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十一

古文:杨业,并州太原人。

现代文:杨业,并州太原人。

古文:父信,为汉麟州刺史。

现代文:他的父亲杨信,任后汉麟州刺史。

古文: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

现代文:杨业幼年洒脱不羁,好行侠义,擅长骑马射箭,喜打猎,所猎之物比他人多一倍。

古文:尝谓其徒曰: 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 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

现代文:他曾对他的伙伴说 :我将来当将军用兵,也要像今天用鹰犬追逐野鸡、山兔一样。 他二十岁左右追随北汉刘崇,任保卫指挥使,以勇猛而闻名。

古文: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 无敌 。

现代文:接连升职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到之处即闻克敌报捷,国人称他为 无敌 。

古文: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

现代文:宋太宗征讨太原,常听到杨业的威名,曾悬赏想得到他这个人。

古文: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

现代文:不久,太原成为一座孤城,形势危急,杨业劝他的国主刘继元投降,以保全百姓的生命财产。

古文: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

现代文:刘继元投降后,宋太宗派宦官传旨召见杨业,一见大喜,任命他为右领军卫大将军。

古文:师还,授郑州刺史。

现代文:班师后,授杨业郑州刺史之职。

古文: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帝密封橐装,赐予甚厚。

现代文:皇帝认为杨业对边疆事务很有经验,又升他任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密封珠宝玉器,赏赐给他极丰厚。

古文: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陉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

现代文:正赶上契丹入侵雁门关,杨业率领部下数千名骑兵从西陉出发,由小道赶到雁门北口,再转向南下从敌人背后攻击,契丹大败。

古文: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

现代文:杨业因战功升任云州观察使,仍兼郑州和代州的刺史及驻泊兵马都部署。

古文: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现代文:从此,契丹军队一望见杨业的旗帜,就退去。

古文:主将戍边者多忌之,有潜上谤书斥言其短,帝览之皆不问,封其奏以付业。

现代文:守边的主将大多妒忌他,有的人暗中向皇帝写诬告信指责他的缺点,皇帝见了都不追问,反把这些奏章封好交给杨业。

古文: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以西上阁门使、蔚州刺史王侁,军器库使、顺州团练使刘文裕护其军。

现代文:雍熙三年,宋军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杨业为他的副职。派西上门使、蔚州刺史王亻先,军器库使、顺州团练使刘文裕监护这支军队。

古文:诸军连拔云、应、寰、朔四州,师次桑乾河,会曹彬之师不利,诸路班师,美等归代州。

现代文:各路宋军接连攻下云、应、寰、朔四州,大军进驻桑乾河,恰逢曹彬这路军战事不利,各路宋军只得撤退,潘美这些人回到代州。

古文: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护之。

现代文:没过多久,宋廷下诏迁移四州的百姓到内地,命令潘美等人以所统领的士兵护送他们。

古文: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

现代文:这时,契丹国辽圣宗的母亲萧太后与她的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和五押惕隐领兵十多万,又攻占了寰州。

古文:业谓美等曰: 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

现代文:杨业对潘美等人说 :现在辽兵更加强盛,不可与他们对战。

古文:朝廷止令取数州之民,但领兵出大石路,先遣人密告云、朔州守将,俟大军离代州日,令云州之众先出。

现代文:朝廷只命令我们移取几个州的百姓,只须领军从大石路出,先派人暗中告诉云州、朔州的守将,等大军离开代州的日子,命令云州的百姓先出。

古文:我师次应州,契丹必来拒,即令朔州民出城,直入石碣谷。

现代文:我们的军队驻在应州,契丹兵必定来抵抗,此时立即命令朔州的百姓出城,直接进入石碣谷。

古文:遣强弩千人列于谷口,以骑士援于中路,则三州之众,保万全矣。 侁沮其议曰: 领数万精兵而畏懦如此。

现代文:我们派弓箭手一千人列在谷口,用骑兵增援中路,这样,三州的百姓,可确保安全了。 王亻先反对这个建议说: 率领数万精兵却害怕、软弱到这样程度。

古文:但趋雁门北川中,鼓行而往。 文裕亦赞成之。

现代文:我军只管直奔雁门北川中,击鼓前进。 刘文裕也赞成这个意见。

古文:业曰: 不可,此必败之势也。 侁曰: 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 业曰: 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

现代文:杨业说: 不能这样,这是必定失败的形势。 王亻先说: 君侯你向来号称无敌,如今看见敌人就停止不前、屈服不战,莫非你还有别的打算吗? 杨业说: 我杨业不是躲避死,只因为此时对我们有不利之处,白白地被人杀伤士卒而得不到成功。

古文: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将行,泣谓美曰: 此行必不利。

现代文:现在你用怕死来责备我杨业,我应当在各位的前面作战。 快要出发时,杨业哭着对潘美说: 此次行动必定不利。

古文:业,太原降将,分当死。

现代文:杨业,是太原的降将,死应是分内的事。

古文:上不杀,宠以连帅,授之兵柄。非纵敌不击,盖伺其便,将立尺寸功以报国恩。

现代文:皇上不杀我,信任地任我为连帅,授给我兵权,我并不是放掉敌人而不打,只是为了等待便于攻敌的条件,将立尺寸之功以报答国恩。

古文:今诸君责业以避敌,业当先死于敌。 因指陈家谷口曰: 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 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

现代文:今天各位用躲避敌人的名义来责备我杨业,我杨业应当先战死在敌人中。 于是杨业指着陈家谷口说 :各位在那里摆下步兵弓箭手,作为左右翼用来增援,等我杨业转战到这里,立即用步兵夹击敌人救援我,不这样,就没有活着的人了。 潘美与王亻先率领部下的士兵在谷口布战阵势。

古文:自寅至巳,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

现代文:从凌晨寅时到上午巳时,王亻先派人登上托逻台望,以为契丹已经逃跑,想争这场战争的功劳,就领军离开谷口。

古文: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

现代文:潘美没能制止,于是沿灰河往西南走二十里。

古文: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

现代文:不久听说杨业战败,潘美立即领兵退走。

古文: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

现代文:杨业奋力战斗,自中午杀到日落,果然到达谷口。

古文: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

现代文:看到这里没有人,就拍着胸脯大哭,再率领帐下的将士奋力战斗,身受数十处创伤,而身边的士兵都快战死,杨业还亲手杀死几十人到上百人。

古文: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

现代文:他的马受重伤不能前进,于是他被契丹兵捉住,他的儿子杨延玉也战死在这里。

古文:业因太息曰: 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 乃不食,三日死。

现代文:杨业因而叹息说 :皇上对我很看重,我本打算用讨伐贼寇保卫边疆来报答他,却反被奸臣所迫害,致使国家的军队战败,还有什么脸求活着呢! 于是杨业绝食三日而死。

古文:帝闻之,痛惜甚,俄下诏曰: 执干戈而卫社稷,闻鼓鼙而思将帅。

现代文:宋朝皇帝听说这事,十分痛心惋惜,不久下诏书说: 执干戈而保卫社稷,听军鼓而思念将帅。

古文:尽力死敌,立节迈伦,不有追崇,曷彰义烈!

现代文:竭全力战死敌寇,树立气节超过同类,不给以追悼而推重,怎么能够表彰忠义英烈呢!

古文:故云州观察使杨业诚坚金石,气激风云。

现代文:已故的云州观察使杨业忠诚坚定如金石,浩气可激荡风云。

古文:挺陇上之雄才,本山西之茂族。

现代文:所选拔的陇上英才,本是山西的望族。

古文:自委戎乘,式资战功。方提貔虎之师,以效边陲之用。而群帅败约,援兵不前。

现代文:自从委任他军旅之事,他就一心思立战功,最先率领勇猛的军队,以作为效力边陲的力量,然而将领们毁坏了协约,援救的军队没有上前。

古文:独以孤军,陷于沙漠;劲果猋厉,有死不回。

现代文:杨业独自率领孤军,被困在沙漠;其猛烈之状,果然像暴风一样迅疾,将士作战,只有死战,不想生还。

古文:求之古人,何以加此!

现代文:探求古代的人,怎能做到这种地步!

古文:是用特举徽典,以旌遗忠。魂而有灵,知我深意。

现代文:所以,我们应大举善典,借以表彰后世的忠心,魂魄若有灵,会明白我的含意。

古文:可赠太尉、大同军节度,赐其家布帛千匹、粟千石。

现代文:可追赠杨业为太尉、大同军节度使,赏赐他家里布帛一千匹,粮食一千石。

**古文:大将军潘美降三官,监军王侁除名、隶金州,刘文裕除名、隶登州。 **

现代文:大将军潘美降官三级,监军王亻先解除官籍,隶金州;刘文裕解除官籍,隶登州。

古文:业不知书,忠烈武勇,有智谋。

现代文:杨业不知书,但忠烈勇猛,有才智和谋略。

古文:练习攻战,与士卒同甘苦。

现代文:他带兵训练攻击作战,能与士卒同甘共苦。

古文:代北苦寒,人多服毡罽,业但挟纩露坐治军事,傍不设火,侍者殆僵仆,而业怡然无寒色。

现代文:代北极其寒冷,人们大多习惯用毡防寒,杨业只是用胳膊夹住棉絮,坐在露天处理军事,身旁又不生火,侍候的人几乎冻僵倒下,而杨业却心情畅快没有怕冷的样子。

古文:为政简易,御下有恩,故士卒乐为之用。

现代文:他处理政事简练,对部下有情义,所以士卒心甘情愿为他所用。

古文:朔州之败,麾下尚百余人,业谓曰: 汝等各有父母妻子,与我俱死,无益也,可走还,报天子。 众皆感泣不肯去。

现代文:在朔州兵败时,他的部下还有一百多人,杨业对他们说: 你们这些人各有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同我一起死没有益处,可以逃走,回去报效天子。 将士都感动得哭着不肯离去。

古文:淄州刺史王贵杀数十人,矢尽遂死,余亦死,无一生还者。

现代文:淄州刺史王贵杀敌数十人,箭用完了终于战死。其余的人也都战死,没有一个活着回来的。

古文:闻者皆流涕。

现代文:听说这事的人都流下了泪。

古文:业既没,朝廷录其子供奉官延朗为崇仪副使,次子殿直延浦、延训并为供奉官,延瑰、延贵、延彬并为殿直。

现代文:杨业战死后,宋朝廷录用其子供奉官杨延朗为崇仪副使,次子殿直延浦、延训一同录用为供奉官,延瑰、延贵、延彬一起录用为殿直。

古文:延昭本名延朗,后改焉。

现代文:杨延昭本名杨延朗,后来改名延昭,他幼时沉默寡言,儿童时,喜欢多做军阵之类的游戏。

古文:幼沉默寡言,为儿时,多戏为军阵,业尝曰: 此儿类我。 每征行,必以从。

现代文:杨业曾经说 :这个儿子像我。

古文:太平兴国中,补供奉官。

现代文:杨业每次出征,一定让他跟随军中。太平兴国年间,杨延昭被补选为供奉官。

古文:业攻应、朔,延昭为其军先锋,战朔州城下,流矢贯臂,斗益急。

现代文:杨业领兵进攻应、朔时,延昭担任这支军的先锋,奋战于朔州城下,被乱箭射穿手臂,却越战越勇。

古文:以崇仪副使出知景州。

现代文:朝廷派他以崇仪副使职外任景州知州。

古文:时江、淮凶歉,命为江、淮南都巡检使。

现代文:当时长江、淮河一带受灾歉收,朝廷任命他为江、淮南都巡检使。

古文:改崇仪使、知定远军,徙保州缘边都巡检使,就加如京使。

现代文:又改任崇仪使,知定远军,调任保州缘边都巡检使,委以重任如同京师的使者。

古文:咸平二年冬,契丹扰边,延昭时在遂城。

现代文:咸平二年冬,契丹骚扰边疆,杨延昭当时在遂城。

古文:城小无备,契丹攻之甚急,长围数日。

现代文:城小而无准备,契丹攻城又很急,合围攻城数天。

古文:契丹每督战,众心危惧,延昭悉集城中丁壮登陴,赋器甲护守。

现代文:契丹国主之母萧太后督促指挥作战,宋兵人人自危很害怕,杨延昭召集城中的所有丁壮登上城上的矮墙,给予兵甲器械使之守护城墙。

古文:会大寒,汲水灌城上,旦悉为冰,坚滑不可上,契丹遂溃去,获其铠仗甚众。

现代文:正好天气十分寒冷,取水泼洒城墙,天明,水全结成了冰,坚硬光滑,敌人不能爬上来。契丹兵于是瓦解退去,宋兵缴获敌人丢下的兵器很多。

古文:以功拜莫州刺史。

现代文:杨延昭以战功升任莫州刺史。

古文:时真宗驻大名,傅潜握重兵顿中山。

现代文:当时宋真宗驻军大名,傅潜握重兵停留在中山。

古文:延昭与杨嗣、石普屡请益兵以战,潜不许。

现代文:杨延昭与杨嗣、石普多次请求增加兵力去作战,傅潜都不答应。

古文:及潜抵罪,召延昭赴行在,屡得对,访以边要。帝甚悦,指示诸王曰: 延昭父业为前朝名将,延昭治兵护塞有父风,深可嘉也。 厚赐,遣还。

现代文:等到傅潜获罪,宋真宗召杨延昭前往皇上的行营处,他都能回答皇上询问的边疆要务,真宗十分高兴,指着他对诸王说: 杨延昭的父亲杨业是前朝的名将,杨延昭统率军队保护边塞,有他父亲的遗风,很值得嘉奖呵。 真宗丰厚地赏赐他,仍令他还任。

古文:是冬,契丹南侵,延昭伏锐兵于羊山西,自北掩击,且战且退。

现代文:这年冬天,契丹南下入侵宋境,杨延昭把精兵埋伏在羊山西边,从北面乘敌不备袭击敌人,边战边退。

古文:及山西,伏发,契丹众大败,获其将,函首以献。

现代文:等退到西山,宋伏兵发起攻击,契丹兵大败,俘虏契丹将领,用匣子装着敌将首级献上报功。

古文:进本州团练使,与保州杨嗣并命。

现代文:杨延昭进升本州团练使,与保州杨嗣一起受命。

古文:帝谓宰相曰: 嗣及延昭,并出疏外,以忠勇自效。

现代文:真宗对宰相说: 杨嗣与杨延昭,一同在遥远的外地任职,以忠心勇猛亲身效命国家。

古文:朝中忌嫉者众,朕力为保庇,以及于此。 五年,契丹侵保州,延昭与嗣提兵援之,未成列,为契丹所袭,军士多丧失。命李继宣、王汀代还,将治其罪。

现代文:朝廷中妒忌他们的人众多,我尽力为他们庇护,才至于此。 咸平五年,契丹兵进攻保州,杨延昭与杨嗣率领宋军前往救援,宋军尚未摆成阵列,就被契丹兵袭击,宋军损失较多,朝廷命李继宣、王汀代还,将要治他们的罪。

古文:帝曰: 嗣辈素以勇闻,将收其后效。 即宥之。

现代文:皇帝说 :杨嗣这些人向来以勇猛闻名,将来可获得他们的效力。 随即宽宥了他们。

古文:六年夏,契丹复侵望都,继宣逗遛不进,坐削秩,复用延昭为都巡检使。

现代文:咸平六年夏,契丹兵又进攻望都,李继宣逗留不敢上前,获罪被削去官职。朝廷又起用杨延昭任都巡检使。

古文:时讲防秋之策,诏嗣及延昭条上利害,又徙宁边军部署。

现代文:当时正谋划秋天御敌的策略,真宗诏令杨嗣和杨延昭分条列出利弊上奏,又调杨延昭任宁边军部署。

古文:景德元年,诏益延昭兵满万人,如契丹骑入寇,则屯静安军之东。

现代文:景德元年,真宗诏令增加杨延昭的军队达到一万人,如果契丹骑兵入侵,就屯军于静安军的东边。

古文:令莫州部署石普屯马村西以护屯田。

现代文:命令莫州部署石普屯军于马村西边用以保护屯田。

古文:断黑卢口、万年桥敌骑奔冲之路,仍会诸路兵掎角追袭,令魏能、张凝、田敏奇兵牵制之。

现代文:切断黑卢口、万年桥敌人骑兵奔击的道路,仍会集各路军队互为掎角追袭敌军,令魏能、张凝、田敏用奇兵牵制敌军。

古文:时王超为都部署,听不隶属。

现代文:当时王超任都部署,听任事不隶属之。

古文:延昭上言: 契丹顿澶渊,去北境千里,人马俱乏,虽众易败,凡有剽掠,率在马上。

现代文:杨延昭进言说: 契丹驻军澶渊,距北边境千里,人马都疲乏了,虽兵众但易被击败,凡是抢劫掠夺的物品,都放在马上。

古文:愿饬诸军,扼其要路,众可歼焉,即幽、易数州,可袭而取。 奏入,不报,乃率兵抵辽境,破古城,俘馘甚众。

现代文:希望诫勉诸路军,扼守各自的险要道路,敌兵就可歼灭在这里,那么幽、易数州就可袭击而夺取。 上奏皇帝而没答复。杨延昭于是率兵直抵辽境,攻破古城,俘获敌人极多。

古文:及请和,真宗选边州守臣,御笔录以示宰相,命延昭知保州兼缘边都巡检使。

现代文:等到请和,宋真宗选守卫边境各州的官员,亲笔录用给宰相看,任命杨延昭为保州知州兼缘边都巡检使。

古文:二年,追叙守御之劳,进本州防御使,俄徙高阳关副都部署。

现代文:景德二年,追叙杨延昭守边御敌的功劳,进升他任保州防御使,不久调任高阳关副都部署。

古文:在屯所九年,延昭不达吏事,军中牒诉,常遣小校周正治之,颇为正所罔,因缘为奸。

现代文:他在屯所九年,不通晓吏事,军中的文书和诉状,常派小军官周正处理,深为周正所蒙骗,周正借机为奸作恶。

古文:帝知之,斥正还营而戒延昭焉。

现代文:真宗知道这事,斥责周正,令回兵营,而后以这事告诫杨延昭。

古文:大中祥符七年,卒,年五十七。

现代文:大中祥符七年,杨延昭死,终年五十七岁。

古文:延昭智勇善战,所得奉赐悉犒军,未尝问家事。

现代文:杨延昭智勇善战,他把所得的赏赐都用来慰劳军队,未尝问及家事。

古文:出入骑从如小校,号令严明,与士卒同甘苦,遇敌必身先,行阵克捷,推功于下,故人乐为用。

现代文:他进出的排场像小军官一样,他号令严明,能与士卒同甘共苦,遇到敌人必定身先士卒,作战获胜报捷,把功劳归于部下,所以人人愿意为他效力。

古文:在边防二十余年,契丹惮之,目为杨六郎。

现代文:他在边防二十余年,契丹军畏怕他,称他为杨六郎。

古文:及卒,帝嗟悼之,遣中使护榇以归,河朔之人多望柩而泣。

现代文:到他死去时,真宗叹息、悼念他,派宦官护送灵柩回他家乡,河朔一带人看到他的灵柩大都痛哭。

古文:录其三子官,其常从、门客亦试艺甄叙之。

现代文:朝廷录用他的三个儿子为官。对他的亲随、门客也都量材选择录用。

古文:子文广。

现代文:他的儿子叫杨文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