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七十六

古文:乔行简范钟游似赵葵谢方叔

现代文:乔行简,字寿朋,婺州东阳人。

古文:乔行简,字寿朋,婺州东阳人。学于吕祖谦之门。

现代文:从学于吕祖谦的门下。

古文:登绍熙四年进士第。

现代文:考中绍熙四年的进士。

古文:历官知通州,条上便民事。

现代文:历任官职为通州知州、条上便民事。

古文:主管户部架阁,召试馆职,为秘书省正字兼枢密院编修官。

现代文:主管户部架阁,召为试馆职,担任秘书省正字兼枢密院编修官。

古文:升秘书郎,为淮西转运判官,知嘉兴府。

现代文:升任秘书郎,担任淮南西路转运判官,为嘉兴府知府。

古文:改淮南转运判官兼淮西提点刑狱、提举常平。

现代文:改任淮南转运判官,兼做淮西提点刑狱、提举常平官。

古文:言金有必亡之形,中国宜静以观变。

现代文:论说金国有必定灭亡的趋势,宋朝最好静待以观时势的变化。

古文:因列上备边四事。

现代文:因此上奏论述防备边患的四件大事。

古文:会近臣有主战者,师遂出,金人因破蕲、黄。

现代文:恰好遇近臣有主张与金相战的人,军队于是出击,金兵因此攻破蕲州、黄州。

古文:移浙西提点刑狱兼知镇江府。

现代文:调任浙西提点刑狱,兼任镇江府知府。

古文:迁起居郎兼国子司业,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兼侍讲。

现代文:迁升起居郎兼任国子司业,兼任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兼任侍讲。

古文:寻迁宗正少卿、秘书监,权工部侍郎,皆任兼职。

现代文:不久,迁升宗正少卿、秘书监,代理工部侍郎,都是担任兼职。

古文:理宗即位,行简贻书丞相史弥远,请帝法孝宗行三年丧。

现代文:理宗即位的时候,乔行简赠送书信给丞相史弥远,请求理宗效法孝宗行服三年丧期。

古文:应诏上疏曰:

现代文:应诏令上疏说:

古文:求贤、求言二诏之颁,果能确守初意,深求实益,则人才振而治本立,国威张而奸宄销。

现代文: 寻求贤才、寻求佳言二个诏令的颁布,果然能够如实地坚守最初的意思,广泛地征求而寻求实际的利益,那么人才就会振兴而求治的根本就会树立,国家的权威就会扩张而奸臣坏人就会销声匿迹。

古文:臣窃观近事,似或不然。

现代文:我暗中观察近来发生的事情,似乎不是这样。

古文:夫自侍从至郎官凡几人,自监司至郡守凡几人,今其所举贤能才识之士又不知其几人也,陛下盖尝摭其一二欲召用之矣。

现代文:自侍从到郎官共多少个人,从监司到郡守共多少个人,现在所推举的贤能、有才有识的士大夫又不知道有多少人了,陛下大概曾经选择其中的几个想召录采用他们。

古文:凡内外小大之臣囊封来上,或直或巽,或切或泛,无所不有,陛下亦尝摭其一二见之施行且褒赏之矣。

现代文:只要是朝廷内外不论大小官吏密封奏折上疏,有的忠直,有的曲徇,有的切中要害,有的泛泛而谈,各种各类,无所不有,陛下也曾经选择一二件看启并按上面奏请的去做,又对此进行褒奖、赏赐。

古文:而天下终疑陛下之为具文。

现代文:而天下众人终究还是怀疑陛下只是徒具形式而已。

古文:盖以所召者,非久无宦情决不肯来之人,则年已衰暮决不可来之人耳。

现代文: 大概因此而被召用的人,不是长期不愿做官是决不会答应被召用的,就是年老岁暮因而是决不可能被召用的人。

古文:彼风节素著、持正不阿、廉介有守、临事不挠者,论荐虽多,固未尝收拾而召之也。

现代文:那些高风亮节,早就闻名遐迩,主持正义,不阿谀奉承,廉洁、耿介,操行有守,处事有主见的人,虽然议论荐举的人很多,却本来就没有选择而召用他们。

古文:其所施行褒赏者,往往皆末节细故,无关于理乱,粗述古今,不至于抵触,然后取之以示吾有听受之意。

现代文:那些所给予褒扬和奖赏的人,往往都只是支末小事,不关系到天理、治乱,粗略地论述古今之事,只是没有相互抵触的事情,然后选取它以表明我有听从、接受的意思。

古文:其间亦岂无深忧远识高出众见之表,忠言至计有补圣听之聪者,固未闻采纳而用之也。

现代文:其实,各种意见中间难道没有深忧远虑、高见卓识超出一般众人的议论,或忠诚、正直之言有补益于圣上的智慧的奏文吗?只是一直没有听说被采纳而加以使用的。

古文:自陛下临御至今,班行之彦,麾节之臣,有因论列而去,有因自请而归。

现代文: 自从陛下即位到现在,班列朝中的大臣,率兵在外的将帅,有的因议论弹劾离职,有的因为自己请求离职归乡。

古文:其人或以职业有闻,或以言语自见,天下未知其得罪之由,徒见其置散投闲,倏来骤去,甚至废罢而镌褫,削夺而流窜,皆以为陛下黜远善士,厌恶直言。

现代文:其中,有的人因为一技之长而闻名于外,有的以言语文章匡正朝政,天下不知道他们所犯的罪过及其原因,只是看到了他们被放置不用,处于闲散境地,悠闲地来来往往,或聚或散,甚至被废弃罢免而剥夺职务,削职夺位而被流放,都以为陛下是斥黜善良的官吏,不喜欢忠直的言论。

古文:去者遂以此而得名,朝廷乃因是而致谤,其亦何便于此。

现代文:离职而去的人于是因此而得到了好的名声,而朝廷则因此而受到了诽谤,为什么会导致这样呢?

古文:夫贤路当广而不当狭,言路当开而不当塞,治乱安危,莫不由此。

现代文:寻求贤才的言路应当广泛而不应当狭隘,听取臣民呼声的言路应当放开而不应当堵塞,国家的治与乱、安与危,都是因此而引起的。

古文:又言: 敬天命,伸士气。 时帝移御清燕殿,行简奏 愿加畏谨 ,且言: 群贤方集,愿勿因济王议异同,致有涣散。 升兼侍读,兼国子祭酒、吏部侍郎,权礼部尚书。权刑部尚书,拜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进签书枢密院事。

现代文:又说: 敬奉天命,伸张士气。 当时理宗皇帝迁移御座于清燕殿,乔行简奏道 :希望皇上能够谨慎一些。 又说 :众多贤才刚刚集中,希望不要因为济王议论有不同的意见,以致人心涣散。 升任兼职侍读,兼任国子祭酒、吏部侍郎,任礼部尚书、刑部尚书,拜为端明殿学士、同签书枢密院事,进升为签枢密院事。

古文:太后崩,疏言:

现代文:太后死了,乔行简上疏说:

古文:向者,陛下内廷举动,皆有禀承。

现代文: 过去,陛下宫廷的一举一动,都有禀告承请。

古文:小人纵有蛊惑干求之心,犹有所忌惮而不敢发,今者,安能保小人之不萌是心?

现代文:小人即使有蛊惑人心、干预政事的打算,还是有所顾忌、害怕而不敢去做,现在,哪能保证小人又不萌生这样的心事呢?

古文:陛下又安能保圣心之不无少肆?

现代文:陛下又哪能保证自己的圣贤之意而没有稍许的任意妄为呢?

古文:陛下为天下君,当懋建皇极,一循大公,不私应徇小人为其所误。

现代文:陛下是天下的君主,应当勤勉建立起皇帝的权威,一心一意地循例处理天下的公务,而不应怀私心被小人的行为有所误导。

古文:凡为此者,皆戚畹肺肝之亲,近习贵幸之臣,奔走使令之辈。

现代文: 凡是这样做的小人,都是皇亲国戚之类的至亲,受宠佞幸的大臣,奔走传令于宫中的宦官等人。

古文:外取货财,内坏纲纪。

现代文:他们在外面掠取货物钱财,在朝中破坏法纪纲常。

古文:上以罔人君之聪明,来天下之怨谤;下以挠官府之公道,乱民间之曲直。

现代文:对上欺骗陛下的聪明圣断,以致招来天下的怨恨诽谤,对下扰乱官府的法律公道,混乱了民间百姓们的是非曲直。

古文:纵而不已,其势必至于假采听之言而伤动善类,设众人之誉而进拔憸人,借纳忠效勤之意而售其阴险巧佞之奸。

现代文:如果放纵他们,不予制止,那么,发展的趋势一定会导致假借采纳别人的言论而伤害善良之士,虚设众人的赞誉而提拔奸险小人,借口接纳忠言、效法勤政的意思而实行自己阴险、阿谀奉承、争宠的目的。

古文:日积月累,气势益张,人主之威权,将为所窃弄而不自知矣。

现代文:天长日久,日积月累,气势日益扩张,皇上的威风与势力,就会被窃取、玩弄而还不知道。

古文:陛下衰绖在身,愈当警戒,宫庭之间既无所严惮,嫔御之人又视昔众多,以春秋方富之年,居声色易纵之地,万一于此不能自制,必于盛德大有亏损。

现代文: 陛下现正在服丧期间,越是应当警惕防备,后宫与朝廷之间既没有严格的法律约束,妃嫔、侍御等人与过去相比增加了很多,陛下现在正当青春的年华,血气方刚,居处于容易放纵声色的地方,万一在这个方面不能自我克制,一定会对皇上的德行造成很大的污损。

古文:愿陛下常加警省。

现代文:希望陛下常常对此加以警惕、反省。

古文:又论火灾求言,乞取其切者付外行之。

现代文:又论就火灾听取寻求意见,请求挑选其中切中要害的吩咐外面实行。

古文:又论许国不当换文资,其当虑者有五;郑损不当帅蜀。

现代文:又论说许国不应当更换文资,其中值得忧虑的有五点;郑损不应当担任蜀地的将帅。

古文:又言: 时青者,以官则国家之节度,以人则边陲之大将,一旦遽为李全所戕,是必疑其终为我用,虑变生肘腋,故先其未发驱除之。

现代文:又说 :时青这个人,作为官,是国家的节度使,作为人,是国家边陲之地的大将,突然间被李全所杀,一定是怀疑他始终被我们所用,怕发生肘腋之变,所以在事变发生之前而除掉了他。

古文:窃意军中必有愤激思奋之人,莫若乘势就淮阴一军拔其尤者以护其师,然后明指杀青者之姓名,俾之诛戮,加赠恤之典于青,则其势自分,而吾得籍此以制之,则可折其奸心而存吾之大体。

现代文:我的意思是军队中间一定有对此愤慨、思量奋起有为的人,不如趁这种状况在淮阴一军中选拔优秀的人才以掌握好军队,然后明确地指出杀害时青的人的姓名,判处他死刑,对时青追加封赏,那么,军队中的势力就会自然分解,而我们就可以凭借这一点以驾驭它们,那么我们就可以减损奸恶之心而保存我们的主体。

古文:不然,跋扈者专杀而不敢诛,有功者见杀而不敢诉,彼知朝廷一用柔道而威断不施,乌保其不递相视效?

现代文:不然的话,专横跋扈的人专擅滥杀而不敢处他死刑,有功的人被杀而不敢申诉,他们知道朝廷一贯使用柔弱的法道而不敢实行果断的威严,谁敢保证这样而不会有人接连地效法呢?

**古文:则其所当虑者,不独李全一人而已。 **

现代文:那么,这样值得忧虑的人,就不仅仅是李全一个人了。

古文:又言: 山阳民散财殚,非凶贼久安之地,当日夜为鸱张之计。

现代文:又说 :山阳民众散去,钱财耗尽,不是凶残之贼长久安居的地方,应当夜以继日地准备讨伐之事。

古文:扬州城坚势壮,足以坐制全淮,此曹未必无窥伺之心,或为所入,则淮东俱非我有,不可不先为之虑也。 又请屯驻重兵海道,内为吴、越之捍蔽,外为南北之限制。

现代文:扬州城邑坚固,威势雄壮,驻此足以坐镇全淮之地,这些凶贼未必没有窥伺掠取的打算,假如被他们占领,那么淮东就全部不属于我们所有,不可不事先为此考虑。 又请求以重兵屯守驻防沿海一带,对内可作为吴越之地的屏障,对外可以作为南北分界的界线。

古文:又论: 李全攻围泰州,剿除之兵今不可已。

现代文:又议论说: 李全围攻泰州,围剿他的军事行动不可松懈。

古文:此贼气貌无以逾人,未必有长算深谋,直剽捍勇决,能长雄于其党耳,况其守泗之西城则失西城,守下邳则失下邳,守青社则失青社,既又降北,此特败军之将。

现代文:这个贼首气质相貌跟一般人差不多,未必有深谋远虑和长久的打算,仅仅是剽悍凶猛,能够称雄于他们的党羽之中。况且,他们驻守泗州之西城就失掉西城,驻守下邳就失掉了下邳,驻守青社就失掉了青社,既而又投降北方蒙古,真可谓是败军之将。

古文:十年之内,自白丁至三孤,功薄报丰,反背义忘恩,此天理人情之所共愤,惟决意行之。 后皆如行简所料。

现代文:十年的时间内,从贫穷的白丁到富贵的三孤,功劳很少,报赏很多,反而忘恩负义,这是天理人情都感到愤怒而不能容忍的,希望决断,采取行动。 此后,都像乔行简所预料的那样。

古文:拜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

现代文:乔行简官任参知政事、兼任知枢密院事。

古文:时议收复三京,行简在告,上疏曰:

现代文:当时人们议论收复南京、东京、西京三京,乔行简知道了这件事后,上疏说:

古文:八陵有可朝之路,中原有可复之机,以大有为之资,当有可为之会,则事之有成,固可坐而策也。

现代文: 北宋巩县八陵有可以祭祀、朝拜的道路,中原之地有可以恢复的机会,以大有所为的资本,遇到大有可为的机会,那么,事情就会取得成功,本来是可以借此商量计策的。

古文:臣不忧出师之无功,而忧事力之不可继。

现代文:我不是担心出师而不能取得成功,而是担心我们进行这个事情的力量无以为继。

古文:有功而至于不可继,则其忧始深矣。

现代文:有功绩而导致不可继续进行下去,那么,这个忧虑就很大了。

古文:夫自古英君,必先治内而后治外。

现代文:从古代的英明君主来看,一定是首先治理国内的事情而后治理外部的事情。

古文:陛下视今日之内治,其已举乎,其未举乎?

现代文:陛下看看今天国内事情的治理,是已经进行了呢?

古文:向未揽权之前,其敞凡几?

现代文:还是没有进行呢?过去没有掌握权力之前,有多少弊端存在?

古文:今既亲政之后,其已更新者凡几?

现代文:现在已经亲自掌握政权之后,又有多少弊端已经革除了呢?

古文:欲用君子,则其志未尽伸;欲去小人,则其心未尽革。

现代文:想任用君子,而其志向则没有全部伸展;想除去小人,而其私心则没有全部革除。

古文:上有厉精更始之意,而士大夫之苟且不务任责者自若。

现代文:皇上有励精图治、革故鼎新的打算,而士大夫官员们则以苟且因循、得过且过度日。

古文:朝廷有禁包苴、戒贪墨之令,而州县之黩货不知盈厌者自如。

现代文:朝廷有禁止贿赂公行、戒除贪污腐化的法令,而州县地方官吏则照样一如既往地贪污纳贿贪得无厌。

古文:欲行楮令,则外郡之新券虽低价而莫售;欲平物价,则京师之百货视旧直而不殊。

现代文:想推行纸币,而外地州郡的新货币券虽然价格低廉但却不能售出;想平抑物价,而京师之地的各种物品与原有的价格相比却没有什么不同。

古文:纪纲法度,多颓弛而未张;赏刑号令,皆玩视而不肃。

现代文:法纪纲常,多被破坏、废弛而不能伸张执行;有关奖赏、刑罚的号令,都被视而不见,不当作一回事。

古文:此皆陛下国内之臣子,犹令之而未从,作之而不应,乃欲阖辟乾坤,混一区宇,制奸雄而折戎狄,其能尽如吾意乎?

现代文:这些都是国内的朝臣官吏所为,好比命令已下而没有人听从,有所行动而没有人呼应,于是想开辟天地乾坤,统一全国疆土,制止奸雄而使戎狄折服,这样做能够尽如人意取得预期的效果吗?

古文:此臣之所忧者一也。

现代文:这是我所担忧的第一件事情。

古文:自古帝王,欲用其民者,必先得其心以为根本。

现代文: 古代帝王,想号令使用民众,一定首先得获取他们的真心拥护以此作为治国的根本。

古文:数十年来,上下皆怀利以相接,而不知有所谓义。

现代文:几十年以来,朝廷上下都心怀私利,代代如此,而不知道还有所谓 仁义 。

古文:民方憾于守令,缓急岂有效死勿去之人;卒不爱其将校,临陈岂有奋勇直前之士。

现代文:民众对地方的州守县令表示失望,在急难之时,哪里会有效死力的人呢;士卒不喜欢自己的将帅,临阵哪里会有奋勇向前的士兵呢。

古文:蓄怨含愤,积于平日,见难则避,遇敌则奔,惟利是顾,皇恤其他。

现代文:积蓄怨恨,心怀激愤,是长期日积月累而成,看见困难就避开,遇到敌人就逃跑,唯利是图,对其他事情则不关心。

古文:人心如此,陛下曾未有以转移固结之,遽欲驱之北乡,从事于锋镝,忠义之心何由而发?

现代文:人心如此,陛下过去没有因此去改变这种状况而结交他们,而匆忙之间想驱使他们收复北方中原故土,从事于战火烽烟,忠义的心愿由什么而发生呢?

古文:况乎境内之民,困于州县之贪刻,厄于势家之兼并,饥寒之氓常欲乘时而报怨,茶盐之寇常欲伺间而窃发,萧墙之忧凛未可保。

现代文:况且,境内的民众,由于州县官吏的贪婪剥削而贫困,受豪强势宦之家的兼并掠夺而穷困,挨饿受冻的流民经常想乘机报怨,贩卖茶盐的流寇经常想等待机会而采取行动,内部的忧虑都未消除。

古文:万一兵兴于外,缀于强敌而不得休,潢池赤子,复有如江、闽、东浙之事,其将奈何?

现代文:万一外部发生战事,受强敌的侵扰而不得安宁,国土百姓又会遭遇到如同长江、闽地、东浙一带发生的事情,那将怎么办呢?

古文:夫民至愚而不可忽,内郡武备单弱,民之所素易也。

现代文:百姓最愚蠢而不可忽视,内地州郡的兵力武备单薄弱小,民众若有所举动是很容易的。

古文:往时江、闽、东浙之寇,皆藉边兵以制之。

现代文:过去长江、闽地、东浙一带的贼寇,都是借助于边地的兵将来予以制服的。

古文:今此曹犹多窜伏山谷,窥伺田里,彼知朝廷方有事于北方,其势不能以相及,宁不又动其奸心?

现代文:现在这些人多窜逃隐伏于山谷之中,窥测伺机于田野乡里,他们知道朝廷正要发动北方的战事,还来不及对付他们,难道不会又引起他们反抗朝廷的奸心吗?

古文:此臣之所忧者二也。

现代文:这是我所担忧的第二件事情。

古文:自古英君,规恢进取,必须选将练兵,丰财足食,然后举事。

现代文: 自古以来英明的君主,图谋恢复、进取图治,必须选择将帅、训练士兵,使财富丰盛,衣食丰足,然后采取行动。

古文:今边面辽阔,出师非止一途,陛下之将,足当一面者几人?

现代文:现在边地辽阔,出兵不只一条道路,陛下的将帅,能够独当一面的有几人?

古文:勇而能斗者几人?

现代文:勇敢善战的有几人?

古文:智而善谋者几人?

现代文:足智多谋的有几人?

古文:非屈指得二三十辈,恐不足以备驱驰。

现代文:没有二三十人,恐怕不足以适应战场上的需求。

古文:陛下之兵,能战者几万?

现代文:陛下的士兵,能够作战的有几万?

古文:分道而趣京、洛者几万?

现代文:分道而取汴京、洛阳的有几万?

古文:留屯而守淮、襄者几万?

现代文:驻扎留守淮、襄之地的需几万?

古文:非按籍得二三十万众,恐不足以事进取。

现代文:不是按兵籍有二三十万人之众的士兵,恐怕不足以满足图取中原的需要。

古文:借曰帅臣威望素著,以意气招徕,以功赏激劝,推择行伍即可为将,接纳降附即可为兵,臣实未知钱粮之所从出也。

现代文:假如说将帅朝臣的威望素来很高,以其诚意气度招徕,以军功奖赏激励,推举选择行伍出身的人就可作为将帅,接收降附的人即可作为士兵,我的确不知道钱财军粮可以从哪里得到。

古文:兴师十万,日费千金,千里馈粮,士有饥色。

现代文:出动军队十万人,每日花费需千金之多,千里运送粮食,士兵会呈饥饿之态。

古文:今之馈饷,累日不已,至于累月,累月不已,至于累岁,不知累几千金而后可以供其费也。

现代文:现在运送粮食,每天不断,以至每月如此;每月不断,以至每年如此,不知道要花费几千金才可以满足这个费用。

古文:今百姓多垂罄之室,州县多赤立之帑,大军一动,厥费多端,其将何以给之?

现代文:现在百姓房子里盛米的器具都空了,地方州县财源枯竭,大军一出动,缺少的费用很多,那么用什么途径来供给呢?

古文:今陛下不爱金币以应边臣之求,可一而不可再,可再而不可三。

现代文:现在陛下不爱惜金帛钱财以应付边关臣僚的需求,可以一次而不可二次,可以二次而不可以三次。

古文:再三之后,兵事未已,欲中辍则废前功,欲勉强则无事力。国既不足,民亦不堪。

现代文:多次之后,兵戎战事还没有结束,想中途停止就废弃了前面的功绩,想勉强继续维持又缺乏进行的物质能力,国财既不够用,民众也不堪负担。

古文:臣恐北方未可图,而南方已先骚动矣。

现代文:我担心北方还没有图取,而南方已经发生骚乱。

古文:中原蹂践之余,所在空旷,纵使东南有米可运,然道里辽远,宁免乏绝,由淮而进,纵有河渠可通,宁无盗贼邀取之患?

现代文:中原在惨遭蹂躏践踏之后,到处是一片空旷,即使东南有粮食可以运送,然而道路遥远,难道可以免除困乏穷绝;从淮地运送粮食,即使有河道水路可以通行,难道没有盗贼拦路抢劫的祸患?

古文:由襄而进,必须负载二十钟而致一石,亦恐未必能达。

现代文:从襄阳运送,必须负担满载二十钟才能运送一石,也恐怕未必能够到达。

古文:若顿师千里之外,粮道不继,当此之时,孙、吴为谋主,韩、彭为兵帅,亦恐无以为策。

现代文:如果把军队驻扎在千里之外,运送粮草的道路不能畅通,当遇到这样的时候,就是孙武、吴起作为谋划的主将,韩信、彭越作为率兵的将领,也恐怕不能想出解决的办法。

古文:他日运粮不继,进退不能,必劳圣虑,此臣之所忧者三也。

现代文:到那一天运送粮食难以为继,前进、后退都不行,一定会劳烦圣上的思虑,这是我所担忧的第三件事情。

古文:愿陛下坚持圣意,定为国论,以绝纷纷之说。不果从。

现代文:希望陛下坚持您的想法,做出决定,以此断绝其他种种不同的议论。

古文:进知枢密院事。

现代文:结果没有被听从。进升为知枢密院事。

古文:时议御阅不果,反骤汰之,殿司军哄,为之黜主帅,罢都司官,给黄榜抚存,军愈呼噪。

现代文:当时的议论皇帝看了之后没有结果,反而突然被淘汰了,殿司军兵哄乱,为此废黜了主帅,罢免了都司官,发布黄榜安抚,军兵更进一步鼓噪哄闹。

古文:行简以闻,戮为首者二十余人,众乃帖息。

现代文:乔行简听说以后,杀了为首的二十多人,众兵才服帖,停止闹事。

古文:寻拜右丞相,言 三京挠败之余,事与前异,但当益修战守之备。

现代文:不久,拜任右丞相,说 :西京、东京、南京三京被扰乱、打败以后,事情与前相比已不同,但应该更加注重做开战与坚守的准备。

古文:襄阳失守,请急收复。 或又陈进取之计,行简奏: 今内外事势可忧而不可恃者七。 言甚恳切,师得不出。

现代文:若襄阳失守了,请求迅速收复。 又有人陈述图谋进取的计划,乔行简奏道: 现在朝廷内外的状况值得忧虑而不能倚仗的有七个方面。 言辞特别真诚恳切,军队得以不出击。

古文:端平三年九月,有事于明堂,大雷雨。

现代文:端平三年九月,在明堂举行典礼,天降大雷雨。

古文:行简与郑清之并策免。

现代文:乔行简与郑清之同时被免职。

古文:既去,而独趣召行简还京,留之,拜左丞相。

现代文:既已离开朝廷,而单独急忙召乔行简回京,留住他,拜为左丞相。

古文:援韩琦故事,乞以边防、财用分委三执政,请修中兴五朝国事。

现代文:他援引韩琦的故事,请求将防边军务、财税开支分别委托给三个执政,请求编修高宗中兴以来五朝的国事史书。

古文:十上章请谢事。

现代文:十次上奏章请求辞职。

古文:嘉熙三年,拜平章军国重事,封肃国公。

现代文:嘉熙三年,拜授平章军国重事,封为肃国公。

古文:每以上游重地为念,请建节度宣抚使,提兵戍夔。

现代文:每每担忧上游军事重地,请求设置节度宣抚使,调兵戍守夔州路。

古文:边事稍宁,复告老,章十八上。

现代文:边关军事稍为安宁,又上书告老,十八次上书给皇上。

古文:四年,加少师、保宁军节度使、醴泉观使,封鲁国公,淳祐元年二月,薨于家,年八十六。

现代文:嘉熙四年,加封少师、保宁军节度使、醴泉观使,封为鲁国公。淳祐元年二月,死于家中,终年八十六岁。

古文:赠太师,谥文惠。

现代文:追赠太师,赐谥号 文惠 。

古文:七年,特授观文殿大学士、醴泉观使兼侍读,进爵国公。

现代文:乔行简,做事稳重,见识广远,气量宏大,在官任上无话不说。

古文:十一年,转两官致仕,薨。特赠少师。赵葵,字南仲,京湖制置使方之子。

现代文:喜欢推荐名士,大多以后发达成为显贵,至于推举钱时、吴汝愚,又都是当时隐逸之士当中的贤能之人。他的著作有《周礼总说》、《孔山文集》。赵葵,字南仲,京湖制置使赵方的儿子。

古文:初生时,或梦南岳神降其家。

现代文:刚出生的时候,有人梦见南岳神降临在他的家里。

古文:方在襄阳,命葵专督饮食共养之事。

现代文:赵方在襄阳,命令赵葵专门督查饮食供养的事情。

古文:与兄范俱有志事功,方器之,聘郑清之、全子才为之师。

现代文:与哥哥赵范都有志于事业和功绩,赵方由此器重他,聘请郑清之、全子才作为他的老师。

古文:又遣从南康李燔为有用之学。

现代文:又遣送他跟随南康军李燔修业有用的学问。

古文:每闻警报,与诸将偕出,遇敌则深入死战,诸将惟恐失制置子,尽死救之,屡以此获捷。

现代文:每次听到军事警报,与各位将领一齐出阵,遇到敌人就深入死战到底,各位将领惟恐失掉了制置使的儿子,全力冒死相救,多次因为这个原因获得胜利。

古文:一日,方赏将士,恩不偿劳,军欲为变。

现代文:有一天,赵方奖赏将士,恩德不能抵偿功劳,将士们想发动变乱。

古文:葵时十二三,觉之,亟呼曰: 此朝廷赐也,本司别有赏赍。 军心赖一言而定,人服其机警。

现代文:赵葵当时十二三岁,察觉到这件事,急忙喊道 :这是朝廷赏赐的,本制置使司另外还有赏赐。 军心因这一句话而稳定,人们都佩服他的机警灵敏。

古文:嘉定十年,金将高琪、乌古论庆寿犯襄阳,围枣阳。

现代文:嘉定十年,金将高琪、乌古论庆寿进犯襄阳,围困枣阳。

古文:时边烽久熄,金兵猝至,人情震惧。

现代文:当时,边境战事已停止很久,金兵突然来进犯,人们因此感到震慑恐惧。

古文:方帅范、葵往战,败走之。

现代文:赵方率二子赵范、赵葵前往迎战,大败而回。

古文:十三年,方遣葵及都统扈再兴攻金人至高头。

现代文:嘉定十三年,赵方派遣赵葵和都统扈再兴在高头进攻金人。

古文:高头,金人必守之处也,出劲兵拒战,葵率先锋奋击,再兴继进歼之。

现代文:高头,金兵必守的地方,派出精悍劲旅坚拒迎战,赵葵率领先锋部队奋勇出击,扈再兴接着进击歼灭金兵。

古文:翼日,进次邓州,金人阻沘河以拒。

现代文:第二天,进驻邓州,金兵在氵比河沿岸设障拒敌。

古文:葵麾军进击,杨义诸将继至,金兵亦大出合战,大破之,俘斩及降者几二万,获万户而下十数人,夺马八百,逐北直傅城下而还。

现代文:赵葵指挥宋兵前进攻击金兵,杨义等将领相继到来,金兵也倾巢出动迎战宋兵,被宋兵打得大败,被杀、俘虏与投降的差不多有二万人,俘获万户以下的官吏十几人,夺得马八百匹,追逐金兵向北直到城下才返回。

古文:十四年,金人犯蕲州,葵与范攻唐、邓。

现代文:嘉定十四年,金兵进犯蕲州,赵葵与兄赵范进攻唐州、邓州。

古文:方命之曰: 不克敌,毋相见也。 三月丁亥,至唐州,薄城而陈。

现代文:赵方命令他们说: 不战胜敌人,不要来见我。 三月丁亥,到唐州,靠近城池布阵。

古文:金大将阿海引兵出战,葵帅精骑赴敌,再兴从之,大捷,斩馘万余。

现代文:金大将阿海率兵出城迎战,赵葵率精干骑兵出击金兵,扈再兴率兵跟随他,大获全胜,斩首万余人。

古文:金人闭门不出。

现代文:金兵关闭城门不出来迎战。

古文:时金人陷蕲州者至久长,数十骑出山椒,葵帅杨大成以十四骑逐之。

现代文:当时金兵攻陷蕲州后来到久长,派数十骑兵出击山椒,赵葵率杨大成仅用十四个骑兵就把他们赶走了。

古文:金骑渐益至数百,葵力战连破之,而金步骑大集。

现代文:金人骑兵逐渐增至数百人,赵葵全力迎战接连获胜,而金人步、骑兵越集越多。

古文:会范、再兴军合战,至夜分始解。

现代文:适逢赵范、扈再兴率兵会合迎战,到晚上才得以解围。

古文:庚寅,官军分二阵,范将左,再兴将右,葵帅突骑左右策应。

现代文:庚寅,宋军分成二阵,赵范担任左将,扈再兴担任右将,赵葵率一支精干骑兵左右策应。

古文:金人背山亦分为二以相当,而不先动。

现代文:金兵背依山势也分成二大阵营以抵御宋兵,而不先出击。

古文:范曰: 金人必复谋夜战以幸胜,乃预备大鼓,令军中闻叠鼓声始动,若彼未至五十步内而辄动者斩。

现代文:赵范说: 金兵一定是又想在晚上出战以侥幸取胜。 于是预先准备大鼓,命令军中听见击鼓声开始出击,如果敌方没有到五十步内就行动的人定斩不赦。

古文:未几,金兵稍下山,再兴遽冲之,果为敌所乘,遂逼范军。

现代文:不一会儿,金兵逐渐下山,扈再兴匆忙率兵出击,果然被敌人所追击,逐渐逼近赵范的军阵。

古文:范叠鼓麾军突斗,葵继进,歼金兵数千。

现代文:赵范击鼓指挥军队突然出击,赵葵相继出兵,歼灭金兵数千人。

古文:敌并力向再兴,葵率土豪祝文蔚等以精骑横冲之,金人僵尸相属。

现代文:金兵集中人马攻击扈再兴部,赵葵率地方豪强祝文蔚等以精锐骑兵横冲敌阵,金兵一个接一个地被杀倒下。

古文:复相持至夜分,金人虽敛,而阵如故。

现代文:又相持到夜半时分,金兵虽有所收敛,但其阵势依然如故。

古文:范、葵急会将校,选死士数千,黎明四面奋击,唤声撼山谷。

现代文:赵范、赵葵急忙会集将帅商议,选取敢死队员数千人,到天刚亮时四面奋勇出击,冲杀之声震撼山谷。

古文:金人走,乘胜逐北,斩首数千级,副统军投戈降,拔所掠子女万余,得辎重器械山积。

现代文:金兵逃走,宋军乘胜追击逃兵,斩首数千,金兵副统帅缴械投降,宋军救出金兵所掠夺的民众万余人,夺得辎重器械堆积如山。

古文:补葵承务郎、知枣阳军,范授安抚司内机。

现代文:补任赵葵为承务郎、知枣阳军,赵范任安抚司内机。

古文:方卒,十五年,起复直秘阁、通判庐州,进大理司直、淮西安抚参议官。

现代文:赵方去世,嘉定十五年,赵葵又升任直秘阁,担任庐州通判,进升大理司直、淮西安抚参议官。

古文:十七年,李全往青州,淮东制置使许国檄葵议兵。

现代文:许国说: 士兵不能集中,集中的兵不精练,怎么办?

古文:葵至曰: 君侯欲图贼,而坐贼阱中,悔已无及,惟有重帐前兵,犹足制之尔。 国曰: 兵不能集,集不能精,奈何? 曰: 葵请视两路之兵,别其精锐,君侯留三万帐前,贼不敢动矣。 国曰: 不若集淮兵来阅,而君董之,既足示众,亦可选锐。 葵曰: 有兵之郡,必当冲要,守将岂可空壁以从制使命耶?

现代文:赵葵答道: 我赵葵请求视察淮南两路的士兵,选拔其中的精锐,您留下三万精兵在军帐前听从调遣,贼寇就不敢贸然行动了。 许国说 :不如集合淮兵来接受检阅,由您监督管理,这样既足以显示兵多,又可选择精锐。 赵葵道: 有兵的州府,一定是军事要地,守将难道能够不留一兵一卒来服从制置使的命令吗?

古文:必将力争于朝,分留自卫。

现代文:一定要向朝廷力争,分留一部分军队自卫。

古文:一得朝命,必匿其强壮,遣老弱以备数。

现代文:一旦得到朝廷的允许,定是隐匿他们强壮的士兵,派遣年老体弱的士兵来充数。

古文:本欲选锐,适得其钝,本欲示众,适示单弱,徒启戎心。 国不听,卒败。

现代文:本来是想选择精锐之师,恰好得到愚钝之兵;本来是想显示其兵众力强,恰好给人以兵少力弱的感觉,反而示敌方以可乘之机。 许国不听,最后大败。

古文:宝庆元年,范知扬州,乞调葵以强勇、雄边军五千屯宝应备贼。

现代文:宝庆元年,赵范担任扬州知州,请求调赵葵以强勇、雄健的边军五千人屯驻宝应,以防备贼寇。

古文:葵在庐州,数费私钱会诸将球射,与制置使曾式中不合,葵去之。

现代文:赵葵在庐州,几次花费个人的钱财与各个将领一起玩赏马射箭,同制置使曾式中合不来,赵葵离任。

古文:言者以为擅,遂奉祠。

现代文:有人说他擅离职守,于是归家闲居。

古文:三年,起为将作监丞。

现代文:宝庆三年,被起用担任将作监丞。

古文:绍定元年,出知滁州。

现代文:绍定元年,出任滁州知州。

古文:二年,全将入浙西告籴,实欲觇畿甸也。

现代文:绍定二年,李全打算到浙西筹集粮草,实际上是想窥测国都附近的地方。

古文:初,全之献俘也,朝廷授以节钺,葵策其必叛,乃上书丞相史弥远曰: 此贼若止于得粟,尚不宜使轻至内地,况包藏祸心,不止告籴。

现代文:开始时,李全献出俘虏,朝廷授给他一定的权柄,赵葵预计他一定会叛乱,于是向丞相史弥远上书说 :此贼如果只是希望得到一些粮粟,尚且不适宜让他轻易地到内地来,况且他包藏祸心,不仅仅是为了筹集粮食。

古文:若不痛抑其萌,则自此肆行无惮,所谓延盗入室,恐畿内有不可胜讳之忧。 至滁,以其地当贼冲,又与金人对境,实两淮门户,修城浚隍,经武不少暇。

现代文:如果不狠狠地抑制他们刚刚萌生的邪念,那么他们从此就会肆无忌惮,好比引狼入室,恐怕京畿之内有不好说而又说不完的忧虑。 到滁州后,因为其辖地正是贼寇进入内地的要道,又与金人的边境相对峙,实为两淮地区的门户,于是,修筑城墙,疏浚护城壕,训练军队,从无空暇。

古文:命秦喜守青平,赵必胜守万山,以壮形势。

现代文:命令秦喜扼守青平,赵必胜驻守万山,以壮大形势。

古文:葵母疾,谒告省侍不得,刲股杂药以寄之。

现代文:赵葵的母亲患病,赵葵请假探视未被批准,于是,割股肉杂入药中寄送给母亲。

古文:母卒,葵求解官,不许,不得已,卒哭复视事。

现代文:母亲死了,赵葵请求辞去官职,未被允许,不得已,办完丧事后又去履行自己的职责。

古文:全造舟益急,葵复致书史弥远曰: 李全既破盐城,反称陈知县自弃城,盖欲欺朝廷以款讨罪之师,彼得一意修舟楫,造器械,窥伺城邑,或直浮海以捣腹心,此其奸谋,明若观火。

现代文:李全造船更加急迫,赵葵又写信札给史弥远说: 李全已经攻破盐城,反而宣称是陈知县自己放弃城邑,大概是想欺骗朝廷以延缓讨伐其罪过的军队,他们得以一心一意修造船只,制造器械,窥测机会,攻占城邑,或者直接浮海而下,直捣腹心京都之地,这是他们的奸计,像观察燃火那样明了。

古文:葵自闻盐城失守,日夕延颈以俟制帅之设施,今乃闻遣王节入盐城祈哀于逆。

现代文:我自从听说盐城失守,日夜延颈以等待将帅的军事措施,现在才听说派遣王节到盐城向贼寇祈求哀恤。

古文:葵又闻遣二吏入山阳,请命于贼妇。

现代文:我又听说派遣两个官吏到山阳,向贼妇请命。

古文:堂堂制阃,如此举措,岂不堕贼计,贻笑天下、贻笑外夷乎?

现代文:堂堂制帅家人,这样的行为,岂不正中贼寇之计,贻笑于天下,贻笑于外族之夷狄吗?

古文:又闻张国明前此出山阳,已知贼将举盐城之兵,今若听国明言,更从阔略,则自此人心解体,万事涣散,社稷之忧有不可胜讳者。

现代文:又听说张国明前次到山阳,已知道贼寇将动用盐城的兵力,现在如果听从张国明的话,以后对待贼兵更加宽恤,那么,从此以后就会人心涣散,万事解体,国家的忧虑就有不好说也说不完的了。

古文:葵非欲张皇生事启衅,李全决非忠臣,非孝子。

现代文:我不是想慌慌张张妄生事端,挑起矛盾,而是李全决非忠臣、孝子。

古文:丞相苟听葵之言,翻然改图,发兵讨叛,则岂独可以强国势安社稷,葵父子世受国恩,亦庶几万一之报。

现代文:丞相假如听从我的话,翻然改进,重新图谋定计,发兵讨伐叛逆,那么,岂只可以增强国势,安定社稷,赵葵父子世代承受国家恩德,也差不多可算是报国家恩典之万一。

古文:使丞相不听葵言,不发兵讨贼,则岂特不可以强国势安社稷,而葵亦不知死所,不复可报君相之恩矣。

现代文:假如丞相不听从我的话,不发兵讨伐贼寇,那么,不仅不可能增强国势,安定社稷,而且我也不知道将死于何地,不可能再回报皇上、丞相的恩德了。

古文:一安一危,一治一乱,系朝廷之讨叛与不讨尔。

现代文:安全与危险,治世与乱世,全在于朝廷对贼寇讨伐不讨伐啊。

**古文:淮东安则江南安,江南安则社稷安,社稷安则丞相安,丞相安则凡为国之臣子、为丞相之门人弟子莫不安矣。 **

现代文:淮东安宁,江南就安全了;江南安全,社稷就安全;国家社稷安全,丞相就安全;丞相安全,那么,凡是国家的朝臣、官吏、丞相的门人、学生就没有不安全的了。

古文:又言于朝曰: 葵父子兄弟,世受国恩,每见外夷、盗贼侵侮国家,未尝不为忠愤所激。

现代文:赵葵又向朝廷上书说 :赵葵父子兄弟,世代接受国家恩典,每次见到外族夷狄、盗贼侵犯侮辱国家,没有不为忠诚、愤恨所激励。

古文:今大逆不道,邈视朝廷,负君相卵翼之恩,无如李全。

现代文:现在大逆不道、藐视朝廷,辜负皇上、丞相袒护的恩德,没有谁比得上李全。

古文:前此畔逆未彰,犹可言也,今已破荡城邑,略无忌惮,若朝廷更从隐忍,则将何以为国?

现代文:前次的叛逆行为不昭彰显著,还可说得过去,现在已经破坏城邑,肆无忌惮,假如朝廷进一步容忍、隐匿,那么,将怎样来治理国家呢?

古文:欲望特发刚断,名其为贼,即日命将遣师,水陆并进,诛锄此逆,以安社稷,以保生灵。

现代文:希望朝廷立即果断决定,指斥李全他们为贼,立刻任命将帅,派遣军队,水陆两路并进围剿,诛戮这些逆贼,以此安定国家,保护百姓。

**古文:葵虽不才,愿身许朝廷;如或不然,乞将葵早赐处分,以安边鄙,以便国事。 **

现代文:赵葵虽然没有才学,但愿意为朝廷献身;如果不这样,请求将赵葵早日处理责罚,以安定边防,以便于治理国家。

古文:弥远犹未欲兴讨,参知政事郑清之赞决之。

现代文:史弥远还是没有想到去兴师讨伐,参知政事郑清之赞成决定讨伐。

古文:乃加葵直宝章阁、淮东提点刑狱兼知滁州。

现代文:于是,升任赵葵任宝章阁、淮东提点刑狱兼滁州知州。

古文:范刻日约葵,葵帅雄胜、宁淮、武定、强勇步骑万四千,命王鉴、扈斌、胡显等将之,以葵兼参议官。

现代文:赵范立刻约定赵葵,赵葵率领雄胜、宁淮、武定、强勇步、骑兵一万四千人,命令王鉴、扈斌、胡显等将官率领,以赵葵兼任参议官。

古文:显,颖之兄也,拳力绝人,方在襄阳,每出师必使显及葵各领精锐分道赴战,摧坚陷阵,聚散离合,前无劲敌,以功至检校太尉。

现代文:胡显,是胡颍的哥哥,拳术武力超群,赵方在襄阳,每次出兵一定派胡显与赵葵各率领精锐兵力分道参与战斗,摧毁坚锐,冲锋陷阵,聚散离合,一往无前,战无劲敌,以军功至检校太尉。

古文:已而,全攻扬州东门,葵亲出搏战。

现代文:不久,李全攻打扬州东门,赵葵亲自出阵迎战。

古文:贼将张友呼城门请葵出,及出,全在隔壕立马相劳苦。

现代文:贼将张友向城门呼喊要求赵葵出见,到赵葵出来,李全在城壕对面站立互问劳苦。

古文:左右欲射全,葵止之,问全来何为?

现代文:赵葵左右的人都想射杀李全,赵葵制止了他们,质问李全前来是为了什么?

古文:全曰: 朝廷动见猜疑,今复绝我粮饷,我非背叛,索钱粮耳。 葵曰: 朝廷资汝钱粮,宠汝官职,盖不赀矣。

现代文:李全说: 朝廷动不动就猜疑我,现在又断绝了我们的粮饷供应,我并不是想背叛朝廷,只是索取钱财粮饷罢了。 赵葵说: 朝廷资助你钱财粮饷,宠幸你予以官职,也算不薄待你了。

古文:待汝以忠臣孝子,而乃反戈攻陷城邑,朝廷安得不绝汝钱粮。

现代文:把你当作忠臣孝子款待,而你们反而反戈一击、攻陷城邑,朝廷哪里还能不断绝你们的钱粮。

古文:汝云非叛,欺人乎?

现代文:你们自己说不是叛乱,是欺骗人呢?

古文:欺天乎? 切责之言甚多,全无以对,弯弓抽矢向葵而去。

现代文:还是欺骗天呢? 深切责备的话很多,李全没有办法回答,展开弓、抽出箭向赵葵射去。

古文:于是数战皆捷。

现代文:于是赵葵率军与李全数战都胜利了。

古文:四年正月壬寅,遂杀全。

现代文:绍定四年正月壬寅,终于杀掉李全。

古文:事见《全传》。进葵福州观察使、左骁卫上将军,葵辞不受。

现代文:这些事见于《李全传》,赵葵进升福州观察使、左骁卫上将军,赵葵坚决辞谢不接受。

古文:八月,召封枢密院禀议,受宝章阁待制、枢密副都承旨,依旧职仍落起复,寻进兵部侍郎。

现代文:八月,诏命封他枢密院禀议,任宝章阁待制、枢密副都承旨,依照旧职仍起用恢复其位,不久,进升兵部侍郎。

**古文:六年十一月,诏授淮东制置使兼知扬州,入对,帝曰: 卿父子兄弟,宣力甚多,卿在行阵又能率先士卒,捐身报国,此尤儒臣之所难,朕甚嘉之。 葵顿首谢曰: 臣不佞,忠孝之义,尝奉教于君子,世受国恩,当捐躯以报陛下。 **

现代文:绍定六年十一月,诏令赵葵担任淮东制置使兼扬州知州,入朝应对时,理宗皇帝说: 你们父子兄弟,为国效力很多,你在军队阵营中又能身先士卒,有献身报效国家的愿望,这尤其是儒士臣僚们难以办到的,我特别地嘉奖勉励你。 赵葵叩头感谢说: 我缺乏才智,对于忠孝的意义,曾经接受君子的教诲,世代承受国家的恩典,应当捐躯报效皇帝陛下。

古文:端平元年,朝议收复三京,葵上疏请出战,乃授权兵部尚书、京河制置使,知应天府、南京留守兼淮东制置使。

现代文:端平元年,朝廷议论收复东京、西京、南京三京。赵葵上疏请求出战,于是授命他暂且担任兵部尚书,京西、河北路制置使,应天府知府、南京留守、兼任淮东制置使。

古文:时盛暑行师,汴堤破决,水潦泛溢,粮运不继,所复州郡,皆空城,无兵食可因。

现代文:当时正值酷暑行军,汴河堤坝溃决,洪水泛滥成灾,军粮运送跟不上,所恢复的州郡城邑,都是空城,没有军队和粮饷作为依靠。

古文:未几,北兵南下,渡河,发水闸,兵多溺死,遂溃而归。

现代文:不久,北方的军队南下,渡过黄河,打开水闸,兵大多淹死,以致溃败而回。

古文:范上表劾葵,诏与全子才各降一秩,授兵部侍郎、淮东制置使,移司泗州。

现代文:赵范上奏表章弹劾赵葵,诏令他与全子才各降一级,授命他担任兵部侍郎、淮东制置使,迁移治所至泗州。

古文:嘉熙元年,以宝章阁学士知扬州,依旧制置使。

现代文:嘉熙元年,赵葵以宝章阁学士的身份任扬州知州,依旧为制置使。

古文:二年,以应援安丰捷,奏拜刑部尚书,进端明殿学士,特予执政恩例,复兼本路屯田使。

现代文:嘉熙二年,因为接应、援助安丰之捷,上奏拜命为刑部尚书,进升端明殿学士,特别给予他按执政的恩例,又兼任本路屯田使。

古文:葵前后留扬八年,垦田治兵,边备益饬。

现代文:赵葵前后留任扬州八年,开垦土地,整治军事,边备日益加强。

古文:淳祐二年,进大学士、知潭州、湖南安抚使,改福州。

现代文:淳祐二年,进升大学士,做潭州知州、湖南安抚使,改任福州。

古文:三年,葬其母,乞追服终制,不允。

现代文:淳祐三年,赵葵安葬他的母亲,请求追服母丧之制,未被批准。

古文:葵上疏曰: 移忠为孝,臣子之通谊;教孝求忠,君父之至仁。

现代文:赵葵上奏疏说 :移忠作为孝,是臣、子相通的情谊;教孝求取忠,是君、父最仁义的表现。

古文:忠孝一原,并行不悖。

现代文:忠孝同于一源,并行不相矛盾。

古文:故曰忠臣以事其君,孝子以事其亲,其本一也。

现代文:所以说忠臣以事奉其君王,孝子以事奉其亲长,其根本是一致的。

古文:臣不佞,戒谨持循,惟恐先坠。

现代文:我缺乏才智,戒惧谨慎,持守循规,惟恐先失足。

古文:往岁叨当事任,服在戎行,偕同气以率先,冒万死而不顾,捐躯戡难,效命守封,是以孝事君之充也。

现代文:过去几年念叨担当事任,在军队中任职,都是同仇敌忾,身先士卒,冒着万死的危险而不顾,捐躯为国平定危难,效命国家,驻守封疆,这是以孝报答君王的信任啊。

古文:陛下昭示显扬,优崇宠数,使为人子者感恩,为人亲者知劝矣。

现代文:陛下昭示天下,使我显扬名声,给我优厚的待遇,宠爱有加,使为人之子者感恩戴德,为人之亲者知道劝勉。

古文:臣昨于草土,被命起家,勉从权制,先国家之急而后亲丧也。

现代文:我是一介平民,受命离家任职,受勉励听从调遣节制,是先服从国家的急需而后服母亲的丧礼。

古文:今释位去官,已追服居庐,乞从彝制。 又不许。

现代文:现在解除了官职,已经追服母丧,居住庐舍,请求按旧制处理。 又没有被批准。

古文:再上疏曰: 臣昔者奉诏讨逆,适丁家难,闵然哀疚之中,命以驱驰之事,移孝为忠,所不敢辞。

现代文:赵葵又上奏疏说 :我过去奉诏令讨伐叛逆之贼,恰恰逢母亲去世,忧虑、哀伤痛苦之中,命我以驰驱疆场之事,移孝作为忠,是我不敢推辞的。

古文:是臣尝先国家之急,而效臣子之义矣。

现代文:是我辈先以国家的急务为急,而尽臣子的忠义。

古文:亲恩未报,浸逾一纪,食稻衣锦,俯仰增愧。

现代文:母亲长辈的恩德未报答,渐渐已过了十二年,吃饭穿衣、俯仰之间,愧疚日增。

古文:且臣业已追衰麻之制,伸苫块之哀,负土成坟,倚庐待尽,丧事有进而无退,固不应数月而除也。 乃命提举洞霄宫,不拜。

现代文:况且我已追服衰麻的丧制,显伸苫块的哀伤,增修母坟,倚庐舍待丧事满,丧事已渐渐进行而再没有退避的道理,本来不能数月就停止服丧啊。 于是任命他提举洞霄宫,没有接受。

古文:淳祐四年,授同知枢密院事。

现代文:淳祐四年,赵葵授命任同知枢密院事。

古文:疏奏: 今天下之事,其大者有几?

现代文:上奏书道: 现在天下的事情,其大事有哪几件?

古文:天下之才,其可用者有几?

现代文:天下有才能的人,其可用者有哪几个?

古文:吾从其大者而讲明之,疏其可用者而任使之。

现代文:我按照其大的方面来说明,分辨其可用的来任用他。

古文:有勇略者治兵,有心计者治财,宽厚者任牧养,刚正者持风宪。

现代文:让有勇有谋的人来治兵,派有心计的人来管理钱财,清心宽厚的人担任治民之职,命刚正严明的人来主持监察事务。

古文:为官择人,不为人而择官。

现代文:为官职选择人选,不为人来设置官职。

古文:用之既当,任之既久,然后可以责其成效。 又乞 亟与宰臣讲求规画,凡有关于宗社安危治乱之大计者条具以闻,审其所先后缓急以图筹策,则治功可成,外患不足畏 。

现代文:使用得当,使用的时间才能长久,然后就可以责令他取得成效。 又请求 皇上迅速与宰相大臣商量谋划,凡是有关国家安全与危险,治世的重要计策应一一列举上报,按照其先后分别急缓,以图筹谋策划,那么治国的功效可以完成,外部的忧患是不值得怕的 。

古文:又乞 创游击军三万人以防江 。

现代文:又请求 创建游击军三万人用于长江防守 。

古文:诏从之。

现代文:理宗诏令按他的主意行事。

古文:十二月,拜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现代文:十二月,被任命为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

古文:又特授枢密使兼参知政事、督视江、淮、京西、湖北军马,封长沙郡公。

现代文:又特地授予他为枢密使兼参知政事,督察巡视江南、淮南、京西、湖北各路的军政事务,封为长沙郡公。

古文:寻知建康府、行宫留守、江东安抚使。

现代文:不久,担任建康府知府、行宫留守、江东安抚使。

古文:九年,特授光禄大夫、右丞相兼枢密使,封信国公。

现代文:淳祐九年,特地授命为光禄大夫、右丞相兼枢密使,封为信国公。

古文:四上表力辞,言者以宰相须用读书人,罢为观文殿学士,充醴泉观使兼侍读,仍奉朝请。

现代文:四次上表坚持辞职,议论的人以宰相须用读书人为理由,改职任观文殿学士,充任醴泉观使兼侍读,仍然侍奉朝请。

古文:寻判潭州、湖南安抚使,加特进。

现代文:不久,担任潭州通判、荆湖南路安抚使,加职特进。

古文:宝祐二年,宣抚广西。

现代文:宝二年,任广西路宣抚使。

古文:三年,改镇荆湖,城荆门及郢州。

现代文:宝三年,改任镇守荆湖北路,城治设于荆门及郢州。

古文:改授湖南路安抚使、判潭州,再辞,依旧职醴泉观使。

现代文:改授荆湖南路安抚使、潭州通判,再次辞职不就,仍然担任醴泉观使之职。

古文:五年,进少保、宁远军节度使,进封魏国公、醴泉观使兼侍读。

现代文:宝五年,进升少保、宁远军节度使,进封魏国公、醴泉观使兼侍读。

古文:四辞,免。

现代文:四次辞职不就,被免职。

古文:开庆元年,判庆元府、沿海制置使,寻授沿江、江东宣抚使,置司建康府,任责隆兴府、饶州江州徽州两界防拓调遣,时暂兼判建康府、行宫留守,寻授江东西宣抚使,节制调遣饶、信、袁、临江、抚、吉、隆兴官军民兵。

现代文:开庆元年,担任庆元府通判、沿海制置使,不久,授命江南西路、江南东路宣抚使,设置机构于建康府,负责隆兴府、饶州、江州、徽州两地界的防务调遣,当时暂且兼任建康府通判、行宫留守,不久授命担任江东、江西宣抚使,节制调遣饶州、信州、袁州、临江、抚州、吉州、隆兴的官军民兵。

古文:访问百姓疾苦,罢行黜陟,并许便宜从事。

现代文:访问老百姓的疾病痛苦,发布政令,升降官员,都允许他根据是否方便合适行事。

古文:景定元年,授两淮宣抚使、判扬州,进封鲁国公,寻奉祠。

现代文:景定元年,授命担任两淮宣抚使、扬州通判,进升封为鲁国公。不久,回家休养。

古文:咸淳元年,加少傅。

现代文:度宗咸淳元年,加少傅衔。

古文:二年,乞致仕,特授少师、武安军节度使,进封冀国公。

现代文:咸淳二年,请求担任官职,特地授命他担任少师、武安军节度使,进封冀国公。

古文:舟次小孤山,薨,年八十一。

现代文:坐船停靠小孤山,去世,当年八十一岁。

古文:四年,知静江府,后卒于家。

现代文:这天晚上,五洲星陨落如箕状。赠赐太傅,谥号 忠靖 。

古文:谢方叔,字德方,威州人。

现代文:谢方叔,字德方,威州人。

古文:嘉定十六年进士,历官监察御史。

现代文:嘉定十六年考中进士,曾经官至监察御史。

古文:疏奏: 秉刚德以回上帝之心,奋威断以回天下之势,或者犹恐前习便嬖之人,有以私陛下之听而悦陛下之心,则前日之畏者怠,忧者喜,虑者玩矣。

现代文:他上奏疏道 :坚持刚强的德性以回应上天的心事,奋行威严的果断以挽回天下的颓势,有的人还担忧过去曾受宠幸的人,堵塞陛下的视听而谋取皇帝的欢心,那么,就会导致以前害怕的人变得怠惰,忧愁的人变得高兴,思虑的人变得玩世不恭。

古文:左右前后之人,进忧危恐惧之言者,是纳忠于上也;进燕安逸乐之言者,是不忠于上也。

现代文:皇帝左右的大小官员,进奏忧虑、危险、恐惧的言论的人,是向皇上表达忠心;进奏安乐、闲逸的言论的人,是不忠于皇上的行为。

古文:凡有水旱盗贼之奏者,必忠臣也;有谄谀蒙蔽之言者,必佞臣也。

现代文:凡是奏报有水旱灾荒、盗贼造反的人,一定是忠臣;而凡是奏报阿谀奉承以蒙蔽皇上的话的人,一定是奸臣。

古文:陛下享玉食珍羞之奉,当思两淮流莩转壑之可矜;闻管弦钟鼓之声,当思西蜀白骨如山之可念。 又言: 崇俭德以契天理,储人才以供天职,恢远略以需天讨,行仁政以答天意。 帝悦。

现代文:当陛下享用玉器供奉的山珍海味之时,应当思虑两淮一带流民饿殍、转徙沟壑的可怜状况;当皇上耳闻管弦钟鼓的音乐之声时,应当思虑西蜀地区白骨如山的可悲景象。 又说 :崇尚勤俭的美德以适应天理,储备人才以担任天职,恢复远见的策略以替天行道,推行仁政以报答天意。

古文:差知衡州,除宗正少卿,又除太常少卿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

现代文:皇上看了很高兴。诏令差遣衡州担任知州,任宗正少卿,又任太常少卿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

古文:时刘汉弼、杜范、徐元杰相继死,方叔言: 元杰之死,陛下既为命官鞫狱,立赏捕奸,罪人未得,忠冤未伸。

现代文:当时,刘汉弼、杜范、徐元杰相继死了,谢方叔说: 徐元杰之死,陛下既然已任命官员审问,立即令出赏捕拿奸贼,犯罪的人未抓到,忠诚者的冤狱未伸。

古文:陛下苟不始终主持,将恐纪纲扫地,而国无以为国矣。 迁殿中侍御史,进对,言: 操存本于方寸,治乱系于天下。人主宅如法宫蠖濩之邃,朝夕亲近者左右近习承意伺旨之徒,往往觇上之所好,不过保恩宠、希货利而已。

现代文:陛下假若不始终主持,恐怕将会使纲纪废弛,而国家无法再成为国家了。 迁升殿中侍御史,上朝进对,说 :操守之存本来发于方寸之地,治乱安危系于天下,皇帝之宅如法宫之蠖刻镂装饰而至深邃明亮,早晚亲近的人、左右巴结奉承旨意而动的人,往往投皇上之所好,不过是为了保持恩宠,希求获得利益而已。

古文:而冥冥之中,或有游扬之说,潜伏而莫之觉。

现代文:而暗暗之中,有的夸大其辞之说,潜伏而传以致未被发觉。

古文:防微杜渐,实以是心主之。 又言: 今日为两淮谋者有五:一曰明间谍,二曰修马政,三曰营山水砦,四曰经理近城之方田,五曰加重遏绝游骑及救夺掳掠之赏罚。 请行限田,请录朱熹门人胡安定、吕焘、蔡模,诏皆从之。

现代文:防微杜渐,的确应该以这种心情对待它。 又说: 今天,为两淮之计谋者有五个方面:一叫作明了搜查间谍,二叫作修明马政,三叫作营建山水寨隘,四叫作经营管理靠近城邑的土地,五叫作严禁遏止游骑和对救夺、掳掠者予以赏罚。 请推行限田,请录用朱熹的门人学生胡安定、吕焘、蔡模,所请都被诏令允准进行。

古文:权刑部侍郎兼权给事中,升兼侍讲,正授刑部侍郎,权国史编修、实录检讨。

现代文:谢方叔临时担任刑部侍郎兼给事中,又升迁兼任侍郎,正式授任为刑部侍郎,暂任国史编修、实录检讨。

古文: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

现代文: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参知政事。

古文:淳祐九年,拜参知政事,封永康郡侯。

现代文:淳祐九年,拜参知政事,封永康郡侯。

古文:十一年,特授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寻拜左丞相兼枢密使,进封惠国公。

现代文:十一年,特地授予他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职,不久,拜左丞相兼枢密使,进封惠国公。

古文:劝帝以爱身育德。

现代文:劝谏理宗皇帝要爱惜身体、修养道德。

古文:属监察御史洪天锡论宦者卢允升、董宋臣,疏留中不下,大宗正寺丞赵崇璠移书方叔云: 阉寺骄恣特甚,宰执不闻正救,台谏不敢谁何,一新入孤立之察官,乃锐意出身攻之,此岂易得哉?

现代文:嘱托监察御史洪天锡议论宦官卢允升、董宋臣,奏折上后留于宫中没有结果,大宗正寺丞赵崇把上书改送给谢方叔说 :宦官们骄横恣肆特别厉害,宰相没有听说去干预,台谏官不敢去弹劾,一新来的势单力孤的监察官,还坚决站出来去指责批评他们,这难道是容易的吗?

古文:侧耳数日,寂无所闻,公议不责备他人,而责备于宰相。

现代文:打听了数天,寂静无声,什么也没听到,公众的议论中不责备其他人,而只责备宰相。

古文:不然,仓卒出御笔,某人授少卿,亦必无可遏之理矣,丞相不可谓非我责也。

现代文:不然的话,仓卒之间,御笔批旨,某人授给少卿,也一定没有可以遏止的道理,丞相不应该说这不是我自己的责任。

古文:丞相得君最深,名位已极。

现代文:丞相是皇上最了解的,官位名声已达到极点。

古文:傥言之胜,宗社赖之;言之不胜,则去。

现代文:假如说的话算数了,国家因此可以依靠;说的话不能算数,就离职。

古文:去则诸君必不容不争,是胜亦胜,负亦胜,况未必去耶。 方叔得书,有赧色。

现代文:离职时各位官吏一定不会不争,是胜利也是胜利,失败也是胜利,况且不一定离职呢。 谢方叔得到书信后,脸上有羞愧之色。

古文:翼日,果得御笔授天锡大理少卿,而天锡去国。

现代文:第二天,果然得到皇帝授任洪天锡为大理少卿的御笔,而洪天锡离开了朝廷。

古文:于是太学生池元坚、太常寺丞赵崇洁、左史李昴英皆论击允升、宋臣。

现代文:于是太学生池元坚、太常寺丞赵崇洁、左史李昴英,都议论、抨击卢允升、董宋臣。

古文:而谗者又曰: 天锡之论,方叔意也。 及天锡之去,亦曰: 方叔意也。 方叔上疏自解,于是监察御史朱应元论方叔,罢相。

现代文:而那些谗言者又说 :洪天锡的议论,是谢方叔的意思。 到洪天锡离职而去,也说: 这是谢方叔的意思。 谢方叔上奏疏为自己解脱,于是监察御史朱应元议论谢方叔,谢方叔因此被罢免宰相的职务。

古文:既罢,允升、宋臣犹以为未快,厚赂太学生林自养,上书力诋天锡、方叔,且曰: 乞诛方叔,使天下明知宰相台谏之去,出自独断,于内侍初无预焉。 书既上,学舍恶自养党奸,相与鸣鼓攻之,上书以声其罪。

现代文:到罢免职务以后,宦官卢允升、董宋臣还认为不快乐,于是,重金贿赂太学生林自养,上书竭力抨击洪天锡、谢方叔,而且还说: 请求诛杀谢方叔,使天下的人都清楚地知道宰相、台谏被免职,是出自皇上的独自决策,与内侍宦官并没有什么关系。 当奏疏报上皇帝之后,学舍生员都讨厌林自养为阉党奸臣,大家一起鸣鼓攻击他,上书声讨他的罪行。

古文:乃授方叔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

现代文:于是,授任谢方叔为观文殿大学士、提举洞霄宫。

古文:复以监察御史李衢两劾,褫职罢祠。

现代文:又因为监察御史李衢两次弹劾他,被削职罢祠。

古文:后依旧职,与祠,起居郎召泽、中书舍人林存劾罢;监察御史章士元请更与降削,窜广南。

现代文:后来,按旧职授他,复与祠官禄职,起居郎召泽、中书舍人林存弹劾罢免。监察御史章士元请更改为降职削祠,流放广南。

古文:景定二年,请致仕,乃叙复官职。

现代文:景定二年,请求致仕,于是恢复官职。

古文:度宗即位,方叔以一琴、一鹤、金丹一粒来进。

现代文:度宗即位之际,谢方叔以一琴、一鹤、金丹一粒来进贡于皇上。

古文:丞相贾似道恐其希望,讽权右司郎官卢越、左司谏赵顺孙、给事中冯梦得、右正言黄镛相继请夺方叔官职封爵,制置使吕文德愿以己官赎其罪。

现代文:丞相贾似道恐怕他有希望恢复职务,暗示代理右司郎官卢越、左司谏赵顺孙、给事中冯梦得、右正言黄镛相继请求弹劾削夺谢方叔的官职与封爵,制置使吕文德希望以自己的官职来赎谢方叔的罪过。

古文:咸淳七年,诏叙复致仕。

现代文:咸淳七年,诏令恢复官职。

古文:八年卒。

现代文:咸淳八年死亡。

古文:特赠少师,方叔在相位,子弟干政,若谗余玠之类是也。

现代文:特地赠予他少师。谢方叔在相位时,他的子弟干预政事,如谗害余等之类的事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