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百一十八

古文:谯定,字天授,涪陵人。

现代文:谯定字天授,涪陵人。

古文:少喜学佛,析其理归于儒。

现代文:幼年喜欢学习佛学,把佛教的理论解析归于儒家。

古文:后学《易》于郭曩氏,自 见乃谓之象 一语以入。

现代文:后来向郭曩氏学习《易》学,从 见乃谓之象 一句入门。

古文:郭曩氏者,世家南平,始祖在汉为严君平之师,世传《易》学,盖象数之学也。

现代文:郭曩氏,世代家居南平,始祖在汉代时为严君平的老师,世传《易》学,大概是象数之学。

古文:定一日至汴,闻伊川程颐讲道于洛,洁衣往见,弃其学而学焉。

现代文:谯定一天到达汴州,听说伊川程颐在洛阳讲道,穿着干净衣服前往拜见,弃其《易》学而学习程氏之学。

古文:遂得闻精义,造诣愈至,浩然而归。

现代文:于是得闻程学精义,造诣愈加深厚,盛大而迫归。

古文:其后颐贬涪,实定之乡也,北山有岩,师友游泳其中,涪人名之曰读易洞。

现代文:其后程颐被贬谪涪州,确为谯定的家乡,北山有石崖,师友前往其间,涪州人为它取名为读易洞。

古文:靖康初,吕好问荐之,钦宗召为崇政殿说书,以论弗合,辞不就。

现代文:靖康初年,吕好问推荐谯定,钦宗召他为崇政殿说书,因议论不相合,辞谢不赴任。

古文:高宗即位,定犹在汴,右丞许翰又荐之,诏宗泽津遣诣行在。

现代文:高宗即皇帝位,谯定还在汴州,右丞许翰又推荐他,诏令宗泽由津渡送他到行在。

古文:至惟扬,寓邸舍,窭甚,一中贵人偶与邻,馈之食不受,与之衣亦不受,委金而去,定袖而归之,其自立之操类此。

现代文:到达维扬,寓居旅舍,非常贫寒,皇帝所宠幸的一个宦官碰巧与他是邻居,赠给他食物不接受,给他衣物也不接受,留下金钱而离去,谯定把它纳于袖内还给了他,其自立的操行就像这样。

古文:上将用之,会金兵至,失定所在。

现代文:皇帝打算任用他,适逢金兵来到,失去谯定所在的地方。

古文:复归蜀,爱青城大面之胜,栖遁其中,蜀人指其地曰谯岩。敬定而不敢名,称之曰谯夫子,有绘像祀之者,久而不衰。

现代文:谯定再返回蜀地,喜爱青城山大面的景胜,隐居在山中,蜀人指他所在的地方叫谯岩,敬爱谯定而不敢直呼其名,称他为谯夫子,有绘其肖像而祭祀的,久而不衰。

古文:徐俯荐其贤,上特召之,固辞;又命守臣以礼津遣,庠辞疾不至,以寿终。

现代文:谯定《易》学得之于程颐,传授给胡宪、刘勉之,而冯时行、张行成就得到谯定的其他学问。

古文:刘勉之,字致中,建州崇安人。

现代文:谯定后不知所终,樵夫牧童往往有看见他的,世人传说他成了仙。刘勉之字致中,建州崇安人。

古文:自幼强学,日诵数千言。

现代文:自幼努力学习,一天背诵几千句。

古文:逾冠,以乡举诣太学。

现代文:过了二十岁,因乡举进入太学。

古文:时蔡京用事,禁止毋得挟元祐书,自是伊、洛之学不行。

现代文:当时蔡京专权,禁止不得挟带元书籍,从此伊、洛之学不能传布。

古文:勉之求得其书,每深夜,同舍生皆寐,乃潜抄而默诵之。

现代文:刘勉之求得伊、洛之书,每到深夜,同宿舍的学生都睡了,就偷偷抄写而默默背诵。

古文:谯定至京师,勉之闻其从程颐游,邃《易》学,遂师事之。

现代文:谯定到达京城,刘勉之听说他跟从程颐交游,精于《易》学,于是师事谯定。

古文:已而厌科举业,揖诸生归,见刘安世、杨时,皆请业焉。

现代文:不久刘勉之厌恶科举业,告别诸生返归,见到刘安世、杨时,都去他们那里请教学业。

古文:及至家,即邑近郊结草为堂,读书其中,力耕自给,澹然无求于世。

现代文:等回到家里,就在县城近郊构屋为书堂,读书其中,力耕自给,身心淡泊,于世无求。

古文:与胡宪、刘子翚相往来,日以讲论切磋为事。

现代文:与胡宪、刘子翼互相往来,每天以讲论切磋学问为事。

古文:绍兴间,中书舍人吕本中疏其行义志业以闻,特召诣阙。

现代文:绍兴年间,中书舍人吕本中疏奏刘勉之的行义志业以闻,朝廷特召他前往宫廷。

古文:秦桧方主和,虑勉之见上持正论,乃不引见,但令策试后省给札而已。

现代文:秦桧正主张和议,担心刘勉之见到皇帝后坚持主战主张,于是不予引见,只令在后省策试发给笔札而已。

古文:勉之知不与桧合,即谢病归。

现代文:刘勉之知道与秦桧合不来,就谢病归家。

古文:杜门十余年,学者踵至,随其材品,为说圣贤教学之门及前言往行之懿。

现代文:闭门谢客十多年,求学的人连续不断,按照他们的才能品德,为他们讲说圣贤教学的门径以及圣贤以往言行的美德。

古文:所居有白水,人号曰白水先生。

现代文:刘勉之所居住的地方有白水河,人们称他叫白水先生。

古文:贤士大夫自赵鼎以下皆敬慕与交。

现代文:贤士大夫自赵鼎以下都对他尊敬仰慕愿意与他交往。

古文:后秦桧益横,鼎窜死,诸贤禁锢,勉之竟不复出。

现代文:后来秦桧日益专横,赵鼎被流窜而死,许多贤士大夫被禁锢,刘勉之最终不再出仕。

古文:勉之一介不妄取。

现代文:刘勉之丝毫不妄求取。

古文:方宪之以馆职召也,适秦桧讳言之后,宪与王十朋、冯方、查籥、李浩相继论事,太学士为《五贤诗》以歌之。

现代文:妻子的娘家富有,没有子嗣,谋划把资产全部归于女儿,刘勉之不接受,把这些资产赠给同族的贤能之人,命他们祭祀。他的朋友朱松去世,把后事嘱托给他,而且训诫儿子朱熹受学于他。

古文:人始信宪之不苟出,而惜其在位仅半年,不究其底蕴云。绍兴三十二年,卒,年七十七。

现代文:刘勉之经营管理朱家,又像儿子侄子一样教导朱熹。朱熹得到道学,从刘勉之开始。绍兴十九年,刘勉之去世,享年五十九岁。

古文:郭雍,字子和,其先洛阳人。

现代文:郭雍字子和,他的先世是洛阳人。

古文:父忠孝,官至太中大夫,师事程颐,著《易说》,号兼山先生,自有传。

现代文:父亲郭忠孝,官至太中大夫,以师礼相待程颐,撰写《易说》,别号兼山先生,自己有传。

古文:雍传其父学,通世务,隐居峡州,放浪长杨山谷间,号白云先生。

现代文:郭雍继承了父学,通晓时务,隐居峡州,在长扬山谷之间放纵不受拘束,别号白云先生。

古文:乾道中,以峡守任清臣、湖北帅张孝祥荐于朝,旌召不起,赐号冲晦处士。

现代文:乾道年中,因峡州太守任清臣、湖北安抚使张孝祥向朝廷推荐,旌表召用不去,赐号冲晦处士。

古文:孝宗稔知其贤,每对辅臣称道之,命所在州郡岁时致礼存问。

现代文:孝宗熟知郭雍贤能,每每对辅佐大臣称赞他,命令所在州郡每年季节时令致礼存问。

古文:后更封颐正先生,令部使者遣官就问雍所欲言,备录缴进。

现代文:后来改封颐正先生,命令监司派遣官员前去询问郭雍所想说的话,全部记录交进朝廷。

古文:于是,雍年八十有三矣。

现代文:这时,郭雍年纪有八十三岁了。

古文:淳熙初,学者裒集程颢、程颐、张载、游酢、杨时及忠孝、雍凡七家,为《大易粹言》行于世。

现代文:淳熙初年,求学的人辑集程颢、程颐、张载、游酢、杨时以及郭忠孝、郭雍共七家,为《大易粹言》传布于世。

古文:其述雍之说曰:

现代文:此书记述郭雍的学说说:

古文:《易》贯通三才,包括万理。

现代文:《易》贯通天地人,包括万理。

古文:伏羲氏之画,得于天而明天。

现代文:伏羲氏画八卦,得于上天而使天显明。

古文:文王之画,得于人而明人。

现代文:文王的功德,得于人而使人显明。

古文:羲画为天,天,君道也,故五之在人为君。

现代文:伏羲氏为上天画八卦,天,是君王的意志,所以至尊中正的五对人来说是君王。

古文:文重为地,地,臣道也,故二之在人为臣。

现代文:文王的功德为大地,地,是做臣民之道,所以具备中庸德行的二对人来说是臣民。

古文:以上下二卦别而言之如此。

现代文:以五、二上下二卦分别而言之就是这样。

古文:合六爻而言之,则三四皆人道也,故谓之中爻。

现代文:综合六爻来说,那么九三、九四卦都是人道,所以叫作中爻。

古文:《乾》,元亨利贞,初曰四德。

现代文:《乾》卦,万物创始的伟大根元,通行无阻,祥和有益,无所不正,而且执著,起初叫四德。

古文:后又曰乾元,始而亨者也。

现代文:后来又叫乾元,是开始通行无阻。

古文:利牝马贞,利君子贞。是以四德为二义亦可矣。

现代文:只有像柔顺健行的母马般,执著于正道,才会有利,君子只有安详地执著于正道,才会吉祥。因此四德作为乾、坤二义也是可以的。

古文:乾,阳物也。

现代文:乾,是阳健的东西。

古文:坤,阴物也。

现代文:坤,是阴柔的东西。

古文:由《乾》一卦论之,则元与亨阳之类,利与贞阴之类也。

现代文:按《乾》一卦来说,那么元与亨是阳健之类,利与贞是阴柔之类。

古文:是犹春夏秋冬虽为四时,由阴阳观之,则春夏为阳,秋冬为阴也。

现代文:这就像春夏秋冬虽然作为四季,按阴阳来看,那么春夏为阳,秋冬为阴。

古文:天之所谓元亨利贞者,如立天之道,阴与阳之类也。

现代文:天的功能之所以说元亨利贞,就像立天的道理,是属阴与阳之类。

古文:地之所谓元亨利贞者,如立地之道,柔与刚之类也。

现代文:地的功能之所以说元亨利贞,就像立地的是阴柔与阳刚之类。

古文:人之所谓元亨利贞者,如立人之道,仁与义之类也。

现代文:人之所以说元亨利贞,就像立人的道理,是仁与义之类。

古文:又《坤》之六五,坤虽臣道,五实君位,虽以柔德,不害其为君;犹《乾》之九二,虽有君德,不害其为臣。

现代文:又《坤》卦的六五,坤虽然是臣道,五其实是君王的位置,虽然用柔德,但不妨害其为君王,就像《乾》卦的九二,虽然具有君王的德行,但不妨害他为君王。

古文:故乾有两君,德无两君;坤有两臣,德无两臣。

现代文:所以乾有二君,德无两君;坤有两臣,德无二臣。

古文:六五以柔居尊,下下之君也。

现代文:六五爻以柔德居于尊位,是最屈己尊人的君王。

古文: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下也。

现代文:江河大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众多溪流之王,是因为它善于屈己尊人。

古文:下下本坤德也。

现代文:屈己尊人本来是坤的德性。

古文:黄,中色也,色之至美也;裳,下服也,是以至美之德而下人也。

现代文:黄色,是中色,颜色中最完美的色;裳,是下衣,这是用最完美的德行而尊人屈己。

古文:其发明精到如此。

现代文:郭雍的创新精到到这样的程度。

古文:淳熙十四年。

现代文:淳熙十四年,去世。