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十四

古文:恩幸夫君子小人,类物之称。

现代文:君子和小人是分别人们品行的常用名称。

古文:蹈道则为君子,违之则为小人。

现代文:遵循道的就是君子,违反道的就是小人。

古文:屠钓,卑事也;版筑,贱役也,太公起为周师,傅说去为殷相。

现代文:杀猪钓鱼是卑下的职业,夹板筑墙是低贱的事情,但是姜太公在渭水垂钓,被周文王起用为国师,傅说离开夹板筑墙,而成为殷相。

古文:非论公侯之世,鼎食之资,明扬幽仄,唯才是与。

现代文:殷周时代并不讲究有没有公侯的家世,是不是豪贵的出身,发现了人才,即使他们沉埋在草泽,也要起用。

古文:逮于二汉,兹道未革,胡广累世农夫,伯始致位公相;黄宪牛医之子,叔度名重京师。

现代文:到了两汉,这种惟才是举的传统没有改变,胡广世代农夫,凭能力位到公相。黄宪是牛医的儿子,因才气名重京城。

古文:且任子居朝,咸有职业,虽七叶珥貂,见崇西汉,而侍中身奉奏事,又分掌御服。东方朔为黄门侍郎,执戟殿下。

现代文:况且那些因袭父辈的职位而高居朝廷,都是有职司的人,即使七世冠插貂尾,在西汉名位显贵,然而像侍中这种官职既要向皇帝奏请大事,又兼管理皇帝的车马和服饰,像东方朔就仅做了个黄门侍郎,手执长戟,站在殿下。

古文:郡县掾史,并出豪家,负戈宿卫,皆由势族,非若晚代,分为二途者也。

现代文:郡县的掾史,都出自豪门大家,扛着戈负守卫之责的,都由有权势的家族充当,不像后来世族寒门所处地位贵贱有别。

古文: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

现代文:汉末天下大乱,魏武帝初创基业时,军中事务急促,权且设立九品,用来品评人才的优劣,而不是确定世族地位的高低。

古文:因此相沿,遂为成法。

现代文:由此相沿,就成为定形的法则。

古文:自魏至晋,莫之能改,州都郡正,以才品人,而举世人才,升降盖寡。

现代文:从魏到晋,没有人能改变,州都的郡正,以才能来品评人,因而全社会的人才,升降的情况就很少。

古文:徒以冯藉世资,用相陵驾,都正俗士,斟酌时宜,品目少多,随事俯仰,刘毅所云 下品无高门,上品无贱族 者也。

现代文:如果仅仅因为凭借世族资望,而高出居上,那么都镇中的庸俗之士,就会斟酌当时的需要,随时确定品目的多少,这正如刘毅所说: 下品无高门,上品无贱族。

古文:岁月迁讹,斯风渐笃,凡厥衣冠,莫非二品,自此以还,遂成卑庶。

现代文:岁月流逝,这种风气渐渐严重,凡是士大夫,没有不是二品的,从此以后,于是就成为卑庶之族。

古文:周、汉之道,以智役愚,台隶参差,用成等级;魏晋以来,以贵役贱,士庶之科,较然有辨。

现代文:周汉的用人制度是用智慧奴役愚昧,奴仆成群,而分成等级;魏晋以来,以富贵统治贫贱,士庶的品级,明显有别。

古文:夫人君南面,九重奥绝,陪奉朝夕,义隔卿士,阶闼之任,宜有司存。

现代文:人主向南面而坐,宫殿幽深难通,如果早晚奉陪人主,难免与卿士之义不合,所以在宫中陪奉人君的责任,应由主管部门承担。

古文:既而恩以幸生,信由恩固,无可惮之姿,有易亲之色。

现代文:这样,人君的恩泽因为有了宠幸者而产生,人君对被宠幸者的信任也由人君的恩泽而牢固,人君对被宠者没有令人可怕的态度,而有容易亲近的颜色。

古文:孝建、泰始,主威独运,官置百司,权不外假,而刑政纠杂,理难遍通,耳目所寄,事归近习。

现代文:孝建、泰始开始,人主独自运用权威,设置各种官僚机构,权柄牢牢握在手里,但是刑罚政令错综复杂,人主很难全面通晓,所依托的对象,就是那些亲近之臣。

古文:赏罚之要,是谓国权,出内王命,由其掌握,于是方途结轨,辐凑同奔。

现代文:奖赏和惩罚,是国家的权威。出自宫中的王命,一旦由亲近之臣掌握,于是那些趋炎附势之徒就都会车水马龙成群结队地去巴结。

古文:人主谓其身卑位薄,以为权不得重。

现代文:人主以为他们的身份卑贱,职权低下,权力不会很重。

古文:曾不知鼠凭社贵,狐藉虎威,外无逼主之嫌,内有专用之功,势倾天下,未之或悟。

现代文:竟然不知道鼠凭社贵,狐假虎威,在外没有逼迫人主的嫌疑,对内却有独断专行的功效,权势使天下人倾倒,却没有人明白这个道理。

古文:挟朋树党,政以贿成,鈇钺创磐,构于筵笫之曲,服冕乘轩,出乎言笑之下。南金北毳,来悉方艚,素缣丹魄,至皆兼两,西京许、史,盖不足云,晋朝王、庾,未或能比。

现代文:他们仗恃朋党的势力培植党羽,政绩因贿赂而成,各种大小刑戮,在筵第的隐曲之所构成,穿戴贵族衣帽,乘坐贵族车马,也都出在言笑之中,南方的黄金北方的兽毛,送来时都是两船并行,精制的白绢贵重的丹魄,收到的都是两者得兼,西京的许、史两家,自不必说,就是晋朝王导、庾亮,也没有人能比得上。

古文:及太宗晚运,虑经盛衰,权幸之徒,慑惮宗戚,欲使幼主孤立,永窃国权,构造同异,兴树祸隙,帝弟宗王,相继屠劋。

现代文:到了太宗晚年,他们的计划实施已屡经成功和失败,终于认识到:受人主宠幸的人害怕宗戚。他们想使年幼的人主孤立,长久地掌握国家大权,于是就构陷异己,挑拨离间,因此御弟宗王,相继被杀。

古文:民忘宋德,虽非一途,宝祚夙倾,实由于此。

现代文:百姓忘记刘宋王朝的恩德,虽然不是一种原因,但是国家很快地灭亡,的确是由于这个原因。唉!

古文:呜呼!《汉书》有《恩泽侯表》,又有《佞幸传》。今采其名,列以为《恩幸篇》云。

现代文:《汉书》有《恩泽侯表》,又有《佞幸传》,现采摘它们的书名,以《恩幸篇》来列入本书。

古文:戴法兴,会稽山阴人也。

现代文:戴法兴,会稽山阴人,小时候家庭贫困。

**古文:家贫,父硕子,贩珝为业。法兴二兄延寿、延兴并修立,延寿善书,法兴好学。山阴有陈载者,家富,有钱三千万,乡人咸云: 戴硕子三兒,敌陈载三千万钱。 **

现代文:他的父亲戴硕子,以贩卖布匹为业,法兴的两个哥哥延寿、延兴都学有所成,延寿会写字,法兴好学,山阴县有个叫陈载的人,家中富有,有钱三千万,乡民们都说: 戴硕子三个儿子,抵得上陈载三千万钱。

古文:法兴少卖葛于山阴市,后为吏传署,入为尚书仓部令史。大将军彭城王义康于尚书中觅了了令史,得法兴等五人,以法兴为记室令史。义康败,仍为世祖征虏、抚军记室掾。

现代文:法兴少年时代在山阴集市上卖葛布,以后当传送署签的小官,再进而做尚书仓部令史,大将军彭城王刘义康想找一个非常精明能干的令史,得到法兴等五个人,用法兴当记室令史,刘义康被废除爵位后,还是当世祖征虏、抚军记室掾。

古文:上为江州,仍补南中郎典签。

现代文:世祖当江州刺史,法兴补任南中郎典签。

古文:上于巴口建义,法兴与典签戴明宝、蔡闲俱转参军督护。

现代文:世祖在巴口起义,法兴和典签、戴明室、蔡闲等人转任参军督护。

古文:上即位,并为南台侍御史,同兼中书通事舍人。法兴等专管内务,权重当时。孝建元年,加建武将军、南鲁郡太守,解舍人,侍太子于东宫。

现代文:世祖称帝,他们都当南台侍御史,同时兼任中书通事舍人,法兴等人专管宫内事务,在当时权力非常大,孝建元年法兴加号建武将军、南鲁郡太守,解除舍人的职务,在东宫侍候太子。

古文:大明二年,三典签并以南下预密谋,封法兴吴昌县男,明宝湘乡县男,闲高昌县男,食邑各三百户。闲时已卒,追加爵封。

现代文:大明二年三个典签都因为曾参与起义,封法兴吴昌县男,明宝湘乡县男,闲高昌县男,各食邑三百户,蔡闲当时已死去,追加封爵。

古文:法兴转员外散骑侍郎,给事中,太子旅贲中郎将,太守如故。

现代文:法兴接着转任员外散骑侍郎,给事中,太子旅贲中郎将,太守还照旧。

古文:世祖亲览朝政,不任大臣,而腹心耳目,不得无所委寄。法兴颇知古今,素见亲待,虽出侍东宫,而意任隆密。

现代文:世祖总揽朝政,不信任大臣,自然,心腹耳目的人士不得不有所委托,法兴知道一些古今历史,一向被当成亲信,虽然出外侍候太子,但是受到的信用反而特别充分。

古文:鲁郡巢尚之,人士之末,元嘉中,侍始兴王浚读书,亦涉猎文史,为上所知。孝建初,补东海国侍郎,仍兼中书通事舍人。凡选授迁转诛赏大处分,上皆与法兴、尚之参怀,内外诸杂事,多委明宝。

现代文:鲁郡巢尚之是个末流人物,元嘉年中,和始兴王刘浚做伴读,也了解一些文史知识,被世祖欣赏,在孝建初年,补任东海国的侍郎。同时兼任中书通事舍人,凡是选择任命转官升迁,屠杀赏赐这些大事,世祖都让戴法兴、巢尚之参考。

古文:上性严暴,睚眦之间,动至罪戮,尚之每临事解释,多得全免,殿省甚赖之。

现代文:宫内外的其他杂事都委托给戴明宝,世祖为人严厉而暴躁,别人一点小怨恨往往遭到杀身之祸。巢尚之遇到这种情况时总是尽量地开脱别人,保全了一些人。宫殿省相当依靠他。

古文:而法兴、明宝大通人事,多纳货贿,凡所荐达,言无不行,天下辐凑,门外成市,家产并累千金。

现代文:但是法兴、明宝和外界交往很多,收受很多贿赂,凡是他推荐而显达的无不言听计从,天下人士都到他的门庭,门口几乎成了集市,家产都积到一千多斤黄金,戴明宝尤其骄傲放纵。

古文:明宝骄纵尤甚,长子敬为扬州从事,与上争买御物。

现代文:他长子戴敬当扬州从事。

古文:六宫尝出行,敬盛服骑马于车左右,驰骤去来。上大怒,赐敬死,系明宝尚方,寻被原释,委任如初。

现代文:敢和皇上抢着买东西。世祖六宫里面的人有次外游,戴敬穿着华丽的衣服,骑着高头大马,在宫车两边招摇过市,驰来驰去,世祖看见非常愤怒,赏赐戴敬自杀,把明宝关到尚方监,不久又被原释放还,还是和当初一样受信任。

古文:世祖崩,前废帝即位,法兴迁越骑校尉。

现代文:世祖去世,前废帝即位。法兴升官越骑校尉。

古文:时太宰江夏王义恭录尚书事,任同总己,而法兴、尚之执权日久,威行内外,义恭积相畏服,至是慑惮尤甚。

现代文:当时太宰江夏王义恭录尚书事,几乎权力等于皇帝,但法兴、尚之一直执掌大权,权威震撼宫庭内外,义恭一向害怕他们,到这时尤其害怕。

古文:废帝未亲万机,凡诏敕施为,悉决法兴之手;尚书中事无大小,专断之。

现代文:废帝还未亲掌朝廷权力,凡是诏出敕令施行的政策,都由法兴决定,尚书省中事无大小,法兴一人专管。

古文:颜师伯、义恭守空名而已。

现代文:颜师伯、刘义恭只是填填名字而已,废帝年龄大了起来,凶恶的形象逐渐养成,想有所作为。

**古文:废帝年已渐长,凶志转成,欲有所为,法兴每相禁制,每谓帝曰: 官所为如此,欲作营阳耶? **

现代文:戴法兴每次都加以约束。

古文:帝意稍不能平。

现代文:总是对废帝说: 皇帝这样作,难道是想作营阳王吗?

**古文:所爱幸阉人华愿儿有盛宠,赐与金帛无算,法兴常加裁减,愿兒甚恨之。帝常使愿兒出入市里,察听风谣,而道路之言,谓法兴为真天子,帝为赝天子。愿儿因此告帝曰: 外间云宫中有两天子,官是一人,戴法兴是一人。官在深宫中,人物不相接;法兴与太宰、颜、柳一体,吸习往来,门客恆有数百,内外士庶,莫不畏服之。法兴是孝武左右,复久在宫闱,今将他人作一家,深恐此坐席非复官许。 **

现代文:废帝稍稍有些恼火,他喜爱的阉人华愿儿,极受废帝宠爱,赐给他的金银布帛数不清,法兴常常扣除一些,华愿儿非常恨法兴,废帝有次叫华愿儿出入市集中察听谣言风语,而市人说法兴是真正的天子,废帝是假天子,华愿儿因此告诉废帝说: 外面说宫中有两个天子。皇上是一个,戴法兴也是一个,皇帝在深宫之内,不与外界相接,戴法兴和太宰刘义恭,颜师伯,柳元景是一条裤子,往来密切。门客常有几百内外人士,无不害怕他,法兴是孝武帝心腹,又一直在宫中,如今他也是一个皇帝,我非常害怕这个宝座不是皇帝的。

古文:帝遂发怒,免法兴官,遣还田里,仍复徙付远郡,寻又于家赐死,时年五十二。

现代文:废帝于是勃然大怒,免除法兴的官职,叫他回到故乡,又再把他迁到远方的郡里,不久又赏赐他自杀,当时五十二岁。

古文:法兴临死,封闭库藏,使家人谨录钥牡。死一宿,又杀其二子,截法兴棺,焚之,籍没财物。法兴能为文章,颇行于世。

现代文:法兴临死时封闭自己的宝库,叫家人仔细地保存钥匙,他死一天后,废帝又杀他的二个儿子,截断法兴的棺材,焚烧他的尸体,没收他全部财产,法兴颇能写文章,社会上流传很广。

古文:死后,帝敕巢尚之曰: 吾纂承洪基,君临万国,推心勋旧,著于遐迩。不谓戴法兴恃遇负恩,专作威福,冒宪黩货,号令自由,积衅累愆,遂至于此。

现代文:法兴死后,废帝给巢尚之的敕书说: 我继承大业,君统万国,对功臣推心置腹,远近人都知道,没想到戴法兴倚仗宠待,背负皇恩,作威作福,犯法贪污,生杀予夺,恶贯满盈,到这步田地。

**古文:吾今日亲览万机,留心庶事,卿等宜竭诚尽力,以副所期。 **

现代文:你们对于本职工作忠诚勤勉,我都知道,但是道听途说,纷纷纭纭,不只人心恐惧,而且天象反常,我委托的本意大大的违背了,我今天亲自掌管大权,留心杂事。你们应该竭心尽智,以让我满意。

古文:尚之时为新安王子鸾抚军中兵参军、淮陵太守。乃解舍人,转为抚军谘议参军,太守如故。

现代文:巢尚之当时当新安王刘子鸾抚军中兵参军,淮陵太守,于是免除舍人职务,转任抚军谘议参军,太守照旧。

古文:太宗泰始二年,诏曰: 故越骑校尉吴昌县开国男戴法兴,昔从孝武,诚勤左右,入定社稷,预誓河山。

现代文:太宗泰始二年,诏书说: 已故越骑校尉吴昌县开国男戴法兴,当年跟从孝武帝,在身边勤劳服务,参与安定国家大事,和孝武帝有山河的誓言,永不废除他的官爵。

**古文:及出侍东储,竭尽心力,婴害凶悖,朕甚愍之。可追复削注,还其封爵。 **

现代文:到外侍候东宫太子,竭尽心力,却被凶狂之人杀害,我很同情他,可以追认恢复他被削除的职位,还给他封爵。

古文:有司奏以法兴孙灵珍袭封。

现代文:有关人员又上奏用他的孙子戴灵珍继封。

**古文:又诏曰: 法兴小人,专权豪姿,虽虐主所害,义由国讨,不宜复贪人之封,封爵可停。 **

现代文:皇帝又下诏书说: 法兴毕竟是个小人,专权不忌,虽然被暴君残害,也应该受到国法的制裁,不应再贪心国家的爵位,封爵可以停止。

古文:太宗初,复以尚之兼中书通事舍人、南清河太守。

现代文:太宗初年明帝再以巢尚之兼任中书通事舍人,南清河太守。

古文:二年,迁中书侍郎,太守如故。

现代文:二年,迁中书侍郎,太守照旧。

古文:三年北伐,与虏战,军败见杀。

现代文:还未拜官,改任前军将军,太守照旧。

古文:追赠左军将军,太守如故。李道兒,临淮人。

现代文:在东宫侍候太子,晋安王刘子勋被平定后,作为军人守卫辖地,封爵邵陵县男,食邑四百户,他坚决辞退不接收。

古文:本为湘东王师,稍至湘东国学官令。

现代文:再转任黄门侍郎,出外当新安太守,在任上病逝。李道儿,临淮人。本来是湘东王的老师,又升到湘东国学官令。

古文:太宗即位,稍进至员外散骑侍郎,淮陵太守。

现代文:太宗做皇帝,李道儿又升到员外散骑常侍郎,淮陵太守。

古文:泰始二年,兼中书通事舍人,转给事中。

现代文:泰始二年,兼任中书通事舍人,转任给事中。

古文:四年,病卒。

现代文:四年因病逝世。

古文:王道隆,吴兴乌程人。

现代文:王道隆,吴兴乌程人。

**古文:兄道迄,涉学善书,形貌又美,吴兴太守王韶之谓人曰: 有子弟如王道迄,无所少。 **

现代文:他的哥哥王道迄,读了一些书,会书法,外表又很俊俏。吴兴太守王韶之对人说: 如有兄弟儿子像王道迄这样的,就什么也不缺少。

古文:始兴王浚以为世子师。

现代文:始兴王刘浚用他当世子的老师。

古文:以书补中书令史。

现代文:又因为会写字补任中书令史。

古文:道隆亦知书,为主书书吏,渐至主书。

现代文:王道隆也读过一些书,当主书书吏,逐渐升到主书。

古文:世祖使传命,失旨,遣出,不听复入六门。

现代文:世祖叫他传达命令,不符合皇帝心意,被放出来,不允许再到六省门内。

古文:太宗镇彭城,以补典签,署内监。

现代文:太宗镇守彭城时,用他补任典签,署官内监。

古文:及即位,为南台侍御史,稍至员外散骑侍郎,南兰陵太守。

现代文:到太宗即位时,当南台侍御史,逐渐升到员外散骑侍郎,南兰陵太守。

古文:泰始二年,兼中书通事舍人。

现代文:泰始二年兼任中书通事舍人。

古文:以破晋陵功,增邑百户,并前六百户。

现代文:因为攻破晋陵的功劳,增加封邑一百户,和以前共六百户。

古文:五年,出侍东宫,复兼中书通事舍人。

现代文:五年,出外侍候太子,再兼中书通事舍人。

古文:后废帝即位,自太子翊军校尉迁右军将军,太守、兼舍人如故。

现代文:后废帝即位,王道隆从太子翊军校尉升到右军将军、太守,兼舍人照旧。

古文:道隆为太宗所委,过于佃夫,和谨自保,不妄毁伤人。执权既久,家产丰积,豪丽虽不及佃夫,而精整过之。

现代文:王道隆被太宗委任,超过阮佃夫。王道隆为人温和谨慎,明哲保身,不轻易说别人的坏话,掌权很久,家产丰厚,奢侈豪华虽然赶不上阮佃夫,但是精致整齐倒超过了他。

古文:元徽二年,太尉桂阳王休范奄至新亭,佃夫留守殿内,而道隆领羽林精兵向硃雀门。

现代文:元徽二年,太尉桂阳王刘休范的部队突然攻到新亭,阮佃夫留守内殿,而王道隆带着羽林精兵进向朱雀门。

**古文:时贼已至航南,道隆忽召镇军将军刘勔于石头,勔至,命开航,道隆怒曰: 贼至但当急击,宁可开航自弱邪! **

现代文:当时叛军已到秦淮渡的南岸,王道隆忽然在石头召镇军将军刘面力。刘面力一到,便命令打秦淮航,王道隆大怒说: 敌人到了只管打,怎么能打通航渡削弱自己呢?

古文:勔不敢复言。

现代文:刘面力不敢再说话。

古文:催勔进战,勔度航便败,贼乘胜径进,道隆弃众走向台,所乘马连耸跼不肯前,遂为贼兵及,见杀。

现代文:王道隆又催促刘面力进攻,刘面力渡过航桥便败退了。叛军乘胜前进,王道隆丢下兵众逃向宫城,但他的马突然站在那里不肯走,于是被叛军赶上,被杀了。

古文:事平,车驾临哭,赠辅国将军、益州刺史。

现代文:刘休范被平定后,皇帝大驾莅临哭送,王道隆被追认为辅国将军,益州刺史。

古文:子法贞嗣。

现代文:他的儿子王法贞继承他的爵位。

古文:齐受禅,国除。

现代文:齐朝建立,官爵被取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