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零三·宝四(杂

古文:马脑犀月镜秦宝珊瑚四宝宫延清室玉如意七宝鞭犀导玉清三宝

现代文:马脑犀月镜秦宝珊瑚四宝宫延清室玉如意七宝鞭犀导玉清三宝

古文:宝骨紫羜羯紫贝魏生

现代文:宝骨紫羜羯紫贝魏生

古文:马脑

现代文:马脑

古文:帝颛顼时。丹丘之国献马脑瓮,以盛甘露。

现代文:帝颛顼时,丹丘国献来一个马脑瓮,用来盛甘露。

古文:帝德所被,殊方入贡,以露充于厨也。

现代文:颛顼的威德所及的地方,都进贡甘露,甘露便充满厨房。

古文:马脑石类也,南方者为上。

现代文:马脑属于石类,南方产的为上。

古文:令善别者,马死则扣其脑而视。

现代文:如今善于辨别马脑的人,马死之后就要取出马脑看一下。

古文:其色如血者,则日行万里,能腾飞空虚;脑色黄者,日行千里;脑色青者,嘶闻数百里外;脑色黑者,入水毛鬣不濡,日行五百里;脑色白者,多力而驽。

现代文:脑色如血的,就能日行一万里,能腾飞空中;脑色发黄的,日行一千里;脑色发青的,嘶鸣起来数百里之外就可以听见;脑色发黑的,入水之后鬃毛不湿,日行五百里;脑色发白的,力气大而速度慢。

古文:今为器多用赤色者。

现代文:如今制作器具多半用红色的。

古文:若是人功所制者,多不成器,成器亦拙。

现代文:像这种人工制作的器具,多半不能令人满意,即使做出来也显得笨拙。

古文:其国人听马鸣,别其脑色。

现代文:丹丘国的人听到马鸣,就知道马脑的颜色。

古文:犀

现代文:犀

古文:犀牛,大约似牛而猪头。

现代文:犀牛,大体上像牛而长了一个猪脑袋。

古文:脚似象。蹄有三甲。

现代文:脚似象,蹄子上有三片趾甲。

古文:首有二角,一在额上为兕犀;一在鼻上校小,为胡帽犀。

现代文:头上有两只角。一只较大,长在额上,叫 兕犀 ;一只较小,长在鼻上,叫 胡帽犀 。

古文:鼻上者皆窘束而花点少,多有奇文。

现代文:鼻上的都较细而且花点少,多半都有奇异的花纹。

古文:牯犀亦有二角,皆为毛犀,俱粟文,堪为腰带。

现代文:公犀牛也有两只角,都是毛犀,都有疙疙瘩瘩的花纹,能做腰带。

古文:千百犀中,或偶有通者。

现代文:千百只犀角中,或许偶然能遇上中空而通的。

古文:花点大小奇异,固无常定。

现代文:花点的大小各异,本没有一定。

古文:有偏花路者。有项花大而根花小者。谓之倒插通。

现代文:有花纹偏在一侧的;有顶上花点大根上花点小的,叫做 倒插通 。

古文:此二种亦五色无常矣。

现代文:这两种犀角也是五色无常的。

古文:若通白黑分明,花点奇异,则价计巨万,乃希世之宝也。

现代文:如果中空两通,白黑分明,花点奇异,就价值巨万,是稀世之宝。

古文:又有堕罗犀,犀中最大,一株有重七八斤者,云是牯牛额上者。

现代文:又有一种叫做 堕罗犀 的,是犀角中最大的一种,有一只就有七八斤重的,说这是公犀牛额上长的。

古文:必花多是撒头豆点。

现代文:那上面的花纹多半都是散落的圆点。

古文:色深者堪为銙;散而浅。即拍为盘碟器皿之类。

现代文:色深的能做腰带上的饰物,散而浅的,就可以做成盘碟器皿之类的东西。

古文:又有骇鸡犀。辟尘犀辟水犀?

现代文:还有 骇鸡犀 、 辟尘犀 、 辟水犀 、 明犀 。

古文:明犀,此数犀但闻其说,即不可得而见也。月镜

现代文:这几种犀角只听说过,却不曾得到它们。月镜

古文:周灵王起处昆昭之台,有侍臣苌弘,巧智如流,因而得侍。

现代文:灵王起居在昆昭台。有一个侍臣叫苌弘,他乖巧机智,口若悬河,因而能侍奉灵王。

古文:长夜宴乐,或俳谐儛笑,有殊俗之伎。百戏骈列,钟石并奏。

现代文:他们长夜饮酒作乐,滑稽诙谐,演技非凡。各种戏齐演,各种乐器齐奏。

古文:亦献异方珍宝。

现代文:也献上一些异地的珍宝。

古文:有如玉之人,如龙之锦,亦有如镜之石,如石之镜。

现代文:有像玉的人,像龙的锦。也有像镜子的石头,象石头的镜子。

古文:此石色白如月,照面如雪,谓之月镜。

现代文:这种石头色白如月,照面如雪,叫做 月镜 。

古文:玉人皆有机类,自能转动,谓之机妍。

现代文:玉人都有机关,自己能转动,叫做 机妍 。

**古文:苌弘言于王曰: 圣德所招也。 **

现代文:苌弘对灵王说: 这些都是因为大王有圣德而招来的。

古文:故周人以弘媚谄而卒杀之。

现代文:所以周朝人认为苌弘谄媚而终于杀了他。

古文:流血成石,或言成璧,不见其尸矣。

现代文:他的血化成石头,有的说化成碧玉,看不到他的尸体了。

古文:秦宝

现代文:秦宝

古文:汉高祖初入咸阳宫,周行府库。

现代文:汉高祖初进咸阳宫的时候,走遍所有的府库。

古文:金玉珍宝,不可称言。

现代文:库里的金玉珠宝,多得无法说全。

古文:其所惊异者,有玉五支灯,高七尺五寸,下作蟠螭,以口衔灯。

现代文:最让他惊异的,有五支玉灯,此灯高七尺五寸,下面是一条蟠龙,用口衔灯。

古文:灯燃则鳞甲皆动,焕炳若列星而盈室焉。

现代文:把灯点燃,蟠龙的鳞甲就全都会动,焕然闪光就像群星充满屋子。

古文:复铸铜人十二枚,皆高三尺,列在一筵上。

现代文:还有铜铸的十二个人,都三尺高,摆在一张席上。

古文:琹筑笙竽,各有所执。

现代文:每人持一种乐器,或琴,或筑,或笙,或竽。个个华彩一身,就像活人。

古文:皆结华彩,若生人。筵下有二铜管,上口高数尺,出筵后。

现代文:席下有两根铜管,上边的管口离地数尺,从席后伸出来。

古文:其一管空,一管内有绳,大如指。

现代文:其中一根管是空的,一根管里装有一根绳子,手指那么粗。

古文:使一人吹空管,一人纽绳,则琹筑笙竽皆作,与真乐不异焉。

现代文:让一个人吹空管,一个人扭动那绳子,就会琴筑笙竽一齐鸣奏,和真人所奏的音乐没什么两样。

古文:玉琹长六尺,上安十三弦,二十六徽,皆用七宝饰之,铭曰玙璠之乐。

现代文:玉琴长六尺,上边有十三根弦,二十六条系琴弦的绳子,全都用金、银、琉璃、玛瑙、玫瑰等宝物装饰而成,刻名叫做 玙璠之乐 。

古文:玉笛长二尺三寸,六孔,吹之则见车马山林,隐嶙相次,吹息则不复见,铭曰昭华之管。

现代文:玉笛长二尺三寸,有六孔,吹奏起来就能出现车马山林,怪石嶙嶙。吹完也就不再出现。刻名叫 昭华之管 。

古文:有方镜,广四尺,高五尺九寸,表里洞明。

现代文:有一面方形镜子,宽四尺,高五尺九寸,里外通明。

古文:人直来照之,影则倒见;以手掩心而来,即见肠胃五脏。

现代文:人直接来照,影像就是倒的;用手捂着心来照,就能看见肠胃五脏,清清楚楚,没有遮碍。

古文:历历无疑。人有疾病在内者,则掩心而照之,必知病之所在。又女子有邪心,则胆张心动。

现代文:体内有病的人,就捂着心口来照,一定能知道病在什么部位。另外,女子有邪心,一照就胆张心跳。

古文:秦始皇帝常以照宫人,胆张心动,则杀之也。

现代文:秦始皇常用来照宫中美人,凡胆张心跳的,就一律处死。

古文:高祖悉封闭,以待项羽。

现代文:汉高祖把这些宝物全都封存,等待项羽前来。

古文:羽并将以东。

现代文:项羽将这些宝物全都带走了。

古文:后不知所在。

现代文:以后不知这些宝物哪里去了。

古文:珊瑚

现代文:珊瑚

古文:汉宫积草池中,有珊瑚,高一丈二尺,一本三柯。

现代文:汉宫的积草池中有珊瑚一株,高一丈二尺,一干三枝。

古文:上有四百六十三条。

现代文:上面有四百六十三个枝条。

古文:是南越王赵佗所献,号曰烽火树。

现代文:这是南越国王赵佗献来的。名叫 烽火树 。

古文:夜有光,常欲然。

现代文:夜间发光,总像要燃烧的样子。

古文:又郁林郡有珊瑚市,海客市珊瑚处也。

现代文:郁林郡有珊瑚市,是下海人卖珊瑚的地方。

古文:珊瑚碧色,一株株数十枝,枝间无叶。

现代文:这里的珊瑚呈碧绿色,一株株各有几十个枝杈,枝间没有叶。

古文:大者高五六尺,尤小者尺余。

现代文:大的高五六尺,小的只有一尺多。

古文:蛟人云,海上有珊瑚宫。

现代文:善于潜水的人说,海里有个珊瑚宫殿。

古文:汉元封二年,郁林郡献珊瑚妇人,帝命植于殿前,谓之女珊瑚。

现代文:汉元封二年的时候,郁林郡献来一个珊瑚妇人。皇帝让人把它摆放在殿前,称它为 女珊瑚 ,一时间居然枝繁叶茂。

古文:忽柯叶甚茂,至灵帝时树死,咸以为汉室将衰之征也。

现代文:到灵帝时,这株珊瑚树便死了。人们都认为这是汉室将要衰败的征兆。

古文:又柫箖国海,去都城二千里,有飞桥。

现代文:柫箖国靠大海,离都城两千里,有飞桥。

古文:渡海而西,至且兰国。

现代文:渡海向西,到且兰国。

古文:自且兰有积石,积石南有大海。

现代文:且兰国有积石山,积石山南有大海。

古文:海中珊瑚生于水底。

现代文:海中珊瑚生于水底。

古文:大船载铁网下海中,初生之时,渐渐似菌。经一年,挺出网目间,变作黄色,支格交错。

现代文:用大船把铁网投入海中,珊瑚初生像竹笋,一年左右的时间,它就从网眼挺出来,变成黄色,枝桠交错。

古文:小者三尺,大者丈余。

现代文:小的三尺左右,大的一丈有余。

古文:三年色青。

现代文:三年以后变成青色。

古文:以铁钞发其根,于舶上为绞车,举铁网而出之。

现代文:用铁器斩断它的根部,在船上准备一个绞车,把铁网绞上来,珊瑚便采上来了。

古文:故名其所为珊瑚洲。

现代文:所以这里名叫 珊瑚洲 。

古文:久而不采,却蠹烂糜朽。

现代文:长时间不采,珊瑚就会朽烂。

古文:四宝宫

现代文:四宝宫

古文:武帝为七宝床、杂宝按屏风、杂宝帐,设于桂宫。

现代文:武帝做了 七宝 床、 杂宝 按屏风、 杂宝 帐,都放在桂宫里。

古文:时人谓之四宝宫。

现代文:当时人们称桂宫为 四宝 宫。

古文:延清室

现代文:延清室

古文:董偃常卧延清之室,以画石为床,盖石文如画也。

现代文:董偃常卧于延清室,用画石做床。之所以叫 画石 ,大概石的花纹像画。

古文:石体盛轻,出郅支国。

现代文:这种石头体大而轻,出自郅支国。

古文:上设紫琉璃帐,火齐屏风,列灵麻之烛,以紫玉为盘。

现代文:床上有紫色的琉璃帐幔,有用火齐宝石做的屏风,排列着用灵麻做的蜡烛,还有用紫玉做的盘子。

古文:如屈龙,皆杂宝饰之。

现代文:床似一条弯曲的龙,全都用杂色宝物装饰起来。

古文:视者于户外扇偃。

现代文:侍者在窗外给董偃扇风。

**古文:偃曰: 玉石岂须扇而后清凉耶? **

现代文:董偃说: 难道玉石也需要扇风之后才清凉吗?

古文:侍者屏扇,以手摹之,方知有屏风也。

现代文:侍者收拢扇子,用手一摸,才知道有屏风。

古文:偃又以玉精为盘,贮冰于膝前。

现代文:董偃又用玉精做的盘子,盘子里盛满冰块放在膝前。

古文:玉精与冰同洁彻,侍者言以冰无盘,必融湿席,乃和玉盘拂之。

现代文:玉精与冰都是洁白透明的物品,侍者见了忙说: 冰块不用盘盛着,一定会化了湿席的!

古文:落阶下,冰玉俱碎。

现代文:说着他急忙伸手一拂,玉盘与冰全都落地摔碎。

古文:偃更以为乐。

现代文:董偃便开怀大笑。

古文:此玉精千涂国所贡也,武帝以此赐偃。

现代文:这种玉精是千涂国贡进的,汉武帝又赐给董偃。

古文:哀平之世,民皆犹有此器,而多残破。

现代文:哀帝建平年间,百姓家还都有这种器物,但多半已经残破。

古文:王莽之世,不复知所在。

现代文:王莽的时候,不再知道哪儿有了。

古文:玉如意

现代文:玉如意

古文:吴孙权时,有掘得铜匣,长二尺七寸,以琉璃为盖。

现代文:东吴孙权的时候,有人从地下挖出一个铜匣,长二尺七寸,用琉璃做的盖。

古文:又一白玉如意。

现代文:还有一枚白玉如意。

古文:所执处皆刻龙虎及蝉形。

现代文:凡是用手拿的地方,都刻有龙、虎和蝉的形象。

古文:莫能识其由。

现代文:谁也不知这是为什么。

古文:使人问综。

现代文:于是就派人去问综。

古文:综,博物者也。

现代文:综就是一位博学多识的人。

**古文:曰: 昔秦皇以金陵有天子气,平诸山阜,处处埋宝,以当王气。 **

现代文:他说: 过去秦始皇因为金陵有天子气,平了许多山岭,到处埋宝,用来镇压王气。

古文:此盖是乎?

现代文:这种说法可能是对的吧?

古文:七宝鞭

现代文:七宝鞭

古文:晋明帝单骑潜入,窥王敦营。敦觉,使骑追之。

现代文:晋明帝单枪匹马潜入王敦的兵营窥探敌情,被王敦发觉,王敦就派骑兵追他。

古文:帝奔。仍以七宝鞭顾逆旅妪,扇马屎。

现代文:他在奔逃的路上,就用他的七宝鞭雇客栈里的老妇把马屎用扇子扇凉。

古文:王敦追之人,见马屎,以为帝去已远。仍宝鞭,不复前追。

现代文:王敦派来追赶他的人见马屎都凉了,以为他已经跑远了,又艳羡这宝鞭十分珍贵,便不再追他。

古文:犀导

现代文:犀导

古文:晋东海蒋潜,尝至不其县。

现代文:晋朝东海郡的蒋潜,有一次来到不其县。

古文:见林下踣一尸,已臭烂。乌来食之。

现代文:见林下有一具尸体。尸体已经腐烂,乌鸦来啄食死人肉。

古文:辄见一小儿,长三尺许,来驱乌。乌乃起。

现代文:总能看到一个三尺来高的小孩前来驱赶乌鸦,乌鸦才飞起。

古文:如此非一。

现代文:如此往复好几次。

古文:潜异之,乃就看之。

现代文:蒋潜觉得奇怪,就走近去看。

古文:见死人头上著通天犀导,价数万钱,乃拔取之。

现代文:他看到死人头上佩戴一枚通天犀导。价值数万钱。他就拔取了这枚犀导。

古文:既去,众乌争集,无复驱者。

现代文:他走后,一群乌鸦争集而来,没有人再来驱赶。

古文:潜后以此导上晋武陵王。

现代文:后来蒋潜把这一犀导献给晋武陵王。

古文:王薨。以衬众僧。

现代文:武陵王死后,此犀导又被施舍给僧人。

古文:王武刚以九万钱买之。

现代文:王武刚用九万钱把它买下。

古文:后落褚太宰处。

现代文:后来又落到褚太宰手里。

古文:褚以饷齐故丞相豫章王。

现代文:褚太宰又把它送给齐国前丞相豫章王。

古文:王死后。内人江夫人遂断以为钗。

现代文:豫章王死后,其妻江夫人就把它弄断做成钗。

古文:每夜,辄见一儿绕床头啼叫云: 何为见屠割?

现代文:每天夜里,总能听见一个男孩绕床头啼叫道: 你为什么要杀害我?

**古文:必当相报:终不独受枉酷。 **

现代文:我一定要报复的!无论如何也不能忍受这样的冤枉和残酷!

古文:江夫人恶之。月余遂薨。

现代文:江夫人对此又腻烦,又畏惧,一个多月以后就死了。

古文:玉清三宝

现代文:玉清三宝

古文:杜陵韦弇,字景昭。开元中,举进士第,寓游于蜀。

现代文:杜陵人韦弇,字景昭,开元年间考进士,寄居在蜀地。

古文:蜀多胜地。

现代文:蜀地名胜很多。

古文:会春末,弇与其友数辈,为花酒宴。

现代文:恰是春末,韦弇和他的几位朋友办了一个花酒宴会。

古文:虽夜不殆。

现代文:玩到半夜也不肯作罢。

古文:一日,有请者曰: 郡南去十里,有郑氏亭,亭起苑中,真尘外境也。

现代文:一天,有人来请他,说: 郡南十里处,有个郑氏亭。亭子建在花园里,真正是世外佳境啊。

**古文:愿偕去。 **

现代文:请你和我一块去一趟。

古文:弇闻其说,喜甚,遂与俱南。

现代文:韦弇听他讲完,特别高兴,就和那人一起向南而行。

古文:出十里,得郑氏亭。

现代文:走出十里,来到郑氏亭前。

古文:端空危危,横然四峙,门用花辟,砌用烟矗。

现代文:亭子高高耸立,四面环山,鲜花盛开成门,烟缠雾绕为墙。

古文:弇望之不暇他视。

现代文:韦弇简直都要看傻了。

古文:真所谓尘外境也。

现代文:心里叹道: 可真是世外之境啊!

古文:使者揖弇入。

现代文:这时候使者说了声 请进 。

古文:既入,见亭上有神仙十数,皆极色也。

现代文:进去后,见亭上有十几位仙女,都有倾城倾国的姿色。

古文:凝立若伫,半掉云袂,飘飘然。其侍列左右者,亦十数。

现代文:仙女们亭亭玉立,衣袖飘飘。那些侍奉在左右的,也是十来个人。

古文:纹绣杳眇,殆不可识。

现代文:所饰纹绣影影绰绰,几乎不能看清。

**古文:有一人望弇而语曰: 韦进士来。 **

现代文:有一位仙女望着韦弇说: 韦进士来啦!

古文:命左右请上亭。

现代文:于是让左右快请韦弇上亭。

古文:斜栏层去,既上且拜。

现代文:韦弇顺着斜栏一层层上去,立即就拜。

古文:群仙喜曰: 君不闻刘阮事乎?

现代文:众仙女高兴地说: 你听说过刘阮的事吧?

古文:今日亦如是。

现代文:现在你也象刘阮那样了。

**古文:愿奉一醉,将尽春色。君以为何如? **

现代文:我们愿意陪你喝个一醉方休,风流尽致,你以为如何?

古文:弇谢曰: 不意今日得为刘阮,幸何甚哉!

现代文:韦弇说: 没想到今天我也成了刘阮,真是太幸运了。

古文:然则次为何所?

现代文:但是这是什么地方?

古文:女郎又何为者?

现代文:你们都是干什么的?请告诉我好吗?

古文:愿一闻知。 群仙曰: 我玉清之女也,居于此久矣。此乃玉清宫也。

现代文:众仙女说: 我们是玉清之女,在这居住很久了。这地方叫玉清宫。

古文:向闻君为下第进士,寓游至此,将以一言奉请,又惧君子不顾,且贻其辱。是以假郑氏之亭以命君。

现代文:听说你是落第的进士,客游至此,想去请你,又怕你不理而受到羞辱,所以假借郑氏之亭让你来。

古文:果副吾志。

现代文:果然如我们所愿。

古文:虽然,此仙府也。虽云不可滞世间人,君居之,固无损耳。

现代文:虽然这是仙府,虽然说凡人不能在仙界久留,但是你在这里,保你没有任何损害。

**古文:幸不以为疑。 **

现代文:亏请你不要怀疑。

古文:即命酒乐宴亭中,丝竹尽举,飘然泠然,凌玄越冥,不为人间声曲。

现代文:于是就让人在亭中设宴。丝竹齐奏,乐声清娓婉转,悠悠然不绝于耳,不是人间所能听到的曲调。

古文:酒既酣,群仙曰: 吾闻唐天子尚神仙。

现代文:酒到酣处,众仙女说: 我们听说大唐天子崇尚神仙。

古文:吾有新乐一曲,曰 紫云 ,愿授圣主。

现代文:我们有一支新乐曲,名叫 紫云 ,想送给唐天子。

**古文:君唐人也,为吾传之一进,可乎? **

现代文:你是唐人,替我们把曲子交给天子,可以吗?

**古文:曰: 弇一儒也,在长安中,徒为区区于尘土间,望天子门且不可见之,又非知音者,曷能致是? **

现代文:韦弇说: 我是一个普通书生,在长安城中,只是个区区小人物,连天子的大门口都看不到,我又不懂音乐,怎么能办得到呢?

**古文:群仙曰: 君既不能,吾将以梦传于天子可也。 **

现代文:众仙女说: 既然你办不到,我们托梦传给他也是可以的。

古文:又曰: 吾有三宝,将以赠君。

现代文:又说: 我们有三件宝贝,要赠送给你。

**古文:能使君富敌王侯,君其受之! **

现代文:这几件宝贝能让你富比王侯,请你笑纳!

古文:乃命左右取其宝。

现代文:于是就让左右取来那三件宝贝。

古文:始出一杯,其色碧而光莹洞澈。

现代文:首先拿出来的是一只杯子。杯子呈碧绿色,光亮透明。

**古文:顾谓弇曰: 碧瑶杯也。 **

现代文:仙女看着韦弇说: 这是碧瑶杯。

古文:又出一枕,似玉微红,曰红蕤枕也。

现代文:接着拿出来的是一个枕头,样子像玉,微微发红,说: 这是红蕤枕。

古文:又出一小函,其色紫,亦似玉,而莹澈则过之,曰紫玉函也。

现代文:又拿出一个小匣,紫色,也像玉,但是比玉莹澈光亮,说: 这是紫玉匣。

古文:已而皆授弇。

现代文:然后就全送给韦弇。

古文:弇拜谢别去。

现代文:韦弇拜谢之后便离去。

古文:行未及一里,回望其亭,茫然无有。

现代文:走了不到一里地。回头望亭,茫茫然什么都没有了。

古文:弇异之,亦竟不知何所也。

现代文:韦弇感到非常奇怪。到底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地方。

古文:遂挈其宝还长安。

现代文:于是他带着三件宝物回到了长安。

古文:明年下第,东游至广陵,因以其宝集于广陵市。

现代文:第二年又落第,东游到广陵,就把三件宝贝拿到市场上出卖。

古文:有胡人见而拜曰: 此天下之奇宝也。

现代文:有一个胡人见到便下拜说: 这是天下的奇宝啊!

古文:虽千万年,人无得者。

现代文:尽管千万年了,但是从来没人得到过它。

**古文:君何得而有? **

现代文:你是怎么得到的?

古文:弇以告之。

现代文:韦弇就告诉了他。

**古文:因问曰: 此何宝乎? **

现代文:接着问道: 这是什么宝呢?

**古文:曰: 乃玉清真三宝也。 **

现代文:胡人说: 这是真正的玉清三宝啊!

古文:遂以数千万为值而易之。

现代文:于是胡人用数千万的价钱买去三宝。

古文:弇由是建甲第,居广陵中为豪士。

现代文:韦弇从此开始建宅院,成为广陵的大富豪,到老也没有做过官。

古文:竟卒于白衣也。宝骨

现代文:宝骨

古文:长安平康坊菩提寺,缘李林甫宅在东,故建钟楼于西。

现代文:长安平康坊菩提寺,因为李林甫宅院在东,所以钟楼就建于西。

古文:寺内有郭令玳瑁鞭,及郭令王夫人七宝帐。

现代文:寺里头有郭令的玳瑁鞭,以及郭令、王夫人的七宝帐。

古文:寺主元意,多识故事。

现代文:寺主元意知道许多过去的事。

古文:云,李相每至生日,常转请此寺僧,就宅设斋。

现代文:他说,李林甫每次过生日的时候,往往转请这寺里的和尚,就在本宅设斋。

古文:有一僧尝赞佛,施鞍一具,卖之,价直七万。

现代文:有一回,一个和尚去念经,李林甫施舍给他一个马鞍。拿出去卖,价值七万。

古文:又僧广有声,口经数年,次当赞佛。

现代文:又一和尚广有名声,诵经多年,也被请到李林甫家念经。

古文:因极祝林甫功德,冀获厚衬。

现代文:于是这位和尚极力称颂李林甫的功德,希望得到优厚的施舍。

古文:毕,帘下出彩篚;香罗帊籍一物,如朽钉,长数寸。

现代文:但是他得到的是一个长数寸,样子颇像一个朽烂钉子的东西。

古文:僧归,大失所望,惭惋数日。

现代文:他大失所望,沮丧了多日。

古文:且意大臣不容欺已,遂携至西市,示于胡商,索价一千。

现代文:他想到李林甫这样的大官不至于欺哄他,就带着那东西到西市上,给一个胡商看。他要价一千。

古文:胡见之,大笑曰: 未也。 更极意言之,加至五百千。

现代文:胡人大笑道: 要低了。 他使了个大劲,要到五百千。

**古文:胡人曰: 此宝价直一千万。 **

现代文:胡人说: 此宝价值一千万!

古文:遂与之。

现代文:说完就付钱给他。

**古文:僧访其名。曰: 此宝骨也。 **

现代文:他打听宝物的名称。胡人说: 这是宝骨。

古文:紫羜羯

现代文:紫羜羯

古文:乾元中,国家以克复二京,粮饷不给。

现代文:乾元年间,国家因为克复 二京 ,粮饷供给不足。

古文:监察御史康云间,为江淮度支。

现代文:监察御史康云间是淮度支使。

古文:率诸江淮商旅百姓五分之一,以补时用。

现代文:他对江淮一带的商旅百姓提出了加收五分之一的要求,用以补充当时急用。

古文:洪州,江淮之间一都会也,云间令录事参军李惟燕典其事。

现代文:洪州是江淮之间的一大都会,康云间让录事参军李惟燕掌管洪州之事。

古文:有一僧人,请率百万。

现代文:有一个和尚,请求加收他一百万。

古文:乃于腋下取一小瓶。

现代文:说完他就从腋下掏出一个小瓶来。

古文:大如合拳。

现代文:小瓶有拳头大小。

古文:问其所实。诡不实对,惟燕以所纳给众,难违其言,诈惊曰: 上人安得此物?

现代文:问他瓶里装的是什么,他只是诡秘地笑笑,并不回答。李惟燕因为要用收入的供给许多人,不能不照他说的去做,就装作吃惊地说: 您是如何得到这东西的?

**古文:必货此,当不违价。 **

现代文:一定要卖它,可不能违背它的价格呀!

古文:有波斯胡人见之如其价以市之而去,胡人至扬州。

现代文:有一个波斯胡人见了就如其价买了小瓶而去。胡人来到扬州。

古文:长史邓景山知其事,以问胡。

现代文:长史邓景山知道这件事,就问那胡人是怎么回事。

古文:胡云: 瓶中是紫羜羯。

现代文:胡人说: 瓶中装的是羜羯。

古文:人得之者,为鬼神所护,入火不烧,涉水不溺。

现代文:人得了它,就能受到鬼神的保护,走进火里不能被烧,掉进水里不能被淹。

**古文:有其物而无其价,非明珠杂货宝所能及也。 **

现代文:这是一种无价之宝,不是明珠珍宝可以达到的。

古文:又率胡人一万贯。

现代文:于是,又加收胡人一万贯。

古文:胡乐输其财,而不为恨。

现代文:胡人乐于输散其财,并不为恨。

古文:瓶中有珠十二颗。

现代文:其实瓶中装的是十二颗珍珠。

古文:紫贝

现代文:紫贝

古文:紫贝即砑螺也。

现代文:紫贝就是砑螺。

古文:儋振夷黎海畔,采以为货。

现代文:儋振夷黎海边,采紫贝当钱财。

**古文:《南越志》云: 土产大贝,即紫贝也。 **

现代文:《南越志》说: 土产大贝,即紫贝也。

古文:魏生

现代文:魏生

古文:唐安史定后,有魏生者,少以勋戚,历任王友,家财累万。然其交结不轨之徒,由是穷匮,为士旅所摈。

现代文:唐朝安史之乱被平定以后,有一个姓魏的读书人,人称魏生。小时候,因为他家是王族亲戚,本来财产累万,但是由于他交结不轨之徒,因此家境日衰,遭到当地士族的排斥,他不得不到外地避一避。

古文:因避乱,将妻入岭南。数年,方宁后归。

现代文:他带妻子避到江南。几年之后,事情平静了,他才归乡,船走到虔州地界。

古文:舟行至虔州界,因暴雨息后,登岸肆目。忽于砂碛间,见一地,气直上冲数十丈。

现代文:一场暴雨下过之后,他离船登岸,观赏当地风光,忽然望见河岸沙滩上有一块地方,热气蒸腾,高达数丈,便走上前细看。

古文:从而寻之,石间见石片如手掌大,状如瓮片,又类如石,半青半赤,甚辨焉。

现代文:他看到的是,乱石之间有一块状如瓮片手掌那么大的石片,颜色半青半赤。

古文:试取以归,致之书箧。

现代文:他觉得这块石头与众不同,就把它捡了回来,扔到书箱里。

古文:及至家,故旧荡尽,无财贿以求叙录,假屋以居。

现代文:回到家乡一看,原先的财产已荡然无存,没有财物用来谋求官职,便只好租借一处房子住下来。

古文:市肆多贾客胡人等。

现代文:这里的市场店铺之中有许多胡人商客。

古文:旧相识者哀之,皆分以财帛。

现代文:旧相识可怜他,都分一些吃穿的东西给他。

古文:尝因胡客自为宝会。

现代文:他家的转机,是借着一次胡人客商的 宝会 发生的。

古文:胡客法:每年一度与乡人大会,名阅宝物。

现代文:按照胡人的习俗,每年都有一次与乡人相聚的大会。会上,每个人都要展示自己的宝物。

古文:宝物多者,戴帽居于坐上,其余以次分列。

现代文:宝物多的人就戴着帽子坐在上首。其余的依次排列。

古文:召生观焉。生忽忆所拾得物,取怀之而去。

现代文:今年的宝会他们邀请魏生参加,其实是让他去参观开眼界。他忽然间就想到了拾到的那块石片,就把它揣到怀里去参加胡人的宝会。

古文:亦不敢先言之,坐于席末。

现代文:到会之后,他并不敢说他带来宝物了,自觉地坐到了最末席。

古文:食讫,诸胡出宝。

现代文:酒饭之后,胡人们开始展示宝贝。

古文:上坐者出明珠四,其大逾径寸。

现代文:坐在最上座的拿出来的是四颗宝珠,每一颗都有径寸之大。

古文:余胡皆起,稽首礼拜。

现代文:在场的胡人全都站起来,一齐向首席胡人稽首礼拜。

古文:其次以下所出者,或三或二,悉是宝。

现代文:其余依次展示出来的,或者三枚,或者两枚,全是珍宝。

**古文:至坐末,诸胡咸笑,戏谓生: 君亦有宝否? **

现代文:轮到坐末,胡人们全都笑了,和他开玩笑道: 您也有宝贝吗?

**古文:生曰: 有之。 **

现代文:他半真半假地说: 有!

古文:遂所出怀以示之,而自笑。三十余胡皆起,扶生于座首,礼拜各足。

现代文:于是就把石片拿出来展示,三十位胡人全都站起来,把他推到首席上去,一齐下拜。

古文:生初为见谑,不胜惭悚。

现代文:他以为自己被捉弄了,很不好意思。

古文:后知诚意,大惊异。

现代文:后来才知道,胡人们是诚心诚意的,这才感到惊奇。

古文:其老胡见此石,亦有泣者。

现代文:那些老一点的胡人见到此石,有的都流下眼泪。

古文:众遂求生,请市此宝,恣其所索。

现代文:于是众胡人就和魏生商量,要买这件宝贝,让他随便要价。

古文:生遂大言,索百万。

现代文:他也就没客气,要一百万。

**古文:众皆怒之, 何故辱吾此宝? **

现代文:众胡人嗔怒道: 为什么要侮辱我们的宝贝呢?

古文:加至千万乃已。

现代文:于是再加价,一直加到一千万才算完。

**古文:潜问胡: 此宝名何? **

现代文:他悄悄问一个胡人这宝贝叫什么名字。

古文:胡云: 此是某本国之宝。

现代文:胡人说: 这是我们国家的国宝。

古文:因乱遂失之,已经三十余年。

现代文:因为战乱已经丢失了三十多年了。

古文:我王求募之,云,获者拜国相。

现代文:我们的国王下令寻求它,说,能找到此宝的人拜为国相。

**古文:此归皆获厚赏,岂止于数百万哉? **

现代文:这次我们回去,都能得到重赏,何止几百万!

古文:问其所用。

现代文:他又问有什么用。

古文:云: 此宝母也。

现代文:胡人说: 这是宝母啊!

**古文:但每月望,王自出海岸,设坛致祭之,以此置坛上。一夕,明珠宝贝等皆自聚。故名 宝母 也。 **

现代文:每月的十五日,国王亲自来到海岸,把此宝放到一个事先设好的祭坛上祭奠,到了晚上,各种珍珠宝贝就会自动聚拢而来。所以叫做 宝母 。

古文:生得财倍其先资也。

现代文:魏生这一次获得的钱财成倍于原先的家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