的毛病。名医纷纷进药,但就是治不了他的病。

古文:遂博诏良能,遐徵和、缓。

现代文:于是就下诏书,广泛地征求能医良方,迎请远方名家高手。

古文:时有言青城山邢道士者,妙于方药。帝即召见之。

现代文:当时有人说青城山有个邢道士对医药验方很有研究,皇帝立即就召见了他。

古文:道士以肘后绿囊中青丹两粒,及取梨数枚,绞汁而进之。帝疾寻愈。

现代文:这位邢道士从肘后的绿色布囊里取出青色丹丸两粒,又取出几个梨,绞出梨汁,让皇上用梨汁把丹丸送服,皇帝的病不久就好了。

古文:旬日之内。所赐万金,仍加广济先生之号。

现代文:十来天之内,皇帝就赐给邢道士万金表示感谢,还加封他 广济先生 的称号。

古文:帝从容问其丹为何物,先生曰: 赤城山顶,有青芝两株。太白南溪,有紫花梨一树。

现代文:皇帝从容地问他那丹丸是何物。邢道士说: 赤城山顶上,有两棵青灵芝,太白山的南溪,有一棵紫花梨树。

古文:臣之昔岁,曾游二山,偶获两宝,合炼成丹。

现代文:我从前曾经游过此二山,偶然弄到了青灵芝和紫花梨,把它们合炼成丹。

古文:五十年来,服食殆尽,唯余两粒,幸逢陛下服之。

现代文:五十年来,全都用光。只剩下这两粒,万幸让陛下服用了。

**古文:更欲此丹,须求二物也。 **

现代文:还想要这样的丹药,必须弄到那两种宝物才行。

古文:经数月,邢生辞帝归山。

现代文:几个月之后,邢道士辞别皇帝回山去了。

古文:后疾复作,再诏邢先生于青城,则不知何适也。

现代文:后来皇帝的病又发作了,再下诏到青城山去请邢道士,却不知邢道士哪里去了。

古文:帝遂诏示天下,有紫花梨,即时奏上。

现代文:皇帝于是就诏示天下,有紫花梨的,要立刻奏上。

古文:时恒州节度太尉公王达,尚寿春公主,即会昌之女弟。

现代文:那时候恒州节度大尉公王达,娶寿春公主为妻。寿春公主就是会昌公主的妹妹。

古文:闻真定李令,种梨数株,其一紫花梨,即遣寺人,就加封检,剪其旁树,匝以朱栏。

现代文:她听说真定的李令种了几棵梨树;其中一棵是紫花梨,就立刻派人,就地封锁盘查,剪除旁边的树木,围上朱红栏杆。

古文:宝惜纤枝,有同月桂。

现代文:珍惜每一个纤细的树枝,不亚于月中之桂。

古文:当花发之时,防蜂蝶之窥耗,每以轻绡纱縠,远加笼罩焉。

现代文:正当花开的时候,为了防止蜜蜂和蝴蝶的窥探和骚扰,整棵树都被用轻细的绢纱远远地笼罩起来。

古文:守树者不胜艰苦。

现代文:看守此树的人不胜艰苦。

古文:洎及秋实,公主必手选而进之。

现代文:等到秋天果子成熟,公主亲自动手,一个一个地挑选,然后送进宫中。

古文:此达帝庭,十得其六七。

现代文:送到宫里的,大约十分之六七。

古文:帝多食此梨,虽不及邢氏者,亦粗解其烦躁耳。

现代文:皇帝多半都是吃这种梨。这梨虽然不如邢道士的丹药,却也能粗略地解除心中的烦躁。

**古文:是时有李遵来侍御,任恒州记室,作《进梨表》云: 紫花开处,擅美春林。缥蒂悬时,迥光秋景。离离玉润,落落珠圆。甘不待尝,脆难胜口。 **

现代文:这时候有个叫李遵的来到皇帝身边,任恒州记室。他作了《进梨表》说: 紫花梨开花的地方,独占了春林的美;紫花梨悬挂在树上,却远离秋天的好风光;一个个玉一样润,珠一样圆,却不能尝它的甜美和脆爽。

古文:表达阙下,公卿见者,多大笑之曰: 常山公何用进残梨于天府也?

现代文:表送到宫中,凡是读过此表的,多数都大笑说: 常山公为什么把些残梨送进宫啊?

**古文:盖以其表有脆难胜口之字。 **

现代文:大概因为表中有 脆难胜口 的字样。

古文:明年,武宗崩,公主亦相次逝。此梨自后以为贡赋之常物。

现代文:第二年。武宗皇帝驾崩,公主也接着下世,这梨从此以后便成为贡赋中的平常之物。

古文:县官岁久,亦渐怠于宝守焉。

现代文:县官因为年头久了,也渐渐对珍视宝守那梨树产生厌倦情绪。

古文:至天祐末焉,赵王为德明之所篡弑。

现代文:到了天祐末年,赵王被德明篡杀。

古文:其后县邑公署,多历兵戎。紫花之梨,亦已枯朽。

现代文:这以后,县邑公署多半遭受过兵戎之扰,紫花梨也就枯朽无存。

古文:今之真定,无复继种者焉。

现代文:现在的真定,没有人继续种它了。

古文:当武宗时,县宰李公,名尚,即雅之祖也,尝以守树不谨,曾风折一枝,降为冀州典午。

现代文:武宗那个时候,县令李公,单名叫尚,他就是我的祖父。他曾经因为守树不谨慎,被风吹折一个树枝,降职为冀州典午。

**古文:由是追感而颦蹙也。 **

现代文:因此,我追感往事而皱眉啊!

古文:胡榛子

现代文:胡榛子

古文:阿月生西国。

现代文:阿月生在西域之国。

古文:蕃人言与胡榛子同树,一年榛子,二年阿月。

现代文:蕃人说阿月和胡榛子是同一种树的两种果实,这一年结的是榛子,下一年就结阿月。

古文:酸枣

现代文:酸枣

古文:耆旧说,周秦时,河南雨酸枣,遂生野酸枣。

现代文:老年人传说,周秦之时,河南下过酸枣雨,无数的酸枣就像雨点那样从天上洒下来,于是大地上就长出来许多野酸枣。

古文:今酸枣县是也。

现代文:现在的酸枣县就是这样形成的。

古文:酸枣之甚小者,为野酸枣。

现代文:酸枣当中,那些特别小的品种是野酸枣。

古文:蒲萄

现代文:蒲萄

古文:俗言蒲萄蔓好引于西南。

现代文:一般人说葡萄蔓是从西南引入。

**古文:庾信谓魏使尉瑾曰: 我在邺,遂大得蒲萄,奇有滋味。 **

现代文:庾信对魏使尉瑾说: 我在邺地,就得到大量的葡萄,特别有滋味。

**古文:陈招曰: 作何形状? **

现代文:陈招问道: 葡萄是什么样子?

**古文:徐君房曰: 有类软枣。 **

现代文:徐君房说: 有点类似软枣子。

**古文:信曰: 君殊不体物,何得不言似生荔枝? **

现代文:庾信说: 你太不熟悉生物了,咋能不说它像生荔枝?

**古文:魏肇师曰: 魏武有言, 末夏涉秋,尚有余暑,酒醉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饴,酸而不酢。 **

现代文:魏肇师说: 魏武曹操说过, 夏末秋初,天气仍有点热,酒醉一宿忽然醒来,带着露水吃葡萄,甜而不是糖,酸而不是醋。

**古文:道之固以流沫称奇,况亲食之者? **

现代文:这样说一说都让人流口水,何况是亲自吃呢!

古文:瑾曰: 此物出自大宛,张骞所致。有黄白黑三种。

现代文:尉瑾说: 这东西出自大宛,是张骞弄回来的,有黄、白、黑三种。

古文:成熟之时,子实逼侧,星编珠聚。

现代文:成熟的时候,一串一串地垂挂下来,像星星编在一起,像珍珠聚在一起。

古文:西域多酿以为酒,每来岁贡。

现代文:西域各国多半把它做成酒,每年都来进贡。

古文:在汉西京,似亦不少。

现代文:在汉代的西京,好像也有不少。

古文:杜陵田五十亩中,有蒲萄百树。

现代文:杜陵那地方,每五十亩田地,就有一百棵葡萄。

**古文:今在京邑,非直止禁林也。 **

现代文:就是在现在的京城,也不只是皇家的禁苑里才有。

**古文:信曰: 乃园种户植,接荫连架。 **

现代文:庾信说: 居然已经园种户植,接荫连架,家家户户到处都有了。

**古文:昭曰: 其味何如桔柚? **

现代文:陈招说: 葡萄味和桔柚相比,怎么样呢?

**古文:信曰: 津液胜奇,芬芳减之。 **

现代文:庾信说: 葡萄的汁液胜奇,但是芬芳不如桔柚。

**古文:瑾曰: 金衣素里,见苞作贡,向齿自消,良应不及。 **

现代文:尉瑾说: 桔柚金衣素里,被包起来当作贡品,但是要讲入口就化,它还是不如葡萄。

古文:王母蒲萄

现代文:王母蒲萄

古文:具丘之南,有蒲萄谷。

现代文:具丘之南,有一个葡萄谷。

古文:谷中蒲萄,可就其所食之。

现代文:谷中的葡萄,可以就地吃它,但是不能拿走。

古文:或有取归者,即失道。

现代文:有的人想把葡萄带回来,就会迷失道路。

古文:世言王母蒲萄也。

现代文:世人都说这是王母葡萄。

古文:天宝中,沙门昙霄,因游诸岳,至此谷,得蒲萄食之。

现代文:天宝年间,僧人昙霄因为周游诸岳来到此谷,好一顿吃葡萄。

古文:又见枯蔓堪为杖,大如指,五尺余。持还本寺,植之遂活。

现代文:又见枯干的葡萄蔓可以做拐杖,就将一根粗如手指,五尺多长的葡萄蔓拿回本寺栽上,居然栽活了。

古文:长高数仞,荫地幅员十丈,仰观若帷盖焉。

现代文:不几年,它便长高数仞,荫地幅员十余丈。在架下看它,它就像帷盖一样。

古文:其旁实磊落,紫莹如坠。

现代文:一串串葡萄垂挂下来,紫莹莹的,就像帷盖上的饰坠儿。

古文:时人号为草龙珠帐焉。

现代文:当时人们称之为 草龙珠帐 。

古文:侯骚子

现代文:侯骚子

古文:侯骚蔓生,如鸡卵,既甘且冷,轻身消酒。

现代文:侯骚是蔓生植物,其果实像鸡蛋,味甜性冷,吃它可以减轻体重,可以解酒。

古文:《广志》言因王太仆所献。

现代文:《广志》上说是由王太仆献的。

古文:蔓胡桃

现代文:蔓胡桃

古文:蔓胡桃出南诏,大如扁螺,两隔,味似胡桃。

现代文:蔓胡桃出在南诏,大小有如扁海螺,两个隔,味道和胡桃相似。

古文:或言蛮中藤子也。

现代文:有的人叫它 蛮中藤子 。

古文:仙树实

现代文:仙树实

古文:祁连山上有仙树实,行旅得之,止饥渴。

现代文:祁连山上有仙树实,行旅之人得到它,可用它止饥解渴。

古文:一名四味木。

现代文:另有一名 四味木 。

古文:其实如枣。

现代文:它的果实像枣。

古文:以竹刀剖则甘,铁刀剖则苦,木刀剖则酸,芦刀剖则辛。

现代文:用竹刀剖开它,它就是甜的;用铁刀剖开它,它就是苦的;用木刀则酸;用芦刀则辣。

古文:橄榄子

现代文:橄榄子

古文:独根树,东向枝曰木威;南向枝曰橄榄。

现代文:木威和橄榄都是独根树。枝干朝东的独根树叫木威;朝南的叫橄榄。

古文:东荒栗

现代文:东荒栗

古文:东方荒中有木,名曰栗。

现代文:东方大荒中有一种树木,名字叫做 栗 。

古文:有壳,径三尺三寸。

现代文:栗子有壳,壳的直径长三尺三寸。

古文:壳刺长丈余。

现代文:壳刺长一丈多。

古文:实径三尺。壳亦黄,其味甜,食之,令人短气而渴。

现代文:壳中的果实也就是栗黄,直径长三尺,味道甜美,吃了之后,令人气短而干渴。

古文:猴栗

现代文:猴栗

古文:唐卫公李德裕,一夕甘子园会客。盘中有猴栗,无味。

现代文:唐卫公李德裕,有一次在甘子园中会客,盘子里有猴栗。

**古文:陈坚处士云: 虔州南有渐栗,形如素核。 **

现代文:猴栗,吃起来没什么味道。隐士陈坚说: 虔州之南有一种 渐栗 ,样子像素核。

古文:瓜

现代文:瓜

古文:汉明帝阴贵人,梦食瓜,甚美。

现代文:汉明帝时的阴贵人,做梦梦见吃瓜,特别好吃。

古文:帝使求诸方国。

现代文:汉明帝就派人到各国去寻求。

古文:时有敦煌献异瓜种,常山献巨桃核。

现代文:当时有个敦煌国献来了奇异的瓜种,常山献来了一个大桃核。

古文:名穹窿,长三尺而形屈,其味臭如粨。

现代文:那瓜叫 穹窿 ,长三尺而形弯曲。它的味道闻起来像粥。

**古文:父老云: 昔道士从蓬莱山得此瓜,云是空洞灵瓜。四劫一实。东王公、西王母遗种于地,世代遐绝,其实颇存。 **

现代文:老人们说,从前有一个道士从蓬莱山上得到这种瓜,说是 空洞灵瓜 ,要经过四个周期才结一次果,当年东王公和西王母在大地上洒下了瓜种,久远的世代之后,瓜种稍微留下一些。

**古文:又说: 此桃霜下始花,隆冬可熟。 **

现代文:又说,这种桃子在霜下才开花,到了隆冬才能成熟。

古文:亦云: 仙人所食,常使植于霜林园。

现代文:也说,这种桃是仙人吃的,常把它种植在霜林园。

古文:此园皆植寒果,积冰之节,百果方盛。

现代文:霜林园里种植的全是寒果,积冰的季节,各种水果正旺盛。

**古文:俗为相陵瓜。故 霜园 之声讹也。 **

现代文:一般人称 相陵瓜 ,可能是 霜园 之声的讹传。

**古文:后曰: 王母之桃,王公之瓜,可得而食,五万岁矣。 **

现代文:后来又说: 王母的桃,王公的瓜,谁能吃到,可以活五万岁。

古文:安可食乎?

现代文:哪里能吃得到!

古文:后崩,内侍者见镜奁中有瓜桃之核,视之涕零,疑其非数。

现代文:后来阴贵人死了,宫中侍奉她的人见她镜奁中有瓜籽和桃核。看了之后潸然泪下,疑惑地说她不该有这种命运呵。

古文:五色瓜

现代文:五色瓜

古文:吴桓王时,会稽生五色瓜。

现代文:吴桓王的时候,会稽生有五色瓜。

古文:今吴中有五色瓜,岁充贡赋。

现代文:现在吴中也生有五色瓜,年年充当贡赋。

古文:瓜恶香

现代文:瓜恶香

古文:瓜恶香,中尤忌麝。

现代文:瓜厌恶香气,尤其忌怕麝香。

古文:唐郑注,太和初,赴职河中。

现代文:唐时的郑注,太和年初,到河中去赴职。

古文:姬妾百余,尽骑,香气数里,逆于人鼻。

现代文:他有姬妾一百多人,全都骑着马,香气飘出数里,呛人的鼻子。

古文:是岁,自京至河中,所过路,瓜尽死,一蒂不获。

现代文:这一年,从京都到河中他所走过的路上,种的瓜全死了,一个瓜也没收获。

古文:菜

现代文:菜

古文:蔓菁

现代文:蔓菁

古文:诸葛所止,令兵士独种蔓菁者,取其才出甲可生啖,一也;叶舒可煮食,二也;久居则随以滋长,三也;弃不令惜,四也;回则易寻而采之。五也。冬有根可斸食,六也。

现代文:诸葛亮命令兵士在驻地专种蔓菁的原因,取它刚长出来的嫩甲可以生吃,这是其一;叶子长大之后,可以煮着吃,这是其二;如果在此久住,它就继续生长,这是其三;扔掉也不让人感到可惜,这是其四;回来的时候容易找到,继续食用,这是其五;冬天可以食用它的根,这是其六。

**古文:比诸蔬属,其利不亦博哉?刘禹锡曰: 信矣。 **

现代文:与其它蔬类相比,它的好处不也是很多的吗?刘禹锡说: 的确是这样。

古文:三蜀之人也,今呼蔓菁为诸葛菜。

现代文:三蜀的人现在叫蔓菁是 诸葛菜 。

古文:江陵亦然。

现代文:江陵也是这样。

古文:越蒜

现代文:越蒜

古文:《异苑》曰:晋安平有越王余蒜菜,长尺许,白者似骨,黑者如角。

现代文:《异苑》上记载,晋时安平一带有一种菜叫 越王余蒜 。这种蒜,长一尺左右,白的像骨,黑的像角。

古文:古云:越王曾于舟中作筹算,有余者,弃之水而生焉。

现代文:古人说,越王曾经坐在船上用竹筹进行计算,把多余的扔到水里,生长出来就是这种蒜。

古文:三蔬

现代文:三蔬

古文:晋咸宁四年,立芳圃于金墉城东,多种异菜,名曰云薇。

现代文:晋朝的咸宁四年,在金墉城东修建了一个芳圃,多半用来种一种很奇特的菜。菜的名字叫 云薇 。

古文:类有三种。

现代文:云薇有三种。

古文:紫色者最繁滋。

现代文:紫色的繁衍滋生最好。

古文:其根烂漫。

现代文:它的根烂漫多彩。

古文:春敷夏密,秋荣冬馥。

现代文:春天铺陈枝叶,夏季葱茏茂密,秋天繁荣旺盛,冬天气味芳香。

古文:其实若珠,五色,随时而盛。

现代文:它的果实像五色的珍珠,随时而盛。

古文:一名云芝。

现代文:它的另一个名称叫 云芝 。

古文:其紫色者为上蔬,而味辛;其黄色者为中蔬,而味甘;其青色者为下蔬,而味咸。

现代文:其中紫色的是上等蔬菜,味辣;黄色的是中等蔬菜,味甜;青色的是下等蔬菜,味咸。

古文:常以此蔬充御,其叶可以藉饮食,以供宗庙祭祀。亦止人饥渴。

现代文:人们常把这种菜进献到宫中,它的叶在宗庙祭祀时可用作供品的辅垫,也能使人止饥消渴。

古文:宫中掐其茎叶者,历月不歇。

现代文:宫中负责掐它枝叶的人,整月整月不能闲着。

古文:菠薐

现代文:菠薐

古文:菜之菠薐者,本西国中有僧,自彼将其子来,如苜蓿、蒲萄,因张骞而至也。

现代文:蔬菜中的菠薐,本来是有一个西域某国的僧人,从他们那里把它的种子带来的,就像苜蓿和葡萄是张骞从西域带种回来一样。

古文:菠薐本是颇陵国将来,语讹耳,多不知也。

现代文:菠薐本来是从颇陵国弄来的,叫它 菠薐 是因误传而走音。

古文:芥菹

现代文:芥菹

古文:广州人以巨芥为咸菹,埋地中,有三十年者。

现代文:广州人用大芥菜做腌菜,埋在地里,有埋三十多年的。

古文:贵尚,亲宾以相饷遗。

现代文:这种腌菜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和崇尚,亲戚朋友之间把它当做礼品互相馈赠。

古文:芥末

现代文:芥末

古文:掌中芥末多国出也。

现代文:掌中芥末许多国家都有。

古文:取子置掌中,吹之,一吹一长,长三尺,乃植于地。

现代文:把它的种子放到手掌上,用口吹它,一吹一长,长到三尺,才栽到地上。

古文:水韭

现代文:水韭

古文:水韭生于水湄,状如韭而叶细长。

现代文:水韭生长在水边,样子像韭菜但是叶比韭菜叶细长。

古文:可食。

现代文:可以吃。

古文:茄子树

现代文:茄子树

古文:南中草菜,经冬不衰,故蔬圃之中,栽种茄子,宿根有三二年者,渐长枝干,乃为大树。

现代文:南方的草木蔬菜,经冬不衰,所以菜园之中栽种的茄子,宿根有三两年的,渐渐长出枝干,就长成了大树。

古文:每夏秋熟,则梯树摘之。

现代文:每年夏秋之季,树上结了茄子,就要登梯子到树上把它摘下来。

古文:三年后,渐树老子稀,即伐去,别栽嫩者。

现代文:三年后,树渐渐老了,茄子结得少了,就砍掉它,另栽嫩的。

古文:昆仑紫瓜

现代文:昆仑紫瓜

古文:隋炀帝大业末。改茄子为昆仑紫瓜。

现代文:隋炀帝大业年末,改称茄子是 昆仑紫瓜 。

古文:茄子故事

现代文:茄子故事

古文:茄子。茄字连茎名,革遐反。

现代文:茄子的 茄 字,连带它的枝茎的名称在内。革遐反切。

古文:今呼伽,未知所自。

现代文:现在读作 伽 ,不知从何而来。

古文:昔段成式因就廊下食茄子数蒂,偶问工部员外张周封茄子故事。

现代文:从前段成式因为在廊下吃了几个茄子,偶然间向工部员外张周封打听茄子的故事。

古文:张云,一名落苏。事具《食料本草》。

现代文:张说,茄子一名 落苏 ,有关的情况都写在《食料本草》里。

古文:成式记得隐侯《行园》诗云: 寒瓜方卧垄,秋瓜正满陂。

现代文:段成式记得隐侯的《行园诗》写道: 寒瓜方卧垄,秋瓜正满坡。

**古文:紫茄纷烂漫,绿芋郁参差。 **

现代文:紫茄纷烂漫,绿芋郁参差。

古文:又一名昆仑瓜。

现代文:茄子的又一名称叫 昆仑瓜 。

古文:岭南茄子,宿根成树,高五六尺。

现代文:岭南的茄子,因为多年生宿根成树,高五六尺。

古文:姚向曾为南选使,亲见之。

现代文:姚向曾做过南选使,亲眼见过。

古文:故《本草》记广州有慎火树,树大三四围。

现代文:所以《本草》记载说广州有慎火树,树高三四围。

古文:慎火即景天也,俗呼为护火草。

现代文:慎火就是 景天 ,一般叫做 护火草 。

古文:茄子熟者,食之厚肠胃,动气发疾。

现代文:成熟的茄子,吃了能增强胃肠功能,理气治病。

古文:根能理龟瘃。

现代文:茄子根能治冻疮。

古文:欲其子繁,候其花时,取叶布于过路,以灰规之,人践之,子必繁也。俗谓嫁茄子。

现代文:想要让它多结茄子,等到它开花时,摘一些茄子叶放到过道处,用草木灰圈起来,让人践踏它,这样茄子就能多产,一般叫做 嫁茄子 。

古文:曾火炙之,甚美。

现代文:曾经有人用火烤着吃,味道特别好。

古文:有新罗种者,色稍白,形如鸡卵。

现代文:有一种新罗茄子,颜色稍白,形如鸡蛋。

古文:西明寺僧造玄院中,有其种。

现代文:西明寺的和尚造玄院中,就有这种茄子。

**古文:《水经》云: 石头西对蔡浦,长百里,上有大荻荻浦,下有茄浦。 **

现代文:《水经》上说: 石头城西面对蔡浦,长百里,上边有大荻荻浦,下边有茄浦。

古文:儋崖种瓠成实,率皆石余。

现代文:在儋崖种葫芦,让它结出成熟的葫芦来,大都有上石重左右。

古文:芥,高者亦五六尺。

现代文:芥菜,高的也五六尺。

古文:子大如鸡卵。

现代文:果实大如鸡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