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百零六·草木一(

古文:木夫子墓木五柞白银树合离树玉树豫樟荔枝木酒树娑罗绵树

现代文:木夫子墓木五柞白银树合离树玉树豫樟荔枝木酒树娑罗绵树

古文:刺桐黄漆树木兰树椰子树菩提树婆罗树独梪树波斯皂荚树

现代文:刺桐黄漆树木兰树椰子树菩提树婆罗树独梪树波斯皂荚树

古文:木龙树贝多树没树槃碧穑波树齐暾树通脱木山桂五鬣松

现代文:木龙树贝多树没树槃碧穑波树齐暾树通脱木山桂五鬣松

古文:三鬣松鱼甲松合掌柏黄杨木青杨木俱那卫山茶夏州槐

现代文:三鬣松鱼甲松合掌柏黄杨木青杨木俱那卫山茶夏州槐

古文:赤白柽楷木楮

现代文:赤白柽楷木楮

古文:文理木宗庙文木文木简古文柱三字薪天尊薪太平木天王槐色陵木

现代文:文理木宗庙文木文木简古文柱三字薪天尊薪太平木天王槐色陵木

古文:马文木

现代文:马文木

古文:木

现代文:木

古文:夫子墓木

现代文:夫子墓木

古文:鲁曲阜孔子墓上,时多楷木。

现代文:鲁地曲阜的孔子墓上,生长的多半是刚直的楷树。

古文:又曰:曲阜城有颜回墓,上石柟二株,可三四十围。

现代文:又说,曲阜城有颜回墓,上面生长着两裸石柟树,有三四十围粗。

古文:土人云,颜回手植之木。五柞

现代文:当地人说,这两棵树是颜回亲手栽的。五柞

古文:汉五柞宫,有五柞树,皆连抱,上枝覆荫数十里。

现代文:汉代的五柞宫,有五棵柞树,都互相连接拥抱着,上面树枝连成一片,遮出数十里的树荫来。

古文:宫西有青梧观。

现代文:宫西有个青梧观。

古文:观前有三梧桐树。

现代文:观前有三棵梧桐树。

古文:树下有石麒麟二枚,刊其肋为文字。

现代文:树下有两个石麒麟。石麒麟胸部两边刻有文字。

古文:是秦始王骊山墓上物也。

现代文:这是秦始皇骊山墓上的东西。

古文:头高一丈三尺。

现代文:头高一丈三尺东边。

古文:东边左脚折,折处有赤如血。

现代文:东边的一只左脚折断,折断处有红色像血。

古文:父老谓有神。皆含血属筋焉。

现代文:当地父老说有神,都含着血连着筋。

古文:白银树

现代文:白银树

古文:平原郡高苑城西,晋宁州刺史辟闾允墓,前有白银树二十株。

现代文:平原郡的高苑城西,晋朝宁州刺史辟闾允的墓前,有白银树二十棵。

古文:合离树

现代文:合离树

古文:终南山多合离树。

现代文:终南山有许多合离树。

古文:叶似江离,而红绿相杂。茎皆紫色,气如罗勒。

现代文:叶子和江离相似,但颜色是红绿相杂的,茎全是紫色,气势像罗勒。

古文:其树直上,百尺无枝。

现代文:这种树的长势直上云天,百尺之内没有枝杈。

古文:上结藂条,状如车盖,一青一丹,斑驳如锦绣。

现代文:上边长满密密麻麻的枝条,总体形状就像车盖一样。青红相间,斑斑驳驳有如锦绣。

古文:长安谓之丹青树,亦云华盖树。

现代文:长安人叫它丹青树。也有叫华盖树的。

古文:亦生于熊耳山中。玉树

现代文:熊耳山中也有这样的树。玉树

古文:云阳县界,多汉离宫故地。

现代文:云阳县界内,有许多汉离宫的故地。

古文:有树似槐而叶细,土人谓之玉树。

现代文:有一种树像槐而叶细小,当地人叫它玉树。

古文:杨子云《甘泉赋》云: 玉树菁葱。 后左思以为假称珍,盖未详也。

现代文:杨雄在《甘泉赋》中说 玉树菁葱 ,后左思以为假称珍,大概是对此树了解不详的原因。

古文:豫樟

现代文:豫樟

古文:豫樟之为木也,生七年而后可知也。

现代文:要分辨豫樟是枕木还是樟木,要等它生长七年之后才能知道。

古文:汉武宝鼎二年,立豫樟宫于昆明池中,作豫樟木殿。

现代文:汉武帝宝鼎二年,在昆明池中建起了豫樟宫,造了豫樟木殿。

古文:荔枝木

现代文:荔枝木

古文:南海郡多荔枝树。

现代文:南海郡荔枝树很多。

古文:荔枝为名者,以其结实时,枝条弱而蒂牢,不可摘取,以刀斧劙取其枝,故以为名。

现代文:荔枝之所以叫荔枝,是因为它结果的时候,枝条柔弱而结蒂很牢,不能摘取,必须用刀斧把枝子割下来才行,所以就把这种特点当做它的名字了。

古文:凡什具以木制者,率皆荔枝。

现代文:凡是用木头制作的器具,一般都是荔枝木的。

古文:酒树

现代文:酒树

古文:顿逊国有酒树,如安石榴。华汁停杯中,数日成酒,美而醉人。

现代文:顿逊国有一种树叫酒树,就像石榴树,花汁装进杯子里,几天就能变成酒,味美而醉人。

**古文:《博物志》: 酒树出典逊国,名榐酒。 **

现代文:《博物志》: 酒树出典逊国,名榐酒。

古文:娑罗绵树

现代文:娑罗绵树

古文:黎州通望县,有销樟院,在县西一百步。

现代文:黎州的通望县,有个销樟院,在县府西一百步处。

古文:内有天王堂。

现代文:院内有天王堂。

古文:前古柏树。

现代文:堂前有古柏树。

古文:下有大池。

现代文:树下有大池。

古文:池南有娑罗绵树,三四人连手合抱方匝。

现代文:池南有一棵娑罗绵树。三四个人扯起手来合抱才能把它围一圈。

古文:先生花而后生叶。

现代文:它先开花而后长叶。

古文:其花盛夏方开。

现代文:花要到盛夏才开。

古文:谢时不背而堕,宛转至地。

现代文:花谢时花瓣互相不离开就掉下来,经过一番旋转才落到地上。

古文:其花蕊有绵,谓之娑罗棉。

现代文:它的花蕊上有绵,叫做娑罗棉。

古文:善政郁茂,违时枯凋。

现代文:遇上善政它就繁茂,政令乖违它就枯凋。

古文:古老相传云:是肉齿和尚住持之灵迹也。

现代文:古老相传说,这是肉齿和尚住持的灵迹。

古文:县界有和尚山和尚庙,皆肉齿也。

现代文:此县界内有和尚山和尚庙,都得名于肉齿和尚。

古文:刺桐

现代文:刺桐

古文:苍桐不知所谓,盖南人以桐为苍梧,因以名郡。

现代文:苍桐不知指的是什么植物,大概南方人把桐当成苍梧了,于是就用它作了郡的名字。

古文:刺桐,南海至福州皆有之,丛生繁茂,不如福建。

现代文:刺桐,从南海到福州都有,丛生。论繁茂各地都不如福建。

古文:梧州子城外,有三四株,憔悴不荣,未尝见花。

现代文:梧州子城外,有三四棵,干干巴巴的,很不茂盛,不曾见它开花。

古文:反用名郡,亦未喻也。

现代文:反而用它作郡名,也不能说明什么呀。

古文:黄漆树

现代文:黄漆树

古文:日济国西南海中,有三岛,各相去数十里。

现代文:日济国的西南海域中,有三个小岛,各相距几十里。

古文:其岛出黄漆,似中夏漆树。

现代文:那些岛上出产黄漆。黄漆就像中国的漆树。

古文:彼土六月,破树腹,承取汁,以漆器物。

现代文:那地方到了六月,就把黄漆树的树身割破,收取树汁,用它来漆器物。

古文:若黄金,其光夺目。

现代文:漆出来的器物像黄金那样,金光闪闪,耀眼夺目。

古文:木兰树

现代文:木兰树

古文:七里洲中,有鲁斑刻木兰为舟。

现代文:七里洲中,有一条鲁班用木兰木做的船。

古文:舟至今在洲中。

现代文:船至今还在洲中。

古文:诗家所云木兰舟,出于此也。

现代文:诗人们诗中的 木兰舟 ,就是从这儿来的。

古文:木兰洲在浔阳江中,多木兰树。

现代文:木兰洲在浔阳江中,木兰树很多。

古文:昔吴王阖闾,植木兰于此,用构宫殿也。

现代文:过去吴王阖闾在这里栽了木兰,用来建造宫殿。

古文:椰子树

现代文:椰子树

古文:椰子树,亦类海棕。

现代文:椰子树,也像海棕树。

古文:实名椰子,大如瓯盂。

现代文:果实名叫椰子,大如小盆。

古文:外有粗皮,如大腹子;次有硬壳,圆而且坚,厚二三分。

现代文:外边有一层粗皮,就像大腹皮。粗皮下是一层硬壳,光圆而坚硬,二三分厚。

古文:有圆好者,即截开头,砂石摩之,去其皴皮,其烂斑锦文,以白金装之,以为水罐子,珍奇可爱。

现代文:有圆而好的,就把头部截开,用沙石磨擦,去掉皴皮,蹭出斑斓的花纹,再用白银装饰一下,当水罐子用,珍奇而又可爱。

古文:壳中有液数合,如乳,亦可饮之而动气。

现代文:壳中有液汁数盒,像乳汁,可以饮用,有提气的药效。

古文:菩提树

现代文:菩提树

古文:菩提树,出摩伽陁国,在摩诃菩提树寺,盖释迦如来成道时树。

现代文:菩提树,出自摩伽陁国,在摩诃菩提树寺。大概是释迦牟尼如来成道之时的树。

古文:一名思惟树。

现代文:又名思惟树。

古文:茎干黄白,枝叶青翠,经冬不凋。

现代文:茎和干黄白色。枝叶青翠,四季常青,冬季也不凋落。

古文:至佛入灭日,变色凋落。

现代文:到了僧人死亡的日子,它就变色凋落。

古文:过已还生。

现代文:过后再还生。

古文:此日国王人民,大小作佛事,收叶而归,以为瑞也。

现代文:这一天,从国王到百姓,大大小小都作佛事。然后拾取几枚菩提树叶回来,视为祥瑞之物。

古文:树高四百尺,下有银塔,周回绕之。

现代文:树高四百尺,树下有银塔围绕着。

古文:彼国人四时常焚香散化,绕树下作礼。

现代文:这个国家的人民一年四季经常在此树下烧香散花,绕着大树举行仪式。

古文:唐贞观中,频遣使往,于寺设供,并施袈裟。

现代文:唐贞观年间,频繁地派使臣前往,在寺中设供,并施舍袈裟。

古文:至高宗显庆五年,于寺立碑,以纪圣德。

现代文:到了高宗显庆五年,又在这寺里立了碑,用来记述圣德。

古文:此树有梵名二:一曰 宾拨梨婆力义 ,二曰 阿湿曷咃婆刀义 。

现代文:此树有两个梵语名称。一个是 宾拨梨婆力义 ;一个是 阿湿曷咃婆刀义 。

古文:《西域记》谓之 卑钵罗 。

现代文:《西域记》称它是 卑钵罗 。

古文:以佛于其下成道,即以道为称,故号 菩提婆刀叉 。

现代文:因为佛在它下面成道,就把道作为它的称呼,所以它的号是 菩提婆刀义 。

古文:汉翻为道树。

现代文:汉时翻译为 道树 。

古文:昔中天无忧王翦伐之,令事大婆罗门,积薪焚焉,炽焰之中,忽生两树。

现代文:过去中天无忧王剪伐菩提树枝,命令寺中的大婆罗门架柴生火焚烧,结果火焰之中忽然生出两棵小树。

古文:无忧王因忏悔,号灰菩提树。

现代文:无忧王因此而忏悔,号之为 灰菩提树 ,又在周围砌起了石墙。

古文:遂周以石垣,至赏设迦王。复掘之,至泉,其根不绝。

现代文:到了赏设迦王,又挖此树,挖到黄泉,它的根也没断绝。

古文:坑火焚之,溉以甘蔗汁,欲其焦烂。

现代文:在坑中点火烧它,再浇上甘蔗的浆液,想要使它焦烂。

古文:后摩揭陁国满胄王,无忧之曾孙也,乃以千牛乳浇之。

现代文:后来的摩揭陁国满胄王,也就是无忧王的曾孙,就用一千头牛的奶浇灌它。

古文:信宿,树生如旧。

现代文:两夜之后,菩提树又焕然一新,葱茏如旧。

古文:更增石垣,高二丈四尺。

现代文:又加高了石墙,高二丈四尺。

古文:玄奘至西域,见树出石垣上二丈余。

现代文:唐玄奘当年到达西域时,见菩提树高出石墙两丈多。

古文:婆罗树

现代文:婆罗树

古文:巴陵有寺,僧房床下,忽生一木,随伐随长。

现代文:巴陵有一座寺庙,和尚寝房的床下,忽然长出一棵小树来,把它砍了它还长,随砍随长。

**古文:外国僧见曰: 此婆罗也。 **

现代文:一个外国和尚见了说: 这是婆罗树。

古文:元嘉初,出一花如莲。

现代文:元嘉初年,婆罗树开出一朵花,像莲花。

古文:唐天宝初,安西进婆罗枝。

现代文:唐天宝初年,安西贡进婆罗树枝。

古文:状言: 臣所管四镇,有拔汗那,最为密近。

现代文:呈状说: 为臣所管四个镇子,有个叫拔汗那的人和为臣最为亲密。

古文:木有婆罗树,特为奇绝,不庇凡草,不止恶禽。

现代文:我们这里有一种树叫婆罗树,甚为奇绝。树下不生长凡草,树上不栖息恶鸟。

古文:耸干无惭于松栝,成阴不愧于桃李。

现代文:树干高耸不亚于松柏;给人的片片树荫不亚于桃李。

古文:近差官拔汗那,使令采得前件树枝二百茎。

现代文:现在派拔汗那让他采得到了这种树的树枝二百根。

**古文:如得托根长乐,擢颖建章,布叶垂阴,邻月中之丹桂;连枝接影。对天上之白榆。 **

现代文:如果这些树枝能在京城生根发芽,由小到大地成长下去,那就一定能够布叶垂荫,上邻月中的丹桂,连枝接影,遥对天上的白榆。

古文:独梪树

现代文:独梪树

古文:独梪树。

现代文:独梪树。

古文:顿丘南有应足山。

现代文:顿丘的南面有应足山。

古文:山上有一树。

现代文:山上有一棵树。

古文:高十丈余。

现代文:树高十丈有余。

古文:皮青滑,似流碧。

现代文:树皮青色而光滑,像流动的碧玉。

古文:枝干上耸。

现代文:树干高耸向上。

古文:子若五彩囊,叶如亡子镜。

现代文:果实象五彩的口袋。树叶像亡子镜。

古文:世名之 仙人独梪树 。

现代文:世人叫它仙人独梪树。

古文:波斯皂荚树

现代文:波斯皂荚树

古文:波斯皂荚,出波斯国,呼为忽野詹默。

现代文:波斯皂荚,出自波斯国,本国叫它 忽野詹默 。

古文:拂林呼为阿梨去伐。

现代文:拂林人叫它 阿梨去伐 。

古文:树长三四丈,围五六尺。

现代文:树高三四丈。树围五六尺。

古文:叶似拘绿而短小,经寒不凋。

现代文:叶子像拘绿但是较短小,冬天也不落。

古文:不花而实。

现代文:此树不开花就结籽。

古文:其荚长二尺,中有隔,隔内各有一子。

现代文:荚长二尺左右,中间有隔,每隔内有一籽。

古文:大如指,赤色,至坚硬。中黑如墨。甜如饴。可啖,亦宜药用。

现代文:籽大如手指,红色,极其坚硬,中间墨一样黑,吃起来甜如糖浆,可以食用,也可以药用。

古文:木龙树

现代文:木龙树

古文:徐之高冢城南,有木龙寺。

现代文:徐之高墓城南,有一座木龙寺。

古文:寺有三层砖塔,高丈余。

现代文:寺中有一座三层的砖塔。塔高一丈多。

古文:塔侧生一大树,萦绕至塔顶。

现代文:塔旁长出一棵大树,上下萦绕,直到塔顶。

古文:枝干交横,上平,容十余人坐。

现代文:树的枝干交横,上面平,可以坐下十几个人。

古文:枝杪四向下垂,如百子帐。

现代文:大枝小枝四面下垂,像百子帐。

古文:莫有识此木者。

现代文:没有人认识它是什么树。

古文:僧呼为龙木。

现代文:和尚们叫它龙木。

古文:梁武曾遣人图写焉。

现代文:梁武帝曾经派人画过它。

古文:贝多树

现代文:贝多树

古文:贝多,出摩伽陀国,长六七丈经冬不凋。

现代文:贝多,出自摩伽陀国,高六七丈,四季常青,入冬不凋。

古文:此树有三种:一者多罗婆力义多。二者多梨婆力义贝多,三者部婆力义多罗多梨。

现代文:此树有三种。一种是多罗婆力义多;一种是多梨婆力义贝多;一种是部婆力义多罗多梨。

古文:并书其,部阇一色。取其皮书之。 贝多 是梵语,汉翻为 叶 。 贝多婆力义 者汉言 树叶 也。

现代文:寺中的和尚用这三种树的树皮写字,并且用树叶书写。 贝多 是梵语,译成汉语就是 叶 。 贝多婆力义 就是汉语的 树叶 。

古文:西域经书,用此三种皮叶。

现代文:西域的经书,都是用这三种树叶书写的。

古文:若能保护,亦得五六百年。

现代文:如果能好好保护,可以保存五六百年。

古文:《嵩山记》称贝多叶似枇杷,并谬。

现代文:《嵩山记》称贝多 叶似枇杷 ,这是错误的。

古文:交趾近出贝多枝,材中第一。

现代文:交趾附近出产贝多枝,质量是木材中最好的。

古文:没树

现代文:没树

古文:没树,出波斯国。拂林呼为阿縒。

现代文:没树,出自波斯国,拂林人称之为 阿縒 。

古文:长一丈许。

现代文:树高一丈左右。

古文:皮青白色,叶如槐而长,花似橘而大。

现代文:树皮青白色。树叶像槐叶而比槐叶长。花像桔树花而比桔花大。

古文:子黑色,大如山茱萸,其味酸甜,可食。

现代文:种子是黑色的,大小就像山茱萸,味道酸甜,可以吃。

古文:槃碧穑波树

现代文:槃碧穑波树

古文:槃碧穑波树,出波斯国,亦出拂林国。拂林呼为群汉。

现代文:槃碧穑波树,出自波斯、拂林等国。拂林人叫它是群汉树。

古文:树长三丈,围四五尺。叶似细榕,经寒不凋。

现代文:树高三丈,树围五尺,叶子像细榕,入冬也不凋落。

古文:花似橘,白色。

现代文:花像桔子花,白色。

古文:子绿,大如酸枣,其味甜腻,可食。

现代文:树籽是绿的,大如酸枣,味道甘甜,口感细腻,可以食用。

古文:西域人压为油,以涂身,可出风痒。

现代文:西域人把它压成油,用来涂抹身体,可以驱除风痒。

古文:齐暾树

现代文:齐暾树

古文:齐暾树,出波斯国,亦出拂林,呼为齐匫。

现代文:齐暾树出自波斯、拂林等国家。拂林把它叫做 齐匫 。

古文:树长二三丈。

现代文:树高两三丈。

古文:皮青白。

现代文:树皮青白色。

古文:花似柚,极芳香。

现代文:花像柚花,极其芳香。

古文:子似杨桃,六月熟。

现代文:果实像杨桃,六月成熟。

古文:西域人压为油,以煮饼果,如中国之巨胜也。

现代文:西域人把它压成油,用来炸饼果,犹如中国的胡麻。

古文:通脱木

现代文:通脱木

古文:通脱木,如蜱麻。生山侧,花上粉主治恶疮。

现代文:通脱木,样子像蜱麻,生长在山地,花上粉可以治疗恶疮。

古文:如空,中有瓤,轻白可爱,女工取以饰物。

现代文:通脱木好像是空的,里边有瓤,又轻又白,很是可爱,女人们常用它做装饰品。

古文:山桂

现代文:山桂

古文:山桂,叶如麻,细花紫色,黄叶簇生。与慎火草出丹阳山中。

现代文:山桂,叶子像麻叶,花细小,紫色,叶黄色,簇生,与慎火草都出自丹阳山中。

古文:五鬣松

现代文:五鬣松

古文:松凡言两粒五粒,粒当言鬣。

现代文:松树俗常都说 两粒 、 五粒 ,其实 粒 应该说成 鬣 。

古文:段成式修行里私第大堂前,有五鬣松两株,大才如碗。

现代文:段成式修行里私宅的大堂前,有两棵五鬣松,碗口那么粗。

古文:结实,味与新罗者不别。

现代文:结果实,味道与新罗的没有区别。

古文:五鬣松皮不鳞。

现代文:五鬣松树皮没有鳞。

古文:唐中使仇士良水磑亭子,有两鬣皮不鳞者,又有七鬣者,不知自何而得。

现代文:唐朝中使仇士良的水磨亭子,有两鬣皮不长鳞的松树,还有七鬣的,不知从哪弄来的。

古文:俗谓孔雀三鬣松也。

现代文:一般人叫它是孔雀三鬣松。

古文:松命根,下遇石则偃差,不必千年也。

现代文:松树,树根就是生命,地下遇石则树冠偃仰,不一定要等千年。

古文:三鬣松

现代文:三鬣松

古文:唐卫公李德裕言,三鬣松与孔雀松别。

现代文:唐卫公李德裕讲,三鬣松和孔雀松是有区别的。

古文:又云,欲松不长,以石抵其直下根,便偃。不必千年方偃。

现代文:又说,要想使松树不长,用石头抵住它直住下伸的根就行,就能使树盖偃仰,不一定要千年才偃仰。

古文:鱼甲松

现代文:鱼甲松

古文:洛中有鱼甲松。

现代文:洛水一带有鱼甲松。

古文:合掌柏

现代文:合掌柏

古文:唐太常博士崔石云,汝西有练溪,多异柏。

现代文:唐太常博士崔石讲,汝水之西有个地方叫练溪,那里异柏很多。

古文:及暮秋,叶敛。俗呼合掌柏。

现代文:有一种柏树,到了晚秋叶子就收拢起来,一般人称 合掌柏 。

古文:黄杨木

现代文:黄杨木

古文:黄杨木性难长。

现代文:黄杨木生性长得慢。

古文:世重黄杨,以无火。

现代文:世人以黄杨木为重,是因为它不易着火。

古文:或曰,以水试之,沉则无火。

现代文:有人说,用水试一试,能沉到水里的就不易着火。

古文:取此木以阴晦,夜无一星,则伐之为枕不裂。

现代文:伐取此木应该选一个阴晦的天气。夜无一星的时候砍伐的黄杨木做枕头不裂。

古文:青杨木

现代文:青杨木

古文:青杨木,出峡中。

现代文:青杨木,出自峡谷之中。

古文:为床,卧之无蚤。

现代文:用青杨木做成床,寝卧多久也不生跳蚤。

古文:俱那卫

现代文:俱那卫

古文:俱那卫,叶如竹,三茎一层,茎端分条如贞桐,花小,类木槲。

现代文:俱那卫,叶子像竹叶,三根茎为一层,茎端分成条,像贞桐,花很小,类似木檞。

古文:出桂州。

现代文:此木出自桂州。

古文:山茶

现代文:山茶

古文:山茶似海石榴,出桂州。

现代文:山茶很像海石榴,出自桂州。

古文:蜀地亦有。

现代文:蜀地也有。

古文:夏州槐

现代文:夏州槐

古文:夏州唯一邮,有槐树数株。

现代文:夏州只有一个邮亭,亭前有几棵槐树。

古文:盐州或要叶,行牒求之。

现代文:盐州有人想要槐树叶,就以书信相求。

古文:赤白柽

现代文:赤白柽

古文:赤白柽出凉州,大者无,灰伤人。

现代文:赤白柽出在凉州,没有很大的,其灰可以伤人。

古文:灰汁煮铜,可以为银。

现代文:用其灰汁煮铜,可以变铜为银。

古文:楷木

现代文:楷木

古文:蜀中有木类柞。

现代文:蜀地有一种树类似柞树。

古文:众木荣时,如枯枿。

现代文:其它草木繁荣之时,它就像枯萎似的。

古文:隆冬方荫芽布阴。

现代文:数九隆冬它倒发芽布荫。

古文:蜀人呼为楷木。

现代文:蜀人称它是楷木。

古文:楮

现代文:楮

古文:壳田久废,必生构。

现代文:板结的田地长期荒废,一定会长出构来。

古文:叶有瓣。

现代文:构的叶有瓣。

古文:大曰楮,小曰构。

现代文:大的叫楮,小的叫构。

古文:文理木

现代文:文理木

古文:宗庙文木

现代文:宗庙文木

古文:宗庙地中生赤木,人君礼各得其宜也。

现代文:宗庙的地中央长出红色树木来,这是人、君、礼各方面相宜的征兆。

古文:文木简

现代文:文木简

**古文:齐建元初,延陵季子庙,旧有涌井,井北忽有金石声,掘深二丈,得沸泉。泉中得木简,长尺,广一寸二分。隐起字曰: 庐山道士张陵再拜谒。 **

现代文:南齐建元初年,延陵季子庙里,本来有一口井,井北忽然间有金石之声,于是人们就对那里挖掘,挖到两丈深,挖出一眼沸泉,从泉中得到一束木简,长一尺,宽一寸二分,上面的字是: 庐山道士张陵再拜谒。

古文:木坚而白,字色黄。

现代文:木简的木质坚硬而且白,字是黄色的。

古文:古文柱

现代文:古文柱

古文:齐建元二年夏,庐陵长溪水冲击山麓崩,长六七尺。

现代文:南齐建元二年夏,庐陵长溪水把山麓冲垮了一段,长六七尺。

古文:下得柱千余根,皆十围,长者一丈,短者八九尺。

现代文:从下面得到一千多根柱子,都是十围粗。长的一丈,短的八九尺。

古文:头题古文,字不可识。

现代文:柱头上题写着古文,字不能认。

古文:江淹以问王俭。

现代文:江淹带着这一问题去请教王俭。

**古文:俭云: 江东不闲隶书,秦汉时柱也。 **

现代文:王俭说: 江东不熟悉隶书,这是秦汉时期的柱子。

古文:三字薪

现代文:三字薪

古文:齐永明九年,秣陵安时寺,有古树,伐以为薪。

现代文:南齐永明九年,秣陵安时寺里的一棵古树,被砍倒做了烧柴。

古文:木理自然有 法天德 三字。

现代文:人们发现这棵树的纹理自然形成了 法天德 三个字。

古文:天尊薪

现代文:天尊薪

古文:唐都官员外陈修古言,西川一县,不记名,吏因换狱卒木为薪,有天尊形像存焉。太平木

现代文:唐都官员外陈修古讲,西川有一个县,不记得县名了,县吏因为换狱卒的木头当柴烧,发现木柴上有天尊的形象。太平木

古文:异木。唐大历中,成都百姓郭远,因樵,获瑞木一茎。理成字曰: 天下太平 。

现代文:唐大历年间,成都百姓郭远,因为上山打柴,得到一根祥瑞的木头,那上面的纹理形成四个字: 天下太平 。

古文:诏藏于秘阁。

现代文:皇帝下诏书把这根木头藏到秘阁里。

古文:天王槐

现代文:天王槐

古文:长安持国寺,寺门前有槐树数株。

现代文:长安持国寺的门前有几棵槐树。

古文:金监买一株,令所使巧工解之。

现代文:金监买下一棵,让他手下的能工巧匠们分割它。

古文:及入内回,工言木无他异。

现代文:等到割切到树身之内,工匠说这棵树和其它树没什么两样。

古文:金大嗟惋,令胶之。曰: 此不堪矣。

现代文:金监很是惋惜,让工匠们把树胶合起来,说: 这样切割是不行了,仅是让你们见识见识我的功夫罢了。

古文:但使尔知予工也。 及别理解之,每片一天王,塔戟成就焉。

现代文:等到他另外辨别纹理分割槐树,每片上都有一个天王像,塔和戟也都是木纹生就的。

古文:色陵木

现代文:色陵木

古文:台山有色陵木,理如绫窠。百姓取为枕,呼为色陵枕。

现代文:台山有色陵木,纹理像绫子构成的巢穴,当地百姓把它做成枕头,称为 色陵枕 。

古文:凤翔知客郭璩,其父曾主作坊。

现代文:凤翔佛寺中主管接待客人的僧人郭璩,他父亲曾是一个作坊的主人。

古文:将解一木,其间疑有铁石,锯不可入。遂以新锯,兼焚香祝之,其锯乃行。

现代文:有一回他分割一块木头,锯不进去。他怀疑木中有铁石。于是他换了一把新锯,又烧香祷告,锯才渐渐锯进去。

古文:及破,木文有二马形,一黑一赤,相啮,其口鼻鬃尾,蹄脚筋骨,与生无异。

现代文:等到锯开,见木纹生成两个马形图案,一黑一红,互相啮咬,它们的口、鼻、鬃、尾、蹄、脚、筋、骨,与活马没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