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古文:公孙丑问曰: 不见诸侯,何义? **

现代文:公孙丑问: 不见诸侯,有什么典故说法吗?

古文:孟子曰: 古者不为臣不见。

现代文:孟子说: 古时候的惯例,不是诸侯的臣子就不去参见。

古文:段干木逾垣而辟之,泄柳闭门而不内,是皆已甚。迫,斯可以见矣。

现代文:段干木翻墙逃避魏文侯,泄柳关门不接待鲁穆公,这些都很过分了。迫不得己,也是可以见的。

古文:阳货欲见孔子而恶无礼,大夫有赐于士,不得受于其家,则往拜其门。

现代文:以前阳货想要孔子来见他,又厌恶别人认为他不知礼,当时大夫赠送财物给士人,士人如果不能在家里亲自接受,就应去大夫家拜谢。

古文:阳货矙孔子之亡也,而馈孔子蒸豚;孔子亦矙其亡也,而往拜之。

现代文:于是阳货探看到孔子不在家,就去孔子家赠送蒸好的乳猪;孔子于是也探看到阳货不在家时前往拜谢。

古文:当是时,阳货先,岂得不见?

现代文:在那时,如果阳货先去拜访,孔子怎么会不去看他呢?

**古文:曾子曰: 胁肩谄笑,病于夏畦。 **

现代文:曾子说 耸着肩膀对别人谄媚地笑,这比夏天在菜地里干活还要痛苦。

**古文:子路曰: 未同而言,观其色赧赧然,非由之所知也。 **

现代文:子路说: 跟一个人不志同道合,却还要勉强交谈,脸上露出羞愧之色,我真不知这是怎么回事。

**古文:由是观之,则君子之所养可知已矣。 **

现代文:这样看来,君子的品行修养,是可以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