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帝

**古文:季康子问于孔子曰: 旧闻五帝之名,而不知其实,请问何谓五帝? **

现代文:季康子问孔子: 以前听说过 五帝 的名称,但始终不知道它的实际含义是什么,请问什么是五帝?

**古文:孔子曰: 昔丘也闻诸老聃曰: 天有五行,木、火、金、水、土,分时化育,以成万物,其神谓之五帝。 **

现代文:孔子说: 从前我听老聃说: 天有五行:水、火、金、木、土。这五行按不同的季节化生和孕育,形成了万物,那万物之神就叫做五帝。

古文:古之王者,易代而改号,取法五行,五行更王,终始相生,亦象其义。

现代文:古代的帝王,因改朝换代而改换国号、帝号,就取法五行。按五行更换帝号,周而复始,终始相生,也遵循五行的顺序。

古文:故其为明王者,而死配五行。

现代文:因此那些贤明的君王,死后也以五行相配。

**古文:是以太皞配木,炎帝配火,黄帝配土,少皞配金,颛顼配水。 **

现代文:所以太皞配木,炎帝配火,黄帝配土,少皞配金,颛顼配水。

**古文:康子曰: 太皞氏其始之木何如? **

现代文:季康子问: 为什么太皞氏是从木开始的呢?

古文:孔子曰: 五行用事,先起于木。

现代文:孔子回答说: 木位于五行运行之首。

古文:木、东方。万物之初皆出焉。是故王者则之,而首以木德王天下。

现代文:木属东方,万物开始都是从这里产生,因此帝王以此为准则,首先以木德称王于天下。

**古文:其次则以所生之行、转相承也。 **

现代文:然后依据自己所生的 行 ,依次转换承接。

**古文:康子曰: 吾闻勾芒为木正,祝融为火正,蓐收为金正,玄冥为水正,后土为土正。此则五行之主而不乱。称曰帝者何也? **

现代文:季康子说: 我听说勾芒是木正,祝融是火正,蓐收是金正,玄冥是水正,后土是土正,这些掌管五行的神没有乱,都称为帝,为什么呢?

古文:夫子曰: 凡五正者,五行之官名。

现代文:孔子说: 这五正,是五行的官名。

古文:五行佐成上帝,而称五帝,太皞之属配焉。亦云帝,从其号。

现代文:五行辅佐他们成为上帝,因而也称作五帝。太皞之属也与之相配,也叫做帝,跟从这个称号。

古文:昔少皞氏之子有四叔,曰重,曰该,曰修,曰熙。实能金木及水,使重为勾芒,该为蓐收,修及熙为玄冥。

现代文:从前少皞氏有四个儿子,一个叫重,一个叫该,一个叫修,一个叫熙,能够管理金、木和水,派重做红芒,该做褥收,修和熙做玄冥。

古文:颛顼氏之子曰黎,为祝融。

现代文:颛顼氏的儿子叫黎,做祝融。

**古文:龚工氏之子曰勾龙,为后土。此五者各以其所能业为官职,生为上公,死为贵神,别称五祀,不得同帝。 **

现代文:共工氏的儿子叫勾龙,做后土,这五个人,各以自己的才能为官职,活着时称为上公,死了以后成为贵神,另外称为五祀,不能与帝位等同。

**古文:康子曰: 如此之言,帝王改号,于五行之德,各所统。则其所以相变者,皆主何事? **

现代文:季康子问: 如此说来,帝王改变年号,是因为五行的德行各有不同的统属,那么这样相继变化,都主什么事呢?

古文:孔子曰: 所尚则各从其所王之德次焉。

现代文:孔子说: 所崇尚的与他们各自称王所依据的德行有关。

**古文:夏后氏以金德王而尚黑,大事敛用昏,戎事乘骊,牲用玄。殷人以水德,尚白,大事敛用日中,戎事乘翰,牲用白。周人以木德王,尚赤,大事敛用日出,戎事乘騵,牲用騂。此三代之所以不同。 **

现代文:夏后氏以金德称王,崇尚黑色,丧事在日落的时刻,战事行动乘驾黑马,祭祀杀牲用黑毛的;殷人用水德称王,崇尚白色,丧事在太阳正中的时刻,军事行动乘驾白马,祭祀杀牲用白毛的;周人以木德称王,崇尚红色,丧事在太阳刚出的时刻,战事行动乘驾红马,祭祀杀牲用红毛的,这就是三代不相同的地方。

**古文:康子曰: 唐、虞二帝,其所尚者何色? **

现代文:季康子说: 唐尧、虞舜二帝,他们崇尚的是什么颜色?

**古文:孔子曰: 尧以火德王,色尚黄。舜以土德王,色尚青。 **

现代文:孔子说: 尧以火德称王,崇尚黄色;舜以土德称王,崇尚青色。

**古文:康子曰: 陶唐、有虞、夏后、殷、周独不得配五帝,意者德不及上古耶?将有限乎? **

现代文:季康子说: 陶唐、有虞、夏后、殷、周,独不与五帝相配,想来他们的德行不及上古呢,还是有什么限制呢?

**古文:孔子曰: 古之平治水土及播殖百谷者众矣,唯勾龙兼食于社,而弃为稷神,易代奉之,无敢益者,明不可与等。故自太皞以降,逮于颛顼,其应五行而王,数非徒五,而配五帝,是其德不可以多也。 **

现代文:孔子说: 古代治理水土和播种百谷的人很多。只有勾龙氏配得上土地神,而弃为五谷之神,换代供奉,不敢增加,是表明他不可与帝等列,所以从太皞以来,直到颛顼,顺应五行而称王的数目不只五个,而与五帝相配,是因为他们的德行别人还不能超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