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五

古文:檀韶,字令孙,高平金乡人也,世居京口。

现代文:檀韶字令孙,高平郡金乡人。世世代代居住在京口。

古文:初辟本州从事,西曹主簿,辅国司马。

现代文:最初他被任命为本州从事、西曹主簿、辅国司马。

古文:高祖建义,韶及弟祗、道济等从平京城,行参高祖建武将军事。

现代文:刘裕起义时,檀韶和弟弟檀祗、檀道济随同平定京城,代理高祖建武将军事。

古文:都邑既平,为镇军参军,加宁远将军、东海太守,进号建武将军,迁龙骧将军、秦郡太守,北陈留内史。

现代文:都城被平定后,檀韶当镇军将军、加号宁远将军、东海太守,又进号建武将军,迁任龙骧将军、秦郡太守、北陈留内史。

古文:以平桓玄功,封巴丘县侯,食邑五百户;复参车骑将军事,加龙骧将军,迁骁骑将军,中军咨议参军,加宁朔将军。

现代文:因为平定桓玄的功劳,被封为巴丘县侯,食邑五百户,又当参车骑将军事,加号龙骧将军,迁官骁骑将军、中军谘议参军,加号宁朔将军。

古文:从征广固,率向弥、胡籓等五十人攻临朐城,克之。

现代文:随同征讨南燕慕容超,他率领向弥、胡藩等五十人进攻临朐城,攻下了它。

古文:及围广固,慕容超夜烧楼当韶围分,降号横野将军。

现代文:到围攻广固时,慕容超的人半夜烧掉了檀韶攻城部队的战楼,檀韶便被降为横野将军。

古文:城陷之日,韶率所领先登,领北琅邪太守,进号宁朔将军、琅邪内史。

现代文:广固城攻陷时,是檀韶率领部下最先攻入。他便被用为北琅王牙太守,同时进号宁朔将军、琅王牙内史。

古文:从讨卢循于左里,又有战功,并论广固功,更封宜阳县侯,食邑七百户,降先封一等为伯,减户之半二百五十户,赐祗子臻。

现代文:随从刘裕讨伐在左里的卢循,他又有战功,加上在广固的攻城功劳,他被封为宜阳县侯,食邑七百户,又降封爵,封为宜阳县伯,减去食邑中的一部分二百五十户,赐给檀祗的儿子檀臻。

古文:坐六门内乘舆,白衣领职。

现代文:因为在宫城六门内坐轿,他被免除一切职务,变成老百姓。

古文:义熙七年,号辅国将军。

现代文:义熙七年当辅国将军。

古文:八年,丁母忧,起为冠军将军。

现代文:八年,母亲去世辞了官,之后又被调用为冠军将军。

古文:明年,复为琅邪内史,淮南太守,将军如故。

现代文:第二年,又当琅王牙内史、淮南太守,将军还照旧。

古文:镇姑孰。

现代文:镇守姑孰。

古文:寻进号左将军,领本州大中正。

现代文:不久又进号左军将军,兼任本州大中正。

古文:十二年,迁督江州豫州之西阳新蔡二郡诸军事、江州刺史,将军如故。

现代文:十二年,檀韶迁任江州、豫州的西阳、新蔡二郡诸军事、江州刺史,将军还照旧。

古文:有罪,免官。

现代文:因有过错,被免去官职。

古文:高祖受命,以佐命功,增八百户,并前千五百户。

现代文:高祖称帝,檀韶因为是开国元勋,他被增八百户的食邑,加上以前的共一千五百户。

古文:韶嗜酒贪横,所莅无绩,上嘉其合门从义,弟道济又有大功,故特见宠授。

现代文:檀韶特爱喝酒,贪婪横暴,在任职上没什么政绩。但高祖称赞他全家从军,他弟弟檀道济又有大的功劳,所以仍特别地受到宠遇。

古文:永初二年,卒于京邑,时年五十六。

现代文:永初二年在京城去世,享年五十六岁。

古文:追赠安南将军,加散骑常侍。

现代文:死后被追认为安南将军,加官散骑常侍。

古文:亦以功封泉陵县子,食邑五百户。

现代文:檀韶的儿子檀绪继承他的爵位。檀绪死了,没有儿子,爵位被吊销。

古文:世祖即位,为游击将军。

现代文:檀祗有儿子叫檀臻,檀臻去世,他儿子檀遐继承。齐国建立,封爵被取消。

古文:顷之,卒。

现代文:檀祗、檀道济有传记。

古文:刘粹,字道冲,沛郡萧人也。

现代文:刘粹字道冲,沛郡萧县人。

古文:祖恢,持节、监河中军事,征虏将军。

现代文:他的祖父刘恢,官至持节、监河中军事、征虏将军。

古文:粹家在京口。

现代文:刘粹家住京口。

古文:少有志干,初为州从事。高祖克京城,参建武军事。

现代文:他少有大志,能力出众,开始当本州从事,高祖攻克京城后,他当参建武将军。

古文:从平京邑,转参镇军事,寻加建武将军、沛郡太守;又领下邳太守,复为车骑中军参军。

现代文:随同刘裕平定京都,他转任参镇军事,不久加任建武将军、沛郡太守,又兼任下邳太守。后又当车骑中军参军。

古文:从征广固,战功居多。

现代文:随同刘裕征讨广固,战功非常多。

古文:以建义功,封西安县五等侯。

现代文:又因为起义的功劳,被封为西安县五等侯。

古文:军还,转中军咨议参军。

现代文:大军回京,他转任中军谘议参军。

古文:卢循逼京邑,京口任重,太祖时年四岁,高祖使粹奉太祖镇京城。

现代文:卢循进逼京城,京口的镇守责任重大,太祖当年只四岁,高祖叫刘粹辅助太祖镇守京口。

古文:转游击将军。

现代文:不久转任游击将军。

古文:迁建威将军、江夏相。

现代文:他迁任建武将军、江夏相。

古文:卫将军毅,粹族兄也,粹尽心高祖,不与毅同。

现代文:卫将军刘毅,是刘粹的族兄,刘粹尽忠于刘裕,不和刘毅相结好。

古文:高祖欲谋毅,众并疑粹在夏口,高祖愈信之。

现代文:高祖想除掉刘毅,众人都怀疑刘粹在夏口,高祖更加信任他。

古文:及大军至,粹竭其诚力。事平,封滠阳县男,食邑五百户。

现代文:到大军西进时,刘粹非常卖力,刘毅被消灭后,他被封为滠阳县男,食邑五百户。

古文:母忧去职。

现代文:母亲去世,他辞了官。

古文:俄而高祖讨司马休之,起粹为宁朔将军、竟陵太守,统水军入河。

现代文:不久高祖讨伐司马休之,起用刘粹为宁朔将军、竟陵太守,带水军进入黄河。

古文:明年,进号辅国将军,迁相国右司马、侍中、中军司马、冠军将军,迁左卫将军。

现代文:第二年,他被任为辅国将军,又迁任相国右司马、侍中、中军司马、冠军将军,迁任左卫将军。

古文:永初元年,以佐命功,改封建安县侯,食邑千户。

现代文:永初元年,他因为是开国元勋,改封为建安县侯,食邑一千户。

古文:二年,以役使监吏,免官。寻督江北淮南郡事、征虏将军、广陵太守。

现代文:二年,因为役使监吏,被免除官职,不久又被用为督江北淮南郡事、征虏将军、广陵太守。

古文:三年,以本号督豫司雍并四州南豫州之梁郡弋阳马头三郡诸军事、豫州刺史,领梁郡太守,镇寿阳,治有政绩。

现代文:三年,在本职的基础上兼管豫、司、雍、并四州和南豫州的梁郡、弋阳、马头三郡诸军事、豫州刺史,兼任梁郡太守,镇守寿阳,颇有政绩。

古文:少帝景平二年,谯郡流离六十余家叛没虏,赵炅、秦刚等六家悔倍还投陈留襄邑县,顿谋等村,粹遣将苑纵夫讨叛户不及,因诛杀谋等三十家,男丁一百三十七人,女弱一百六十二口,收付作部。

现代文:少帝景平二年,谯郡流民六十多家叛逃魏境。赵炅、秦刚等六家后悔了,再南投陈留襄邑县,呆在谋等村。刘粹派部将苑纵夫讨伐叛逃民户,没有赶上,于是苑纵夫便杀了谋等村三十家的人丁,男子一百三十七人,女人小孩一百六十二人,苑纵夫被抓到劳改营。

古文:粹坐贬号为宁朔将军。

现代文:刘粹因此事被贬为宁朔将军。

古文:时索虏南寇,粹遣将军李德元袭许昌,杀伪颍川太守庾龙,于是陈留人董邈自称小黄盟主,斩伪征虏将军、广州刺史司马世贤,传首京都。

现代文:当时魏兵南侵,刘粹派将军李元德袭击许昌,杀了魏国颍川太守庾龙,这时陈留人董邈自称小黄盟主,杀了魏国的征虏将军、广州刺史司马世贤,把司马世贤的脑袋送到京城示众。

古文:太祖即位,迁使持节、督雍梁南北秦四州荆州之南阳竟陵顺阳襄阳新野随六郡诸军事、征虏将军、领宁蛮校尉、雍州刺史、襄阳新野二郡太守。

现代文:太祖继位,刘粹迁任使持节,督察雍、梁、南北秦四州和荆州的南阳、竟陵、顺阳、襄阳、新野、随六郡诸军事、征虏将军,兼任宁蛮校尉、雍州刺史,襄阳、新野二郡太守。

古文:在任简役爱民,罢诸沙门二千余人,以补府史。

现代文:在任职期间他很少征用民力,爱护百姓,罢除和尚尼姑二千多人,用来补任府中劳力。

古文:元嘉三年讨谢晦,遣粹弟车骑从事中郎道济、龙骧将军沈敞之就粹,自陆道向江陵。

现代文:元嘉三年,文帝讨伐谢晦,派刘粹的弟弟车骑从事中郎刘道济、龙骧将军沈敝之接受刘粹指挥,从旱路进攻江陵。

古文:粹以道济行竟陵内史,与敞之及南阳太守沈道兴步骑至沙桥,为晦司马周超所败,士众伤死者过半,降号宁朔将军。

现代文:刘粹用刘道济当竟陵内史,让他和沈敝之以及南阳太守沈道兴率骑兵和步兵到沙桥,被谢晦的司马周超打败,将士们死伤超过一半,于是刘粹被降为宁朔将军。

古文:初,晦与粹厚善,以粹子旷之为参军。粹受命南讨,一无所顾,太祖以此嘉之。

现代文:当初谢晦和刘粹关系很好,用刘粹的儿子刘旷之当参军,刘粹接受命令南伐,毫不犹豫,太祖因这一点很赞赏他。

古文:晦遣送旷之还粹,亦不害也。

现代文:谢晦也把刘旷之送回去而没有害他。

古文:明年,粹卒,时年五十三。

现代文:第二年,刘粹去世,享年五十三岁。

古文:追赠安北将军,持节、本官如故。

现代文:被追认为安北将军、持节,本官照旧。

古文:旷之嗣,官至晋熙太守。

现代文:刘旷之继承刘粹,官到晋熙太守。

古文:旷之卒,子琛嗣。

现代文:刘旷之去世,他儿子刘琛继承。

古文:琛卒,无子,国除。

现代文:刘琛死,没有儿子,封爵被取消。

古文:琛弟亮,顺帝升明末,尚书驾部郎。

现代文:刘琛的弟弟刘亮,顺帝升明末年,当尚书驾部郎。

古文:粹庶长子怀之,为临川内史,与臧质同逆,伏诛。

现代文:刘粹的非正嫡的长子刘怀之,当临川内史,和臧质一同造反被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