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七十

古文:欧阳守道,字公权,一字迂父,吉州人。

现代文:欧阳守道,字公权,另一字迂父,吉州人。

古文:初名巽,自以更名应举非是,当祭必称巽。

现代文:起初名叫欧阳巽,他自己认为改名去考科举不妥当,每逢祭祀时一定称欧阳巽。

古文:少孤贫,无师,自力于学。

现代文:欧阳守道从小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他没有老师,在学问上他自己很努力学习。

古文:里人聘为子弟师,主人瞷其每食舍肉,密归遗母,为设二器驰送,乃肯肉食,邻媪儿无不叹息感动。

现代文:同乡的人请他担任自己孩子的老师,主人偷着看到他每次在学堂吃肉时,他都偷着回家把肉送给母亲,主人就替他用两个容器装好肉赶紧送给他母亲,他才肯吃肉食,邻居妇女、儿童没有不为他叹息和感动的。

古文:年未三十,翕然以德行为乡郡儒宗。

现代文:欧阳守道不到三十岁,就以自己的德行成为乡里间儒者的宗师。

古文:江万里守吉州,守道适贡于乡,万里独异视之。

现代文:江万里为吉州知州,欧阳守道参加乡试,江万里只对他另眼相看。

古文:淳祐元年举进士,廷对,言: 国事成败在宰相,人才消长在台谏。

现代文:淳祐元年欧阳守道被推举参加进士考试,在朝廷上奏对时,他说 :国事的成功和失败在于宰相,人才的减少和增加在于台谏。

古文:昔者当国恶箴规,言者疑触迕,及其去位,共谓非才。

现代文:从前掌管国家的人厌恶规谏,负责劝谏的人怀疑自己触犯了当权的人,等他们罢官后,人们共同认为他们不是人才。

古文:或有迎合时宰,自效殷勤,亦有疾恶乖方,苟求玼颣,以致忠邪不辨,黜陟无章。 唱名,徐俨夫为第一,俨夫握守道起曰: 吾愧出君上矣,君文未尝不在我上也。 授雩都主簿。

现代文:有的人迎合当时的宰相,对宰相阿谀逢迎,十分殷勤,也有的人痛恨乖巧奸诈,对错误和过失也是得过且过,以至于忠直和奸邪不能辨别,提升和罢免官员没有章法。 决定进士名次时,徐俨夫排在第一位,徐俨夫握着欧阳守道的手站起来说: 我的名次在您之上,使我感到羞愧,您的文章未尝不在我之上啊。 欧阳守道被授予雩都主簿。

古文:丁母忧,服除,调赣州司户,其次在十年,后万里作白鹭洲书院,首致守道为诸生讲说。

现代文:欧阳守道遭母丧,他为母亲守孝期满后,调任为赣州司户,他在赣州呆了十年,后来江万里建成白鹭洲书院,首先请欧阳守道为学生讲说。

古文:湖南转运副使吴子良聘守道为岳麓书院副山长。守道初升讲,发明孟氏正人心、承三圣之说,学者悦服。

现代文:湖南转运副使吴子良聘请欧阳守道为岳麓书院副山长,欧阳守道第一次给学生讲课,就阐明了孟氏端正人心,继承三圣的学说,学习的人都心悦诚服。

古文:宗人新及子必泰先寓居长沙,闻守道至,往访之。初犹未识也,晤语相契,守道即请于子良,礼新为岳麓书院讲书。

现代文:族人欧阳新和自己的儿子欧阳必泰先在长沙客居,听说欧阳守道来了,就前去拜访他,开始他们还不认识,见面后他们谈话都能互相契合,欧阳守道就向吴子良请求,对欧阳新给予优礼,请他为岳麓书院讲书。

古文:新讲《礼记》 天降时雨、山川出云 一章,守道起曰: 长沙自有仲齐,吾何为至此。 仲齐,新之字也。

现代文:欧阳新讲《礼记》中 上天降下符合时气的雨、山川出现云 一章,欧阳守道站起来说 :长沙自己有仲齐这样的人,我为什么到这来。 仲齐,是欧阳新的字。

古文:逾年,新卒,守道哭之恸,自铭其墓,又荐其子必泰于当道。

现代文:第二年,欧阳新去世,欧阳守道十分悲痛,亲自为他写墓志铭,又在掌权的人面前推荐欧阳新的儿子欧阳必泰。

古文:子良代,守道复还吉州。

现代文:吴子良代欧阳守道为岳麓书院副山长的职位,欧阳守道又回到吉州。

古文:里有张某丧其父,小祥,而舅氏讼以事,系之狱,使不得祭,邀其售己地以葬。

现代文:乡里有位丧父的张某,在父亲死后一周年准备举行祭祀礼时,他的舅舅因事诉讼他,他被投到监狱里,使张某不能祭祀父亲,张某的舅舅要求他买自己的土地埋葬父母。

古文:守道闻之,叹曰: 吾惟痛斯子之不得一哭其父也,且其痛奈何? 明日告之邑令曰: 此非人心,滨祭而薄之,挠葬而夺之,舅如此,是自食其肉也。

现代文:欧阳守道听说这件事后,叹着气说: 我只痛惜这个儿子不能去哭祭父亲啊,但只痛惜又能怎么样? 第二天欧阳守道把这事报告给县令说: 这不是人心所能想到的,在将要举行祭礼时而去逼迫他,阻挠安葬死去的人而耽误他,舅舅这样,是在自己吃自己的肉。

古文:请任斯子出,祭而复狱。 令亟出之。

现代文:请让这个儿子出来,等他祭祀完父亲再回到狱中。 县令马上放出了张某。

古文:其舅丑诬守道,守道亦不自辨。

现代文:张某的舅舅诬陷欧阳守道,欧阳守道也不替自己申辩。

古文:转运使包恢为请祠于朝。

现代文:转运使包恢替他向朝廷请求回家祭祀。

古文:万里入为国子祭酒,荐为史馆检阅,召试馆职,授秘书省正字。

现代文:江万里入朝担任国子祭酒,推荐欧阳守道为史馆检阅,欧阳守道应召试馆职,被授予秘书省正字。

古文:安南国王陈日照传位其子,求封太上国王,下省官议。

现代文:安南国王陈日照传王位给他的儿子,请求朝廷封他为太上国王,皇上把这个请求交给大臣们讨论。

古文:守道谓: 太上者,汉高帝以尊其父,累朝未之有改,若赐诏书称太上国王,非便。

现代文:欧阳守道说: 太上的称号,是汉高帝用来尊奉他父亲的,历朝都没有改变,如果赐封陈日照为太上国王,不合适。

古文:南越尉佗尝自称 蛮夷大长老 ,正南夷事也。

现代文:南越的尉佗曾经自称 蛮夷大长老 ,这符合南夷的事。

古文:《礼》,方伯自称曰 天子之老 ,大夫致仕曰 老 ,自称亦曰 老 。

现代文:《礼》中说,一方诸侯之长自称 天子之老 ,士大夫辞官退休称 老 ,自称也叫 老 。

古文:自蛮夷言之则有尉佗之故事;自中国言之,亦方伯致仕者之常称。

现代文:从蛮夷方面讲,有尉佗称 老 的先例;从中国来讲,也有一方诸侯之长和辞官退休称 老 的源头。

古文:汉亦有老上单于之号,易 太 以 老 无损。

现代文:汉代也有老上单于的称号,把 太 改成 老 没有损害。

古文:或去 上 字存其 太 字,太王则有古公,三太、三少,太宰、少宰, 太 所以别于 少 也。

现代文:或者去掉 上 字留下 太 字,称太王的则有古公,三太、三少,太宰、少宰,所以 太 与 少 是有区别的。

古文:谓父为太,则子为少矣。

现代文:称父亲为太,那么儿子就是少。

古文:太以尊言,则太后、太妃、太子、太孙;以卑言,则太史、太卜、太祝、乐太、师太,固上下所通用也。 时病足,不及与议。

现代文:从尊的方面称太,则有太后、太妃、太子、太孙;从卑的方面称太,则有太史、太卜、太祝、乐太、师太, 太 字,本来是上下通用的。 当时欧阳守道脚患病,没能议论到底。

古文:迁校书郎兼景宪府教授,迁秘书郎,转对,言: 欲家给人足,必使中外臣庶无复前日言利之风而后可。

现代文:欧阳守道被升为校书郎兼景宪府教授,升为秘书郎,在百官轮次奏对时,他说 :陛下要想做到家家富裕,人人丰足,一定要让朝内外的群臣百姓不再像以前那样只讲求利,然后才能达到目的。

古文:风化惟反诸身。

现代文:要改变只讲求利的风气,只能从自身做起。

古文:化之以俭,而彼不为俭,吾惟有卑宫室、菲饮食;化之以廉,而彼不兴廉,吾惟有不贵难得之货、不厚无益之藏。 以言罢。

现代文:用勤俭教化群臣百姓,但他们不做勤俭的事,陛下就只能不建高大的宫殿、在饮食上简单和平常;用廉洁教化群臣百姓,但他们不做廉洁的事,陛下就只有对那些难得到的东西不看重,不储藏那些没有好处的东西。

古文:守道徒步出钱塘门,唯书两箧而已。

现代文:欧阳守道因讲政事得失被罢官。欧阳守道徒步走出钱塘门,只带了两箱书而已。

古文:理宗遗诏闻,守道与其徒相向哭踊,僮奴孺子各为悲哀。

现代文:理宗的遗诏传来,欧阳守道和他的弟子们相视痛哭,书僮、仆人也都很悲哀。

古文:咸淳三年,特旨与祠。

现代文:咸淳三年,皇上特下诏旨给他管理宫观的闲职。

古文:诏大臣举贤才,少傅吕文德举九十六人,守道预焉。

现代文:皇上下诏让大臣们推举贤能的人才,少傅吕文德推举了九十六人,其中有欧阳守道。

古文:添差通判建昌军,以书谢庙堂曰: 史赞大将军不荐士,今大将军荐士矣,而某何以得此于大将军哉。

现代文:欧阳守道为添差通判建昌军,他用书感谢宗庙明堂说 :史书称赞大将军不推荐读书人,现在大将军推荐读书人了。而我凭什么能得到大将军的推荐呢?

古文:幸尝蒙召,擢备数三馆,异时或者谓其放废无聊,托身诸贵人,亏伤国体,则宁得而解,愿仍赋祠禄足矣。 迁著作佐郎兼崇政殿说书兼权都官郎官。

现代文:我曾经有幸蒙受皇恩被召用,提升为馆职,以后或许有人认为我是一个没有什么才能的废人,只因巴结权贵才被推荐的,这对国家不利,所以我宁可解除职务,愿意仍旧领朝廷给的管宫观的俸禄,这就足够了。 欧阳守道升为著作佐郎兼崇政殿说书兼权都官郎官。

古文:经筵所进,皆切于当世务,上为动色。

现代文:他在为皇帝讲读时,都结合当时的政务,皇上为此也很激动。

古文:迁著作郎,卒,家无一钱。

现代文:欧阳守道升为著作郎,他去世,他的家一贫如洗。

古文:守道之兄之妻蚤丧,其子演五岁余,且多病,浚生甫数月,守道三十未有室,顾无能乳哺者,日夜抱二子泣,里巷怜之。

现代文:欧阳守道的哥哥和嫂子都死得早,他们的儿子欧阳演五岁多,而且常有病,欧阳浚生下才几个月,欧阳守道三十岁还没成家,没有哺乳孩子的能力,他就日夜抱着两个孩子哭,邻里们都可怜他们。

古文:演既长,出莫知所之,守道哭而求诸野,终不能得,三年不食肉,憔悴不释者终身。

现代文:欧阳演长大后,出去不知到了什么地方,欧阳守道哭着在田野里寻找,始终没找到,因此他三年不吃肉,失去欧阳演的痛苦折磨他一生。

古文:吉有贤守而大家怨之厚诬以赃者,下其事常平使者。

现代文:吉州有位贤德的郡守但大家怨恨他,说了很多诬陷他贪污的话,郡守被交给常平使者处治。

古文:会旱甚,祷云腾,守道曰: 无以祷也,云腾之神,唐郡守吴侯也。

现代文:恰好天大旱,人们祈雨,欧阳守道说: 不用祈祷了,雨神,是唐代的郡守吴侯。

古文:冤莫甚于前守,冤不直而吴侯于祷,侯有辞矣。

现代文:冤屈没有比前任郡守大的,冤屈不伸,那么吴侯对祈雨的人也有话回答了。

古文:匹妇藏冤,旱或三年,冤在民牧,害岂其小。 反覆千余言,或迂笑之,守道不改,告来者不倦,守卒以得直。

现代文:一个妇人的冤屈,或许还要大旱三年,郡守的冤屈,灾害也不能小啊。 欧阳守道反复讲了一千多句这种话,有的人就嘲笑他,欧阳守道仍然不动摇,不知疲倦地对来祈雨的人说,郡守的冤案终于得到平反。

古文:所著有《易故》、文集。

现代文:欧阳守道著有《易故》、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