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古文:万章曰: 敢问不见诸侯,何义也? **

现代文:万章问: 冒昧地请问,不去见诸侯,是什么什么道理呢?

古文:孟子曰: 在国曰市井之臣,在野曰草莽之臣,皆谓庶人。

现代文:孟子说: 住在城中的叫市井臣民,住在乡下的叫草野臣民,都称为庶人。

**古文:庶人不传质为臣,不敢见于诸侯,礼也。 **

现代文:庶人没有传送见面礼而为臣属,不敢谒见诸侯,这是合乎礼的。

**古文:万章曰: 庶人,召之役,则往役;君欲见之,召之,则不往见之,何也? **

现代文:万章说: 作为庶人,要他去服役,他就去服役;君主想见他,就召他,而他却不去见,这是为什么呢?

古文:曰: 往役,义也;往见,不义也。

现代文:孟子说: 去服役,合乎义;去见,不合乎义。

**古文:且君之欲见之也,何为也哉? **

现代文:况且君主之所以想见到这个人,为的是什么呢?

**古文:曰: 为其多闻也,为其贤也。 **

现代文:万章说: 是因为这个人见多识广,是因为这个人贤能。

古文:曰: 为其多闻也,则天子不召师,而况诸侯乎?

现代文:孟子说: 就因为见多识广而召见?那么天子都不召见自己的老师,何况诸侯们呢?

古文:为其贤也,则吾未闻欲见贤而召之也。

现代文:如果是因为贤能而召见,那么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想见贤人而召他来见的。

**古文:缪公亟见于子思,曰: 古千乘之国以友士,何如? **

现代文:鲁缪公多次见子思,说: 以古代千乘之国互助合作的方式来对待读书人,你觉得怎么样?

**古文:子思不悦,曰: 古之人有言:曰事之云乎,岂曰友之云乎? **

现代文:子思很不高兴地说: 古代人是这样说的:侍奉就是侍奉,怎么能说是互助合作呢?

古文:子思之不悦也,岂不曰: 以位,则子,君也;我,臣也。何敢与君友也?

现代文:子思的不高兴,岂不是等于说以地位而言,你是君主,我是臣子,怎么敢与君主互助合作?

**古文:以德,则子事我者也。奚可以与我友? **

现代文:论品德,那是你求教于我;怎么可以说得上互助合作?

古文:千乘之君求与之友,而不可得也,而况可召与?

现代文:有千辆兵车的国君,想与他谈互助合作都不可能,更何况是召见呢?

古文:齐景公田,招虞人以旌,不至,将杀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现代文:从前齐景公田猎时,用旌旗召唤管理园林的官吏而召唤不来,就想杀掉他。 有志之士不会忘记自己身处沟壑的处境,有勇之士不会忘记抛头颅洒热血。

古文:孔子奚取焉?

现代文:孔子会取哪一种呢?

**古文:取非其招不往也。 **

现代文:取不召唤就不去的那种。

古文:曰: 敢问招虞人何以? 曰: 以皮冠。

现代文:万章说: 冒昧地请问召唤管理园林的官吏要用什么方式呢? 孟子说: 用皮帽子。

古文:庶人以旃,士以旗,大夫以旌。

现代文:召唤百姓用锦旗,召唤读书人用上绘交龙并有铃铛的旗子,召唤大夫用牦牛尾或兼五采羽毛饰竿头的旗子。

古文:以大夫之招招虞人,虞人死不敢往。以士之招招庶人,庶人岂敢往哉。

现代文:用招唤大夫的方法招唤管理园林的官吏,管理园林的官吏死也是不敢去的;以招唤读书人的方法招唤百姓,百姓怎么敢前去呢?

古文:况乎以不贤人之招招贤人乎?

现代文:更何况用招唤不贤能的人的方法招唤贤人呢?

古文:欲见贤人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

现代文:想要见贤能的人而不遵守一定的道路,就好比要人家进来却紧闭着大门一样。

古文:夫义,路也;礼,门也。

现代文:所谓行为方式,是路;所谓行为规范,是门。

古文: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

现代文:惟有君子能走这条路,能出入这扇门。

**古文:诗云: 周道如底,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 **

现代文:《诗经》上说: 周朝所推行的道路如有基础,其笔直就象箭杆,君子所走的这条道路,是小人所必须效法的。

**古文:万章曰: 孔子,君命召,不俟驾而行。然则孔子非与? **

现代文:万章说: 孔子,闻君主召唤,不等马车驾好就先出发了,那孔子错了吗?

**古文:曰: 孔子当仕有官职,而以其官召之也。 **

现代文:孟子说: 孔子当时正在做官,有官职在身,国君是以他的职务召唤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