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婚解

**古文:孔子侍坐于哀公,公曰: 敢问人道孰为大? **

现代文:孔子在鲁哀公身侧陪侍。哀公问道: 请问治理民众的措施中,什么最重要?

古文:孔子愀然作色而对曰: 君之及此言也,百姓之惠也。固臣敢无辞而对:人道政为大。

现代文:孔子的神色变得严肃起来,回答道: 您能谈到这个问题,真是百姓的福气,所以为臣只能不加推辞地回答这个问题。

古文:夫政者,正也。

现代文:在治理民众的措施中,政事最重要。所谓政,就是正。

古文:君为正,则百姓从而正矣。

现代文:国君做得正,那么百姓就能跟着效仿做得正了。

古文:君之所为,百姓之所从。

现代文:国君的所作所为,百姓就会跟从。

**古文:君不为正,百姓何所从乎! **

现代文:国君做得不正,百姓能跟君主学什么呢?

**古文:公曰: 敢问为政如之何? **

现代文:哀公问: 请问如何处理政事呢?

古文:孔子对曰: 夫妇别,男女亲,君臣信。

现代文:孔子回答说: 夫妇要有别,男女要相亲,君臣要讲信义。

**古文:三者正,则庶物从之。 **

现代文:这三件事做好了,那么其他的事就可以做好了。

**古文:公曰: 寡人虽无能也,愿知所以行三者之道,可得闻乎? **

现代文:哀公说: 我虽然没有太大的才能,但还是希望知道实行这三件事的方法,可以说给我听听吗?

古文:孔子对曰: 古之政,爱人为大;所以治爱人,礼为大;所以治礼,敬为大;敬之至矣,大婚为大;大婚至矣,冕而亲迎。

现代文:孔子回答说: 古人治理政事,爱人最为重要;要做到爱人,施行礼仪最重要;要施行礼仪,恭敬最为重要;最恭敬的事,以天子诸侯的婚姻最为重要。结婚的时候,天子诸侯要穿上冕服亲自去迎接。

古文:亲迎者,敬之也。

现代文:亲自迎接,是表示敬慕的感情。

古文:是故君子兴敬为亲,舍敬则是遗亲也。

现代文:所以君子要用敬慕的感情和她相亲相爱。

古文:弗亲弗敬,弗尊也。

现代文:如果没有敬意,就是遗弃了相爱的感情。不亲不敬,双方就不能互相尊重。

**古文:爱与敬,其政之本与? **

现代文:爱与敬,大概是治国的根本吧!

**古文:公曰: 寡人愿有言也。然冕而亲迎,不已重乎? **

现代文:哀公说: 我还有问题想要问您,天子诸侯穿冕服亲自去迎亲,礼节会不会太隆重了?

**古文:孔子愀然作色而对曰: 合二姓之好,以继先圣之后,以为天下宗庙社稷之主,君何谓已重焉? **

现代文:孔子脸色更加严肃地回答说: 婚姻是两个不同姓氏的结合,以延续祖先的后嗣,使之成为天地、宗庙、社稷祭祀的主人。您为何说太隆重了呢?

古文:公曰: 寡人实固,不固安得闻此言乎!

现代文:哀公说: 我这个人很浅陋,如果不这样,怎能听到您这番话呢?

**古文:寡人欲问,不能为辞,请少进。 **

现代文:我想问,又找不到合适的言辞,请慢慢给我讲一讲吧。

古文:孔子曰: 天地不合,万物不生。

现代文:孔子说: 天地阴阳不交合,万物就不会生长。

**古文:大婚,万世之嗣也,君何谓已重焉? **

现代文:天子诸侯的婚姻,是诞生使社稷延续万代的后嗣的大事,怎么能说太隆重了呢?

古文:孔子遂言曰: 内以治宗庙之礼,足以配天地之神;出以治直言之礼,足以立上下之敬。

现代文:孔子接着又说: 夫妇对内主持宗庙祭祀的礼仪,足以与天地之神相配;对外掌管发布政教号令,能够确立君臣上下之间的恭敬之礼。

古文:物耻则足以振之,国耻则足以兴之。

现代文:事情不合礼可以改变,国家有丧乱可以振兴。

**古文:故为政先乎礼,礼其政之本与! **

现代文:所以治理政事先要有礼,礼不就是执政的根本吗?

古文:孔子遂言曰: 昔三代明王,必敬妻子也,盖有道焉。

现代文:孔子继续说: 从前夏商周三代圣明的君主治理政事,必定敬重他们的妻子,这是有道理的。

古文:妻也者,亲之主也。子也者,亲之后也。敢不敬与?

现代文:妻子是祭祀宗祧的主体,儿子是传宗接代的人,能不敬重吗?

古文:是故,君子无不敬。

现代文:所以君子对妻儿没有不敬重的。

古文:敬也者,敬身为大。

现代文:敬这件事,敬重自身最为重要。

古文:身也者,亲之支也,敢不敬与?

现代文:自身,是亲人的后代,能够不敬重吗?

古文:不敬其身,是伤其亲;伤其亲,是伤其本也;伤其本,则支从之而亡。

现代文:不敬重自身,就是伤害了亲人;伤害了亲人,就是伤害了根本;伤害了根本,支属就要随之灭绝。

古文:三者,百姓之象也。

现代文:自身、妻子、儿女这三者,百姓也像国君一样都是有的。

古文:身以及身,子以及子,妃以及妃,君以修此三者,则大化忾乎天下矣,昔太王之道也。

现代文:由自身想到百姓之身,由自己的儿子想到百姓的儿子,由自己的妻子想到百姓的妻子,国君能做到这三方面的敬重,那么教化就通行天下了,这是从前太王实行的治国方法。

**古文:如此,国家顺矣。 **

现代文:能够这样,国家就顺畅了。

**古文:公曰: 敢问何谓敬身? **

现代文:哀公问: 请问什么是敬重自身?

古文:孔子对曰: 君子过言则民作辞,过行则民作则。

现代文:孔子回答说: 君主言语失当,百姓就会效仿;行为失当,百姓也会跟从。

古文:言不过辞,动不过则,百姓恭敬以从命。

现代文:君主的言行举止得当,百姓便能恭敬地服从君主的命令。

**古文:若是,则可谓能敬其身,敬其身则能成其亲矣。 **

现代文:如果能做到,便可称为敬重自身;敬重自身,就能成就他的家族。

**古文:公曰: 何谓成其亲? **

现代文:哀公问: 什么是成就他的家族?

古文:孔子对曰: 君子者也,人之成名也。

现代文:孔子回答道: 所谓君子,就是有名望的人。

**古文:百姓与名,谓之君子,则是成其亲为君而为其子也。 **

现代文:百姓送给他的名称,称作君子,就是称他的亲人为有名望的人,而他是有名望人的儿子。

**古文:孔子遂言曰: 爱政而不能爱人,则不能成其身;不能成其身,则不能安其土;不能安其土,则不能乐天;不能乐天,则不能成身。 **

现代文:孔子接着说: 只注重政治而不能爱护民众,就不能成就自身;不能成就自身,就不能使自己的国家安定;不能使自己的国家安定,就不能无忧无虑。不能无忧无虑,就不能成就自身

**古文:公曰: 敢问何能成身? **

现代文:哀公问: 请问怎么做才能成就自身?

古文:孔子对曰: 夫其行己不过乎物,谓之成身。

现代文:孔子回答说: 自己的言行举止合乎固有法则,不超出原有的界限,就可以成就自身。

**古文:不过乎物,合天道也。 **

现代文:不超出法则的界限,就会与天道相合。

**古文:公曰: 君子何贵乎天道也? **

现代文:哀公问: 请问君子为何尊崇天道呢?

**古文:孔子曰: 贵其不已也。如日月东西相从而不已也,是天道也;不闭而能久,是天道也;无为而物成,是天道也;已成而明之,是天道也。 **

现代文:孔子回答说: 尊重它是因为它永不停止地运动,就像太阳月亮每天东升西落一样,永不停止循环一样,这就是天道;运行无阻而能长久,这也是天道;不见有所作为而万物发育成长,这也是天道;成就了自己而功业也得到显扬,这也是天道。

**古文:公曰: 寡人且愚冥,幸烦子志之于心也。 **

现代文:哀公说: 我实在愚昧,幸亏您耐心地将这些道理讲给我听。

古文:孔子蹴然避席而对曰: 仁人不过乎物,孝子不过乎亲。

现代文:孔子恭敬地离开坐席回答说: 仁德之人不能逾越事物的自然法则,孝顺的人不能超越亲情的规范。

**古文:是故,仁人之事亲也如事天,事天如事亲,此谓孝子成身。 **

现代文:因此仁德的人侍奉父母,就如同侍奉天一样;侍奉天,就如同侍奉父母一样。这就是所说的孝子成就自身。

**古文:公曰: 寡人既闻如此言也,无如后罪何? **

现代文:哀公说: 我既然听到了这些道理,将来如果行为还有过错怎么办呢?

**古文:孔子对曰: 君之及此言,是臣之福也。 **

现代文:孔子说: 您能说出这样的话,这是臣下的福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