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十六

古文:赵昌言,字仲谟,汾州孝义人。

现代文:赵昌言字仲谟,汾州孝义人。

古文:父叡,从事使府,太宗尹开封,选为雍丘、太康二县令,后终安、申观察判官。

现代文:其父赵睿又,曾任使府从事,太宗任开封尹时,先任他为雍丘、太康二县令,后来官至安、申观察判官。

古文:昌言少有大志,赵逢、高锡、寇准皆称许之。

现代文:昌言年轻时有远大志向,赵逢、高锡、寇准都称赞他。

古文:太平兴国三年,举进士,文思甚敏,有声于场屋,为贡部首荐。

现代文:太平兴国三年,考中进士,文思非常敏捷,在考场中有声望,成为贡部的首荐。

古文:廷试日,太宗见其辞气俊辩,又睹其父名,谓左右曰: 是尝为东畿宰,朕之生辰,必献诗百韵为寿,善训其子,亦为可嘉也。 擢置甲科,为将作监丞,通判鄂州。

现代文:廷试那天,太宗见他辞气俊辩,又看到他父亲的名字,对身边的人说: 这人曾经任东畿宰,我的生日,他必定献上百韵诗歌祝寿,善于训导儿子,也可喜啊。 提拔录在甲科,授任将作监丞,通判鄂州。

古文:拜右拾遗、直史馆,赐绯鱼。

现代文:授任右拾遗、直史馆,赐给绯鱼袋。

古文:选为荆湖转运副使,迁右补阙,会省副职,改知青州。

现代文:选任为荆湖转运副使,升为右补阙,正好朝廷减少副职,改任知青州。

古文:入拜职方员外郎,知制诰,预修《文苑英华》。

现代文:入朝任职方员外郎,主持制诰,参预修撰《文苑英华》。

古文:雍熙初,加屯田郎中。

现代文:雍熙初年,加任屯田郎中。

古文:明年,同知贡举,俄出知天雄军。

现代文:第二年,与别的大臣共同主持贡举,不久出京任知天雄军。

古文:时曹彬、崔彦进、米信失律于歧沟,昌言遣观察支使郑蒙上疏,请诛彬等。

现代文:当时曹彬、崔彦进、米信在歧沟失败,昌言派观察支使郑蒙上疏,请求诛杀曹彬等人。

古文:优诏褒答,召拜御史中丞。

现代文:皇帝下诏表扬答复,召入京任御史中丞。

古文:太宗宴金明池,特召预焉。

现代文:太宗在金明池举行宴会,特地召他参加。

古文:宪官从宴,自昌言始也。

现代文:检察官侍从皇上宴会,从昌言开始。

古文:河东用兵,枢密副使张宏循默守位,昌言多条上边事,太宗即以昌言为左谏议大夫,代宏为枢密副使,迁工部侍郎。

现代文:朝廷在河朔用兵,枢密副使张宏因循沉默守位而已,昌言常分条上奏边事,太宗就任命昌言为左谏议大夫,代替张宏任枢密副使,升为工部侍郎。

古文:时盐铁副使陈象舆与昌言善,知制诰胡旦、度支副使董俨皆昌言同年,右正言梁颢尝在大名幕下。

现代文:当时盐铁副使陈象舆与昌言友善,知制诰胡旦、度支副使董俨都与昌言是同年进士,右正言梁颢曾经在大名幕府中。

古文:四人者,日夕会昌言之第。

现代文:四人日夜在昌言家聚会。京城人说: 陈三更,董半夜。

古文:京师为之语曰: 陈三更,董半夜。 有佣书翟颍,性险诞,与旦狎,旦为作大言之辞,使颍上之,为颍改姓名马周,以为唐马周复出也。

现代文:有个受雇抄写东西的翟颍,为人险诞,与胡旦亲近,胡旦替他写大言自负的文章,让他呈给皇帝,替他改姓名为马周,以为是唐朝马周复出。

古文:其言多毁时政,自荐为大臣,及历举数十人皆公辅器,期昌言为内应。

现代文:他的言论多诋毁时政,自荐为大臣,列举数十人都是公辅人才,希望昌言作为内应。

古文:陈王尹开封,廉知以闻,诏捕颍系狱,鞠之,尽得其状。

现代文:陈王任开封尹,侦知此事告诉皇上,诏令捕捉翟颍押在监狱里,审讯后,得到全部实情。

古文:昌言坐贬崇信军节度行军司马,颍仗脊黥面,流海岛,禁锢终身。

现代文:昌言因罪被贬为崇信军节度行军司马,翟颍被杖打背部,在脸上刺字,流放到海岛,禁锢终身。

古文:初,太宗厚遇昌言,垂欲相之。

现代文:当初,太宗对待昌言有厚爱,即将用他为相。

古文:赵普以勋旧复入,晋昌言刚戾,乃相吕蒙正。

现代文:赵普以勋旧大臣重新入朝,厌恶昌言的刚愎自用,于是任命吕蒙正为宰相。

古文:裁数月,会有颍狱,普以昌言树党,再劝太宗诛之,太宗特宽焉。

现代文:几个月后,正遇翟颍一案,赵普认为昌言树立朋党,多次劝太宗诛杀他,太宗特地宽恕了他。

古文:淳化二年,起昌言知蔡州,逾年,召拜右谏议大夫。

现代文:淳化二年,起用昌言任知蔡州,过了一年,召入朝授任右谏议大夫。

古文:或议驰茶盐禁,以省转漕。

现代文:有人建议放松茶盐之禁,以减少漕运。

古文:命昌言为江淮、两浙制置茶盐使,昌言极言非便,太宗不纳,趣昌言往。

现代文:任命昌言为江淮、两浙处置茶盐使,昌言极力陈说不便,太宗不听,催促昌言赴任。

古文:昌言固执如初。即以户部副使雷有终代之,卒以无利而罢。

现代文:昌言仍固执己见,朝廷就以户部副使雷有终代替他,最终因无利而罢。

古文:昌言复知天雄军,赐钱二百万。

现代文:昌言重任知天雄军,赐钱二百万。

古文:大河贯府境,豪民峙刍茭图利,诱奸人潜穴堤防,岁仍决溢。

现代文:大河贯穿府境,豪民依赖茭草获利,诱使奸人在堤上秘密挖草成洞,每年河水决口。

古文:昌言知之。

现代文:昌言知道这一情况。

古文:一日,堤吏告急,命径取豪家廥积以给用,自是无敢为奸利者。

现代文:一天,堤吏告急,昌言命令直接取豪家积聚的干草以供使用,从此没有敢谋取奸利的人。

古文:属澶州河决,流入御河,涨溢浸府城,昌言籍府兵负土增堤,数不及千,乃索禁卒佐役,皆偃蹇不进。

现代文:所属澶州河水决口,流入御河,河水涨溢出堤淹了府城,昌言征派府兵背土增固堤防,人数不满一千,于是搜集禁卒佐役,都迟延不进。

古文:昌言怒曰: 府城将垫,人民且溺,汝辈食厚禄,欲坐观耶?

现代文:昌言怒道: 府城即将被淹,百姓即将溺死,你们平日拿国家厚禄,打算坐视不救吗?

古文:敢不从命者斩。 众股慄赴役,不浃旬城完。

现代文:敢不服从命令者斩。 这些人害怕得双腿发抖前去工地,不过十天府城得以保全。

古文:太宗手诏褒谕之,召拜给事中、参知政事,俾乘疾置以入,即赴中书。

现代文:太宗下手诏褒奖他,召入朝授任给事中、参知政事,让他乘马快速入京,立即到中书省。

古文:时京城连雨,昌言请出厩马分牧外郡。

现代文:当时京城接连下雨,昌言建议把厩马分给外郡养牧。

古文:或以盛秋备敌,马不可阙。

现代文:有人认为秋天防敌,不可缺马。

古文:昌言曰: 塞下积水,敌必不至。 太宗从之。

现代文:昌言说: 边塞积有大水,敌人一定不来。 太宗听从了。

古文:未几,王小波、李顺构乱于蜀,议遣大臣抚慰。

现代文:不久,王小波、李顺在四川构乱,朝廷打算派遣大臣前去抚慰。

古文:昌言独请发兵,无使滋蔓,廷论未决。

现代文:昌言却请求发兵讨伐,不使叛乱滋延,朝廷议论未决。

古文:会嘉、眉连陷,始命王继恩等分路进讨。

现代文:正好嘉州、眉州接连失陷,才命令王继恩等人分路进讨。

古文:昌言摄祭太庙,宿斋中,因召对滋福殿,复赞兵计,遂遣使督继恩战。

现代文:昌言主持祭祀太庙,宿在太庙中,皇帝趁机在滋福殿召见他,又谋划用兵之计,于是派使者督促继恩作战。

古文:继恩御众寡术,余寇未殄,握兵留成都,士无斗志,郡县复有陷者。

现代文:继恩统率无术,余敌未灭,握兵留在成都,军队没有斗志,郡县又有重新失陷的。

古文:太宗意颇厌兵,召昌言谓曰: 西川本自一国,太祖平之,讫今三十年矣。 昌言知意,即前指画攻取之策。

现代文:太宗心里非常厌恶战争,召来昌言对他说: 西川本来是一个国家,太祖平定到今天已三十年了。 昌言知道太宗的心意,就上前谋划攻取之策。

古文:太宗喜,命昌言为川峡五十二州招安行营马步军都部署。

现代文:太宗高兴,任命昌言为川峡五十二州招安行营马步军都部署。

古文:昌言恳辞,敦谕不许,赐精铠、良马、白金五千两,别赐手札数幅,皆讨贼方略。

现代文:昌言恳切谢绝,诏令不允许,赐给他精铠、良马,白金五千两,另外赐给手令几幅,都是讨贼的方略。

古文:自继恩以下,并受节度。

现代文:自继恩以下,都受他节制。

古文:既行,有奏昌言无嗣,鼻折山根,颇有反相,不宜遣握兵入蜀。

现代文:出发后,有人奏说昌言没有后代,鼻折山根,很有反相,不宜派去率兵入蜀。

古文:从旬日,召宰相于北苑门曰: 昨令昌言入蜀,朕思之有所未便。

现代文:十天后,召宰相到北苑门说: 前几天命令昌言入蜀,我考虑后有所不便。

古文:且蜀贼小丑,昌言大臣,未易前进。

现代文:况且四川乱贼是小丑,昌言是大臣,不宜前进。

古文:且令驻凤翔,止遣内侍卫绍钦赍手书指挥军事,亦可济也。 诏书追及,昌言已至凤州,留候馆百余日。

现代文:暂且命令他驻在凤翔,只派内侍卫绍钦拿着手令指挥军事,也可成功。 诏书追到,昌言已经到了凤州,留在公馆一百多天。

古文:贼平,改户部侍郎,罢政事,知凤翔府。

现代文:叛乱平定后,改任户部侍郎,罢去参知政事。

古文:徙澶、泾、延三州。

现代文:任知凤翔府,改任知澶州、知泾州、知延州。

古文:真宗即位,迁兵部侍郎、知陕州,表求还京,不许。

现代文:真宗即皇帝位,升任兵部侍郎、知陕州,上表请求回京,朝廷不允许。

古文:未几,移知永兴军。

现代文:不久,改任知永兴军。

古文:咸平三年,与吕蒙正、寇准同召,以本官兼御史中丞、知审官院。

现代文:咸平三年,与吕蒙正、寇准一同被召回,以本官兼任御史中丞、知审官院。

古文:有言门资官不宜任亲民,昌言手疏,以才不才在人,岂以寒隽世家为限,遂罢其议。

现代文:有人认为门资官不宜任地方官,昌言上疏,认为才与不才在乎人,岂能以寒进或世家限制,于是停止这个议论。

古文:加工部尚书,仍兼中丞。

现代文:加任工部尚书,仍兼中丞。

古文:先时,多遣台吏巡察群臣逾越法式者,昌言建议请准故事,令左右巡使分领之。会知审刑院赵安仁、判大理寺韩国华断狱失中解职,昌言因上言: 详断官宜加慎择,自今有议刑不当,严示惩罚,授以远官,若有罪被问不即引伏者,许令追摄。

现代文:从前,朝廷常派台吏巡察郡臣逾越法度者,昌言建议请按照旧例,令左右巡使分别兼任此事,正好知审刑院赵安仁、判大理寺韩国华判案不公被解除职务,昌言于是上言: 审刑官应当慎重选择,从今以后,有判刑不当者,应严加惩罚,授任远地做官职,如果有罪被审不立即引伏的,允许追捕。

古文:又天下大辟断讫,皆录款闻奏,付刑部详覆,用刑乖理者皆行按劾。

现代文:再者天下大辟罪审判完,都分款录写上报,交付刑部详复,用刑违背理法者都应弹劾。

古文:惟开封府未尝奏案,或断狱有失,止罪元勘官吏,知府、判官、推官、检法官皆不及责,则何以辨明枉滥,表则方夏?

现代文:只有开封府从未上报案件,如果审判有失,只治原勘官员的罪,知府、判官、推官、检法官都未受责罚,怎么辨明枉屈,为全国表率呢?

古文:望自今如外州例施行。 从之。

现代文:希望从今以后按外州常例执行。

古文:会孟州民常德方讼临津尉任懿以贿登第,事下御史,乃知举王钦若受之,昌言以闻。

现代文:朝廷采纳这一意见。正好孟州百姓常德方告临津尉以行贿登第,事情交付御史审讯,才得知是知举王钦若受贿,昌言禀告皇上。

古文:钦若自诉,诏刑昺覆按,坐昌言故入,夺官,贬安远军行军司马,移武胜军。

现代文:钦若上诉自辩,诏令邢籨复审,昌言因故意歪曲事实,被夺去官职,贬为安远军行军司马,改到武胜军。

古文:景德初,拜刑部侍郎。

现代文:景德初年,授任刑部侍郎。

古文:求兼三馆职,命判尚书都省。

现代文:请求兼任三馆职务,任命为判尚书都省。

古文:真宗幸澶渊,以盟津居要,增屯兵,命知河阳。

现代文:真宗到澶渊,因为盟津居险要之地,增加驻屯部队,任命他为知河阳。

古文:历知天雄军府。

现代文:历任知天雄军府。

古文:境内有小盗,昌言榜谕: 能告执者给赏,牙吏即迁职。 枢密使王继英以为小盗不当擅为赏格,乃诏昌言易其榜,有劳者俟朝旨。

现代文:境内有小盗,昌言传榜告示: 能告发盗贼者给赏,牙使立即升职。 枢密使王继英认为对付小盗不应擅自悬赏,于是诏令昌言改变榜文,有劳者等候朝旨。

古文:未几,徙知镇州,迁户部侍郎。

现代文:不久,改任知镇州,升为户部侍郎。

古文:大中祥符二年,卒,年六十五。

现代文:大中祥符二年,去世,终年六十五岁。

古文:赠吏部尚书,谥曰景肃。

现代文:追赠吏部尚书,赐谥号为 景肃 。

古文:录其子庆嗣为国子监丞,赋禄终丧。

现代文:录用他的儿子庆嗣为国子监丞,给他俸禄让他守丧满期。

古文:侄孙允明同学究出身。

现代文:侄孙允明为同学究出身。

古文:昌言喜推奖后进,掌漕湖外时,李沆通判潭州,昌言谓有台辅之量,表闻于朝。

现代文:昌言喜欢提拔后进,在荆湖掌管漕运时,李沆任潭州通判,昌言认为他有宰相之才,上表禀告朝廷。

古文:王旦宰岳州平江,昌言一见,识其远大,以女妻之,后皆为贤相。

现代文:王旦主管岳州平江,昌言一见他,识其志向远大,把女儿嫁给他,后来两人都是贤明宰相。

古文:王禹偁自卑秩擢词职,亦昌言所荐也。

现代文:王禹翶从小官升为词职,也是昌言推荐的。

古文:昌言强力尚气概,当官无所顾避,所至以威断立名,虽屡经摈斥,未尝少自抑损。

现代文:昌言好权强尚气概,当官无所顾避,所到各地以威断闻名,虽然多次遭受贬斥,从未稍稍抑损自己的威断。

古文:方回子怀玉,王钦若婿,赐进士及第,大理寺丞,秘书校理。

现代文:但是刚愎故纵,对僚吏态度傲慢,当时舆论因此看不起他。

古文:李惟清,字直臣,下邑人。

现代文:庆嗣官至太子洗马。李惟清字直臣,下邑人。

古文:父仲行,为章丘簿,因徙家焉。

现代文:其父李仲行,任章丘主簿,于是迁家到章丘。

古文:惟清,开宝中,以三史解褐涪陵尉。

现代文:惟清在开宝年间,以三史授任涪陵尉。

古文:蜀民尚淫祀,病不疗治,听于巫觋,惟清擒大巫笞之,民以为及祸。

现代文:四川百姓崇尚巫祀,有病不治疗,听命于巫士,惟清捉来大巫鞭打,百姓认为将会有祸。

古文:他日又加箠焉,民知不神。

现代文:后来又鞭打这个大巫,百姓知道巫术不灵。

古文:然后教以医药,稍变风俗。

现代文:然后教给百姓医药知识,风俗稍稍变迁。

古文:时遣宦官督输造船木,纵恣不法,惟清奏杀之,由是知名。

现代文:当时朝廷派遣宦官督促输送造船用的木材,宦官故纵不守法,惟清上奏杀死他,从此知名。

古文:秩满,迁大理寺丞。

现代文:任期满后,升任大理寺丞。

古文:太平兴国三年,迁为荆湖北路转运判官。

现代文:太平兴国三年,升为荆湖北路转运判官。

古文:五年,改左赞善大夫,充转运副使,升正使,就改监察御史,兼总南路。

现代文:太平兴国五年,改任左赞善大夫,充任转运副使,升为正使,就地改任监察御史,总管南路。

古文:尝入奏事,太宗问曰: 荆湖累年丰稔,又无徭役,民间苏否? 惟清曰: 臣见官卖盐斤为钱六十四,民以三数斗稻价,方可买一斤。 。

现代文:曾经入朝奏事,太宗问他 :荆湖连年丰收,又没有徭役,民间富裕吗? 惟清说 :我看见官卖盐每斤价钱六十四文钱,百姓要卖三数斗稻谷的价钱,才能买一斤盐。

古文:乃诏斤减十钱。

现代文:于是诏令盐价每斤减十钱。

古文:徙京西转运使,入为度支判官,改主客员外郎。

现代文:转任京西转运使,入朝任度支判官。改任主客员外郎。

古文:雍熙三年,大举取幽州,惟清以为兵食未丰,不可轻动。

现代文:雍熙三年,朝廷发兵大举进攻幽州,惟清认为军队粮食不充足,不可轻动。

古文:朝廷业已兴师,奏入不报。判度支许仲宣建议通盐法,以卖盐岁课赋于乡村,与户税均纳。

现代文:朝廷已经兴师,他的奏章入宫后未报送皇上,判度支许仲宣建议变通盐法,以卖盐每年的课收数摊给乡村百姓,与户税一同交纳。

古文:惟清奉诏往荆湖诸路详定,奏言以盐配民非便,遂罢。

现代文:惟清奉诏前往荆湖各地审定此法,上奏说明以盐配民不方便,于是停止。

古文:使还,上又问民间苦乐不均事,惟清言: 前在荆湖,民市清酒务官酿转鬻者,斗给耗二升,今三司给一升,民多他图,而岁课甚减。 诏复其旧。

现代文:出使回朝,皇上又问他民间苦乐不均的情况,惟清说: 以前我在荆湖时,百姓卖清酒由官酿转卖的,每斗给耗粮二升,现在三司府只给一升,百姓多图其他的好处,而每年税收大减。 诏令恢复旧价。

古文:未几,出为京东转运使。

现代文:不久出京任京东转运使。

古文:会募丁壮为义军,惟清曰: 若是,天下不耕矣。 三上疏谏,繇是独选河北,而余路悉罢。

现代文:正好招募壮丁为义军,惟清说: 如果这样,天下不再耕种了。 三次上疏谏阻,因此只从河北招壮丁,而其余各地都停招。

古文:擢屯田郎中、度支副使。

现代文:提升为屯田郎中、度支副使。

古文:端拱初,迁右谏议大夫,历户部使,改度支使。

现代文:端拱初年,升任右谏议大夫,历任户部使,改任度支使。

古文:会遣使河朔治方田,大发兵。

现代文:恰遇朝廷派遣使者到河朔治理方田,大举发兵。

古文:惟清以盛春妨农,恳求罢废。

现代文:惟清认为仲春妨碍农事,恳求罢废。

古文:太宗曰: 兵夫已发矣。

现代文:太宗说 :兵夫已经出发了,只令修治边城而已。

古文:止令完治边城而已。 淳化三年,迁给事中,充盐铁使,遂以帐式奏御。太宗曰: 费用若此,民力久何以堪?

现代文:淳化三年,升任给事中,充任盐铁使,于是把账本奏给皇上。太宗说: 费用像这样,百姓财力长期怎么承受?

古文:如可减省,即便裁度。 惟清曰: 此开宝军兴之际,其数倍多,盖以将帅未得其人,边事未宁,屯兵至广也。

现代文:如果可以省减,就便裁减。 惟清说: 比开宝年间战争之际,数目翻了几倍,原因是将帅不得人,边事不宁,屯兵太广。

古文:臣闻汉有卫青、霍去病,唐有郭子仪、李晟,西北望而畏之。

现代文:我听说汉朝有卫青、霍去病,唐朝有郭子仪、李晟,西北边境的敌人望而生畏。

古文:如此则边事息而支用减矣。

现代文:这样就会边事宁息而费用减少。

古文:望慎擢将帅,以有威名者俾安边塞,庶节费用。 上言: 彼一时,此一时也。今之西北变诈,与古不同。选用将帅,亦须深体今之几宜。

现代文:希慎重提拔将领,用有威名者保安边塞,可以节约费用。 皇上说 :彼一时,此一时也,现在的西北敌人变化狡诈,与古时敌人不同,选用将帅,也需深刻领会现在事态。

古文:韩、彭虽古之名将,以彼时之见,制今之敌,亦恐不能成功。

现代文:韩、彭虽然是古代的名将,以他们的见解,对付今天的敌人,也恐怕不能成功。

古文:今纵得人,未可便如古委之。

现代文:今日即使得人,也不可像古人那样委用他。

**古文:此乃机事,卿所未知也。 **

现代文:这是机要政事,你不知道。

古文:淮南榷货务卖岳茶,斤为钱百五十。

现代文:淮南榷货务卖岳茶,每斤价钱百五十。

古文:主吏言陈恶者二十六万六千余斤,惟清擅减斤五十钱,不以闻。

现代文:主吏说陈茶恶茶有二十六万六千多斤,惟清擅自减价到每斤五十钱,不告诉朝廷。

古文:滁、泗、濠、楚州、涟水军亦以岳茶陈恶,减价市之。

现代文:滁、泗、濠、楚诸州、涟水军也以岳茶陈恶,减价出售。

古文:计亏钱万四千余贯,为勾院吏卢守仁所发,左授卫尉少卿,黜判官李琯为本曹员外郎,赐守仁钱十五万。

现代文:共计亏损一万四千多贯钱,被勾院吏卢守仁告发,贬为卫尉少卿,贬判官李为本曹员外郎,赏赐守仁十五万钱。

古文:俄出知广州。

现代文:不久,惟清出京任知广州。

古文:至道初,就拜右谏议大夫。太宗闻其廉平,诏奖之。

现代文:至道初年,就地授任右谏议大夫,太宗听说他廉洁公平,诏令表扬他。

古文:二年,徙广南东、西路都转运使,寻召拜给事中。

现代文:至道二年,改任广南东、西路都转运使,不久召入朝授任给事中。

古文:逾月,同知枢密院事。

现代文:过了一个月,任同知枢密院事。

古文:惟清倜傥自任,有钩距。

现代文:惟清倜傥自任,有才略。

古文:临事峻刻,所至称强干。

现代文:处理政事峻刻,所至各地有强干名声。

古文:然以俗吏进,无人望。

现代文:但是以俗吏进用,没有人望。

古文:才数月,真宗即位,加刑部侍郎,复除御史中丞。

现代文:才过几个月,真宗即皇帝位,加任惟清为刑部侍郎,又授任御史中丞。

古文:既去枢要,怫郁尤甚,肆情弹击。

现代文:罢去枢密职务后,非常忧郁,尽情弹击时政。

古文:咸平元年。卒,年五十六,赠户部尚书。

现代文:咸平元年,去世,终年五十六岁,追赠户部尚书。

古文:子永锡,荫至光禄寺丞。

现代文:他的儿子名永锡,因父荫任光禄寺丞。

古文:次子永德,至殿中丞。

现代文:次子永德,官至殿中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