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五十·狐四

古文:王苞

现代文:王苞

古文:唐吴郡王苞者,少事道士叶静能,中罢为太学生,数岁在学。

现代文:唐代吴郡有个王苞,少年时事奉道士叶静能,中年时离开道士做了太学生,在太学里学了几年。

古文:有妇人寓宿,苞与结欢,情好甚笃。

现代文:有个妇女来借宿,王苞与妇女结识了并且和她交欢,感情好得了不得。

**古文:静能在京,苞往省之,静能谓曰: 汝身何得有野狐气? **

现代文:叶静能住在京城,王苞去看望他。叶静能对他说: 你身上怎么会有野狐狸的骚气?

**古文:固答云无。能曰: 有也。 **

现代文:王苞坚持说没有。叶静能说: 有啊。

古文:苞因言得妇始末。

现代文:王苞因而说了得到那个妇女的经过。

**古文:能曰: 正是此老野狐。 **

现代文:叶静能说: 正是这只老野狐狸。

古文:临别,书一符与苞,令含。

现代文:临别时,写了一道符给王苞,让他用口含着。

**古文:诫之曰: 至舍可吐其口,当自来此,为汝遣之,无忧也。 **

现代文:告诫他说: 回到住处要吐到她的口里,她会自己来到这里,我替你打发她,不要担心。

**古文:苞还至舍,如静能言。女人得符,变为老狐,衔符而走,至静能所拜谢。静能云: 放汝一生命,不宜更至于王家。 **

现代文:王苞回到住处,照叶静能说的那样做了,那个妇女得到道符,变成一只老狐狸,衔着道符跑了,到叶静能的住处去拜谢道歉,叶静能说: 放你一条活命,不能再到王苞家去。

古文:自此遂绝。

现代文:从此就绝了踪迹。

古文:唐参军

现代文:唐参军

古文:唐洛阳思恭里,有唐参军者立性修整,简于接对。

现代文:唐代洛阳的思恭街,住着个唐参军,性格正直,不太喜欢交往应酬。

**古文:有赵门福及康三者投刺谒。唐未出见之,问其来意。门福曰: 止求点心饭耳。 **

现代文:有一个叫赵门福和一个叫康三的人送上名片请求见面,问他们的来意,赵门福说: 只是想要点点心吃罢了。

古文:唐使门人辞,云不在。

现代文:唐参军让守门人推辞说自己不在家。

古文:二人径入至堂所。门福曰: 唐都官何以云不在?

现代文:这两个人却一直走进堂屋里,赵门福说: 唐都官为什么说自己不在家呢?

**古文:惜一餐耳! **

现代文:是因为吝惜一顿饭吧。

古文:唐辞以门者不报。

现代文:唐参军回答说守门人没有通报。

古文:引出外厅,令家人供食。私诫奴,令置剑盘中,至则刺之。

现代文:领他们到外厅,让仆人拿饭给他们吃,并偷偷地让仆人在盘子上放把剑,到时就杀了这二人。

古文:奴至,唐引剑刺门福,不中;次击康三,中之,犹跃入庭前池中。

现代文:仆人来了,唐参军拿起剑刺赵门福,没有刺中,接着刺康三,刺中了他,康三跳进了院内的水池里。

古文:门福骂云: 彼我虽是狐,我已千年。千年之狐,姓赵姓张。

现代文:赵门福大骂说: 他和我虽然都是狐狸,我已经活了一千多年,千年的狐狸,不姓赵就姓张。

古文:五百年狐,姓白姓康。

现代文:五百年的狐狸,不姓白就姓康。

**古文:奈何无道,杀我康三?必当修报于汝。终不令康氏子徒死也! **

现代文:为什么这么不讲理,杀了我的康三,一定要想办法报复你,绝不会让康三白白地死去。

古文:唐氏深谢之,令召康三。

现代文:唐参军真诚地向他道歉,让他去叫出康三。

古文:门福至池所,呼康三,辄应曰: 唯。 然求之不可得,但余鼻存。门福既去,唐氏以桃汤沃洒门户,及悬符禁。

现代文:赵门福到了水池边,呼喊康三,只听到回应的音声,却找不到康三,只有应答的鼻声音,赵门福走了以后,康参军用桃木汤喷洒屋门,而且悬挂着道符。

古文:自尔不至,谓其施行有验。

现代文:赵门福从此再没来。唐参军以为是自己的做法有了效果。

古文:久之,园中樱桃熟,唐氏夫妻暇日检行。忽见门福在樱桃树上,采樱桃食之。

现代文:这事过了很久,园中的樱桃熟了,唐氏夫妻闲暇时去园里走走,忽然看见赵门福在樱桃树上,摘樱桃吃。

**古文:唐氏惊曰: 赵门福,汝复敢来耶? **

现代文:唐参军吃惊地说: 赵门福!你还敢来吗?

**古文:门福笑曰: 君以桃物见欺,今聊复采食,君亦食之否? **

现代文:赵门福笑着说: 你用桃木来欺压我,现在暂且摘樱桃吃,你吃不吃呢?

古文:乃频掷数四以授唐。

现代文:于是频频地扔樱桃给唐参军。

古文:唐氏愈恐。乃广召僧,结坛持咒。

现代文:唐参军更加害怕,就到处请和尚,修坛念咒。

古文:门福遂逾日不至。

现代文:赵门福第二天就没来。

古文:其僧持诵甚切,冀其有效,以为己功。

现代文:那和尚更认真地念咒,希望咒语有效验,认为自己有功劳。

古文:后一日,晚霁之后,僧坐楹前。忽见五色云自西来,迳至唐氏堂前。

现代文:又过了一日,晚上天晴之后,和尚坐在门前木柱边上,忽然看见有五色的云彩从西面飘来,一直飘到唐参军家堂屋的门前。

**古文:中有一佛,容色端严。谓僧曰: 汝为唐氏却野狐耶? **

现代文:彩云中有一个佛爷,脸色端庄严肃,对和尚说: 你替唐参军家驱赶野狐狸吗?

古文:僧稽首。

现代文:和尚跪下磕头。

古文:唐氏长幼虔礼甚至,喜见真佛,拜诸降止。久之方下,坐其坛上,奉事甚勤。

现代文:唐参军家的老少人等都一再地虔诚地行礼,高兴看见了真佛爷,拜请佛爷降落下来,很长时间才降下来,坐在那个坛上,唐参军侍奉得很殷勤。

古文:佛谓僧曰: 汝是修道,请通达,亦何须久蔬食。

现代文:佛爷对和尚说: 你是修道的人,请你能够通达一些,又何必长久地吃素食呢?

古文:而为法能食肉乎?

现代文:和尚说: 做法事能吃肉吗?

**古文:但问心能坚持否!肉虽食之,可复无累。 **

现代文:佛爷说: 只要看你内心里能不能坚持修道,虽然吃了肉,也不会有防碍。

古文:乃令唐氏市肉,佛自设食,次以授僧及家人,悉食。食毕,忽见坛上是赵门福。举家叹恨,为其所误。

现代文:就让唐参军去买肉。佛爷自己吃了些肉,接着把肉分给和尚以及唐家的人,把肉全吃光了,吃完肉,忽然看见坛上坐的是赵门福,全家人又叹气又痛恨,因为都被赵门福玩弄了。

**古文:门福笑曰: 无劳厌我,我不来矣! **

现代文:赵门福说: 你们不要厌恶我,我再也不来了。

古文:自尔不至也。

现代文:从那以后再也没来。

古文:田氏子

现代文:田氏子

古文:唐牛肃有从舅常过渑池。因至西北三十里谒田氏子。

现代文:唐代的牛肃有个舅舅曾路过渑池,到渑池西北三十里的地方会见田氏子。

古文:去田氏庄十余里,经岌险,多栎林。

现代文:离田氏庄园十多里的地方,路又高又险峻,路旁都是柞树林。

古文:传云中有魅狐,往来经之者,皆结侣乃敢过。

现代文:传说树林中有迷惑人的狐狸。来来往往路过树林的人,全都成群结伙才敢通过。

古文:舅既至,田氏子命老竖往渑池市酒馔。

现代文:舅舅到了以后,田氏子让老仆人到渑池去买酒菜。

古文:天未明,竖行,日暮不至。

现代文:天还没亮,仆人就走了,天晚了还没回来。

古文:田氏子怪之。及至,竖一足又跛。

现代文:田氏子觉得挺奇怪,等到仆人回来,他的一条腿又瘸了。

**古文:问何故?竖曰: 适至栎林,为一魅狐所绊,因蹶而仆,故伤焉。 **

现代文:问他是什么原因,仆人说:刚走到柞树林时,被一只迷惑人的狐狸绊一下,因而跌倒了,伤了腿。

古文:问何以见魅?竖曰: 适下坡时,狐变为妇人,遽来追我。我惊且走。狐又疾行,遂为所及。因倒且损。

现代文:问他为什么说是看见了迷惑人的狐狸,仆人说: 我正走在下坡路时,狐狸变成妇女,突然来追赶我,我吓得赶快逃跑,狐狸又飞快地追赶,就被狐狸追上,因此跌倒受伤。

古文:吾恐魅之为怪,强起击之。

现代文:我害怕狐狸变妖怪害人,挣扎着站起来打那狐狸。

**古文:妇人口但哀祈,反谓我为狐。屡云: 叩头野狐,叩头野狐。 **

现代文:妇女嘴里哀告祈求,反而说我是狐狸,多次说 叩头野狐,叩头野狐 。

**古文:吾以其不自知,因与痛手,故免其祸。 **

现代文:我因为她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因此狠狠地打了她,才免去了这场灾祸。

**古文:田氏子曰: 汝无击人,妄谓狐耶? **

现代文:田氏子说: 你无故打人,还胡说是狐狸吧。

**古文:竖曰: 吾虽苦击之,终不改妇人状耳! **

现代文:仆人说: 我虽然狠狠地打她,她却始终没改变妇女的样子。

**古文:田氏子曰: 汝必误损他人,且入户。 **

现代文:田氏子说: 你一定是误伤了别人,先进屋吧。

古文:日入,见妇人体伤蓬首,过门而求饮。谓田氏子曰: 吾适栎林,逢一老狐变为人。吾不知是狐,前趋为伴,同过栎林。不知老狐却伤我如此。

现代文:日落后,只见一个妇女身体受伤头发蓬乱着,路过门前来要水喝,对田氏子说: 我刚才在柞树林,遇上一只老狐狸变成人,我不知是狐狸,跑上去与他作伴,好一起过柞树林,想不到老狐狸把我打成这个样子。

古文:赖老狐去,余命得全。

现代文:幸亏老狐狸走了,我的命才能保住。

**古文:妾北村人也,渴故求饮。 **

现代文:我是北村人,口渴了来要点水喝。

古文:田氏子恐其见苍头也,与之饮而遣之。

现代文:田氏子害怕她看见老仆人,给她水喝让她走了。

古文:徐安

现代文:徐安

古文:安妻王氏貌甚美,人颇知之。

现代文:徐安是下邳人,喜欢捕鱼打猎。徐安的妻子王氏很美貌,很多人都知道。

古文:开元五年秋,安游海州,王氏独居下邳。

现代文:唐开元五年的秋天,徐安去了海州,王氏自己住在下邳。

**古文:忽一日,有一少年状甚伟,顾王氏曰: 可惜芳艳,虚过一生。 **

现代文:忽然有一天,有一个少年,样子很魁伟,看着王氏说: 可惜你这么漂亮,却白活了一生。

古文:王氏闻而悦之,遂与之结好,而来去无惮。

现代文:王氏听见少年的话心里很喜欢,就与少年结识并相好,而且你来我去毫无忌惮。

古文:安既还,妻见之,恩义殊隔。安颇讶之。

现代文:徐安回来以后,妻子见到他,夫妻感情有了很大的变化,徐安很惊讶。

古文:其妻至日将夕,即饰妆静处。至二更,乃失所在。迨晓方回,亦不见其出入之处。

现代文:他妻子到了太阳快落山时,就妆饰打扮静静地一人呆着,到二更的时候,竟然不见了,到天亮才回来,也看不见她从哪里出入。

古文:他日,安潜伺之。其妻乃骑故笼从窗而出,至晓复返。

现代文:有一天,徐安偷偷侦察她,他的妻于是骑着一只旧笼子从窗户飞出去,到天亮又回来了。

古文:安是夕,闭妇于他室,乃诈为女子妆饰,袖短剑,骑故笼以待之。至二更,忽从窗而出。径入一山岭,乃至会所。

现代文:徐安在这天晚上,把妻子关在别的屋里,就假扮成女人的样子,袖里藏着短剑,骑着旧笼子等在那里,到二更时,忽然从窗户飞出去,一直飞到一个山岭上,才到了相会的地方。

**古文:帷幄华焕,酒馔罗列,座有三少年。安未及下,三少年曰: 王氏来何早乎? **

现代文:那个地方帐幔华丽,酒菜摆满桌子,座位上有三个少年,徐安还没下来,三个少年说: 王氏来得为什么这么早呢?

古文:安乃奋剑击之,三少年死于座。安复骑笼,即不复飞矣。

现代文:徐安就挥起短剑击杀他们,三个少年死在座位上,徐安又骑上旧笼子,却不再会飞了,只好等天亮再回去。

古文:俟晓而返,视夜来所杀少年,皆老狐也。

现代文:天亮了看那夜里杀死的少年,都是老狐狸。

古文:安到舍,其妻是夕不复妆饰矣。

现代文:徐安回到家里,他妻子这天晚上不再妆饰打扮了。

古文:靳守贞

现代文:靳守贞

古文:霍邑古吕州也,城池甚固。

现代文:霍邑就是古代的吕州,城池很坚固。

古文:县令宅东北有城,面各百步,其高三丈,厚七八尺,名曰囚周厉王城。

现代文:县令住宅的东北方有个小城,城墙的四面都百步长,高三丈,墙厚七八尺,小城的名称叫 囚周厉王城 。

古文:则《左传》所称万人不忍,流王于彘城,即霍邑也。

现代文:那《左传》上所说的 千万人不忍心,把周厉王流放在彘城 ,就是指现在的霍邑。

古文:王崩,因葬城之北。

现代文:周厉王死后,就埋葬在小城的北面。

古文:城既久远,则魅狐居之。

现代文:小城因年代久远,就有迷惑人的狐狸住在里面。

古文:或官吏家,或百姓子女姿色者,夜中狐断其发,有如刀截。

现代文:不论官吏家或老百姓家,子女中长得有姿色的,半夜时常被狐狸弄断她们的头发,就象刀砍断的一样。

古文:所遇无知,往往而有。

现代文:遭受祸害的人往往还有不知不觉的。

古文:唐时,邑人靳守贞者,素善符咒,为县送徒至赵城,还归至金狗鼻。见汾河西岸水滨,有女红棠,浣衣水次。

现代文:唐代时,霍邑中有个叫靳守贞的人,平时就善于写符念咒,有一次,他替县里送囚犯到赵城去,回来时走到金狗鼻山,看见汾河西岸的水边,有个女子穿着红色衣服,在水里洗衣服。

古文:守贞目之,女子忽尔乘空过河,遂缘岭蹑虚,至守贞所。

现代文:守贞看那女子,那女子忽然从空中渡过河来,就顺着山岭踩着虚空,来到靳守贞站的地方。

古文:手攀其笠,足踏其带,将取其发焉。

现代文:手扯着他的斗笠,脚踏着他的衣带,准备割取他的头发。

古文:守贞送徒,手犹持斧,因击女子坠,从而斫之。女子死则为雌狐。

现代文:守贞送囚徒,手里还拿着斧子,于是砍中女子,她坠落地上,他又扑上去砍她,女子死后就变成了雌狐狸。

古文:守贞以狐至县,具列其由。县令不之信。

现代文:守贞把狐狸带到县里,陈述了事情的经过,县令不相信他。

古文:守贞归,遂每夜有老父及媪,绕其居哭,从索其女。守贞不惧。

现代文:守贞回到家里以后,于是每天夜里有个老头和老太婆,绕着他的住处哭闹,向守贞索要他们的女儿,守贞不害怕。

**古文:月会,老父及媪骂而去。曰: 无状杀我女,吾犹有三女,终当困汝。 **

现代文:一个多月后,老头和老太婆骂着离开了,说: 无缘无故就杀了我的女儿,我们还有三个女儿,终究有一天会把你困住!

古文:于是遂绝,而截发亦亡。

现代文:于是就没了声息,而且截断头发的事也没有了。

古文:严谏

现代文:严谏

古文:唐洛阳尉严谏,从叔亡,谏往吊之。

现代文:唐代有个洛阳尉叫严谏,堂叔去世了,严谏去吊唁。

古文:后十余日,叔家悉皆去服。

现代文:之后十多天,堂叔家的人全都脱下丧服了。

**古文:谏召家人问。答云: 亡者不许。 **

现代文:严谏找来叔家的人打听,回答说: 死去的人不让穿。

古文:因述其言语处置状,有如平生。

现代文:接着述说死去的人说话和安排事情的情况,就象生前一样。

古文:谏疑是野狐,恒欲料理。

现代文:严谏怀疑是野狐狸作怪,下决心管这件事。

古文:后至叔舍,灵便逆怒,约束子弟,勿更令少府侄来,无益人家事,只解相疑耳。

现代文:后来到叔叔家去,灵柩里就传出声音,愤怒地吩咐子弟们,不要再让当县尉的侄子严谏进来,他来对家里的事没有好处,只知道乱猜疑。

**古文:亦谓谏曰: 五郎公事似忙,不宜数来也。 **

现代文:也对严谏说: 五郎你的公事好象很忙,不该经常到这里来。

古文:谏后忽将苍鹰双鹘皂雕猎犬等数十事,与他手力百余人,悉持器械围绕其宅数重,遂入灵堂。

现代文:严谏后来突然带着苍鹰、双鹘、黑雕、猎犬等十几种动物,和他手下的一百多人,全都拿着器械把宅子围了好几重,就走进灵堂。

古文:忽见一赤肉野狐,仰行屋上,射击不能中,寻而开门跃出,不复见,因而怪绝。

现代文:忽然看见一只全身都是红肉的野狐狸,仰面在屋顶行走,射击也射不中,不一会,打开门,跳了出去,从此不再出现。

古文:韦参军

现代文:接着怪事就没有了。韦参军

古文:唐润州参军幼有隐德,虽兄弟不能知也。

现代文:唐代润州韦参军幼年时积有阴德,虽然是亲兄弟也不知道。

古文:韦常谓其不慧,轻之。

现代文:韦参军常常说自己并不聪明,很自卑。

古文:后忽谓诸兄曰: 财帛当以道,不可力求 。

现代文:后来忽然对各位兄长说: 应当用正道来取得财物,不能强求 。

**古文:诸兄甚奇其言,问汝何长进如此?对曰: 今昆明池中大有珍宝,可共取之。 **

现代文:各位兄长对他说的话觉得很奇怪,问他为什么有这么大的长进,他回答说: 现在昆明池中有很多珍宝,可以一起去拿。

古文:诸兄乃与皆行。

现代文:各位兄长就和他一块去。

**古文:至池所,以手酌水,水悉枯涸,见金宝甚多。谓兄曰: 可取之。 **

现代文:到了昆明池边,用手捧水,池水就干枯了。只见有很多金银财宝,他对兄长说: 可以去拿珍宝。

古文:兄等愈入愈深,竟不能得。

现代文:兄长们越走越深,竟然拿不到珍宝。

**古文:乃云: 此可见而不可得致者,有定分也。 **

现代文:他说: 这就是只能看却不能得到,事情都有一定的缘分。

**古文:诸兄叹美之。问曰: 素不出,何以得妙法? **

现代文:各位兄长赞美他,问他说: 你平时不出门,怎么学到这样的妙法。

古文:笑而不言。

现代文:他笑了笑却不回答。

**古文:久之曰: 明年当得一官,无虑贫乏。 **

现代文:很久之后说: 明年能得到一个官职,不必担心生活的贫困。

古文:乃选拜润州书佐,遂东之任。途经开封县。

现代文:接着就被荐选担任了润州的书佐,于是润州去上任,途中经过开封县。

古文:开封县令者,其母患狐媚,前后术士不能疗。

现代文:开封县令的母亲得了狐媚病,前前后后有很多术士都不能治。

古文:有道士者善见鬼,谓令曰: 今比见诸队仗,有异人入境。

现代文:有个道士能见到鬼魂,对县令说: 近来连续看见有好多的仪仗队,有个 异人 要到开封县境来。

**古文:若得此人,太夫人疾苦必愈。 **

现代文:如能得到这个人,太夫人的疾病一定能治好。

古文:令遣候之。

现代文:县令派他等候 异人 。

**古文:后数日白云: 至此县逆旅,宜自谒见。 **

现代文:过了几天回来说: 已经到了这个县的旅店,你应该亲自去会见。

古文:令往见韦,具申礼请。

现代文:县令去面见韦参军,说了详细情况礼貌地请求治病。

古文:笑曰: 此道士为君言耶?

现代文:韦参军笑着说: 这是一个道士向您说的吧?

古文:然以太夫人故,屈身于人,亦可悯矣。

现代文:但是因为太夫人的缘故,向别人屈身行礼,也应该同情啊。

古文:幸与君遇,其疾必愈。

现代文:幸亏你我相遇,太夫人的病一定能治好。

古文:明日,自县桥至宅,可少止人,令百姓见之。我当至彼为发遣。

现代文:明天,从县桥到你的住宅,不要禁止行人们行走,让大家看看这事,我会去你家处理好。

**古文:且宜还家洒扫,焚香相待。 **

现代文:并且你还要回家去洒水打扫一下,点上香等着我。

古文:令皆如言。

现代文:县令全都按他说的做了。

古文:明日至舍,见太夫人,问以疾苦,以柳枝洒水于身上。

现代文:第二天来到县令的住处,面见太夫人,问了疾病的情况,用柳树枝向她身上洒水。

古文:须臾,有老白野狐自床而下,徐行至县桥,然后不见。

现代文:不一会,有一只年老白色的野狐狸从床上下来,慢慢地走到县桥上,然后就不见了。

古文:令有赠遗,韦皆不受。

现代文:县令赠送他财物,韦参军都不接受。

**古文:至官一年,谓其妻曰: 后月我当死。死后,君嫁此州判司,当生三子。 **

现代文:至官任上一年后,对他的妻子说: 下个月我就死了,我死后,你嫁给这个州的判司,能生三个儿子。

古文:皆如其言。

现代文:后来的事全都象他说的那样。

古文:杨氏女

现代文:杨氏女

古文:唐有杨氏者,二女并嫁胡家。小胡郎为主母所惜。

现代文:唐代有家姓杨的,二个女儿都嫁给了姓胡的人家,小胡郎受到岳母的喜爱。

**古文:大胡郎谓其婢曰: 小胡郎乃野狐尔。丈母乃不惜我,反惜野狐。 **

现代文:大胡郎对岳母的使女说: 小胡郎是个野狐狸罢了,岳母却不喜欢我,反而喜欢野狐狸。

古文:婢还白母。问何以知之,答云: 宜取鹊头悬户上。小胡郎若来,令妻呼伊祈熟肉。

现代文:使女回去说给主母听,主母问怎么知道是野狐狸?大胡郎回答说: 弄个鹊头挂在门上,等小胡郎来的时候,让他的妻子招呼他用熟肉作供品来祈祷,反复这样说,他一定会逃跑。

**古文:再三言之,必当走也。 **

现代文:杨氏照着说的做,小胡郎果然逃跑了。

古文:杨氏如言,小胡郎果走。故今人相传云:伊祈熟肉辟狐魅,甚有验也。薛迥

现代文:所以至今人们还相传说,你用熟肉进行祈祷能克制野狐狸的迷惑,很有效验。薛迥

古文:唐河东薛迥与其徒十人于东都狎娼妇,留连数夕,各赏钱十千。

现代文:唐代河东人薛迥和他的同伴十个人在洛阳嫖娼,娼妇一连住了好几天,每个人都给赏钱十千。

古文:后一夕午夜,娼偶求去。迥留待曙,妇人躁扰,求去数四,抱钱出门。

现代文:之后有一天的半夜时,妓女要离开,薛迥留她等天亮再走,妓女烦躁不安,好几次要求离开,并抱着钱走出门去。

古文:迥敕门者无出客。门者不为启锁。

现代文:薛迥命令守门的人不要让她出去,守门人不替她开门。

古文:妇人持钱寻审,至水窦,变成野狐,从窦中出去,其钱亦留。

现代文:妓女拿着钱仔细地寻找出路。找到一个水洞,变成一只野狐狸,从水洞中出去了,那些钱也就留在水洞的边上。

古文:辛替否

现代文:辛替否

古文:唐辛替否,母死之后,其灵座中,恒有灵语,不异乎素。家人敬事如生。

现代文:唐代人辛替否,他母亲去世后,灵位上常有死者的说话声,和平常没什么两样,家里的人恭敬地侍奉着象活着时一样。

古文:替否表弟是术士。在京闻其事,因而来观。潜于替否宅后作法。

现代文:辛替否的表弟是个术士,在京城里听说了这件怪事,因此亲自来看看,偷偷地藏在辛替否的屋后施展法术。

古文:入门,见一无毛牝野狐,杀之,遂绝。

现代文:一进门,看见一只身上无毛的雌狐狸,就杀死了它,怪事就消失了。

古文:代州民

现代文:代州民

古文:唐代州民有一女,其兄远戍不在,母与女独居。

现代文:唐朝代州一个老百姓家有一女儿,他哥哥从军到远方去了,不在家里,只有母亲和女儿住在一起。

**古文:忽见菩萨乘云而至,谓母曰: 汝家甚善,吾欲居之,可速修理,寻当来也。 **

现代文:忽然看见菩萨乘着云彩来到她们家,对那个母亲说: 你家很好,我想住在这里,要快点收拾整理一下,不久我就来了。

古文:村人竞往,处置适毕,菩萨驭五色云来下其宜。

现代文:村里人听说了,都争着到她家来帮忙,刚整理收拾完毕,菩萨驾驭五色的彩云来到那屋,村里的很多人都来供养菩萨。

古文:村人供养甚众,仍敕众等不令有言,恐四方信心,往来不止。

现代文:菩萨又命令大家不要说出去,恐怕四面八方的信徒,不停地来来往往。

古文:村人以是相戒,不说其事。

现代文:村里的人因此互相告诫,不说这件事。

古文:菩萨与女私通有娠。

现代文:菩萨与那个女儿私通有了身孕。

**古文:经年,其兄还。菩萨云: 不欲见男子。 **

现代文:过了一年,她的哥哥回来了,菩萨说: 我不愿意看见男人。

古文:令母逐之。儿不得至,因倾财求道士。

现代文:命令母亲赶走儿子,儿子就不能进家门了。

古文:久之,有道士为作法,窃视菩萨,是一老狐,乃持刀入,砍杀之。

现代文:儿子因此拿出全部财产访求道士,很久以后,才求到一个道士,替他施展法术,偷着看那菩萨,却是一只老狐狸,就拿刀进去,砍死了狐狸。

古文:祁县民

现代文:祁县民

古文:唐祁县有村民,因辇地征蒭粟,至太原府。

现代文:唐代祁县有一个农民,因为京城征收粮草,到太原府去。

**古文:及归,途中日暮,有一白衣妇人立路旁,谓村民曰: 妾今日都城而来,困且甚,愿寄载车中,可乎? **

现代文:等回来时,走到半路上天就黑了,有一个身穿白色衣服的妇女站在路边上,对农民说: 我今天从都城回来,觉得很困倦,想搭车歇一会,可以吗?

古文:村民许之,乃升车。

现代文:农民答应了她,她就上了车。

古文:行未三四里,因脂辖,忽见一狐尾在车之隙中,垂于车辕下。村民即以镰断之,其妇人化为无尾白狐,鸣嗥而去。

现代文:行走不到三四里路,因为要给车辕上油,忽然看见一条狐狸尾巴从车缝里垂到本辕下,农民就用镰刀砍断了尾巴,那个妇女变成一只没有尾巴的白狐狸,嚎叫着跑了。

古文:张例

现代文:张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