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君

**古文:哀公问于孔子曰: 当今之君,孰为最贤? **

现代文:鲁哀公问孔子: 当今的君主,谁最贤明啊?

**古文:孔子对曰: 丘未之见也,抑有卫灵公乎? **

现代文:孔子回答说: 我还没有看到,或许是卫灵公吧!

**古文:公曰: 吾闻其闺门之内无别,而子次之贤,何也? **

现代文:哀公说: 我听说他的家中男女长幼都是一样没有分别,而您把他说成贤人,这是什么原因呢?

**古文:孔子曰: 臣语其朝廷行事,不论其私家之际也。 **

现代文:孔子说: 我所说的是他在朝堂所做的事,而不论他家庭内部的事情。

**古文:公曰: 其事何如? **

现代文:哀公问: 他在朝堂有什么事呢?

古文:孔子对曰: 灵公之弟,曰公子渠牟,其智足以治千乘,其信足以守之,灵公爱而任之。

现代文:孔子回答说: 卫灵公的弟弟公子渠牟,他的智慧足以治理拥有千辆兵车的大国,他的诚信足以守卫这个国家,因此卫灵公喜欢任用他。

古文:又有士曰林国者,见贤必进之,而退与分其禄,是以灵公无游放之士,灵公贤而尊之。

现代文:又有个士人叫林国的,发现贤能的人必定推荐,如果那人被罢了官,林国还要把自己的俸禄分给他,因此在灵公的国家没有放任游荡的士人。灵公认为林国很贤明因而很尊敬他。

古文:又有士曰庆足者,卫国有大事,则必起而治之;国无事,则退而容贤,灵公悦而敬之。

现代文:又有个叫庆足的士人,卫国有大事,就必定出来帮助治理;国家无事,就辞去官职而让其他的贤人被容纳。卫灵公喜欢而且尊敬他。

古文:又有大夫史鰌,以道去卫,而灵公郊舍三日,琴瑟不御,必待史鰌之入而后敢入。

现代文:还有个大夫叫史鱿,因为道不能实行而离开卫国。卫灵公在郊外住了三天,不弹奏琴瑟,一定要等到史鱿回国,而后他才敢回去。

**古文:臣以此取之,虽次之贤,不亦可乎? **

现代文:我拿这些事来选取他,即使把他放在贤人的地位,不也可以吗?

**古文:子贡问于孔子曰: 今之人臣孰为贤? **

现代文:子贡问孔子: 当今大臣中,谁是最贤能的?

古文:子曰: 吾未识也。

现代文:孔子说: 我不知道。

**古文:往者齐有鲍叔,郑有子皮,则贤者矣。 **

现代文:从前,齐国有鲍叔,郑国有子皮,他们都算得上比较贤能的人。

**古文:子贡曰: 齐无管仲,郑无子产。 **

现代文:子贡说: 齐国不是有管仲,郑国不是有子产吗?

古文:子曰: 赐!汝徒知其一,未知其二也。

现代文:孔子说: 赐,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古文:汝闻用力为贤乎?进贤为贤乎? 子贡曰: 进贤贤哉! **

现代文:你听说自己努力成为贤人的人贤能呢,还是能举荐贤人的人贤能呢? 子贡说: 能举荐贤人的人贤能。

古文:子曰: 然。

现代文:孔子说: 这就对了。

**古文:吾闻鲍叔达管仲,子皮达子产,未闻二子之达贤己之才者也。 **

现代文:我听说鲍叔牙使管仲显达,子皮使子产显达,但从来没有听说管仲和子产让比他们更贤能的人显达。

**古文:哀公问于孔子曰: 寡人闻忘之甚者,徙而忘其妻,有诸? **

现代文:鲁哀公问孔子说: 我听说忘性大的人,搬了家就忘记了自己的妻子,真的有这种人吗?

**古文:孔子对曰: 此犹未甚者也,甚者乃忘其身。 **

现代文:孔子回答说: 这还不是忘性最大的,更厉害的是忘记了自身。

**古文:公曰: 可得而闻乎? **

现代文:鲁哀公说: 可以说给我听听吗?

**古文:孔子曰: 昔者夏桀贵为天子,富有四海,忘其圣祖之道,坏其典法,废其世祀,荒于淫乐,耽湎于酒;佞臣谄谀,窥导其心;忠士折口,逃罪不言。天下诛桀而有其国,此谓忘其身之甚矣。 **

现代文:孔子说: 从前夏桀贵为天子,富有天下,却忘记了他圣明先祖的治国之道。破坏了先祖设立的典章制度,废除了祭祀活动,放纵地淫逸享乐,沉溺于酒色。奸臣阿谀奉承,揣摩迎合夏桀的心意;忠臣闭口不敢说话,逃避罪责不敢建言,天下人杀了夏桀,从而占有了他的国家。这才是忘记了自身的典型啊!

**古文:颜渊将西游于宋,问于孔子曰: 何以为身? **

现代文:颜渊将要到西边的宋国去游学,问孔子说: 应该用什么立身呢?

古文:子曰: 恭、敬、忠、信而已矣。

现代文:孔子说: 做到恭顺端肃忠心诚信,就可以了。

古文:恭则远于患,敬则人爱之,忠则和于众,信则人任之。

现代文:恭顺就能远离忧患,端肃人们就会爱你,忠心就能使大家和睦相处,诚信别人就会任用你。

古文:勤斯四者,可以政国,岂特一身者哉!

现代文:努力做到这四点,就可以处理国家政事,哪里只是能够立身呢?

古文:故夫不比于数而比于踈,不亦远乎?

现代文:所以那些不和身边的人亲近而去和远方人亲近的人,不是走得远了吗?

古文:不修其中而修外者,不亦反乎?

现代文:不修饰内心而去修饰外表的人,不是也相反了吗?

**古文:虑不先定,临事而谋,不亦晚乎? **

现代文:不事先做好准备,事到临头才去考虑,不是太晚了吗?

古文:孔子读《诗》,于《正月》六章,惕然如惧。曰: 彼不达之君子,岂不殆哉!

现代文:孔子读《诗经》第六章时,表现出一副提心吊胆的样子,说: 那些不得志的君子,不是太危险了吗?

古文:从上依世则道废,违上离俗则身危,时不兴善,己独由之,则曰非妖即妄也。

现代文:顺从君主附和世俗,就得废弃道;违背君主远离世俗,自身就有危险。如果当时不提倡善,自己偏要追求善,有人就会说你反常或不法。

古文:故贤也既不遇天,恐不终其命焉。桀杀龙逢,纣杀比干,皆是类也。

现代文:所以贤人如果不能遭逢天时,恐怕不能终养天年,夏桀杀害龙逢,商纣杀害比干,都是这一类的事。

**古文:《诗》曰: 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 **

现代文:《诗经》说: 谁说天很高,走路不敢不弯腰;谁说地很厚,走路不敢不蹑脚。

**古文:此言上下畏罪,无所自容也。 **

现代文:这是说对上下都怕得罪,没有自己的容身之地。

**古文:子路问于孔子曰: 贤君治国,所先者何? **

现代文:子路问孔子说: 贤明的君主治理国家,首先要做的是什么呢?

**古文:孔子曰: 在于尊贤而贱不肖。 **

现代文:孔子说: 在于尊重贤人而轻视不贤的人。

**古文:子路曰: 由闻晋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矣,其亡何也? **

现代文:子路说: 我听说晋国中行氏尊重贤人而轻视不贤的人,他为什么灭亡了呢?

古文:孔子曰: 中行氏尊贤而不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

现代文:孔子说: 中行氏尊重贤人却不任用他们,看不起不贤的人却不能撤换他们。

古文:贤者知其不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必己贱而雠之。

现代文:贤人知道自己不会被任用而怨恨,不贤的人知道自己被看不起而仇恨。

**古文:怨雠竝存于国,邻敌构兵于郊,中行氏虽欲无亡,岂可得乎? **

现代文:怨恨和仇恨的人同时存在于国内,邻近敌国的军队又集聚于郊外,中行氏即使不想灭亡,能够做得到吗?

**古文:孔子闲处,喟然而叹曰: 向使铜鞮伯华无死,则天下其有定矣! **

现代文:孔子闲坐时,叹着长气感叹说: 假使铜鞮伯华没死,那么天下可能就安定了。

**古文:子路曰: 由愿闻其人也。 **

现代文:子路说: 我很愿意听听他的事。

古文:子曰: 其幼也,敏而好学;其壮也,有勇而不屈;其老也,有道能下人。

现代文:孔子说: 他小的时候,聪敏而好学;壮年的时候,勇敢而不屈服;年老以后,拥有了道而能屈居人下。

古文:吾闻以众攻寡,无不克也;以贵下贱,无不得也。

现代文:有了这三种品质,用以安定天下,有什么难的呢?

**古文:昔者周公居冢宰之尊,制天下之政,而犹下白屋之士,日见百七十人,斯岂以无道也,欲得士之用也,恶有有道而无下天下君子哉? **

现代文:孔子说: 你不知道,我听说以多攻少,没有攻不克的;处尊贵地位而向低贱地位的人表示谦逊,没有什么得不到的。从前周公居于宰相的高位,掌握着天下的政权,还要向普通的读书人咨询,每天接见一百七十人,这难道是因为他没拥有道吗?为了得到有才能的人来任用啊!哪有有道的人却不礼贤下士的呢?

古文:齐景公来适鲁,舍于公馆,使晏婴迎孔子。

现代文:齐景公到鲁国去,住在宾馆里,让人把孔子迎接来。

古文:孔子至,景公问政焉。

现代文:孔子到了宾馆,齐景公向他咨询如何治理国家。

**古文:孔子荅曰: 政在节财。 **

现代文:孔子回答说: 治理国家在于节省财物。

**古文:公悦。又问曰: 秦穆公国小处僻而霸,何也? **

现代文:齐景公很高兴,又问道: 秦穆公的国家很小,处于偏僻之地却能称霸,这是为什么呢?

古文:孔子曰: 其国虽小,其志大;处虽僻,而其政中。

现代文:孔子说: 他的国家虽然很小,他的志向却很大;虽处于偏僻之地,政治却恰到好处,他的举措果断,谋略适当,执法没有偏私,政令能够通行。

**古文:其举也果,其谋也和,法无私而令不愉,首拔五羖,爵之大夫,与语三日而授之以政。此取之,虽王可,其霸少矣。 景公曰: 善哉! **

现代文:首先提拔百里奚,授给他大夫的爵位,和他谈了三天就把政事交给他处理。采取这些办法,即使称王也是可以的,称霸还不算什么。 齐景公说: 说得好啊。

**古文:哀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 政之急者,莫大乎使民富且寿也。 **

现代文:鲁哀公向孔子询问治理国家的事。孔子回答说: 治理国家最急迫的事,没有比让民众富裕和长寿更重要的了。

**古文:公曰: 为之奈何? **

现代文:鲁哀公说: 怎么能做到呢?

**古文:孔子曰: 省力役,薄赋敛,则民富矣;敦礼教,远罪疾,则民寿矣。 **

现代文:孔子说: 减少劳役,减轻赋税,民众就会富裕;敦促礼仪教化,远离罪恶疾病,民众就会长寿。

**古文:公曰: 寡人欲行夫子之言,恐吾国贫矣。 **

现代文:鲁哀公说: 我想按您的话去做,又担心我的国家会贫穷啊。

**古文:孔子曰: 《诗》云: 恺悌君子,民之父母。 **

现代文:孔子说:《诗经》上说: 平易近人的君子,是民众的父母。

**古文:未有子富而父母贫者也。 **

现代文:没有儿女富裕而父母却贫穷的。

古文:卫灵公问于孔子曰: 有语寡人曰:有国家者,计之于庙堂之上,则政治矣。

现代文:卫灵公问孔子说: 有人告诉我说: 拥有国家的君主,在朝堂上策划好国家大事,国家就会得到治理。

**古文:何如? **

现代文:您认为怎么样?

古文:孔子曰: 其可也。

现代文:孔子说: 大概可以吧。

古文:爱人者,则人爱之;恶人者,则人恶之;知得之己者,则知得之人。

现代文:爱别人的人别人也会爱他,厌恶别人的人别人也会厌恶他。知道自身的好恶也就知道别人的好恶。

**古文:所谓不出环堵之室而知天下者,知及己之谓也。 **

现代文:所说的不走出自己的屋子而能够了解天下大事,说的就是能自我反省。

古文:孔子见宋君,君问孔子曰: 吾欲使长有国而列都得之,吾欲使民无惑,吾欲使士竭力,吾欲使日月当时,吾欲使圣人自来,吾欲使官府治理。

现代文:孔子拜见宋国国君,宋国国君问孔子: 我想长期拥有国土,而且很多都邑都想治理好。我想使民众不困惑,我想使士人尽心竭力,我想使日月正常运行,我想使圣人自己前来,我想使官府得到治理,该怎么做呢?

古文:为之奈何? 孔子对曰: 千乘之君,问丘者多矣,而未有若主君之问问之悉也,然主君所欲者尽可得也。

现代文:孔子回答说: 拥有千辆战车的大国君主,问我这个问题的很多,但都没有像您这样问得详细的。然而您想要得到的都可以得到。

**古文:丘闻之,邻国相亲,则长有国;君惠臣忠,则列都得之;不杀无辜,无释罪人,则民不惑;士益之禄,则皆竭力;尊天敬鬼,则日月当时;崇道贵德,则圣人自来;任能黜否,则官府治理。 **

现代文:我听说,和邻国和睦相处,就能长期拥有国土;国君仁爱,臣子尽忠,众多的都邑都能治理好;不杀害无辜的人,不释放有罪的人,民众就不会迷惑;增加士人的俸禄,他们就会尽心竭力;尊奉天道,敬事鬼神,日月就会正常运行;崇尚道,尊崇德,圣人就会自己前来;任用有才能的人,罢免无能之辈,官府就能得到治理。

古文:宋君曰: 善哉!岂不然乎?

现代文:宋国国君说: 说得好啊,难道不是这样吗?

**古文:寡人不佞,不足以致之也。 **

现代文:寡人没有才能,不足以达到这样的境界啊!

**古文:孔子曰: 此事非难,唯欲行之云耳。 **

现代文:孔子说: 此事并不难,只要想做就可以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