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八十三·蛮夷四

古文:狗国南蛮缚妇民南海人日南拘弥国南诏獠妇

现代文:狗国南蛮缚妇民南海人日南拘弥国南诏獠妇

古文:南中僧番禺岭南女工芋羹蜜唧南州

现代文:南中僧番禺岭南女工芋羹蜜唧南州

古文:狗国

现代文:狗国

古文:陵州刺史周遇不茹荤血,尝语刘恂云,顷年自青杜之海,归闽,遭恶风,飘五日夜,不知行几千里也,凡历六国。

现代文:陵州刺史周遇不吃荤血。曾对刘恂说,他前几年从青杜入海回福建。碰到了猛烈的风,在海上漂浮,五天五夜,不知走了几千里。共经过六个国家。

古文:第一狗国,同船有新罗,云是狗国。

现代文:第一个国家是狗国,同船的有新罗人,他说那是狗国。

古文:逡巡,果见如人裸形,抱狗而出,见船惊走。

现代文:不一会儿,果然看见一个身体赤裸像人的动物,抱着狗出来了,但那东西看到船就惊慌地逃跑了。

古文:又经毛人国,形小,皆被发蔽面,身有毛如狖。

现代文:又经过毛人国。那个国的人,形体很小,头发披散着,遮住了脸,身体有毛像长尾巴猴。

古文:又到野叉国,船抵暗石而损,遂般人物上岸。伺潮落,阁船而修之。

现代文:又到了野叉国。当时船触了暗礁,因而受损。便连人带物都到了岸上,等候落潮船搁浅时好修理。

古文:初不知在此国,有数人同入深林采野蔬,忽为野叉所逐,一人被擒。

现代文:开头不知道是在野叉国,有几个人就一块进入茂密的树林中采野菜,忽然被野叉追赶。有一个人被抓住了。

古文:余人惊走。

现代文:其余的人都惊慌地逃走了。

古文:回顾,见数辈野叉,同食所得之人,同舟者惊怖无计。

现代文:回头看时,看到几个野叉,正在一同吃那被抓住的人。同船的人很惊恐,但又束手无策。

古文:顷刻,有百余野叉,皆赤发裸形,呀口怒目而至。

现代文:不一会儿,有一百多野叉,都是红头发,光着身子,张着口,瞪着愤怒的眼睛来了。

古文:有执木枪者。有雌而挟子者。

现代文:有拿木枪的,有雌性带着孩子的。

古文:篙工贾客五十余人,遂齐将弓弩枪剑以敌之,果射倒二野叉,即舁拽明啸而遁。

现代文:于是驾船的人、做买卖的人共五十多人,一齐拿着弓、弩、枪、剑来抵御它们。果然射倒了两个野叉,它们马上拽着被射倒的野叉,呼啸着逃走了。

古文:既去,遂伐木下寨,以防再来。

现代文:野叉走了以后,船上的人便伐树修栅栏,防备它们再来。

古文:野叉畏弩,亦不复至。

现代文:野叉害怕弓弩,就不敢再来了。

古文:驻两日,修船方毕,随风而逝。

现代文:停了两天,船刚修理好,就顺着风又漂走了。

古文:又经大人国,其人悉长大而野,见船上鼓噪,即惊走不出。

现代文:他们后来又经过了大人国,那国的人全都高大野蛮,但看见船上的人向他们大声叫嚷,便立即惊慌地逃走不回来。

古文:又经流虬国,其国人幺麽,一概皆服麻布而有礼,竞将食物,求易钉铁。新罗客亦半译其语,遣客速过,言此国遇华人飘泛至者,虑有灾祸。

现代文:又经过流虬国。那儿的人很小,全都穿着麻布衣服而又很有礼貌。争先恐后地拿着食物要求换钉子和铁器,新罗客人也只能把流虬人的话翻译过来一半,他让旅客们赶快走,说这个国的人如果遇到漂流过来的华人,就忧虑会有灾祸出现。

古文:既而又行,经小人国,其人裸形,小如五六岁儿。

现代文:不久又开始走,途经小人国,那国中的人都光着身子,小得像五六岁的小孩。

古文:船人食尽,遂相率寻其巢穴。

现代文:船上的人食物吃光了,便互相带领着一块去寻找小人的窝。

古文:俄顷,果见捕得三四十枚以归,烹而充食。

现代文:不一会,果然捉到三四十个回来了,于是煮了充饥。

古文:后行两日,遇一洲岛而取水,忽有群山羊,见人但耸视,都不惊避,既肥且伟。

现代文:此后又走了两天,碰到了水中的一个岛,便上去弄些淡水。忽然看见有一群山羊,见了人只是高高地耸起脖子看着,并不惊慌躲避。

古文:初疑岛上有人牧养,而又绝无人踪,捕之,仅获百口,皆食之。

现代文:这些山羊又肥又大,开头疑心是岛上有人放养的。但岛上没有一点人的踪迹,于是就抓它们。只抓到百来只,把它们都吃掉了。

古文:南蛮

现代文:南蛮

古文:南道之酋豪多选鹅之细毛,夹以布帛,絮而为被,复纵横纳之,其温柔不下于挟纩也。

现代文:南方各道的酋长有不少人选择鹅的细羽毛,夹在布帛之间,把它当作绵絮做成被,再用线粗粗地横竖缝几道道。这种被子温暖柔软不亚于套了丝絮的被。

古文:俗云,鹅毛柔暖而性冷,偏宜覆婴儿,辟惊痫也。

现代文:人们都说,鹅毛柔软暖和属凉性,适合给小孩盖,可以避免小孩受惊吓或得癫痫病。

古文:缚妇民

现代文:缚妇民

古文:缚妇民喜他室女者,率少年持白梃,往趋墟路值之。俟过,即共擒缚归。

现代文:缚妇民中的男子如果喜欢上别人家女子,就领着少年拿着棍子,去往赶集的路上等着,等女人经过时,就一块抓住她弄回来。

古文:一二月,与其妻首罪。

现代文:过一两个月,就与他抢来的妻子一起去自首服罪。

古文:俗谓之缚妇也。

现代文:所以人们把这个民族称为缚妇民。

古文:南海人

现代文:南海人

古文:南海男子女人皆缜发。

现代文:南海的男子和女人都是黑头发。

古文:每沐,以灰投流水中,就水以沐,以彘膏其发。

现代文:他们每次洗头时,把灰扔到流水里,就用这水来洗,洗完后再涂猪油润泽头发。

古文:至五六月,稻禾熟,民尽髡鬻于市。

现代文:到五六月时,稻子成熟时,百姓们都剃下自己的头发在集市上出售。

古文:既髡,复取彘膏涂,来岁五六月,又可鬻。

现代文:剃光了头发后,再取猪油涂在头上,到了来年五六月时,就又可以卖了。

古文:又南海解牛,多女人,谓之屠婆屠娘。

现代文:又南海杀牛的,大部分是女人,这种女人称为屠婆屠娘。

古文:皆缚牛于大木,执刀以数罪:某时牵若耕,不得前;某时乘若渡水,不时行,今何免死耶?

现代文:她们都是先把牛捆在大树上,拿着刀列举牛的罪状:某个时候牵你去耕地,你不往前走;某时骑你过水时,不按时走,现在怎么能免死呢?

古文:以策举颈,挥刀斩之。

现代文:用鞭子使牛抬起脖子来,刀一挥就把牛杀了。

古文:南海贫民妻方孕,则诣富室,指腹以卖之,俗谓指腹卖。

现代文:南海贫穷的人的妻子正怀孕时,就到富人家去,指着肚子来卖孩子,一般称作指腹卖。

古文:或己子未胜衣,邻之子稍可卖,往贷取以鬻,折杖以识其短长,俟己子长与杖等,即偿贷者。

现代文:有的自己的孩子还太小,而邻居家的孩子基本上可卖了,便去借来卖,折根棍子来记下所借孩子的高矮。等到自己的孩子长得跟当初折的棍子长度相等时,就把他偿还给所借的人家。

古文:鬻男女如粪壤,父子两不戚戚。

现代文:卖男卖女就如粪土一样,父子双方谁也不留恋谁。

古文:日南

现代文:日南

古文:《天宝实录》云,日南厩山,连接不知几千里,裸人所居,白民之后也。

现代文:《天宝实录》上说,日南郡的厩山,连绵不断,不知有几千里长,是裸人居住的地方。

古文:刺其胸前作花,有物如粉而紫色,画其两目下,去前二齿,以为美饰。

现代文:裸人是白民的后代。他们在自己胸前刺上花,再用一种像粉而颜色发紫的颜料在两只眼睛下面涂画,还把两个门牙去掉,以此作为美丽的装饰。

古文:拘弥国

现代文:拘弥国

古文:顺宗即位年,拘弥之国贡却火雀,一雌一雄,履水珠,常坚冰,变昼草。

现代文:唐顺宗即位那年,拘弥国进贡了一种却火鸡,一雌一雄,还有履水珠、常坚冰、变昼草。

古文:其却火雀,纯黑,大小类燕,其声清亮,不并寻常禽鸟,置于烈火中,而火自散。

现代文:却火鸡是纯黑色,大小像燕子,叫声清脆响亮,不和平常的禽鸟在一起。把它放在烈火当中,火就自己散开。

古文:上嘉其异,遂盛于火精笼,悬于寝殿,夜则宫人并蜡炬烧之,终不能损其毛羽。

现代文:皇上夸奖它的奇异。于是把它装在火精笼中,挂在寝殿里。夜晚宫人用几支蜡烛并排烧它,但始终不能损伤它的羽毛。

古文:履水珠,色黑类铁,大如鸡卵。其上鳞皴,其中有窍。

现代文:履水珠是黑色的,像铁,珠子有鸡蛋那么大,表面有鱼鳞似的皱痕,珠内有孔。

古文:云将入江海,可长行洪波之上下。

现代文:说带着它到江海上,能长距离地在巨浪的上面或下面行走。

古文:上始不谓之实,遂命善游者,以五色丝贯之,系之于左臂。

现代文:皇上起先不认为是真的,便命善于游泳的人,用五色的丝线穿入珠孔中,然后把它系在左臂上。

古文:毒龙畏之,遣入龙池,其人则步骤于波上,若在平地,亦潜于水中,良久复出,而遍体略无沾湿。

现代文:毒龙见了害怕,就进入了龙池。于是那人就或快或慢地在水波上行走,好像在平地上一样。有时也潜入水中,好久才出来,然而全身一点沾湿的地方也没有。

古文:上奇之,因以御馔赐使人。

现代文:皇上对此感到奇怪,于是把皇帝吃的饭菜赏赐给那位使者。

古文:至长庆中,嫔御试弄于海池上,遂化为异龙,入于池内。

现代文:到了长庆年间,有个宫女拿着珠子在海池上玩,那珠便化成一条奇异的龙,进入池中。

古文:俄而云烟暴起,不复追讨矣。

现代文:不一会云烟猛烈升腾,珠子也就无处寻找了。

古文:常坚冰,云其国有大凝山,其中有冰,千年不释。

现代文:关于常坚冰,使者说他们国里有座大凝山,那里面有冰,千年不化。

古文:及赍至京师,洁冷如故,虽盛暑赫日,终不消。

现代文:等他们把冰带到京师的时候,那块冰仍然像原来那样洁白冰冷,即使是在阳光灿烂的盛夏,也始终不融化。

古文:嚼之,即与中国冰冻无异。

现代文:把它放在嘴里嚼嚼,觉得跟中国的冰没有什么两样。

古文:变昼草,类芭蕉,可长数尺,而一茎千叶,树之则百步内昏黑如夜。

现代文:变昼草,有点像芭蕉,可以长到几尺高,只有一根茎,叶子却有上千,把它立起来则周围百步以内黑得像夜晚。

古文:始藏于百宝匣,其上缄以胡画。

现代文:变昼草原来是藏在百宝匣里的,匣上是用胡人的画封着的。

**古文:及上见而怒曰: 背明向暗,此草何足贵也。 **

现代文:等到皇帝见到后生气地说: 背离光明趋向黑暗,这棵草有什么值得看重的!

古文:命并匣焚之于使前。

现代文:便命令在使者面前连草带匣一起烧掉。

**古文:使初不为乐,及退,谓鸿胪曰: 本国以变昼为异,今皇帝以向暗为非,可谓明德矣。 **

现代文:起先使者有不高兴的表现,等到从朝廷退下以后,对接待外使的鸿胪卿说: 我国把改变白昼看作奇异的事情,现在你们的皇上把趋向黑暗看作错误,这足以说是具备了完美的德性了。

古文:南诏

现代文:南诏

古文:南诏以十二月十六日,谓之星回节日,游于避风台,命清平官赋诗。

现代文:南诏国把十二月十六日称为星回节。这一天国王到避风台游玩,命令清平官做诗。

古文:骠信诗曰: 避风善阐台,极目见藤越。

现代文:国王骠信的诗写道: 避风在善阐台上,极力远望可以看到藤越国。

古文:悲哉古与今,依然烟与月。

现代文:可叹啊古代和现在,仍然像烟雾和月亮。

古文:自我居震旦,翊卫类夔、契。

现代文:从我做了南诏国王以来,辅佐我的都像夔和契那样尽心。

古文:伊昔经皇运,艰难仰忠烈。

现代文:从前经历很大的变动,在艰难困苦中都是依靠着忠烈之臣。

古文:不觉岁云暮,感极星回节。

现代文:不知不觉一年又过去了,在这星回节到来之日不禁感慨很深。

古文:元昶同一心,子孙堪贻厥。 清平官赵叔达曰: 法驾避星回,波罗毗勇猜。

现代文:国王与大臣同心同德,相信事业就足以传给子孙。 清平官赵叔达的诗: 皇帝的车马避风于星回节。

古文:河阔冰难合,地暖梅先开。

现代文:不禁想起当年在此射死凶残的野马与老虎的事来。

古文:下令俚柔洽,献賝弄拣来。

现代文:河宽冰难封严河面,土地转暖梅花首先开放,皇命传下,百姓一片和乐景象。

**古文:愿将不才质,千载侍游台。 **

现代文:弄拣国也献上了礼物,我愿以我不高的才能,永远在供游玩的避风台这里侍候。

古文:獠妇

现代文:獠妇

古文:南方有獠妇,生子便起。其夫卧床褥,饮食皆如乳妇,稍不卫护,其孕妇疾皆生焉。

现代文:南方的獠族妇女,她们刚生下孩子就下地干活,而她们的丈夫却躺在床上,饮食完全和产妇一样,稍不注意保护,产妇易得的那些病这个丈夫都能得上。

古文:其妻亦无所苦,炊爨樵苏自若。

现代文:产妇也没有什么痛苦的感觉,烧火、做饭、打柴、割草都像原来一样。

古文:又云,越俗,其妻或诞子,经三日,便澡身于溪河。

现代文:又听说,越人的风俗,女人生了孩子以后,只过三天便到河水中洗澡,回到家后,做粥给丈夫吃。

古文:返,具糜以饷婿,婿拥衾抱雏,坐于寝榻,称为产翁。其颠倒有如此。

现代文:丈夫就围着被抱着孩子坐在床上,称作 产翁 。他们那里的夫妻颠倒竟达到了这种地步。

古文:南中僧

现代文:南中僧

古文:南人率不信释氏,虽有一二佛寺,吏课其为僧,以督责释之土田及施财。

现代文:南方人都不相信佛教。仅有一二座佛寺。官吏考核寺中和尚的管理情况,以便处理寺属田地及施舍来的财产。

古文:间有一二僧,喜拥妇食肉,但居其家,不能少解佛事。

现代文:即使有一两个和尚,也是喜欢拥抱媳妇又吃肉,住在家中,而对于诵经、祈祷、供养佛的事一点也不了解。

古文:土人以女配僧,呼之为师郎。

现代文:当地人把女儿嫁给和尚,称为 师郎 。

古文:或有疾,以纸为圆钱,置佛像旁。

现代文:有人得了病,就用纸剪成圆钱,放在佛像旁边。

古文:或请僧设食,翌日,宰羊豕以啖之,目曰除斋。

现代文:有的请和尚陈设食物,于佛像前,第二天,杀羊杀猪来让和尚吃,称作 除斋 。

古文:又南中小郡,多无缁流。

现代文:还有,岭南的小郡,大多没有僧徒。

古文:每宣德音,须假作僧道陪位。

现代文:每当宣布皇帝恩诏时,就得找人假扮作和尚、道士陪位。

古文:唐昭宗即位,柳韬为容广宣告使,赦文到,下属州。崖州自来无僧,皆临事差摄。

现代文:唐昭宗登基做皇帝时,柳韬被任命为容州、广州的宣告使。赦免的公文下来,而下属州的崖州从来就没有和尚,都是到时现找人代替。

古文:宣时,有一假僧不伏排位,太守王弘夫怪而问之。

现代文:宣告时,有一个假和尚不明白他应在的位置,太守王弘夫感到奇怪,就问那个假和尚,假和尚回答说: 排列的次序不妥当。

古文:僧曰: 役次未当,差遣编并,去岁已曾摄文宣王,今年又差作和尚。 见者莫不绝倒。番禺

现代文:差官瞎安排,去年让我扮演文宣王孔子,今年又派我作和尚! 看的人无不笑得前仰后合。番禺

古文:广州番禺县常有部民谍诉云,前夜亡失蔬圃,今认得在于某处,请县宰判状往取之。

现代文:广州番禺县曾有百姓的诉状上说: 前一天晚上我丢失了一个菜园子,现在认出在某个地方,请县令作出判决,好去要回来。

古文:有北客骇其说,因诘之。民云,海之浅水中有藻荇之属,被风吹,沙与藻荇相杂。

现代文:有个北方客人对这个说法感到很惊讶,便问那人,那个百姓说: 海的浅水中有海藻荇菜之类的植物,被风吹过后,沙子就跟藻荇混杂到了一起,那根就浮了起来。

古文:其根既浮,其沙或厚三五尺处,可以耕垦,或灌或圃故也。

现代文:那沙子有的地方三五尺厚,这地方就可开垦种植,有的地可以灌溉,有的可以作菜园子。

古文:夜则被盗者盗之百余里外,若桴篾之乘流也。以是植蔬者,海上往往有之。

现代文:可是夜间却被小偷把它偷到一百多里外,就像竹木制的小船顺水漂流一样,因此种菜的,海上处处都有。

古文:又有在番禺逄端午,闻街中喧然,卖相思药声。

现代文:又有人在番禺正赶上了端午节,听到街上一片吵嚷声,其中有卖相思药的叫卖声音,觉得奇怪,便笑着旁观。

古文:讶笑观之,乃老媪荷揭山中异草,鬻于富妇人,为媚男药,用此日采取为神。

现代文:原来是一个老太婆举着山上奇异的草,卖给有钱的妇女,那是一种媚男药,说用这天采的才有神效。

古文:又云,采鹊巢中,获两小石,号鹊枕,此日得之者佳。妇人遇之,有抽金簪解耳珰而偿其直者。

现代文:又说,在喜鹊窝内采得两块小石,名叫鹊枕,这天得到的才是好的,妇女们遇到后,有的拔下金簪摘下耳坠折价购买它。

古文:岭南女工

现代文:岭南女工

古文:岭南无问贫富之家,教女不以针缕绩纺为功,但躬庖厨,勤刀机而已。

现代文:岭南人家不管贫富,教女儿时都不把会针线能纺织看作本领,只教女儿能亲自下厨房,勤练用刀的技巧罢了。

古文:善醯盐菹鲊者,得为大好女矣。

现代文:擅长使用醋、盐、会腌菜和能腌鱼、糟鱼的,就被认为是非常好的女子。

古文:斯岂遐裔之天性欤!

现代文:这岂不是边远地方人的天性吗?

**古文:故俚民争婚聘者,相与语曰: 我女裁袍补袄,即灼然不会;若修治水蛇黄鳝,即一条必胜一条矣。 **

现代文:百姓争相婚嫁的,聚在一块说: 我的女儿裁袍补袄全都不会。让她整治水蛇、黄鳝,那是一条比一条做得好。

古文:芋羹

现代文:芋羹

古文:百越人好食虾蟆,凡有筵会,斯为上味。

现代文:百越人好吃蛤蟆,凡举行宴会,它就是上等的菜。

古文:先于釜中置水,次下小芋烹之,候汤沸如鱼眼,即下其蛙,乃一一捧芋而熟,如此呼为抱芋羹。

现代文:先在锅内放上水,然后把小芋下到水中煮,等到锅内的水沸腾,冒着像鱼眼似的水泡时,马上把蛤蟆下到里面,蛤蟆便各捧着一个小芋而被煮熟了。这种做法做出的羹便叫抱芋羹。

古文:又或先于汤内安笋笴,后投蛙,及进于筵上,皆执笋笴,瞪目张口。

现代文:又有的先在开水内放入笋笴,然后再放入蛤蟆,等到端到筵席上,一看,个个蛤蟆都握着笋笴,瞪着眼睛张着嘴。

**古文:而座客有戏之曰: 卖灯心者。 **

现代文:座中有的客人开玩笑说: 都像卖灯心草的。

古文:又云,疥皮者最佳,掷于沸汤,即跃出,其皮自脱矣,皮既脱,乃可以修馔。

现代文:又说,长着疥皮的蛤蟆最好,把它扔到沸水中,它立即蹦了出去,而它的皮也同时被烫掉了,皮掉了后,就可做食物了。

**古文:时有一叟闻兹语,大以为不可,云: 切不得除此锦袄子,其味绝珍。 **

现代文:当时有位老者听了这话,认为很不应该这样,说: 切不可去掉癞蛤蟆那件 锦袄 ,它的味道极好。

古文:闻之者莫不大笑。

现代文:听到这话,没有不笑的。

古文:蜜唧

现代文:蜜唧

古文:岭南僚民好为蜜唧,即鼠胎未瞬,通身赤蠕者,饲之以蜜,钉之筵上,嗫嗫而行。

现代文:岭南的獠民喜欢制作蜜唧。所谓蜜唧,就是把还没睁开眼,全身通红,刚会蠕动的幼鼠,喂以蜂蜜,把它摆在筵席上,它们在盘子里轻轻地爬着。

古文:以箸挟取,咬之,唧唧作声,故曰蜜唧。

现代文:吃时用筷子夹起来,一咬,就发出唧唧的声音,所以叫作蜜唧。

古文:南州

现代文:南州

古文:王蜀有刘隐者善于篇章,尝说。少年赍益部监军使书,索于黔巫之南,谓之南州。

现代文:五代时,王建的前蜀国中有个叫刘隐的人很擅长写文章,他曾经说,少年时带着益州部监军的书信,到黔中与巫山南边。那一带称为南州。

古文:州多山险,路细不通乘骑,贵贱皆策杖而行,其囊橐悉皆差夫背负。

现代文:此州的山中有很多险要的地方,路很狭窄,骑马过不去,不管身份高贵的还是低贱的都得拄着手杖走,他们的行李全得派脚夫背着。

古文:夫役不到处,便遣县令主薄自荷而行。

现代文:脚夫不去的地方,就让县令主簿自己扛着走。

古文:将至南州,州牧差人致书迓之。至则有一二人背笼而前,将隐入笼内,掉手而行。

现代文:将要到达南州时,州牧派人前来送信迎接,同时还有两个人背着笼子来到面前,请刘隐坐进笼内,那人背着刘隐摆动着双手轻松地走着。

古文:凡登山入谷,皆绝高绝深者,日至百所,皆用指爪攀缘,寸寸而进。

现代文:他们经过了很多极高极深的山谷,每天能经过一百处这样的地方。都是用手指攀着上边,一寸一寸地向上爬。

古文:在于笼中,必与负荷者相背而坐,此即彼中车马也。

现代文:坐在笼子里面的人,必须跟背笼的人背对背地坐着,这就是那地方的车马。

古文:洎至近州,州牧亦坐笼而迓于郊。

现代文:等到了州附近的时候,州牧也坐在笼子里在郊外迎接。

古文:其郡在桑林之间,茅屋数间而已。

现代文:郡府在桑树林里只不过是几间茅草房罢了。

古文:牧守皆华人,甚有心义。

现代文:州郡的长官都是华夏人,很讲义气。

**古文:翌日牧曰: 须略谒诸大将乎。 **

现代文:第二天,州牧说: 你们去简单地拜见一下各位大将吧。

古文:遂差人引之衙院,衙各相去十里,亦在林木之下。

现代文:便派人带领着刘隐等人到衙门院里。各衙门相距十多里,也在树林当中。

古文:一茅斋,大校三五人,逢迎极至。

现代文:一座茅草房,有三五个校尉官员,接待很周到。

古文:于是烹一犊儿,乃先取犊儿结肠中细粪,置在盘筵,以箸和调在醯中,方餐犊肉。

现代文:在那儿煮了一只牛犊儿,先取牛犊肠中的细粪,放在席上的盘子中,再用筷子调和在醋里面,才吃犊肉。

古文:彼人谓细粪为圣斋,若无此一味者,即不成局筵矣。

现代文:那地方的人说,细粪是非凡的调味品,如果没有这一调味品,就不能叫作筵席了。

古文:诸味将半,然后下麻虫裹蒸。裹蒸乃取麻蕨蔓上虫,如今之刺猱者是也,以荷叶裹而蒸之。

现代文:各种菜上到一半时,然后又端来了麻虫裹蒸,裹蒸原来是抓来麻蕨蔓上的虫,那虫像刺猱,用荷叶裹着蒸熟的。

古文:隐勉强餐之,明日所遗甚多。

现代文:刘隐勉强吃了一点。第二天主人又赠送了不少那种裹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