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三

古文:傅亮,字季友,北地灵州人也。

现代文:傅亮字季友,是北地灵州人。

古文:祖咸,司隶校尉。

现代文:高祖傅咸是司录校尉。

古文:父瑗,以学业知名,位至安成太守。

现代文:父亲傅瑗,因学业有成就而闻名,官至安成太守。

古文:瑗与郗超善,超尝造瑗,瑗见其二子迪及亮。

现代文:傅瑗与郗超关系很好,郗超曾经到傅瑗家,傅瑗让他的两个儿子傅迪和傅亮出来拜见郗超。

古文:亮年四五岁,超令人解亮衣,使左右持去,初无吝色。

现代文:傅亮当年只有四五岁,郗超叫人把傅亮的衣服脱下,让手下人把衣服拿走,傅亮没有丝毫吝惜的样子。

古文:超谓瑗曰: 卿小兒才名位宦,当远逾于兄。

现代文:郗超对傅瑗说: 你的小儿子将来的名声与官位,必定大大高过他的哥哥。

**古文:然保家传祚,终在大者。 **

现代文:但保持家业传宗接代,还得依靠大的。

古文:迪字长猷,亦儒学,官至五兵尚书。

现代文:傅迪字长猷,也是儒生,官至五兵尚书。

古文:永初二年卒,追赠太常。

现代文:永初二年去世,追赠为太常。

古文:亮博涉经史,尤善文词。

现代文:傅亮广博涉猎经史,尤其擅长文词。

古文:初为建威参军,桓谦中军行参军。

现代文:开始作建威将军,桓谦的中军行参军。

古文:桓玄篡位,闻其博学有文采,选为秘书郎,欲令整正秘阁,未及拜而玄败。

现代文:桓玄篡位,听说傅亮有学问而文章又写得好,便选中他作秘书郎,想让他整顿秘阁,傅亮还没来得及做这个官,桓玄就垮台了。

古文:义旗初,丹阳尹孟昶以为建威参军。

现代文:举义之初,丹阳尹孟昶让他做建威参军。

古文:义熙元年,除员外散骑侍郎,直西省,典掌诏命。

现代文:义熙元年,做员外散骑侍郎,到西省,掌管诏书命令之事。

古文:转领军长史,以中书郎滕演代之。

现代文:后又调任为领军长史,让中书郎滕演取代他原来的职位。

古文:亮未拜,遭母忧,服阕,为刘毅抚军记室参军,又补领军司马。

现代文:傅亮未到任,因母亲去世,在家守孝,做刘毅抚军记室参军,又加任领军司马之职。

古文:七年,迁散骑侍郎,复代演直西省。仍转中书黄门侍郎,直西省如故。

现代文:义熙七年迁为散骑侍郎,又代滕演到西省,还是任中书黄门侍郎,像以前一样管理西省。

古文:高祖以其久直勤劳,欲以为东阳郡,先以语迪,迪大喜告亮。

现代文:高祖因他很久以来一直很勤劳,想让他到东阳郡做官,先把这件事告诉了傅迪,傅迪十分高兴地告诉了傅亮。

古文:亮不答,即驰见高祖曰: 伏闻恩旨,赐拟东阳,家贫忝禄,私计为幸。

现代文:傅亮听后不语,立即去见高祖说: 我知道您的恩典,想让我到东阳。家中贫困有了俸禄,以一家之私而想,实在是幸运。

**古文:但凭廕之愿,实结本心,乞归天宇,不乐外出。 **

现代文:但我平生心中所想只愿留在京都,不想到外地做官。

**古文:高祖笑曰: 谓卿之须禄耳,若能如此,甚协所望。 **

现代文:高祖笑道: 只考虑到你很需要俸禄才想调你到东阳。若能像你所说的这样,那么就按你希望的办吧。

古文:会西讨司马休之,以为太尉从事中郎,掌记室。以太尉参军羊徽为中书郎,代直西省。

现代文:当时正碰上西讨司马休之,高祖让他做太尉从事中郎,掌管记室,让太尉参军羊徽做中书郎,代管西省。

古文:亮从征关、洛,还至彭城。

现代文:傅亮跟从高祖征伐关、洛,回到彭城。

古文:宋国初建,令书除侍中,领世子中庶子。

现代文:宋国初建,让他做侍中,领受世子中庶子。

古文:徙中书令,领中庶子如故。

现代文:调为中书令,仍然领中庶子。

古文:从还寿阳。

现代文:跟随高祖回到寿阳。

古文:高祖有受禅意,而难于发言,乃集朝臣宴饮,从容言曰: 桓玄暴篡,鼎命已移,我首唱大义,复兴皇室,南征北伐,平定四海,功成业著,遂荷九锡。

现代文:高祖有接受东晋禅让的意思,但又不好开口,于是宴请朝中大臣,沉着地说: 桓玄残暴篡位,东晋皇权已移于外人之手,我首先倡导大义,复兴了皇室。南征北伐,平定四海,功高勋显,于是担起了国家的重担。

古文:今年将衰暮,崇极如此,物戒盛满,非可久安。

现代文:现在我快老了,受重用、受人尊敬已到现在这样了,万事万物都要戒过盛过满,否则不能长久安定。

**古文:今欲奉还爵位,归老京师。 **

现代文:现在我想奉还我的官位,告老还乡。

古文:群臣唯盛称功德,莫晓此意。

现代文:群臣只有热烈赞颂高祖的功德,并不明白高祖真的心意。

古文:日晚坐散,亮还外,乃悟旨,而宫门已闭;亮于是叩扉请见,高祖即开门见之。

现代文:宴会至晚才散,傅亮告辞走到外面,才领悟了高祖的意思,但宫门已关,傅亮于是敲门求见,高祖马上开门接见了他。

**古文:亮入便曰: 臣暂宜还都。 **

现代文:傅亮进来后说: 我现在最好回一趟京城。

**古文:高祖达解此意,无复他言,直云: 须几人自送? **

现代文:高祖懂得傅亮的意思,不再说别的,直接说: 需要几个人送你?

**古文:亮曰: 须数十人便足。 **

现代文:傅亮说: 几十个人就够了。

古文:于是即便奉辞。亮既出,已夜,见长星竟天。

现代文:傅亮出门,已到了夜晚,见长星划过天空。

**古文:亮拊髀曰: 我常不信天文,今始验矣! **

现代文:傅亮见此拍着大腿说: 我一向不信天人感应,可现在却应验了。

古文:至都,即征高祖入辅。

现代文:傅亮一到京都,东晋皇帝就征召高祖入辅为相。

古文:永初元年,迁太子詹事,中书令如故。

现代文:永初元年,傅亮迁官为太子詹事,仍作中书令。

古文:以佐命功,封建城县公,食邑二千户。

现代文:因辅佐有功,封为建城县公,食邑二千户。

古文:入直中书省,专典诏命。

现代文:进入中书省,专管诏书命令。

古文:以亮任总国权,听于省见客。

现代文:让傅亮担任总国权,在省中接见宾客。

古文:演字彦将,南阳西鄂人,官至黄门郎,秘书监。

现代文:神虎门外每天大早就停车数百辆。高祖开始进入京城时,所有书信全是记室参军滕演代写,北征广固时,把这些事都托给了长史王诞。

古文:义熙八年卒。二年,亮转尚书仆射,中书令、詹事如故。

现代文:自此以后,一直到高祖接受皇位,所有的表、策等文件都是出于傅亮之手。永初二年,傅亮调任为尚书仆射、中书令,并仍为詹事。

古文:明年,高祖不豫,与徐羡之、谢晦并受顾命,给班剑二十人。

现代文:第二年,高祖生命垂危,傅亮与徐羡之、谢晦一同接受高祖遗命,配班剑二十人。

古文:少帝即位,进为中书监,尚书令。

现代文:少帝即位,傅亮被提升为中书监、尚书令。

古文:景平二年,领护军将军。

现代文:景平二年,做护军将军。

古文:少帝废,亮率行台至江陵奉迎太祖。

现代文:少帝被废黜,傅亮率行台官员到江陵奉迎太祖。

**古文:既至,立行门于江陵城南,题曰 大司马门。 **

现代文:到了之后,在江陵城南立行门,题为 大司马门 。

古文:率行台百僚诣门拜表,威仪礼容甚盛。

现代文:带领行台众官到门前拜表,威仪礼节非常隆重。

古文:太祖将下,引见亮,哭恸甚,哀动左右。

现代文:太祖要下来时,召见傅亮,大声痛哭,悲哀之情震动左右。

古文:既而问义真及少帝薨废本末,悲号呜咽,侍侧者莫能仰视。

现代文:然后问义真以及少帝的死和被废黜的本末情由,悲痛哭号,侍立在旁的人不能抬头相视。

古文:亮流汗沾背,不能答。

现代文:傅亮汗流浃背,什么话也回答不出来。

古文:于是布腹心于到彦之、王华等,深自结纳。

现代文:于是派心腹在到彦之、王华等人面前,极力结纳。

古文:太祖登阼,加散骑常侍、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本官悉如故。

现代文:太祖登位之后,加傅亮官为散骑常侍、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原来的官职也同时保留。

古文:司空府文武即为左光禄府。又进爵始兴郡公,食邑四千户,固让进封。

现代文:又授傅亮为始兴郡公,食邑四千户,傅亮坚决推辞太祖的这次封赏。

古文:元嘉三年,太祖欲诛亮,先呼入见;省内密有报之者,亮辞以嫂病笃,求暂还家。遣信报徐羡之,因乘车出郭门,骑马奔兄迪墓。

现代文:元嘉三年,太祖想杀傅亮,先喊他进见。宫内有人密报给傅亮。于是傅亮推说嫂子病重,请求暂时回家,并派人送信给徐羡之,自己乘车出城门,然后乘马奔往哥哥傅迪的墓前。

古文:屯骑校尉郭泓收付廷尉,伏诛。时年五十三。

现代文:屯骑校尉郭泓抓住了傅亮并交给了廷尉,傅亮被杀,当时五十三岁。

**古文:初至广莫门,上遣中书舍人以诏书示亮,并谓曰: 以公江陵之诚,当使诸子无恙。 **

现代文:开始到广莫门的时候,太祖派中书舍人把诏书给傅亮看,并对他说: 因你在江陵诚心诚意迎奉太祖,所以你的儿子们不会被杀。

古文:初,亮见世路屯险,著论名曰《演慎》,曰:

现代文:起初,傅亮见人生之路艰险,于是写了一篇文章,名为《演慎》,文为:

古文:大道有言,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矣。《易》曰: 括囊无咎。 慎不害也。

现代文:人们常说,自始自终谨慎,就不会有失败之事。《易经》说: 括囊无咎, 谨慎是没有害处的。

**古文:又曰: 藉之用茅,何咎之有。 **

现代文:又说: 藉之用茅,何咎之有。

古文:慎之至也。

现代文:谨慎到了极点。

古文:文王小心,《大雅》咏其多福;仲由好勇,冯河贻其苦箴。

现代文:文王事事小心,《大雅》咏颂他多福;仲由为人勇猛,冯河给他良苦的劝戒。

古文:《虞书》著慎身之誉,周庙铭陛坐之侧。

现代文:《虞书》中著有为人谨慎的格言,周庙中把它刻在陛座之侧。

古文:因斯以谈,所以保身全德,其莫尚于慎乎!

现代文:由此说来,要能够保全自身及其品德,就要谨慎。

古文:夫四道好谦,三材忌满,祥萃虚室,鬼瞰高屋,丰屋有蔀家之灾,鼎食无百年之贵。

现代文:四道喜欢谦逊,三材忌讳圆满,吉祥聚于空室,鬼魅俯视高屋。殷实之家也许有倾家荡产之灾难,钟鸣鼎食不会有百年的富贵。

古文:然而徇欲厚生者,忽而不戒;知进忘退者,曾莫之惩。

现代文:然而纵欲贪生之人,忽视谨慎而又不戒除陋习,只知前进而不知急流勇退,没有不受到惩罚的。

古文:故语有之曰,诚能慎之,福之根也。曰是何伤,祸之门尔。

现代文:前车已被摧毁,后面的车子仍不知停息,车正在危险之中只不过是暂时安全,侥幸走过一段险路,这样必有颠覆坠落灭亡的灾难,生命惨遭伤亡之祸。这是什么原因呢?

古文:言慎而已矣。亮布衣儒生,侥幸际会,既居宰辅,兼总重权。

现代文:流连沉溺而忘返,把生命看作比俗世之物还轻的缘故啊。傅亮是一个贫穷读书人,因偶然的机会做了宰辅,手握重权。

古文:少帝失德,内怀忧惧,作《感物赋》以寄意焉。其辞曰:

现代文:见少帝没有德行,心怀忧惧,作《感物赋》来寄托他的情怀,其文为:

古文:余以暮秋之月,述职内禁,夜清务隙,游目艺苑。于时风霜初戒,蛰类尚繁,飞蛾翔羽,翩翾满室,赴轩幌,集明烛者,必以燋灭为度。

现代文:我在暮秋的一个月夜,在宫中办完了公事,游目艺苑,见霜初降,蛰虫还很多,飞蛾四处乱飞,满室皆是,聚集在有烛火的地方,直到被烧死才罢休。

古文:虽则微物,矜怀者久之。

现代文:飞蛾虽是小小动物,但我仍怜惜怀想它很久。

古文:退感庄生异鹊之事,与彼同迷而忘反鉴之道,此先师所以鄙智,及齐客所以难日论也。

现代文:回想庄生异鹊的事情,与他同样迷途忘返,这是先师之所以鄙视有智之人,以及齐人之所以用日论为难的原因。

古文:怅然有怀,感物兴思,遂赋之云尔。

现代文:惆怅万分,心有所想,观物有感,脑中思绪翻腾,于是写了此赋。

古文:在西成之暮晷,肃皇命于禁中。

现代文:在秋日的夜晚,奉皇命在禁宫。

古文:聆蜻蛚于前庑,鉴朗月于房栊。

现代文:听秋虫在前院鸣唱,看明亮的月光照在房子上。

古文:风萧瑟以陵幌,霜皑皑而被墉。

现代文:秋风萧瑟吹动帘帷,霜花皑皑铺满地平。

古文:怜鸣蜩之应节,惜落景之怀东。

现代文:惋惜蜩鸣正在秋景中,怜悯花落而怀念春天。

古文:嗟劳人之萃感,何夕永而虑充。

现代文:可叹辛劳的人多感慨,为何白天黑夜忧虑重重。

古文:眇今古以遐念,若循环之无终。

现代文:遐想古今,循环无尽。

古文:咏倚相之遗矩,希董生之方融。

现代文:咏叹伊相留下的规矩,盼望董生的正相融合。

古文:钻光灯而散袠,温圣哲之遗踪。

现代文:在灯光下打开书卷,温习圣哲们的遗迹。

古文:坟素杳以难暨,九流纷其异封。

现代文:典籍一向难以查找,源流各别,纷纷都有不同。

古文:领三百于无邪,贯五千于有宗。

现代文:在以前史书中稽考旧闻,探访心迹。

古文:考旧闻于前史,访心迹于污隆。

现代文:人生中道路平坦或险阻在于命运,成全或丧失完全在于自身。

古文:辞存丽而去秽,旨既雅而能通。

现代文:文辞保存华丽的而剔除污秽的,含义高雅而又易懂。

古文:虽源流之深浩,且扬榷而发蒙。

现代文:虽然源流深远,但拿来大家探讨仍有启发教育作用。

古文:习习飞蚋,飘飘纤蝇,缘幌求隙,望爓思陵。

现代文:飞来飞去的小虫,飘来飘去的小蝇,沿着布帷寻找缝隙,看到火焰想去追随。

古文:重明照蓬艾,万品同率由。

现代文:使兰膏靡烂而不后悔,扑向明烛也在所不惜。看到前面路不通,也不知改道。

**古文:忠诰岂假知,式微发直讴。 **

现代文:并不是这些小东西值得我哀悼、惆怅怀念。

古文:亮自知倾覆,求退无由,又作辛有、穆生、董仲道赞,称其见微之美。

现代文:虫与人所走道路相同实在可贵,看来这两种东西灵魂是一样的。开始,傅亮奉迎大驾,在路上赋诗三首,其中一首流露了后悔与害怕的意思。傅亮自己明白将要倒台,但又没有办法退身,于是又写了辛有、穆生、董仲道的讠赞文,称赞他们的见解正确。

古文:长子演,秘书郎,先亮卒。

现代文:傅亮的长子傅演,为官秘书郎,比傅亮先去世。

古文:演弟悝、湛逃亡。

现代文:傅演的弟弟傅悝、傅湛都逃走了。

古文:湛弟都,徙建安郡;世祖孝建之中,并还京师。

现代文:傅湛的弟弟傅都,迁到建安郡,世祖孝建年中,他们都回到了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