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命解

**古文:鲁哀公问于孔子曰: 人之命与性何谓也? **

现代文:鲁哀公问孔子: 人的命和性是什么呢?

古文:孔子对曰: 分于道,谓之命;形于一,谓之性;化于阴阳,象形而发,谓之生;化穷数尽,谓之死。

现代文:孔子回答说: 根据天地自然之道而化生出来的就是命,性就是人受到阴阳之气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个性。由阴阳变化而来,有一定形体发出来,叫做生;阴阳变化穷尽之后,叫做死。

古文:故命者,性之始也;死者,生之终也。

现代文:所以说,命就是性的开始,生的终结就是死。

古文:有始则必有终矣。

现代文:有开始就会有结束。

古文:人始生而有不具者五焉,目无见,不能食,行,不能言,不能化。

现代文: 人刚出生时有五种能力不具备:眼睛看不见,嘴不能吃食物,腿不能行走,嘴不能说话,不能生育。

古文:及生三月而微煦,然后有见;八月生齿,然后能食;三年顋合,然后能言;十有六而精通,然后能化。

现代文:出生三个月以后眼珠慢慢开始转动,然后才能看见;八个月长牙,然后能吃东西;三年囟门闭合,然后才能说话;十六岁精气畅通,然后才能生育。

古文:阴穷反阳,故阴以阳变;阳穷反阴,故阳以阴化。

现代文:阴达到极点就要返阳,故阳是由阴变化而来;阳达到极点就要返阴,故阳只有得到阴才能够变化。

古文:是以男子八月生齿,八岁而齓。女子七月生齿,七岁而齓,十有四而化。

现代文:所以男子八个月长牙,八岁换牙;女子七个月长牙,七岁换牙,十四岁能够生育。

古文:一阳一阴,奇偶相配,然后道合化成。

现代文:一阳一阴,奇偶相配,然后阴阳结合才能生育。

**古文:性命之端,形于此也。 **

现代文:性命的开始,就从这里形成了。

古文:公曰: 男子十六精通,女子十四而化,是则可以生民矣。

现代文:鲁哀公说: 男子十六岁精气通畅,女子十四岁才能生育,这时就可以生小孩了。

**古文:而礼、男必三十而有室,女必二十而有夫也。岂不晚哉? **

现代文:而根据礼,男子三十岁娶妻,女子二十岁嫁人,这难道不是有点晚吗?

古文:孔子曰: 夫礼言其极不是过也。

现代文:孔子说: 礼说的是最迟限度,不能超过这个限度。

古文:男子二十而冠,有为人父之端;女子十五许嫁,有适人之道。

现代文: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之礼,就可以开始做父亲了。女子十五岁就被允许出嫁,有出嫁的道理了。

古文:于此而往,则自婚矣。

现代文:从此之后,就可以结婚。

古文:群生闭藏乎阴,而为化育之始。

现代文:众生闭藏于阴,就成为化育的开始。

古文:故圣人因时以合耦。男子穷天数也。

现代文:因此圣人依据时节让男女成婚,穷尽了天数的极限。

古文:霜降而妇功成,嫁娵者行焉。

现代文:霜降时妇女该做的家务事都完成了,就开始操办男婚女嫁的事情了。

古文:冰泮而农桑起,婚礼而杀于此。

现代文:冰雪融化后农耕养蚕的事就开始了,就停止了举行婚礼的事。

古文:男子者,任天道而长万物者也。知可为,知不可为;知可言,知不可言;知可行,知不可行者也。

现代文:男子,是担当天下大任而让万物生长的人,知道什么事情应该做,什么事情不应该做;什么事情应该说,什么事情不该说;什么事情可行,什么事情不可行。

古文:是故审其伦而明其别,谓之知,所以效疋夫之听也。

现代文:因此审视清楚事物的类别和区别,叫做知,这就是一般男人所具备的品德。

古文:女子者,顺男子之教而长其理者也。

现代文:女子,是顺从男子的教导而经常按此道理去做的人,因此没有自作主张的道理,只有三从的责任。

**古文:是故无专制之义,而有三从之道;幼从父兄,既嫁从夫,死从子,言无再醮之端,教令不出于闺门,事在供酒食而已,无阃外之非义也,不越境而奔丧,事无擅为,行无独成,参知而后动,可验而后言,昼不游庭,夜行以火,所以效疋妇之德也。 **

现代文:白天不在庭院中游逛,夜里走路要举着灯火。

古文:孔子遂言曰: 女有五不取:逆家子者,乱家子者,世有刑人子者,有恶疾子者,丧父长子者。

现代文:这就是一般妇女的品德。 孔子又接着说: 有五种女子不能娶:叛逆造反家庭的女子,淫秽乱伦家庭的女子,受过刑罚家庭的女子,有不治之病家庭的女子,早年丧父家庭的长女。

古文:妇有七出、三不去;七出者:不顺父母出者,无子者,婬僻者,嫉妬者,恶疾者,多口舌者,窃盗者。

现代文:妇人有七种情况可以被休弃,三种情况不可以被休弃。七种情况是:不孝顺父母的,没有儿子的,有淫乱邪僻行为的,爱嫉妒的,有难以治愈的疾病的,多口多舌的,有偷盗行为的。

古文:三不去者:谓有所取无所归一也,与共更三年之丧二也,先贫贱后富贵者三也。

现代文:三种情况是:娶时有家休弃后无家可归的,这是第一种。为公婆服过三年丧的,这是第二种。夫家先贫贱后富贵的,这是第三种。

**古文:凡此圣人所以顺男女之际,重婚姻之始也。 **

现代文:所有这些,是圣人根据男女之间的关系,对婚姻重视的开始。

古文:孔子曰: 礼之所以象五行也,服之制有五等其义四时也,故丧礼有举焉,有恩有义,有节有权。

现代文:孔子说: 礼的根据是天地五行,取法于四季变换,因此举行丧礼,有恩、有义、有节制、有权变。

**古文:所以举象四时其恩厚者其服重,故为父母斩衰三年,以恩制者也;门内之治恩掩义,门外之治义掩恩,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尊尊贵贵,义之大也,故为君亦服衰三年,以义制者也;三日而食,三月沐,期而练,毁不灭性,不以死伤生,丧不过三年,齐衰不补,坟墓不修,除服之日,鼓素琴,示民有终也,凡此以节制者也;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家无二尊,以治之,故父在为母齐衰期者,见无二尊也;百官备,百物具,不言而事行者,扶而起,言而后事行者,杖而起,身自执事行者,面垢而已,此以权制者也。亲始死三日不怠,三月不懈,期悲号,三年忧哀之杀也,圣人因杀以制节也。 **

现代文:对恩情厚重的人丧礼就隆重,所以为父母要服斩衰三年,这是受恩情制约的。家庭内部恩情重于道义,家庭以外道义重于恩情,以对待父亲的态度来对待国君,尊敬的程度是相同的。尊敬高贵者,尊崇位尊者,这是最大的道义,所以国君也服丧三年,这是按照道义来制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