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

古文: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

现代文:庞籍字醇之,单州成武人。

古文:及进士第,为黄州司理参军,知州夏竦以为有宰相器。调开封府兵曹参军,知府薛奎荐为法曹。

现代文:及进士第,为黄州司理参军,知州夏竦认为庞籍有宰相的才能,调任开封府兵曹参军,知府薛奎推荐庞籍为法曹。

古文:迁大理寺丞、知襄邑县。

现代文:升任大理寺丞、知襄邑县。

古文:预修《天圣编敕》,为刑部详覆官。

现代文:朝廷准备编修《天圣编敕》,庞籍任刑部详覆官。

古文:擢群牧判官,因转封言: 旧制不以国马假臣下,重武备也。

现代文:升为群牧判官,于是上言说 :过去的制度规定臣下不能使用国家所养之马,这是一种重视武装装备的表现。

古文:枢密院以带甲马借内侍杨怀敏,群牧覆奏,乃赐一马,三日,乃复借之,数日而复罢。

现代文:枢密院将带甲马借给内侍杨怀敏,大臣们反复上奏,才被赏赐一匹马,三天后,枢密院又借给杨怀敏一匹马,数日后又停止。

古文:枢密掌机命,反覆乃如此。

现代文:枢密院掌机要事务,都是这样反复无常。

古文:平时,百官奏事上前,不自批章,止送中书、枢密院。

现代文:平时,百官上朝进事,皇帝不自己亲自批阅奏章,只送给中书、枢密院。

古文:近岁玺书内降,浸多于旧,无以防偏请、杜幸门矣。

现代文:近年来朝廷诏书不断,逐渐多于过去,这样就不能防止私自请托,杜绝佞幸之徒。

古文:往者,王世融以公主子殴府吏,法当赎金,特停任。

现代文:以前,王世融身为公主之子殴打府吏,按照法律应当交纳赎金,特地停官任职。

古文:近作坊料物库主吏盗官物,辄自逃避。

现代文:近来作坊物料库主管官吏盗窃国家物资,而自己却逃避。

古文:以宫掖之亲,三司遽罢追究。

现代文:凭借着宫亲关系,三司就不再追究。

古文:今日圣断乃异于昔,臣窃惑焉。

现代文:如今皇上决断不同于过去,臣下私下觉得很迷惑。

古文:祥符令检下稍严,胥吏相率空县而去,令坐罢免。

现代文:祥符年间朝廷命令有司对属下逐渐严格检查,胥吏都相继空县离职而去,县令因此而被罢免。

**古文:若是,则清强者沮矣。 **

现代文:如果这样,那么清廉的官吏就会感到丧气。

古文:又奏: 陛下躬亲万机,用人宜辨邪正、防朋党,擢进近列,愿采公论,毋令出于执政。 孔道辅谓人曰: 言事官多观望宰相意,独庞醇之,天子御史也。 为开封府判官,尚美人遣内侍称教旨免工人市租。

现代文:很久后,庞籍离开京师任秀州知州。奉召任殿中侍御史,章献太后颁布遗诏:章惠太后参议军国大事。庞籍请求下令门,将垂帘礼仪制度全部烧掉。又上奏说 :陛下亲自处理国家事务,使用人才应当辨明奸邪和正直,防止朋党,提拔近亲大臣,希望听取大家的意见,不要由宰相一人决定。 孔道辅对人说 :言事官大多看宰相的眼色。揣摸宰相的意图,唯有庞醇之,是天子的御史。 任开封府判官时,尚美人派遣内侍声称教旨免除工人市租。

古文:籍言: 祖宗以来,未有美人称教旨下府者,当杖内侍。 诏有司: 自今宫中传命,毋得辄受。 数劾范讽罪,讽善李迪,皆寝不报,反坐言宫禁事不得实,以祠部员外郎罢为广南东路转运使。

现代文:庞籍说: 宋朝建国以来,还没有美人声称教旨下达州府的,应当杖打内侍。 诏令有司: 从今以后宫中传命,不要接受。 多次弹劾范讽的犯罪之事,范讽与李迪要好,都扣留没有上报朝廷,反而说庞籍上奏宫禁之事不实,以祠部员外郎罢免为广东南路转运使。

古文:又言范讽事有不尽如奏,讽坐贬,籍亦降太常博士、知临江军。

现代文:又说范讽没有将事情全部上奏,范讽因此而贬官,庞籍也降为太常博士、知临江军。

古文:寻复官,徙福建转运使。

现代文:不久又官复原职,调任福建转运使。

古文:景祐三年,为侍御史,改刑部员外郎、知杂事,判大理寺,进天章阁待制。

现代文:景祐三年,任侍御史,改任刑部员外郎、知杂事,判大理寺,担任天章阁待制。

古文:元昊反,为陕西体量安抚使。

现代文:赵元昊反叛,任陕西体量安抚使。

古文:坐令开封府吏冯士元市女口,降知汝州。

现代文:由于令开封府官吏冯士元买卖妇女而犯有过失,被降职为汝州知州。

古文:徒同州,就除陕西都转运使。

现代文:调任同州知州,于是授予陕西都转运使。

古文:文彦博鞫黄德和狱,未上,诏籍同案。

现代文:文彦博审讯黄德和一案,没有上奏,朝廷诏令庞籍与文彦博共同办案。

古文:籍言曰: 德和退怯当诛。

现代文:庞籍上言说 :黄德和退却应当诛杀。

古文:刘平力战而没,宜加恤其子孙。 又建言: 频岁灾异,天久不雨。

现代文:刘平尽力而战,裹尸疆场,应该抚恤其子孙。 又上言说 :每年发生灾异,天旱不雨。

古文:宫中费用奢靡,出纳不严,须索烦多,有司无从钩校虚实。

现代文:宫中花费奢侈,支出收入不严格,朝廷勒索繁多,有司无法核对虚实。

古文:臣窃谓凡乘舆所费,宫中所用,宜务加裁抑,取则先帝,修德弭灾之道也。

现代文:臣下私自认为凡是皇帝出巡乘车的费用,宫中的花费,应该坚决加以裁减抑制,仿效先帝修善德以消灭灾害的办法。

古文:今宿兵西鄙,将士力战,弗获功赏;而内官、医官、乐官,无功劳,享丰赐,天下指目,谓之 三官 。

现代文:如今到处驻兵,将士尽力而战,不能获得奖赏;而内官、医官、乐官,没有功劳,享受丰厚的赏赐,天下人都指着他们,叫作 三官 。

**古文:愿少裁损,无厚赉予,专励战功,寇不足平也。 **

现代文:希望稍微进行裁减,不要对宫人给予丰厚赏赐,应专门奖励战功,这样就不用担心敌寇不能平定了。

古文:进龙图阁直学士、知延州,俄兼鄜延都总管、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

现代文:担任龙图阁直学士、知延州,不久兼任延都总管、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

古文:明年,改延州观察使,力辞,换左谏议大夫。

现代文:第二年,改任延州观察使,坚决辞谢,改任左谏议大夫。

古文:自元昊陷金明、承平、塞门、安远、栲栳砦,破五龙川,边民焚掠殆尽,籍至,稍葺治之。

现代文:自从元昊攻陷金明、承平、塞门、安远、栲栳砦,攻破五龙川,边境之民都被焚烧掠夺尽净,庞籍到任后,逐渐修葺治理。

古文:戍兵十万无壁垒,皆散处城中,畏籍,莫敢犯法。

现代文:戍兵十万没有坚壁完垒,都分散驻扎在城中,由于畏惧庞籍,没有一人犯法违禁。

古文:金明西北有浑州川,土沃衍。

现代文:金明西北边有浑州川,土地肥沃平坦。

古文:川尾曰桥子谷,寇出入之隘道。

现代文:在浑州川的尽头处有叫桥子谷的地方,这是敌寇出入的狭隘通道。

古文:使部将狄青将万余人,筑招安砦于谷旁,数募民耕种,收粟以赡军。

现代文:庞籍派部将狄青率领万余人,在桥子谷的旁边修筑招安砦,多次招募百姓进行耕种,将收获的粮食来作为军需之用。

古文:周美袭取承平砦,王信筑龙安砦,悉复所亡地,筑十一城。

现代文:周美偷袭攻取承平砦,王信修筑龙安砦,将所有失地全部收复,修筑十一座城池。

古文:及开癿名、平戎道,通永和、乌仁关,更东西阵法为方阵,颇损益兵械。

现代文:到开通名、平戎之道,沟通永和、乌仁关,将东西阵法更换为方阵,这样减少了不少兵械。

古文:元昊遣李文贵赍野利旺荣书来送款,籍曰: 此诈也。 乃屯兵青涧城。

现代文:元昊派李文贵带着野利旺荣的书信说前来投诚,庞籍说: 这是欺骗。 于是在青涧城驻扎军队。

古文:后数月,果大寇定川,籍召文贵开谕之,遣去。

现代文:数月后,元昊果然大举进犯定川,庞籍召见李文贵进行劝导晓谕,将他遣送走。

古文:既而元昊又以旺荣书来,会帝厌兵,因招怀之,遣籍报书,使呼旺荣为太尉。

现代文:不久元昊让野利旺荣修书一封,这时仁宗正厌恶战争,于是对元昊进行招安安抚,派遣庞籍回报书信,叫旺荣为太尉。

古文:籍曰: 太尉三公,非陪臣所得称,使旺荣当之,则元昊不得臣矣。今其书自称 宁令 或 谟宁令 ,皆其官名也,于义无嫌。 朝廷从之。

现代文:庞籍说 :太尉三公,不是陪臣所能称呼的,使旺荣为太尉,那元昊就不是臣子了,如今他的来信自称 宁令 或 谟宁令 ,都是官名,在意义上没有什么疑忌。

古文:会敌新破泾原城砦,方议修复。

现代文:朝廷听从了庞籍的建议。当时正当敌人刚刚攻破泾原城栅栏,正商议如何修复。

古文:使者往返,逾年,又遣贺从勖来,改名曰曩霄,称男不称臣。

现代文:使者来来往往,第二年,又派遣贺从勖前来,改名字叫曩霄,称男不称臣。

古文:籍不敢闻,从勖曰: 子事父,犹臣事君也。

现代文:庞籍认为不合礼仪,贺从勖说 :儿子事奉父亲,就像臣下事奉君主一样。

古文:若得至京师,天子不许,更归议之。 籍送使者阙下,因陈便宜,言: 羌久不通和市,国人愁怨。

现代文:如果能到京师,天子不允许,再回去商议。 庞籍送使者到京师,于是利用这个机会,上奏说: 羌人很长时间没有与中原往来,国人都担忧抱怨。

古文:今辞理浸顺,必有改事中国之心,请遣使者申谕之。 朝廷采用其策。

现代文:如今辞理渐通,一定会有改弦事奉中原之心,请求派遣使者申述告诉他们。 朝廷采用了他的对策。

古文:元昊既臣,召籍为枢密副使。

现代文:元昊臣服后,召庞籍为枢密副使。

古文:籍言: 自陕西用兵,公私俱困,请并省官属,退近塞之兵就食内地。 从之,于是颇省边费。

现代文:庞籍说 :从陕西用兵以来,朝廷和百姓都感到负担沉重,请求合并省份减少官员,退掉靠近要塞的士兵让他们在内地谋生。 朝廷听从了他的意见,这样节省了不少守边的开支。

古文:改参知政事,拜工部侍郎、枢密使,迁户部,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

现代文:改任参知政事,授职工部侍郎、枢密使,升任户部,授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

古文:籍初入相,且独员,而遽为昭文馆大学士,出殊拜也。

现代文:庞籍初任宰相,而且单独一人,立即成为昭文馆大学士,完全是破格特殊的任职。

古文:侬智高反,师数不利,遣狄青为宣抚使。

现代文:侬智高叛乱,朝廷多次出师不利,派遣狄青为宣抚使。

古文:谏官韩绛谓武人不宜专任,帝以问籍。

现代文:谏官韩绛说武人不应当专任,仁宗以此询问庞籍。

古文:籍曰: 青起行伍,若以文臣副之,则号令不专,不如不遣。 诏岭南诸军,皆受青节度。

现代文:庞籍说: 狄青起自行伍,如果用文臣来辅佐他,会造成号令不统一,还不如不派遣。 诏令岭南诸军,都接受狄青节度。

古文:既而捷书至,帝喜曰: 青破贼,卿之力也。 遂欲以青为枢密使、同平章事,籍力争之,不听。

现代文:不久战胜敌人的捷报传到朝廷,仁宗高兴地说: 狄青打败敌人,是庞籍你的力量啊。 于是想以狄青为枢密使、同平章事,庞籍为此力争,朝廷不听。

古文:岭南平,二广举人推恩者六百九十一人,论者以为过。

现代文:岭南平定后,二广举人推恩者达六百九十一人,论者认为过分。

古文:顷之,齐州学究皇甫渊以捕贼功,法当赏钱,数上书求用。

现代文:不久,兖州学究皇甫渊由于捕捉盗贼有功,按照法律规定应当奖赏钱,皇甫渊多次上书请求朝廷任用。

古文:道士赵清贶与籍姊家亲,绐为渊白籍,乃与堂吏共受渊赂。

现代文:道士赵清贶与庞籍是姊妹亲家,受欺骗替皇甫渊向庞籍求用,于是与堂吏共同接受了皇甫渊的贿赂。

古文:小吏诉之,下开封府,捕清贶,刺配远州,道死。

现代文:小吏控告他们,庞籍给开封府下达指令,将清贶捕捉,发配到其他边远州县,未到,在路上就死了。

古文:韩绛言籍阴讽府杖杀清贶以灭口,覆之无状。

现代文:韩绛上言说庞籍暗中吩咐府吏杖杀赵清贶来灭口供,朝廷反覆核查没有此事。

古文:言不已,乃罢知郓州。

现代文:但上奏不断,于是罢为郓州知州。

古文:居数月,加观文殿大学士。

现代文:居留数月,兼观文殿大学士。

古文:拜昭德军节度使、知永兴军,改并州。

现代文:授职昭德军节度使、知永兴军,改任并州知州。

古文:仁宗不豫,籍尝密疏,请择宗室之贤者为皇子,其言甚切。

现代文:仁宗身体不适,庞籍曾暗中上疏,请求选择宗室中的贤俊之士为皇太子,言辞十分恳切。

古文:坐擅听麟州筑堡白草平,而州将武戡等为夏人所败,复为观文殿大学士、户部侍郎、知青州。

现代文:由于擅自听任麟州在白草平修筑堡垒,而州将武戡等被西夏人打败,因此又为观文殿大学士、户部侍郎、知青州。

古文:迁尚书左丞,不拜。

现代文:升任尚书左丞,没授职。

古文:徙定州,召还京师,上章告老,寻以太子太保致仕,封颍国公。

现代文:调往定州,奉召回到京师,上书朝廷告老还乡,不久以太子太保致仕,封为颍国公。

古文:薨,年七十六。

现代文:去世,终年七十六岁。

古文:时仁宗不豫,废朝、临奠皆不果,第遣使吊赙其家。

现代文:这时仁宗身体不适,废朝、临奠都未实现,只派遣使者吊唁并资助其家办理丧事。

古文:赠司空,加侍中,谥庄敏。

现代文:追赠司空,加侍中,谥号 庄敏 。

古文:籍晓律令,长于吏事。

现代文:庞籍通晓律令,擅长吏事。

古文:持法深峭,军中有犯,或断斩刳磔,或累笞至死,以故士卒畏服。

现代文:执法严密,军中有人犯法,或断肢斩首剖腹分裂肢体,或多次抽打致死,因此士兵们都害怕而服帖。

古文:性喜佛,慕裴休之为人,然风迹弗逮也。

现代文:治理百姓十分爱惜,到他任宰相时,其声望比在郡县任官时要低。儿子庞元英,朝散大夫。孙子庞恭孙。

古文:章得象,字希言,世居泉州。

现代文:章得象字希言,世代居住在泉州。

古文:高祖仔钧,事闽为建州刺史,遂家浦城。

现代文:高祖章仔钧,在闽任建州刺史,于是全家定居在浦城。

古文:得象母方娠,梦登山,遇神人授以玉象,及生,父奂复梦家庭积笏如山。

现代文:章得象母亲正怀孕时,做梦登山,遇到神人授予玉象,到章得象降生时,其父又梦见家中填积的笏板像山一样高。

古文:长而好学,美姿表,为人庄重。

现代文:章得象长大后好学,体貌优美,为人庄重。

古文: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知玉山县,迁本寺丞。

现代文:进士及第,为大理评事、知玉山县,升任大理寺丞。

古文:真宗将东封泰山,以殿中丞签书兖州观察判官事,知台州,历南雄州,徙洪州。

现代文:真宗将要东封泰山,章得象以殿中丞兼领兖州观察判官事、台州知州,任南雄州知州,调任洪州。

古文:杨亿以为有公辅器,荐之。

现代文:杨亿认为章得象有辅佐王公之才,向朝廷进行推荐。

古文:或问之,亿曰: 闽士轻狭,而章公深厚有容,此其贵也。 得象尝与亿戏博李宗谔家,一夕负钱三十万,而酣寝自如。

现代文:有人问他,杨亿说: 闽州人轻率气量狭小,而章公庄重深厚,这是他的可贵之处。 章得象曾经与杨亿在李宗谔家进行戏博,一晚上输钱三十万,但章得象照样酣睡自如。

古文:他日博胜,得宗谔金一奁;数日博又负,即反奁与宗谔,封识未尝发也。

现代文:又一天戏博获胜,获得李宗谔一奁金,数天后又输了,立即将一奁金交给李宗谔,奁上的封条都没有开启。

古文:其度量宏廓如此。

现代文:他的气量宽宏就是如此。

古文:未几,召试,为直史馆、安抚京东,权三司度支判官,累迁尚书刑部郎中,使契丹,遂以兵部郎中知制诰。

现代文:不久,奉召考试,为直史馆、安抚京东,暂代三司度支判官,多次升任尚书刑部郎中,出使契丹,就以兵部郎中的身份任知制诰。

古文:逾年,为翰林学士,迁右谏议大夫,以给事中为群牧使,迁礼部侍郎兼龙图阁学士,进承旨兼侍讲学士,擢同知枢密院事,迁户部侍郎,遂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现代文:第二天,为翰林学士,升为右谏议大夫,以给事中为群官之首,升任礼部侍郎兼龙图阁学士,接受朝廷诏令兼任侍读学士,升为同知枢密院事,升为户部侍郎,于是授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

古文:帝谓得象曰: 向者太后临朝,群臣邪正,朕皆默识之。

现代文:真宗对章得象说 :从前太后执掌朝政,大臣们的奸邪和正直,朕都默默地记在心中。

**古文:卿清忠无所附,且未尝有所干请,今日用卿,职此也。 **

现代文:你清廉忠诚不依附任何权贵,而且没有任何私自的要求,如今任用你,就是凭的这一点。

古文:陕西用兵,加中书侍郎兼工部尚书兼枢密使,辞所加官。

现代文:陕西用兵,章得象兼任中书侍郎兼工部尚书兼枢密使,辞掉所加官职。

古文:明年,以工部尚书为昭文馆大学士。

现代文:第二年,以工部尚书任昭文馆大学士。

古文:庆历五年,拜镇安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封郇国公,徙判河南府,守司空致仕,薨。

现代文:庆历五年,授职镇安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封为郇国公,调往河南府,守司空致仕。

古文:故事,致仕官乘舆不临奠,帝特往焉。

现代文:去世,按以往惯例,致仕官员皇帝不亲自祭奠,仁宗特地前往。

古文:赠太尉兼侍中,谥文宪。

现代文: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 文宪 。

古文:皇祐中,改谥文简。

现代文:皇年间,改谥号为 文简 。

古文:得象在翰林十二年,章献太后临朝,宦官方炽,太后每遣内侍至学士院,得象必正色待之,或不交一言。

现代文:章得象在翰林十二年,章献太后执掌朝政,宦官势力正盛,太后每次派遣内侍到学士院,章得象一定脸色严肃接待他们,有时不说一句话。

古文:在中书凡八年,宗党亲戚,一切抑而不进。

现代文:在中书共八年,宗党亲戚,都抑制而不进用。

古文:仁宗锐意天下事,进用韩琦、范仲淹、富弼,使同得象经画当世急务,得象无所建明,御史孙抗数言之,得象居位自若。

现代文:仁宗执意治理天下大事,任用韩琦、范仲淹、富弼,让他们与章得象共同管理策划当世最急需的事务,章得象没有任何建树,御史孙抗多次上奏言说,但章得象仍然若无其事地任官。

古文:既而章十上请罢,帝不得已,许之。

现代文:不久十人上奏请求罢免章得象,仁宗不得已,同意了此事。

古文:初,闽人谣曰: 南台江合出宰相。 至得象相时,沙涌可涉云。

现代文:起初,闽人的歌谣说 :南台江汇合就要出宰相。 到章得象任宰相时,南台江中沙子上冒可以继续渡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