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四十八

古文:毛修之,字敬文,荥阳阳武人也。

现代文:毛修之字敬文,荥阳阳武人。

古文:祖虎生,伯父璩,并益州刺史。

现代文:他的祖父毛虎生,伯父毛璩,都是益州刺史。

古文:父瑾,梁、秦二州刺史。

现代文:父亲毛瑾,官至梁、秦二州刺史。

古文:修之有大志,颇读史籍,荆州刺史殷仲堪以为宁远参军。

现代文:毛修之心怀大志,读了不少史书。荆州刺史殷仲堪用他当宁远参军。

古文:桓玄克荆州,仍为玄佐,历后军、太尉、相国参军。

现代文:桓玄攻下荆州,毛修之便当了桓玄的官佐,历任后军参军、太尉参军、相国参军。

古文:解音律,能骑射,玄甚遇之。

现代文:毛修之颇通音乐,又能骑马和射箭,桓玄待他很好。

古文:及篡位,以为屯骑校尉。

现代文:到桓玄篡位时,让毛修之当屯骑校尉。

古文:随玄西奔,玄败于峥嵘洲,复还江陵,人情离散,议欲西奔汉川。

现代文:毛修之随同桓玄逃到西方,桓玄在峥嵘洲溃败,再回到江陵,人心离散,商议准备西逃到汉川。

古文:修之诱令入蜀,冯迁斩玄于枚回洲,修之力也。

现代文:毛修之引诱桓玄到四川,以至冯迁在枚回洲将桓玄斩首。

古文:晋安帝反正于江陵,除骁骑将军。

现代文:这是毛修之的功劳。晋安帝在江陵恢复帝位,任毛修之为骁骑将军。

古文:下至京师,高祖以为镇军咨议参军,加宁朔将军。

现代文:毛修之东下到京师,高祖用他为镇军谘议参军,又加号宁朔将军。

古文:旬月,迁右卫将军。

现代文:一月之间,迁任右卫将军。

古文:既有斩玄之谋,又伯、父并在蜀土,高祖欲引为外助,故频加荣爵。

现代文:毛修之一方面有斩桓玄的计谋之功,另一方面是祖父和伯父都曾任益州刺史,高祖想引用他作为外助,所以连连加给他官职。

古文:及父瑾为谯纵所杀,高祖表为龙骧将军,配给兵力,遣令奔赴。

现代文:到毛修之的父亲毛瑾被谯纵杀了,高祖表奏毛修之当龙骧将军,配给他部队,叫他奔赴四川赴援。

古文:又遣益州刺史司马荣期及文处茂、时延祖等西讨。

现代文:又派益州刺史司马荣期和文处茂、时延祖等西向讨伐。

古文:修之至宕渠,荣期为参军杨承祖所杀,承祖自称镇军将军、巴州刺史。

现代文:毛修之到宕渠,司马荣期被参军杨承祖杀了,杨承祖自称镇军将军、巴州刺史。

古文:修之退还白帝,承祖自下攻之,不拔。

现代文:毛修之退回白帝,杨承祖从下方进攻白帝,不能攻下。

古文:修之使参军严纲等收兵众,汉嘉太守冯迁率兵来会,讨承祖斩之。

现代文:毛修之派参军严纲等收集兵力,汉嘉太守冯迁率兵来会合,讨击杨承祖并杀了他。

古文:时文处茂犹在邑郡,修之遣振武将军张季仁五百兵系处茂等。

现代文:当时文处茂还在巴郡,毛修之叫振武将军张季仁带五百兵士增援文处茂等人。

古文:荆州刺史道规又遣奋武将军原导之领千人,受修之节度。

现代文:荆州刺史刘道规又派奋武将军原导之带一千人,接受毛修之指挥。

古文:修之遣原导之与季仁俱进。

现代文:毛修之派原导之和张季仁一同前进。

古文:时益州刺史鲍陋不肯进讨,修之下都上表曰: 臣闻在生所以重生,实有生理可保。臣之情地,生途已竭,所以未沦于泉壤,借命于朝露者,以日月贞照,有兼映之辉,庶凭天威,诛夷仇逆。

现代文:当时益州刺史鲍陋不肯前往讨伐,毛修之回京上表说: 我听说活着的人所以看重生命,是因为还有生路,我的情况是生路已没有了,之所以还没有到黄泉之下,苟且于朝夕之间,是因为有日月在照耀,天下万物都蒙恩泽,或者说我希望借助皇上的威风,消灭仇敌。

古文:自提戈西赴,备尝时难,遂使齐斧停柯,狡竖假息。

现代文:从我带兵向西,尝到了很多艰难,使刀斧不能施展它的力量,狡猾的敌人得以继续存在。

古文:诚由经路有暨,亦缘制不自己。

现代文:确实是由于经过的路途非常崎岖,也是因为被其他人掣肘。

古文:抚影穷号,泣望西路。

现代文:我对着自己的影子不断地哭泣,西望蜀汉。

古文:益州刺史陋始以四月二十九日达巴东,顿白帝,以俟庙略。

现代文:益州刺史鲍陋开始在四月二十九日抵巴东,屯驻白帝,等待朝廷的命令。

古文:可乘之机宜践,投袂之会屡愆。

现代文:可以乘隙进攻的机会很容易放弃,奋勇冲击的时期往往错过。

古文:臣虽效死寇庭,而理绝救援,是以束骸载驰,诉冤象魏。

现代文:我虽然想在敌境以身殉国,但没有援救的部队,所以连忙到京投诉,向皇上乞求援助。

古文:昔宋害申丹,楚庄有遗履之愤,况忘家殉国,鲜有臣门,节冠风霜,人所矜悼。

现代文:当年宋国人害死申丹,楚庄王愤怒得几乎掉了鞋子,况且我家先人为国捐躯,使我家留下不多的人,栉冠风霜,是人们都非常痛悼的。

古文:伍员不亏君义,而申包不忘国艰,俟会伫锋,因时乃发。

现代文:伍员不损害君臣大义,而申包胥不忘国仇,等待机会乘机奋进。

古文:今臣庸逾在昔,未蒙宵迈之旗,是以仰辰极以希照,眷西土以洒泪也。

现代文:今日,臣下我才德赶不上古人,也未尝获得过独立进军的指挥权力,所以仰望皇上回想到我,想到西方将士捐躯而洒一掬同情之泪。

古文:公私怀耻,仰望洪恩,岂宜遂享名器,比肩人伍。

现代文:于公于私我都怀有深仇大恨,上蒙圣上大恩,怎么能享受官职爵位和一般人并列。

古文:求情既所不容,即实又非所继,但以方仗威灵,要须综摄,乞解金紫宠私之荣,赐以鹰扬折冲之号。臣之于国,理无虚请。

现代文:求情又不容许,希望得到实在的兵权又没有援助部队,只因为正凭借皇上神威,最终必须打败敌人,我请求解除我的金紫光禄大夫这种光荣的宠遇,赐给我鹰扬将军、折冲将军这样的名号,我这个人对于国家,按道理是不会白白地申请的。

**古文:自臣涉道,情虑荒越,疹毒交缠,常虑性命陨越,要当躬先士卒,身驰贼庭,手斩凶丑,以摅莫大之衅。然后就死之日,即化如归,阖门灵爽,岂不谢先帝于玄宫。 **

现代文:从我上路以来,情性慌张,疾病交加,常担心性命不保,总希望身先士卒,攻入敌人的堡垒,亲手杀掉仇人,消灭叛乱首领,然后去死,好比回到家一样,我全家的灵魂,怎么能不在玄宫谢恩先帝呢?

古文:高祖哀其情事,乃命冠军将军刘敬宣率文处茂、时延祖诸军伐蜀。

现代文:高祖很同情他的境况,于是叫冠军将军刘敬宣带文处茂、时延祖等部队攻打蜀国。

古文:军次黄虎,无功而退。

现代文:大军驻屯黄虎,无功而退。

古文:谯纵由此送修之父、伯及中表丧,口累并得俱还。

现代文:谯纵因此送回毛修之的父亲、伯父和表兄们的尸首,其余亲戚也得以返回故乡。

古文:卢循逼京邑,修之服未除,起为辅国将军,寻加宣城内史,戍姑孰。

现代文:卢循进逼京城,毛修之丧服还未解除,便被起用为辅国将军,不久加官宣城内史,戍守姑孰。

古文:为循党阮赐所攻,击破之。

现代文:卢循的将领阮赐来进攻,毛修之打败了他。

古文:循走,刘毅还姑孰,修之领毅后军司马,坐长置吏僮,免将军、内史官。

现代文:卢循南逃,刘毅回到姑孰,毛修之任刘毅的后军司马,因为长期把部下当家仆使用,被免除将军、内史官。

古文:毅西镇江陵,以为卫军司马、辅国将军、南郡太守。

现代文:刘毅西镇江陵,以毛修之为卫军司马、辅国将军、南郡太守。

古文:修之虽为毅将佐,而深自结高祖。

现代文:毛修之虽然当刘毅的将官,但却深深地结交刘裕。

古文:高祖讨毅,先遣王镇恶袭江陵,修之与咨议参军任集之等并力战,高祖宥之。

现代文:高祖讨伐刘毅,先派王镇恶袭击江陵,毛修之和谘议参军任集之合力抵抗,高祖原谅了他。

古文:时遣硃龄石伐蜀,修之固求行,高祖虑修之至蜀,必多所诛残,士人既与毛氏有嫌,亦当以死自固,故不许。

现代文:当时派朱龄石进军四川,毛修之坚决请求让自己参与,高祖担心毛修之到蜀地,必然多杀蜀人,当地人既然和毛氏有仇,必然死守难攻,所以不许他参与。

古文:还都,除黄门侍郎,复为右卫将军。

现代文:毛修之回到京城,被用为黄门侍郎,再当右卫将军。

古文:修之不信鬼神,所至必焚除房庙。

现代文:毛修之不相信鬼神,每到一个地方,必然焚毁庙寺。

古文:时蒋山庙中有佳牛好马,修之并夺取之。

现代文:当时蒋山庙中有好牛好马,毛修之都强夺到手。

古文:高祖讨司马休之,以为咨议参军、冠军将军、领南郡相。

现代文:高祖讨伐司马休之,用他当谘议参军、冠军将军,兼任南郡相。

古文:高祖将伐羌,先遣修之复芍陂,起田数千顷。

现代文:高祖将讨伐羌人,先派毛修之开辟芍陂,垦田几千顷。

古文:及至彭城,又使营立府舍,转相国右司马,将军如故。

现代文:到彭城后,又叫毛修之建立府中房屋,接着转任毛修之为相国右司马,将军照旧。

古文:时洛阳已平,即本号为河南、河内二郡太守,行西州事,戍洛阳,修治城垒。

现代文:当时洛阳已打下,毛修之以冠军将军职兼河南、河内二郡太守,代理司州刺史,戍守洛阳,修城治堡。

古文:高祖既至,案行善之,赐衣服玩好,当时计直二千万。

现代文:高祖到洛阳检查了一通,对毛修之大为奖赏,赐给他很多衣服和各种珍贵物品,当时值二千万。

古文:先是,刘敬宣女嫁,高祖赐钱三百万,杂彩千匹,时人并以为厚赐。

现代文:这之前,刘敬宣的女儿出嫁,高祖赏钱三百万,杂绸千匹,当时人们认为是极深厚的赏赐。

古文:王镇恶死,修之代为安西司马,将军如故。

现代文:王镇恶死后,毛修之代他为安西司马,将军还照旧。

古文:值桂阳公义真已发长安,为佛佛虏所邀,军败。

现代文:恰遇桂阳公刘仪真已从长安起身出发,被赫连勃勃所拦击,宋军溃败。

古文:修之与义真相失,走将免矣。

现代文:毛修之和刘义真相互离散。

古文:始登一坂,坂甚高峻,右卫军人叛走,已上坂,尝为修之所罚者,以戟掷之,伤额,因坠坂,遂为佛佛所擒。

现代文:即将脱离险境,刚登上一山岗,其中有一个曾被毛修之惩罚的,用画戟向毛修之扔去,划破了毛修之的额角,毛修之落到岗下,被赫连氏活捉。

古文:佛佛死,其子赫连昌为索虏托跋焘所获,修之并没。

现代文:赫连勃勃死后,他儿子赫连昌被魏人拓跋焘俘虏。毛修之也落入魏人之手。

古文:初,修之在洛,敬事嵩高山寇道士,道士为焘所信敬,营护之,故得不死,迁于平城。

现代文:当初毛修之在洛阳,恭谨地伺候嵩山寇道士,寇道士很得拓跋焘信服,寇道士想法保护毛修之,所以毛修之才得保命,被带到平城。

古文:修之尝为羊羹,以荐虏尚书,尚书以为绝味,献之于焘;焘大喜,以修之为太官令。

现代文:毛修之曾做过一次羊羹汤,送给魏国一个尚书品尝,那尚书认为味道非常好,便献给了拓跋焘。拓跋焘大喜,便让毛修之当了太官令。

古文:稍被亲宠,遂为尚书、光禄大夫、南郡公,太官令、尚书如故。

现代文:慢慢得到拓跋焘的爱宠。于是毛修之也当了尚书、光禄大夫、南郡公,太官令还照旧。

古文:其后硃修之没虏,亦为焘所宠。

现代文:之后朱修之也陷身魏国,也很得拓跋焘宠爱。

古文:修之相得甚欢。

现代文:两位修之关系很好。

**古文:修之问南国当权者为谁,硃修之答云: 殷景仁。 **

现代文:毛修之问朱修之南国当权的人是哪个?朱修之说: 殷景仁。

**古文:修之笑曰: 吾昔在南,殷尚幼少,我得归罪之日,便应巾韝到门邪! **

现代文:毛修之笑道: 我当年在南方,殷还是小孩,我以后如果回到南方,还要穿戴衣帽到他门下伺侯吗?

**古文:经年不忍问家消息,久之乃讯访,修之具答,并云: 贤子元矫,甚能自处,为时人所称。 **

现代文:一年多不敢问家中消息,好久后才询问,朱修之回答很详细,并且说: 令郎元矫,颇能自理,很得舆论好评。

**古文:修之悲不得言,直视良久,乃长叹曰: 呜呼! **

现代文:毛修之悲痛得几乎说不出话,直直地看着远方,长叹一声 呜呼!

古文:自此一不复及。

现代文:从这以后,再也没问家中信息。

古文:初,荒人去来,言修之劝诱焘侵边,并教焘以中国礼制,太祖甚疑责之。

现代文:当初两国流民往来,都说毛修之劝诱拓跋焘侵扰宋国边境,并且传教他有关中国的礼乐制度等。太祖很怀疑他,不断地加以谴责。

古文:修之后得还,具相申理,上意乃释。

现代文:朱修之后来回到南方对这些冤枉都力加洗刷,文帝才释然不问。

古文:修之在虏中,多畜妻妾,男女甚多。

现代文:毛修之在魏国时,兼收并蓄了一大群妻妾,儿女很多。

古文:元嘉二十三年,死于虏中,时年七十二。

现代文:元嘉二十三年,毛修之在魏国去世,享年七十二岁。

古文:元矫历宛陵、江乘、溧阳令。

现代文:毛元矫历任宛陵、江乘、溧阳等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