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十四

古文:种世衡种世衡,字仲平,放之兄子也。

现代文:种世衡字仲平,种放兄长的儿子。

古文:少尚气节,昆弟有欲析其赀者,悉推与之,惟取图书而已。

现代文:年少时崇尚气节,兄弟有想分其资产的,全数辞让给与,只取图书而已。

古文:以放荫补将作监主簿,累迁太子中舍。

现代文:因种放荫补为将作监主簿,累迁太子中允。

古文:尝知泾阳县,里胥王知谦以奸利事败,法当徙,遁去。

现代文:世衡曾任泾阳知县,里胥王知谦以非法手段求取利益事情败露,按照法令应判徒刑,王知谦逃走。

古文:比郊赦辄出,世衡曰 送府则会赦 ,杖其脊而请罪于府,知府李谘奏释之。

现代文:等到郊赦将至,王知谦便主动向官府自首,世衡说: 把王知谦送州府则会被赦免。 用杖击打王的脊背后向州府请罪,知府李谘上奏释其罪。

古文:后通判凤州。

现代文:后世衡通判凤州。

古文:州将王蒙正,章献后姻家也,所为不法。

现代文:州将王蒙正,是章献皇后的姻家,所作所为不守法纪。

古文:尝干世衡以私,不听,蒙正怒,乃诱知谦讼冤而阴助之,世衡坐流窦州,徙汝州。

现代文:他曾向世衡求取私利,世衡没有听从,王蒙正着恼生气,于是诱使王知谦诉冤而暗中帮助他,世衡因此被流放窦州,移居汝州。

古文:弟世材上一官以赎,为孟州司马。

现代文:其弟世材送上一官职来替兄赎罪,任为孟州司马。

古文:久之,龙图阁直学士李纮为辨其诬,宋绶、狄棐继言之,除卫尉寺丞,历监随州酒,签书同州、鄜州判官事。

现代文:过了很久,龙图阁直学士李为他辩护,宋绶、狄蓒相继为他说话,世衡被任命为卫尉寺丞,历官随州监酒、同州签书、州判官事。

古文:西边用兵,守备不足。世衡建言,延安东北二百里有故宽州,请因其废垒而兴之,以当寇冲,右可固延安之势,左可致河东之粟,北可图银、夏之旧。

现代文:西部边地用兵,守备不足,世衡建议,延州东北二百里有故宽州,请求因其被废弃的城垒而兴建,用来抵挡敌人的锋锐,右可稳固延安的形势,左可致河东的粟米,向北可图取银、夏州的旧地。

古文:朝廷从之,命董其役。

现代文:朝廷同意了他的建议,命他负责这项工程。

古文:夏人屡出争,世衡且战且城之。

现代文:西夏人多次出击争斗,世衡一边战斗一边筑城。

古文:然处险无泉,议不可守。

现代文:但地险没有泉水,众人认为不可防守。

古文:凿地百五十尺,始至于石,石工辞不可穿,世衡命屑石一畚酬百钱,卒得泉。

现代文:凿地一百五十尺,才碰到石头,石工认为石头不可凿穿,世衡下令一畚碎石付酬一百钱,终于得到泉水。

古文:城成,赐名青涧城。

现代文:城筑成,赐名青涧城。

古文:迁内殿崇班、知城事。

现代文:升任内殿崇班、知青涧城事。

古文:开营田二千顷,募商贾,贷以本钱,使通货赢其利,城遂富实。

现代文:开垦营田二千顷,招募商人,借贷给本钱,使流通货物赢得利益,青涧城于是富实。

古文:间出行部族,慰劳酋长,或解与所服带。

现代文:间或出行部族,慰劳酋长,或者解下所佩的带子送给他们。

古文:尝会客饮,有得敌情来告者,即以饮器予之,繇是属羌皆乐为用。

现代文:曾适逢与客人饮酒,有人得知敌情来报告,就把饮器送给他,由于这样所属羌人部族都乐于为其所用。

古文:再迁洛苑副使、知环州。

现代文:又升任洛苑副使、环州知州。

古文:蕃部有牛家族奴讹者,素屈强,未尝出谒郡守,闻世衡至,遽郊迎。

现代文:蕃部有牛家族叫奴讹的人,向来倔强,从没有出来拜见郡守,听说世衡来到,急忙到郊外迎接。

古文:世衡与约,明日当至其帐,往劳部落。

现代文:世衡与奴讹约定,第二天当到其帐舍,前去慰劳部落。

古文:是夕大雪,深三尺。

现代文:当晚下大雪,有三尺深。

古文:左右曰: 地险不可往。 世衡曰: 吾方结诸羌以信,不可失期。 遂缘险而进。

现代文:左右侍臣说: 地势险恶不可前去。 世衡说 :我正要结信于诸羌,不可失约。 于是沿险而进。

古文:奴讹方卧帐中,谓世衡必不能至,世衡蹴而起,奴讹大惊曰: 前此未尝有官至吾部者,公乃不疑我耶! 率其族罗拜听命。

现代文:奴讹正睡在帐中,认为世衡必定不能到达,世衡一蹴而至,奴讹起而大惊说: 在此以前从没有官员到我部落,您是不怀疑我们的! 率领他的部众四面围绕着下拜表示听命。

古文:羌酋慕恩部落最强,世衡尝夜与饮,出侍姬以佐酒。

现代文:羌人酋长慕恩部落最为强大,世衡曾在晚上与他饮酒,侍女出来劝酒。

古文:既而世衡起入内,潜于壁隙中窥之。

现代文:不久世衡起身入内,偷偷在墙壁的空隙中窥视。

古文:慕恩窃与侍姬戏,世衡遽出掩之,慕恩惭惧请罪。

现代文:慕恩私下与侍女调情,世衡乘其不备突然出来,慕恩惭愧恐惧请罪。

古文:世衡笑曰: 君欲之耶? 即以遗之,由是得其死力。

现代文:世衡笑着说 :你想要她吗? 马上把侍女赠送给了他,由于这样得到慕恩的拼死效力。

古文:诸部有贰者,使讨之无不克。

现代文:诸部有背叛的,使慕恩讨伐战无不胜。

古文:有兀二族,世衡招之不至,即命慕恩出兵诛之。

现代文:有兀二族,世衡招之不来,就命令慕恩出兵诛杀了兀二族。

古文:其后百余帐皆自归,莫敢贰。

现代文:其后一百多帐都自动归附,没有敢背叛的。

古文:因令诸族置烽火,有急则举燧,介马以待。

现代文:因而令诸部族设置烽火,有紧急情况就举起告警的烽烟,披甲备马以待。

古文:葛怀敏败,率羌兵数千人以振泾原,无敢后者。

现代文:葛怀敏失败,世衡率领羌兵几千人以援救泾原,没有敢落后。

古文:尝课吏民射,有过失,射中则释其罪;有辞某事、请某事,辄因中否而与夺之。

现代文:曾劝课官吏百姓射箭,如有过失,射中就释其罪;有人辞谢某事、请求某事,往往因射中否而作定夺。

古文:人人自厉,皆精于射,繇是数年敌不敢近环境。

现代文:因此人人自励,都精于射箭,由是数年敌人不敢靠近环州境地。

古文:迁东染院使、环庆路兵马钤辖。

现代文:升任东染院使、环庆路兵马钤辖。

古文:范仲淹檄令与蒋偕筑细腰城,世衡时卧病,即起,将所部甲士昼夜兴筑,城成而卒。

现代文:范仲淹檄令他与蒋偕修筑细腰城,世衡当时卧病在床,立即起来,率领所部甲士日夜兴筑,城修成功而去世。

古文:初,世衡在青涧城,元昊未臣,其贵人野利刚浪〈口夌〉、遇乞兄弟有材谋,皆号大王。

现代文:开始,世衡在青涧城,元昊没有臣服,其显贵野利刚浪、遇乞兄弟有才能谋略,都号称大王。

古文:亲信用事,边臣欲以谋间之。

现代文:元昊以亲信用事当权,边臣打算用计谋离间他们。

古文:庆历二年,鄜延经略使庞籍,两为保安军守刘拯书,赂蕃部破丑以达野利兄弟,而泾原路王沿、葛怀敏亦遣人持书及金宝以遣遇乞。

现代文:庆历二年,延经略使庞籍,两次给保安军太守刘拯写信,贿赂蕃部破丑以便把信送给野利兄弟,但泾原路王沿、葛怀敏也派人持书及金子财宝来赠给遇乞。

古文:会刚浪〈口夌〉令浪埋、赏乞、媚娘等三人诣世衡请降,世衡知其诈,曰: 与其杀之,不若因以为间。 留使监商税,出入骑从甚宠。

现代文:恰逢刚浪命令浪埋、赏乞、媚娘等三人拜见世衡请求降服,世衡知道这是欺骗,说 :与其杀掉他们,不如因之作为离间。 留下他们使监商税,出入骑从很宠厚。

古文:有僧王光信者,趫勇善骑射,习知蕃部山川道路。

现代文:有和尚叫王光信,骁勇善于骑马射箭,熟悉蕃部的山川道路。

古文:世衡出兵,常使为乡导,数荡族帐,奏以为三班借职,改名嵩。

现代文:世衡出兵,常常使他作为向导,多次荡平羌人族帐,上奏以他为三班借职,改名嵩。

古文:世衡为蜡书,遣嵩遗刚浪〈口夌〉,言浪埋等已至,朝廷知王有向汉心,命为夏州节度使,奉钱月万缗,旌节已至,趣其归附,以枣缀画龟,喻其早归之意。

现代文:世衡写信用蜡封好,派王嵩送给刚浪,说浪埋等人已到,朝廷知大王有向汉之心,任命他为夏州节度使,俸禄每月一万缗,皇帝赐给的旌旗节钺已到,催促他归附,用枣缀画成龟形,喻其早归之意。

古文:刚浪〈口夌〉得书大惧,自所治执嵩归元昊。元昊疑刚浪〈口夌〉贰己,不得还所治,且锢嵩穽中。

现代文:刚浪得信后大为恐惧,从自己的治所内执王嵩归元昊,元昊怀疑刚浪背叛自己,不让他返回治所,而且把王嵩禁锢在井中。

古文:使其臣李文贵以刚浪〈口夌〉旨报世衡,且言不达所遗书意,或许通和,愿赐一言。

现代文:派大臣李文贵以刚浪旨意报世衡,而且说明不明白所送书信的意思,如果答应通和,则希望赐给一言。

古文:世衡以白籍。

现代文:世衡把此事报告庞籍。

古文:时朝廷已欲招拊,籍召文贵至,谕以国家宽大开纳意,纵使还报。

现代文:当时朝廷已打算招附元昊,庞籍把李文贵召来,谕示国家宽大开纳的意思,派使臣还报。

古文:元昊得报,出嵩,礼之甚厚,使与文贵偕来。

现代文:元昊得到报告,放出王嵩,厚礼相待,让他与李文贵一同回来。

古文:自是继遣使者请降,遂称臣如旧。

现代文:从此相继派使者请求降服,于是称臣如旧。

古文:世衡闻野利兄弟已诛,为文越境祭之。

现代文:世衡听说野利兄弟已被杀,写祭文越境祭吊。

古文:籍疏嵩劳,具言元昊未通时,世衡画策遣嵩冒艰险间其君臣,遂成猜贰,因此与中国通,请优进嵩官。

现代文:庞籍开列王嵩的劳绩,陈述元昊未通和时,世衡图划计策派王嵩冒着艰险离间元昊君臣,于是形成猜贰,元昊因此与中国通和,请求优先升王嵩的官。

古文:迁三班奉职。

现代文:王嵩因此升任三班奉职。

古文:后嵩因对自陈,又进侍禁、阁门祗候。

现代文:后来王嵩因召对自陈,又进官侍禁、门祗候。

古文:世衡死,籍为枢密使。

现代文:世衡死后,庞籍任枢密使。

古文:世衡子古上书讼父功,为籍所抑。

现代文:世衡儿子种古上书诉说父亲的功劳,被庞籍所压抑。

古文:古复上书,遂赠世衡成州团练使,诏流内铨授古大县簿尉,押还本贯。

现代文:种古再次上书,于是赠世衡为成州团练使,诏令吏部流内铨授种古大县簿尉,押还本籍。

古文:籍既罢,古复辩理,下御史考验,以籍前奏王嵩疏为定。

现代文:庞籍既已罢官,种古又辩理,下请御史考实验定,以庞籍以前奏王嵩疏为定。

古文:诏以其事付史官,听古从官便郡。

现代文:诏以此事交付史官,听任种古就便近郡县做官。

古文:世衡在边数年,积谷通货,所至不烦县官益兵增馈。

现代文:世衡在边地数年,积聚谷物流通货物,所到之处不烦县官增兵增粮。

古文:善抚养士卒,病者遣一子专视其食饮汤剂,以故得人死力。

现代文:善于安抚士兵,有人生病就派一个儿子专门视其食饮汤剂,因为这个缘故得人拼死效力。

古文:及卒,羌酋朝夕临者数日,青涧及环人皆画象祠之。

现代文:等到去世,羌人酋长数日早晚来看他,青涧城及环州人都画其像祠之。

古文:子古、谔、诊,皆有将材。关中号曰 三种 。

现代文:儿子古、谔、诊,都有将才,关中地区号称 三种 。

古文:谊,其幼子也。

现代文:谊,是他的幼子。

古文:谔字子正,以父任累官左藏库副使,延帅陆诜荐知青涧城。

现代文:孙种朴、种师道、种师中。种谔字子正,因父亲的职位累官左藏库副使,延州守帅陆诜推荐他知青涧城。

古文:夏酋令〈口夌〉内附,诜恐生事,欲弗纳,谔请纳之。

现代文:西夏酋长令内附,陆诜恐怕惹起事端,打算不接纳,种谔请求接受令归附。

古文:夏人来索,诜问所以报,谔曰: 必欲令〈口夌〉,当以景询来易。 乃止。

现代文:西夏人来索取令,陆诜询问怎么回答,种谔说: 一定要令,应以景询来交换。

古文:询者,中国亡命至彼者也。

现代文:西夏人才停止要人。景询,是中国亡命到西夏境地的人。

古文:夏将嵬名山部落在故绥州,其弟夷山先降,谔使人因夷山以诱之,赂以金盂,名山小吏李文喜受而许降,而名山未之知也。

现代文:西夏大将嵬名山部落在以前的绥州境内,其弟夷山先降服,种谔派人因夷山以引诱名山,用金盂进行贿赂,名山的手下小吏李文喜接受了贿赂而答应降服,但名山不知道此事。

古文:谔即以闻,诏转运使薛向及陆诜委谔招纳。

现代文:种谔立即把此事报告朝廷,诏令转运使薛向及陆诜委托种谔招纳。

古文:谔不待报,悉起所部兵长驱而前,围其帐。

现代文:种谔不等朝廷答复,全起所部军队长驱向前,包围名山的族帐。

古文:名山惊,援枪欲斗,夷山呼曰: 兄已约降,何为如是? 文喜因出所受金盂示之,名山投枪哭,遂举众从谔而南。

现代文:名山惊慌,拿枪想要战斗,夷山叫他说 :兄长已经相约降服,为什么这样做? 李文喜趁机出示所接受的金盂,名山丢掉枪哭泣,于是举众跟从种谔南行。

古文:得酋领三百、户万五千、兵万人。

现代文:获得酋长首领三百人、户一万五千、军队一万人。

古文:将筑城,诜以无诏出师,召谔还。

现代文:将要筑城,陆诜以无诏出师的名义,召回种谔。

古文:军次怀远,晨起方栉,敌四万众坌集,傅城而陈。

现代文:军队驻扎怀远,早晨起来正在梳头,敌人四万聚集,附着城墙而结阵。

古文:谔开门以待,使名山帅新附百余人挑战,谔兵继之,鼓行而出。

现代文:种谔开门以待,使名山率领新归附的一百多人挑战,种谔的军队随其后,击鼓前进而出。

古文:至晋祠据险,使偏将燕达、刘甫为两翼,身为中军,乃闭垒,悉老弱乘城鼓噪以疑贼。

现代文:到达晋祠占据险要地势,使副将燕达、刘甫为两翼,自己为中军,于是关闭城垒,集中全部老弱之人登城擂鼓呐喊以迷惑敌人。

古文:已而合战,追击二十里,俘馘甚众,遂城绥州。

现代文:不久三军协同作战,追击敌人二十里,俘斩众多,于是筑绥州城。

古文:诜劾谔擅兴,且不禀节制,欲捕治,未果而诜徙秦。

现代文:陆诜弹劾种谔擅自兴兵,而且不接受指挥约束,打算逮捕他治罪,还没有成而陆诜移任秦州。

古文:言者交攻之,遂下吏,贬秩四等,安置随州。

现代文:言官交相攻击种谔,于是传送吏部,贬官秩四等,在随州居住。

古文:会侯可以言水利入见,神宗问其事,对曰: 种谔奉密旨取绥而获罪,后何以使人? 帝亦悔,复其官。

现代文:恰逢侯可因报告水利之事入朝见皇帝,神宗问他这件事,回答说 :种谔奉密旨攻取绥州而获罪,以后怎么用人? 皇帝也后悔,恢复了种谔的官职。

古文:韩绛宣抚陕西,用为鄜延钤辖。

现代文:韩绛为陕西宣抚使,任用种谔为延钤辖。

古文:绛城啰兀,规横山,令谔将兵二万出无定川,命诸将皆受节度,起河东兵会银州。

现代文:韩绛在罗兀筑城,规取横山。命令种谔率兵二万出无定川,命令众将都受种谔的指挥约束,调发河东军队会于银州。

古文:城成而庆卒叛,诏罢师,弃啰兀,责授汝州团练副使。

现代文:城筑成但庆州士兵叛乱,诏令罢师,放弃罗兀,种谔被责罚降授汝州团练副使。

古文:再贬贺州别驾,移单州,又移华州。

现代文:再贬为贺州别驾,移单州,又移华州。

古文:绛再相,讼其前功,复礼宾副使、知岷州。

现代文:韩绛第二次任宰相,诉种谔以前的功劳,恢复为礼宾副使、岷州知州。

古文:董毡将鬼章聚兵于洮、岷,新羌多叛,谔讨袭诛之。

现代文:董毡部将鬼章聚兵于洮、岷州,新归附的羌人大多反叛,种谔征讨袭击杀掉了鬼章。

古文:从李宪出塞,收洮州,下逋宗、讲珠、东宜诸城,掩击至大河,斩首七千级。

现代文:跟从李宪出兵边塞,收复洮州,攻占逋宗、讲珠、东宜诸城,乘敌不备进袭到大河,斩首七千级。

古文:迁东上阁门使、文州刺史、知泾州,徒鄜延副总管。

现代文:升任上门使、文州刺史、泾州知州,移任延副总管。

古文:上言: 夏主秉常为其母所囚,可急因本路官捣其巢穴。 遂入对,大言曰: 夏国无人,秉常孺子,臣往持其臂以来耳。 帝壮之,决意西讨,以为经略安抚副使,诸将悉听节制。

现代文:皇帝说: 西夏国王秉常被其母亲所囚禁,可赶快顺随本路官捣其巢穴。 种谔于是入对,夸大其辞说 :西夏国无人,秉常小子,我前去即可持其臂以来。 皇帝受他的话鼓动壮胆,决意西征,以种谔为经略安抚副使,众将全听他的指挥约束。

古文:谔即次境上,帝以谔先期轻出,使听令于王中正。

现代文:种谔立即驻扎在边境上,皇帝以种谔提前轻率出动,使他听令于王中正。

古文:敌屯兵夏州,谔率本路并畿内七将兵攻米脂,三日未下。

现代文:敌人屯兵夏州,种谔率领本路并京城地区的七将军队攻打米脂,三天没有攻克。

古文:夏兵八万来援,谔御之无定川,伏兵发,断其首尾,大破之,降守将令介讹遇。

现代文:西夏八万军队来援救,种谔在无定川抵御,发伏兵,断其首尾,大破西夏援军,降服米脂守将令介讹遇。

古文:捷书闻,帝大喜,群臣称贺,遣中使谕奖,而罢中正。

现代文:捷报传到朝廷,皇帝大喜,群臣称贺,派宦官谕示奖赏,而且解除王中正的职务。

古文:谔留千人守米脂,进次银、石、夏州,不见敌。

现代文:种谔留下一千人守米脂,进而驻扎银、石、夏州,不见敌人。

古文:始,被诏当会灵武,谔迂枉不进,士卒饥惫,欲以粮运不继归罪转运使李稷。

现代文:开始,受诏命应当在灵武会合,种谔绕远路不向前进,士兵饥饿疲乏,打算以粮运不继归罪转运使李稷。

古文:驻军麻家平,大校刘归仁以众溃,诏令班师。

现代文:驻军麻军坪,大校刘归仁带着众兵溃逃,朝廷诏令撤回军队。

古文:犹迁凤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现代文:种谔还是被升任凤州团练使、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

古文:谔谋据横山之志未已,遣子朴上其策。

现代文:种谔谋划占据横山之志没有完成,派儿子种朴去朝廷上奏他的策书。

古文:帝召朴问状,擢为阁门祗候。

现代文:皇帝召见种朴询问情况,种朴被提升为门祗候。

古文:将进城横山,命徐禧、李舜举使鄜延计议。

现代文:将要向前筑横山城,命徐禧、李舜举到延计议。

古文:谔言: 横山延袤千里,多马宜稼,人物劲悍善战,且有盐铁之利,夏人恃以为生;其城垒皆控险,足以守御。

现代文:种谔说: 横山延袤千里,多马适宜耕稼,人物强悍善战,而且有盐铁之利,西夏人依仗它为生;其城垒都控扼险要,足以守御。

古文:今之兴功,当自银州始。

现代文:现在兴功,当从银州开始。

古文:其次迁宥州,又其次修夏州,三郡鼎峙,则横山之地已囊括其中。

现代文:其次迁宥州,又其次修夏州,三郡鼎立对峙,那么横山之地已囊括其中。

古文:又其次修盐州,则横山强兵战马、山泽之利,尽归中国。

现代文:又其次修盐州,那么横山的强兵战马、山泽之利,尽归中国。

古文:其势居高,俯视兴、灵,可以直覆巢穴。 而禧与沈括定议移银州,城永乐,与谔始谋异,乃奏留谔守延。

现代文:其形势居高临下,俯视兴州、灵州,可以径直倾其巢穴。 但徐禧与沈括定议移驻银州,筑永乐城,与种谔开始的谋划不同,于是奏请种谔留守延州。

古文:既而永乐受围,谔观望不救,帝冀其后效,置不问,且虞贼至,就命知延州。

现代文:不久永乐被围,种谔观望不救,皇帝希望他以后效力,置之不问,而且担心敌人来到,就使种谔知延州。

古文:疽发背卒,年五十七。

现代文:种谔背上痈疽发作去世,终年五十七岁。

古文:谔善驭士卒,临敌出奇,战必胜,然诈诞残忍,左右有犯立斩,或先刳肺肝,坐者掩面,谔饮食自若。

现代文:种谔善驾驭士兵,临敌出奇不意,每战必胜,但狡诈狂诞残忍,属下有冒犯的立即斩首,有时先割肺肝,在座的人掩面不忍看,种谔饮食自如。

古文:敌亦畏其敢战,故数有功。

现代文:敌人也畏惧他敢于战斗,所以屡有战功。

古文:李稷之馈军也,旦入谔营,军吏鸣鼓声喏。

现代文:李稷供应军饷,早晨进入种谔的军营,军吏鸣鼓吹呼。

古文:谔呼问吏曰: 军有几帅?

现代文:种谔呼问军吏说: 军队有几个主帅?

古文:要当借汝头以代运使。 即叱斩之。

现代文:要当借你的头来代替转运使。 立即叱责斩首。

古文:稷惶怖遽出。

现代文:李稷惶恐马上退出。

古文:当是时,微舜臣则师歼矣。事闻,赠朴雄州防御使,官其后十人。

现代文:曾渡黄河,仓卒遇上敌人,种谔欺骗门下客说: 事情紧急,你可以穿上我的衣服,乘坐我的马,追随旗鼓千骑,赶快往赴大军。 客人相信了他,敌人以为是种谔,随后追击,客人差点丢了性命。

古文:师道字彝叔。少从张载学,以荫补三班奉职,试法,易文阶,为熙州推官、权同谷县。

现代文:从熙宁首开绥州,到后来再举西征,都是种谔计谋,终于导致永乐之祸。议论的人认为种谔不死,边事不会停止。种师道字彝叔,年青时跟随张载学习,以恩荫补为三班奉职,通过试换法,改为文官,任熙州推官、代理同谷县。

古文:县吏有田讼,弥二年不决。

现代文:县吏有田地诉讼案,满二年没有决断。

古文:师道繙阅案牍,穷日力不竟,然所讼止母及兄而已。

现代文:师道翻阅案卷文书,一整天用力不能穷究,但此案所讼只是母亲及兄长而已。

古文:引吏诘之曰: 母、兄,法可讼乎。

现代文:于是引吏诘问此事说 :母亲、兄长,依照法令可以诉讼吗?

古文:汝再期扰乡里足未? 吏叩头服罪。

现代文:你还会期望以此扰乱乡里吗? 县吏叩头服罪。

古文:通判原州,提举秦凤常平。

现代文:师道通判原州,提举秦凤常平。

古文:议役法忤蔡京旨,换庄宅使、知德顺军。

现代文:议论役法触犯蔡京的旨意,改任庄宅使、知德顺军。

古文:又谓其诋毁先烈,罢入党籍,屏废十年。

现代文:又认为他诋毁先烈,解除其职务列入党籍,斥退废弃十年。

古文:以武功大夫、忠州刺史、泾原都钤辖知怀德军。

现代文:以武功大夫、忠州刺史、泾原都钤辖的身份知怀德军。

古文:夏国画境,其人焦彦坚必欲得故地,师道曰: 如言故地,当以汉、唐为正,则君家疆土益蹙矣。 彦贤无以对。

现代文:西夏国划定边境,西夏人焦彦坚必想得到旧地,师道说: 如果说旧地,应当以汉、唐为正,那么你家疆土就更小了。 焦彦坚无话可说。

古文:童贯握兵柄而西,翕张威福,见者皆旅拜,师道长揖而已。

现代文:童贯握兵权而西行,聚张威福,见者都按次序拜见,师道双手长揖而已。

古文:召诣阙,徽宗访以边事,对曰: 先为不可胜,来则应之。

现代文:朝廷召他赴朝官,徽宗向他咨询边事,回答说 :先为不可胜之形,来则应之。

古文:妄动生事,非计也。 贯议徙内郡弓箭手实边,而指为新边所募。

现代文:妄动惹起事端,不是长久之计。 童贯建议移内郡弓箭手充实边地,却指定为新建边地所招募。

古文:帝复访之,对曰: 臣恐勤远之功未立,而近扰先及矣。 帝善其言,赐袭衣、金带,以为提举秦凤弓箭手。

现代文:皇帝又向师道咨询,回答说: 我担心勤远之功没有树立,但近扰先到了。 皇帝称道他的话,赐给袭衣、金带,以他为提举秦凤弓箭手。

古文:时五路并置官,帝谓曰: 卿,吾所亲擢也。 贯滋不悦,师道不敢拜,以请,得提举崇福宫。

现代文:当时五路同时设置官员,皇帝对他说: 你是我所亲自提拔的。 童贯更加不高兴,师道不敢上任,因而请求改职,得提举崇福宫。

古文:久之,知西安州。

现代文:过了很长时间,任西安州知州。

古文:夏人侵定边,筑佛口城,率师往夷之。

现代文:西夏人侵犯定边,修筑佛口城,师道率领军队前去平定。

古文:始至渴甚,师道指山之西麓曰: 是当有水。 命工求之,果得水满谷。

现代文:开始到达时军队非常口渴,师道指着山的西麓说: 这里应当有水。 命令工人寻求,果然得水满谷。

古文:累迁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洺州防御使、知渭州。

现代文:累迁龙神卫四厢都指挥使、氵名州防御使、知渭州。

古文:督诸道兵城席苇,土赋工,敌至,坚壁葫芦河。

现代文:督促各道军队修筑席苇平城,敌人到,在葫芦河坚固壁垒。

古文:师道陈于河浒,若将决战者。

现代文:师道陈兵在河边,好像将要决战的样子。

古文:阴遣偏将曲克径出横岭,扬言援兵至,敌方骇顾,杨可世潜军军其后,姚平仲以精甲衷击之,敌大溃,斩首五十级,获橐驼、马牛万计,其酋仅以身免。

现代文:暗中派副将曲充径直出横岭,扬言援兵来到,敌人正惊骇回头看,杨可世偷偷地把军队驻扎在西夏军队的后面,姚平仲以精兵从中间进击,敌人大溃,斩首五十级,获得骆驼、马牛万计,其酋长仅以身免。

古文:卒城而还。

现代文:师道修完城而返归。

古文:又诏帅陕西、河东七路兵征臧底城,期以旬日必克。

现代文:又诏令师道统帅陕西、河东七路军队征讨臧底城,预期十天必定攻克。

古文:既薄城下,敌守备甚固。

现代文:不久逼近城下,敌人守备很牢固。

古文:官军小怠,列校有据胡床自休者,立斩之,尸于军门。

现代文:官军稍有怠意,列校中有据胡床自己休息的,立即斩首,陈尸于军门。

古文:令曰: 今日城不下,视此。 众股栗,噪而登城,城即溃,时兵至才八日。

现代文:命令说: 今天城不攻占,这就是榜样。 众人两腿发抖,呐喊登城,城马上溃决,此时军队到达才八天。

古文:帝得捷书喜,进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应道军承宣使。

现代文:皇帝得到捷报很高兴,升师道为侍卫亲军马军副都指挥使、应道军承宣使。

古文:从童贯为都统制,拜保静军节度使。

现代文:跟随童贯为都统制,被任命为保静军节度使。

古文:贯谋伐燕,使师道尽护诸将。

现代文:童贯图谋讨伐燕地,派师道全权监领众将。

古文:师道谏曰: 今日之举,譬如盗入邻家不能救,又乘之而分其室焉,无乃不可乎? 贯不听。

现代文:师道劝谏说 :今天的举动,譬如盗窃入邻家不能救,又乘机而瓜分其房屋,这可以吗?

古文:既次白沟,辽人噪而前,士卒多伤。

现代文:童贯没有听从他的意见。不久驻军白沟,辽国人呐喊向前,士兵多受伤。

古文:师道先令人持一巨梃自防,赖以不大败。

现代文:师道预先令人拿着一巨梃自防,赖之以致没有大败。

古文:辽使来请曰: 女真之叛本朝,亦南朝之所甚恶也。

现代文:辽国使臣来请求说: 女真背叛本朝,也是南朝很厌恶的。

古文:今射一时之利,弃百年之好,结豺狼之邻,基他日之祸,谓为得计可乎?

现代文:现在追求一时的财利,抛弃百年的友好,结交豺狼邻居,种下以后的祸患,认为是得计谋可以吗?

古文:救灾恤邻,古今通义,惟大国图之。 贯不能对,师道复谏宜许之,又不听,密劾其助贼。

现代文:救灾恤邻,古今通义,尚望贵国深思此理,善自图谋。 童贯不能回答,师道又劝谏童贯答应辽国的请求,又不听从,秘密弹劾师道帮助贼国。

古文:王黼怒,责为右卫将军致仕,而用刘延庆代之。

现代文:王黻生气,责师道为右卫将军致仕,而任用刘延庆代替他的职务。

古文:延庆败绩于卢沟,帝思其言,起为宪州刺史、知环州,俄还保静军节度使,复致仕。

现代文:刘延庆失败于卢沟,皇帝想起师道的话,起用师道为宪州刺史、环州知州,不久复官保静军节度使,再致仕。

古文:金人南下,趣召之,加检校少保、静难军节度使、京畿河北制置使,听便宜檄兵食。

现代文:金人南下,朝廷急忙召用师道,加官检校少保、静难军节度使、京畿河北制置使,听任他就便缴纳军粮。

古文:师道方居南山豹林谷,闻命即东。

现代文:师道正居住在南山豹林谷,接到命令立即东行。

古文:过姚平仲,有步骑七千,与之俱北。

现代文:访姚平仲,有步兵、骑兵七千,与之一起北行。

古文:至洛阳,闻斡离不已屯京城下,或止勿行曰: 贼势方锐,愿少驻汜水,以谋万全。 师道曰: 吾兵少,若迟回不进,形见情露,祗取辱焉。

现代文:到洛阳,听说斡离不已屯兵京城下,有人劝止他不要北行说: 贼势正盛,希望稍驻汜水,以谋划万全之策。 师道说: 我兵力少,如果迟缓不进,形见情露,只会自取其辱。

古文:今鼓行而前,彼安能测我虚实?

现代文:现在张大声势而前进,彼怎能猜测我的虚实?

古文:都人知吾来,士气自振,何忧贼哉! 揭榜沿道,言种少保领西兵百万来。

现代文:都城的人知道我到来,士气自振,还担忧什么贼人! 沿路张榜,说种少保率领百万兵西来。

古文:遂抵城西,趋汴水南,径逼敌营。

现代文:于是抵达城西,趋汴水南面,径直威逼敌营。

古文:金人惧,徙砦稍北,敛游骑,但守牟驼冈,增垒自卫。

现代文:金人惧怕,稍稍向北移砦,约束游骑,只是镇守牟驼冈,增修城垒自卫。

古文:时师道春秋高,天下称为 老种 。

现代文:当时师道年岁已高,天下人称为 老种 。

古文:钦宗闻其至,喜甚,开安上门,命尚书右丞李纲迎劳。

现代文:钦宗听说他到来,十分高兴,打开安上门,命尚书右丞李纲迎接慰劳。

古文:时已议和,入见,帝问曰: 今日之事,卿意如何? 对曰: 女真不知兵,岂有孤军深入人境而能善其归乎? 帝曰: 业已讲好矣。 对曰 臣以军旅之事事陛下,余非所敢知也。 拜检校少傅、同知枢密院、京畿两河宣抚使,诸道兵悉隶焉。

现代文:当时已议和,师道入见,钦宗询问说 :今天的事情,你认为如何? 师道回答说: 女真不懂兵法,难道有孤军深入他人境内而能善归吗? 钦宗说 :已经和女真议和了。 回答说: 我以军旅之事事奉陛下,其他不是我所敢知道的。 被授予检校少傅,同知枢密院、京畿两河宣抚使,各道军队全归其指挥。

古文:以平仲为都统制。

现代文:以姚平仲为都统制。

古文:师道时被病,命毋拜,许肩舆入朝。

现代文:师道当时患病,诏命不要跪拜,允许坐轿入朝。

古文:金使王汭在廷颉颃,望见师道,拜跪稍如礼。

现代文:金国使臣王氵内在朝廷傲慢无礼,望见师道,拜跪稍稍符合礼节。

古文:帝顾笑曰: 彼为卿故也。 京城自受围,诸门尽闭,市无薪菜。

现代文:钦宗看着师道笑说 :他是因为你的缘故。 京城自从被围,众城门全部关闭,市场上没有柴火菜蔬。

古文:师道请启西、南壁,听民出入如常。

现代文:师道请求开西、南城门,听从百姓出入如常。

古文:金人有擅过偏将马忠军者,忠斩其六人。

现代文:金人有擅自经过副将马忠军营的,马忠斩杀六人。

古文:金人来诉,师道付以界旗,使自为制,后无有敢越佚者。

现代文:金人来诉讼,师道把界旗交付给金人,使其自为约束,后来没有人敢放肆。

古文:又请缓给金币,使彼惰归,扼而歼诸河,执政不可。

现代文:又请求暂缓给予金币,使金人懈怠返归,扼其归路而把金人歼灭在黄河,执政大臣不同意。

古文:种氏、姚氏皆为山西巨室,平仲父古方以熙河兵入援。

现代文:种氏、姚氏都是山西巨室,姚平仲父亲姚古正以熙河兵入援。

古文:平仲虑功名独归种氏。

现代文:姚平仲担心功名独归种氏,就向皇上奏言兵士不得速战。

古文:乃以士不得速战为言达于上。李纲主其议,令城下兵缓急听平仲节度。

现代文:李纲主张姚平仲的意见,命令城下军队缓急听从姚平仲的指挥约束。

古文:帝日遣使趣师道战,师道欲俟其弟秦凤经略使师中至,奏言过春分乃可击。

现代文:钦宗每天派使臣催促师道决战,师道想等待其弟秦凤经略使师中到来,上奏说过了春分才可以进击。

古文:时相距才八日,帝以为缓,竟用平仲斫营,以及于败。

现代文:当时相距春分才八天,钦宗认为迟缓,竟然任用姚平仲破营,以至于失败。

古文:既败,李邦彦议割三镇,师道争之不得。

现代文:既已失败,李邦彦建议割让三镇,师道争辩不得。

古文:李纲罢,太学诸生、都人伏阙愿见种、李,诏趣使弹压。

现代文:李纲被解除职务,太学诸生、都城百姓伏在朝宫希望见种师道、李纲,诏令急速派人弹压。

古文:师道乘车而来,众褰廉视之,曰: 果我公也。 相率声喏而散。

现代文:师道乘车而来,众人揭起车帘视之,说: 果真是我种公。 相互欢呼而散。

古文:金师退,乃罢为中太一宫使。

现代文:金国军队退走,就罢师道之职为中太一宫使。

古文:御史中丞许翰见帝,以为不宜解师道兵柄。

现代文:御史中丞许翰见钦宗,认为不应解除师道的兵权。

古文:上曰: 师道老矣,难用,当使卿见之。 令相见于殿门外。

现代文:钦宗说 :师道年老了,难以任用,应该让你见见他。 令他们俩人在殿门外相见。

古文:师道不语,翰曰: 国家有急,诏许访所疑,公勿以书生之故不肯谈。 师道始言: 我众彼寡,但分兵结营,控守要地,使彼粮道不通,坐以持久,可破也。 翰叹味其言,复上奏谓师道智虑未衰,尚可用。

现代文:师道不说话,许翰说 :国家有急难,诏令允许寻访所疑,您不要因书生之故不肯谈。 师道才说: 我众敌寡,只要分兵结营,控守要地,使其粮道不通,因以持久,可以破敌。 许翰赞叹体味他的话,又上奏说师道智虑没有衰退,还可任用。

古文:于是加检校少师,进太尉,换节镇洮军,为河北、河东宣抚使,屯滑州,实无兵自随。

现代文:于是加官检校少师,进官太尉,改任镇洮军节度使,为河北、河东宣抚使,屯驻滑州,实际上无兵自随。

古文:师道请合关、河卒屯沧、卫、孟、滑,备金兵再至。

现代文:师道请求协同关、河军队屯驻沧、卫、孟、滑州,防备金兵再来。

古文:朝论以大敌甫退,不宜劳师以示弱,格不用。

现代文:朝廷意见认为大敌刚退走,不宜劳师以示弱,师道的建议被阻碍没有采用。

古文:既而师中战死,姚古败,朝廷震悚,召师道还。

现代文:不久种师中战死,姚古失败,朝廷震惊恐惧,召回师道。

古文:太原陷,又使巡边。

现代文:太原陷落,又派师道去巡视边地。

古文:次河阳,遇王汭,揣敌必大举,亟上疏请幸长安以避其锋。

现代文:驻扎河阳,遇上王,估计敌人必定大举进攻,急忙上疏请求钦宗临幸长安以避金军锋锐。

古文:大臣以为怯,复召还。

现代文:当权大臣认为师道胆怯,又把他召回。

古文:既至,病不能见。

现代文:既已到朝廷,患病不能朝见。

古文:十月,卒,年七十六。

现代文:十月,师道去世,终年七十六岁。

古文:帝临奠,哭之恸,赠开府仪同三司。

现代文:钦宗亲临祭奠,悲痛哭泣,赠开府仪同三司。

古文:京师失守,帝搏膺曰: 不用种师道言,以至于此! 金兵之始退也,师道申前议,劝帝乘半济击之,不从,曰: 异日必为国患。 故追痛其语。

现代文:京城失守,钦宗拍胸痛悔说: 不采用种师道的话,以至于此! 金兵开始退走,师道重申前议,劝钦宗乘金兵渡河时出击,钦宗没有同意,师道说 :以后金兵必为国家祸患。 所以追痛其语。

古文:建炎中,加赠少保,谥曰忠宪。

现代文:建炎年中,加赠师道少保,谥号叫 忠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