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六十四·水族一

古文:东海大鱼

现代文:东海大鱼

古文:东方之大者,东海鱼焉。

现代文:东方最大的动物,是东海鱼。

古文:行海者,一日逢鱼头,七日逢鱼尾。

现代文:出海的人,在第一天遇见鱼头,走到第七天才遇见鱼的尾巴。

古文:鱼产则百里水为血。

现代文:东海鱼生产的时候那百里方圆的海水都是血红的。

古文:鼍鱼

现代文:鼍鱼

**古文:《博物志》云: 南海有鼍鱼,斩其首,干之,椓去其齿,而更复生者,三乃已。 **

现代文:《博物志》上说: 南海有一种鼍鱼,砍下它的头,晒干了,敲去它的牙齿,然后又再生出来,再生三次才停止生长。

古文:《南州志》亦云然。

现代文:《南州志》里也是这样说。

古文:又闻广州人说,鳄鱼能陆追牛马,水中覆舟杀人,值网则不敢触,有如此畏慎。

现代文:又听广州人说,鳄鱼能在陆地上追逐牛马,能在水里颠覆舟船吃人,碰到鱼网就不敢触碰了,它也害怕这些东西。

古文:其一孕,生卵数百于陆地,及其成形,则有蛇,有龟,有鳖,有鱼,有鼍,有为蛟者,凡十数类。

现代文:鳄鱼怀一次孕,在陆地上生下几百枚卵,等到卵成形的时候,就生出蛇、龟、鳖、鱼、鼍、还有蛟,一共有十几种。

古文:及其被人捕取宰杀之,其灵能为雷电风雨,比殆神物龙类。

现代文:等到它们被人捉住宰杀了的时候,它们的神灵能够制造雷电风雨,这大概就是龙一类的神物。

古文:南海大鱼

现代文:南海大鱼

古文:岭南节度使何履光者,朱崖人也。

现代文:岭南节度使何履光,是朱崖人,住的地方靠近大海。

古文:所居傍大海,云,亲见大异者有三:其一曰,海中有二山,相去六七百里,晴朝远望,青翠如近。

现代文:他说,亲眼看见三件特别奇异的事。其中之一是:海中有两座山,相距六七百里,晴朗的早晨远远地望去,山上一片青翠,好象就在眼前。

古文:开元末,海中大雷雨,雨泥,状如吹沫,天地晦黑者七日。

现代文:唐玄宗开元末年,海里出现了大雷雨,雨中有泥,样子象吹出的泡沫,天地之间暗黑色,持续了七天。

古文:人从山边来者云,有大鱼,乘流入二山,进退不得。久之,其鳃挂一崖上,七日而山拆,鱼因而得去。

现代文:有个从山边来的人说,有条大鱼,顺着水流进入海中两座大山之间,不能进退,时间一长,鱼鳃挂在一个山崖上,七天以后,山崖裂了,鱼因此才能离开。

古文:雷,鱼声也;雨泥,是口中吹沫也;天地黑者,是吐气也。

现代文:雷声就是鱼的叫声,雨泥是鱼口中吹出的水沫,天地黑了,是鱼吐出的水气造成的。

古文:其二曰,海中有洲,从广数千里,洲上有物,状如蟾蜍数枚。大者周回四五百里,小者或百余里。

现代文:其中之二是:海中有块陆地,长和宽有几千里,陆地上有几个东西,样子象蟾蜍,大的周长有四五百里,小的周长一百多里。

古文:每至望夜,口吐白气,上属于月,与月争光。

现代文:每当到了十五这天夜里,口中吐出白气,向上同月亮相连接,与月亮争辉。

古文:其三曰,海中有山,周回数十里。

现代文:其中之三是:大海中有座山,周长有几十里。

古文:每夏初,则有大蛇如百仞山,长不知几百里。

现代文:每年初夏的时候,就有一条大蛇象很高的山峰一样,不知道它有几百里长。

古文:开元末,蛇饮其海,而水减者十余日。

现代文:唐玄宗开元末年,蛇在海里饮水,海面降低了十多天。

古文:意如渴甚,以身绕一山数十匝,然后低头饮水。久之,为海中大物所吞。半日许,其山遂拆,蛇及山被吞俱尽,亦不知吞者是何物也。鲸鱼

现代文:样子象很渴,用身子绕着那座山一共绕了几十圈,然后才低下头来喝水,喝了很久,又被海中的大动物吞吃了,大约半天时间,那座山就崩裂了,蛇和山都吞光了,也不知道吞吃它们的是什么动物。鲸鱼

古文:开元末,雷州有雷公与鲸斗,身出水上,雷公数十在空中上下,或纵火,或诟击,七日方罢。

现代文:唐玄宗开元末年,在雷州有雷公与鲸鱼打斗。鲸鱼的身子露出水面,几十个雷公在空中忽上忽下,有的放火烧,有的边骂边打,斗了七天才停止。

古文:海边居人往看,不知二者何胜,但见海水正赤。

现代文:海边的居民去观看,不知双方谁胜利了,只看见海水一片红。

古文:鲤鱼

现代文:鲤鱼

古文:开元中,台州临海,大蛇与鲤鱼斗。

现代文:唐玄宗开元年间,台州面临大海,有大蛇与鲤鱼争斗。

古文:其蛇大如屋,长绕孤岛数匝,引头向水。

现代文:那条蛇大得象间屋子,身长能绕孤岛好几圈,伸着头向着水面。

古文:其鱼如小山,鬐目皆赤,往来五六里,作势交击。

现代文:那条鱼象座小山,鱼脊鳍和眼睛都是红的,身长能有游五六里,它们作出要互相攻击的样子。

古文:鱼用鳞鬐上触蛇,蛇以口下咋鱼。

现代文:鲤鱼用鳞和脊鳍向上撞蛇,蛇用口向下咬鲤鱼。

古文:如是斗者三日,蛇竟为鱼触死。

现代文:象这样斗了三天,蛇竟被鲤鱼撞死了。

古文:海人鱼

现代文:海人鱼

古文:海人鱼,东海有之,大者长五六尺,状如人,眉目、口鼻、手爪、头皆为美丽女子,无不具足。

现代文:海人鱼,东海里就有。大的长五六尺,样子象人。眉毛、眼睛、口、鼻子、手、脚和头都象美丽的女人,没有一样缺少的。

古文:皮肉白如玉,无鳞,有细毛,五色轻软,长一二寸。发如马尾,长五六尺。

现代文:皮肉白得象玉石,身上没有鳞,有细毛,毛分五种颜色,又轻又柔软,毛长一二寸,头发象马尾巴一样,长五六尺。

古文:阴形与丈夫女子无异,临海鳏寡多取得,养之于池沼。

现代文:阴部的形状和男人女人的一样,靠海的鳏夫寡妇大多都捉海人鱼,放在池沼中养育。

古文:交合之际,与人无异,亦不伤人。

现代文:交合时,与人没什么两样,也不伤人。

古文:南海大蟹

现代文:南海大蟹

古文:近世有波斯常云,乘舶泛海,往天竺国者已六七度。

现代文:近代,有个波斯人常说,乘坐着大海船渡海,前往天竺国已经六七次了。

古文:其最后,舶漂入大海,不知几千里,至一海岛。

现代文:那最后一次,海船漂进大海,不知漂了几千里,漂到一个海岛,在岛上看见一个胡人穿着用草和树叶编的衣服,很惊诧地问他。

古文:岛中见胡人衣草叶,惧而问之,胡云,昔与同行侣数十人漂没,唯己随流,得至于此。因而采木实草根食之,得以不死。

现代文:胡人说: 从前和自己一起的几十个同行伙伴漂在海上沉没了,只有自己随着水流,才能到达这个地方,因此就采树上的水果和草根吃,这才能活下来。

古文:其众哀焉,遂舶载之,胡乃说,岛上大山悉是车渠、玛瑙、玻璃等诸宝,不可胜数,舟人莫不弃己贱货取之。

现代文:船上的人都可怜他,就让他乘坐海船。胡人这才说: 这个岛上的大山全是车渠、玛瑙、玻璃等各种宝贝,多得数不过来。 船上的人都扔掉自己的贱货去取宝贝。

古文:既满船,胡令速发,山神若至,必当怀惜。

现代文:装满船后,那胡人命令赶快开船,如果山神来了,一定会痛惜丢失的宝贝。

古文:于是随风挂帆,行可四十余里,遥见峰上有赤物如蛇形,久之渐大。

现代文:于是顺着风挂上船帆。走了大约四十多里,远远地看见山峰上有个红色的东西象蛇一样,时间一长渐渐地变得大了。

**古文:胡曰: 此山神惜宝,来逐我也,为之奈何? **

现代文:胡人说: 这是山神痛惜宝贝,来追赶我们了,怎么办呢?

古文:舟人莫不战惧。

现代文:船上的人都很害怕。

古文:俄见两山从海中出,高数百丈,胡喜曰: 此两山者,大蟹螯也。其蟹常好与山神斗,神多不胜,甚惧之。

现代文:不一会儿,就看见两座山从海中伸出来,高有几百丈。胡人高兴地说: 这两座山,是大蟹的螯,那个大蟹常常喜欢与山神打斗,山神大多数没取胜,很惧怕大蟹。

**古文:今其螯出,无忧矣。 **

现代文:现在,大蟹的螯伸出来了,不用担心了。

古文:大蛇寻至蟹许,盘斗良久,蟹夹蛇头,死于水上,如连山。

现代文:大蛇很快到了大蟹跟前,翻动着斗了很久,蟹夹断了蛇头,蛇死在水上,象连绵的山。

古文:船人因是得济也。

现代文:船上的人因此得救了。

古文:海

现代文:海

古文:海鱼,即海上最伟者也,小者亦千余尺。

现代文:海鱼,是海上最大的动物,小的也有一千多尺。

古文:吞舟之说,固非谬矣。

现代文:吞舟的说法,并不是荒谬的事。

古文:每岁,广州常发铜船过南安货易,北人有偶求此行,往复一年,便成斑白。云,路经调黎深阔处,又见十余山,或出或没,初甚讶之。

现代文:每年,广州常常开出铜船到南安去进行贸易,偶尔有个北方人要求去走一趟,往来一年,头发便斑白了,他说: 一天,船路过调黎的又深又宽的地方,就看见十多座山,有时露出来,有时沉没下去,开始很惊讶。

**古文:篙工曰: 非山,海鱼背也。 **

现代文:撑篙工说: 这不是山,是海鱼的脊背。

古文:果见双目闪烁,鬐鬣若簸米箕。

现代文:果然看见双眼在闪烁,海鱼的脊鬐象簸箕一样。

**古文:危沮之际,日中忽雨霂霡。舟子曰: 此鱼喷气,水散于空,风势吹来若雨耳。 **

现代文:正在危险沮丧的时候,大晴天里忽然下起了小雨,舟子说: 这是鱼喷气,水珠散在空中,顺风吹来象雨罢了。

古文:及近鱼,即鼓船而噪,倏尔而没去。

现代文:等到靠近鱼,人们就敲着船大声乱叫,鱼一下子就沉了下去。

古文:交趾回,乃舍舟,取雷州缘岸而归,不惮苦辛,盖避海之难也。

现代文:从交趾回来,就扔了船,顺着雷州的海岸边上回到广州,不怕苦和累,就是为了躲避海的灾难。

**古文:乃静思曰: 设使老瞋目张喙,我舟若一叶之坠眢井耳,宁得不为人皓首乎? **

现代文:于是静下心来想一想说: 假如老海睁开眼睛张开嘴巴,我们坐的船就会象一片树叶掉到枯井里一样,怎么能使人不变成白头发呢?

古文:鳄鱼

现代文:鳄鱼

古文:鳄鱼,其身土黄色,有四足,修尾,形状如鼍,而举止矫疾。

现代文:鳄鱼的身体是土黄色的,有四只脚,长尾巴,形状象鼍一样。

古文:口森锯齿,往往害人。

现代文:可是动作矫捷,口里阴森森地长着锯一样的牙齿,常常害人。

古文:南中鹿多,最惧此物。

现代文:南中一带鹿很多,鹿最怕鳄鱼。

古文:鹿走崖岸之上,群鳄嗥叫其下,鹿必怖惧落崖,多为鳄鱼所得,亦物之相摄伏也。

现代文:鹿走到山崖上,一群鳄鱼在崖下嗥叫,鹿会因为惊吓害怕而掉到山崖下,大多被鳄鱼捉住吃了,这也是动物的互相克制。

古文:故太尉相国李德裕贬官潮州,经鳄鱼滩,损坏舟船,平生宝玩,古书图画,一时沈失。

现代文:从前的太尉宰相李德裕,被贬官到潮州,路过鳄鱼滩,船损坏了,平生积蓄的宝贝珍玩、古书和图画,一下子都沉没丢失了。

古文:遂召舶上昆仑取之,见鳄鱼极多,不敢辄近,乃是鳄鱼之窟宅也。

现代文:于是叫来大船上的黑人下水捞取,看见鳄鱼极多,不敢靠近。这里是鳄鱼的洞穴。

古文:吴余鲙鱼

现代文:吴余鲙鱼

古文:吴王孙权曾江行,食鲙有余,因弃之中流,化而为鱼。

现代文:吴王孙权曾经在江上泛舟,吃完鲙鱼,把剩下的扔到江中,变化成鱼。

古文:今有鱼犹名吴余鲙者,长数寸,大如箸,尚类鲙形也。

现代文:现在有一种鱼还叫吴余鲙,长几寸,粗细象筷子一样,还类似鲙鱼的形状。

古文:石头鱼

现代文:石头鱼

古文:石头鱼,状如鱼,随其大小,脑中有二石子,如乔麦。莹白如玉。

现代文:石头鱼,样子象鱼,不论是大鱼还是小鱼,脑中都有两个石子,象荞麦粒一样,晶莹洁白象玉石。

古文:有好奇者,多市鱼之小者,贮于竹器,任其坏烂,即淘之,取其鱼脑石子,以植酒筹,颇脱俗。

现代文:有好奇的人,买了很多小石头鱼,装在竹器里,任凭它腐败。就用水淘,取出脑中的石子,用来做喝酒计数的工具,非常与众不同。

古文:黄腊鱼

现代文:黄腊鱼

古文:黄腊鱼,即江湖之横鱼。头嘴长,鳞皆金色,脔为炙,虽美而毒。

现代文:黄腊鱼,就是江河潮水中的横鱼,头和嘴很长,鳞全是金色的。把鱼肉烤吃,味道虽美却有毒。

古文:或煎煿干,夜即有光如笼烛。

现代文:或者煎炒,或者晒干,夜里就放光象灯笼里的蜡烛一样。

古文:北人有寓南海者,市此鱼食之,弃其头于粪筐。

现代文:有个暂时住在南海的北方人,买了这种鱼吃,把鱼头扔到粪筐里,半夜以后,忽然有了亮光。

古文:中夜后,忽有光明,近视之,益恐惧,以烛照之,但鱼头耳,去烛复明。

现代文:走近一看,更是害怕,点蜡烛一照,只是个鱼头罢了,拿开蜡烛又放出光亮。

古文:以为不祥,各启食奁,窥其余脔,亦如萤光。达明,遍询土人,乃此鱼之常也,忧疑顿释。

现代文:他认为是不吉祥的事,就把所有的食具都打开看,看那吃剩的鱼,也闪着莹光一样,到了第二天,询问了很多当地人,都说这是正常的事。他的忧虑和担心便没有了。

古文:乌贼鱼

现代文:乌贼鱼

古文:乌贼,旧说名河伯从事。

现代文:乌贼,旧的传说名叫 河伯从事 。

古文:小者遇大鱼,辄放墨方数尺以混身,江东人或取其墨书契,以脱人财物。

现代文:小乌贼遇到大鱼,就放出墨水染黑方圆好几尺,用来藏身。有的江东人取出它的墨用来写契约,以便诈骗别人的钱物。

古文:书迹如淡墨,逾年字消,唯空纸耳。

现代文:写出的字迹象淡墨,过一年字就消失了,只剩下一张空白纸。

古文:海人言,昔秦王东游,弃算袋于海,化为此鱼,形如算袋,两带极长。

现代文:海人说: 从前秦王东游,把一个算袋扔到海里,变成了这种鱼。 这种鱼外形象算袋一样,两根带子很长。

古文:一说,乌贼有矴,遇风则前一须下矴。

现代文:另一种说法是,乌贼身上有个石碇,遇到大风时它的前一根须子就卷住石碇。

古文:横公鱼

现代文:横公鱼

古文:北方荒中有石湖,方千里,岸深五丈余,恒冰,唯夏至左右五六十日解耳。

现代文:北方的荒野中有个石湖,方圆有千里,湖岸有五丈多深,长年结冰,只有夏至前后五六十天才解冻。

古文:有横公鱼,长七八尺,形如鲤而赤,昼在水中,夜化为人。

现代文:湖里有种横公鱼,长七八尺,样子象鲤鱼,红色,白天生活在水里,夜里变成人,用尖物刺它刺不进去,用开水煮它煮不死。

古文:刺之不入,煮之不死,以乌梅二枚煮之则死,食之可止邪病。

现代文:用两个乌梅果煮就能煮死它,吃了可以治邪病。

古文:骨雷

现代文:骨雷

古文:扶南国出鳄鱼,大者二三丈,四足,似守宫状。

现代文:扶南国出产鳄鱼,大的有二三丈长,四只脚,样子象守宫,常常吞吃人。

古文:常生吞人,扶南王令人捕此鱼,置于堑中,以罪人投之。若合死,鳄鱼乃食之;无罪者,嗅而不食。

现代文:扶南国王派人捕捉这种鱼,放在壕沟里,把犯罪的人扔进壕沟,如果该死,鳄鱼就吃了他,没有罪的人,嗅一嗅它也不吃。

古文:鳄鱼别号忽雷,熊能制之。握其嘴至岸,裂擘食之。

现代文:鳄鱼另外有个称呼叫忽雷,熊能制住鳄鱼,熊握住鳄鱼的嘴拖到岸上,撕开来吃。

古文:一名骨雷,秋化为虎,三爪,出南海思雷二州,临海英潘村多有之。

现代文:鳄鱼的另一个名叫骨雷,秋天变化成老虎,三只爪,出产在南海的思州和雷州,靠海的英潘村有很多。

古文:彭蚏

现代文:彭蚏

古文:蟹属名彭蚏,以螯取土作丸,从潮来至潮去,或三百丸,因名三百丸大彭蚏。

现代文:蟹一类中有名叫彭蚏的,用螯取土造成土丸,从涨潮到退潮,大约能制成三百个土丸,因而给它起名叫三百丸大彭蚏。

古文:鲮鱼

现代文:鲮鱼

古文:鲮鱼吐舌,蚁附之,因吞之。

现代文:鲮鱼吐出舌头,蚂蚁爬到舌头上,因而吞吃了蚂蚁。

古文:又开鳞甲,使蚁入其中,乃奋迅,则舐取之。

现代文:鲮鱼还张开鳞甲,让蚂蚁爬进去,于是很快地合上鳞甲,然后就用舌头舐吃了。

古文:鲵鱼

现代文:鲵鱼

古文:金义岭之西南,有盘龙山,山有乳洞,斜贯一溪,号为灵水溪。

现代文:金义岭的西南方,有座盘龙山,山上有个钟乳石山洞,洞里斜着贯穿着一条溪水,人们称之为灵水溪。

古文:溪内有鱼,皆修尾四足,丹其腹,游泳自若,渔人不敢捕之。

现代文:溪内有鱼,全都是长尾巴四只脚,它的腹部是红色的,自由自在地游泳,渔人不敢捕捉它。

**古文:《尔雅》云: 鲵似鲇,四足,声如小儿。 **

现代文:《尔雅》里说: 鲵鱼象鲇鱼一样,四只脚,叫声象小孩一样。

古文:金商州溪内亦有此鱼,谓之魶鱼。

现代文:金商州的溪水里也有这种鱼,把这种鱼叫做魶鱼。

古文:比目鱼

现代文:比目鱼

古文:比目鱼,南人谓之鞋底鱼,江淮谓之拖沙鱼。

现代文:比目鱼,南方人叫它鞋底鱼,江淮一带的人叫它拖沙鱼。

古文:《尔雅》云:东方有比目鱼焉,不比不行,其名谓之鲽。状如牛脾,细鳞紫色,一面一目,两片相合乃行。

现代文:《尔雅》上说:东方有一种比目鱼,不是一对不能行走,名叫鲽,样子象牛的脾脏,长细鳞,紫色,只有一面有一只眼睛,两条鱼相合才能行走。

古文:鹿子鱼

现代文:鹿子鱼

古文:鹿子鱼,頳色,其尾鬣皆有鹿斑,赤黄色。

现代文:鹿子鱼,是红色的,它的尾巴和小伷都有梅花鹿一样的斑点,斑点是红黄色的。

**古文:《罗州图经》云: 州南海中有洲,每春夏,此鱼跳出洲,化而为鹿。 **

现代文:《罗州图经》上说: 罗州南面的海里有块陆地,每到春夏时,这种鱼跳上陆地,变成鹿。

古文:曾有人拾得一鱼,头已化鹿,尾犹是鱼。

现代文:曾经有人拾到一条这种鱼,头已经变成鹿,尾巴还是龟尾巴。

**古文:南人云: 鱼化为鹿,肉腥,不堪食。 **

现代文:南方人说: 鱼变成鹿,肉有腥气,不能吃。

古文:子归母

现代文:子归母

古文:杨孚《交州异物志》云: 鲛之为鱼,其子既育,惊必归母,还其腹。

现代文:杨孚的《交州异物志》上说: 鲛这种鱼,它的幼鱼长成以后,受惊便回到母亲身边,回到母亲的腹中去。

**古文:小则如之,大则不复。 **

现代文:小时如此,大时就不这样了。

古文:《潘州记》云: 鱼昔鱼长二丈,大数围。

现代文:《潘州记》上说: 鱼昔长二丈,大有好几围。

**古文:初生子,子小,随母觅食,暮惊则还入母腹。 **

现代文:刚刚生下幼鱼,鱼很小,跟着母亲找食吃,突然受惊就回到母亲的肚子里。

**古文:《吴录》云: 鱼昔鱼子,朝出索食,暮入母腹。 **

现代文:《吴录》说: 鱼昔鱼的幼鱼,早晨出去找食吃,晚上回到母亲的肚子里。

**古文:《南越志》云: 暮从脐入,旦从口出也。 **

现代文:《南越志》上说: 晚上从肚脐进去,早晨从口中出来。

古文:鲋鮧鱼

现代文:鲋鮧鱼

古文:鲋鮧鱼,文斑如虎。

现代文:鲋鮧鱼,身上的纹理和斑点象老虎一样。

古文:俗云,煮之不熟,食者必死。

现代文:俗话说: 煮不熟的鱼,吃了必死。

古文:相传以为常矣。

现代文:传说中认为这是很平常的。

古文:饶州有吴生者,家甚丰足,妻家亦富。夫妇和睦,曾无隙间。

现代文:饶州有个吴生,家里很富裕,妻子家也富足,夫妻之间很和睦,从来没有隔阂。

古文:一旦,吴生醉归,投身床上,妻为整衣解履,扶舁其足。醉者运动,误中妻之心胸,其妻蹶然而死,醉者不知也。

现代文:有一天,吴生喝醉酒回到家里,横身躺在床上,妻子替他脱下衣服和鞋子,抬起他的脚,吴生的脚乱动了一下,无意中踢中了妻子的心胸部位,他的妻子跌倒地上就死了,吴生喝醉了一点也不知道。

古文:遽为妻族所凌执,云殴击致毙。

现代文:他很快被妻族的人凌辱捆绑起来,说妻子是被吴生殴打而死的,关到狱中打了一年的官司。

古文:狱讼经年,州郡不能理,以事上闻。吴生亲族,惧敕命到而必有明刑,为举族之辱,因饷狱生鲋鮧。

现代文:州里和郡里不能处理,把事情报到朝廷,吴生的亲族,害怕皇上的命令下来一定有明确的刑罚,成为全族人的耻辱,因而给关在监狱里的吴生吃鲋鮧鱼。

古文:如此数四,竟不能害,益加充悦,俄而会赦获免。

现代文:一共吃了四次,竟然不能害死他,吴生显得更加充实有精神,不久遇到大赦被免罪。

古文:还家之后,胤嗣繁盛,年洎八十,竟以寿终。

现代文:回家以后,子孙很昌盛,活到八十岁,竟然在家安然死去。

古文:且烹之不熟,尚能杀人,生陷数四,不能为害,此其命与?

现代文:都说煮不熟的鲋鮧,吃了能死人,吴生吃了四次,没受伤害,这就是他的命运吧。

古文:鲫鱼

现代文:鲫鱼

古文:东南海中有祖州,鲫鱼出焉。

现代文:东南海中有个祖州,鲫鱼就出产在那里。

古文:长八尺,食之宜暑而避风,此鱼状,即与江湖小鲫鱼相类耳。

现代文:长有八尺,吃了它能解暑避寒。这种鱼的样子,就同江河湖泊中的小鲫鱼相类似。

古文:浔阳有青林湖,鲫鱼大者二尺余,小者满尺,食之肥美,亦可止寒热也。

现代文:浔阳有个青林湖。鲫鱼大的有二尺多长,小的有一尺长,吃这种鱼,味道肥美,也能治寒热病。

古文:鯌鱼

现代文:鯌鱼

古文:鯌鱼,济南郡东北有鯌坑,传云,魏景明中,有人穿井得鱼,大如镜。

现代文:鯌鱼,济南郡的东北有个鯌坑。据传说:北魏景明年间,有人挖井挖到一条鱼,大小象个镜子。

古文:其夜,河水溢入此坑,坑中居人,皆为鯌鱼焉。

现代文:那天夜里,河水上涨流入这个坑,坑中的居民,都变成了鯌鱼。

古文:黄魟鱼

现代文:黄魟鱼

古文:黄魟鱼,色黄无鳞,头尖,身似大槲叶,口在颔下,眼后有耳,窍通于脑,尾长一尺,末三刺,甚毒。

现代文:黄魟鱼,黄颜色不长鳞,头是尖的,身子象大槲树的叶子,嘴在下巴的下面,眼睛后面有耳朵,耳眼通到脑子里,尾巴长一尺,尾巴尖有三根尖刺,有剧毒。

古文:蟕虫隽

现代文:蟕虫隽

古文:蟕虫隽者,俗谓之兹夷,乃山龟之巨者。

现代文:蟕虫隽,人们叫它兹夷,是山龟之中形状最大的。

古文:人立其背,可负而行。

现代文:人站在它的背上,能驮着你行走,出产在潮循山中。

古文:产潮循山中,乡人采之,取壳以货。要全其壳,须以木楔出肉。

现代文:乡里人捉到它,取它的壳去卖。想要它完整的壳,必须用木楔插入弄出里面的肉。

古文:龟吼如牛,声响山谷。

现代文:龟吼叫象牛叫一样,叫声能响遍山谷。

古文:广州有巧匠,取其甲黄明无日脚者,煮而拍之,陷黑玳瑁花,以为梳篦杯器之属,状甚明媚。

现代文:广州有巧匠,取龟甲中的黄色润泽没有黑晕的,用水煮然后拍打,嵌上黑色的玳瑁花,用来制作梳子、篦子、酒杯一类的器具,样子很好看。

古文:海燕

现代文:海燕

古文:齐监官县石浦有海鱼,乘潮来去,长三十余丈,黑色无鳞,其声如牛,土人呼为海燕。

现代文:齐地监官县的石浦有海鱼,鱼是趁涨潮落潮时来去。长三十多丈,黑色不长鳞。它的叫声象牛叫,当地人叫它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