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十七

古文:张方平王拱辰张赵概胡宿

现代文: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

古文: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颖悟绝伦,家贫无书,从人假三史,旬日即归之,曰: 吾已得其详矣。 凡书皆一阅不再读,宋绶、蔡齐以为天下奇才。

现代文:少年时聪敏绝顶,家庭贫寒,买不起书,他就向别人借三史读,十来天就归还,说 :我已经读完了。 他读书只看一遍,不读第二遍,宋绶、蔡齐认为他是天下奇才。

古文:举茂材异等,为校书郎、知昆山县。

现代文:考取茂才异等,任校书郎、知昆山县。

古文:又中贤良方正,选迁著作佐郎、通判睦州。

现代文:又考中贤良方正科,被选拔升任为著作郎,通判睦州。

古文:赵元昊且叛,为嫚书来,规得谴绝以激使其众。

现代文:西夏赵元昊准备叛乱,写来了一封傲慢的信,想促使宋与他绝交,以便趁机激怒西夏人以拥戴他。

古文:方平请: 顺适其意,使未有以发,得岁月之顷,以其间选将厉士,坚城除器,为不可胜以待之。

现代文:张方平建议 :暂时忍让,使元昊没有理由公开叛乱,等待一年多时间,抓紧精选将士,秣马厉兵,修筑城池,形成不可战胜之势。

古文:虽终于必叛,而兵出无名,吏士不直其上,难以决胜。

现代文:虽然元昊最终必然反叛,但师出无名,官吏将士没有同仇敌忾之心,这样就难以同我们决战。

古文:小国用兵三年,而不见胜负,不折则破;我以全制其后,必胜之道也。 时天下全盛,皆谓其论出姑息,决计用兵。

现代文:小国家用兵三年还分不出胜负,国内就会不攻自破,我们再乘机攻击,这是必胜之道。 当时朝廷处于全盛之时,大家都认为张方平的建议太软弱,是姑息养奸。于是朝廷决定出兵讨伐。

古文:方平上《平戎十策》,以为: 入寇当自延、渭,巢穴之守必虚。

现代文:张方平又献上《平戎十策》,认为: 西夏想来侵犯,必然从延、渭来,巢穴一定空虚。

古文:宜屯兵河东,卷甲而趋之,所谓攻其所必救,形格势禁之道也。 宰相吕夷简善其策而不果行。

现代文:我方应该屯兵河东,轻装直进,这就是攻其所必救,使敌处于被动的打法。 宰相吕夷简赞同这一策略而没有实际采用。

古文:当召试馆职,仁宗曰: 是非两策制科者乎?

现代文:皇上召试馆职时,对他说: 你不是考中两次科举的人吗?

古文:何试也? 命直集贤院,俄知谏院。

现代文:何必再考? 命他任直集贤院,不久知谏院。

古文:夏人寇边,方平首乞合枢密之职于中书,以通谋议。

现代文:西夏侵犯边境,张方平第一个请求将枢密院的事务合并到中书省,以便共同策划。

古文:帝然之,遂以宰相兼枢密使。

现代文:皇上认为很对,于是让宰相兼任枢密使。

古文:时调诸道弓手,刺其壮者为宣毅、保捷,方平连疏争之,弗听。

现代文:当时政府征调各地的弓箭手,选其健勇者组成宣毅、保捷两军。张方平屡次上书反对,没被采纳。

古文:既而两军骄甚,合二十余万,皆市人不可用,如方平言。

现代文:结果两军骄傲自大不堪,二十多万人的部队都像老百姓一样不能打仗,正像张方平推测的那样。

古文:夏竦节制陕西并护诸将,四路以禀复失事机,且诏使出师,逗遛不行。

现代文:夏竦统率陕西并监领各路将领。四路将领因为往来请示汇报贻误了战机,加之皇上令他们进兵,他们却逗留不前,以致丰州失陷,刘平等兵败。

古文:及丰州陷,刘平等覆师,主帅皆坐谴,竦独不预,方平劾罢之,而请四路帅臣,各自任战守。

现代文:各路主帅都遭谴责,夏竦像没事人一般。张方平立即弹劾他,免了他的职,给四路将帅自主权。

古文:西师久未解,元昊亦困弊,方平言: 陛下犹天地父母也,岂与犬豕豺狼较乎?

现代文:西北诸军长久不得休整,西夏军也疲惫不堪,张方平说: 皇上是天下人的父母,岂能同禽兽计较得失?

古文:愿因郊赦,引咎示信,开其自新之路。 帝喜曰: 是吾心也。 是岁,改庆历赦书,敕边吏通其善意,元昊竟降。

现代文:希望皇上能趁着举行郊祀之机,大赦天下罪人,自我检讨过失,取信于民,也给西夏人一条悔过自新之路。 皇上高兴地说 :这正是我希望的。 这一年,修改了庆历年间赦免边寇的条件,让边境将士将皇上的好意转告对方,西夏王元昊终于降服了。

古文:既,以修起居注使契丹。

现代文:随即张方平以修起居的身份出使契丹。

古文:契丹主顾左右曰: 有臣如此,佳哉 骑而击球于前,酌玉卮饮之,且赠以所乘马。

现代文:契丹王对左右说: 有这么好的大臣,多好! 陪他骑马打喝酒,并将坐骑送给了张方平。

古文:还,知制诰,权知开封府。

现代文:回来后,任知制诰,代理开封知府。

古文:府事丛集,前尹率书板识之,方平独默记决遣,无少差忘。

现代文:府中琐事繁杂,前任一律用书板记录,张方平却靠默记,没有一点差错。

古文:进翰林学士。

现代文:升为翰林学士。

古文:元昊既臣,而与契丹有隙,来请绝其使,议者不可。

现代文:元昊降服后,因为曾同契丹不和,前来请宋同契丹断交,大臣们以为不行。

古文:方平曰: 得新附之小羌,失久和之强敌,非计也。

现代文:张方平说 :为了刚降附的小小羌人,丢了和平相处已久的强敌,划不来。

古文:宜赐元昊诏,使之审处,但嫌隙朝除,则封册暮下。

现代文:应该告诉元昊,让他慎重从事,假若清晨同契丹消除对立,我国的册封书晚上就到。

古文:如此,于西、北为两得矣。 时韪其谋。

现代文:这样,西部、北部两方面都有利。 当时人同意这一观点。

古文:拜御史中丞,改三司使。

现代文:又升为御史中丞,改任三司使。

古文:初,王拱辰议榷河北盐,方平见曰: 河北再榷盐,何也? 帝曰: 始立法耳。 方平曰: 昔周世宗以盐课均之税中,今两税盐钱是也。

现代文:当初,王拱辰提议河北的盐由政府专营,张方平知道后就说: 河北的盐业为什么要统一管理呢?

古文:岂非再榷乎? 帝惊悟,方平请直降手诏罢之。

现代文:皇上说 :刚刚立法决定的。 张方平说 :过去北周世宗将盐税均入其他税收之中,现在的两税法中盐钱项就是。

古文:河朔父老迎拜于澶州,为佛老会七日,以报上恩,事具《食货志》。

现代文:这岂不是重复征税吗? 皇帝惊醒过来,张方平请皇帝亲笔发文,停止收此税。河朔父老乡亲在澶州拜迎他,并举行了七天佛老会,以报谢皇恩,这件事详见《食货志》。

古文:加端明殿学士、判太常寺。

现代文:升任端明殿学士、判太常寺。

古文:禁中卫卒夜变,帝旦语二府,奖张贵妃扈跸功。

现代文:宫中卫士夜晚兵变失败,皇帝次日晨令二府奖励张贵妃保护皇上的功劳,夏竦就建议 :应该研究怎样特别奖赏。

古文:夏竦即倡言: 当求所以尊异之礼。 方平闻之,谓陈执中曰: 汉冯婕妤身当猛兽,不闻有所尊异;且皇后在而尊贵妃,古无是事。

现代文:张方平听说后就对陈执中说 :汉代妃子冯絰亻予亲身抵挡猛兽,没听说有什么特殊奖励。而且既有皇后又尊崇贵妃,古来没有这个道理。

古文:果行之,天下之责,将萃于公矣。 执中瞿然而罢。

现代文:真要对贵妃实行了特殊的奖励,那天下人的指责都会集中到你身上。 陈执中害怕,即作罢了。

古文:帝以丰财省费访群臣,方平既条对,又独上数千言,大略以为: 祥符以来,务为姑息,渐失祖宗之旧。

现代文:皇帝征求臣下的增收节支方案,方平同大伙一起提了意见后又单独写了几千字,大意说: 祥符年以来,法制松弛,渐渐背离了祖先的传统。

古文:取士、任子、磨勘、迁补之法坏,命将养兵,皆非旧律。

现代文:科举、任子、考核转正、升迁补叙等法则都被破坏了,任命将领、操练战士,都不是原先的规则。

古文:国用既窘,则政出多门;大商豪民乘隙射利,而茶盐香矾之法乱。

现代文:中央财政开支处境窘迫,必定导致政出多门;大商人、大贵族钻空子获取暴利,专营茶盐香的法律也被破坏。

古文:此治忽盛衰之本,不可以不急。 帝览对甚悦,且大用,会判官杨仪得罪,坐与交,出知滁州。

现代文:这是治乱兴亡的关键所在,不可不认真对待。 皇上看了他的意见书非常高兴,正要重用他,碰上判官杨仪犯罪,方平因为同他有交往,贬职出任滁州知州。

古文:顷之,知江宁府,入判流内铨。

现代文:不久知江宁府,又判流内铨。

古文:以侍讲学士知滑州,徙益州。

现代文:又以侍讲学士身份知滑州,徙任益州。

古文:未至,或扇言侬智高在南诏,将入寇,摄守亟调兵筑城,日夜不得息,民大惊扰。

现代文:还未赴任,有人造谣说,侬智高在南诏,将侵犯益州。益州代理知州急忙调兵筑城,日夜不停,民间大受惊扰。

古文:朝廷闻之,发陕西步骑兵仗,络绎往戍蜀。

现代文:朝廷听说这一传闻,也从陕西调集步骑部队,络绎不绝地开往蜀地。

古文: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 此必妄也。 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

现代文:命令张方平尽快赴任,允许他相机行事。

古文: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得邛部川译人始造此语者,枭首境上,而流其余党,蜀人遂安。

现代文:张方平说: 这必然是谣言。 路上遇到前往益州的兵士,他都遣返,其他劳役也都停止。正逢上元节灯会,城门三晚上不关,抓获邛部川翻译官造侬智高犯兵谣言的人,斩首于边境,放逐余党,蜀民才安定下来。

古文:复以三司使召。

现代文:又召回任三司使。

古文:方西鄙用兵,两蜀多所调发,方平为奏免横赋四十万,减铸铁钱十余万缗。又建言: 国家都陈留,当四通五达之道,非若雍、洛有山川足恃,特倚重兵以立国耳。

现代文:西部边境打仗,两蜀是大后方。张方平上奏请免两蜀横赋四十万,减铸铁钱十余万缗,又建议: 国家以陈留一带为中心,处于四通八达的枢纽地位,不像雍、洛等地有山川险要地形可以依靠,而仅能依靠强大的武力。

古文:兵恃食,食恃漕运,以汴为主,汴带引淮、江,利尽南海。

现代文:士兵要吃饭,粮食依赖漕运,漕运以汴河为主,汴河连接淮河、长江,直达南海。

古文:天圣已前,岁调民浚之,故水行地中。

现代文:天圣年以前,每年调集百姓疏浚,因而水流通畅。

古文:其后,浅妄者争以裁减役费为功,汴日以塞,今仰而望焉,是利尺寸而丧丘山也。 乃画上十四策。富弼读其奏,漏尽十刻,帝称善。弼曰: 此国计大本,非常奏也。 悉如其说行之。

现代文:全部采纳了他的意见。

古文:迁尚书左丞、知南京。

现代文:升任尚书左丞、知南京。

古文:未几,以工部尚书帅秦州。

现代文:不久,以工部尚书身份统率秦州。

古文:谍告夏人将压境,方平料简士马,声言出塞。

现代文:谍报人员报告西夏将来侵扰,张方平精选兵马,声称要出关讨西夏。

古文:已而寇不至,言者论其轻举,曾公亮曰: 兵不出塞,何名轻举?

现代文:最后夏人没有来侵犯,有人认为他轻举妄动,曾公亮说: 我方的军队又没有越过边界,怎能说轻举妄动?

古文:寇之不得至,有备故也。

现代文:强寇不来,是因为知我方已有提防。

古文:倘罪之,后之边臣,将不敢为先事之备矣。 方平不自安,请知南京。

现代文:倘若处罚张方平,以后守边大臣都不敢在敌人入侵之前早做准备了。 张方平自己觉得处境不好,请求调任为南京知府。

古文:英宗立,迁礼部尚书,请知郓州。

现代文:英宗即位,张方平升任礼部尚书,经请求改任郓州知州。

古文:还,为学士承旨。

现代文:回京后,任学士承旨。

古文:方平进诏草,帝亲批之,曰: 卿文章典雅,焕然有三代风,又善以丰为约,意博而辞寡,虽《书》之训诰,殆无加也。 其见称重如此。

现代文:又请求按比例减省各种赏赐,实行乾兴年间的标准,费用节约了十分之七八。张方平上奏章,神宗亲自批复说: 你文章典雅,有三代圣贤的风范,又善于综合概括,言简意赅,即使是《尚书》中的《训》、《诰》,也不过如此了。

古文:拜参知政事。

现代文:皇上就是这般推崇他的。升任参知政事。

古文:御史中丞司马光疏其不当用,不听。

现代文:御史中丞司马光认为他不该受如此重用,皇上不听。

古文:光解中丞,曾公亮议用王安石,方平以为不可。

现代文:司马光离中丞职,曾公亮建议起用王安石,张方平认为不行。

古文:数日,遭父忧,服阕,以观文殿学士留守西京。

现代文:几天后,赴父亲丧事。服丧期满后,以观文殿学士身份留守西京。

古文:入觐,留判尚书都省,力请知陈州。

现代文:入朝觐见时,留京任判尚书都省,他极力请求下任陈州知州。

古文:安石行新法,方平陛辞,极论其害,曰: 民犹水也,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兵犹火也,弗戢必自焚。

现代文:王安石推行新法,张方平朝见皇上,极力证明新法的害处,说: 老百姓好比水,可以使船浮起,也可以把船淹没。战争好比火,不停战必然自焚。

古文:若新法卒行,必有覆舟、自焚之祸。 帝怃然。

现代文:假若推行新法,必然会导致沉船、自焚。 皇帝很不高兴。

古文:韩绛主西师,庆卒乱,京西转运使令一路各会兵于州,民大骇。

现代文:韩绛主持西部边防,庆州发生兵变,京西转运使命令各路兵马会集庆州平叛,居民大受骚扰。

古文:方平持檄不下而奏之,帝曰: 守臣不当尔邪! 命罢诸郡兵。

现代文:张方平拿着京西转运使的文书向皇上申明其非,皇帝说: 守臣处置问题不该这样啊! 命令停止征调诸郡兵。

古文:召为宣徽北院使,留京师。

现代文:召张方平任宣徽北院使,留京师。

古文:王安石深沮之,以为青州。

现代文:王安石很讨厌他,派他知青州。

古文:未行,帝问祖宗御戎之要,对曰: 太祖不勤远略,如灵夏、河西,皆因其酋豪,许之世袭;环州董遵诲、西山郭进、关南李汉超,皆优其禄赐,宽其文法。

现代文:临行前,神宗向他请教祖宗对付外寇的办法,回答说: 太祖不贪图远征,比如灵夏、河西一带,都任命当地的首领统治,允许世袭。环州董遵海、西山郭进、关南李汉超,都享受高俸和赏赐,给予其宽松的环境。

古文:诸将财力丰而威令行,间谍精审,吏士用命,故能以十五万人而获百万之用。

现代文:诸将军需充足,威望就高,间谍精明强干,官吏士兵服从号令,故能以十五万人当一百万人用。

古文:及太宗谋取燕蓟,又内徙李彝兴、冯晖,于是朝廷始旰食矣。

现代文:后来太宗策划攻燕蓟,内迁李彝兴、冯晖,于是朝廷开始穷于应付边境冲突了。

古文:真宗澶渊之克,与契丹盟,至今人不识兵革。

现代文:真宗澶渊之战胜利后,与契丹人讲和,至今边境太平。

古文:三朝之事如此。

现代文:三代的情形就是这样。

古文:近岁疆埸之臣,乃欲试天下于一掷,事成徼利,不成诒患,不可听也。 帝曰: 庆历以来,卿知之乎?

现代文:近年来守边将士,想将天下的命运拿来孤注一掷,成功了则他们获利,失败了则给别人留下祸患,不能听他们的话呀! 神宗说 :仁宗庆历以来的事你知道吗?

**古文:元昊初臣,何以待之? 对曰: 臣时为学士,誓诏封册,皆出臣手。 帝曰: 卿时已为学士,可谓旧德矣。 **

现代文:西夏元昊刚降服,是怎样对待他的?

古文:契丹泛使萧禧来议疆事,临当辞,卧驿中不起。

现代文:张方平回答说 :我当时任学士,誓诏封册,都出自我的手笔。

古文:方平谓枢密使吴充曰: 但令主者日致馈勿问,且使边郡檄其国可也。 充启从之,禧即行。

现代文:神宗说 :您当时就已经是学士,可算得上德高望重了。 契丹派使者萧禧来讨论边界问题,应该告辞回国了,却睡在馆驿中不走。张方平对枢密使吴充说 :只给主管官员送食物,不问其他的,再让边境地方官通知他本国。 吴充请示皇帝后采纳了这一建议,萧禧于是立即回去了。

古文:除中太一宫使。

现代文:任命张方平为中太一宫使。

古文:王安石弛铜禁,奸民日销钱为器,边关海舶不复讥钱出,钱日耗。

现代文:王安石放松了对铜的专营管理,奸商即常常销毁铜钱做器具卖,各关所征收不到钱,钱渐渐毁损。

古文:方平极论其害,请诘安石: 举累朝之令典,一旦削除之,其意安在? 帝颇采其言,而方平求去。进使南院,判应天府。

现代文:张方平极力论证这一现象的危害性,请皇帝质问王安石 :将历代的典章制度,一天之内全部废除,居心何在? 皇帝采纳了一些。张方平请求辞职,进使南院,任应天府通判。

古文:帝曰: 朕欲卿与韩绛共事,而卿论政不同;欲置卿枢密,而卿论兵复异。

现代文:皇帝说: 想让你同韩绛共事,而你的政见不同;想让你去枢密院,而你的军事策略也不同于他人。

古文:卿受先帝末命,讫无以副朕意乎? 遂行。

现代文:你受先帝的器重,我却怎样让你帮我呢?

古文:高丽使过府,长吏当送迎,方平言: 臣班视二府,不可为陪臣屈。 诏但遣少尹。

现代文:还是让他离开了京师。高丽使者路过应天府,地方官应送往迎来。张方平对皇上说 :我的级别相当于宰相,不能比属国的使者还低。

古文:王师征安南,方平言: 举西北壮士健马,弃之炎荒,其患有不可胜言者。

现代文:皇帝下令允许只派少尹接待使者。王师征伐安南,方平说: 把西北的精兵猛将良马,抛弃到炎热的蛮荒之地,祸患不胜枚举。

古文:若师老费财,无功而还,社稷之福也。 后皆如其言。

现代文:假若最后部队只是疲惫不堪、耗费些钱财,然后无功而还,就算是国家的大幸了。

古文:方平言: 宋王业所基,阏伯封于商丘,以主大火;微子为始封之君,是二祠者,亦不得免乎? 帝震怒,批牍尾曰: 慢神辱国,无甚于斯! 于是天下祠庙皆得不鬻。数请老,以太子少师致仕。官制行,废宣徽使,独命领之如故。

现代文:这两座庙,难道也不能幸免吗? 皇帝大怒,在奏章后面批示说 :侮慢神明,污辱国家,没有比这更严重的了。 于是祠庙都得以保存。几次请求退休,后以太子少师的身份退职。官制改革,废宣徽使,只允许他仍领此衔。

古文:哲宗立,加太子太保。

现代文:哲宗即位,加封为太子太保。

古文:元祐六年,薨,年八十五。

现代文:元六年死,享年八十五岁。

古文:赠司空。

现代文:追赠司空。

古文:遗令毋请谥,尚书右丞苏辙为请,乃谥曰文定。

现代文:遗言不要谥号,尚书右丞苏辙替他请谥号,于是谥为 文定 。

古文:方平慷慨有气节,既告老,论事益切,至于用兵、起狱,尤反覆言之。

现代文:张方平为人直率豪爽有骨气,退休后评论时事仍很尖锐,尤其是对于用兵、判案等项,反复辩论。

古文:且曰: 臣且死,见先帝地下,有以藉口矣。 平居未尝以言徇物、以色假人。

现代文:还说: 我快去向先帝报到了,得有话说呀。 平时从不随波逐流、不负责任。

古文:守蜀日,得眉山苏洵与其二子轼、辙,深器异之。

现代文:任蜀太守时,见到眉山苏洵及其二子苏轼、苏辙,非常器重。

古文:尝荐轼为谏官。

现代文:曾推荐苏轼为谏官。

古文:轼下制狱,又抗章为请,故轼终身敬事之,叙其文,以比孔融、诸葛亮。

现代文:苏轼受处分,又毅然上奏为他辩护,因而苏轼终身都敬重他,为他的文章做序,以为他与孔融、诸葛亮相比肩。

古文:晚,受知神宗。

现代文:晚年受知于神宗。

古文:王安石方用事,嶷然不小屈,以是望高一时。

现代文:王安石正得势,他岿然不屈服,因此威望高重一时。

古文:守宋都日,富弼自亳移汝,过见之曰: 人固难知也。 方平曰: 谓王安石乎?

现代文:管理宋都时,富弼从亳到汝路过宋都,拜见他,说: 人心难测啊。 张方平说 :说的是王安石吗?

古文:亦岂难知者!

现代文:岂难知!

古文:方平顷知皇祐贡举,或称其文学,辟以考校。

现代文:方平我从前主持皇年间的贡举时,有人称赞王安石的文章才华,向我推荐应考。

古文:既入院,凡院中之事,皆欲纷更。

现代文:入院后,举凡院中之事,都想变更。

古文:方平恶其人,檄使出,自是未尝与语也。 弼有愧色,盖弼素亦善安石云。

现代文:我讨厌这个人,下令驱逐了他,从此后就没与他说过话。 富弼面有愧色,因为富弼一向同王安石关系很好。

古文:王拱辰,字君贶,开封咸平人。

现代文:王拱辰,字君贶,开封咸平人。

古文:元名拱寿,年十九,举进士第一,仁宗赐以今名。

现代文:原名拱寿,十九岁时考取进士第一名,仁宗赐名 拱辰 。

古文:通判怀州,入直集贤院,历盐铁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

现代文:任怀州通判,直集贤院,历任盐铁判官、修起居注、知制诰。

古文:庆历元年,为翰林学士。

现代文:庆历元年为翰林学士。

古文:契丹使刘六符尝谓贾昌朝曰: 塘泺何为者?

现代文:契丹使者刘六符曾对贾昌朝说 :一条界河有什么险要可言?

古文:一苇可杭,投箠可平;不然,决其堤,十万土囊,即可路矣。 仁宗以问拱辰,对曰: 兵事尚诡,彼诚有谋,不应以语我,此夸言尔。

现代文:乘一叶小舟就可以渡过来,将士们投下马鞭就可以填平。或者,挖掉河堤,做十万个装满沙土的袋子放在上游,随时都可以打通道路。 仁宗将这一问题同拱辰讨论,拱辰说 :打仗总是要搞阴谋的。对方果然能这么办,不应该告诉我们,这必然是在说大话。

古文:设险守国,先王不废,而祖宗所以限敌人也。 至是,又使六符来,求关南十县,斥太宗伐燕为无名,举朝莫知所答。

现代文:设置险阻保卫国家,先王就是这样干的,祖宗也是利用险要地形抵御敌人的。 不久,契丹又派刘六符来,要求宋割让关南十县,并指责当年太宗伐燕是无理取闹,师出无名。

古文:拱辰曰: 王师征河东,契丹既通使,而寇石岭关以援贼。

现代文:全朝廷上下都不知该怎样对答才好。拱辰说 :当年王师征河东,契丹既已同我们互通往来,却又袭击石岭关以支援河东反贼。

古文:太宗怒,遂回军伐之,岂谓无名? 乃作报书曰: 既交石岭之锋,遂有蓟门之役。 契丹得报,遂继好如初。

现代文:太宗生气,于是回师伐契丹,怎能说没有道理? 于是写回书说: 先有石岭关的交锋,后来才有蓟门之役。 契丹得到答复后,恢复了和好。

**古文:帝喜,谓辅臣曰: 非拱辰深练故实,殆难答也。 **

现代文:仁宗高兴地对大臣们说 :若不是拱辰熟悉历史,还真难答复啊。

古文:权知开封府,拜御史中丞。

现代文:拱辰又代理开封知府,任御史中丞。

古文:夏竦除枢密使,拱辰言: 竦经略西师,无功称而归。

现代文:夏竦当上了枢密使,拱辰说: 夏竦主持西部边务时,没有什么建树,无功而还。

古文:今置诸二府,何以厉世? 因对,极论之。

现代文:现在让他主持国家的两大最高军、政机构之一,怎样表率天下?

古文:帝未省,遽起,拱辰前引裾,乃纳其说,竦遂罢。

现代文:因而同皇帝当面争执,言辞激烈。皇帝没有想通,陡然起身,拱辰上前牵住他的衣角。皇上最后听了他的话,夏竦离职。

古文:又言: 滕宗谅在庆州,所为不度,而但降秩守虢,惧边臣则效,宜施重责。 未听,即家居,求自贬。

现代文:又说: 滕宗谅在庆州所作所为违背了法度,而仅仅降级调任虢守,恐怕以后边臣都会像他一样了。应该施以重罚。 皇上没有听从,他就请假回家,请求降职降级。

古文:乃徙宗谅岳州,敕拱辰赴台。

现代文:于是皇上将滕宗谅调到岳州,命令拱辰继续负责原先的工作。

古文:入见,帝曰: 言事官第自举职,勿以朝廷未行为沮己,而轻去以沽名。

现代文:拱辰拜见皇帝时,皇帝说 :你们这些参谋官,各陈己见就可以了,不要以为朝廷没有采纳你们的某一建议就是压制你们,而轻易地离职,沽名钓誉。

**古文:自今有当言者,宜力陈毋避。 **

现代文:从今以后你们觉得应该说的,就尽量说出来,不要有所回避。

古文:僧绍宗以铸佛像惑众,都人竞投金冶中,宫掖亦出赀佐之。

现代文:僧绍宗以铸佛像为名欺骗老百姓,京城居民争相将金子投入炼炉中,后宫也出钱帮助他。

古文:拱辰言: 西师宿边,而财费于不急,动士心,起民怨。 诏亟禁之。

现代文:拱辰说 :西部连年派兵驻守,我们却将财费用于不该用的地方,这会导致军心动摇,引起民怨。 皇上就下令禁止了僧绍宗的这一活动。

古文:苏舜钦会宾客于进奏院,王益柔醉作《傲歌》,拱辰风其僚鱼周询、刘元瑜举劾之。

现代文:苏舜钦在进奏院时宴请宾客,王益柔醉作《傲歌》,拱辰劝苏的下属鱼周询、刘元瑜举报这件事。

古文:两人既窜废,同席者俱逐。

现代文:结果苏、王被贬谪到远方,一起宴会的人都被驱逐到地方上去了。

古文:时杜衍、范促淹为政,多所更张,拱辰之党不便。

现代文:当时执政大臣是杜衍、范仲淹,他们对传统规章制度多有改革,拱辰的朋友感到不安。

古文:舜钦、益柔皆仲淹所荐,而舜钦,衍婿也,故因是倾之,由此为公议所薄。

现代文:舜钦、益柔都是范仲淹推荐提拔上来的,舜钦又是杜衍的女婿,因此,拱辰借这个机会搞翻了这批人,当时舆论很是瞧不起拱辰的为人。

古文:复以翰林学士权三司使。

现代文:后又以翰林学士身份代理三司使。

古文:坐举富民郑旭,出知郑州,徙澶、瀛、并三州。

现代文:因为推举富民郑旭不当,出任郑州知州,又先后迁任澶、瀛、并三州。

古文:数岁还,为学士承旨兼侍读。

现代文:几年后归来,任学士承旨兼侍读。

古文:帝于迩英阁置《太玄经》、蓍草,顾曰: 朕每阅此。

现代文:皇上在迩英阁存放《太玄经》和占卦用的蓍草,对拱辰说 :我常研读这些。

**古文:卿亦知其说乎? 拱辰具以对,且曰: 愿陛下垂意《六经》,旁采史策,此不足学也。 **

现代文:你也了解这些吗? 拱辰作了回答,并说: 希望陛下注意儒家的经典《六经》,再以记录历代兴衰盛亡的史书为辅助就够了,这些杂书不足以为学。

古文:抃并劾之。除宣徽北院使,抃言: 宣徽之职,本以待勋劳者,唯前执政及节度使得为之,拱辰安得污此选? 乃以端明殿学士知永兴军,历泰定二州、河南大名府,积官至吏部尚书。

现代文:改任宣徽北院使,赵扌卞说: 宣徽之职位,本来是给有功勋的人的,只有前任执政大臣和节度使才能获得此职位,拱辰怎么能污辱这一职务呢? 于是让他以端明殿学士身份知永兴军,先后主管泰、定二州、河南大名府,累官至吏部尚书。

古文:神宗登极,恩当转仆射,欧阳脩以为此宰相官,不应序进,但迁太子少保。

现代文:神宗即位后,照资格拱辰应转任仆射,欧阳修以为仆射是宰相级别,不应按资排辈,只任命他为太子少保。

古文:熙宁元年,复以北院使召还。

现代文:熙宁元年,又召他回来任北院使。

古文:王安石参知政事,恶其异己,乘二相有故,出为应天府。

现代文:王安石任参知政事,讨厌他老同自己作对,趁两位宰相有事之机,赶他去管应天府。

古文:八年,入朝,为中太一宫使。

现代文:八年,入朝见皇帝,任中太一宫使。

古文:元丰初,转南院使,赐金方团带。

现代文:元丰初年,转任南院使,赐给他金方团带。

古文:再判大名,改武安军节度使。

现代文:再次判大名,改任武安军节度使。

古文:三路籍民为保甲,日聚而教之,禁令苛急,往往去为盗,郡县不敢以闻。

现代文:三路长官编制老百姓的户籍建立保甲制度,天天招集百姓训导,禁令苛刻急躁,老百姓往往被逼去做盗匪。郡县官隐瞒这些情况,不敢上报。

古文:浸淫为大盗,其兆已见。纵未能尽罢,愿财损下户以纾之。 主者指拱辰为沮法,拱辰曰: 此老臣所以报国也。 上章不已。

现代文:拱辰毅然上书指责其弊端 :不仅仅老百姓的物质利益大受损害,而且耽误他们的务农时间,这是在用法律来迫使他们犯罪。他们逐渐演化为大盗的征兆已经可以看出来了。纵然不能全部废除这些办法,也应该让那些最穷苦、承受能力最差的百姓免于受害,缓和一下形势。 当权者指责拱辰抗拒新法,拱辰回答说: 这是老臣在尽忠报国啊。 接连上奏不停。

古文:帝悟,于是第五等户得免。

现代文:皇帝醒悟了,于是第五等户得以免受其害。

古文:概初名禋,尝梦神人金书名簿有 赵概 ,遂更云。胡宿,字武平,常州晋陵人。

现代文:哲宗即位,迁任彰德节度,加封检校太师。这年死去,终年七十四岁。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 懿恪 。胡宿,字武平,常州晋陵人。

古文:登第,为扬子尉。

现代文:中举后任扬子县尉。

古文:县大水,民被溺,令不能救,宿率公私船活数千人。以荐为馆阁校勘,进集贤校理。

现代文:县境水灾,老百姓死了不少,县令不能拯救,胡宿率领公私船只救活了数千人,被推荐任馆阁校勘,升任集贤校理。

古文:通判宣州,囚有杀人者,将抵死,宿疑而讯之,囚惮箠楚不敢言。

现代文:任宣州通判。囚犯中有个杀人犯,应该抵命,胡宿怀疑判决有失误,重新审讯。囚犯害怕受刑,不敢翻供。

古文:辟左右复问,久乃云: 旦将之田,县吏缚以赴官,莫知其故。 宿取具狱繙阅,探其本辞,盖妇人与所私者杀其夫,而执平民以告也。

现代文:胡宿命令下属追问,很久以后囚犯才说: 我早晨想下地种田去,县吏把我绑来,我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 胡宿取来有关记录,仔细研究,才知道是一个妇女与别人通奸,共同杀死其丈夫,诬陷这个农民。任湖州知州。

古文:知湖州,前守滕宗谅大兴学校,费钱数十万。

现代文:前任长官滕宗谅大办学校,耗费八十万钱。

古文:宗谅去,通判、僚吏皆疑以为欺,不肯书历。

现代文:宗谅离任后,其下属官员怀疑宗谅有独自贪污受贿之事,却不肯如实给他指出。

古文:宿诮之曰: 君辈佐滕侯久矣,苟有过,盍不早正?

现代文:胡宿对他们说: 你们辅佐宗谅很久了,如果他有过失,你们为什么不早点向他指出呢?

古文:乃阴拱以观,俟其去而非之,岂昔人分谤之意乎? 坐者大惭谢。

现代文:现在却背后指责他,等他走了就想看他的笑话,这符合下级替上级分担罪责的传统道德吗? 这些人很感惭愧。

古文:其后湖学为东南最,宿之力为多。

现代文:后来,湖州的学术冠于东南,胡宿出力最多。

古文:筑石塘百里,捍水患,民号曰胡公塘,而学者为立生祠。

现代文:修筑石塘百里,防止水患,老百姓称之为 胡公塘 ,文人们为他修建了生祠。

古文:久之,为两浙转运使。

现代文:后来任两浙转运使。

古文:召修起居注、知制诰。

现代文:又被召回任修起居注、知制诰。

古文:入内都知杨怀敏坐卫士之变,斥为和州都监,未几,召入复故职。

现代文:入内都知杨怀敏因为受卫士兵变牵连,被贬斥任和州都监,不久,又召回官复原职。

古文:宿封还词头,且言: 怀敏得不穷治诛死,已幸,岂宜复在左右? 命遂寝。

现代文:胡宿封还任命状,并说 :怀敏得以不被继续追究、诛杀,已是万幸了,岂能再在京城任职?

古文:庆历六年,京东、两河地震,登、莱尤甚。

现代文:这道任命才未下。庆历六年,京东、两河发生地震,登、莱二州灾情尤其重大。

古文:宿兼通阴阳五行灾异之学,乃上疏曰: 明年丁亥,岁之刑德,皆在北宫。

现代文:胡宿对阴阳五行灾异之学颇有研究,于是上书说: 明年是丁亥年,一年的刑、德,都在北宫位。

古文:阴生于午,而极于亥。

现代文:阴气生于午,而终于是亥。

古文:然阴犹强而未即伏,阳犹微而不能胜,此所以震也。

现代文:但阴在亥时仍然强大,不会立即衰弱。阳气还小,暂时还不能胜阴,所以就发生了地震。

古文:是谓龙战之会,其位在乾。

现代文:这就是龙战之会,位置在乾位。

古文:若西北二边不动,恐有内盗起于河朔。

现代文:假若西、北边疆没有动静,就恐怕有内贼兴起于河朔地区了。

古文:又登、莱视京师,为东北少阳之位,今二州置金坑,多聚民凿山谷,阳气耗泄,故阴乘而动。

现代文:又登莱二州相对京城而言,处于东北少阳之位,现在这二州大挖金坑,大肆招集百姓开山,阳气泄尽,故而阴气趁虚而动。

古文:宜即禁止,以宁地道。

现代文:应该下令禁止,以便安宁地脉。

古文:时以为迂阔。

现代文:当时人认为这番议论是迂腐之见。

古文:明年,王则果以贝州叛。

现代文:次年,王则果然在贝州发动叛乱。

古文:皇祐五年正月,会灵宫灾,是岁冬至,郊,以二帝并配。

现代文:皇五年正月,会灵宫失火。这年冬至,郊祀天地,以三帝配享天地神。

古文:明年大旱,宿言: 五行,火,礼也。

现代文:第二年大旱,胡宿说: 五行之中,火是礼。

古文:去岁火而今又旱,其应在礼,此殆郊丘并配之失也。 即建言并配非古,宜用迭配如初。时议者谓士大夫言,七十当致仕,其不知止者,请令有司按籍举行之。宿以为非优老之义,当少缓其期法:武吏察其任事与否,勿断以年;文吏使得自陈而全其节。

现代文:当时舆论认为,士大夫们七十以上应该退休,不主动辞职的,应命令有关部门查实。胡宿认为这一办法不是优待老人之义,应当稍微缓和一下期限限制;武官就看他能否完成任务,不要以年龄为断限;文官应该他们自己看着办,以保全他们的晚节。

古文:及言皇祐新乐与旧乐难并用;礼部间岁一贡士不便,当用三年之制。皆如其言。

现代文:后来都采用了。

古文:唐介贬岭南,帝遣中使护以往。

现代文:唐介被贬逐到岭南,皇帝派中使护送他去。

古文:宿言: 事有不可测,介如不幸道死,陛下受杀直臣之名。 帝悟,追还使者。

现代文:胡宿说: 事情有不可预料之处,唐介如果不幸死在路上,陛下就要蒙受杀死耿直大臣的罪名。 皇帝醒悟,追回使者。

古文:迁翰林学士,知审官、刑院。

现代文:迁任翰林学士,知审官、刑院。

古文:李仲昌开六塔河,民被害,诏狱薄其罪。

现代文:李仲昌开发六塔河,老百姓受害,皇帝命令刑狱官治他的罪。

古文:宿请斩以谢河北,仲昌由是南窜。

现代文:胡宿请求处死他,以谢河北,仲昌于是放逐到南边。

古文:衮国公主下降,将行册礼。

现代文:兖国公主下嫁,将举行册封礼。

**古文:宿谏曰: 陛下昔封两长主,未尝册命,今施之爱女,殆非汉明帝所谓 我子岂得与先帝子等 之义也。 **

现代文:胡宿劝阻说: 陛下曾经封两位长公主,不曾册命,现在对爱女册命,这就不是汉明帝所谓的 我的儿子岂能有同先帝的儿子同等看待 的意思了。

古文:泾州卒以折支不时给,出恶言,且欲相扇为乱。

现代文:泾州士兵由于发饷不及时,有怨言,还想图谋叛乱。

古文:既置于法,乃命劾三司吏。

现代文:对谋反的人绳之以法后,又下令弹劾管理财政的三司吏。

古文:三司使包拯护弗遣。

现代文:三司使包拯保护三司吏。

古文:宿曰: 泾卒固悖慢,然当给之物,越八十五日而不与,计吏安得为无罪?

现代文:胡宿说 :泾州守卒固然大逆不道,但他们应该得到的物品,超过八十五天还不给,管理人员怎么能无罪呢?

古文:拯不知自省,公拒制命,纪纲益废矣。 拯惧,立遣吏。

现代文:包拯不知自我反省,公然拒绝命令,法制的威严何在? 包拯害怕了,立即交出了三司吏。

古文:韩琦守并州,请复其节镇。

现代文:韩琦驻守并州,请求恢复并州的节镇地位。

古文:宿言: 参、商为仇雠之星。

现代文:胡宿说: 参、商是两颗互相敌对的星。

古文:国家受命于商丘,而参为晋地。

现代文:宋朝在商丘获得天命,而参星是晋地的分野。

古文:今欲崇晋,非国之利也。

现代文:现在尊崇晋地,对国家不利。

古文:宋兴削平四方,并最后服,故太宗不使列于方镇,八十年矣,宜如故便。 议遂止。

现代文:宋朝兴起后铲除割据政权,并州最后归顺,因此太宗不让它列于方镇之林已八十年了,还是照这样下去吧。

古文:后琦秉政,卒复之。

现代文:于是作罢。后来韩琦执掌朝政,还是恢复了。

古文:拜枢密副使。

现代文:胡宿又担任枢密副使。

古文:曾公亮任雄州,赵滋颛治界河事。

现代文:曾公亮掌管雄州,赵滋专门治理宋辽界河之事。

古文:宿言于英宗曰: 忧患之来,多藏于隐微,而生于所忽。

现代文:胡宿对英宗说: 忧患将来临时,多潜藏于隐晦之处,发生于人们疏忽的地方。

古文:自滋守边,北人捕鱼伐苇,一切禁绝,由此常与斗争。

现代文:从赵滋驻守边防后,北人捕鱼、砍苇草都被禁止,因而常闹纠纷。

古文:南北通好六十载,内外无患,近年边遽来上,不过侵诬尺寸,此城砦之吏移文足以辨诘,何至于兴甲兵哉?

现代文:南北通好六十年了,内外都安宁。近几年边界上的纠纷,不过是侵占尺寸土地,这都是城寨上的官吏们相互写信就可以辨别是非曲直的,何至于大动干戈呢?

古文:今搢绅中有耻燕蓟外属者,天时人事未至,而妄意难成之福。

现代文:现在士大夫中有些人,耻于燕蓟被辽人占据,但机会没来,万难实现的收复之事岂可勉强去求。

古文:愿守两朝法度,以惠养元元,天下幸甚。 宿以老,数乞谢事。

现代文:希望能坚守两朝的法度,以使人民安居乐业,天下就幸运了。 胡宿因为年纪老,几次想退休。

古文:治平三年,罢为观文殿学士、知杭州。

现代文:治平三年,退为观文殿学士、杭州知府。

古文:明年,以太子少师致仕,未拜而薨,年七十二。

现代文:次年,以太子少师身份退休,没来得及向皇上谢恩就死了,年七十二岁。

古文:赠太子太傅,谥曰文恭。

现代文:追赠太子太傅,谥号 文恭 。

古文:宿为人清谨忠实,内刚外和,群居不哗笑,与人言,必思而后对。

现代文:胡宿为人清高、谨慎、忠厚、淳朴。性格刚强、固执,表面慈祥,与世无争。与众人群处时不放声喧哗、不大笑,同人谈话必然想好了才讲。

古文:故临事重慎,不辄发,发亦不可回止。

现代文:因此处事着重于 慎 ,不轻易做,一做就不半途而废。

古文:居母丧三年,不至私室。

现代文:为母亲服丧三年,没有回过自己的小房间。

古文:其当重任,尤顾惜大体。

现代文:担当重任时,尤其顾全大局。

古文:在审官、刑院,择详议官,有在选中者,尝监征榷,以水灾负课。同列谓小累不足白,宿竟白之,而荐其才足用,仁宗听纳。

现代文:在审官、刑院时,选拔详议官,有一个候选人曾监专营物质,因为水灾而欠了一些,同事们认为这点小过失不值一提,胡宿竟然也将这一问题提了出来,但又推荐说这人的才干可用,仁宗听了他的话。

古文:同列退而诮曰: 公固欲白上,倘缘是不用,奈何? 宿曰: 彼之得否,不过一详议官。

现代文:同僚们退朝后讥笑他说: 你本来是要推荐他的,如果因为说了他的问题而皇上不用他,怎么办? 胡宿说 :皇上所要选拔的不过是一个详议官。

古文:宿平生以诚事主,今白首矣,忍以毫发欺乎?

现代文:胡宿平生以诚心对待君主,现在头发都白了,还忍心欺骗皇上一丝一毫吗?

古文:为之开陈,听吾君自择尔。 少与一僧善,僧有秘术,能化瓦石为黄金。

现代文:正该开诚布公地全面陈述,然后听任明君自己主张。 小时同一和尚关系亲密,和尚有秘术,能把瓦石化为黄金。

古文:宿曰: 后事当尽力,他非吾所冀也。 僧叹曰: 子之志,未可量也。 其笃行自励,至于贵达,常如布衣时。

现代文:快死时,想把这一法术传给胡宿,使胡宿负责安葬他。胡宿说 :你的后事我自当尽力操办,其他的不是我企望的。 和尚叹道: 你的志气,不可限量啊。 他诚笃以行,严于律己,当大官后还和平民时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