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五十四

古文:楼钥李大性任希夷徐应龙庄夏王阮王质陆游方信孺王柟楼钥,字大防,明州鄞县人。隆兴元年,试南宫,有司伟其辞艺,欲以冠多士,策偶犯旧讳,知贡举洪遵奏,得旨以冠末等。

现代文:楼钥字大防,明州鄞县人。隆兴元年,楼钥参加礼部考试,有关部门以为他的文章文辞奇伟瑰丽,打算列为第一名,由于他的策论中偶尔触犯旧讳,知贡举洪遵奏明皇帝,得到旨令置于末等。

古文:投贽谢诸公,考官胡铨称之曰: 此翰林才也。 试教官,调温州教授,为敕令所删定官,修《淳熙法》。

现代文:楼钥投书感谢各位考官,考官胡铨称赞楼钥说: 真是翰林才也。 考试教官,楼钥出任温州州学教授,拜官敕令所删定官,受令编修《淳熙法》。

**古文:议者欲降太学释奠为中祀,钥曰: 乘舆临辛,于先圣则拜,武成则肃揖,其礼异矣,可钧敌乎? **

现代文:议者想将太学释奠礼降为中祀,楼钥以为不妥,他说 :陛下亲自临幸,对于先圣则拜,对于武成则肃揖,礼仪不同,怎么可以同等对待呢?

古文:改宗正寺主簿,历太府、宗正寺丞,出知温州。

现代文:楼钥改任宗正寺主簿,历迁太庙、宗正寺丞,离京任温州知州。

古文:属县乐清倡言方腊之变且复起,邑令捕数人归于郡。

现代文:属县乐清县境内流传方腊变乱将再次发生,县令逮捕了几位散布谣言的人,押送至州府。

古文:钥曰: 罪之则无可坐,纵之则惑民。 编隶其为首者,而驱其徒出境,民言遂定。

现代文:楼钥说: 处治他们则没有获罪的理由,释放他们则会继续制造谣言惑众。 楼钥将为首者治罪,又将散布谣言者驱逐出境,民心这才稳定。

古文:堂帖问故,钥曰: 苏洵有言: 有乱之形,无乱之实,是谓将乱。

现代文:宰相下文书询问原因,楼钥回答说: 苏洵曾说: 有乱之形,无乱之实,这就叫将乱。

古文:不可以有乱急,不可以无乱弛。 丞相周必大心善之。

现代文:不可因为会有乱而着急,不可因为无乱而放松警惕。 丞相周必大认为很好。

古文:光宗嗣位,召对,奏曰: 人主初政,当先立其大者。

现代文:光宗即位,召见楼钥,楼钥奏道 :人君为政之初,应当先树立大政。

**古文:至大莫如恢复,然当先强主志,进君德。 又曰: 今之网密甚矣,望陛下轸念元元,以设禁为不得已,凡有创意增益者,寝而勿行,所以保养元气。 **

现代文:当前最大的政治莫如恢复国土,然而应当首先坚持人君的意志,增进君德。 又说: 现在法网甚为严,请陛下深切怀念百姓,以设立禁令为不得已,凡有立意提出增加禁令的,停止而不实施,这样才能保养国家元气。

古文:除考功郎兼礼部。

现代文:楼钥官拜考功郎兼礼部。

古文:吏铨并缘为奸,多所壅底。

现代文:典选者在官员选拔时乘机为奸,使很多人遭到阻滞。

古文:钥曰: 简要清通,尚书郎之选。 尽革去之。

现代文:楼钥说: 简明切要清通,是尚书郎的人选。 将弊病全部革除。

古文:改国子司业,擢起居郎兼中书舍人。

现代文:楼钥改任国子司业,升为起居郎兼中书舍人。

古文:代言坦明,得制诰体,缴奏无所回避。

现代文:代言坦明,合制书体,封还不合规定章奏无所回避。

古文:禁中或私请,上曰: 楼舍人朕亦惮之,不如且已。 刑部言,天下狱案多所奏裁,中书之务不清,宜痛省之。

现代文:宫中有人私自请托,光宗说: 楼舍人我亦害怕他,不如罢了。 刑部奏言,天下案例大多上奏裁定,中书职责不清,应当忍痛减少它。

古文:钥曰: 三宥制刑,古有明训。 力论不可。

现代文:楼钥说 :宽恕三次处刑,古来已有明训。 极力论述不可。

古文:会庆节上寿,扈从班集,乘舆不出。

现代文:会庆节祝寿,扈从云集,皇帝拒不出来接见。

古文:已而玉牒、圣政、会要书成,将进重华,又屡更日。

现代文:不久玉牒、圣政、会要等已撰成书,将要进奉重华宫,又一再改变日期。

古文:钥言: 臣累岁随班,见陛下上寿重华宫,欢动宸极。

现代文:楼钥说 :我历年与大家一起,看见陛下至重华宫祝寿,欢声震动宇内。

古文:嘉王日趋朝谒,恪勤不懈,窃料寿皇望陛下之来,亦犹此也。 又奏: 圣政之书,全载寿皇一朝之事。

现代文:嘉王每天上朝拜谒皇上,坚持不懈,我料定寿皇盼望陛下前去,也是如此。 又奏: 圣政之书,全都是记载寿皇一朝之事。

古文:玉牒、会要足成淳熙末年之书,幸速定其日,无复再展,以全圣孝。 于是上感悟,进书成礼。

现代文:玉牒、会要足以完成淳熙末年之书,请尽快定下日期,不要再往后推延,以保全皇上孝子美名。 于是光宗醒悟,进书成礼。

古文:试中书舍人,俄兼直学士院。

现代文:楼钥任中书舍人,不久兼直学士院。

古文:光宗内禅诏书,钥所草也,有云: 虽丧纪自行于宫中,而礼文难示于天下。 荐绅传诵之。

现代文:光宗内禅诏书,就是楼钥所起草的,文中称 :即使自己在宫服丧,仍于礼文难以向天下人交代。

古文:迁给事中。

现代文:缙绅互相推荐,到处传颂。楼钥升任给事中。

古文:钥言: 熹鸿儒硕学,陛下闵其耆老,当此隆寒,立讲不便,何如俾之内祠,仍令修史,少俟春和,复还讲筵。 不报。

现代文:请求纠正太祖东向位置,另外建僖祖室用来代替夹室,顺祖、翼祖、宣祖神位都可以放在里面,礻合祭即于僖祖庙中合祭。朝廷采纳了他的建议。朱熹因为论事得罪了韩胄,被任命到外地做官。楼钥上书说 :朱熹是博学之士,皇上怜悯他年纪大,站着讲经不方便,不如让他掌管京城内宫观,仍让他修史,等到春季天气暖和,再让他返回讲经。 奏书呈上没有答复。

**古文:赵汝愚谓人曰: 楼公当今人物也,直恐临事少刚决耳。 及见其持论坚正,叹曰: 吾于是大过所望矣。 **

现代文:赵汝愚曾对人说 :楼公是当今的一个人物,只是担心他临事不能刚强处置。 等到他看到楼钥坚决坚持自己的看法,赞叹说: 楼公此举,大出我的所料。

古文:宁宗受禅,侂胄以知阁门事与闻传命,颇有弄权之渐,彭龟年力攻之。

现代文:宁宗受禅继承帝位,韩胄因为任知门事参与传达命令,逐渐窃弄权力,作威作福,彭龟年极力攻击他。

古文:侂胄转一官,与在京宫观,龟年除待制,与郡。

现代文:结果韩胄官升一级,主管在京宫观,彭龟年官拜待制,离开京城去地方任知州。

古文:钥与林大中奏,乞留龟年于讲筵,或命侂胄以外祠。

现代文:楼钥与林大中都上奏,请求留下彭龟年任经筵官,或者让韩胄出外主管宫观。

古文:龟年竟去,钥迁为吏部尚书,以显谟阁学士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

现代文:彭龟年最后还是被贬离京,楼钥升为吏部尚书,以显谟阁学士身份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

古文:寻知婺州,移宁国府,罢,仍夺职。

现代文:不久,楼钥被起用为婺州知州,改任宁国府知府,后罢免仍被削夺官职。

古文:告老至再,许之。

现代文:楼钥再三上书,请求告老还乡,得到了准许。

古文:侂胄尝副钥为馆伴,以钥不附己,深嗛之。

现代文:韩胄曾以楼钥为馆伴副使,因为楼钥不附会自己,深深怀恨他。

古文:侂胄诛,诏起钥为翰林学士,迁吏部尚书兼翰林侍讲。

现代文:韩胄被杀,宁宗下诏起用楼钥为翰林学士,升礼部尚书兼翰林侍讲。

古文:时钥年过七十,精敏绝人,词头下,立进草,院吏惊诧。

现代文:当时楼钥已年过七十,精力充沛,反应灵敏,超过常人,命官任职的谕旨刚传下,楼钥立即献上文书,使院吏惊讶不已。

古文:入朝,陛楯旧班谛视钥曰: 久不见此官矣。 时和好未定,金求韩侂胄函首,钥曰: 和好待此而决,奸凶已毙之首,又何足恤。 诏从之。

现代文:楼钥上朝,执盾于皇帝侧身的旧班侍卫仔细观看他后说: 很久不见这位大臣了。 当时宋金和议没有确定,金人索要韩胄的人头,楼钥说 :和议等这个而议定,已死奸凶之头,又有什么怜悯的。

古文:赵汝愚之子崇宪奏雪父冤,钥乞正赵师召之罪,重蔡琏之诛,毁龚颐正《续稽古录》以白诬谤。

现代文:宁宗下诏同意。赵汝愚之子崇宪上奏为父亲雪冤,楼钥请求治理赵师召之罪,诛蔡琏,烧毁龚颐正所著《续稽古录》,消除谤言。

古文:除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升同知,进参知政事。

现代文:楼钥官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升任同知,进位参知政事。

古文:位两府者五年,累疏求去,除资政殿学士、知太平州,辞,进大学士,提举万寿观。

现代文:在两府职五年,多次上疏请求离职,宁宗任他为资政殿学士、太平州知州,楼钥拒不接受任命,进大学士、提举万寿观。

古文:嘉定六年薨,年七十七,赠少师,谥宣献。

现代文:嘉定三年逝世,终年七十七岁,赠官少师,谥号 宣献 。

古文:淳熙十五年卒。

现代文:楼钥所著文章既精亦博,自号攻愧主人。

古文: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人。

现代文:有文集一百二十卷。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人。

古文:年十二能诗文,荫补登仕郎。

现代文:十二岁就能做诗、写文章,荫补登上仕郎之位。

古文:锁厅荐送第一,秦桧孙埙适居其次,桧怒,至罪主司。

现代文:参加锁厅试被推举为第一名,秦桧的孙子秦埙正好位居其次,秦桧大怒,以致治罪主考官。

古文:明年,试礼部,主司复置游前列,桧显黜之,由是为所嫉。

现代文:第二年,陆游参加礼部的考试,主考官又把陆游放在前面,秦桧扬言要废黜他,因为这个原因陆游被秦桧嫉妒。

古文:桧死,始赴福州宁德簿,以荐者除敕令所删定官。

现代文:秦桧死后,开始赴任福州宁德主簿,因为有人推荐,任命为敕令所删定官。

古文:时杨存中久掌禁旅,游力陈非便,上嘉其言,遂罢存中。

现代文:当时杨存中掌握禁军很久了,陆游极力陈说不合适,皇上认为他的意见很好,于是罢免杨存中。

**古文:中贵人有市北方珍玩以进者,游奏: 陛下以 损 名斋,自经籍翰墨外,屏而不御。小臣不体圣意,辄私买珍玩,亏损圣德,乞严行禁绝。 **

现代文:朝中贵人有买北方的珍奇玩物进贡的,陆游上奏说: 陛下以 损 作为斋名,除经典书籍笔墨外,都摒除不用,小臣不体会圣上的心意,于是私买珍玩,亏损圣德,乞求严加禁止。

古文:应诏言: 非宗室外家,虽实有勋劳,毋得辄加王爵。

现代文:陆游应皇上的诏令而说 :不是宗室外戚,即使实在有功劳,不得加上王爵称号。

古文:顷者有以师傅而领殿前都指挥使,复有以太尉而领阁门事,渎乱名器,乞加订正。 迁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

现代文:近来有以师傅之职兼任殿前都指挥使,又有以太尉之职兼任门事,渎乱了名份、礼制,乞求加以订正。 陆游被升为大理寺司直兼宗正簿。

古文:孝宗即位,迁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

现代文:孝宗即位,陆游被升为枢密院编修官兼编类圣政所检讨官。

古文:史浩、黄祖舜荐游善词章,谙典故,召见,上曰: 游力学有闻,言论剀切。 遂赐进士出身。

现代文:史浩、黄祖舜推荐陆游善于做词、写文章,熟悉典故,皇上召见陆游,皇上说: 陆游努力学习早已有所闻,发表的言论也切合事理。 于是赐予他进士出身。

**古文:入对,言: 陛下初即位,乃信诏令以示人之时,而官吏将帅一切玩习,宜取其尤沮格者,与众弃之。 **

现代文:陆游入朝对话,说 :陛下刚即位,正是明申诏令以示臣下之时,而官吏将帅一切玩习,应取其特别颓丧、出格的事,当众抛弃。

古文:和议将成,游又以书白二府曰: 江左自吴以来,未有舍建康他都者。

现代文:宋金和议将签成,陆游又写信报告二府说 :江左从吴国以来,没有舍弃建康到他地建都。

古文:驻跸临安出于权宜,形势不固,馈饷不便,海道逼近,凛然意外之忧。

现代文:皇上驻扎临安是出于权宜之策,形势不稳定,运送粮饷不方便,又濒临海上通道,担心受到意外的袭击。

古文:一和之后,盟誓已立,动有拘碍。

现代文:一旦结盟、定下誓约以后,行动就有所拘束。

**古文:今当与之约,建康、临安皆系驻跸之地,北使朝聘,或就建康,或就临安,如此则我得以暇时建都立国,彼不我疑。 **

现代文:今天应当与金协约,建康、临安都是皇上驻扎的地方,北使来朝拜,或者到建康,或者到临安,为此,我们得以有空余时间建都立国,他们也不会怀疑我们。

古文:时龙大渊、曾觌用事,游为枢臣张焘言: 觌、大渊招权植党,荧惑圣听,公及今不言,异日将不可去。 焘遽以闻,上诘语所自来,焘以游对。

现代文:当时龙大渊、曾觌掌权,陆游对枢密使张焘说 :曾觌、龙大渊集权植私党,迷惑圣上明察,你到今天不说,他日将不能去除他们了。 张焘立即转告皇上,皇上责问这些话的来历,张焘回答来自陆游。

古文:上怒,出通判建康府,寻易隆兴府。

现代文:皇上大怒,让陆游离朝任建康府通判,不久改为隆兴府通判。

古文:言者论游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归。

现代文:有人说陆游勾结台谏,鼓吹是非,极力劝说张浚发兵,不得回朝。

古文:久之,通判夔州。

现代文:过了很久,陆游任夔州通判。

古文: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办公事。

现代文:王炎宣抚川、陕,召陆游为干办公事。

古文: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

现代文:陆游为王炎陈述进取策略,认为经略中原必须从长安开始,夺取长安必须从陇右开始。

古文: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

现代文:应当积蓄粮食训练士兵,有力量就进攻,没力量就固守。

古文:吴璘子挺代掌兵,颇骄恣,倾财结士,屡以过误杀人,炎莫谁何。

现代文:吴王子吴挺代父掌兵,非常骄傲放纵,把所有的财物用以交结士人,屡次因为小过而误杀人,王炎不敢把他怎么样。

古文:游请以玠子拱代挺。

现代文:陆游请求以吴之子吴拱代替吴挺。

古文:炎曰: 拱怯而寡谋,遇敌必败。 游曰: 使挺遇敌,安保其不败。

现代文:王炎说 :吴拱胆怯而缺少智慧,遇到敌人必败。 陆游说 :如果吴挺遇敌,怎能保证他不失败。

古文:就令有功,愈不可驾驭。 及挺子曦僣叛,游言始验。

现代文:如果他立有战功,更加难以驾驭了。 等到吴挺之子吴曦叛敌,陆游的话开始得到验证。

古文: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不拘礼法,人讥其颓放,因自号放翁。

现代文:范成大统帅蜀,陆游为参议官,二人以文字结交,不拘泥于礼节,人们讥笑他们颓放,因此自号放翁。

古文:后累迁江西常平提举。

现代文:后来陆游历迁江西常平提举。

古文:江西水灾。奏: 拨义仓振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 召还,给事中赵汝愚驳之,遂与祠。

现代文:江西发生水灾,陆游上奏说 :拨义仓粮赈济,令诸郡发粮给百姓。 皇上召他回朝,给事中赵汝愚驳斥他,于是陆游被派去管理祠观。

古文:起知严州,过阙,陛辞,上谕曰: 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 再召入见,上曰: 卿笔力回斡甚善,非他人可及。 除军器少监。

现代文:陆游被起用为严州知州,路过皇宫,与陛下告辞,皇上告诉他说: 严陵山水美处,公事之余,可以亲自前往游览赋咏。 皇上再次召见他,说: 你的文笔善于无穷回旋,不是他人可以比的。 任命为军器少监。

古文:绍熙元年,迁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

现代文:绍熙元年,陆游升任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

古文:嘉泰二年,以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及三朝史未就,诏游权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免奉朝请,寻兼秘书监。

现代文:嘉泰二年,因为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及《三朝史》未完成,皇上诏令陆游暂代同修国史、实录院同修撰之职,免去上朝请安,不久陆游兼秘书监。

古文:三年,书成,遂升宝章阁待制,致仕。

现代文:绍熙三年,书完成;于是提升他为宝章阁待制,以此职退休。

古文:游才气超逸,尤长于诗。

现代文:陆游才气超人,尤其擅长于诗。

古文:晚年再出,为韩侂胄撰《南园阅古泉记》,见讥清议。

现代文:晚年再次出山,替韩胄撰写《南园阅古泉记》,被人们议论、讥讽。

古文:朱熹尝言: 其能太高,迹太近,恐为有力者所牵挽,不得全其晚节。 盖有先见之明焉。

现代文:朱熹曾说: 他的才能太高,经历太浅,恐怕被有权力的人所牵连,不能保全他的晚节。 这是有先见之明啊。

古文: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

现代文:嘉定二年,陆游逝世,终年八十五岁。

古文:方信孺,字孚若,兴化军人。

现代文:方信孺字孚若,兴化军人。

古文:有隽材,未冠能文,周必大、杨万里见而异之。

现代文:他才华出众,未成年时就能写文章,周必大、杨万里见到后都感到很惊讶,认为是个奇才。

古文:以父崧卿荫,补番禺县尉。

现代文:方信孺以父亲方崧卿恩荫进入仕途,补为番禺县尉。

古文:盗劫海贾,信孺捕之,盗方沙聚分卤获,惶骇欲趋舟,信孺已使人负盗舟去矣,乃悉缚盗,不失一人。

现代文:盗贼抢劫海商,方信孺接到报案后,带领人马前往追捕。盗贼正聚在一起分赃,见有人来,惶恐万分,纷纷想登舟逃跑。方信孺已派人将盗贼使用的船只运走,于是盗贼束手被擒,无一人漏网。

古文:韩侂胄举恢复之谋,诸将偾军,边衅不已。

现代文:韩胄倡议北伐,诸将希望开战以取得军功,边地战火不断。

古文:朝廷寻悔,金人亦厌兵,乃遣韩元靓来使,而都督府亦再遣壮士遗敌书,然皆莫能得其要领。

现代文:朝廷不久后悔对金用兵,金人同样厌战,于是派韩元靓出使宋廷,都督府也一再派壮士致书金人,然而都未能获得实质性进展。

古文:近臣荐信孺可使,自萧山丞召赴都,命以使事。

现代文:朝廷近臣举荐方信孺,认为他适合出任金国,于是方信孺从萧山县丞被召至京师,命以出使之事。

古文:信孺曰: 开衅自我,金人设问首谋,当何以答之? 侂胄矍然。

现代文:方信孺问 :我方首开战火,金人假若追问首谋是谁,该怎样回答呢? 韩胄听后惊惶不安。

古文:假朝奉郎、枢密院检详文字,充枢密院参谋官,持督帅张岩书通问于金国元帅府。

现代文:方信孺假以朝奉郎、枢密院检详文字,充任枢密院参谋官,携带督师张岩书信前往金军元帅府。

古文:至濠州,金帅纥石烈子仁之止于狱中,露刃环守之,绝其薪水,要以五事。

现代文:方信孺来到濠州,金军元帅纥石烈子仁将他投入监狱,卫兵手持刀刃将四面把住,断绝供给柴火及饮用水,并以五事相要挟。

**古文:信孺曰: 反俘、归币可也,缚送首谋,于古无之,称藩、割地,则非臣子所忍言。 子仁怒曰: 若不望生还耶? 信孺曰: 吾将命出国门时,已置生死度外矣。 **

现代文:方信孺说: 遣返战俘,归还岁币可以做,交出战争首谋者,自古无此先例,称藩、割地,则不是做臣子的所忍说的。 纥石烈子仁大怒,对方信孺说: 你难道不想活着回国吗? 方信孺针锋相对地说: 我在受命出使离开国门时,就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

古文:至汴,见金左丞相、都元帅完颜宗浩,出就传舍。

现代文:金帅对方信孺无可奈何,只好将他放行。方信孺来到汴京,拜见金廷左丞相、都元帅完颜宗浩后,来到传舍下榻。

古文:宗浩使将命者来,坚持五说,且谓: 称藩、割地,自有故事。 信孺曰: 昔靖康仓卒割三镇,绍兴以太母故暂屈,今日顾可用为故事耶?

现代文:完颜宗浩派传令兵来到旅店,坚持议和五项条件,并且说: 称藩、割地有成例可循。 方信孺对传令兵说 :早先靖康年间仓卒割让三镇,绍兴时因为太母去世暂且接受屈辱,今日难道可以援引为成例吗?

古文:此事不独小臣不敢言,行府亦不敢奏也。

现代文:这事不仅微臣不敢言说,就是行府也不敢上奏皇帝。

古文:请面见丞相决之。 将命者引而前,宗浩方坐幄中,陈兵见之,云: 五事不从,兵南下矣。 信孺辩对不少诎。

现代文:我要求面见贵朝丞相判决。 金朝传令兵将方信孺带去见完颜宗浩,完颜宗浩坐在幄帐中,四周布满卫士,接见方信孺,他威胁说 :不接受五项条件,就将立即南下。 方信孺对金人提出的五项条件逐条辩驳,毫不屈服。

古文:宗浩叱之曰: 前日兴兵,今日求和,何也? 信孺曰: 前日兴兵复仇,为社稷也。

现代文:完颜宗浩大声叱骂: 前日兴兵挑起战火,今日却要求议和,这是为什么呢? 方信孺回答说 :前日兴兵复仇,为江山社稷;今日屈己求和,为天下生灵。

**古文:今日屈己求和,为生灵也。 宗浩不能诘,授以报书曰: 和与战,俟再至决之。 **

现代文:完颜宗浩无言以对,只好将给宋廷的回信交给方信孺,并且说: 和谈还是继续作战,等下次来再决定。

古文:信孺还,诏侍从、两省、台谏官议所以复命。

现代文:方信孺返回朝廷,将金人要求向皇帝禀报。皇帝下诏让侍从、两省、台谏官讨论,如何答复金人。

古文:众议还俘获,罪首谋,增岁币五万,遣信孺再往。

现代文:经过大臣议论,议定同意遣还战俘,惩罚首谋,增加岁币五万,决定再次派遣方信孺出使金国。

古文:时吴曦已诛,金人气颇索,然犹执初议。

现代文:其时宋廷叛将吴曦已被忠义军士诛杀,金人失去了宋军内应,气焰快尽,然而却依然坚持初议。

古文:信孺曰: 本朝谓增币已为卑屈,况名分地界哉?

现代文:方信孺说 :本朝认为增加岁币,已经是卑颜屈膝了,况且是涉及名份的称藩及割地呢?

古文:且以曲直校之,本朝兴兵在去年四月,若贻书诱吴曦,则去年三月也,其曲固有在矣。

现代文:若要追究是非曲直,本朝兴兵时间在去年四月,贵国遗书引诱吴曦则是在去年三月,时间在我朝兴兵之前,贵朝理亏。

古文:如以强弱言之,若得滁、濠,我亦得泗、涟水。

现代文:如以势力强弱来讲,贵军攻占了滁州、濠州,我方也占领了贵国泗州、涟水。

古文:若夸胥浦桥之胜,我亦有凤凰山之捷。

现代文:你们夸耀胥浦桥之胜,我方亦取得了凤凰山大捷。

古文:若谓我不能下宿、寿,若围庐、和、楚果能下乎?

现代文:你们说我们不能攻下宿州、寿州,你们围攻庐州、和州、楚州,果真能攻克吗?

**古文:五事已从其三,而犹不我听,不过再交兵耳。 **

现代文:你们所提五项条件我们已同意三条,你们仍不接受我方主张,大不了再度开战了。

古文:金人见信孺忠恳,乃曰: 割地之议姑寝,但称藩不从,当以叔为伯,岁币外,别犒师可也。 信孺固执不许。

现代文:金人看到方信孺忠厚诚恳,于是说: 割地之议暂且缓一缓,只是称藩不从,两国之间当以叔为伯,岁币之外另加犒师银钱。 方信孺坚决拒绝,不肯答应。

古文:宗浩计穷,遂密与定约。

现代文:完颜宗浩无计可施,于是秘密与朝廷议定和约。

古文:复命,再差充通谢国信所参谋官,奉国书誓草及许通谢百万缗抵汴。

现代文:方信孺返回朝廷复命,随后又被差派充任通谢国信所参谋官,携带朝廷国书及同意给予通谢钱百万缗口信抵达汴京。

古文:宗浩变前说,怒信孺不曲折建白,遽以誓书来,有 诛戮禁锢 语。

现代文:完颜宗浩改变前说,对方信孺未能委婉地禀告金人的要求很恼怒,于是让人将誓书交给方信孺,内有 诛杀禁锢 之语。

古文:信孺不为动,将命曰: 此事非犒军钱可了。 别出事目。

现代文:方信孺见后不为所动,传令兵对方信孺说 :这事不是犒师钱可以了结的。 另外还提出了些名目。

古文:信孺曰: 岁币不可再增,故代以通谢钱。

现代文:方信孺说: 岁币数目不能再增加,所以以通谢钱为名充代。

古文:今得此求彼,吾有陨首而已。 将命曰: 不尔,丞相欲留公。 信孺曰: 留于此死,辱命亦死,不若死于此。 会蜀兵取散关,金人益疑。

现代文:现在你们得此求彼,得寸进尺,我只有死而已。 传令者回答说: 不会的,丞相打算留您在此。 方信孺说: 留在这是死,辱没君命回去后也是死,不如现在就死在这儿。 碰巧四川地区宋军攻取大散关,金人更加不安。

古文:信孺还,言: 敌所欲者五事:割两淮一,增岁币二,犒军三,索归正等人四,其五不敢言。 侂胄再三问,至厉声诘之,信孺徐曰: 欲得太师头耳。 侂胄大怒,夺三秩,临江军居住。

现代文:方信孺回到朝廷,奏道: 金人所提有五件事情,割让两淮地区,此其一;增加岁币数量,此其二;犒劳金军将士,此其三;索还归正人,此其四;其五微臣不敢说。 韩胄再三追问,直至大声训斥,方信孺这才慢慢地回答说 :他们想要太师您的头。 韩胄听后大怒,将方信孺贬官三级,临江军居住。

古文:信孺自春至秋,使金三往返,以口舌折强敌,金人计屈情见,然愤其不屈,议用弗就。

现代文:方信孺自春天至深秋,三次往返于宋金间,出使金国,舌战强敌,金人无计可施,然而怒其不屈,和议最终未能成立。

古文:已而王柟出使,定和议,增币、函首,皆前信孺所持不可者。

现代文:不久,朝廷改以王木冉出使金国,订立和议,增加岁币,将首谋者斩首送给金廷,都是以前方信孺坚决拒绝接受的条款。

古文:柟白庙堂: 信孺辩折敌酋于强愎未易告语之时,信孺当其难,柟当其易。

现代文:王木冉上奏朝廷说: 方信孺舌战敌酋,在其刚强固执不易交谈时使之屈服,信孺面对困难,我王木冉面对的事情容易些。

古文:柟每见,金人必问信孺安在,公论所推,虽敌人不能掩也。 乃诏信孺自便。

现代文:我每次与金人见面,金人一定会问方信孺今在何处,公论所推崇,即使是敌人也不能掩饰。 于是皇帝下诏,放松对方信孺的管制,允许他自由活动。

古文:寻知韶州,累迁淮东转运判官兼提刑。

现代文:不久,方信孺被起用为韶州知州,历任淮东转运判官兼提点刑狱。

古文:知真州,即北山匮水筑石堤,袤二十里,人莫知其所为。

现代文:出任真州知州时,方信孺沿北山筑石堤蓄水,延绵二十里,很多人不知道筑堤的目的。

古文:后金人薄仪真,守将决水匮以退敌,城乃获全。

现代文:后来金人来犯,迫近仪真,守城将领打开水柜击退敌人,城镇得以保全,免遭金兵蹂躏。

古文:山东初内附,信孺言: 豪杰不可以虚名驾驭,武夫不可以弱势弹压,宜选威望重臣,将精兵数万,开幕山东,以主制客,以重驭轻,则可以包山东,固江北,而两河在吾目中矣。 坐责降三秩,再奉祠,稍复官。

现代文:山东刚内附朝廷,方信孺说: 豪杰不能以虚名驾驭,武夫不可以弱势镇压,应当选择有威信的重臣,率领数万强兵,在山东设立幕府,以主制客,以重驭轻,则可以包容山东,固守江北,而两河地区尽在监督之下。 方信孺因此获罪,降官三级,又一次奉祠闲居,此后又恢复了官职。

古文:信孺性豪爽,挥金如粪土,所至宾客满其后车。

现代文:方信孺生性豪爽,视金钱如粪土,花钱如流水,所到之处,高朋满座。

古文:使北时,年财三十。

现代文:出使金国时,年仅三十岁。

古文:既龃龉归,营居室岩窦,自放于诗酒。

现代文:不久因触怒权贵被罢官返乡,营造居室在山涧,放任自在,赋诗饮酒。

古文:后赀用竭,宾客益落,信孺寻亦死矣。

现代文:后来家产花完,宾客更少,方信孺不久也就逝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