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生

古文:鲁哀公问于孔子曰: 昔者舜冠何冠乎? 孔子不对。

现代文:鲁哀公向孔子问道: 从前舜戴的是什么帽子啊? 孔子不回答。

**古文:公曰: 寡人有问于子,而子无言,何也? **

现代文:鲁哀公说: 我向您请教问题,你却不说话,这是为什么呢?

**古文:对曰: 以君之问不先其大者,故方思所以为对。 **

现代文:孔子回答说: 因为您问问题不先问重要的,所以我正在思考怎样回答。

**古文:公曰: 其大何乎? **

现代文:鲁哀公说: 什么样的问题是重要的呢?

古文:孔子曰: 舜之为君也,其政好生而恶杀,其任授贤而替不肖。

现代文:孔子说: 舜作为一国之君,他为政时爱惜生灵,厌恶杀戮;他任命官职时选用贤能之人,替换没有德行的人。

古文:德若天地而静虚,化若四时而变物。

现代文:他的德行犹如天地一样,广阔却清净无欲;他的教化犹如四季一样,遵循一定规律而又使万物改变。

古文:是以四海承风,畅于异类,凤翔麟至,鸟兽驯德。

现代文:所以,天下都顺从了他的教化,甚至在动植物之中都得以遍及。凤凰翔集,麒麟纷纷到来,鸟兽顺从他的德行。

古文:无他,好生故也。

现代文:这其中没有其他缘故,是因为他爱惜生灵。

**古文:君舍此道而冠冕是问,是以缓对。 **

现代文:您舍弃提问这样的治国之道,而问舜所戴的帽子,所以我回答得缓慢。

**古文:虞、芮二国争田而讼,连年不决,乃相谓曰: 西伯,仁人也,盍往质之。 **

现代文:虞国和芮国为了争田而打官司,打了几年也没结果,他们就相互说: 西伯是一位仁人,我们何不到他那里让他给评判呢?

古文:入其境,则耕者让畔,行者让路。

现代文:他们进入西伯侯的领地后,看到耕田的人互相谦让田地的边界,走在路上的人在相互让道。

古文:入其邑,男女异路,斑白不提挈。

现代文:进入城邑后,看到男女分道而行,老年人没有提着重东西的。

古文:入其朝,士让为大夫,大夫让为卿。

现代文:进入西伯的朝廷后,士谦让着让他人做大夫,大夫谦让着让他人做卿。

古文:虞、芮之君曰: 嘻!

现代文:虞国和芮国的国君说: 唉!

**古文:吾侪小人也,不可以入君子之朝。 **

现代文:我们真是小人啊!是不可以进入西伯这样的君子之国的。

古文:遂自相与而退,咸以所争之田为闲田矣。

现代文:于是,他们就一起远远地退让,都把所争的田作为闲田。

古文:孔子曰: 以此观之,文王之道,其不可加焉。

现代文:孔子说: 从这件事来看,文王治国的仁德,已经到达无以复加的程度了。

**古文:不令而从,不教而听,至矣哉! **

现代文:不必下达命令,人们便会自动跟从,不用宣扬教化,人们就会自动听从。

古文:孔子曰: 君子三患:未之闻,患不得闻;既得闻之,患弗得学;既得学之,患弗能行。

现代文:真是最高的境界啊。 孔子说: 君子有三种担心:没有听到时,担心听不到;听到以后,担心学不到;学了以后,担心不能实行。

**古文:君子有五耻:有其德而无其言,君子耻之;有其言而无其行,君子耻之;既得之,而又失之,君子耻之;地有余民不足,君子耻之;众寡均而人功倍己焉,君子耻之。 **

现代文:有德行而没有相应的言论,君子感到耻辱;有言论而没有行动,君子感到耻辱;既得到了而又失去,君子感到耻辱;土地有余而百姓却不富足,君子感到耻辱;大家的任务相同而别人的功劳比自己多一倍,君子感到耻辱。

古文:鲁人有独处室者,邻之釐妇亦独处一室。

现代文:有一位鲁国人独自在家,邻居的一位寡妇也是独居。

古文:夜,暴雨至,釐妇室坏,趋而托焉。鲁人闭户而不纳。

现代文:一天夜里,风雨大作,寡妇的房子坏了,她跑到鲁国人门口,希望能进去避风雨。

**古文:釐妇自牖与之言: 何不仁而不纳我乎? **

现代文:鲁人闭门不让她进去。寡妇在窗外对鲁人说: 你为何这样没有仁心而不让我进去呢?

**古文:鲁人曰: 吾闻男女不六十不同居,今子幼,吾亦幼,是以不敢纳尔也。 **

现代文:鲁人说: 我听说男女不到六十岁不能同处一室。现在你年龄不大,我年龄也不大,因此不敢让你进来。

古文:妇人曰: 子何不如柳下惠然?

现代文:寡妇说: 你为何不能像柳下惠那样呢?

**古文:妪不逮门之女,国人不称其乱。 **

现代文:爱抚一个无家可归的女子,国人不认为他是淫乱。

古文:鲁人曰: 柳下惠则可,吾固不可。

现代文:鲁人说: 柳下惠那样做可以,我却不可以。

**古文:吾将以吾之不可,学柳下惠之可。 **

现代文:我将以我的不可以,学柳下惠的可以。

古文:孔子闻之曰: 善哉!

现代文:孔子听说了这件事,说: 好啊!

古文:欲学柳下惠者,未有似于此者。

现代文:想学柳下惠的人,没有像他这样做得好的。

**古文:期于至善而不袭其为,可谓智乎! **

现代文:期望做得最好而又不沿袭别人,可称得上是智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