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三十六

古文:陈规,字元则,密州安丘人。

现代文:陈规字元则,密州安丘人。

古文:中明法科。

现代文:考中明法科。

古文:靖康末,金人入侵,杀镇海军节度使刘延庆,其徒祝进、王在去为盗,犯随、郢、复等州。

现代文:靖康末年,金军入侵,杀死镇海军节度使刘延庆,其部下祝进、王在逃散作贼,侵犯随、郢、复等州。

古文:规为安陆令,以勤王兵赴汴,至蔡州,道梗而还。

现代文:陈规任安陆县令,率勤王兵奔赴汴京救援,到蔡州,因道路阻隔而返回。

古文:会祝进攻德安府,守弃城遁,父老请规摄守事。

现代文:恰逢祝进进攻德安府,知府弃城逃走,当地父老百姓请求陈规暂摄守城事。

古文:规遣射士张立率兵讨进,却之。

现代文:陈规派遣射士张立率兵征讨祝进,将他击退。

古文:既而在复与进合,以炮石鹅车攻城东,规连战败之,二人惧,引众去。

现代文:不久王在又与祝进会合,用炮石鹅车进攻城东门,陈规连续将他们击败,两人害怕,率众逃走。

古文:建炎元年,除直龙图阁、知德安府。

现代文:建炎元年,陈规任直龙图阁、知德安府。

古文:李孝义、张世以步骑数万薄城,阳称受诏招,规登城视其营垒,曰: 此诈也。 亟为备。

现代文:李孝义、张世率步骑兵数万人逼近城池,诈称受诏接受招安,陈规登上城墙观察他们的营垒说: 这是欺骗我。

古文:夜半,孝义兵围城,遂大败之。

现代文:急忙布置防备。半夜时分,李孝义军队围城,于是被陈规击败。

古文:与群盗杨进相持十八日,进技穷,以百人自卫,抵濠上求和。

现代文:同群盗杨进相持十八天,杨进无计可施,用一百人自卫,抵达城濠求和。

古文:规出城与交臂语,进感之,折箭为誓而去。

现代文:陈规出城同他握手而谈,杨进深受感动,折箭立誓而去。

古文:董平引众窥城,遣其党李居正、黄进入城求犒,规斩进,授居正兵为前锋,大破之。

现代文:董平率众窥视城池,派其党羽李居正、黄进入城求粮,陈规斩杀黄进,以李居正兵为前锋,大破董平。

古文:升秘阁修撰。寻除德安府、复州、汉阳军镇抚使,赐三品服,俄升徽猷阁待制。

现代文:升任秘阁修撰,不久任德安府、复州、汉阳军镇抚使,赐给三品官服,不久升为徽猷阁待制。

古文:时桑仲剽略襄、汉间,其副霍明屯兵郢上,规请于朝,就以明守郢。

现代文:当时桑仲在襄、汉之间剽掠民财,其副手霍明屯兵郢州,陈规请求朝廷,命令霍明守卫郢州。

古文:张浚都督行蜀道,仲引兵窥之,为王彦所败。

现代文:张浚都督行视四川,桑仲率兵窥伺,被王彦击败。

古文:仲怒,从数百骑来谯明,明杀之,奔刘豫,以书招规,规械其使以闻。

现代文:桑仲大怒,率领数百骑前来责备霍明,霍明击杀他们,投奔刘豫,用书信招降陈规,陈规囚禁使者上报。

古文:李横围城,造天桥,填濠,鼓噪临城。

现代文:李横包围城池,制造天桥,填塞城濠,鼓噪攻城。

古文:规帅军民御之,炮伤足,神色不变,围急粮尽,出家财劳军,士气益振。

现代文:陈规率领军民抵御,炮石伤足,神色不变,围急粮尽,陈规拿出自己家财慰劳军队,士气更加振奋。

古文:横遣人来,愿得妓女罢军,规不许。

现代文:李横派人前来,希望得到妓女便撤军不攻,陈规没有答应。

古文:诸将曰: 围城七十日矣,以一妇活一城,不亦可乎。 规竟不予。

现代文:众将说 :城池被围已七十天了。用一妇女换取一城人的生命,不也可以吗? 陈规最终没有答应。

古文:会濠桥陷,规以六十人持火枪自西门出,焚天桥,以火牛助之,须臾皆尽,横拔砦去。

现代文:恰巧濠桥失陷,陈规派六十人持火枪从西门出,焚毁天桥,并用火牛协助,片刻之间被烧成灰烬,李横拔营离去。

古文:升徽猷阁直学士,诏赴行在,改显谟阁直学士,徙知池州、沿江安抚使。

现代文:朝廷升陈规为徽猷阁直学士,诏他到朝廷,改为显谟阁直学士,移知池州、沿江安抚使。

古文:入对,首言: 镇抚使当罢,诸将跋扈,请用偏裨以分其势。 上皆纳之。

现代文:入朝对答,首先说: 镇抚使应当废罢,众将跋扈难制,请用偏将以分散他们的势力。

古文:迁龙图阁直学士,改知庐州,寻又召赴行在,以疾辞,提举江州太平观。

现代文:高宗都采纳了他的意见。迁任龙图阁直学士,改知庐州,不久又诏他到朝廷,陈规因病推辞,提举江州太平观。

古文:复起知德安府,坐失察吏职,镌两官。

现代文:又起知德安府,由于受吏职失察牵连,被贬两官。

古文:金人归河南地,改知顺昌府,葺城壁,招流亡,立保伍。

现代文:金朝归还河南地区,陈规改知顺昌府,修缮城墙,招集流亡,建立保伍制度。

古文:会刘锜领兵赴京留守过郡境,规出迎,坐未定,传金人已入京城,即告锜城中有粟数万斛,勉同为死守计。

现代文:恰逢刘钅奇率兵赴东京留守任经过顺昌境内,陈规出迎,坐没安定,传说金军已进入东京,即告诉刘钅奇城中有粮数万斛,勉励一同做死守顺昌的打算。

古文:相与登城区画,分命诸将守四门,且明斥候,募土人乡导间谍。

现代文:两人一同登城布置,分别命众将守卫四门,并明确侦察,召募当地人为向导间谍。

古文:布设粗毕,金游骑已薄城矣。

现代文:布置大体完毕,金军游骑已逼近顺昌。

古文:既至,金龙虎大王者提重兵踵至,规躬擐甲胄,与锜巡城督战,用神臂弓射之,稍引退,复以步兵邀击,溺于河者甚众。

现代文:接着,金龙虎大王又率重兵跟着来到,陈规身穿甲胄,同刘钅奇一起巡城督战,用神臂弓射击金军,金军稍稍后退,又用步兵邀击,金军落于河中溺死的很多。

古文:规曰: 敌志屡挫,必思出奇困我,不若潜兵斫营,使彼昼夜不得休,可养吾锐也。 锜然之,果劫中其砦,歼其兵甚众。

现代文:陈规说 :敌人几次受挫,必然想方设法围困我们,不如派兵潜出攻击敌营,使敌人昼夜不得安宁,可以养我锐气。 刘钅奇派兵出击,果然劫中敌营,歼灭敌兵甚多。

古文:金人告急于兀术。

现代文:金军向兀告急。

古文:规大飨将士,酒半问曰: 兀术拥精兵且至,策将安出? 诸将或谓今已累捷,宜乘势全师而归。

现代文:陈规设宴犒劳将士,酒喝到一半时问道 :兀率领精兵将至,准备用什么计策对付他呢? 众将有的人说现在已多次获胜,应乘势保全军队撤归。

古文:规曰: 朝廷养兵十五年,正欲为缓急用,况屡挫其锋,军声稍振。

现代文:陈规说 :朝廷养兵十五年,正是为了紧急时使用,况且多次挫败敌人锋芒,军威稍振。

古文:规已分一死,进亦死,退亦死,不如进为忠也。 锜叱诸将曰: 府公文人犹誓死守,况汝曹耶!

现代文:我自忖自有一死,前进也是死,后退也是死,不如前进为国家尽忠。 刘钅奇叱责众将说: 府公本是文人还誓死守卫,更何况你们这些武将呢!

古文:兼金营近三十里,兀术来援,我军一动,金人追及,老幼先乱,必至狼狈,不独废前功,致两淮侵扰,江、浙震惊。

现代文:加上金营近在三十里,兀赶来增援,我军一动,金军追上,老幼先乱,必致全军狼狈逃窜,不仅尽弃前功,还会导致两淮被侵扰,江、浙震惊。

**古文:平生报君,反成误国,不如背城一战,死中求生可也。 **

现代文:平生为了报答皇上,反成误国之罪,不如背城一战,才能死中求生。

古文:已而兀术至,亲循城,责诸酋用兵之失,众跪曰: 南兵非昔比。 兀术下令晨饭府庭,且折箭为誓,并兵十余万攻城,自将铁浮屠军三千游击。

现代文:不久兀赶到,亲自巡城,责备诸将用兵失利,众人跪着说: 南方军队今非昔比。 兀下令部队攻下顺昌府后再吃早饭,并且折箭立誓,集中兵力十万人攻城,自率铁浮屠军三千游击。

古文:规与锜行城,勉激诸将,流矢及衣无惧色,军殊死斗。

现代文:陈规同刘钅奇在城上巡视,勉励鼓舞众将,流矢击中衣服而没有惧色,士众殊死搏斗。

古文:时方剧暑,规谓锜毋多出军,第更队易器,以逸制劳,蔑不胜矣。

现代文:当时正是酷暑季节,陈规劝刘钅奇不要多派军队,只是轮番上阵更换武器,以逸待劳,没有不胜的。

古文:每清晨辄坚壁不出,伺金兵暴烈日中,至未申,气力疲,则城中兵争奋,斩获无算,兀术宵遁。

现代文:每天早晨坚壁不出,让金军在太阳下暴晒,至中午,气力疲惫时,城中守兵争相奋击,兀连夜逃走。

古文:锜奏功,诏褒谕之,迁枢密直学士。

现代文:刘钅奇上奏报功,高宗下诏奖赏,升陈规为枢密直学士。

古文:规至顺昌,即广籴粟麦实仓廪。

现代文:陈规就任顺昌知府后,便广籴粟麦充实仓库。

古文:会计议司移粟赴河上,规请以金帛代输,至是得其用,成锜功者,食足故也。

现代文:计议司要将粮食转迁到河上,陈规请求用金帛代替交纳,到这时得到使用,成就刘钅奇功业,是粮饷充足的原故。

古文:移知庐州兼淮西安抚,既至,疾作。

现代文:移知庐州兼淮西安抚使,到任后,生病。

古文:有旨修郡城,规在告,吏抱文书入卧内,规力疾起曰: 帅事,机宜董之;郡城,通判董之。 语毕而卒,年七十。

现代文:有旨令修缮郡城,陈规抱病在床,官吏抱着文书进入卧室,陈规吃力地支撑起身体说 :军事上的事,由机宜负责;郡城中的事,由通判负责。 说完去世,时年七十岁。

古文:赠右正议大夫。

现代文:赠右正议大夫。

古文:有《攻守方略》传于世。

现代文:著有《攻守方略》流传于世。

古文:初,规守德安时,尝条上营屯田事宜,欲仿古屯田之制,合射士民兵,分地耕垦。

现代文:当初,陈规守卫德安时,曾条上营屯田事宜,想仿效古代屯田制度,集中射士民兵,分地耕垦。

古文:军士所屯之田,皆相险隘立堡砦,寇至则堡聚捍御,无事则乘时田作,射士皆分半以耕屯田。

现代文:军士所屯的田地,都在险隘处建立堡寨,敌人来到时便集结到堡寨抵御,没事时就按农时耕作,射士都以一半人耕种屯田。

古文:民户所营之田,水田亩赋粳米一斗,陆田赋麦豆各五升。

现代文:民户营田,水田每亩交纳赋税米一斗,陆地每亩交纳麦豆各五升。

古文:满三年无逋输,给为永业。

现代文:满三年没有拖欠赋税,田地永归民户所有。

古文:流民自归者以田还之。

现代文:流民归来的将田地交还给他。

古文:凡屯田事,营田司兼行,营田事,府县官兼行,皆不更置官吏,条列以闻,诏嘉奖之,仍下其法于诸镇。

现代文:凡是屯田事务,由营田司兼管,营田事务,由府县官兼管,都不另设官吏,条例上报,诏令嘉奖他,并将他的办法下发到各镇。

古文:自绍兴以来,文臣镇抚使有威声者,惟规而已。

现代文:自从绍兴以来,文臣担任镇抚使有威望名声的,只有陈规一个人。

古文:规端毅寡言笑,然待人和易。

现代文:陈规端庄深沉少于言笑,但待人平易和蔼。

古文:以忠义自许,尤好振施,家无赢财。

现代文:以忠义自许,尤其爱好赈济贫穷,家无余财。

古文:帝手诏诘问,法原自辩甚力,上颇不直之,忧恚,卒于军。

现代文:曾为女儿求一侍婢,得到一位妇女十分闲雅,陈规感到奇怪询问她,原来是云梦张贡士的女儿,因战乱离散丈夫去世无所寄托,卖身求活,陈规即代为置办嫁妆让她出嫁,听说的人都感动泪下。

古文:始,法原为川、陕宣抚使,上从容谓知原曰: 朕方以川、陕付法原。 盖兄弟皆以材见称于世,故并用之也。

现代文:陈规功名同众将相等,但没有得到相同的地位,时人都为此惋惜。乾道八年,诏令刻印陈规《德安守城录》颁行天下让诸将守城时效法。在德安立庙,赐额 贤守 ,追封他为忠利侯,后又加封智敏侯。

古文:陈桷,字季壬,温州平阳人。

现代文:陈桷字季壬,温州平阳人。

古文:以上舍贡辟雍。

现代文:以上舍贡辟雍。

古文:政和二年,廷对第三,授文林郎、冀州兵曹参军,累迁尚书虞部员外郎。

现代文:政和二年,获廷对第三名,被授予文林郎、冀州兵曹参军,历任尚书虞部员外郎。

古文:宣和七年,提点福建路刑狱。

现代文:宣和七年,提点福建路刑狱。

古文:福州调发防秋兵,资粮不满望,杀帅臣,变生仓卒,吏民奔溃,阖城震骇。

现代文:福州调发防秋兵,钱粮没有满足要求,士兵杀死将领,事变发生突然,吏民奔溃,全城震骇。

古文:桷入乱兵中,谕以祸福,贼气沮,邀桷奏帅臣自毙,桷诡从其请,间道驰奏,以前奏不实待罪,朝廷以桷知变,释之。

现代文:陈桷进入乱兵之中,向他们讲明祸福道理,乱兵沮丧气馁,要求陈桷上奏将领是自毙而死,陈桷装作听从他们的请求,派人从小路急奏朝廷,并以前面的奏章不实请求处分,朝廷因陈桷应变有方,不予追究。

古文:叛兵既调行,乃道追杀首恶二十余人,一方以安。

现代文:叛兵征调上路后,陈桷在途中追杀首恶二十多人,一方得以安定。

古文:建炎四年五月,复除福建路提刑,寻以疾乞祠,主管江州太平观。

现代文:建炎四年五月,又任福建路提刑,不久因病请求奉祠,主管江州太平观。

古文:绍兴三年,召为金部员外郎,升郎中。

现代文:绍兴三年,陈桷被任命为金部员外郎,升为郎中。

古文:时言事者率毛举细务,略大利害。

现代文:当时言事的人都列举细小事务,而忽略重大利害问题。

古文:桷抗言: 今当专讲治道之本,修政事以攘敌国,不当以细故勤圣虑如平时也。 又言: 刺史县令满天下,不能皆得人,乞选监司,重其权,久其任。 除太常少卿。

现代文:陈桷上奏说: 如今应当专讲治道的根本,修明政事以抵御敌国,不应当像平时那样用烦杂细务干扰皇上。 又说 :刺史县令布满天下,不可能都任用得人,请选拔监司官员,使他权重任久。 朝廷任命他为太常少卿。

古文:又陈攻守二策,在于得人心,修军政。

现代文:又陈述攻守两策,认为关键在于得到民心,修明军政。

古文:五年,除直龙图阁、知泉州。

现代文:绍兴五年,陈桷任直龙图阁、知泉州。

古文:明年,改两浙西路提刑。

现代文:次年,改任两浙西路提刑。

古文:乞置乡县三老以厚风俗,凡宫室、车马、衣服、器械定为差等,重侈靡之禁。

现代文:请求设立县乡三老以端正风俗,凡是宫室、车马、衣服、器械都制定等级标准,重视侈靡禁令。

古文:八年,迁福建路转运副使。

现代文:绍兴八年,升任福建路转运副使。

古文:十年,复召为太常少卿。

现代文:绍兴十年,又被任命为太常少卿。

古文:适编类徽宗御书成,诏藏敷文阁,桷以为: 旧制自龙图至徽猷皆设学士、待制,杂压著令,龙图在朝请大夫之上,至徽猷在承议郎之上,每阁相去稍远,议者疑其不伦。

现代文:恰逢分类编辑徽宗御书完成,诏令收藏敷文阁,陈桷认为: 原来的制度自龙图至徽猷阁都设学士、待制,杂压著令,龙图位在朝请大夫之上,至徽猷位在承议郎之上,每阁之间相差太远,议者怀疑这样不伦不类。

古文:直敷文阁者缀徽猷则与诸阁小异,除之则班列太卑,欲参酌取中,并为一列,不必相远,庶几名位有伦,仰称陛下严奉祖宗谟训之意。 又言: 祫祭用太牢,此祀典之常。

现代文:直敷文阁的直到徽猷阁与诸阁大同小异,降低班次就会太卑下,应参酌取中,并为一列,不必相差太远,这样才能使名位有序,仰称陛下严格遵守祖宗谟训之意。 又说 :袷祭祖宗用太牢之礼,这是祀典的常例。

**古文:驻跸之初,未能备礼,止用一羊,乞检会绍兴六年诏旨,复用太牢。 **

现代文:皇上即位之初,没能具备礼仪,只用一羊,请求参照绍兴六年诏旨,恢复使用太牢。

古文:十一年,除权礼部侍郎,赐三品服。

现代文:绍兴十一年,任权礼部侍郎,赐给三品官服。

古文:普安郡王出阁,奉诏与吏部、太常寺讨论典故。

现代文:普安郡王出,奉诏与吏部、太常寺讨论以往的事例。

古文:桷等议以国本未立,宜厚其礼以系天下望,乃以《皇子出阁礼例》上之,或以为太重。

现代文:陈桷等认为太子没立,应该崇高礼仪以维系天下民望,于是以《皇子出礼例》上报,有人以为太隆重。

古文:诏以不详具典故,专任己意,怀奸附丽,与吏部尚书吴表臣、礼部尚书苏符、郎官方云翼丁仲宁、太常属王普苏籍并罢。

现代文:诏令以不详具典故、专任己意、怀奸附丽等理由,将陈桷和吏部尚书吴表臣,礼部尚书苏符,郎官方云翼、丁仲宁,太常官员王普、苏籍等一起罢免。

古文:寻以桷提举江州太平观。

现代文:不久又命陈桷提举江州太平观。

古文:十五年,知襄阳府,充京西南路安抚使。

现代文:绍兴十五年,陈桷知襄阳府,充任京西南路安抚使。

古文:襄、汉兵火之余,民物凋瘵,桷请于朝,以今之户数视承平时才二十之一,而赋须尚多,乞重行蠲减。

现代文:襄、汉地区遭受兵火之灾后,民物凋敝,陈桷请示朝廷,以当今的户数才是太平时的二十分之一,而赋税比那时还多,请求给予减免。

古文:明年,金、户兵叛,桷遣将平之而后以闻。

现代文:次年,金、房州士兵发生叛乱,陈桷派遣士兵平定后上报。

古文:汉水决溢,漂荡庐舍,躬率兵民捍筑堤岸,赖以无虞。

现代文:汉水决堤泛滥,冲毁居民房屋,陈桷亲自率领军民修筑堤岸,民众赖以平安。

古文:以疾乞祠,除秘阁修撰、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

现代文:因病请求奉祠,朝廷任命他为秘阁修撰、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

古文:二十四年,改知广州,充广南东路经略安抚使,未至而卒,年六十四。

现代文:绍兴二十四年,改知广州,充任广南东路经略安抚使,没到任而去世,时年六十四岁。

古文:桷宽洪酝籍,以诚接物,而恬于荣利。

现代文:陈桷为人宽宏含蓄,以诚待人,淡泊名利。

古文:当秦桧用事,以永嘉为寓里,士之夤缘攀附者,无不躐登显要。

现代文:秦桧当政时,以永嘉为寓里,士大夫攀缘依附的,无一不位登显要。

古文:桷以立螭之旧,为人主所知,出入顿挫,晚由奉常少卿擢权小宗伯,复以议礼不阿忤意,遽罢,其节有足称。

现代文:陈桷因立螭故旧,被皇上所知,出入顿挫,晚年由奉常少卿擢为权小宗伯,又以议礼不合忤逆皇上被罢免,其节操有足以称赞的地方。

古文:自号 无相居士 。

现代文:自称为 无相居士 。

古文:有文集十六卷。

现代文:著有文集十六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