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七

古文:柴禹锡,字玄圭,大名人。少时,有客见之曰: 子质不凡,若辅以经术,必致将相。 禹锡由是留心问学。

现代文:柴禹锡字玄圭,大名人。年轻时,有位客人看见他后说: 你气质不凡,如果辅以经术,一定官至将相。 禹锡从此留心学问。

古文:时太宗居晋邸,以善应对,获给事焉。

现代文:当时太宗居晋王府,因为他善于应对,得到给事一职。

古文:太平兴国初,授供奉官。

现代文:太平兴国初年,授任供奉官。

古文:三年,改翰林副使,迁如京使,仍掌翰林司。

现代文:太平兴国三年,改任翰林副使,升如京使,仍然掌管翰林司。

古文:每夜直,上以藩府旧僚,多召访外事。

现代文:每次值夜班,太宗因为他是自己当藩王时的旧臣,常常召他访问外事。

古文:迁宣徽北院使,赐第宝积坊。

现代文:升宣徽北院使,在宝积坊赐给住宅。

古文:告秦王廷美阴谋,擢枢密副使。

现代文:告发秦王廷美的阴谋,被提升为枢密副使。

古文:逾年,转南院使。

现代文:过了一年,转任南院使。

古文:服劳既久,益加勤敏。

现代文:任职既久,越发勤敏。

古文:雍熙中,议广宫城。

现代文:雍熙年间,朝廷讨论增扩宫城。

古文:禹锡有别业在表识中,请以易官邸,上因是薄之。

现代文:禹锡有产业在护城范围内,他请求用住宅交换官邸,皇上因此看不起他。

古文:又与宰相宋琪厚善。

现代文:他又与宰相宋琪相善。

古文:会广州徐休复密奏转运王延范不轨状,且言倚附大臣,无敢动摇者。

现代文:正好广州徐休复密奏转运使王延范不法之状,并且说他倚附大臣,无人敢处理他。

古文:上因访琪及禹锡曰: 延范何如人? 延范与琪妻为疏属,甚言其忠勤,禹锡亦傍赞之。

现代文:皇上趁咨问宋琪及禹锡时问道 :延范这个人怎么样? 延范与宋琪的妻子是远亲,宋琪极言延范的忠勤,禹锡也从旁称赞延范。

古文:上意其交通,滋不悦。

现代文:皇上怀疑他们勾结,因此不高兴。

古文:禹锡又为琪请卢多逊故第,上益恶其朋比。

现代文:禹锡又替宋琪请索卢多逊旧宅,皇上越是厌恶他们朋比结党。

古文:坐琪以诙谐罢相,不欲显言之也。

现代文:宋琪以诙谐罢相,皇上不想明说他的过错。

古文:下诏切责禹锡,以骁卫大将军出知沧州。

现代文:下诏严厉斥责禹锡,以骁卫大将军身份出知沧州。

古文:在任勤于政治,部民诣滨州列状以闻。

现代文:在任勤于政事,州里百姓到滨州列举他的政状上报皇上。

古文:改涪州观察使,徙澶、镇二州驻泊部署,俄知潞州,州民乞留三载,诏奖之。徙知永兴军府,再召为宣徽北院使、知枢密院事。

现代文:改任涪州观察使,改任澶、镇二州驻泊部署。不久,任知潞州,州民请求让他留任三年,朝廷下令褒奖他,改任知永兴军府,再次召入朝任宣徽北院使、知枢密院事。

古文:至道初,制受镇宁军节度、知泾州。

现代文:至道初年,授任镇宁军节度,知泾州。

古文:入谢日,上谓曰: 由宣徽罢者不过防御使尔,今委卿旌节,兼之重镇,可谓优异矣。 禹锡流涕哽咽而已。

现代文:入宫谢恩那天,皇上对他说: 由宣徽使罢任者不超过防御使,现在委任你为节度,加上又是重镇,可说是优待异常了。 禹锡感激得哭泣流涕说不出话来。

古文:咸平中,移知贝州。

现代文:咸平年间,移任知贝州。

古文:是岁,契丹兵奄至城下,禹锡内严备御,寇寻引去。

现代文:这年,契丹部队攻至城下,禹锡内部加强备御,敌人不久退去。

古文:明年,徙陕州。

现代文:第二年,徙任知陕州。

古文:景德初,子宗庆选尚,召禹锡归阙,令公主就第谒见,行舅姑礼,固辞不许。

现代文:景德初年,他的儿子宗庆被选中与公主结婚,真宗召禹锡归京,令公主到他家拜见他,行公公媳妇之礼,禹锡坚决谢绝不同意。

古文:顷之,还镇。

现代文:不久,回到任地。

古文:未几,卒,年六十二,赠太尉。

现代文:不久,去世,终年六十二岁。追赠太尉。

古文:子宗亮,太子中允;宗庆,永清军节度。

现代文:他的儿子宗亮,任太子中允;宗庆,任永清军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