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零五·宝六(钱

古文:钱淯阳童子文德皇后岑文本王清建安村人徐仲宝邢氏林氏曹真

现代文:钱淯阳童子文德皇后岑文本王清建安村人徐仲宝邢氏林氏曹真

古文:奇物徐景中牟铁锥毒槊集翠裘谢灵运须开元渔者杨妃袜紫米

现代文:奇物徐景中牟铁锥毒槊集翠裘谢灵运须开元渔者杨妃袜紫米

古文:嘉陵江巨木江淮市人桃核玉龙膏段成式李德裕夏侯孜严遵仙槎钱

现代文:嘉陵江巨木江淮市人桃核玉龙膏段成式李德裕夏侯孜严遵仙槎钱

古文:淯阳童子

现代文:淯阳童子

古文:晋义熙十二载,淯阳县群童子,浴于淯水。忽见侧有钱出,如流沙,因竞取之。

现代文:晋安帝义熙十二年,淯阳县的一群儿童,在淯河里洗澡,忽然发现身边有钱涌出,像流沙一样。

古文:手满,放随流去。

现代文:于是孩子们就争抢着捞取那些钱,手捞满之后,许多钱顺流而去。

古文:又以衣盛裹,各有所得。

现代文:他们又用衣服裹钱,各有所得。

古文:又见流线中有一铜车,小牛牵之,势甚奔迅。

现代文:又看到流钱中有一辆小铜车,由一头小牛拉着,在水中跑得很快。

古文:儿等奔逐,掣得一轮。

现代文:孩子们追赶上去,拽下来一个车轮。

古文:径可五寸,猪鼻,毂有六辐,通然青色。

现代文:车轮的直径有五寸,猪形鼻,毂上装有六根辐条,全是青色。

古文:缸内黄脱,状如恒运。

现代文:从插轴的圆孔看,像是长久运转的样子。

古文:于时沈敞守南阳,求得此物,然莫测之。

现代文:当时沈敞是南阳太守。他弄到此物,但是没有弄清究竟是个什么东西。

古文:文德皇后

现代文:文德皇后

古文:钱有文如甲迹者,因文德皇后也。

现代文:有一种钱的图案像指甲掐出的痕迹似的,那是因为文德皇后而形成的。

古文:武德中,废五铢钱,行开通元宝钱。

现代文:武德年间,废止五铢钱的流通,开始使用 开元通宝 钱。

古文:此四字及书,皆欧阳洵所为也。

现代文:这四字的书写,是欧阳洵完成的。

古文:初进样日,后掐一甲迹,因是有之。

现代文:当初将设计图样送给皇帝审查时,文德皇后在那上面掐出了一道指甲印儿,因此铸钱的时候把指甲印儿也铸出来了。

古文:岑文本

现代文:岑文本

古文:唐贞观中,岑文本下朝,多于山亭避暑。

现代文:唐贞观年间,岑文本下了朝多半都在山亭避暑。

古文:日午时,寤初觉,忽有扣山亭院门者。

现代文:一日午时,刚睡醒,忽听得有人在山亭院门外敲门。

古文:药竖报云,上清童子元宝,故此参奉。文本性素慕道,束带命入。

现代文:药童报告说,是上清童子元宝求见。岑文本平素喜欢道教,一听是道士求见,就急忙束带让他进来。

古文:乃年二十已下道士,仪质爽迈,衣服纤异。

现代文:进来的居然是一个不满二十岁的小道士,仪态气质超凡脱俗,真可谓仙风道骨,衣服也与众不同。

古文:冠浅青圆角冠,衣浅青圆用帔,履青圆头履。

现代文:戴浅青色圆角道士帽,披浅青色圆角帔,穿青色圆头鞋。

古文:衣服轻细如雾,非齐绔鲁缟之比。

现代文:小道士的衣服轻细如雾,有名的齐绔鲁缟也不能与它相比。

古文:文本与语。

现代文:岑文本和他说话。

古文:乃曰: 仆上清童子,自汉朝而果成。

现代文:他便说: 我是上清童子,从汉朝时就修成正果。

古文:本生于吴,已得不凝滞之道,遂为吴王进入,见汉帝。

现代文:本来生于吴地,修得不凝滞之道之后,就被吴王送进京城,见到汉帝。

古文:汉帝有事,拥遏教化,不得者无不相问。

现代文:汉帝有私心,阻塞教化,困惑不解的都求教于我。

古文:仆尝与方圆行下,皆得通畅。

现代文:我尝与方圆走下去,全能够通畅。

古文:由是自著,文、武二帝,迄至哀帝,皆相眷。王莽作乱,方出外方,所至皆沐人怜爱。

现代文:所以自文武二帝,直到哀帝,都喜欢我。王莽作乱,我才到了外地,到哪里都受到人们的喜爱。

古文:自汉成帝时,遂厌人间,乃尸解而去。或秦或楚,不常厥居。

现代文:从汉成帝时起,我就开始讨厌人间了,就尸解而去,或秦地或楚地,不一定在哪落脚。

**古文:闻公好道,故此相谒耳。 **

现代文:听说你好道教,所以来拜见你。

古文:文本诘以汉魏齐梁间君王社稷之事,了了如目睹。

现代文:岑文本向道士问些汉魏齐梁之间君王社稷的事,道士有问必答,对答如流,事事都像他亲眼见过。

古文:因言史传间,屈者虚者亦甚多。

现代文:他对岑文本说,史传之中,受委屈被冤枉了的以及虚有个好名声其实并不好的很多。

**古文:文本曰: 吾人冠帔,何制度之异? **

现代文:岑文本说: 人的穿戴为什么不同呢?

**古文:对曰: 夫道在于方圆之中,仆外服圆而心方正,相时之仪也。 **

现代文:道士回答说: 道就在方圆之中。我的外形是圆的,但是心是方正的。这是相时的准则呀!

**古文:又问曰: 衣服皆轻细,何土所出? **

现代文:岑文本又问: 你身上穿的衣服都很轻细,是什么地方出产的?

**古文:对曰: 此是上清五铢服。 **

现代文:道士回答说: 这是上清五铢服。

**古文:又问曰: 比闻六铢者天人衣,何五铢之异? **

现代文:岑文本又问: 听说六铢服是天上人穿的衣服,它和五铢服有什么不同?

**古文:对曰: 尤细者则五铢也。 **

现代文:道士回答说: 更轻细的就是五铢服。

古文:谈论不觉日晚,乃别去。

现代文:他们谈着谈着,不觉很快谈到日晚,道士就告别回去了。

古文:才出门而忽不见。文本知是异人。

现代文:他刚出门就忽然不见了,岑文本便知道他不是个平常人。

古文:乃每下朝,即令伺之,到则话论移时。

现代文:每次下朝,岑文本都让人等候那道士,道士一来,他们就谈论个没完没了。

古文:后令人潜送,诣其所止。

现代文:后来又让人暗中跟踪他,看他究竟到什么地方去。

古文:出山亭门,东行数步,于院墙下瞥然而没。

现代文:结果是他出山亭门,往东走不几步,在墙下就眼睁睁地不见了。

古文:文本命工力掘之,三尺至一古墓。

现代文:岑文本让人就地挖掘,挖三尺挖到一个古坟墓。

古文:墓中无余物,惟得古钱一枚。

现代文:墓中没有别的东西,只有一枚古钱。

古文:文本方悟,上青童子是青铜;名元宝,钱之文也;外圆心方,钱之状也;青衣铜衣也;五铢服亦钱之文也;汉时生于吴,是汉朝铸五铢钱子吴王也。

现代文:岑文本顿然大悟。 上清童子 是 青铜 的意思;名 元宝 是钱上的字; 外圆心方 是钱的形状;青衣就铜衣; 五铢 服也是钱上的文字; 汉时生于吴 是汉朝在吴王那里铸了五铢一枚的钱。

古文:文本虽知之,而钱帛日盛,至中书令。

现代文:岑文本虽然知道这些,但他自己的钱财还是越来越多,官做到中书令。

古文:十年,忽失古钱所在,文本遂薨。

现代文:十年之后,忽然失去了那枚古钱,岑文本便死了。

古文:王清

现代文:王清

古文:元和初,洛阳村百姓王清,佣力得钱五锾,因买田畔一枯栗树,将为薪以求利。

现代文:元和初年,洛阳村百姓王清,卖苦力赚了五锾钱,就买了地边上的一棵枯死的栗子树,要把它加工成木柴出卖,赚几个钱花。

古文:经宿,为邻人盗斫。

现代文:夜里,有一个邻人去偷砍这棵栗树。

**古文:创及腹,忽有黑蛇,举首如臂。语人曰: 我王清本也,汝勿斫! **

现代文:砍入树身,忽然有一条黑蛇,抬起像人的手臂那么粗的头来,对偷砍树的人说: 我是王清的树干,你不要砍!

古文:其人惊惧,失斤而走。

现代文:那人吓得魂飞魄散,丢下斧子就跑。

古文:及明,王清率子孙薪之,复掘其根下,得大瓮二,散钱实之。

现代文:等到天明,王清率领子孙把枯树砍倒,又往树根底下挖,挖出来两口大瓮,里面装满了零散的钱。

古文:王清因是获利如归,十余年巨富。

现代文:王清因此获利而归,十几年之后成为巨富。

古文:遂甃钱成形龙,号王清本。

现代文:那事之后,瓮里的钱就化作龙形,这钱称作 王清本 。

古文:建安村人

现代文:建安村人

古文:建安有村人,乘小舟往来建溪中,卖薪为业。

现代文:建安有个村人,撑着小船往返于建溪之上,卖柴为生。

古文:尝泊舟登岸,将伐薪。忽见山上有数钱流下,稍上寻之,累获数十。

现代文:有一天,他把船靠了岸,上山砍柴,忽然看见山上有几枚钱滚下来。他往上寻找,一共拾到几十枚。

古文:可及山半,有大树。下有大瓮。高五六尺,钱满其中。

现代文:寻到山半腰,他看到一棵大树,大树下有一口大瓮,瓮高五六尺,里边装满了钱。

古文:而瓮小欹,故钱流出。

现代文:但是瓮稍微歪斜一点,所以钱能流出来。

古文:子是推而正之,以石搘之。

现代文:于是他去把瓮推正,用石头支住。

古文:以衣襟贮五百余而归。

现代文:然后他脱下衣服,包了五百多拿回家。

古文:尽率家人复往,将尽取。

现代文:他马上就领着全家人返回去,要把那些钱全弄回来。

古文:既至,得旧路,见大树而亡其瓮。

现代文:来到山上,找到原先那条路,很快就又来到那棵大树下。但是那口大瓮却不知哪里去了。

古文:村人徘徊,数日不能去。

现代文:那人悔恨得要死,徘徊了好几天也不肯离开。

古文:夜梦人告之曰: 此钱有主。

现代文:一天夜里他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告诉他说: 那些钱是有主的。

**古文:向为瓮欹,以五百顾尔正之。余不可妄想也。 **

现代文:几天前因为瓮歪了,用五百钱雇你把瓮弄正罢了,其余的钱不可妄想。

古文:徐仲宝

现代文:徐仲宝

古文:徐仲宝者,长沙人。

现代文:徐仲宝是长沙人。

古文:所居道南有大枯树,合数大抱。

现代文:他家道南有一棵大枯树,好几抱粗。

古文:有仆夫洒扫其下,沙中获钱百余,以告仲宝。

现代文:一个仆人洒扫树下,从沙土中拾到一百多钱。

古文:仲宝自往,亦获数百。

现代文:仆人把这事告诉了徐仲宝,徐仲宝亲自前往,也拾到几百钱。

古文:自尔每须钱,即往扫其下,必有所得。

现代文:从此以后,每当需要钱花,他就到树下洒扫,总有不小的收获。

古文:如是积年,凡得数十万。

现代文:如此累计一年,共得钱好几十万。

古文:仲宝后至扬都,选授舒城令。

现代文:徐仲宝后来到了扬都,被选授为舒城县令。

古文:暇日,与家人共坐地中,忽有白气甚劲烈,斜飞向外而去。

现代文:一天无事,与家人共同坐在院子里闲谈,忽然有一股猛烈的白色气体向外斜飞而去,气中好像有什么东西。

古文:中若有物,其妻以手攫之,得一玉蛱蝶。制作精妙,人莫能测。

现代文:他的妻子伸手一抓,抓到一个玉蛱蝶。玉蛱蝶的做工十分精巧,谁也不能解释这是怎么回事。

古文:后为乐平令,家人复往,于厨侧鼠穴中,得钱甚多。

现代文:后来他又调任乐平令,家人又要跟着前往,搬家时在厨房旁边的耗子洞中发现了不少钱。

古文:仲宝即率人掘之,深数尺,有一白雀飞出,止于庭树。

现代文:于是徐仲宝率领人往下挖掘,挖了几尺深的时候,有一只白色小鸟飞出来,落到院子里的一棵树上。

古文:其下获钱至百万,钱尽,白雀乃去,不知所之。

现代文:于是在树下得钱一百多万。钱收完之后,小鸟飞去,不知飞向何方。

古文:邢氏

现代文:邢氏

古文:建业有库子姓邢,家贫。

现代文:建业有个管库的人姓邢,他家里很穷。

古文:聚钱满二千,辄病,或失去。

现代文:他攒钱攒到两千就生病。他的钱有的就丢失了。

古文:其妻窃聚钱,埋于地中。

现代文:他的妻子偷偷地攒钱,埋到地下。

古文:一夕,忽闻有声如虫飞,自地出,穿窗户而去,有触墙壁坠地者。明日视之,皆钱。

现代文:一天夜里,忽然听到有一种声音象小虫在飞,是从地里钻出来的,穿过窗户飞去。有撞到墙上然后落到地上的,天亮一看,竟然都是钱。

古文:其妻乃告埋瘗之处,发视皆亡矣。

现代文:他的妻就把埋钱的地方告诉他,挖开一看,钱全没了。

古文:邢后得一自然石龟,其状如真,置庭中石榴树下。

现代文:姓邢的后来得到一个自然生成的石龟,形状和真龟一样。他把石龟放在院子里的石榴树下。

**古文:或见之曰: 此宝物也。 **

现代文:有的人看到了就说这是宝物。

古文:因收置筐箧中。

现代文:于是就把石龟收放到筐箧之中。

古文:自尔稍充足,后颇富矣。

现代文:从此,他家稍稍充足了些,后来居然过得很富了。

古文:林氏

现代文:林氏

古文:汀州有林氏,其先尝为郡守,罢任家居。

现代文:汀州有个姓林的人,他的先人曾经做过郡守,罢任以后一直在家里闲居。

古文:一日,天忽雨钱,充积其家。

现代文:一天,天下的是钱雨,满地是钱。

古文:林氏乃整衣冠,仰天而祝曰: 非常之事,必将为祸。

现代文:全家老老少少都往家里收钱,钱把家装满了。姓林的就整整衣冠仰天祷告说: 这是不正常的事,一定会带来灾祸的。

**古文:于此速止,林氏之福也。 **

现代文:现在赶快停止,就是林氏家族的福气啊!

古文:应声则止。

现代文:钱雨应声而止。

古文:所收已钜万,至今为富人云。曹真

现代文:而他家收取的做已经巨万,至今还是富人。曹真

古文:寿春人曹真。出行野外。忽见坡下有数十钱。自远而来,飞声如铃。

现代文:寿春人曹真,正在野外行走,忽然看到坡下有几千钱从远处飞来,发出铃响一般的声音。

古文:真逐之。

现代文:曹真就去追赶那些钱。

古文:入一小穴。

现代文:那些钱落入一个小小的地洞中。

古文:以手掬之。

现代文:他用手往外抠钱,只弄到几十枚。

古文:以衣襟贮之。

现代文:另外,舒州桐城县双戌港,发生过旋风卷钱的事。

古文:风入古墓荆棘中。人不能入而止。所得钱。

现代文:风卷着钱从市场上掠过,市场上的人一齐跟着抓取风中之钱,用衣襟兜着。旋风进入古墓荆棘之中,人不能再追了,便停下来。

古文:归家视之。与常钱无异。

现代文:回家一看,得到的钱与平常的钱没什么两样。

古文:而皆言亡八九矣。

现代文:但是大家都说钱少了百分之八九十。

古文:奇物

现代文:奇物

古文:徐景

现代文:徐景

古文:晋时有徐景,于宣阳门外得一锦麝袱。至家开视,有虫如蝉。五色,后两足各缀一五铢钱。

现代文:晋朝时有一个叫徐景的人。他在宣阳门外拾到一个绣有花样喷有香气的小包袱,回家打开一看,里边包着一个蝉一样的小虫,五色,后边的两条腿各缀有一枚五铢钱。

古文:中牟铁锥

现代文:中牟铁锥

古文:中牟县魏任城王台下池中,有汉时铁锥,长六尺,入地三尺,头西南指,不可动。

现代文:中牟县魏任城王台下池中,有一把汉朝那时候留下来的大铁锥,长六尺,埋在地里三尺,锥头指向西南,不能动。

古文:毒槊

现代文:毒槊

古文:南蛮有毒槊,无刃,状如朽铁。

现代文:南方有一杆有毒的长矛,没有开刃,样子就像朽烂的铁。

古文:中人无血而死。

现代文:人如果被它刺中,不出血就死。

古文:言从天雨下,入地丈余,祭地方掘入。蛮中呼为铎刃。

现代文:人们说这长矛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扎进地里一丈多深,举行过祭祀的仪式才挖出来。当地少数民族称它为 铎刃 。

古文:集翠裘

现代文:集翠裘

古文:则天时,南海郡献集翠裘。

现代文:武则天的时候,南海郡献来一件集翠裘。

古文:珍丽异常。

现代文:此裘非常珍贵富丽。

古文:张昌宗侍侧,则天因以赐之。

现代文:张昌宗侍奉在左右,武则天就把这件集翠裘赐给了他。

古文:遂命披裘,供奉双陆。

现代文:然后就让他当面穿上,和她玩一种叫做 双陆 的赌博游戏。

古文:宰相狄仁杰,时入奏事。则天令升坐,因命仁杰与昌宗双陆。

现代文:正赶上这时候宰相狄仁杰进来奏事,武则天就让狄仁杰和张昌宗玩一玩 双陆 。

古文:狄拜恩就局。

现代文:狄仁杰拜恩就座。

**古文:则天曰: 卿二人赌何物? **

现代文:武则天说: 你们两小赌什么东西?

**古文:狄对曰: 争三筹,赌昌宗所衣毛裘。 **

现代文:狄仁杰回答说: 三局两胜,赌昌宗身上穿的这件皮袍子。

**古文:则天谓曰: 卿以何物为对。 **

现代文:武则天又说: 你用什么东西相抵呢?

**古文:狄曰,指所衣紫絁袍曰: 臣以此敌。 **

现代文:狄仁杰指了指自己身上穿的紫袍说: 我用这个。

古文:则天笑曰,卿未知。此裘价逾千金。

现代文:武则天笑道: 你还不知道,他身上这件皮袍子价钱超过千金呢!

**古文:卿之所指,为不等矣。 **

现代文:可你那件,和它没法对等!

古文:狄起曰: 臣此袍,乃大臣朝见奏对之衣;昌宗所衣,乃嬖幸宠遇之服。

现代文:狄仁杰站起来说: 我这件袍子,是大臣朝对天子的衣服,高贵无价;而张昌宗的这件,只不过是受到宠幸的衣服。

**古文:对臣此袍,臣犹怏怏。 **

现代文:两件相对,我还不服气呢!

古文:则天业已处分,遂依其说。

现代文:武则天因为已经把衣服给出去了,也就只好依他说。

古文:而昌宗心赧神沮,气势索寞,累局连北。

现代文:但是张昌宗却感到羞赧沮丧。所以他的气势不振,沉默无语,连连败北。

古文:狄对御,就脱其裘,拜恩而出。

现代文:到头来只好乖乖地脱下集翠裘交给狄仁杰。

古文:至光范门,遂付家奴衣之,促马而去。

现代文:狄仁杰拜谢武则天离去。走到光范门,狄仁杰把集翠裘送给一个家奴穿上,策马而去。

古文:谢灵运须

现代文:谢灵运须

古文:晋谢灵运须美,临刑,施于南海祇洹寺,为维摩诘须。

现代文:晋代的谢灵运,胡须很好看,被杀临刑的时候,他把它施舍给南海郡的祇洹寺。祇洹寺把它做成了维摩诘的胡须。

古文:寺人宝惜,初不亏损。

现代文:寺中人一直很珍惜这胡须,当初并不曾有所破损。

古文:中宗乐安公主,五月斗百草,欲广其物色,令驰取之。

现代文:到了唐朝,中宗的乐安公主五月斗百草,为了使物品种类繁多,就派人飞马去取那胡须。

古文:又恐他人所得,因剪弃其余。

现代文:又怕别人也弄到这东西,就把多余的全剪掉扔了。

古文:今遂绝。

现代文:所以如今就一根也不复存在了。

古文:开元渔者

现代文:开元渔者

古文:开元末,登州渔者,负担行海边。遥见近水烟雾朦胧,人众填杂,若市里者。

现代文:开元末年,登州有个打鱼人,挑着担子走在海边上,远远望见近水处烟雾朦胧,乱哄哄地有许多人,就像一个市集似的。

古文:遂前。见多卖药物,僧道尤众。

现代文:于是他就走上前去,看到那里多数都是卖药的,和尚道士特别多。

古文:良久呻,悉无所睹。唯拾得青黛数十,斗许大。

现代文:其余他什么也没看到,只拾到几十块青黛,都像斗那么大。

古文:亦不敢他用,而施之浮图人矣。

现代文:他也不敢做别的用,都施舍给和尚道士了。

古文:杨妃袜

现代文:杨妃袜

古文:玄宗至马嵬驿,令高力士缢贵妃于佛堂梨树之前。

现代文:唐玄宗率兵马来到马嵬坡,命高力士在佛堂梨树前把杨贵妃勒死了。

古文:马嵬媪得袜一只。

现代文:事后马嵬坡的一位老妇人拾到一只袜子,说是杨贵妃的袜子。

古文:过客求而玩之,百钱一观,获钱无数。

现代文:打此路过的人都要求看看这只袜子,老女人就收费,一百钱一人次,赚钱无数。

古文:紫米

现代文:紫米

古文:元和八年,大轸国贡碧麦紫米。

现代文:元和八年,大轸国进贡进的是碧麦和紫米。

古文:上异之,翼日,出示术士白元佐、李元戢。

现代文:皇上觉得奇怪,第二天就拿出来给术士白元佐和李元戢看。

古文:碧麦粒大于中华之麦,表里皆碧,香气如粳米。食之令人体轻,久则可以御风。

现代文:碧麦的颗粒比中国麦粒大些,里外全是碧色,香味和粳米差不多,食用之后可以减轻人的体重,长时间食用可以御风。

古文:紫米有类巨胜,炊一升,得饭一斗。食之令人髭发缜黑,颜色不老。

现代文:紫米有些像胡麻,一升米可以做出十升饭,食用之后可以令人须发又密又黑,青春长驻,颜色不老。

古文:嘉陵江巨木

现代文:嘉陵江巨木

古文:阆州城临嘉陵江。

现代文:阆州城靠近嘉陵江。

古文:江之浒有乌阳巨木,长百余尺,围将半焉。

现代文:江的边上有一根乌阳大木头。大木头长一百多尺,粗细将近总长的一半。

古文:漂泊摇撼于江波者,久矣,而莫知奚自。

现代文:这木头在水上漂荡冲撞已经多年了,谁也不知它是哪里来的。

古文:阆之耆旧相传云:尧时泛洪水而至。

现代文:阆州的老年人相传说,是尧帝的时候发大水,把这根木头冲到这里来的。

古文:亦靡据焉。

现代文:也没有什么根据的。

古文:襄汉节度使勃海高元裕,大和九年,自中书舍人牧阆中。下车未几,亦尝见之,固以为异矣。

现代文:襄汉节度使渤海人高元裕,大和九年从中书舍人迁任阆州牧,来到不久就见过这根大木头,觉得很稀罕。

**古文:忽一日,津吏启事曰: 江中巨木,由来东首。去夜无端,翻然西顾。 **

现代文:忽然有一天,江边的官吏又来报告说,那江中的大木头,从来都是头向东,昨夜无缘无故地翻然向西了,高元裕便更加惊奇。

古文:高益奇之,即与宾僚径往观焉。

现代文:他立即就和同僚们径直赶到江边观看。

古文:因广召舟子,洎军吏群民辈,则以大索羁而出之。

现代文:于是就广泛召集摆船的,再吸收一些军吏群民,用大绳子挂住那大木头往岸上拽。

古文:初无艰阻,随拖登岸。

现代文:一开始还没什么阻碍,随着大伙的一拖,那木头就出水登岸了。

古文:太半之后,屹而不前,虽千夫百牛。莫能引之。

现代文:但是出水大半以后,它就屹立在那里不动了。即使是一千个人一百头牛,也不能拽动它。

古文:人力既竭,复如前时。

现代文:人们的力气竭尽之后,它就又恢复原样了。

古文:自是日曝风吹,僵然沙上。

现代文:从此,它便在风吹日晒之下,僵卧在沙滩上。

古文:或则寺僧欲以为窣堵波之独柱,或则州吏请支分剞劂,以备众材。

现代文:有的和尚想要把这根大木头做成大柱子,有的州吏想把大木头锯开,做木雕的原材料。

古文:高以奇伟异常,皆莫之许。

现代文:高元裕因为此木奇伟异常,所以全没同意。

古文:每拟还之于江,但虑劳人,逡巡未果。

现代文:他常打算把大木头送还到江里去。但是考虑到要许多劳力,就犹犹豫豫一直没有定下来。

古文:开成三年上元日,高准式行香于开元观,僚吏毕至。高欲因众力,得共牵复其木焉。

现代文:开成三年正月十五日,高元裕依照先例到开元观烧香,同僚官吏全部到了,高元裕想趁人多力众共同拉动那木头。

古文:及至,则又广备縻索,多聚勇力。

现代文:于是就又弄来不少大绳子,召集了不少有力气的人,准备把大木头送还江中。

古文:将作气引拽之际,而巨木因依假籍,若自转移,轻然已复于江矣。

现代文:就在大家将一鼓作气拉它的时候,它却借着众人的声势,好像自己转移,很轻易地就又回到水里去了。

古文:拒江尚余尺许,歘然惊迸。百支巨索,皆如斩截。

现代文:在它离江水还有一尺来远的时候,轰然一声巨响,上百条大绳子全都迸断,像斩断一样。

古文:其木则沿洄汨没,径去绝江。

现代文:那大木头则沿着漩涡沉没了。

古文:上及中流,寂然遂隐。

现代文:江面上立刻出现了从来没有过的寂静。

古文:高遣善泅者数辈,遽往观之。

现代文:高元裕派了几个善潜水的人下到水底观瞧。

古文:江水清澈,毫发可见。

现代文:江水很清澈,一根头发也看得清。

**古文:善游者熟视而回,皆曰: 水中别有东西二木,巨细与斯木无异。适自岸而至者,则南北丛焉。 **

现代文:善潜水的人们在水底观察了许久才出来,都说: 水里另有东西方向两根木头,大小和刚才下去的那根没什么两样,刚才下去的那根南北向摞在那两根木头上。

古文:高顾坐客,靡不骇愕。

现代文:高元裕环视在座的人们,没有不惊骇的。

古文:自是则不复得而见矣。有顷,高除谏议大夫。

现代文:从此那木头再也没人看见。过了些日子,高元裕出任谏议大夫。

古文:制到,详其授官之日,即高役功之辰也。

现代文:皇命送到之日,就是高元裕动身赴任之时。

古文:向使斯旬朔未获移徙,高之新命既至,则那复留意乎转迁,俾之仍旧。

现代文:如果前几天那大木头没有被弄回江中,高元裕的新命令送到之后,他就会留意于自己的升迁,使那大木头仍然躺在那里。

古文:江淮市人桃核

现代文:江淮市人桃核

古文:水部员外郎杜涉,尝见江淮市人,桃核扇量米,止容一升。言于九嶷山溪中得。

现代文:水部员外郎杜涉,曾经看到一个江淮一带的买卖人,用桃核的半张壳量米,正好能装一升,说是从九嶷山的山溪中拾到的。

古文:玉龙膏

现代文:玉龙膏

古文:安南有玉龙膏,南人用之,能化银液。

现代文:安南有一种叫做玉龙膏的东西,南方人使用它,能把银子化成液体。

古文:说者曰: 此膏不可持北来。

现代文:说这事的人说: 这种药膏不可拿到北方来。

**古文:苟有犯者,则祸且及矣。 **

现代文:如果有人违犯了,那么祸事就要发生了。

古文:大和中,韩约都护安南,得其膏。

现代文:大和年间,韩约在安南做都护,得到了这种药膏。

古文:及还,遂持以归。

现代文:等到他任满要回去的时候,就要把这种药膏带回去。

**古文:人有谓曰: 南人传此膏不可持以北,而公持去。得无有悔于后耶? **

现代文:有人对他说: 南方人传说这种药膏不能拿到北方去,而你拿回去,只怕以后会后悔吧?

古文:约不听,卒以归焉。

现代文:韩约不听,到底把药膏带回去了。

古文:后约为执金吾。

现代文:后来韩约做了执金吾。

古文:是岁京师乱,约以附会郑注,竟赤其族。

现代文:这一年京城里发生了叛乱,韩约因为和郑注牵连到一起,竟被灭了族。

古文:岂玉龙膏之所归祸乎?

现代文:敢情是玉龙膏给他带来的灾祸吧?

古文:由士南去者不敢持以北也。

现代文:从此以后,所有到南方去的人都不敢把玉龙膏带回北方来了。

古文:段成式

现代文:段成式

古文:段成式群从有言,少时尝毁鸟巢,得一黑石,大如雀卵,圆滑可爱。

现代文:段成式的众随从讲过,段成式小时候曾经毁掉一个鸟巢,从中得到一块黑色石头,像鸟蛋那么大,又圆又滑,很是可爱。

古文:后偶置醋器中,忽觉石动。

现代文:后来偶然把这块小石子儿扔到装醋的坛子里,忽然发觉那石子儿会动。

古文:徐之,见有四足如綖。

现代文:慢慢地,见它长出四条像皇冠飘带一样的腿来。

古文:举之,足亦随缩。

现代文:把它举起来,四条腿也随之缩回去。

古文:李德裕

现代文:李德裕

古文:李德裕在文宗武宗朝。

现代文:李德裕是唐文宗唐武宗时候的人。

古文:方秉相权,威势与恩泽无比。

现代文:在他正执掌相时,威势和恩泽无比。

古文:每好搜掇殊异,朝野归附者,多求宝玩献之。

现代文:他喜欢搜求奇珍异宝。不管是当朝的还是在野的,凡是给他送礼的,多半都是搜求宝玩献给他。

古文:常因暇日休浣,邀同列宰辅及朝士晏语。

现代文:他常常借着休假的日子,邀请同朝的宰辅及朝士宴聚。

古文:时畏景爀曦,咸有郁蒸之苦。轩盖候门,已及亭午,缙绅名士,交扇不暇。

现代文:当时正是酷暑,烈日当头,晒得大地宛如蒸笼,一近中午,缙绅名士就只顾扇扇子了。

古文:时共思憩息于清凉之所。

现代文:这时候,人们都在思求一个凉爽的去处。

古文:既延入小斋,不觉宽敞。

现代文:等人们被迎入小斋,立时感到宽敞。

古文:四壁施设,皆有古书名画,而炎铄之患未已。

现代文:四壁悬有古书名画。但是炎热之患未除。

古文:及列坐开樽,烦暑都尽。

现代文:等到开樽痛饮,就不知闷也不知热了。

古文:良久,觉清飚凛冽,如涉高秋。

现代文:喝上一会儿,便觉得清风凛冽,如同进入深秋。

古文:备设酒肴,及昏而罢。

现代文:酒肴很丰盛,直喝到日近黄昏才罢。

古文:出户则火云烈日,熇然焦灼。

现代文:但是一出门又觉得风如火云如烟,焦灼难当。

古文:有好事者,求亲信察问之。

现代文:有好事的人就求亲信之人打听这是怎么回事。

古文:云。此日以金盆贮水。浸白龙皮。

现代文:回答说,是因为用金盆装满水,把一张白龙皮浸泡在里边,放到了座位上。

古文:长二丈五尺八其上刻云,会昌二年,海州送到初德裕之营平泉也,远方之人,多以土产异物奉之,求数年之间,无所不有。

现代文:东都的平泉庄,离洛城三十里。这里的花卉草木,舞榭歌台,仙境一般。前引的泉水潆回曲折,就像巴峡洞庭的十二峰和九川那样的山河景象。竹间曲径上有一块平石,用手摸去,全是隐隐的云霞龙凤草木之形。还有一条巨大的鱼肋骨,长两丈五尺,那上面刻道: 会昌二年,海州送到。 李德裕营驻平泉的时候,因为他是远方之人,当地人多半都把一些土产异物赠送给他。所以数年之间,他无所不有。

古文:时文人有题平泉诗者,陇右诸侯供语鸟,日南太守送名花。

现代文:当时有的文人题了这样的诗: 陇右诸侯供语鸟,日南太守送名花!

古文:威势之使人也。

现代文:是李德裕的威势太大才使人们这样啊!

古文:夏侯孜

现代文:夏侯孜

古文:夏侯孜为宣宗山陵使。

现代文:夏侯孜是宣宗朝的山陵使。

古文:开真陵,用功尤至。

现代文:他负责开掘真陵的施工,工程浩大。

古文:凿皇堂,深及袤丈,于坚石中,得折金钗半股。

现代文:凿皇堂凿到一丈多深的时候,从坚石缝中,得到半股折断的金钗,一巴掌那么长。

古文:其长如掌,余尚衔石中。

现代文:其余的半股还衔在石缝中。

古文:工乃扶取以献孜。

现代文:石工就将它取出来交给夏侯孜。

古文:孜以寝园方近,其事稍异,因隐而不奏。

现代文:夏侯孜因为寝园离得很近,他觉得这事不大正常,就隐瞒下来,没有向皇上奏明。

古文:严遵仙槎

现代文:严遵仙槎

古文:严遵仙槎,唐置之于麟德殿。

现代文:严遵仙槎,唐朝时放在麟德殿。

古文:长五十余尺,声如铜铁,坚而不蠹。

现代文:全长五十多尺,敲击出声有如铜铁,质地坚硬,不怕蛀虫侵害。

古文:李德裕截细枝尺余,刻为道像,往往飞去复来。

现代文:李德裕截下细枝一尺多,刻成道士像。这道士像往往飞去又飞回。

古文:广明以来失之,槎亦飞走。

现代文:广明以后这道士像失去了,严遵仙槎也相继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