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百四十三

古文:汪澈,字明远,自新安徙居饶州浮梁。

现代文:汪澈字明远,他家从新安迁居饶州浮梁。

古文:第进士,教授衡州、沅州。

现代文:汪澈考中进士后,被授职为衡州、沅州教授。

古文:用万俟卨荐,为秘书正字、校书郎。

现代文:由于万俟的推荐,他被任命为秘书正字、校书郎。

古文:轮对,乞令帅臣、监司、侍从、台谏各举将帅,高宗善之,行其言。

现代文:轮到他进宫回答皇上的提问,汪澈请求皇上令帅臣、监司、侍从、台谏各自推举将帅,高宗认为很好,按他的意见办了。

古文:除监察御史,进殿中侍御史,特赐鞍马。

现代文:汪澈拜官监察御史,提为殿中侍御史,皇上特别赐给他一匹带鞍的马。

古文:时和戎岁久,边防浸弛,澈陈养民养兵、自治豫备之说,累数千言。

现代文:当时与少数民族结盟友好很多年了,边防的警戒慢慢松弛,汪澈向皇上陈述了养民养兵、自我治理、预备战事的意见,其奏章累积达数千字。

古文:显仁皇后攒宫讫役,议者欲广四隅,士庶坟在二十里内皆当迁,命澈按视。

现代文:显仁皇后的攒宫完工,议事者想扩大攒宫面积,士庶的家坟在二十里以内的都要迁走,命令汪澈巡视负责。

古文:还奏: 昭慈、徽宗、显肃、懿节四陵旧占百步,已数十年,今日何为是纷纷?

现代文:汪澈回宫后奏道 :昭慈、徽宗、显肃、懿节四座陵墓过去占地百步,已达数十年之久,今天为何要兴师动众扩大陵墓面积?

古文:汉长乐、未央宫夹樗里疾墓,未尝迁。

现代文:汉代长乐、未央二宫夹着木雩里疾墓,未曾把它迁走。

古文:国朝宫陵仪制,在封堠界内,不许开故合祔,愿迁出者听,其意深矣。 高宗大悟,悉如旧。

现代文:国家朝廷的宫陵仪礼制度规定,在被封的领地内,不许挖开旧墓合葬,愿意迁出旧墓的人听其自便,其意义深远啊。 高宗顿悟,令一切照旧。

古文:叶义问使金还,颇知犯边谋,澈言: 不素备,事至仓卒,靖康之变可鉴。

现代文:叶义问出使金国回朝,对敌人侵边的计谋颇有了解,汪澈说: 平时没有做好准备,事情发生后仓卒应付,靖康之祸可作为借鉴。

古文:今将骄卒惰,宜加搜阅,使有斗心。

现代文:今天将骄兵惰,应加强检阅,使他们有战斗的信心。

古文:文武职事务选实才,不限资格。 除侍御史。

现代文:文武官员务必选出有实际才能的人充任,不必拘限于资格。 汪澈拜官侍御史。

古文:左相汤思退不协人望,澈同殿中侍御史陈俊卿劾罢,又论镇江大将刘宝十罪,诏夺节予祠。

现代文:左相汤思退有负众望,汪澈同殿中侍御史陈俊卿弹劾罢免他,又论述镇江大将刘宝的十条罪状,皇上诏令夺取他的权力,让他主管一祠观。

古文:三十一年,上元前一夕,风雷雨雪交作,澈言《春秋》鲁隐公时大雷震电,继以雨雪,孔子以八日之间再有大变,谨而书之。

现代文:绍兴三十一年,上元节的前一天,风雷雨雪交替出现,汪澈说《春秋》载鲁隐公时天上雷鸣电闪,又雨雪交加,孔子认为八天内还有大变化,便仔细地记下来了。

古文:今一夕间二异交至,此阴盛之证,殆为金人。

现代文:今天一夕之间二种异象交替发生,这是阴盛的征兆,大概是指金人要南侵。

古文:今荆、襄无统督,江海乏备御,因陈修攘十二事。

现代文:现在荆、襄二州没有统督,江海缺乏防备抵御力量,汪澈于是陈述了修明朝政、抵御外敌的十二件事。

古文:殿帅杨存中久握兵权,内结阉寺,王十朋、陈俊卿等继论其罪,高宗欲存护使去,澈与俊卿同具奏,存中始罢。

现代文:殿帅杨存中久握兵权,在宫中勾结宦官,王十朋、陈俊卿等相继论述他的罪行,高宗想庇护他让他离朝,汪澈与陈俊卿一起上奏,杨存中才被罢职。

古文:会金使高景山来求衅端,澈言: 天下之势,强弱无定形,在吾所以用之。

现代文:正遇金使高景山来寻找挑衅的事端,汪澈说: 天下的形势,谁强谁弱是不能确定的,在于我们充分掌握好时机。

古文:陛下屈己和戎,厚遗金缯,彼辄出恶言,以撼吾国。

现代文:陛下屈己讲和,厚赠钱币、丝织品,他们口出恶言,来挑衅我国。

古文:愿陛下赫然睿断,益兵严备,布告中外,将见上下一心,其气百倍矣。 除御史中丞。

现代文:希望陛下盛气凛然做出英明的决定,增加兵力严加防备,布告中外人民,将可看到上下一心,人民的信心百倍增加。 汪澈拜官御史中丞。

古文:寻遣马帅成闵以所部三万人屯荆、襄,以澈为湖北、京西宣谕使,诏凡吏能否、民利病悉以闻。

现代文:不久皇上派骑兵统帅成闵以所属三万人驻屯于荆、襄二州,以汪澈为湖北、京西宣谕使,诏令所有有关官吏是否有才能、百姓的好坏的情况全部报告上来。

古文:过九江,王炎见澈论边事,辟为属,偕至襄阳抚诸军。

现代文:汪澈经过九江,王炎见他谈论边防之事,很有见地,召他为属官,让他随同到襄阳安抚诸军。

古文:鄂帅田师中老而怯,立奏易之。

现代文:鄂帅田师中年老又胆小,汪澈立即奏请换下他。

古文:时欲置襄守荆南,澈奏: 襄阳地重,为荆楚门户,不可弃。 敌将刘萼拥众十万,扬声欲取荆南,又欲分军自光、黄捣武昌。

现代文:当时想放弃襄阳守荆南,汪澈奏道: 襄阳的地理位置很重要,是荆楚的门户,不可以放弃。 敌将刘萼拥兵十万,扬言要取荆南,又想分兵从光、黄二州直捣武昌。

古文:朝廷以敌昔由此入江南,令吴拱严护武昌津渡。

现代文:朝廷认为敌人过去从这里进入江南,令吴拱严守武昌津渡。

古文:拱将引兵加鄂,澈闻之,驰书止拱,而自发鄂之余兵戍黄州,俾拱留襄。

现代文:吴拱将要率兵回鄂,汪澈听说后,立即写信制止吴拱,而自己发鄂州的余兵戍守黄州,使吴拱留在襄阳。

古文:敌骑奄至樊城,拱大战汉水上,敌众败走。

现代文:敌人的骑兵突然来到樊城,吴拱与他们大战于汉水之上,敌军败逃。

古文:时唐、邓、陈、蔡、汝、颍相次归职方。

现代文:当时唐、邓、陈、蔡、汝、颍相继归职方官统管。

古文:未几,金主亮死,澈乞出兵淮甸,与荆、襄军夹击其归师。

现代文:不久,金主完颜亮死,汪澈乞求出兵淮甸,与荆、襄二州的军队夹击金国败回的军队。

古文:未报,而金新主罢兵请和,召澈入为参知政事,与宰相陈康伯同赞内禅。

现代文:未得到回音,而金新即位的君主罢兵求和,皇上召汪澈进宫为参知政事,与宰相陈康伯一同辅佐孝宗。

古文:孝宗即位,锐意恢复,首用张浚使江、淮,澈以参豫督军荆、襄,将分道进讨。

现代文:孝宗即位,锐意恢复国土,首先用张浚出使江、淮,汪澈参与督军荆、襄,将分路进讨敌军。

古文:赵撙守唐,王宣守邓,招皇甫倜于蔡。

现代文:赵扌尊守唐州,王宣守邓州,招皇甫倜守蔡州。

古文:襄、汉沃壤,荆棘弥望,澈请因古长渠筑堰,募闲民、汰冗卒杂耕,为度三十八屯,给种与牛,授庐舍,岁可登谷七十余万斛,民偿种,私其余,官以钱市之,功绪略就。

现代文:襄、汉土地肥沃,荆棘丛生,汪澈请求按照过去的长渠修筑堤堰,招募闲民和被淘汰的多余的士兵一起耕种,划分为三十八屯,给种子与牛,给庐舍,每年可收谷子七十万余斛,百姓偿还了种子,私下还有些余粮,官府用钱买来,对襄、汉的经营初见成效。

古文:隆兴元年,入奏,还武昌,而张浚克期大举,诏澈出师应之。

现代文:隆兴元年,汪澈进宫奏言,回到武昌,而张浚定下时间准备大举进伐敌人,皇上诏令汪澈派军接应。

古文:澈以议不合,乞令浚并领荆、襄。

现代文:汪澈以意见不合,乞求皇上令张浚一起兼管荆、襄二州。

古文:谏议大夫王大宝论澈 无制胜策,皇甫倜以忠义结山砦,扼敌要冲,澈不能节制,坐视孤军堕敌计。

现代文:谏议大夫王大宝说汪澈 没有制敌取胜的策略,皇甫倜结忠义之士组织山寨,扼守敌人的要冲,汪澈不能节制,坐视孤军陷入敌人的计谋。

古文:赵撙以千五百人救方城,败散五百余人,澈漫不加省。

现代文:赵扌尊派一千五百人救方城,失败后逃散士兵五百多人,汪澈漫不经心不予过问,乞求罢黜他。

古文:乞罢黜。 澈亦请祠,除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

现代文:汪澈也请求管理一祠观,皇上令他拜官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

古文:大宝疏再上,落职,仍祠禄。

现代文:王大宝再次上疏,汪澈失去职位,仍享有祠禄。

古文:明年,知建康府,寻除枢密使。

现代文:第二年,汪澈为建康府知府,不久拜官枢密使。

古文:在位二年,以观文殿学士奉洞霄祠,寻知鄂州兼安抚使。

现代文:在这个位子上二年后,他以观文殿学士之位管理洞霄宫,不久为鄂州知州兼安抚使。

古文:孝宗访边事,澈奏: 向者我有唐、邓为藩篱,又皇甫倜控扼陈、蔡,敌不敢窥襄。

现代文:孝宗问访边境之事,汪澈奏道: 向来我们有唐、邓二州为藩篱,又有皇甫倜控扼陈、蔡二州,敌人不敢窥视襄阳。

古文:既失两郡,倜复内徙,敌屯新野,相距百里尔。臣令赵撙、王宣筑城储粮,分备要害,有以待敌。

现代文:现已失去了两郡,皇甫倜又内迁,敌人屯兵新野,与我相距仅百里之遥,我已命赵扌尊、王宣筑城储粮,分别备在要害之处,以便待敌。

古文:至于机会之来,难以豫料。 孝宗善之。

现代文:至于什么时候金人南侵,难以预料。 孝宗认为很对。

古文:时议废江州军,澈言不可。

现代文:当时议事者想废去江州的军队,汪澈说不行。

古文:知宁国府,改福州、福建安抚使,复请祠。

现代文:汪澈为宁国府知府,皇上改任他为福州、福建安抚使,汪澈又请求管理一祠观。

古文:寻致仕。卒,年六十三。

现代文:不久,汪澈退休,去世,终年六十三岁。

古文:赠金紫光禄大夫,谥庄敏。

现代文:皇上赠给他金紫光禄大夫之职,谥号 庄敏 。

古文:澈为殿中日,荐陈俊卿、王十朋、陈之茂为台官,高宗曰: 名士也,次第用之矣。 在枢府,孝宗密访人材,荐百有十八人。

现代文:汪澈为殿中侍御史时,推荐陈俊卿、王十朋、陈之茂为台谏官,高宗说 :他们都是名士,依次选用他们。 汪澈在枢密院府时,孝宗秘求人才,汪澈推荐了一百一十八人。

古文:再提举洞霄宫,卒。芾始以言边事结上知,不十年间致相位,终以不能任兵事受责,岂优于论议而劣于事功欤?

现代文:他曾上奏说 :我出身低微而被提拔重用,所以报效国家只有无私奉献而不欺瞒君主。 他自己奉行清静、俭约,即使显贵了还像平时一样。

古文:叶颙,字子昂,兴化军仙游人。

现代文:汪澈著有文集二十卷、奏议二十卷。叶颙字子昂,兴化军仙游人。

古文:登绍兴元年进士第,为广州南海县主簿,摄尉。

现代文:绍兴元年,叶颙考中进士,被任命为广州南海县主簿,代理县尉。

古文:盗发,州檄巡、尉同捕,巡检获盗十余人,归其劳于颙,颙曰: 掠美、欺君、幸赏,三者皆罪,不忍为也。 帅曾开大善之。

现代文:南海县发生盗寇事件,知州檄令巡、尉一同追捕盗寇,巡检抓获盗寇十多人,他把功劳归于叶颙,叶颙说: 掠取荣誉、欺骗君主、侥幸得赏,三者都是有罪的,我不愿这么做。 将帅曾开很高兴。

古文:知信州贵溪县。

现代文:叶颙被任命为信州贵溪县知县。

古文:时诏行经界,郡议以上中下三等定田税,颙请分为九等,守从之,令信之六邑以贵溪为式。

现代文:当时皇上诏令实行经界法,郡府商议按上中下三等定田税,叶颙请求把田分为九等,郡守听从了他的意见,令信州的六个县以贵溪所行的经界法为模式。

古文:知绍兴府上虞县。

现代文:叶颙为绍兴府上虞县知县。

古文:凡繇役,令民自推货力甲乙,不以付吏,民欣然皆以实应。

现代文:凡是徭役,叶颙命令百姓自己排列物力高下,不再由官吏分派,百姓都欣然如实呈报财产数目。

古文:摧租各书其数与民,约使自持户租至庭,亲视其入,咸便之。

现代文:叶颙又令催租时分别写清名目交给百姓,约定时间让他们按照规定的数目自己到县庭交纳户租,叶颙亲自看守着百姓交入,对此百姓都认为很方便。

古文:帅曹泳令今岁夏租先期送什之八,颙请少纾其期,泳怒。

现代文:将帅曹泳命令百姓提前交纳今年夏租的十分之八,叶颙请求稍稍宽限期限,曹泳大怒。

古文:及麦大熟,民输租反为诸邑最,泳大喜,许荐于朝,颙固辞。

现代文:等到麦子丰收时,上虞县百姓交纳的租税反而是各县数量之最,曹泳十分高兴,许诺向朝廷推荐叶颙,叶颙坚决拒绝了。

古文:贺允中荐颙静退,遂召见,颙论国仇未复,中原之民日企銮舆之返,其语剀切,高宗嘉纳。

现代文:贺允中向朝廷推荐叶颙,说他静肃、谦让,皇上于是召见叶颙。叶颙论述国仇未报,中原之民每天企盼着皇上返回,其言语十分恳切,高宗很高兴地接受了。

古文:除将作监簿。

现代文:叶颙拜官将作监簿。

古文:知处州,青田令陈光献羡余百万,颙以所献充所赋。

现代文:叶颙为处州知州,青田县令陈光献上剩余的钱一百万,叶颙把他所献的钱充当所应当交纳的赋税。

古文:汤思退之兄居处州,家奴屠酤犯禁,一绳以法,思退不悦。

现代文:汤思退的哥哥住在处州,其家奴屠杀牲口并买酒喝,触犯了禁令,叶颙以法论处,汤思退很不高兴。

古文:属常州逋缗钱四十万,守坐免,移颙知常州。

现代文:适值常州拖欠缗钱四十万,郡守被牵连免职,叶颙被调到常州任知州。

古文:金犯边,高宗视师建康,道毗陵,颙赐对舟次,因言: 恢复莫先于将相,故相张浚久谪无恙,是天留以相陛下也。 颙初至郡,无旬月储,未一年余缗钱二十万。

现代文:金侵犯宋边境,高宗到建康视察军队,经过毗陵,叶颙被恩赐上船上对话,于是他说: 恢复国土莫如先选用将相,旧相张浚被贬很久没有发生什么意外,这是天意让他留下来辅佐陛下呀。 叶颙刚到常州郡时,郡内没有十天、一个月的储蓄,没有一年余下缗钱二十万。

**古文:或劝献羡,颙曰: 名羡余,非重征则横敛,是民之膏血也,以利易赏,心实耻之。 **

现代文:有人劝他献出余款,叶颙说: 这些钱名义是剩余的,实际上不是重征就是横敛来的,这是百姓的膏血呀,以百姓的利益来换取赏赐,我们心中实在感到耻辱。

古文:召为尚书郎,除右司。

现代文:皇上召叶颙为尚书郎,拜他为右司。

古文:诏求直言,颙上疏谓: 陛下以手足之至亲,付州郡之重寄,是利一人害一方也。 人称其直。

现代文:皇上诏令求直言,叶颙上疏说: 陛下以手足之情对待至亲,交给他们州郡的重任,这是有利于一人而害了一方呀。 人们称赞叶颙正直。

古文:除吏部侍郎,复权尚书。

现代文:叶颙拜官吏部侍郎,又为权尚书。

古文:时七司弊事未去,上疏言选部所以为弊,乃与郎官编七司条例为一书,上嘉之,令刻板颁示。

现代文:当时七个部门的弊病未除,叶颙上疏说明选部之所以产生弊病的原因,于是他与郎官编写了七个部门的条例为一书,皇上很高兴,命令把它刻在板上对外颁行。

古文:除端明殿学士,拜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

现代文:叶颙拜官端明殿学士,又为参知政事兼同知枢密院事。

古文:武臣梁俊彦请税沙田、芦场,帝以问颙,对曰: 沙田乃江滨地,田随沙涨而出没不常,芦场则臣未之详也。

现代文:武臣梁俊彦请求对沙田、芦场收税,皇上问叶颙的意见,叶颙回答说: 沙田是江边的土地,田随着沙的涨落而出没不定,至于芦场我不清楚。

古文:且辛巳军兴芦场田租并复,今沙田不胜其扰。 上曰: 诚如卿言。 颙至中书,召俊彦切责之曰: 汝言利求进,万一为国生事,斩汝不足以塞责。 俊彦皇恐汗下。

现代文:况且绍兴三十一年战火兴起,芦场田租一并恢复,今天沙田已不堪其扰。 皇上说 :正如你所说的。 叶颙到中书堂,召见梁俊彦并恳切地指责他说: 你言利以求进升,万一因此而惹起事端,杀了你也不足以负起责任。 梁俊彦惶恐不安,大汗淋漓。

古文:是日,诏沙田、芦场并罢。

现代文:当天,皇上诏令沙田、芦场的租税一起免去。

古文:御史林安宅请两淮行铁钱,颙力言不可,安宅不能平,既入枢府,乃上章攻颙云: 颙之子受宣州富人周良臣钱百万,得监镇江大军仓。 御史王伯庠亦论之。

现代文:御史林安宅请求在两淮流通铁钱,叶颙极力说不行,林安宅内心愤愤不平,他入枢府后,就上书攻击叶颙说: 叶颙之子接受宣州富人周良臣的钱一百万,使周良臣得以监守镇江大军仓。 御史王伯庠也这样说他。

古文:颙乞下吏辩明,乃以资政殿学士提举洞霄宫。

现代文:叶颙乞求派官吏调查清楚,同时他以资政殿学士之职提举洞霄宫。

古文:上下其事临安府,时王炎知临安,上令炎亲鞫置对,无秋毫迹。

现代文:皇上把这件事下派到临安府调查核实,当时王炎为临安府知府,皇上令王炎亲自审理此事,结果未发现叶颙之子贪赃的丝毫迹象。

古文:狱奏,上以安宅、伯庠风闻失实,并免所居官,仍贬安宅筠州,召颙赴阙。

现代文:审理结果上报后,皇上认为林安宅、王伯庠所报失实,一起免去他们的官职,仍贬林安宅到筠州去,召叶颙进宫。

**古文:入见,上劳之曰: 卿之清德自是愈光矣。 **

现代文:叶颙进宫拜见皇上,皇上安慰他说: 你的清白德行从此更加醒目了。

古文:除知枢密院事,未拜,进尚书左仆射兼枢密使。

现代文:叶颙拜官知枢密院事,未上任,又被提为尚书左仆射兼枢密使。

古文:颙首荐汪应辰、王十朋、陈良翰、周操、陈之茂、芮晔、林光朝等,可备执政、侍从、台谏,上嘉纳。

现代文:叶颙首先推荐汪应辰、王十朋、陈良翰、周操、陈之茂、芮晔、林光朝等人,认为他们可作为执政、侍从、台谏官的后备人选,皇上很高兴地采纳了他的意见。

古文:又言: 自古明君用人,使贤使愚,使奸使盗,惟去泰甚。 上曰: 固然。

现代文:叶颙又说 :自古以来聪明的君主用人,士无论贤愚都可得到进用,但对于奸恶之徒,则必欲除之而后快。 皇上说 :固然是这样。

古文:虞有禹、皋,亦有共、驩;周有旦、奭,亦有管、蔡,在用不用。 颙曰: 诚如圣训,但今日在朝虽未见有共、驩、管、蔡,然有窃弄威福者,臣不敢隐。 上问为谁,颙以龙大渊对,语在《陈俊卿传》。

现代文:虞有禹、皋,也有共、颙;周有旦、颙,也有管、蔡,关键在于用还是不用。 叶颙说: 正如圣上所说,但今天在朝中虽未看见有共、颙、管、蔡之类的大奸之人,然而也有窃取威福、玩弄权术之人,我不敢隐瞒。 皇上问是谁,叶颙回答说是龙大渊,具体陈词见《陈俊卿传》。

古文:上以国用未裕,诏宰相兼国用使,参政同知国用事,颙乃言: 今日费财养兵为甚,兵多则有冗卒虚籍,无事则费财,有事则不可用。

现代文:皇上由于国家用度不足,诏令宰相兼为国用使,参政同知国用使,叶颙于是说 :今天费财养兵最严重,兵多那么就有冗兵,虚占兵籍之人,没有战事就已浪费很多钱财,一有战事他们又不堪使用。

古文:虽曰汰之,旋即招之,欲足国用,当严于汰、缓于招可也。

现代文:以往虽然说淘汰他们,但不久又都招回,想使国用充足,应当严于汰兵,缓于招兵才行。

古文:孔子曰: 节用而爱人 。盖节用,则爱人之政自行于其间,若欲生财,祗费民财尔。 上曰 :此至言也。 上曰: 建康刘源尝赂近习,朕欲遣王抃廉其奸。 颙曰: 臣恐廉者甚于奸者。 乃止。

现代文:于是皇上下令停发此令。

古文:乾道三年冬至,上亲郊而雷,颙引汉故事上印绶,提举太平兴国宫。

现代文:乾道三年冬至,皇上参加郊祀而天上雷鸣,叶颙引用汉代的事例呈上印绶,皇上令他提举太平兴国宫。

古文:归至家,不疾而薨,年六十八。

现代文:叶颙回到家,不久去世,终年六十八岁。

古文:以观文殿学士致仕,赠特进,谥正简。

现代文:叶颙以观文殿学士之职退休,皇上赠他特进之职,封谥号 正简 。

古文:颙为人简易清介,与物若无忤,至处大事毅然不可夺。

现代文:叶颙为人简单随便,清高耿直,对一般的小事似乎无可无不可,至于处理大事就坚定自己的意见不可改变。

古文:友人高登尝上书讥切时相,名捕甚急。

现代文:友人高登曾上书讥讽当时的宰相,朝廷点名追捕他很是急迫。

古文:颙与同邸,擿令逸去,登曰: 不为君累乎? 颙曰: 以获罪,固所愿也。 即为具舟,舟移乃去。

现代文:叶颙与他住在同一地方,叶颙告之了朝廷的命令要他赶快逃走,高登说: 这不是连累了你吗? 叶颙说 :我因此而被定罪,是我心甘情愿的。 于是为高登备船,直到船开了才离去。

古文:自初仕至宰相,服食、僮妾、田宅不改其旧。

现代文:叶颙从刚当官一直到任宰相之职,其服饰、饮食、僮妾、田宅都没有改变旧有的习惯和数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