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七十四

古文: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

现代文:危稹,字逢吉,抚州临川人。

古文:旧名科,淳熙十四年举进士,孝宗更名稹。

现代文:原名危科,淳熙十四年中举为进士,孝宗为他更名危稹。

古文:时洪迈得稹文,为之赏激。

现代文:当时洪迈得到危稹的文章,为之赞赏激动不已。

古文:调南康军教授。

现代文:调至南康军担任教授。

古文:转运使杨万里按部,骤见叹奖,偕游庐山,相与酬倡。

现代文:转运使杨万里到南康军巡视,与他相见聚会,对他夸奖、叹服不已,同他一起游览庐山,互相酬唱应对。

古文:调广东帐司,未上,服父丧,免,调临安府教授。

现代文:调至广南东路担任账司,没有到任,因为父亲去世免去职务,调至临安府担任教授。

古文:倪思荐之,且语人曰: 吾得此一士,可以报国矣。 丁母忧,免,干办京西安抚司公事。

现代文:倪思推荐他,又对别人说: 我得到这样的一个儒学之士,可以报效国家了。 危稹因服母丧而免职,不久,干办京西安抚司公事。

古文:入为武学谕,改太学录。

现代文:入朝为武学谕,改任太学录。

古文:明年,迁武学博士,又迁诸王宫教授。

现代文:第二年,迁升为武学博士,又迁升为诸王宫教授。

古文:稹谓以教名官,而实未尝教,请改创宗子学,立课试法如两学,从之。

现代文:危稹虽是以教职为官名,实际上并没有教授,请求改设创立宗子学,设置课试法如太学和武学两学一样,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

古文:嘉定九年,新学成,改充博士,其教养之规,稹所论建。

现代文:嘉定九年,新学建成,危稹改职充任博士,这个学校的教育、修养等有关规定,都是危稹通过奏议论对要求建立起来的。

古文:迁秘书郎、著作佐郎,兼吴益王府教授。

现代文:迁升秘书郎、著作佐郎,兼任吴益王府教授。

古文:升著作郎兼屯田郎官。

现代文:升任著作郎兼任屯田郎官。

古文:稹始进对,请叙复军功之赏以立大信,抆拭功臣之罪以厉忠节,置局以立武事,遣使以省边防,厚赏以精间谍。

现代文:危稹初始进对朝廷,请求恢复按军功大小予以赏赐,表明朝廷说话算数,弄清楚功臣的罪责以表彰忠节,设置武局以提倡习练武事,遣派使者以省察边防,给予厚赏使间谍精干。

古文:次论和、战、守利害,而请颛意于守。

现代文:其次,讨论讲和、攻战、坚守的利益与害处,为此请求专心一意坚守。

**古文:是岁春至夏不雨,稹应诏言: 安边所征敛之害,与无罪而籍没之害;楮币之改,以一夺二;盐钞之更,以新废旧;至于沮格军赏,放散死士,皆足以召怨而致旱。 **

现代文:这年春天到夏季没有下雨,危稹应诏上奏说: 消除边防征敛的祸害,与没有罪而籍没家财的祸害;改革纸币,以一当二;盐钞更制,以新钞废除旧钞;至于阻止军赏,放散死士,都足以招致天怒人怨而导致旱灾。

古文:明年又论: 谋国者欲以安靖为安靖,忧国者欲以振厉为安靖,自二议不合,是以国无成谋,人无定志。

现代文:第二年又上书议论说 :谋求治国的人想以安逸平静为安定,为国担忧的人想以振肃、厉行为安定,二种议论不统一,因此造成了国家没有统一的治理计划,人们也缺乏固定的志向。

古文:愿诏大臣合二议共图之,且欲下两淮帅臣,讲明守御之备。 最后言: 事无成规者,皆不可为。

现代文:希望皇上诏令大臣统一这两种不同的议论而共同谋求治国之策,又召集两淮的将帅臣僚,讲清楚坚守、抵御边患的准备事宜。 最后还说 :事情没有一定成规的,都不能做。

**古文:意向不明,无以一众听;信誓不立,无以结人心;报应不亟,无以趋事机;赏罚不果,无以作士气。 **

现代文:做事的意向不明确,就不能统一大家的意见而行动一致;信用誓言不遵守,就不能团结一心;回报应对信息不及时,就不能把握事情发展的机会;赏罚不兑现,就不能鼓舞、振作士气。

古文:番易柴中行去国,稹赋诗送之,迕宰相,出知潮州。

现代文:番籣柴中行离开宋朝,危稹赋诗送他,违背了宰相的意愿,被贬出朝廷,担任潮州知州。

古文:寻以通金华徐侨书论罢,提举千秋鸿禧观。

现代文:不久,因与金华徐侨通信的文字而被议论,罢黜职务,提举千秋鸿禧观。

古文:久之,知漳州。

现代文:很久以后,担任漳州知州。

古文:漳俗视不葬亲为常,往往栖寄僧刹,稹命营高燥地为义冢三,约期责之葬,其无主名、若有主名而力弗给者,官为葬之,凡二千三百有奇,刻石以识。

现代文:漳州的习俗以不葬亲属为常事,往往停留寄存僧庙古刹,危稹令人在高台、干燥之地开挖、填封三个义冢,规定期限,安葬死者,其中没有属主的无名死者,或有属主而亲属没有财力安葬者,官府代为安葬,一共有二千三百多,并刻石为碑,以便识别。

古文:郡有临漳台,据溪山最胜处,作龙江书院其上。

现代文:漳州境内有临漳台,位处溪山最优美的名胜之地,在这上面修建龙江书院。

古文:既成,横经自讲,人用歆动。

现代文:建成之后,据经典自己讲习,人们为之心动、羡慕。

古文:邑令有贿闻者,劾去之,籍其财以还民。

现代文:城邑县令贿赂听讲的人,为此被弹劾离开,没收其财产用来还给民众。

古文:郡有经、总制无名钱岁五千缗,厉民为甚,前守赵汝谠奏蠲五之二,稹疏于朝,悉罢之。

现代文:漳州每年有经制钱、总制钱及其他无名钱五千缗,为此勒索民众特别厉害,前任漳州知州赵汝谠奏请减免五分之二,危稹又向朝廷上疏,全部罢免。

古文:会常平使有言,稹不欲辩,即自请以归。

现代文:恰巧遇常平使有不同意见,危稹不想同他争辩,于是自己请求离职回家。

古文:久之,提举崇禧观,与乡里耆艾七人为真率会。

现代文:很久以后,提举崇禧观,与乡里七十岁的几个老人为真率会。

古文:卒,年七十四。

现代文:死时,七十四岁。

古文:稹性至孝,父疾,愿损己算益亲年,疾寻愈。

现代文:危稹生性特别孝顺,父亲生病,希望减损自己的寿命来增益父亲的生年,病情不久就痊愈了。

古文:真德秀登从班,举稹自代,没,又为铭其墓。

现代文:真德秀荣登从班,推举危稹以代替自己。危稹死后,又为他撰写墓志铭。

古文:所著有《巽斋集》,诸经有讲义、集解,诸魏、晋、唐诗文皆有编,辑先贤奏议曰《玉府》、曰《药山》。

现代文:他写的著作有《巽斋集》,对于各种经书有讲义、集解,编辑了各种有关魏、晋、唐各朝时期的诗词、文章,辑录了先前各朝圣贤的奏议称 玉府 、 药山 。

古文:弟和,字祥仲。

现代文:弟弟危和,字祥仲。

古文:开禧元年进士,为上元主簿,大辟祠宇祀程颢,真德秀为记之。

现代文:开禧元年考中进士,担任上元县的主簿,大量修建祠庙祭祀程颢,真德秀为此做了记载。

古文:知德兴,振荒有惠政。

现代文:担任德兴知州时,赈救灾荒有良好的政绩。

古文:有《蟾塘文集》。

现代文:著有《蟾塘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