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二十六·虎一

古文:白虎汉景帝种僮封邵亭长严猛袁双吴道宗牧牛儿师道宣谢允郑袭刘广雅易拔萧泰黄乾酋耳兽虎塔傅黄中郴州佐史巴人峡口道士

现代文:白虎汉景帝种僮封邵亭长严猛袁双吴道宗牧牛儿师道宣谢允郑袭刘广雅易拔萧泰黄乾酋耳兽虎塔傅黄中郴州佐史巴人峡口道士

古文:白虎

现代文:白虎

古文:秦昭襄王时,白虎为害,自秦蜀巴汉患之。

现代文:秦昭襄王的时候,有一只白虎成为公害。秦、蜀、巴、汉各地都怕它。

古文:昭王乃重募国中有能杀虎者,邑万家,金帛如之。

现代文:昭襄王就重赏招募国中有本事杀虎的人。凡能杀死这只白虎的,食邑万户,金帛要多少有多少。

古文:于是夷朐肕廖仲药、何射虎、秦精等,乃作白竹弩,如高楼上射白虎,中头三矢。

现代文:于是夷人廖仲药、何射虎、秦精等,就用白竹子做了弓弩,爬到高楼上射那白虎。白虎头上中了三箭。

古文:白虎常从群虎,瞋恚,尽搏杀群虎,大吼而死。

现代文:白虎平常跟随着一群虎,现在它极其愤怒,把一群虎都搏杀了,自己也大叫着死去。

**古文:昭王嘉之曰: 虎历四郡,害千二百人,一朝患除,功莫大焉。 **

现代文:昭襄王赞赏地说: 这只虎经历四个郡,害了一千二百人,今天一下子除掉这个大患,没有比这个更大的功劳了。

古文:欲如约,且嫌其夷人,乃刻石为盟约。复夷人顷田不租;十妻不井;伤人不论;杀人不死;秦犯夷,输黄金一两。夷犯秦。输清酒一壶。

现代文:他想要按约行事,又嫌这几个人是夷人,就刻石订立盟约:夷人种田不满一顷的不用交租;妻小不足十人的不算做一井;伤了人的不处分;杀了人的不犯死罪;秦人冒犯了夷人,赔黄金一两;夷人冒犯秦人,赔清酒一壶。

古文:夷人安之。

现代文:于是夷人就安定了。

古文:汉景帝

现代文:汉景帝

古文:汉景帝好游猎。

现代文:汉景帝喜欢打猎。

古文:见虎不能得之,乃为珍馔,祭所见之虎。

现代文:他发现一只虎却不能猎得,就准备了许多好吃的东西祭祀那只虎。

古文:帝乃梦虎曰: 汝祭我,欲得我牙皮耶?

现代文:汉景帝就做了一个梦,梦见那只虎对他说: 你祭我,目的就是想要得到我的牙和皮。

**古文:我自杀,从汝取之。 **

现代文:我自杀,从你所愿,你来取吧。

古文:明日,帝入山,果见此虎死在祭所。

现代文:第二天,汉景帝进山,果然在祭虎那个地方有那只虎。

古文:乃命剥取皮牙,余肉复为虎。

现代文:于是他就让人剥了虎皮,拔了虎牙。剩下的虎肉又变成一只虎。

古文:种僮

现代文:种僮

古文:种僮为畿令。

现代文:种僮在京郊做县令。

古文:常有虎害人。

现代文:附近虎害人。

古文:僮令设槛,得二虎。

现代文:种僮让人做了一个捉野兽的笼子,捉到了两只虎。

**古文:僮曰: 害人者低头。 **

现代文:种僮对两只虎说: 害人的把头低下!

古文:一虎低头,僮取一虎放之。

现代文:其中一只虎低下头去。种僮就把另一只虎放了。

古文:自是猛兽皆出境,吏目之为神君。

现代文:从此,本地的猛兽都转移到外地去了。在吏属的心目中,种僮简直是神仙。

古文:封邵

现代文:封邵

古文:汉中有虎生角。

现代文:汉中有一只老虎长了角。

古文:道家云,虎千岁则牙蜕而角生。

现代文:道家说,老虎活到一千岁就掉牙而长角。

古文:汉宣城郡守封邵,一日忽化为虎,食郡民。

现代文:汉宣城的郡守封邵,有一天忽然变化一只猛虎,吃郡里的百姓。

古文:民呼曰 封使君 。

现代文:百姓叫他 封使君 。

**古文:因去不复来,故时人语曰: 无作封使君,生不治民死食民。 **

现代文:于是他一去不再回来。所以当时的人说: 不要作封使君,活着的时候不治理百姓,死了的时候吃百姓。

古文:亭长

现代文:亭长

古文:长沙有民曾作槛捕虎。

现代文:长沙的一个百姓曾经做了一个捉野兽的笼子捉虎。

古文:忽见一亭长,赤帻大冠,在槛中。

现代文:有一天他去一看,笼子里有一位亭长,红头巾大高帽,很威武。

**古文:因问其故,亭长怒曰: 昨被县召,误入此中耳。 **

现代文:于是他就问是怎么回事。亭长生气地说: 别提了,昨天县大老爷找我,我不知怎么走到这里来了!

古文:于是出之。

现代文:于是就把亭长放出来了。

古文:乃化为虎而去。

现代文:亭长却变成一只老虎跑掉了。

古文:严猛

现代文:严猛

古文:晋时,会稽严猛妇出采薪,为虎所害。

现代文:晋朝时,会稽人严猛的妻子出去打柴,被老虎害死。

**古文:此后猛行至蒿中,忽见妇云: 君今日行,必遭不善。我当相免也。 **

现代文:此后某一天,严猛走到蒿草之中,忽然看到了他的妻子。妻子对他说: 你今天走路,一定能遇上不幸的事,我得给你免除。

古文:既而俱前。

现代文:然后他们就一块往前走。

古文:忽逢一虎,跳梁向猛,妇举手指麾,状如遮护。

现代文:忽然碰上一只老虎,老虎跳跃着奔向严猛。妻子举起手来不停地挥动,样子象遮护。

古文:须臾,有一胡人荷戟而过,妇因指之,虎即击胡。猛方获免。

现代文:不多时,有一个胡人扛着戟打此走过,妻子就指向胡人,虎也就去袭击胡人,严猛这才获免。

古文:袁双

现代文:袁双

古文:晋孝武太元五年,谯郡谯县袁双家贫客作。

现代文:晋孝武帝太元五年,谯郡谯县的袁双,因家穷而雇给别人家做事。

古文:暮还家,道逢一女。

现代文:有一天晚上往家走,在路上遇到一位女子。

古文:年十五六,姿容端正。即与双为妇。

现代文:这女子十五六岁,姿容端正,就给袁双做了媳妇。

古文:五六年后,家资甚丰。

现代文:五六年后,袁双家的资财就挺多了。

古文:又生二男。

现代文:又生了两个男孩。

古文:至十岁,家乃巨富。

现代文:等到了十年,袁双家就是巨富了。

古文:后里有新死者,葬后,此女逃往至墓所,乃解衣脱钏挂树,便变形作虎。发冢,曳棺出墓外,取死人食之。食饱后,还变作人。

现代文:后来,乡里有新近死的人,埋了以后,这女人就跑到墓地去,脱下衣服首饰挂到树上,摇身一变变成一只虎,扒开坟丘,拽出棺材,吃里边的死人。吃饱之后,仍然变成人。

**古文:有见之者,窃语其婿: 卿妇非人,恐将相害。 **

现代文:有人看到了,就偷偷地对袁双说: 你媳妇不是人,恐怕以后会害你!

古文:双闻之不信。

现代文:袁双听了不信。

古文:经时,复有死者,辄复如此。

现代文:又过了一些时候,又有人死,就又去吃。

古文:后将其婿共看之,述知其实。后乃越县趋墟,还食死人。

现代文:后来就有人把袁双弄去一块看。袁双才知所说的是事实,她就远离州县趋向废墟,仍然吃死人。

古文:吴道宗

现代文:吴道宗

古文:晋义熙四年,东阳郡太末县吴道宗少失父,与母居,未娶妇。

现代文:晋朝义熙四年,东阳郡太末县有一个叫吴道宗的人,他从小失去父亲,和母亲住在一起,还没有娶上媳妇。

古文:一日,道宗他适,邻人闻屋中窣磕之声,窥不见其母,但有乌斑虎在屋中。

现代文:有一天,吴道宗到别处去了,邻居有人听到他家有窣窣窸窸磕磕碰碰的声音,偷偷往里一看,没看到他的母亲,只看见一只乌斑虎在屋里。

古文:邻人恐虎食道宗母,遂鸣鼓会里人共救之。

现代文:邻人怕虎吃了吴道宗的母亲,就敲鼓召集乡里人一块来救她。

古文:围宅突进,不见有虎,但见其母。

现代文:包围了住宅,突然进屋,都不见有虎,只见到他的母亲。

古文:语如平常,不解其意。

现代文:他母亲说话的神态与平常一样,不知道大家为什么进来。

**古文:儿还,母语之曰: 宿罪见谴,当有变化事。 **

现代文:吴道宗回来之后,母亲对他说: 我素常的过错受到责备,当有变化的事情发生。

古文:后一月,忽失母。

现代文:一个月以后,他的母亲忽然失踪了。

古文:县界内虎灾屡起,皆云乌斑虎。百姓患之。

现代文:全县界内屡屡发生虎害人的事,都说是一只乌斑虎干的,百姓都怕它。

古文:众共格之。伤数人。

现代文:许多人一起去袭击它,反被它伤了好几个人。

古文:后人射虎,箭带膺,并戟刺中其腹,然不能即死。

现代文:后来有人用箭射它,射中了它的胸,并且用戟刺中了它的肚子,但是不能立即就死。

古文:经数日后,虎还其家,不能复人形,伏床上而死。

现代文:过了几天之后,这只虎回到吴道宗家,已经不能恢复人形,趴在床上死了。

古文:其儿号泣,葬之如母。

现代文:吴道宗号哭悲痛,象对待母亲一样埋葬了它。

古文:牧牛儿

现代文:牧牛儿

古文:晋复阳县里民家儿常牧牛。

现代文:晋朝复阳县一个乡间百姓家的男孩经常牧牛。

古文:牛忽舐此儿,舐处肉悉白。

现代文:有一天牛忽然舔这个孩子,舔的地方肉全变白。

古文:儿俄而死,其家葬此儿,杀牛以供宾客。

现代文:那孩子不久就死了。这家埋葬孩子的时候,把牛杀了给宾客们做菜吃。

古文:凡食此牛肉,男女二十余人,悉变作虎。

现代文:吃到牛肉的一共有男男女女二十多人,全都变成了老虎。

古文:师道宣

现代文:师道宣

古文:晋太元元年,江夏郡安陆县师道宣,年二十二,少未了了。

现代文:晋朝太元元年,江夏郡安陆县有一人叫师道宣,二十二岁,小时候并未怎么聪明。

古文:后忽发狂,变为虎,食人不可纪。

现代文:后来他突然发狂,变成一只猛虎,吃人无数。

古文:后有一女子树上采桑,虎取食之。

现代文:后来有一位女子在树上采桑,他把她吃了。

古文:竟,乃藏其钗钏于山石间。

现代文:然后,他把她的钗钏之类东西藏在山石间。

古文:后复人形,知而取之。

现代文:后来他又恢复了人形,他还记得那女子的东西,就去取回。

古文:经年还家,复为人。

现代文:过了一年,他回到家里,又开始过人的生活。

古文:遂出仕,官为殿中令史。

现代文:于是他当了官,官为殿中令史。

**古文:夜共人语,忽道天地变怪之事。道宣自云: 吾尝得病发狂,遂化作虎啖人。 **

现代文:一夜他和别人一起说话,忽然说到天地变怪的事,他自己说,他曾经得病发狂,就变成了一只猛虎,吃了不少人。

古文:言其姓名。

现代文:他说了他们的姓名。

古文:同坐人或坐人,或有食其父子兄弟者。于是号哭,捉送赴官,遂饿死建康狱中。

现代文:同座人中,有的人就是被他吃了父亲,或儿子,或哥哥,或弟弟,或姐妹等亲人的,于是就号泣,就把他捉起来送到官府。于是他就饿死在建康的狱中。

古文:谢允

现代文:谢允

古文:历阳谢允字道通,少为贼所掠,为奴于蒋凤家。

现代文:历阳人谢允,字道通,小时候被贼人掳去,在蒋凤家做奴仆。

古文:常于山中见阱中虎饥,因出之。

现代文:他曾经在山中见到陷阱里的一只老虎饿得很厉害,就把虎弄出来放了。

古文:后诣具自白,令长不为申理,考讯无不至。

现代文:后来他到县里去自己说明情况,要求回家,县令不给他申理,还不择手段地拷问他。

**古文:允夜梦人曰: 此中易入难出,汝自有慈惠,当相拯拔。 **

现代文:他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人对他说: 这地方进来容易出去难,你对我有恩,我得把你救出去。

古文:觉,见一少年,通身黄衣,遥在栅外与允语。

现代文:梦醒,他看到一位年轻人。这位年轻人全身穿黄色衣服,远远地站在栅栏外边和他说话。

古文:狱吏以告令长,令长由是不敢诬辱。

现代文:狱吏把这事告诉了县令,县令从此不敢诬辱他了。

古文:即还。乃上武当山。

现代文:回到家乡之后,他就上了武当山。

古文:时唐公亮闻而愍之,给以资履。

现代文:当时唐亮听说了他的遭遇,很同情他,给他一些资助。

古文:遂于襄阳见道士曰: 吾师戴先生者,成人君子,尝言有志者与之俱来。

现代文:于是他在襄阳见到了一位道士,道士说: 我师父戴先生,是个成全人的君子,曾经说有个有志气的人和他一块来,大概就是你吧?

古文:得非尔耶? 随入山,斋三日,进见之,乃昔日所梦人也。

现代文:他跟着道士进山,斋戒三天,进去见戴先生,原来就是以前梦里的那个人。

古文:问允欲见黄衣童否,赐以神药三丸,服之不饥渴。

现代文:戴先生问谢允想不想见见那位黄衣童子,把三丸神药赐给他,吃了之后不饥不渴,没有一点别的需求了。

古文:无所思欲。

现代文:戴先生也没有在这里长期逗留。

古文:先生亦无常处。时有祥光紫气荫其上,芬馥之气遍于山谷。

现代文:那时有祥光紫气照耀在那里,芬芳之气遍于山谷。

古文:郑袭

现代文:郑袭

古文:荥阳郑袭,晋太康中,为太守门下驺。忽如狂,奄失其所。

现代文:荥阳人郑袭,晋朝太康年中,是太守门下的喂马人,忽然就如痴如狂,不知哪儿去了。

古文:经日寻得。

现代文:过了一天才找到。

古文:裸身呼吟,肤血淋漓。

现代文:只见他裸着身大呼小叫,满身血肉模糊。

古文:问其故。社公令其作虎,以斑皮衣之。

现代文:问他是怎么回事,他说,土地神让他做老虎,把有斑纹的皮穿到他身上。

古文:辞以执鞭之士,不堪号跃。神怒,还使剥皮。

现代文:他经受不住虎的吼叫和跳跃,向一位拿鞭子的人士诉苦,神便大怒,让人剥了他的皮然后放还。

古文:皮已着肉,疮毁惨痛。

现代文:那皮已经附着到肉上,这一剥,伤口惨痛。

古文:旬日乃差。

现代文:十天之后,伤才渐渐好起来。

古文:刘广雅

现代文:刘广雅

古文:彭城刘广雅,以太元元年,为京府佐。

现代文:彭城人刘广雅,太元元年的时候,是京府佐。

古文:被使还,路经竹里亭。

现代文:他被派出去办完事情回来,路经竹里亭。

古文:多虎。

现代文:竹里亭老虎很多。

古文:刘防卫甚至,牛马系于前,手戟布于地。

现代文:刘广雅防卫得很严密,把牛马拴在前面,把戟密密摆在四周。

古文:中宵,与士庶同睡。

现代文:夜半,他和手下人一起睡下。

古文:虎乘间跳入,独取刘而去。

现代文:老虎趁此机会跳进来,唯独把刘广雅叼走了。

古文:易拔

现代文:易拔

古文:晋时,豫章郡吏易拔,义熙中,受番还家,违遁不返,郡遣追。

现代文:晋朝的时候,豫章郡郡吏易拔,义熙年中,得到一次探家的机会,到期没有回来,郡守就派人去追他快回来。

古文:见拔言语如常,亦为设食。

现代文:被派的人见到易拔,易拨说话很正常,也为他准备饭。

**古文:使者催令束妆,拔因语曰: 女看我面。 **

现代文:被派的人催易拔穿衣束带准备上路的时候,易拔就说: 你看看我的脸。

古文:乃见眼目角张,身有黄斑色。

现代文:被派的人这才看到,易拔的眼角张开了,身上有黄色斑纹。

古文:便竖一足,径出门去。

现代文:易拔便竖起一只脚,径直走出门去。

古文:家先依山为居。

现代文:他家原先就靠山而居。

古文:至麓,即变成三足大虎。

现代文:他跑到山根底下,就变成了一只三条腿的大老虎。

古文:竖一足,即成其尾也。

现代文:那竖起的一只脚,变成了虎的尾巴。

古文:萧泰

现代文:萧泰

古文:梁衡山侯萧泰为雍州刺史,镇襄阳。

现代文:南北朝梁衡山侯萧泰是雍州刺史,镇守襄阳。

古文:时虎甚暴,村门设槛。

现代文:当时老虎特别凶暴,村门设有捕捉野兽的笼子。

**古文:机发,村人炬火烛之,见一老道士自陈云: 从村丐乞还,误落槛里。 **

现代文:笼子的机关发动了,村民们举着灯笼火把跑来一看,见笼子里有一个老道士。老道士自己陈述说,是到一个村里乞讨回来,不小心误走进笼子里的。

古文:共开之。

现代文:人们一起把笼子打开。

古文:出槛即成虎,奔驰而去。

现代文:那老道出来就变成一只虎,奔驰而去。

古文:黄乾

现代文:黄乾

古文:梁末,始兴人黄乾有妹小珠,聘同县人李肃。

现代文:南北朝梁末,始兴人黄乾有个妹妹叫小珠。小珠与同县的李肃订了婚。

古文:小妹共嫂入山采木实,过神庙,而小珠在庙恋慕不肯归。

现代文:小珠和嫂子一块上山采野果,路过神庙,小珠就在庙前恋恋不舍。

古文:及将还,复独走上庙,见人即入草中。

现代文:等到要回来的时候,她又独自跑到庙上,见到人就往草里钻。

古文:乾妻来告肃,肃以为更有他意。

现代文:黄乾的妻子来告诉李肃。李肃以为小珠另有意于别人。

古文:肃被县召,将一伴夜还。值风雨。见庙屋有火,二人向火炙衣。

现代文:李肃被县里召去,夜里和一位伙伴往回走,遇上风雨,见庙里有火,两个人就对着火烤衣服。

古文:见神床上有衣。

现代文:二人发现神床上有衣服。

古文:少间,闻外有行声,二人惶怖,入神床屏风后。

现代文:不一会儿,听到外边有走路的声音。两个人害怕,躲到神床屏风后面。

古文:须臾,见一虎振尾奋迅,直至火边,自脱牙爪,卷其皮,置床上,着衣向火坐。

现代文:片刻,只见一只老虎振尾阔步走到火边,自己脱掉牙和爪,把皮卷起来放到床上,穿上衣服对着火坐下。

古文:肃看乃小珠也,肃径出抱之。

现代文:李肃一看那竟是小珠,就跑过去把她抱住。

古文:与语不应。

现代文:跟她说话,她不答应。

古文:明日将归,送向乾家。

现代文:天亮以后,把她带回来,送到黄乾家。

古文:乃闭置一室,掷生肉则接食之。

现代文:黄乾就把她关进一个屋里。扔生肉给她,她就接过去吃。

古文:其恒看守,少日又成虎。

现代文:她家长期看守着她。不几天,她又变成虎。

古文:郡县检验,村人乃将弓弩上舍,即发屋射杀之。

现代文:郡县都来检验过。村里人就把弓弩拿到房子顶上,扒开房盖射死了她。

古文:明日有虎暴,百姓白日闭门。

现代文:第二天就有虎来侵犯,大白天百姓就得关门。

古文:太守熊基表闻之。

现代文:这是太守熊基表奏的。

古文:酋耳兽

现代文:酋耳兽

古文:唐天后中,涪州武龙界多虎暴。

现代文:唐朝武则天时,涪州武龙县界内虎暴为患。

古文:有一兽似虎而绝大,日正午逐一虎,直入人家噬杀之,亦不食。

现代文:有一个野兽象虎但是特别大,一天正午追一只虎,直追到人家,把虎咬死,也不吃。

古文:由是县界不复有虎矣。

现代文:从此以后,这县界内不再有虎了。

古文:录奏,检瑞图,乃酋耳。

现代文:从表奏中把这兽的样子抄录下来,到《瑞图》中一查,这兽原来是酋耳兽。

古文:不食生物,有虎暴则杀之也。

现代文:它不吃生物,有虎行暴就把虎咬死。

古文:虎塔

现代文:虎塔

古文:唐天后中,成王千里将一虎子来宫中养。

现代文:唐朝武则天的时候,成王从千里之外把一只虎崽运到宫中来喂养。

古文:损一宫人。遂令生饿数日而死。

现代文:因为它伤了一个宫女,就下令先饿它几天结果它饿死了。

古文:天后令葬之,其上起塔,设千人供,勒碑,号为 虎塔 。

现代文:武则天令人把它埋葬了,坟墓之上建了塔,设了千人供,刻了碑,名叫虎塔。

古文:至今犹在。

现代文:这塔现在还有。

古文:傅黄中

现代文:傅黄中

古文:唐傅黄中为越州诸暨县令。有部人饮大醉,夜中山行,临崖而睡。

现代文:唐朝傅黄中是越州诸暨县县令,他有一个部下喝酒喝得大醉,夜里在山中行走,靠悬崖睡着了。

古文:忽有虎临其上而嗅之,虎须入醉人鼻中,遂喷嚏声震。虎遂惊跃,便落崖。腰胯不遂,为人所得。

现代文:忽然有一只老虎靠近他,从上边用鼻子嗅他的脸,虎须伸进他的鼻孔里,他就打了一个喷嚏,一声大震,老虎吓了一跳,掉到了山崖下,摔坏了腰胯,被人捉住。

古文:郴州佐史

现代文:郴州佐史

古文:唐长安年中,郴州佐史因病而为虎。

现代文:唐朝长安年中,彬州佐史因病变成了虎,要吃他的嫂子。

古文:将啖其嫂,村人擒获,乃佐史也。虽形未全改,而尾实虎矣。

现代文:村里人捉住一看,原来是他。虽然形状还没有完全改变,但是尾巴已经确实是虎尾巴了。

古文:因系树数十日,还复为人。

现代文:于是人们把他绑到树上,一直绑了几十天,他才恢复人形。

古文:长史崔玄简亲问其故。

现代文:长史崔玄简亲自问他是怎么回事。

古文:佐史云: 初被一虎引见一妇人,盛服。

现代文:他说: 最初我被一只虎引见给一位妇人。

古文:诸虎恒参集,各令取当日之食。

现代文:这位妇人穿戴整齐,服饰华丽。

古文:时某新预虎列,质未全,不能别觅他人,将取嫂以供,遂为所擒。

现代文:许多虎都参拜她,妇人令他们各自准备好当天的吃食,当时我新加入老虎的行列,虎性未全,不能觅获别人,就想把嫂子弄给老虎们吃。

**古文:今虽作虎不得,尚能其声耳。 **

现代文:于是就被捉住了。现在我虽然不能做老虎,但是还能发出虎的声音。

古文:简令试之,史乃作虎声,震骇左右,檐瓦振落。

现代文:崔玄简让他试一下,他发出一声虎啸,左右震惊,房上的瓦都被震落。

古文:巴人

现代文:巴人

古文:巴人好群伐树木作板。

现代文:巴人喜欢成群结伙地伐树加工木板。

古文:开元初,巴人百余辈自褒中随山伐木,至太白庙。

现代文:开元年初,一百多位巴人从褒中出发随着山势伐木,一直来到太白庙。

古文:庙前松树百余株,各大数十围。

现代文:庙前有松树一百多棵,每棵都有几十围粗。

**古文:群巴喜曰: 天赞也。 **

现代文:这群巴人高兴地说: 这真是天助啊!

古文:止而伐之。

现代文:他们便住下来开始伐木。

**古文:已倒二十余株,有老人戴帽拄杖至其所,谓巴曰: 此神树,何故伐之? **

现代文:已经伐倒了二十多棵,有一位戴着帽子拄着拐杖的老人来到这里,对巴人说: 这是神树,为什么要伐呢?

古文:群巴初不辍作。

现代文:巴人们并不停止。

**古文:老人曰; 我是太白神。已倒者休,乞君未倒者,无宜作意。 **

现代文:老人说: 我是太白神,已经伐倒的就算了,没伐倒的,希望你们不要伐了。

古文:巴等不止。

现代文:巴人们仍不停止。

古文:老人曰: 君若不止,必当俱死。

现代文:老人说: 你们不停止,一定都死,没好处啊!

古文:无益也。 又不止。老人乃登山呼: 斑子 。

现代文:巴人们还是不止。老人便登上山坡喊: 斑子!

古文:倏尔有虎数头,相继而至,噬巴殆尽,唯五六人获免。

现代文:一时间有几只老虎相继而来,把这些巴人全都咬死,只有六七人得免。

**古文:神谓之曰: 以汝好心,因不令杀,宜速去也。 **

现代文:神对他们说: 因为你们心是好的,就不让虎杀你们了。

古文:其倒树至天宝末尚存。

现代文:你们应该马上离开这里! 那些倒树到天宝年末还有。

古文:有诏修理内殿,杨国忠令人至山所,宣敕取树,作板以用焉。神竟与之。

现代文:皇上有诏修理内殿,杨国忠令人来到这里,宣读皇帝的诏书取树,做板子用,神竟给了他。

古文:峡口道士

现代文:峡口道士

古文:开元中,峡口多虎,往来舟船皆被伤害。

现代文:开元年间,峡口老虎很多,来往船只上的人总要受到虎的伤害。

古文:自后但是有船将下峡之时,即预一人充饲虎,方举船无患。

现代文:自此以后只要是有船只要从峡口通过,就要预备一个人喂老虎。这样才能无患。

古文:不然,则船中被害者众矣。

现代文:不然,船上受害的人就更多了。

古文:自此成例。

现代文:从此形成惯例。

古文:船留二人上岸饲虎。

现代文:每船留两个人上岸喂虎。

古文:经数日,其后有一船,内皆豪强。数内有二人单穷,被众推出,令上岸饲虎。

现代文:过了几日,有一只船上坐的全是豪强之士,只有两人是穷汉,大家便把这二人推出来,让他们上岸喂虎。

古文:其人自度力不能拒,乃为出船,而谓诸人曰: 某贫穷,合为诸公代死。

现代文:其中有一个人自己估计躲不过去,就走出船来,对大家说: 我很穷,应当替大家去死。

**古文:然人各有分定,苟不便为其所害,某别有恳诚,诸公能允许否? **

现代文:但是人各有自己的命运,如果我没有被虎吃掉,我就有另外的要求,不知大家能不能答应我?

**古文:众人闻其语言甚切,为之怆然。而问曰: 尔有何事? **

现代文:大家听他说得很恳切,也都感到悲怆,就问他说: 你有什么事?

**古文:其人曰: 某今便上岸,寻其虎踪,当自别有计较。但恳为某留船滩下,至日午时,若不来,即任船去也。 **

现代文:那人说: 我现在就上岸去,主动去找那老虎,找到以后自然要有些计较,我只求大家把船留在滩下等我一下,到了中午我还没回来大家再走。

**古文:众人曰; 我等如今便泊船滩下,不止住今日午时,兼为尔留宿。俟明日若不来,船即去也。 **

现代文:大伙说: 我们现在就把船停到滩下去,不仅等你到晌午,还要再等一宿,到明天你还不回来,船才开。

古文:言讫,船乃下滩。

现代文:说完,船就来到滩下。

古文:其人乃执一长柯斧,便上岸,入山寻虎。

现代文:那人就带上一把长把斧上了岸,进山寻找老虎。

古文:并不见有人踪,但见虎迹亦已。

现代文:山上并没有人的踪迹,只有老虎的脚印。

古文:林木深邃,其人乃见一路,虎踪甚稠,乃更寻之。

现代文:林木森森,那人寻得一条小路,虎的脚印甚多,就向前寻去。

古文:至一山隘,泥极甚,虎踪转多。

现代文:来到一个山隘,污泥很深,虎踪更多。

古文:更行半里,即见一大石室,又有一石床,见一道士在石床上而熟寐,架上有一张虎皮。

现代文:又走了半里,就看到一个石室,石室里有一张石床,石床上睡着一位道士。架子上有一张虎皮。

古文:其人意是变虎之所,乃蹑足,于架上取皮,执斧衣皮而立。

现代文:那人想这便是老虎变化的地方。于是他就蹑手蹑脚地把虎皮从架上取下来,穿上虎皮拿着斧子站在那里。

**古文:道士忽惊觉,已失架上虎皮。乃曰: 吾合食汝,汝何窃吾皮? **

现代文:道士忽然惊醒,见架上的虎皮已经丢失,就说: 我应当吃你,你怎么偷我的皮?

**古文:其人曰: 我合食尔,尔何反有是言? **

现代文:那人说: 我应当吃你,你怎么反而说这样的话?

古文:二人争竞,移时不已。

现代文:二人争持不下。

古文:道士词屈,乃曰: 吾有罪于上帝,被谪在此为虎。

现代文:道士理亏,就说: 我有罪于上天,被贬在这里当虎,应该吃一千人。

古文:若不归,吾必须别更为虎,又食一千人矣。

现代文:我已经吃了九百九十九人,只差你一个了。我很不幸,被你把皮偷了去。如果不还我虎皮,我还要另外做一次老虎,还要吃一千人。

**古文:今有一计,吾与汝俱获两全。可乎? **

现代文:我有一计,我们两个可以两全其美,可以吗?

**古文:其人曰: 可也。 **

现代文:那人说: 可以。

古文:道士曰: 汝今但执皮还船中,剪发及须鬓少许,剪指爪甲,兼头面脚手及身上,各沥少血二三升,以故衣三两事裹之。

现代文:道士说: 你现在只管拿着皮回船上去,剪掉一些头发、胡须、指甲什么的,还有头、脸、手、脚、以及全身,各都稍微滴一点血,用几件旧衣服包上。

古文:待吾到岸上,汝可抛皮与吾,吾取披已,化为虎。

现代文:等我到了岸上,你可以把皮扔给我,我拿起皮披上,变成虎,你再把那东西扔给我,我把它吃了,就等于吃了你。

古文:即将此物抛与,吾取而食之,即与汝无异也。 其人遂披皮执斧而归。

现代文:那人便披着虎皮拿着斧子回到船上。船上的人都很惊讶,那人便详细述说前后过程。

古文:船中诸人惊讶,而备述其由。

现代文:就在船上按道士说的准备了一切。

古文:遂于船中,依虎所教待之。

现代文:将近天明,道士已经来到岸上。

古文:迟明,道士已在岸上,遂抛皮与之。道士取皮衣振迅,俄变成虎,哮吼跳踯。

现代文:那人于是就把皮扔给他。他把皮往身上一穿,一振作,就变成一只虎,又是吼叫又是跳跃。

古文:又抛衣与虎,乃啮食而去。自后更不闻有虎伤人。

现代文:那人又把旧衣服扔给老虎,老虎就把旧衣服吃了,掉头回山而去,从此后再没听说这里有老虎伤人。

古文:众言食人数足,自当归天去矣。

现代文:大伙说它吃人的数已经足了,自然应当回到天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