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八十五

古文:陈靖,字道卿,兴化军莆田人。

现代文:陈靖,字道卿,兴化军莆田县人。

古文:好学,颇通古今。父仁壁,仕陈洪进为泉州别驾。

现代文:好学习,颇通古今,父亲陈仁壁,仕陈洪进,担任泉州别驾。

古文:洪进称臣,豪猾有负险为乱者,靖徒步谒转运使杨克巽,陈讨贼策。

现代文:陈洪进称臣,豪猾者有的依险作乱,陈靖步行拜谒转运使杨克巽,陈请讨伐贼寇的方策。

古文:召还,授阳翟县主簿。

现代文:被召还,授予阳翟县主簿。

古文:契丹犯边,王师数不利,靖遣从子上书,求入奏机略。

现代文:契丹进犯边境,北宋政府的军队多次处于不利,陈靖遣从子上书朝廷,请求入奏他的谋略。

古文:诏就问之,上五策,曰:明赏罚;抚士众;持重示弱,待利而举;帅府许自辟士;而将帅得专制境外。

现代文:诏令随之询问此事,上奏五策,说:明令赏罚;安抚士众;持重示弱,等待机会举兵;允许将帅自找谋士幕僚;而将帅能够专制境外。

古文:太宗异之,改将作监丞,未几,为御史台推勘官。

现代文:宋太宗对他感到惊异,改任为将作监丞,不久,担任御史台推勘官。

古文:时御试进士,多擢文先就者为高等,士皆习浮华,尚敏速。

现代文:当时,殿试进士,多选择文章先完成而送到的人为高等第,士大夫都因习浮华,崇尚敏捷快速。

古文:靖请以文付考官第甲乙,俟唱名,或果知名士,即置上科。

现代文:陈靖请求把试文交付考官来决定甲、乙等级,等到唱名,有的果然是知名之士,即置于上科。

古文:丧父,起复秘书丞,直史馆,判三司开拆司。

现代文:为父服丧,后复起任秘书丞,直史馆,判三司开拆司。

古文:淳化四年,使高丽还,提点在京百司,迁太常博士。

现代文:淳化四年,出使高丽而还,提点在京百司,迁升太常博士。

古文:太宗务兴农事,诏有司议均田法,靖议曰: 法未易遽行也。

现代文:宋太宗务兴农事,诏令有司议行均田法,陈靖议论说: 法很难突然推行。

古文:宜先命大臣或三司使为租庸使,或兼屯田制置,仍择三司判官选通知民事者二人为之贰。

现代文:应该先命大臣或三司使担任租庸使,或兼任屯田制置使,仍诏令三司判官选用通晓民事的二个人担任副官。

古文:两京东西千里,检责荒地及逃民产籍之,募耕作,赐耕者室庐、牛犁、种食,不足则给以库钱。

现代文:东京、西京两地相隔千里,检查荒地及逃民田产籍之为官府所有,招募耕作,赏赐耕田的人房屋、耕牛、耙犁农具、粮食种籽,不足的则给以库钱。

古文:别其课为十分,责州县劝课,给印纸书之。

现代文:别其租课为十分,责令州县地方官劝课农桑,给印纸写在上面。

古文:分殿最为三等:凡县管垦田,一岁得课三分,二岁六分,三岁九分,为下最;一岁四分,二岁七分,三岁至十分,为中最;一岁五分,未及三岁盈十分者,为上最。

现代文:划分高低等级为三等:凡县管垦田,一年得租课三分,二岁六分,三岁九分,为下等;一年四分,二年七分,三年达到十分,为中等;一年五分,没有三年达到十分的,为上等。

古文:其最者,令佐免选或超资;殿者,即增选降资。

现代文:其最上一等者,守令、副官免选或超额发给奖资;最下一等者,就增选又降低奖资。

古文:每州通以诸县田为十分,视殿最行赏罚。

现代文:每州通以各个县田为十分,看其高低等级予以赏罚。

古文:候数岁,尽罢官屯田,悉用赋民,然后量人授田,度地均税,约井田之制,为定以法,颁行四方,不过如此矣。 太宗谓吕端曰: 朕欲复井田,顾未能也,靖此策合朕意。 乃召见,赐食遣之。他日,帝又语端。

现代文:于是召见陈靖,赏赐他吃饭后遣他回去。

古文:曰: 靖说虽是,第田未必垦,课未必入,请下三司杂议。 于是诏盐铁使陈恕等各选判官二人与靖议,以靖为京西劝农使,命大理寺丞皇甫选、光禄寺丞何亮副之。

现代文:另有一天,宋太宗又对吕端说: 陈靖虽说的是对的,但府田不一定能开垦,租课不一定能收入,请令三司议论。 于是,诏令盐铁使陈恕等各选判官二人与陈靖议论,任命陈靖担任京西路劝田使,命大理寺丞皇甫选、光禄寺丞何亮为副官。

古文:选等言其功难成,帝犹谓不然。

现代文:皇甫选等说这个功劳难以取得,宋太宗还说不会这样。

古文:既而靖欲假缗钱二万试行之,陈恕等言: 钱一出,后不能偿,则民受害矣。 帝以群议终不同,始罢之,出靖知婺州,再迁尚书刑部员外郎。

现代文:此后,陈靖想借缗钱二万来试行这件事,陈恕等说: 钱一拿出,以后不能偿还,那么民众就会受害了。 太宗皇帝以各人的议论终不相同,于是才罢去不行,诏令陈靖出任婺州知州,又迁升为尚书刑部员外郎。

古文:真宗即位,复列前所论劝农事,又言: 国家御戎西北,而仰食东南,东南食不足,则误国大计。

现代文:真宗即位以后,陈靖又论列从前所论劝农事,又说: 国家在西北防御戎敌,而仰食于东南的供给,东南食不足,则会延误国家的大计。

古文:请自京东、西及河北诸州大行劝农之法,以殿最州县官吏,岁可省江、淮漕百余万。 复诏靖条上之,靖请刺史行春,县令劝耕,孝悌力田者赐爵,置五保以检察奸盗,籍游惰之民以供役作。

现代文:请在京东、京西及河北各州大行劝农的办法,以此来作为评价州县官吏的好坏等级,每年可节省江浙、两淮的漕粮百余万石。 又诏令陈靖条列奏上,陈靖请刺史参加行春耕之礼,要求县令劝勉耕种,讲求孝悌,努力耕作的人赏赐爵禄,置设五保以检举、监察盗贼,籍没游惰的民众以供给劳役、耕作。

古文:又下三司议,皆不果行。

现代文:真宗皇帝又下令三司议论,最后都没有具体施行。

古文:历度支判官,为京畿均田使,出为淮南转运副使兼发运司公事,徙江南转运使。

现代文:陈靖历任度支判官、京畿均田使,出任淮南转运副使兼发运司公事,迁升江南转运使。

古文:极论前李氏横赋于民凡十七事,诏为罢其尤甚者。

现代文:特别奏论前任李氏横取民赋一共十七事,诏令他罢去其中特别厉害的。

古文:徙知谭州,历度支、盐铁判官。

现代文:迁徙任潭州知州,历任度支、盐铁判官。

古文:祀汾阴,为行在三司判官。

现代文:祀于汾阴,担任行在三司判官。

古文:又历京西、京东转运使,知泉、苏、越三州,累迁太常少卿,进太仆卿、集贤院学士,知建州,徙泉州,拜左谏诉大夫。

现代文:又历任京西、京东路转运使,先后任泉州、苏州、越州三州知州,多次迁任太常少卿,进升太仆卿、集贤院学士,担任建州知州,迁任泉州知州,拜为左谏议大夫。

古文:初,民饥多杀耕牛食之,犯者皆配关中。逸奏: 民杀牛以活将死之命,与盗杀者异,若不禁之,又将废穑事。今岁少稔,请一切放还,复其业。 报可。未几,卒于官。吴遵路,字安道。父淑,见《文苑传》。

现代文:起初,陈靖与丁谓友善,丁谓被贬,他的党羽都被逐去,提点刑狱、侍御史王耿于是奏请陈靖因老患病,不适宜长期担任地方官吏,于是以秘书监致仕,在仕任而卒。陈靖平生多建树、筹划,而对于农事尤为详悉,曾取淳化、咸平年间以来所奏陈的表文谏章,编辑为《劝农奏议》,录载上之,然而其中的许多观点泥古不化,大多不可施行。吴遵路,字安道。父亲吴淑,见载于《文苑传》。

古文:第进士,累官至殿中丞,为秘阁校理。

现代文:中进士第,累任官至殿中丞,担任秘阁校理。

古文:章献太后称制,政事得失,下莫敢言。

现代文:章献太后临朝称制,国家的朝政得失,下面朝臣没有谁敢于议论。

古文:遵路条奏十余事,语皆切直,忤太后意,出知常州。

现代文:吴遵路条奏陈请十多件事,语言都直爽而切中要害,违背太后的意思,出任常州知州。

古文:尝预市米吴中,以备岁俭,已而果大乏食,民赖以济,自他州流至者亦全十八九。

现代文:曾经预先在吴中一带买米,以防备歉收年岁,不久,果然大部分地方缺乏粮食,民众依赖这些买的米得以接济,从其他州县流徙来的人也依靠这些买的米而十有八九活下来。

古文:累迁尚书司封员外郎,权开封府推官,改三司盐铁判官,加直史馆,为淮南转运副使。

现代文:累迁升为尚书司封员外郎,暂任开封府推官,改任三司盐铁判官,加直史馆,担任淮南转运副使。

古文:会罢江、淮发运使,遂兼发运司事。

现代文:正逢罢免江浙、淮南路发运使,于是兼任发运司事。

古文:尝于真楚泰州、高邮军置斗门十九,以畜泄水利。

现代文:曾经在真州、楚州、泰州、高邮军建置斗门十九座,以蓄泄洪水。

古文:又广属郡常平仓储畜至二百万,以待凶岁。

现代文:又扩广本州县常平仓储备米达到二百万石,以防备凶年歉收。

古文:凡所规画,后皆便之。

现代文:凡所规划、考虑到的事,后来都获得了便利。

古文:迁工部郎中,坐失按蕲州王蒙正故入部吏死罪,降知洪州。

现代文:吴遵路迁任工部郎中,因为没有发现蕲州王蒙正过去的部吏所犯下的死罪,被降职任洪州知州。

古文:徙广州,辞不行。

现代文:徙任广州知州,推辞而没有去。

古文:是时发运司既复置使,乃以为发运使,未至,召修起居注。

现代文:这个时候发运司又恢复设置使官,于是任命他为发运使,没有到任,召他修撰起居注。

古文:元昊反,建请复民兵。

现代文:元昊叛反,奏请复建民兵。

古文:除天章阁待制、河东路计置粮草。

现代文:担任天章阁待制、河东路计置粮草。

古文:受诏料拣河东乡民可为兵者,诸路视以为法。

现代文:受诏负责挑选河东乡民可当兵的人,各路把他的这种方法当作基本法则去仿效。

古文:进兵部郎中、权知开封府,驭吏严肃,属县无追逮。

现代文:进任兵部郎中、暂任开封府知府。对待官吏严明,所辖县分没有需要追查的刑事犯罪。

古文:时宋庠、郑戩、叶清臣皆宰相吕夷简所不悦,遵路与三人雅相厚善,夷简忌之,出知宣州。

现代文:当时,宋庠、郑戬、叶清臣都是宰相吕夷简所不喜欢的人,吴遵路与他们三人雅趣相投,友谊深厚,吕夷简妒忌他,让他出任宣州知州。

古文:上《御戎要略》、《边防杂事》二十篇。

现代文:奏上《御戎要略》、《边防杂事》二十篇。

古文:徙陕西都转运使,迁龙图阁直学士、知永兴军,被病犹决事不辍,手自作奏。

现代文:徙任陕西都转运使,迁升龙图阁直学士,担任永兴军知军,带病还处理公务,亲自上书奏事。

古文:及卒,仁宗闻而悼之,诏遣官护丧还京师。

现代文:他死的时候,宋仁宗听说后为之悼念,诏令遣官护丧返还京师。

古文:遵路幼聪敏,既长,博学知大体。

现代文:吴遵路幼时聪明、敏捷,到长大后,博学广读,知书识大体。

古文:母丧,庐墓蔬食终制。

现代文:母亲死后,在墓旁草屋服丧、素食,直到按礼制规定服完丧期。

古文:性夷雅慎重,寡言笑,善笔札。

现代文:性格坚毅、淡雅、慎重,很少言笑,善于写文章。

古文:愿讲求中制,裁为定式。 请诸道提点刑狱司置检法官,庶专平谳,使民不冤。

现代文:他治理政事简易,不被声威所左右,立朝敢于发表意见,无所阿谀、奉承的行为。

古文:乞于禁中建阁,绘功臣像,如汉云台、唐凌烟之制。

现代文:平素居家廉洁、俭朴,没有其他的嗜好,死后,家里没有什么值钱的物品,他的朋友范仲淹把自己的俸禄分些给他家人养家。

古文:言多施行。以通议大夫致仕,退居襄阳,卒年八十四。程师孟,字公辟,吴人。

现代文:吴遵路的儿子吴瑛,担任尚书比部员外郎,没有等他年老就告老还乡了。程师孟,字公辟,吴县人。

古文:进士甲科。

现代文:中进士甲科。

古文:累知南康军、楚州,提点夔路刑狱。

现代文:历任南康军知军、楚州知州,提点夔州路刑狱。

古文:泸戎数犯渝州边,使者治所在万州,相去远,有警,率浃日乃至。

现代文:泸水一带西戎多次进犯渝州边地,使者治所在万州,相去很远,有敌警讯,率兵一整天才能到。

古文:师孟奏徙于渝。

现代文:程师孟奏请迁路治到渝州。

古文:夔部无常平粟,建请置仓,适凶岁,振民不足,即矫发他储,不俟报。

现代文:夔州路部没有常平粟,奏请建常平仓。恰逢凶年歉收,赈济饥民不足,即下令调用其他的储备粮,不等向上报告。

古文:吏惧,白不可,师孟曰: 必俟报,俄者尽死矣。 竟发之。

现代文:官吏害怕,告诉他这样做不行。程师孟说: 一定要等待报告,挨饿的人就都饿死了。 最后还是开仓发粮。

古文:徙河东路。

现代文:程师孟迁徙河东路担任官职。

古文:晋地多土山,旁接川谷,春夏大雨,水浊如黄河,俗谓之 天河 ,可溉灌。

现代文:晋地多土山,旁接河流山谷,春夏之间,大雨滂沱,水流混浊如黄河,俗谓之 天河 ,可灌溉。

古文:师孟劝民出钱开渠筑堰,淤良田万八千顷,裒其事为《水利图经》,颁之州县。

现代文:程师孟劝民出钱开渠筑堰,淤良田一万八千顷,辑录这些事写成《水利图经》,颁布于地方州县。

古文:为度支判官。

现代文:担任度支判官。

古文:知洪州,积石为江堤,浚章沟,揭北闸,以节水升降,后无水患。

现代文:担任洪州知州,积石为江堤,疏浚章沟,开揭北闸,以节制水的升降,后来没有水患。

古文:判三司都磨勘司,接拌契丹使,萧惟辅曰: 白沟之地当两属,今南朝植柳数里,而以北人渔界河为罪,岂理也哉? 师孟曰: 两朝当守誓约,涿郡有案牍可覆视,君舍文书,腾口说,讵欲生事耶? 惟辅愧谢。

现代文:程师孟任判三司都磨勘司,接伴契丹使,萧惟辅说: 白沟之地属于宋、契丹相连地区,现在南朝植柳数里,而以契丹人在界河捕鱼为罪,难道有这样的道理吗? 程师孟说 :两朝都应当遵守誓约,涿郡有案牍条文可以供检查督察,你舍弃文书,凭口说,岂不是想生事吗? 萧惟辅惭愧地辞谢而去。

古文:出为江西转运使。

现代文:程师孟出任江西转运使。

古文:盗发袁州,州吏为耳目,久不获,师孟械吏数辈送狱,盗即成擒。

现代文:袁州发生了盗患,因本州的小吏充当他们的耳目,好久不能抓到他们,程师孟捉拿几个小吏审讯送狱后,盗贼即被擒获。

古文:加直昭文馆,知福州,筑子城,建学舍,治行最东南。

现代文:加直昭文馆,担任福州知州,修筑子城,建设学校,他的治理政事的政绩在东南各地最为显著。

古文:徙广州,州城为侬寇所毁,他日有警,民骇窜,方伯相踵至,皆言土疏恶不可筑。

现代文:迁徙广州,州城为侬族贼寇所毁,另有一天有警报,民众骇怕而逃窜,周围守令接踵而至,都说泥土疏恶而不可以修筑。

古文:师孟在广六年,作西城,及交址陷邕管,闻广守备固,不敢东。

现代文:程师孟在广州六年,修建西城,到交趾攻陷邕管,听说广州防守甚为坚固,因此不敢再向东进。

古文:时师孟已召还,朝廷念前功,以为给事中、集贤殿修撰,判都水监。

现代文:当时程师孟已被召还,朝廷念他的前功,授任他为给事中、集贤殿修撰,任判都水监。

古文:贺契丹主生辰,至涿州,契丹命席,迎者正南向,涿州官西向,宋使价东向。

现代文:程师孟为贺契丹主生日诞辰,到涿州,契丹排列入席位置,迎客的人向正南而坐,涿州的官吏向西而坐,宋使向东而坐。

古文:师孟曰: 是卑我也。 不就列,自日昃争至暮,从者失色,师孟辞气益厉,叱傧者易之,于是更与迎者东西向。

现代文:不入席就座。从太阳偏西一直争至黄昏,跟随他的人为他担惊失色,程师孟语辞气概更加坚毅,叱责傧相改变安排,于是,改为要迎客的人坐西向东。

古文:明日,涿人钱于郊,疾驰过不顾,涿人移雄州以为言,坐罢归班。

现代文:第二天,涿人在郊野为他饯行,他疾驰而过,头也不回,涿人移居雄州以此为题进行议论,他因此被罢免归班。

古文:复起知越州、青州,遂致仕,以光禄大夫卒,年七十八。

现代文:重新起用后,他先后担任越州、青州知州,于是致仕,在光禄大夫任上去世,卒年七十八岁。

古文:师孟累领剧镇,为政简而严,罪非死者不以属吏。

现代文:程师孟多次担任一些重要地区的官吏,为政简约、严格,罪行不重的人都不要下属去处置。

古文:发隐擿伏如神,得豪恶不逞跌宕者必痛惩艾之,至剿绝乃已,所部肃然。

现代文:发现隐私,揭发隐藏的奸邪,都料事如神,对于豪强、恶霸、为非作歹的人一定严厉地惩罚他们,直至斩尽灭绝才罢休,所辖部属,恭敬肃然。

古文:洪、福、广、越为立生祠。

现代文:洪州、福州、广州、越州,都为他建立生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