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十七

古文:谢灵运,陈郡阳夏人也。

现代文:谢灵运,陈郡阳夏人。

古文:祖玄,晋车骑将军。

现代文:祖父谢玄,是晋代的车骑将军。

古文:父瑍,生而不慧,为秘书郎,蚤亡。

现代文:父亲谢王奂,从小便不聪明,当过秘书郎,很早就死了。

**古文:灵运幼便颖悟,玄甚异之,谓亲知曰: 我乃生瑍,瑍那得生灵运! **

现代文:谢灵运很小的时候就聪慧过人,谢玄十分看重他,跟亲近的人说: 我生了谢王奂,谢王奂怎么能生灵运呢!

古文:灵运少好学,博览群书,文章之美,江左莫逮。

现代文:谢灵运从小便爱读书,博览经史,他写的文章非常漂亮,江南几乎没人赶得上,堂叔谢混尤其喜欢他。

古文:从叔混特知爱之,袭封康乐公,食邑三千户。

现代文:谢灵运继承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享受两千户的税收待遇。

古文:以国公例,除员外散骑侍郎,不就。为琅邪王大司马行参军。

现代文:援引先例,谢灵运被朝廷授予员外散骑侍郎的职务,谢灵运没有到任,但他却接受了琅王牙王的大司马行参军的官职。

古文:性奢豪,车服鲜丽,衣裳器物,多改旧制,世共宗之,咸称谢康乐也。

现代文:谢灵运性情奢侈喜爱豪华,他车子的装璜鲜艳而美丽,他的衣着玩的用的东西,无不改变以往的旧样式,世人都学他的样子跟着变,人们都叫他谢康乐。

古文:抚军将军刘毅镇姑孰,以为记室参军。

现代文:抚军将军刘毅镇守姑孰,用他当记室参军。

古文:毅镇江陵,又以为卫军从事中郎。

现代文:刘毅镇守江陵,又让他当卫军从事中郎。

古文:毅伏诛,高祖版为太尉参军,入为秘书丞,坐事免。

现代文:刘毅被杀后,高祖刘裕用他当太尉参军。回到京城后做秘书郎,又因事而被罢免。

古文:高祖伐长安,骠骑将军道怜居守,版为咨议参军,转中书侍郎,又为世子中军咨议,黄门侍郎。

现代文:武帝刘裕因事征讨后秦姚氏,骠骑将军刘道怜留守都城,谢灵运被用为谘议参军。再转调当中书侍郎,又当世子中军谘议、黄门侍郎。

古文:仍除宋国黄门侍郎,迁相国从事中郎,世子左卫率。坐辄杀门生,免官。

现代文:谢灵运奉命出使彭城,慰劳世祖刘骏,写了《撰征赋》。回来仍然被任命为宋国黄门侍郎,再升任相国从事中郎,世子左卫帅,因为擅自处死门生,被免除官职。

古文:高祖受命,降公爵为侯,食邑五百户。起为散骑常侍,转太子左卫率。

现代文:宋武帝刘裕做皇帝,谢灵运的公爵被降为侯爵,享受五百户的税收待遇,又出任散骑常侍,转任太子左卫帅。

古文:灵运为性褊激,多愆礼度,朝廷唯以文义处之,不以应实相许。

现代文:谢灵运天性偏激,常常有触犯礼法律令的行为。朝廷只把他看成有些文才的人,而不是有学识才干的政治家。

古文:自谓才能宜参权要,既不见知,常怀愤愤。

现代文:而他自己却认为有水平参与国家大政,现在既然不被赏识,经常愤愤不平。

古文:庐陵王义真少好文籍,与灵运情款异常。

现代文:庐陵王刘义真幼时便喜好文学,和谢灵运有很好的关系。

古文:少帝即位,权在大臣,灵运构扇异同,非毁执政,司徒徐羡之等患之,出为永嘉太守。

现代文:少帝当皇帝时,权力掌握在大臣的手上,谢灵运在中间挑拨离间,诽谤当权的人。司徒徐羡之等人很怕他,让他出外当永嘉太守。

古文:郡有名山水,灵运素所爱好,出守既不得志,遂肆意游遨,遍历诸县,动逾旬朔,民间听讼,不复关怀。

现代文:永嘉郡有很多名山秀水,他一贯喜欢游山玩水,因为他是被排挤出来的,于是便任情地遨游,足迹几乎踏遍了每一个县,每次出游,动不动便上十天,老百姓的诉讼,他一概不管。

古文:所至辄为诗咏,以致其意焉。

现代文:谢灵运无论到哪个地方,都吟诗作赋,表达他的感受和心意。在郡上任职只一年,便称有病离职。

古文:在郡一周,称疾去职,从弟晦、曜、弘微等并与书止之,不从。

现代文:他的堂弟谢晦、谢曜、谢弘微等都写信劝阻他。谢灵运根本不听。

古文:灵运父祖并葬始宁县,并有故宅及墅,遂移籍会稽,修营别业,傍山带江,尽幽居之美。

现代文:谢灵运祖父和父亲都安葬在伯宁县,那里有他家的老屋和别墅。于是他自动改成会稽郡籍贯,在那里修建房屋和庄园,他的居处前瞰环环的秀水,后背巍巍的大山,极尽幽深静谧的风致。

古文:与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纵放为娱,有终焉之志。

现代文:他和隐士王弘之、孔淳之等逍遥放纵,以此为乐,常有在这里安度余年的打算。

古文:太祖登祚,诛徐羡之等,征为秘书监,再召不起,上使光禄大夫范泰与灵运书敦奖之,乃出就职。

现代文:他每一首诗被传到京城,无论贵贱竞相抄写,一夜之间,官吏百姓便知晓熟悉了。远近四方的人非常仰慕他,他的名声震动京城。文帝当皇帝,徐羡之等被杀,谢灵运被调为秘书监,两次被召见,谢灵运都没理睬。文帝派光禄大夫范泰写信给谢灵运称赏他,他才应召就任。

古文:使整理秘阁书,补足阙文。以晋氏一代,自始至终,竟无一家之史,令灵运撰《晋书》,粗立条流;书竟不就。

现代文:文帝叫他整理秘书省的图书,补增遗漏的地方,又因为有晋一代没有一本完整的历史书,所以叫谢灵运写一本《晋书》,他写出粗略提纲,但这书终究没有写成。

古文:寻迁侍中,日夕引见,赏遇甚厚。

现代文:不久又升任侍中,每天早晚被召见,很得文帝的宠爱。

古文:灵运诗书皆兼独绝,每文竟,手自写之,文帝称为二宝。

现代文:谢灵运的文章书法都独步当时,他每次作文,都亲笔抄录,文帝称他的文章和墨迹为二宝。

古文:既自以名辈,才能应参时政,初被召,便以此自许;既至,文帝唯以文义见接,每侍上宴,谈赏而已。

现代文:既然自己是名人,谢灵运觉得自己应该参与朝政,开始被召见时,便这样自许,但召见之后,文帝只把他当成一个文人而已。

古文:王昙首、王华、殷景仁等,名位素不逾之,并见任遇,灵运意不平,多称疾不朝直。穿池植援,种竹树堇,驱课公役,无复期度。

现代文:他每次和文帝在一起喝酒时,文帝不过让他谈论诗文而已。王昙首、王华、殷景仁等人,名声爵位一直在他之下,却同时被宠待,谢灵运心中不满,往往推说自己有病而不上朝,只管修筑池塘、种植花树、移栽修竹、摆弄香草而已,他驱使为国家服劳役的人,简直无休无止。

古文:出郭游行或一日百六七十里,经旬不归,既无表闻,又不请急。

现代文:出城游玩,有时一天走一百六七十里,往往上十天不回来,既不上书请示,也不请假。

古文:上不欲伤大臣,讽旨令自解。

现代文:文帝不想伤害大臣,暗示他主动辞官。

古文:灵运乃上表陈疾,上赐假东归。

现代文:谢灵运于是上表陈述自己有病,文帝让他休假回到东方。

古文:将行,上书劝伐河北,曰:

现代文:他临行之前,又上了一道奏疏劝文帝北伐。

古文:自中原丧乱,百有余年,流离寇戎,湮没殊类。先帝聪明神武,哀济群生,将欲荡定赵魏,大同文轨,使久凋反于正化,偏俗归于华风。

现代文:文章说:从中原沦陷以来,一百多年,百姓沦落敌人之手,已被异族统治,先帝聪明神圣,怜悯中原人民苦难,希望荡平河北,统一中国,让中原拨乱反正,遗民重归中华。

古文:运谢事乖,理违愿绝,仰德抱悲,恨存生尽。

现代文:但时运有变,大业未成,理想还未实现,先帝便抱恨而逝。

古文:况陵茔未几,凶虏伺隙,预在有识,谁不愤叹。

现代文:况且先帝下葬不久,敌人便来侵略,有志忠义之人,谁不想激奋而起,为国报仇?

古文:而景平执事,并非其才,且遘纷京师,岂虑托付。

现代文:但少帝时的执政大臣,才能平庸,只在朝廷制造混乱,哪里顾得上先帝的嘱托。

古文:遂使孤城穷陷,莫肯极。忠烈囚朔漠,绵河三千,翻为寇有。晚遣镇戍,皆先朝之所开拓,一旦沦亡,此国耻宜雪,被于近事者也。

现代文:于是边城陷入敌手,无人愿意赴援,忠贞为国之士被敌俘虏,黄河流域的大好河山,终于落入敌手,这些沦陷的疆土,都是先帝时开辟的,沦陷敌人之后,国家的这个耻辱应该被洗刷,现在应该准备做这个工作。

古文:又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辄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此亦仁者所为伤心者也。

现代文:况且敌占区的人民,穷困悲苦,敌人赋敛无度,没有止境,人民如果不按时交税,便被屠杀。要是他一身不能保命,则全家被株连,满门遭殃,乡亲也会不幸。

古文:咸云西虏舍末,远师陇外,东虏乘虚,呼可掩袭。

现代文:这些确实是叫善良的人们痛心不已愤慨之极的。

古文:西军既反,得据关中,长围咸阳,还路已绝,虽遣救援,停住河东,遂乃远讨大城,欲为首尾。

现代文:人们都说西边敌人舍本逐末,出兵陇外,东边的敌人北进,我军可以趁机掩袭,待西边的敌人返回后,我军得以据有关中,包围咸阳,敌人回来的路便已截断,纵然想派兵支援,只能远袭大城附近的我军,以便内外相应。

古文:而西寇深山重阻,根本自固,徒弃巢窟,未足相拯。

现代文:但是此时我军有深山险关作为护卫,根本已固,即使敌人想增援,只不过丢下他的老巢,但并不能拯救他们自己。

古文:师老于外,国虚于内,时来之会,莫复过此。观兵耀威,实在兹日。若相持未已,或生事变,忽值新起之众,则异于今,苟乖其时,难为经略,虽兵食倍多,则万全无必矣。

现代文:外面的敌人疲惫不堪,内面则空虚不守,关键的时机,没有比这时更恰当的,炫耀兵力显示武力,正在当时,如果和敌人相持不已,也许会生出意外事变,再遇到新的敌人,则和开始时机不同,如果不抓住这个好机会,就很难建立大功,即使兵力众多,粮食充足,但是得胜的可能性不一定有了。

古文:又历观前代,类以兼弱为本,古今圣德,未之或殊。岂不以天时人事,理数相得,兴亡之度,定期居然。

现代文:纵观古代历史,都是以吞并弱小为契机进行统一的,古今的所有英雄没有例外的,难道那时不是天时人事机会难得,兴亡可以判明,正在当时。

**古文:故古人云: 既见天殃,又见人灾,乃可以谋。 **

现代文:所以古人说: 既看见敌人有天灾降临,又看到他的矛盾重重,才可以打他的主意。

古文:昔魏氏之强,平定荆、冀,乃乘袁、刘之弱;晋世之盛,拓开吴、蜀,亦因葛、陆之衰。此皆前世成事,著于史策者也。

现代文:当年魏国的强大,平定荆州和冀州,不过是利用了刘表和袁绍的衰弱机会;晋国的强盛,消灭吴国和蜀国,也是利用诸葛亮陆逊们不在的时机,这都是以前固有的例子,在史书上写得清清楚楚的。

古文:自羌平之后,天下亦谓虏当俱灭,长驱滑台,席卷下城,夺气丧魄,指日就尽。

现代文:从后秦姚氏被平定以后,天下人都认为胡人会消灭。我们应该直指滑台,席卷敌人各个城市,让敌人胆破心裂,然后指日平定北方。

古文:但长安违律,潼关失守,用缓天诛,假延岁月,日来至今,十有二载,是谓一纪,曩有前言。

现代文:但是长安失守,潼关沦陷,敌人得以保命,延长他们生存的时间,从那时到现在,已十有二年,达到一纪的时期,所以我有前面的这些看法。

古文:况五胡代数齐世,虏期余命,尽于来年。

现代文:况且五胡互相替代很快,他们的最后时期,正在明年。

古文:自相攻伐,两取其困,卞庄之形,验之今役。

现代文:他们相互攻击,我们应该加以利用,卞庄子刺虎的态势,就好比今天的形势。

古文:仰望圣泽,有若渴饥,注心南云,为日已久。

现代文:北方的人民仰望皇上的恩德,好像饥渴的人想饮水吃饭一样,南望我朝,已很长很长时间了。

古文:来苏之冀,实归圣明,此而弗乘,后则未兆。

现代文:人民重见天日的希望,确实在陛下的身上,这个机会不利用,以后便没有了。

古文:即日府藏,诚无兼储,然凡造大事,待国富兵强,不必乘会,于我为易,贵在得时。

现代文:尽管今日国家的储蓄,确实不多,然而办大事需要国家富强,不寻找机会,那是很容易做的,但是抓住机会更难得。

古文:器械既充,众力粗足,方于前后,乃当有优。

现代文:现在的武器战具多了,兵力扩充了,远远超过从前。

古文:常议损益,久证冀州口数,百万有余,田赋之沃,著自《贡》典,先才经创,基趾犹存,澄流引源,桑麻蔽野,强富之实,昭然可知。

现代文:至于出兵获胜的成果,其中可以得到冀州的一百多万户口,以及充足的田地租税。冀州的富饶,在《禹贡》里便说得很清楚,先贤们创立的基业,巍巍尚在。那里水源充足,平原上满布桑黍麦粟,那里富足的物力人力,再清楚不过了。

古文:为国长久之计,孰若一往之费邪!

现代文:仔细为国家打算,这个收获远远大于出兵北方的费用!

古文:或惩关西之败,而谓河北难守。

现代文:有人因为关中的失落,以为河北纵然得到也不能保卫。

古文:二境形势,表里不同,关西杂居,种类不一,昔在前汉,屯军霸上,通火甘泉。况乃远戍之军,值新故交代之际者乎!

现代文:但是东方和西方的形势,从里到外都不相同。关西是多族杂居的地方,民族种类繁多,当年西汉时,国家便屯兵霸上,在甘泉宫建峰火台,况且现在远方戍守的军队,还会遇到新旧交替的问题呢?

古文:河北悉是旧户,差无杂人,连岭判阻,三关作隘。若游骑长驱,则沙漠风靡;若严兵守塞,则冀方山固。

现代文:河北全部是汉族百姓,没有异族混杂,层层山岭可以作为屏障,三道关卡作为大门,如果我军骑兵北进,那么沙漠上的异族便会遁逃,如果我们严兵守卫,则冀州像大山一样坚固。

古文:昔陇西伤破,晁错兴言;匈奴慢侮,贾谊愤叹。

现代文:当年陇西被匈奴袭击,晁错提出防守御敌的方略,匈奴侵扰汉朝,贾谊慷慨陈词。

古文:方于今日,皆为赊矣。

现代文:这都是遥远的先例了。

古文:晋武中主耳,值孙晧虐乱,天祚其德,亦由钜平奉策,荀、贾折谋,故能业崇当年,区宇一统。

现代文:晋武帝不过是中等才能的国君,遇到孙皓虐待人民的好时机,也算是老天爷降福于他,更加因羊祜杜预等人出谋献计,荀岂页贾充等人的谋被抛弃而得以建立大功,因而统一天下的。

古文:况今陛下聪明圣哲,天下归仁,文德与武功并震,霜威共素风俱举,协以宰辅贤明,诸王美令,岳牧宣烈,虎臣盈朝,而天或远命,亦何敌不灭,矧伊顽虏,假日而已哉。

现代文:况且皇上聪明圣智,天下百姓感恩戴德,文治武功赫然在目,威略德望远远流播,加上宰相们贤明,亲王们高才,藩镇勤劳王室,满朝众多虎将,更主要是远方的人民敬慕皇上的恩德,有哪个敌人不被消灭,更何况是凶恶的鲜卑魏寇,现在他们正苟延残喘的时候呢?

古文:伏惟深机志务,久定神谟。

现代文:臣下我希望皇上仔细考虑此事,快快定下决策。

古文:臣卑贱侧陋,窜景岩穴,实仰希太平之道,倾睹岱宗之封,虽乏相如之笔,庶免史谈之愤,以此谢病京师,万无恨矣。

现代文:我不过是一个卑贱愚昧,像老鼠一样逃窜于岩穴之中的人,只不过希望看见太平时世、泰山封禅的盛况重现而已。虽然我没有司马相如那样的生花妙笔,但可以免除司马谈活着不能见封禅的遗憾,如果皇上采纳我的建议,即使现在让我马上辞官回家,我也半点怨言也没有。

古文:久欲上陈,惧在触置,蒙赐恩假,暂违禁省,消渴十年,常虑朝露,抱此愚志,昧死以闻。

现代文:好久以来我便向皇上陈述这个看法,但害怕触犯皇上,承蒙皇上恩赐让我休假,暂时得以离开朝廷。我的消渴病已得十年,常常担心突然去世,一直抱有这个愿望,这里才冒死启明皇上。

古文:灵运以疾东归,而游娱宴集,以夜续昼,复为御史中丞傅隆所奏,坐以免官。是岁,元嘉五年。

现代文:谢灵运因病回到东方,但游玩喝酒集会赋诗照旧,日以继夜,他再次被御史中丞傅隆所弹劾,因此被免除所有官职,这年正是元嘉五年。

古文:灵连既东还,与族弟惠连、东海何长瑜、颍川荀雍、泰山羊璿之,以文章赏会,共为山泽之游,时人谓之四友。

现代文:谢灵运回到东方,和同族兄弟谢惠连、东海人何长瑜、颍川人荀雍、泰山人羊之,因为相互欣赏对方的文章而结好。他们同游山水,当时的人们称他们为 四友 。

古文:惠连幼有才悟,而轻薄不为父方明所知。灵运去永嘉还始宁,时方明为会稽郡。灵运尝自始宁至会稽造方明,过视惠连,大相知赏。

现代文:谢惠连小时候便聪明有才气,但性格轻浮,他父亲谢方明一贯轻视他,谢灵运离开永嘉回到始宁,当时谢方明正当会稽太守,谢灵运从始宁到会稽拜访谢方明,顺便看望谢惠连,二人相见时都非常欣赏对方。

古文:时长瑜教惠连读书,亦在郡内,灵运又以为绝伦,谓方明曰: 阿连才悟如此,而尊作常兒遇之。

现代文:当时何长瑜正教谢惠连读书,也在这里,谢灵运认为何长瑜文才举世无双,他对谢方明说: 谢惠连这么聪明高才,而尊敬的叔叔却把他当成小孩子看。

**古文:何长瑜当今仲宣,而饴以下客之食。尊既不能礼贤,宜以长瑜还灵运。 **

现代文:何长瑜是当今的王粲,却把他看成下等客人,尊敬的叔叔既然不能敬待客人,应该让何长瑜跟我走。

古文:灵运载之而去。

现代文:于是谢灵运和何长瑜同坐车马而去。

古文:荀雍,字道雍,官至员外散骑郎。

现代文:荀雍字道雍,官至员外散骑郎。

古文:璿之,字曜璠,临川内史,为司空竟陵王诞所遇,诞败坐诛。

现代文:羊之字曜,官至临川内史,很得司空竟陵王刘诞赏识,刘诞造反失败后被杀。

古文:长瑜文才之美,亚于惠连,雍、璿之不及也。

现代文:何长瑜文章的水平仅次于谢惠连,荀雍、羊之则不及他们。

古文:临川王义庆招集文士,长瑜自国侍郎至平西记室参军。

现代文:临川王刘义庆招集文人,何长瑜因此从王国侍郎升到平西记室参军。

古文:尝于江陵寄书与宗人何勖,以韵语序义庆州府僚佐云: 陆展染鬓发,欲以媚侧室。

现代文:何长瑜曾在江陵写信给本家朋友何勖。用韵诗谈论刘义庆州府的属下官吏之一陆展说: 陆展染鬓发,欲以婿侧室。

**古文:青青不解久,星星行复出。 **

现代文:青青不解久,星星行复出。

古文:如此者五六句,而轻薄少年遂演而广之,凡厥人士,并为题目,皆加剧言苦句,其文流行。

现代文:这样写的有五六首。于是轻薄少年们把这扩展开来。凡是当时的士大夫都被描写,而且要加上戏谑的丑话,因此这种诗文大为流行。

古文:义庆大怒,白太祖除为广州所统曾城令。

现代文:刘义庆看了大怒,叫文帝任命何长瑜当广州下属的增城县令。

**古文:及义庆薨,朝士诣第叙哀,何勖谓袁淑曰: 长瑜便可还也。 **

现代文:到刘义庆死时,朝廷人士到他家吊唁,何勖对袁淑说: 何长瑜现在可以调回来。

**古文:淑曰: 国新丧宗英,未宜便以流人为念。 **

现代文:袁淑说: 国家刚刚死了宗室贤人,你不应该想到流放的人。

古文:庐陵王绍镇寻阳,以长瑜为南中郎行参军,掌书记之任。

现代文:庐陵王刘邵镇守寻阳,让何长瑜当南中郎行参军,掌管秘书工作。

古文:行至板桥,遇暴风溺死。

现代文:何长瑜经过板桥时,遇到大风卷入水中淹死了。

古文:灵运因父祖之资,生业甚厚。

现代文:谢灵运凭借祖父和父亲的资本,家产丰足仆从众多,先人的门生故吏加上有几百。

古文:奴僮既众,义故门生数百,凿山浚湖,功役无已。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嶂千重,莫不备尽。

现代文:他开山挖湖,没完没了;翻山越岭,总是到那些最幽深最险峻的地方去,哪怕千岩万险,没有一个地方不游到的。

古文:登蹑常著木履,上山则去前齿,下山去其后齿。

现代文:他每次登山都穿上木鞋,上山时便去掉前面的鞋齿,下山时则去掉后面的鞋齿。

古文:尝自始宁南山伐木开径,直至临海,从者数百人。

现代文:一次曾从始宁南面山峰砍树开路,一直通到临海郡,跟从他的有几百人。

古文:临海太守王琇惊骇,谓为山贼,徐知是灵运乃安。

现代文:临海太守王大为恐惧,以为来了造反的山民,不久知道是谢灵运才放心。

**古文:又要琇更进,琇不肯,灵运赠琇诗曰: 邦君难地险,旅客易山行。 **

现代文:谢灵运邀请王一同游玩,王没答应。谢灵运赠给王的诗说: 邦君难地险,旅客易山行。

古文:在会稽亦多徒众,惊动县邑。

现代文:在会稽也有很多跟从,他总是惊动郡县长官。

**古文:太守孟顗事佛精恳,而为灵运所轻,尝谓顗曰: 得道应须慧业文人,生天当在灵运前,成佛必在灵运后。 **

现代文:会稽太守孟凯信仰佛教,诚恳认真,谢灵运很瞧不起他,且对他说: 成仙得道应该是有灵气的文人,你升天一定在我谢灵运之前,成佛一定在我谢灵运之后。

古文:顗深恨此言。

现代文:孟凯非常憎恨谢灵运的这些话。

古文:会稽东郭有回踵湖,灵运求决以为田,太祖令州郡履行。

现代文:会稽东城有个回踵湖,谢灵运请求决干湖水做成稻田。

古文:此湖去郭近,水物所出,百姓惜之,顗坚执不与。

现代文:文帝叫本地长官执行这个命令,湖泊离城很近,里面出产很多水产品,孟凯不同意这样作。

古文:灵运既不得回踵,又求始宁岯崲湖为田,顗又固执。

现代文:谢灵运既然不能得到回踵湖,又要始宁县山丕山皇湖做水田,孟凯又不同意。

古文:灵运谓顗非存利民,正虑决湖多害生命,言论毁伤之,与顗遂构仇隙。

现代文:谢灵运认为孟凯不想做有利人民的事,而只考虑掘开湖泊会损害动物,言论中谢灵运伤害了孟凯,于是和孟凯结下了深深的仇恨。

古文:因灵运横恣,百姓惊扰,乃表其异志,发兵自防,露板上言。

现代文:孟凯利用谢灵运放荡不羁、侵扰百姓的事,上了一道奏疏说谢灵运想谋反,他本人则动用本郡军人防守自卫。

古文:灵运驰出京都,诣阙上表曰: 臣自抱疾归山,于今三载,居非郊郭,事乖人间,幽栖穷岩,外缘两绝,守分养命,庶毕余年。

现代文:谢灵运听说此事,马上骑马到京城上书说:臣下我自从带病回家,到今天已经三年,居住的地方不在城市,和世人相隔很远,呆在僻偏的穷山岩洞之间,几乎中断了和外界的联系。

**古文:忽以去月二十八日得会稽太守臣顗二十七日疏云: 比日异论噂沓,此虽相了,百姓不许寂默,今微为其防。 **

现代文:我安静地保养性命,想过完剩下的年岁,突然于上月二十八日得知会稽太守孟凯二十七日的话:近来舆论纷纷,我这里倒没什么,只是老百姓不安心,现在我作一些防备。

古文:披疏骇惋,不解所由,便星言奔驰,归骨陛下。及经山阴,防卫彰赫,彭排马枪,断截衢巷,侦逻纵横,戈甲竟道。

现代文:看了这道疏我非常惊异,不知是怎样造成的,便急忙回到京城投奔皇上,当我经过山阴城时,孟凯防卫得非常严密,整排整排的骑兵和步兵,手握长枪大刀,截断大街小巷,东西侦察,纷纷嚷嚷。

古文:不知微臣罪为何事。及见顗,虽曰见亮,而装防如此,唯有罔惧。

现代文:不知小臣我因什么而犯了大罪使他这样防范,我整天只有忧虑和恐惧。

古文:臣昔忝近侍,豫蒙天恩,若其罪迹炳明,文字有证,非但显戮司败,以正国典,普天之下,自无容身之地。

现代文:臣下当年侥幸做过皇上的侍臣,曾蒙受皇上的天恩,如果我罪过明显或者文章中有叛逆证据的话,我愿意被有关部门判处死刑,以便规正国家的法典。使普天之下,也不许有我立脚的地方。

古文:今虚声为罪,何酷如之。

现代文:现在只以谣言作为我的罪证,这是多么残酷啊!

古文:夫自古谗谤,圣贤不免,然致谤之来,要有由趣。

现代文:自古以来,圣贤们也免不了被诽谤,但是招致诽谤,还是有原因的。

古文:或轻死重气,结党聚群,或勇冠乡邦,剑客驰逐。

现代文:或者不怕死亡重视义气,或者结党聚众,或者称雄乡里,或者当剑客侠士,纵横无忌。

古文:未闻俎豆之学,欲为逆节之罪;山栖之士,而构陵上之衅。

现代文:还从未听说循规蹈矩的人,想去造反谋逆的,隐居的人,打算谋害皇上的。

古文:今影迹无端,假谤空设,终古之酷,未之或有。

现代文:现有人捕风捉影,凭空造谣,从古以来的陷害,没有比这更残酷的。

古文:匪吝其生,实悲其痛。

现代文:我并不是爱惜自己的生命,只是受不了其中的冤枉。

古文:诚复内省不疚,而抱理莫申。

现代文:我扪心自问并无什么对不起皇上的事,但是抱着一肚子的冤屈无处申诉。

古文:是以牵曳疾病,束骸归款。

现代文:所以带病投奔皇上,让您裁判。

古文:仰凭陛下天鉴曲临,则死之日,犹生之年也。

现代文:我希望皇上鉴定是非曲直,那么即使我死了,也如同活着一样。

**古文:臣忧怖弥日,羸疾发动,尸存恍惚,不知所陈。 **

现代文:我整天担心害怕,以致老病发作,神情恍恍惚惚,不知怎样陈说。

古文:太祖知其见诬,不罪也。不欲使东归,以为临川内史,赐秩中二千石。

现代文:文帝知道他被冤枉了,所以没有判他有罪,只是不想让他回到东方,而让他做临川内史,且增加俸禄到两千石。

古文:在郡游放,不异永嘉,为有司所纠。

现代文:谢灵运赴任后仍然如故,和在永嘉太守任上时没有两样,所以再次被有关人员弹劾。

古文:司徒遣使随州从事郑望生收灵运,灵运执录望生,兴兵叛逸,遂有逆志。

现代文:司徒派临川王的从事郑望生逮捕谢灵运,谢灵运反而抓住郑望生,起兵叛逃,于是才坚决反叛。

**古文:为诗曰: 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 **

现代文:他写诗说: 韩亡子房奋,秦帝鲁连耻,本自江海人,忠义感君子。

古文:追讨禽之,送廷尉治罪。

现代文:最后他仍被追上和逮捕,被送到廷尉那里定罪。

古文:廷尉奏灵运率部众反叛,论正斩刑。上爱其才,欲免官而已。

现代文:廷尉上奏说谢灵运率领部众造反,应处以死刑,文帝仍然爱惜他的才能,只想免去他的官职而已。

古文:彭城王义康坚执谓不宜恕,乃诏曰: 灵运罪衅累仍,诚合尽法。

现代文:彭城王刘义康坚持说不应该饶恕他,于是文帝下了一道诏书说: 谢灵运罪过深重,确实应该判处死刑。

**古文:但谢玄勋参微管,宜宥及后嗣,可降死一等,徙付广州。 **

现代文:但念他祖父谢玄有功江南,应该原谅他的子孙,可以免去谢灵运的死刑,充军广州。

古文:其后,秦郡府将宗齐受至涂口,行达桃墟村,见有七人下路乱语,疑非常人,还告郡县,遣兵随齐受掩讨,遂共格战,悉禽付狱。

现代文:之后,秦郡府将宗齐受走到涂口,途径桃墟村,看见有六七个人在下面路上胡乱说话,怀疑不是好人。

**古文:其一人姓赵名钦,山阳县人,云: 同村薛道双先与谢康乐共事,以去九月初,道双因同村成国报钦云: 先作临川郡、犯事徙送广州谢,给钱令买弓箭刀楯等物,使道双要合乡里健兒,于三江口篡取谢。若得志,如意之后,功劳是同。 **

现代文:回来告诉郡县长官,长官派兵随同宗齐受掩袭讨捕,于是和那些人格斗,把他们全部捉住,投入监狱,其中一人姓赵名钦,山阴县人,说: 本村人薛道双先和谢灵运同过事,在去年九月初,薛道双通过本村人成国告诉我说: 先前做临川内史,现在犯法冲军广州的谢某,给我们钱财,叫我们买弓箭刀枪盾牌等武器,让薛道双结交乡里的健儿勇士,在三江口劫夺谢某,如果得逞的话,大家功劳都一样。

古文:遂合部党要谢,不及。

现代文:于是集合众人篡取谢某,但没成功。

**古文:既还饥馑,缘路为劫盗。 **

现代文:大家回来时很饿,只好沿路打劫。

古文:有司又奏依法收治,太祖诏于广州行弃市刑。

现代文:有关部门又上奏按法逮捕谢灵运,文帝下诏书命令在广州判他死刑,就地正法。

古文:临死作诗曰: 龚胜无余生,李业有终尽。

现代文:谢灵运临死时写诗说: 龚胜无余生,李业有终尽。

古文:嵇公理既迫,霍生命亦殒。

现代文:稽公理既迫,霍生命亦殒。

古文:凄凄凌霜叶,网网冲风菌。

现代文:凄凄凌霜叶,惘惘冲风菌。

古文:邂逅竟几何,修短非所愍。

现代文:邂逅竟几何,修短非所悯。

古文:送心自觉前,斯痛久已忍。

现代文:送心自觉前,斯痛久已忍。

**古文:恨我君子志,不获岩上泯。 **

现代文:恨我君子志,不获岩上泯。

古文:诗所称龚胜、李业,犹前诗子房、鲁连之意也。

现代文:他诗中称述的龚胜、李业,好比前诗中说的子房、鲁连。

古文:时元嘉十年,年四十九。

现代文:当时正是元嘉十年,享年四十九。

古文:所著文章传于世。

现代文:他写的文章在社会上广泛流传。

古文:子凤,蚤卒。

现代文:他的儿子谢凤死得很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